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鋼水上樂園圖片
『壹』 炎陵湘山公園知青閣三副對聯的圖片或文字
醴陵知青盧力題寫的「知青閣」匾額和「有緣此山曾添綠,留意斯水再湧泉」楹聯
炎陵「知青閣」記事
2014-09-28 09:42:25 來源: 作者:黃春平
(當年在炎陵縣「插隊落戶」的知青)
落成於1996年9月的「知青閣」,聳立在炎陵縣城西湘山之巔,這是全國第一座知青紀念建築。
作為一名在農村插隊落戶三年並參與知青閣籌建、知青故鄉行籌備工作的老知青,劉時雨對這座凝結7000多名來炎知青蹉跎歲月的建築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七千知青入炎陵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這是毛澤東主席1968年底所作的「最高指示」。因此,很多人認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始於1968年,而「炎陵縣在1963年就開始接受城裡知青「插隊落戶」,從炎陵知青閣就可以知道這個情況。」劉時雨說。
1963年9月,炎陵縣委設立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安置辦公室。當年接收來自長沙、湘潭、醴陵的408名下鄉知識青年,安置在4個國營農林場和龍溪、十都、東風等公社插隊落戶。此後,這批知青大多「回城鬧革命」。
炎陵有資料記載:「到1978年,有7198名湘潭、長沙、醴陵等地知識青年來到了酃縣(今炎陵)這個當時只有14萬人口的山區小縣,開始了他們『大有作為』的難忘生活」。
「1974年春11名知青遷到海拔1200多米的古塘大隊松山生產隊。」劉時雨還清楚地記得,知青們帶領農民學文化、學科學,推廣新品種,改良冷浸田,並從湘鋼引來資金和設備,辦起了小水電,安裝了碾米機、粉碎機、鋸木機,辦起了豬場、香菇場,兩年時間就打了個翻身仗,把一個昔日「吃飯靠返銷,用錢靠貸款」的窮山窩變成了一個「家家有餘糧,戶戶有存款」的富裕村,受到了全隊農民的擁護。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幾十年過去了,這些知青當中有的已成為市、區、縣級的黨政領導,有的已成為大企業、大工廠的廠長、經理,有的已成為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員,而更多的則是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劉時雨能歷數值得他們驕傲的「才俊」:1976年9月下放到炎陵縣沔渡公社長江大隊當知青,任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公社團委副書記的胡伯俊,現在是湖南省人社廳廳長;1971年從湘潭赴炎陵縣插隊,歷任大隊黨支部、公社黨委副書記、書記的莫臻,曾任上海寶鋼集團黨委書記助理、宣傳部長……
銘刻知青歲月的豐碑
為紀念知青那段難忘的日子,1996年炎陵縣決定在湘山公園內修建「知青閣」,以鑒歷史。消息傳出,分布在全國各地的7000多名當年赴炎陵的知青激動萬分,「知青閣」建設工程共收到知青捐資17萬多元,以及一批機械和物資。
站在位於炎陵縣城西的湘山之巔,炎陵縣城全景盡收眼底。知青閣就坐落在這座四季常青的省級森林公園內,它的左山峰是「酃縣(炎陵)革命烈士紀念碑」,公園內矗立著千年古塔----湘山寺塔。
知青閣高19.68米,佔地2100平方米,為六角三層仿古樓閣,閣正門之上懸掛著醴陵知青盧力題寫的「知青閣」匾額和「有緣此山曾添綠,留意斯水再湧泉」楹聯。據現有資料顯示,炎陵縣知青閣是全國第一座知青紀念建築。
閣內一、二層樓牆壁的石碑上雕刻著1963年至1978年在炎陵縣上山下鄉的7000多名知青名單。名單之前有中共炎陵縣委、炎陵縣人民政府刻立的「前言」:「『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自一九六三年始至一九七八年止,長沙市、湘潭市、醴陵市、炎陵縣、湘潭鋼鐵廠、江麓機械廠、江南機器廠、湘潭電機廠、湘潭錳礦等地,有七千知青上山下鄉到炎陵縣(酃縣)17個鄉鎮場,現鐫石記名於後。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
三樓懸掛著知青們當年的生活、勞動、學習照片,真實地反映了知青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情景。
難忘第二故鄉行
1996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借知青閣的落成,炎陵縣委、縣政府舉辦了盛大的「96金秋知青炎陵第二故鄉行活動」。來自深圳、廣州、長潭株等地的1800多名知青,代表著當年7000多名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激情滿懷地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炎陵,參加祭祀炎帝陵、知青閣落成典禮、重踏青春足跡等活動。
「當年無悔獻熱血丹心,恰意氣馳騁,易襤褸山顏創青春偉業;今載有約溫鄉情舊誼,值金風送爽,祭巍峨聖陵染故土宏圖」,這是知青炎陵第二故鄉行慶祝活動上的一副對聯。
時任縣委書記林良材在致詞中說:「炎陵的父老鄉親,至今還難忘那與知青抵足而眠的日日夜夜,難忘那與知青荷鋤而歸的年年歲歲!在那特殊的年代裡,知青們以自己的知識和似火的青春,撥動著大山裡沉睡的靈魂。」
「知青閣……鐫刻了曾下鄉炎陵的7000多名知青的名字。它的建成,已遠遠超出了『閣』本身的意義,它是炎陵人民與廣大知青的情誼凝聚,是特殊歷史年代痕跡的永久見證。它聳立在湘山之上,俯瞰著炎陵的山山水水,也目睹著炎陵今後的變化和發展,更作為一座知青與炎陵人民情感溝通的橋梁而存在。」
1996年9月30日上午,1800名知青代表聚集鹿原陂舉行公祭炎帝陵典禮儀式。「昔為知青,紮根炎鄉。神農故土,習農學桑……青春作歌,慨當以慷;七千英俊,一代風尚。」「殊途同聚,第二故鄉;莘莘學子,共表衷腸……盡獻綿薄,造福梓桑;同襄大計,興邑振邦。」這篇特殊的《祭炎帝陵文》,字字句句表達了7000知青對故土的眷戀、對炎陵振興發展的期待。隨後,知青們返回炎陵湘山公園舉行儀式,由36名知青代表為知青閣剪綵。
劉時雨登上知青閣的頂層極目眺望今非昔比的炎陵縣城,不禁思緒萬千:「知青閣將永遠銘刻著整整一代城市青年的生命軌跡,永遠銘記著我們與農民群眾的血肉情誼!」
『貳』 湘鋼一中校長王敏圖片
原來一中好些,是好的多類~
不過,現在是越來越碩,碩的無窮次方!
今年我們這一批人就是 血的教訓啊……
特別是文科一本,凄慘無比
理科唯一的班,也有一票沒上一本的,沒上二本的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一中向來只對外宣布一二本的上線率,所以還看的過去……
今年肯定會由幾個上清華北大或復旦這樣名牌大學的,但不要被蒙騙,大部分都不是完全考成績(裸考)的,特長加分,省級分,體育生政策等廣泛執行的結果而已。
學校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貸款建樓,建這建那,只沒看到把升學率建上去!!在銀行欠了一債,老師們也是怨聲載道,所以迫於工資緊張,紛紛在補校賺外快,這可以理解。
一中高中確實有很多不錯的老師,但很多都是被一中硬留下來的。他們本來可以去更好的地方深造,可這一中就是不放人。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教,所以倒霉的還是這些學生,無法真正接受到真金~
現在一中有一種普遍現象,是這樣:
好的老師,學生尊敬,但老師沒興趣教,不負責
一般的老師,學生看不起,雖然負責,但上課沒效率
不過話說回來,學習還得靠自己,一中老師的水平還可以,我覺得整體來說比湘鋼一中好。但抓的太松,學生學習不自覺,因為那一批又一批前赴後繼找關系花錢進來的,學習氛圍不太好。
偉大的校長郭務強,很久以前就在湘潭各大報紙登出振興一中的使命,把我們這些莘莘學子都騙了進去,騙了我們的錢,最重要的是騙了我們的信任。
那份報紙不知道是幾年前的啦,到現在一中還是這個樣。早就不比當年的輝煌了~差遠了
鄭重聲明一點:一中在湘潭還是一所好學校,最好的吧?!湘鋼一中近幾年後勁十足,但整體水平還是不如一中。
但兩所學校都是這高不成低不就的水平。真正要選,就盡量考到長沙那四所名校去,三年之後你會發現,你和這里的人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要是不行也盡量往湘潭縣里走,那裡在外界評價起來再怎麼差勁,但升學率是又保證的,真的。
不過有一個好消息,一中從新的一屆高一開始實行寄宿制,寄宿大樓一天到晚沒日沒夜的修建,像雨後春筍般與日俱增。就在我們08界高三畢業班那棟教學樓邊上,我們補課,考試的時候,建築工人們就在敲敲打打,電鑽等各種聲音,不絕於耳~
我們是被一中放棄的一屆,一中為了你們的大樓把我們給犧牲了,但願這種犧牲是有意義的!!!
願這批沐浴在優越的寄宿制光芒下的學弟學妹們,為一中創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