當前位置:首頁 » 樂園門票 » 輝縣白雲寺門票多少錢

輝縣白雲寺門票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1-02-05 21:12:04

A. 輝縣白雲寺的歷史價值

輝縣白雲寺的歷史價值:

  1. 白雲寺位於輝縣市區西32公里處的太行山脈南端白鹿山系冠山峰下。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創建於唐朝高宗年間,距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
    寺院坐北朝南,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左右配殿、東西陪樓、東西廂房、鍾鼓樓及地藏王殿等。現存大殿為明代建築,其餘為清代建築,但許多構件仍保 留有明顯的唐宋風格,大殿內的清代壁畫、彩繪及各部件的雕刻實為一流精品。
    寺內現存重要文物主要有:宋碑一通,元代石塔兩座,宋、明時期磚塔四座,明、清碑刻21塊。另外還有宋代銀杏樹6株,金沙、銀沙古泉兩眼。

  2. 白雲寺,舊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大覺寺」、「白鹿寺」。創建於唐朝高宗年間。
    五代時寺院規模拓展。後周顯德四年(957)名僧師徹上人住持白雲寺。金代改名「大覺寺」。
    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重建,恢復「白茅寺」之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並改名「白雲寺」。萬曆二年(1574),住持僧湛仁率徒會同施主湯岢、湯嵐兄弟重修天王寶殿,粉飾一新;弘治、正德年間,白雲寺進入鼎盛時期,僧徒多達百餘人;崇禎八年(1635),定波和尚重修,並改名「白鹿寺」。
    清康熙年間屢有修葺。民國年間,寺內尚有僧侶70餘人,廟產300餘畝,山林2000餘畝。古寺鍾聲遠傳十里之遙,成為白鹿山地區八大寺院(玄極、白鹿、法住、顯揚、龍浴、寶泉、駝峰)的中心寺院,「蓋太行諸梵宇之最佳者」(清道光《輝縣志》語),堪稱一方佛教聖地。
    1943年冬,八路軍太行第五軍分區皮定均司令員在白雲寺組織了前線指揮所。1947年9月15日,太行七專署將輝縣師范學校建在白雲寺,亦稱「白雲寺師范」。1949年2月14日輝縣縣城解放,學校遷入城區,白雲寺又成為革命遺址紀念地。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寺院內的宋代五百羅漢碑和普照大禪師石塔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21日,白雲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寺院布局
白雲寺整個院落依山勢而建,原有建築一進四院,錯落有致,為中軸式群體建築。現存建築由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及其配殿、東西陪樓、東西廂房、地藏王殿等組成,共計60餘間。
山門:建在一石砌高台之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磚木結構。硬山頂,上覆灰色筒瓦。脊飾為精美之荷葉荷花。明間前後辟門,分別安板門各兩扇。門前各砌有青石台階,兩側有青石垂帶。次間前牆各置方格木窗。山門兩側各有掖門一間,皆為硬山式灰瓦蓋頂。山門前為一高台,台兩側設有坡道。高台正前下方東西橫排有宋植銀杏樹五株。
鍾、鼓樓:鍾樓位於山門左側5米偏北處,磚木結構,重檐硬山頂、灰瓦蓋頂。面闊一間,進深一間。西外側設有樓梯可通上下。鼓樓現已不存。
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磚木結構,硬山頂,上覆灰色筒瓦。正脊為高浮雕行龍,垂脊飾荷葉荷花圖案。東西兩山為青磚博風。有前廊,檐下柱頭置異形斗,檐檁、斗、平板枋、欄額枋均有彩繪。明間前後辟門,前門上懸掛「慈航普渡」匾一塊。前門外兩側檐下各立石碑兩通,殿前有月台。後門外右側有宋代銀杏樹一株。佛殿左右兩側分別設門一道,西門一間已不存,僅存柱礎遺跡。東門一間,門楣上書「白雲禪院」四個磚雕隸書大字。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懸山頂,上覆灰色筒瓦。正脊、垂脊均有琉璃高浮雕,正脊雕有八條行龍和數朵荷花,兩端置鴟吻,原裝飾還有各種小獸,可惜現已不存。垂脊飾荷花、荷葉。東西兩山為琉璃懸魚惹草及博風,十分別致。前檐下為五踩單昂頭,琴面昂嘴。明、次間的補間鋪作各為一攢斜,瓜棱櫨斗。平板枋碩大,欄額和雀替均為花卉透雕。上述構件皆有彩繪,奇麗無比。前檐下有小八角石柱四根,原刻對聯兩副,但不知何時被磨掉。後來在四根柱之上端分別刻上「佛光普照」四字。柱下有仰覆蓮柱礎。明、次間安六抹頭格扇門12扇。殿內為五架梁結構,樑上均有彩繪。兩山牆上有壁畫,畫工十分精細。正門上懸掛「大雄寶殿」匾一塊。殿前兩側為八字牆,牆內嵌清代碑碣四塊。殿前為寬大月台,有青石踏跺可直達殿內。大殿左右兩山下各建有硬山式灰瓦頂月亮掖門,東門額題「肅靜園地」,西門額題「清靜園地」,分別形成單元院落。入門各為面闊三間兩層的配殿,硬山頂,灰瓦蓋頂,有前廊,外設木質樓梯以達上下。大殿前月台東西兩側各有重檐硬山布瓦頂陪樓五間。配樓之前有東西廂房各三間。
另外,寺西北側為一封閉式院落,為地藏王殿,俗稱奶奶殿。內有一尊漢白玉雕地藏王菩薩像,雕刻技術精湛細膩。
縱觀整座寺院,布局合理,結構嚴謹。既有中軸線之前後貫通,又有左右側院之左右呼應。角門掩映,曲徑通幽,特色別具。
(2)塔林景觀
白雲寺為千年古剎,佛事活動曾數度興盛至極,從而留下佛塔座座,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塔林景觀。寺後山坡叢林深處共有宋、明磚塔4座,元代石塔2座。分別是「寂照通悟禪師徽公塔」、「煢絕老人天奇塔」、「隱庵長老之塔」、「圓寂親教秀公孤峰長老之塔」、「普照大禪師石塔」、「佛心妙覺大禪師石塔」。另外還有「歸山和尚塔」和「中公和尚塔」兩座,塔體已不存,僅存塔銘。另據當地老人們講,白雲寺的佛塔遠不止這些,皆因兵燹戰禍和自然災害的侵襲而不復存在。
寂照通悟禪師徽公塔:位於寺後的山坡叢林之中。建於南宋淳 六年(1246)。坐北面南,平面為方形。密檐式純磚結構,五層,通高7.08米。塔基為須彌座,大部分沒於地表之下。一層塔檐為布瓦滴水,琴面昂嘴。檐上為反疊澀砌造。塔剎砌仰蓮。塔身南面正中嵌鑲碑銘一塊,為其通悟禪師生前好友、文學家元好問撰文。碑文敘述了徽公禪師生平、經歷和聲望:「澄徽師歿七日,遠近會葬,傾動州邑……茶毗之際,靈異甚多」。
普照大禪師石塔:石雕喇嘛塔。是開山主持佛光普照大禪師的遷化靈塔。為嗣法門人佛心妙覺大禪師於元至元二十九年(1229)二月十五日所建。純石結構。五層,通高4.9米。塔座和塔檐為八角形,塔身為鼓形。塔基由雙層須彌座構成。下層須彌座大半沒入地表之下,僅露八角形的上枋,上刻伎樂飛天。上層須彌座的束腰部分刻四個壺門,每門內各刻一隻卧獅,壺門之間刻飾牡丹花。下梟刻覆蓮一周,上梟和上枋雕刻單瓣仰覆蓮兩層,每層八朵。上層蓮瓣中各雕一尊佛像,均為結跏趺坐,呈禪定像。塔身高0.80米,共置佛龕上下兩層。
上層龕為尖拱形,四面八方共設七個龕。北方無龕,為楷書塔銘:「敕賜開山住持佛光普照大禪師,壽至九十三歲遷化靈塔,大元至元二十九年二月望日,嗣法門人佛心妙覺大禪師創建」。南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佛為結跏趺坐在須彌座上,二弟子雙手合十立於蓮座上;東南龕內雕一力士;西南龕內雕一天王;東龕內為騎象的文殊菩薩;西龕內為騎獅的普賢菩薩,手持如意狀蓮花;東北與西北龕內均為一手持蓮花的菩薩立在蓮座上。下層龕為半圓拱,共十六個。每龕內各雕有一尊坐佛,佛龕下部為線刻纏枝牡丹和蓮花。塔身之上為塔脖子。高0.28米。上刻8個獅首,口銜花繩,頸系綵帶。塔脖子之上為三層八角形蓋狀塔檐,翼角翹起。第一層檐高0.30米,檐邊看面刻卷雲紋,檐下雕有8個不露雙足的飛天,其中有兩個為雙首。第二層檐邊看面刻有花卉,檐下塔壁上刻四個尖拱形佛龕,北龕內一佛,呈說法像;南龕一佛,呈降魔像;東西龕各一佛,均呈禪定像。第三層塔檐刻山花蕉葉,檐下八角形塔壁上四個正面各刻一龕,龕內均有一佛。塔檐之上為塔剎。剎座為圓形,上刻蓮瓣,其上置寶瓶狀塔剎。
該塔的造型優美,疊羅大方。雕刻技法細膩精湛,雕刻內容豐富多彩。為目前中原地區乃至全國較為罕見的元代石雕佛塔。
佛心妙覺大禪師石塔:位於普照大禪師石塔東50米處。純石結構,喇嘛塔。五層,塔頂部分構件已缺損,現存高度為3.71米。下部為雙層須彌座構成的塔基。塔基下層為八角形須彌座。上枋每面各雕一個不露雙足的供養飛天,形狀或為拍鈸,或為吹笙。束腰部分每面刻一壺門,內雕伎樂人,各操笙、笛、排簫、箏、豎琴、箜篌、腰鼓等。上層須彌座的束腰每面刻四個壺門,內刻一蹲獅,顯露前半身。下梟刻覆蓮一周,上枋、上梟刻單瓣仰蓮二層,每層八瓣,上層每朵蓮瓣中各刻一尊佛像,均有頭光,結跏趺坐於蓮座之上,呈禪定像。塔身鼓形,高0.90米。分上下三層雕刻。下層刻八組不同姿態的牡丹花。中層置八個佛龕。北龕內為一佛二菩薩,本尊和右脅侍菩薩已殘毀。南龕內雕一佛二弟子;東南龕雕一跣足武士;西南龕雕一持劍力士;東龕內雕騎象的文殊菩薩;西龕內雕騎獅的普賢菩薩;東北龕內雕一力士;西北龕內雕菩薩一尊。上層置佛龕十六個,龕高0.18米。每龕一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或方形台座上,手持之物或禪杖,或經卷,或凈瓶,或拂子,或摩尼珠等。還有的手執獨角獸,有的佛身上卧雄獅。塔身之上為塔脖子,高0.33米,八角形,每角雕一獅首,口銜花繩,頸系綵帶。塔脖子上僅存一層八角形塔檐,翼角翹起,刻有動物和花卉圖案。檐下塔壁高0.25米。四正面均刻尖拱形佛龕,龕內各刻一佛。剎已不存。
煢絕老人天奇塔:位於寺院外東北200米處。純磚結構。坐西面東。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構成。平面為方形,七級,通高13.06米,俗稱「風水塔」,實為明弘治年間白雲寺高僧天奇和尚之塔。塔身前後分別嵌有碑刻,前面碑刻書「煢絕老人天奇塔銘」,後面碑刻詳細記述了明代弘治年間漢、藏民族共建此塔的情況。
(3)碑碣石刻
白雲寺現存碑刻21通。其中,五百羅漢碑是眾多碑刻中的珍品,1963年6月20日被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百羅漢碑:全名「白茅寺五百羅漢碑」。位於白雲寺山門左下側。立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九月十九日。碑首、碑身、碑座保存完整。碑通高3.62米,寬1.04米,厚0.30米。螭首龜座。碑首陰陽兩面上部均為二龍戲珠圖案。陽面正中為圭形,篆額為「五百羅漢之碑」六個大字。陰面正中為一圭形佛龕,內雕佛像一尊,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呈禪定像。碑之陰陽兩面均有文字,陽面首題「大宋衛州共城縣白鹿山白茅寺五百羅漢碑」,碑文為行書,凡31行,滿行49字,計1519字。如京使紫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曹翊篆額(曹翊是宋檢校太師兼侍中曹彬的次子),東京右街講經論文章大德僧慶珍撰文,講經論僧清智書丹。碑文詳述了白雲寺的沿革、五百羅漢堂的創建與五百羅漢像的鑄造經過以及羅漢堂內塑像安置情況。碑陰刻有題記和布施名單。
漢白玉雕地藏菩薩像:俗稱「玉石奶奶」,位於寺院西北隅地藏王殿(俗稱奶奶殿)內。康熙二十八年(1689)浙江仁和縣王正春敬施。像高4.8米。通體為一塊精美的漢白玉精琢而成,栩栩如生,慈眉善目,人稱「玉石奶奶」,向被作為白雲寺的鎮寺之寶。
(4)高僧名流
白雲寺有據可查的住持僧或高僧主要有徹上人、允執上人、宗圓大德(洪公)大師、聶廷玉大師、寂照通悟大禪師(徽公)、佛光普照大禪師、佛心妙覺大禪師、寶峰禪師、煢絕老人天奇、孤峰老人、隱庵老人、中公和尚、歸山和尚、湛仁和尚、定波和尚、鶴峰氏珍、文方上人等等。其中天奇和尚尤顯盛名。
天奇和尚是江西省南昌市人,父姓江,母徐氏。年二十禮荊門無悅能和尚剃度出家,後遇寶峰禪師,付之以袈裟拂子,任金陵名剎靈谷寺主持。晚年棲息於白雲寺。天奇和尚僧道很深,並有語錄行世,在當時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與開封相國寺、金陵清涼寺、靈谷寺及西藏等地的高僧有著深情厚誼。弘治十一年(1498)天奇和尚死後,各地高僧雲集白雲寺,參加他的葬禮。西藏三加班丹廣慧凈覺國師還親自率眾參與建塔。漢、藏兩族僧人共同造塔,不僅反映了漢、藏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源遠流長,同時也說明了清初漢、藏佛教文化的交流達到了鼎盛時期,也可見出白雲寺在佛教文化傳播中的地位之顯赫。
金末元初文學家元好問(1190~1257),在金政權滅亡後避亂河南,曾在輝縣西北大山中隱居十餘年。期間在白雲寺時,與寂照通悟大禪師徽公、吏部尚書張公履等人結為摯友。徽公大師圓寂後,他與眾僧一道為大師建造靈塔,並親手撰寫塔銘。號稱「百泉居士」的明代著名學者、思想家李贄(1527~1602),公元1556年至1560年曾在輝縣做教諭,期間曾游覽白雲寺,和他的好友趙亨、陳藎、張士允、張世樂、付坤、鄧林材等人在此暢游賦詩,留下的著名詩句,至今尚存。明代另一位著名學者李濂(1488~1566),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嘉靖年間被免官後,歸里著述,曾暢游太行勝景,特意來到白鹿山區,陶醉在這方佛教聖地,先後游歷了駝峰寺(也稱落伽寺)、元極寺(也稱玄極寺)、白鹿寺、龍浴寺、寶泉寺、法住寺、顯揚寺、白雲寺等八大寺院,寫下了《游白茅寺記》散文一篇和《落伽寺》詩一首,成為研究白雲寺歷史的珍貴文獻。清初,白雲寺名播京城,引起了乾隆皇帝的神往。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特意游覽白雲寺,留下了不朽詩篇。聖駕光臨使白雲寺贏得了千年奇遇,傳為千古佳話。民國初年,袁世凱隱居輝縣,在白鹿山一帶霸山占林,修建山莊。期間和徐世昌等人曾頻頻光臨白雲寺、龍浴寺等名剎。
(5)詩賦匾額
白雲寺作為名揚中原的千年古剎,先後接納了數以百計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名流和官宦的光臨,留下了大量的詩賦與匾額。據載,先後有元代的王惲(元初文學家),明代的劉玉(進士,輝縣知縣)、王教(正德進士,兵部右侍郎)、李贄(思想家)、鄧林材(衛輝府推官)、王明齋、李巽川、紀雲鶴(知縣)、李濂(學者),清代的張晉彥、滑彬(知縣)、賀振能(學者)、愛新覺羅·弘歷(乾隆皇帝)、鹿聖基(知縣)、鶴峰氏珍(僧人)、徐世昌(安福國會大總統)等留下了詠歌白雲寺的詩文共34首(篇)。其中,李濂的游記散文《游白茅詩記》分別被《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中國歷代游記精華全編》收錄。所有這些都已成為厚重白雲寺的重要文化內涵。另外,乾隆皇帝駐蹕白雲寺時所題寫的「白雲自在」匾額,成為寺院的榮耀。

介紹:輝縣白雲寺位於輝縣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景區內的主體景點白雲寺,始建於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寺內有單檐懸山大5間。其它中殿、山門、東西陪殿及出廈閣樓等50餘間。寺後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緻,寺東有宋代五百羅漢碑,紀事翔實。寺西有金沙、銀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築奇特。西臨石崖,有窟名黑龍洞,深邃莫測。寺前古樹參天,盛夏不見日色,為避暑勝地。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 輝縣小白楊門票少錢

人均費用/35元

C. 輝縣關山景區門票多少錢

關山景區大門票: 新鄉關山景區門票市場價60元/人,門票包含景區內內容全部景點,不包含景區內小交通、娛樂設施。

輝縣市自然風光獨特,旅遊資源十分豐富,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獼猴自然保護區,有國家森林公園1處,有關山國家級地質公園、萬仙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百泉為全省最大的古建築園林,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87.9平方公里。主要景區有百泉、寶泉、萬仙山(郭亮、南坪)、八里溝、回龍、白雲寺、齊王寨、方山、關山等,自然山水,奇險秀幽,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薈萃了太行山之精華,又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及殷商、戰國、漢代大量墓葬,歷代名人志士游歷百泉等名勝留下眾多史料書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

D. 去輝縣五龍口旅遊車票多少錢,門票多少錢

五龍口風景區,位於濟源市五龍口鎮境內,秦朝時就在沁河出山處開鑿秦渠,引水灌田。景區分溫泉、盤古、沁河、愁兒溝、白澗溝五大景區。五龍口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景區內還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是一個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區,特別適合休閑度假。
五龍口風景區由西到東分別為盤谷景區、泌河景區、溫泉景區、愁兒溝景區、白澗陽落山景區。風景區內有山清水秀,自然風光優美,此外還有秦代水利工程遺址、古樸清幽的盤谷寺、延綿十幾公里的曹魏古棧道、司馬的懿藏兵洞、風韻猶存的沁水公主園、香岩寺、袁公祠等等人文景點供遊客游覽。
遊客進入風景區後,可以做電瓶車來到猴山腳下(車費不包含在景區大門票內,10元/人),從山腳上步行登山約1個多小時,遊客也可以做景區中直達電梯到達山頂,然後在坐滑道下山,滑道非常刺激,一共有三段,需要購買首套和護墊。電梯和滑道的費用不包含在景區大門票內,電梯上、滑道下一共30元/人,電梯上、下山共25元/人。在景區內的獼猴園,已經景區內其他地方,會看到很多猴子,這些猴子很萌,也很兇猛,遊客要看到自己隨身攜帶的包,食物不要輕易拿出來,以免猴子過來搶奪食物。
風景區旁的五龍口鎮正在依託溫泉資源,建設溫泉度假村以及相關休閑度假設施。

E. 輝縣有那裡景點不需要門票

方山,鳳凰山,武家灣,百泉湖,秋溝,拍石頭有個地方有水 ,我感覺也挺好的 我喜歡上山,么事好去山上

F. 輝縣白雲寺的白雲寺

普照大禪師石塔坐落於白雲寺,後為一石雕喇嘛塔,五層,高4.9米,是開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師的遷化靈塔。整個石塔刻工精細,造型優美,為元代石雕藝術稀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杏樹位於白雲寺門前,俗稱白果樹,又名公孫樹,並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後一株,共六株。千百年來,雖幾經戰火劫難仍巍然屹立。為白雲寺一大景觀。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寺〔Báiyúnsì〕 在市區西北25千米。南關山南麓。唐朝始建,名「白茅寺」,亦名「夢覺寺」。原址在今寺西北半山中。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遷建於今址。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取白雲繚繞之意,改為今名。坐北向南。佔地1萬平方米。四合院,一進兩院。前院有供殿,兩側設廂房,前殿兩側有東、西門樓;後院大殿西有奶奶堂,東有鍾鼓樓。寺內原有佛殿五層,飛檐挑角,畫棟雕梁,重門復廈,極為壯觀。內曾有佛像泥塑金身,精工雕塑,今已無存。門前有千年銀杏5株,粗可合圍。寺西有竹林數畝;寺後有金沙泉、銀沙泉。周圍植松、柏、桐、楊等林木2000餘畝。泉水環繞,清凈幽閑。元王惲、明李贄等均有詩吟碑刻和記載。清乾隆皇帝曾巡遊至此,並題寫「白雲自在」匾額一塊。寺內有宋代五百羅漢碑(乃五百羅漢雕像)、普照大禪師石塔。普照大禪師石塔,高約4米,通體雕有佛像、菩薩、獅、伎樂、飛天和牡丹、蓮花等花卉。石塔造型優美、雕刻細膩,實為元代石雕藝術的珍品。普照大禪師石塔、五百羅漢碑與白雲寺,在1963年6月20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清以來,白雲寺經多次修葺,現建築完整。寺周古樹參天,竹木蔭合,盛夏不見天日,向為避暑之勝地。可通汽車。

G. 去輝縣的九山門票多少錢

九山一般免費,去九山一般鍛煉身體的多,早上5點-8點,可以去看看。現在的天氣太熱,其他時間不建議去,會熱出翔!!!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