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江南第一家門票
1. 浦江的仙華山、江南第一家、白石灣、神麗峽 這些景點之間相隔的距離遠么
遠是不遠,不過你要一天半玩遍似乎不太可能,只能說是到了一遍,爬一個仙華山就累死你,白石灣很可一玩,至少也半天,江南第一家也半天,神麗峽2小時拿下
2. 浦江仙華山門票學生證能打折不,打幾折
能打折,打5折。
仙華山風景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仙華村。門票70元/人。開放專時間:07:30~屬17:00。該景區對70周歲以上老年人、身高1.2米以下兒童、殘疾人、現役軍人、其他無償獻血人員實行免票;對60~70周歲老年人、身高1.2米~1.5米兒童、全日制大中小學生實行五折優惠。
仙華山風景區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為內涵,以山頂峰林、江南第一家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以觀光攬勝、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風景旅遊區。仙華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包含了峰林仙華山、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馬嶺、幽谷古禪寺四大景區。
3. 浦江仙華山門票多少
很便宜的哦!
4. 江南第一家好玩嗎浦江江南第一家怎麼樣
「江南第一家」座落於浦江縣城東面12公里的鄭宅鎮。景區以豐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內和明清建築組合為特容色,「青山庭院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組獨具情味的 古鎮風貌景點。江南第一家是全國AAAA級景區,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又稱鄭義門,是飲譽中外的華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居住於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歷經宋、元、明三 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餘年,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
5. 浦江「江南第一家」的簡介
摘要 浦江江南第一家地處浦江盆地東部鄭宅鎮內,距縣城12公里,面積10.6平方公里,大小景點25處。鄭氏以孝義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360餘年),時稱義門鄭氏,故名「鄭義門」。屢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親賜封「江南第一家」
明開國文臣宋濂,從求學主教東明,舉家定居,致仕還鄉,在此居住32年。鄭氏《家規》、《家儀》就是經宋審訂,至今典籍尚存。
以「鄭氏宗祠」為中心的主建築景觀群集。1994年,全國首屆宋濂暨中國古代家族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此舉行,稱其為「中國古代家族文化」、「儒學治家」的典範。鄭氏所崇尚的孝順父母。兄弟和睦、自強不息的人格理想,勤勞儉朴的持家原則,尊師重教的教育思想,「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際關系原則等,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1991年日本研究「越系文化」著名學者鈴木滿南教授一行,專程來此考察,其專論先後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發表。」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鄭氏宗祠
坐東朝西,正門前是街,朝白麟溪。偏門朝南,橫掛「江南第一家」匾額。始建於元初,佔地6600平方米,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其間經過明清時期數次擴建,雖有破壞,但基本格局尚存,端莊嚴肅,古樸厚重。祠堂內現有元丞相脫脫書寫的「白麟溪」碑明太祖、明惠帝賜封的「孝義家」「孝義堂」匾額,明萬曆《翰林學士宋公碑記》《文侯賜祭之碑》和元明以來知名人士的榻聯匾額,還有宋濂所植的9株蒼勁古柏。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孝威泉
在鄭宅鎮冷水塘沿,白麟溪南岸之溪邊。孝感泉井呈方形,縱橫丈許,水清涼,井上建有歇山頂方亭。據光緒《浦江縣志》載,宋鄭綺性至孝,母張氏嗜溪泉,值旱,鑿數仞不得泉,綺拗哭其下,三日夜不息,水為湧出,俄頃,溢丈余,人以為孝感所致,鑿旁石碑「孝感泉」三大字,明蜀獻王書,御史王理銘之。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一口尚義,九世同居」碑
在鄭宅鎮上大街白麟溪南,元至正壬辰(公元1352年)二月,翰林學土月祿貼木耳榮祿公為中書平章政事,行省江浙,書「一門尚義、九世同居」八大字以贈,旋摹勒石碑,豎於同居炊址,示以垂戒後世。清乾隆戊寅(公元1758年)建造碑亭,咸豐辛酉,毀於兵火,光緒戊戌重建。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十橋九洞
鄭宅鎮大街旁,白麟溪上建有古石橋十座。為單孔條石並列架砌,呈梯形狀,橋兩頭敞口,呈八字形,橋北豎有元丞相脫脫書「白麟溪」碑石。每座橋下設石閘,便於洗滌,故而稱十橋九閘,為鄭氏義門一大特色。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香火廳
座南朝北,廳前中有廣場,原有房屋三間,為鄭氏總香火所在地,樓上供奉聖諭,稱聖諭樓。舊制高可二丈余,相素不事雕樓,兩旁皆小屋,後俱改樓房,高過正房。因年代久遠,將傾圯,於雍正辛亥改造樓廳五間,翻軒五間。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被日寇燒毀,抗戰勝利後重建,樓上聖諭樓三字匾額為民國時方青儒所書。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建文井老佛
據光緒《浦江縣志》和史仲彬《致身錄》載,明建文帝遜國出亡,謂浦陽鄭洽家(時官翰林院侍詔)忠孝可侍,遂匿其家,俄有蜚語者,文皇追捕其家,帝匿井中得脫,故名。鄭治隨建文帝出亡,輾轉西南,建文之須發盡白,恍若老。至萬曆己未有昭雪靖難死節之典,隨駕人員始得平反。鄭氏畫「老佛像」懸於昌三公祠之正位,意在祠旁悼念建文帝。其旁有盥聯一副「枯井念章龍隱跡,合村富社鳳來儀。」昌三公祠因供奉老佛而易名老怫社,祠字保存完好。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東明書院
東明書院前身為東明精舍。據光緒《浦江縣志》載,在東明山之陽,縣東三十里,元青田尉鄭德璋創精舍於此,為鄭氏子孫讀書之所。宋濂繼吳萊而主講二十餘年,授經著書,與其徒天台方孝儒,義門諸弟子講學於此,有東明山精舍壁記。於乾隆癸未(公元1763年)鄭氏合族移建於義門外東偏里許,改稱東明書院,期間進行多次修茸,今存圍牆及乾隆壬午年重立東明收院石匾。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宋文憲公飼
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移造宋文公祠於東明書院之西園,重建正廳拜廳各三間,祠內匾額對聯,一如原址,北向圍牆與書院大門並行,另開大門一座,石刻宋文憲公匾額於門架之上。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玄麓八景
距「鄭氏宗祠」北1.5公里,昔時宋濂多次來游,名其山為「玄麓」。山有桃花澗、風簫台、釣雪礬、翠霞屏、飲鶴川、五折泉、飛雨洞、蕊珠石等八景,春天桃花滿谷,瀑布鳴響,自然景觀極佳。宋濂題名作詩,用玄漆寫於崖石。元至正十六年三月,宋濂又與友人修楔於桃花澗,並作《桃花澗修楔詩序》。其後,有人將宋濂八景題名分別以行、楷、草、隸、篆諸體刻於山崖,至今石刻尚存。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青蘿故居
位於距「鄭氏宗祠」東北角表蘿山麓l公里。元至正年間,宋濂主教東明,慕鄭氏「九世同居」「孝義家風」,在此營築山房,舉家自金華潛溪徙居於此。劉基(伯溫)賀宋濂新居,謂青蘿山「晨嵐暮霜滴晴雨,煙條霧葉相蒙蘢」。公元1360年朱元漳聘宋濂出仕,後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宋年老致仕還鄉,洪武十三年冬,以長孫宋慎牽涉胡維庸案,舉家謫茂州,翌年卒於四川途中。宅之南有宋濂夫人賈氏墓,墓旁附葬子宋隧、孫宋慎,明在啟七年立石重修。明成化十八年營屋3間,並塑宋濂像。崇禎間立「青蘿故址」碑,清乾隆道光間,多次擴建重修青蘿山宋文憲公祠,後遷至東明書院。今存宋濂故居「青蘿山房」遺址和賈夫人墓碑及青蘿故址碑等。故居之北,有丈許豁口,名「小龍門」,宋濂曾在此著書立說。
6. 浦江江南第一家怎麼樣
九座牌坊很壯觀!宗祠內部也就那樣,如果不進建築物的話是不需要門票的。
7. 浦江江南第一家鄭義門,春遊作文
一、姓氏源流 鄭(Zhèng 鄭)姓主源是中華五大郡國姓氏之一,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後稷之後,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鄭姓最早的血緣先祖是黃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鄭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於鄭(陝西省華縣東,居棫林,徙拾),建鄭國,史稱鄭桓公。鄭國公元前769年東遷新鄭,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前後立國432年,共十三世。亡國後的鄭人奔於陳、宋間,為紀念故國以鄭名氏,就得鄭姓。 2、出自他姓所改。今天的鄭姓人除上述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來源。如唐朝的鄭注本姓魚,明代的鄭和本姓馬(見下「3」),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鄭。今天少數民族中也有以鄭為姓的,其姓氏來源和血統源流當是另有所出。 3、出自回族中有鄭姓。據《皇明大政記》載,回族中的鄭姓是皇帝的賜姓。明代宦官、航海家鄭和,系賽典赤·贍思丁五子馬速忽的兒子。鄭和祖籍雲南省昆陽人,原名馬和。明洪武四年(1381年),年僅12歲的鄭和被攻入雲南的明軍俘虜,送到燕王藩邸做了一名侍奉朱棣的小宦官。建文元年(1399年),29歲的鄭和「從燕王起兵靖難,出入戰陣,多建奇功。」故賜姓「鄭」。皇帝賜姓鄭,主要是因為鄭和在「靖難之役」的鄭村壩(今北京市東壩)一戰中表現突出,故而賜姓「鄭」。後來,鄭和過繼其兄馬文銘長子為後,取名賜,遂繁衍為鄭氏家族。現居南京的鄭氏家族已歷二十餘世。鄭姓回族主要分布在雲南、江蘇一帶。★★得姓始祖:姬友。西周時,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和周宣王是同父異母兄弟。周宣王在即位二十二年後(公元前806年)將友封在鄭(今陝西省華縣東)地,友稱為鄭桓公,鄭是西周建立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周幽王時,鄭桓公見幽王無道,諸侯強大,王權旁落,預感到將有變亂,便把財產、部落連同百姓遷移到位於河南中部的東虢和鄶兩個諸侯國之間。鄭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後,乘護送平王東遷洛陽之機,相繼佔領了兩國的土地,在新鄭一帶建立了鄭國。公元前三七五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鄭氏公卿宗族紛紛外遷,他們便以國為氏,稱為鄭氏。尊姬友為鄭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在河南開封、周口、商丘交界一帶,即史載「陳宋之間」。鄭亡國後,流落韓國的鄭姓人中有位叫鄭國的人,被韓王西遣入秦,受秦王之命開鑿了名聞後世的「鄭國渠」。鄭國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水利專家,也是鄭姓人在得姓後的第一個著名人物。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開封滎陽(位於開封城東開封縣朱仙鎮古城村)。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布的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盪,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台灣,始於鄭成功;到了明清時期,鄭姓發展再度輝煌,在儒學、思想、文化、科技等領域獨領風騷,多有建樹,名人高官大量涌現,形成了鄭姓在江蘇、湖南、河北、貴州、廣東、安徽等地均有望族出現,族人遠播於各省甚至海外的局面。鄭姓播遷至海外,始於清,現分布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鄭姓如今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以福建、浙江兩省為最多,佔到全國鄭姓人口的大多數,可以說鄭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三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八。三、歷史名人 鄭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 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 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 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 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 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著有《天寶軍防錄》。 鄭 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鍾律,考校大東鍾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 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 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 註: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年輕時,他行醫賣葯,浪跡江湖。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鄭注是唐朝的名臣,對其功過是非歷來有不同的評價。正史上貶多於褒,現代的史學工作者也有爭議。有的提出,對鄭注在歷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認識和評價,認為他代表當時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團進行了斗爭,還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鄭 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雲南省昆陽(今晉寧)人,曾率船隊七下西洋,遠達非洲、紅海等地,促進了中外交流,而且還創制了我國第一部航海地圖。 鄭 燮:號「板橋」,江蘇省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詩、畫、書號稱「三絕」,「揚州八怪」之一,後辭官歸里。 鄭 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鄭桓公:即姬友,為鄭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於鄭,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姬友後謚號為桓公。所以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鄭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見周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預感將要發生變亂,便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鄭桓公根據太史公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了「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其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功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鄭氏。 鄭武公:鄭桓公子,東遷鄭姓的始祖。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鄭桓公的兒子武公,曾經跟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鄭武公自己也跟著搬了家,新鄭由此而誕生,鄭姓更繼續繁榮滋長。 鄭道昭:滎陽開封人,北魏書聖,曾任國子祭酒,工文詞書法,其書法筆力雄健,兼有隸意,被後人推崇為「魏碑之宗」。 鄭庄公:鄭武公子,鄭姓的中興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鄭平王東遷後,鄭庄公的祖父鄭恆公被封為周室的卿士,鄭庄公繼其父武公為周的卿士。繼位後鄭國的國勢日益強盛,周朝卻每況愈下,為打擊新興勢力,周平王很想向鄭庄公下刀,廢掉鄭庄公的卿士職位,鄭庄公得知後,針鋒相對,利用鄭國的優勢,威脅周平王,逼使周文王與鄭國派人質,後周對鄭用兵,被鄭所敗周恆王中箭,周王室威信掃地,鄭國國威大振。自此周王室僅成天下共主,並無實權。 鄭光祖:元代平陽襄陵(今山西省臨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創作頗多,代表作為《倩女離魂》,他被後人譽為「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優輩稱『鄭老先生』」。 鄭思肖:字憶翁,號所南,自稱三外野人,元代連江(今屬福建省)人。曾以太學上舍應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宋亡隱居吳下(今江蘇省蘇州),坐必南向,歲時伏臘必向南野哭。更名思肖,有寓「思趙」之意。善詩,擅水墨蘭竹,信手數筆便成意境,所畫墨蘭蘊含思宋之情,書雲「時寫蘭,疏花簡葉,根不著土。人問之,曰:『土為蕃人奪,忍著耶?』」嘉定某官脅以他事,求畫蘭,其曰:「手可斷,蘭不可得也。」對仕元官僚,尤為恨之。所畫墨竹,常寫蒼煙半抹,斜月數竿之景,惜已無真本存世。傳世作品有大德十年(1306年)作《墨蘭圖》卷,紙本,墨筆,縱25.7厘米,橫42.4厘米,筆力勁挺,氣格高潔,內斂含蓄,右自題詩雲:「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所南翁。」左有年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鈐一白文印,印文:「求之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今古。」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另《墨蘭圖》卷,畫一孤傲伸葉吐蕊之蘭,自題:「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於楚有光。所南。」藏美國耶魯大學藝術陳列館。詩多故國之思,著有《鄭所南文集》《心史》等。 鄭成功:明末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被賜姓「朱」,曾英勇抗擊清軍,在台灣驅逐荷蘭殖民者,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稱為「國姓爺」。 鄭振鐸:當代作家,文學史家。字西諦,筆名賓芬、郭源新。福建省長樂人。1917年考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曾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與沈雁冰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世界文庫》等。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兼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長。主要著作有《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俄國文學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中國歷史參考圖譜》等。1958年10月18日,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阿富汗王國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途中因飛機失事於前蘇聯楚瓦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卡納什地區上空而遇難殉職。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下轄包括開封在內八縣。滎陽鄭氏最早的居住地是開封縣,即今天河南開封縣朱仙鎮古城村一帶。 洛陽郡: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西南),郡治相當於今天山東省維坊市、高密縣一帶。 雍州郡:東漢時置郡,三國時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南)。郡治相當於今天甘肅省東鄉以東至臨洮縣一帶隴西地區。 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會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吳越地置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順治時移治山陰(今浙江省紹興)。 2、堂號 博經堂:東漢王朝時候,大歷史學家鄭玄博覽群書,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當時的讀書人大都專讀一經,鄭玄卻獨自博古通今。鄭姓以「博經」為堂號。 通德堂:鄭氏通德堂址在舊鎮鎮城裡村,座東朝西,二進兩廡一天井,每進三開間,土木抬梁結構,面積三百六十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64年)歷朝有修葺,1982年重修。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史稱鄭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鄉高密縣設立一個「鄭公鄉」,又擴建他的門閭以通車馬,稱之為「通德門」。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此外,鄭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孝義堂」、「孔安堂」、「書帶堂」、「復訓堂」、「立本堂」、「錫類堂」、「翼經堂」、「奠邑堂」、「務本堂」、「滎陽堂」、「著經堂」等。五、宗族特徵 1、歷代鄭姓族人地位均比較顯赫,且在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輩出。 2、鄭姓以忠孝治家,家風純朴而著稱。 3、各支鄭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鄭家清修《鄭氏家譜》、湖北通山鄭氏一支字行為:「令嗣承家遠,宗由通德傳,永升泰運日,顯達盛英賢。」據民國殘本《鄭氏家譜》、安徽宿縣鄭姓一支字行為:「天祿仕志本,日文立國光。」============================================================【鄭姓宗祠通用對聯】〖鄭姓宗祠四言通用聯〗藝工三絕;文成一家。——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鄭虔善畫、好書、工詩,唐玄宗譽為「三絕」。下聯典出宋·鄭厚,工文詞,自成一家。古之遺愛;號為司農。——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春秋·鄭子產,孔子稱之為「古之遺受也」。下聯典出東漢·鄭眾,以清正著稱,官大司農,人稱「鄭司農」。家傳詩教;系出滎陽。——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鄭玄,為漢代經學大師,稱「鄭學」。下聯典指鄭姓望居滎陽郡。家傳詩教;聲響蓬萊。——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姓宗祠滎陽堂通用堂聯。畫荻歐母;乞巧采娘。——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北宋·歐陽修四歲而孤,其母鄭氏守節教子。下聯典出鄭侃之女采娘乞巧日夢織女授其神針,來世為男子。賢傳歐母;巧乞采娘。——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尚書世祿;通德名門。——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東漢·鄭均操守廉正,章帝賜尚書祿終其身。下聯典自東漢·鄭玄,為孔融所敬重,為其在高密縣特立一鄉,曰「鄭公鄉」。廣開門衢,曰「通德門」。家著葩經;庭留松蔭。——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東漢·鄭玄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大師。鄢陵世澤;心史家聲。——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南宋·鄭思肖,著有《心史》。鄢陵世澤;司農家聲。——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東漢·鄭眾,章帝時為大司農。一門尚義;九世同居。——元·祿帖木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浙江省浦江縣義門鄭氏碑亭聯 元翰林學士祿帖木撰。-----------------------------------------------------------------〖鄭姓宗祠五言通用聯〗書畫留三絕;文史添五略。——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朝代書畫家鄭虞,詩書畫號「三絕」。下聯典出南宋史學家鄭樵,著《通志》二百卷,計二十略,其中五略舊史無。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清·鄭燮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清代著名書畫家鄭燮。詩、畫、書號稱「三絕」,「揚州八怪」之一,後辭官歸里。石井滿腔血;瀛台寸草春。——清·沈葆禎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沈葆禎題台灣省台南市鄭成功祠聯。「瀛台」,即台灣。合族源流始;同居發朝初。——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浙江省浦縣鄭氏宗祠「鄭義門」同居碑亭聯。全聯典出鄭氏同居始於南宋建炎年間,歷二百六十餘年而不散,宋、元、明三朝都曾旌表為「孝義家」。元代至正年間,翰林學士月祿貼本到江浙,手書「一門尚義,九世同居」贈給鄭家,後立碑建亭。滎陽綿世澤;秋浦振家聲。——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東至縣鶯山牌樓下村鄭氏宗祠聯。上聯典出鄭氏郡望。下聯典出本支鄭氏居住在秋浦河邊。-----------------------------------------------------------------〖鄭姓宗祠六言通用聯〗通德門聯閥閱;尚書履響蓬萊。——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漢·鄭崇,哀帝時為尚書僕射。每曳革履進見,帝曰:「我識鄭尚書履聲。」下聯典指東漢·鄭玄。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採用清·鄭燮自題聯-----------------------------------------------------------------〖鄭姓宗祠七言通用聯〗北戰南徵收寶島;船來帆往下西洋。——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鄭成功。下聯典指明·鄭和。名高藝苑何由怪;德感黃巾不入鄉。——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鄭板橋。下聯典指東漢·鄭玄。草隨愛日生書帶;蘭及春風兆筆花。——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鄭玄。下聯典指西漢·鄭崇。威震西域封安遠;學傳北海集大成。——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漢安遠侯鄭吉。下聯典出東漢著名學者鄭玄,其學說集漢代經學之大成,史稱「鄭學」。三台道學傳千古;六邑文章本一人。——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史官不用春秋筆;天子親書孝義家。——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三朝旌表恩榮第;九世同居孝義家。——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孝友出張際之上;文章接吳宋以來。——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宋元明三朝賜命;忠孝義百世流芳。——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鄭姓宗祠八言通用聯〗祈招誦歌,諫言忠直;灞橋風雪,詩思清新。——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周·鄭丹。下聯典出唐代詩人鄭繁。-----------------------------------------------------------------〖鄭姓宗祠九言通用聯〗孝而忠,政事無非德行;義且節,巾幗亦是丈夫。——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看根石柯,桐樹猶不朽;撫膳鍾訓,鼓器豈空存。——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昭代啟孫謨,經文緯武;格言承祖訓,移孝作忠。——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出通德之門,輝聯閥閱;聽尚書之履,聲響蓬萊。——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鄭玄。「閥閱」,古代仕宦人家門前的左、右柱,常用來榜貼功狀,後用來代指仕宦門第。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鄭崇,字子游,北海高密人。年輕時為郡文學史,後官丞相大車屬,哀帝時為尚書僕射,屢次上諫,多被採納。每次見哀帝時,總是穿著皮鞋,哀帝常笑著說:「我能聽出鄭尚書的腳步聲。」「蓬萊」,指唐代宮廷中有蓬萊宮,這里用來代指朝中宮殿。孝義振家聲,江南第一;鳳麟揮睿藻,朝右無雙。——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昭代啟孫謨,經文緯武;格言承祖訓,移孝作忠。——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鄭姓宗祠十言通用聯〗名列八忠,享累朝之血食;才稱三絕,征御筆之親題。——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翼子貽孫,濟濟居同九世;規曾矩祖,綿綿義尚一門。——黃天侖撰浙江省浦江縣「江南第一家」鄭義門[中庭]聯------------------------------------------------------------------〖鄭姓宗祠十一言通用聯〗魯岱風高,千古鹿山同景仰;潛溪泒衍,一環麟水足淵源。——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祖宗識遠,知此青山獨可家;詩禮恩深,宜其後世多佳士。——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鄭姓宗祠十一言以上通用聯〗諫草有千言,自信丹青能悟主;歸囊只一拂,可知琴鶴亦妨人。——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宋代進士鄭俠,曾以圖諫神宗,晚年歸里,自號一拂居士。義風彌振,喜鼎食鍾鳴, 猶 是三朝舊緒;祖澤連綿,看蛟騰鳳起,[亻宣]鷹奕葉新綸。——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孝義首江南,允矣皇言,世世對物其弗替;儉素為禮本,大哉聖訓,瞿瞿率履永無荒。——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詡景運在南都,望重倫扉,制誥千言宣德主;竄孤忠於西蜀,神歸故里,馨香百世企師傅。——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派衍廣文之裔,文子文孫,克紹薪傳於此日;家垂經學之遺,學詩學禮,無忘庭訓於當年。——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浙江省台州鄭氏宗祠聯。上聯「廣文」,指唐代畫家鄭虔,曾官廣文館博士。下聯「經學」,指東漢經學家鄭興、鄭眾父子和鄭玄。鄭興,字少贛,河南省開封人,官太中大夫。研究《公羊傳》,又向劉歆學習,研究《左傳》及《周禮》。長於歷數,不信讖緯。鄭眾,字仲師,曾任給事中,官至大司農。繼承並傳揚父親鄭興的《左傳》學說,並研究《易》、《詩》,曾受詔作《春秋刪》。著作富名山,憶當年鳳閣拜颺,言論都垂碧簡;堂墓恢舊址,看此日麟溪締造,薦馨如對青蘿。——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鄭氏宗祠通用堂聯。館辟廣文、門旌通德,詩禮紹前徽,聰聽祖考遺訓;屏開大尉、履識尚書,簪纓綿世澤,思遺父母令名。——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鄭玄。下聯典指西漢·鄭崇。計漢祚東徙,垂二千年,外資閫寄、內托鼎司,磊落聚多英,文苑子孫皆國器;溯潁水西來,經十餘郡,三戶庸氓、七品小官,善良熏厥里,德門家法仰人師。——佚名撰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安徽省桐城縣水圩村鄭氏宗祠聯。上聯「閫寄」,指西漢會稽人鄭吉,宣帝時任侍郎,屯田西域渠犁,攻破車師,官衛司馬。神爵年間,迎匈奴西部日逐王歸附漢朝,官西域都護,封安遠侯。閫寄,托以閫外(郭門以外)的事,即任以重要的軍職。「鼎司」,指唐代大臣鄭綮,字蘊武,滎陽人。進士出身,歷官監察御史、左司郎中,出任廬州剌史,回京任右散騎常侍,正直又敢於直諫,還常寫詩諷剌朝政。大順年間,由昭宗任為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當時,報導搔著頭說:「歇後鄭五(因排行第五,詩又多詼諧,故得此雅號)做宰相,可知時事到了什麼地步了!」鼎司,重臣之位。下聯「七品小官」,指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省興化人。早年家貧,乾隆年間中進士,歷官范縣、濰縣知縣,因得罪豪紳而罷官,住揚州賣畫。擅長畫竹、蘭,風格勁峭;善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能詩文。為「揚州八怪」之一。============================================================附錄:【鄭姓典故、趣事】〖一字之師〗 「一字之師」源於南宋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於宋陶兵的《五代史補》卷三。 相傳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後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齊已聽了以後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於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 後來,人們用「一字之師」指在一個字上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掩鼻〗 「掩鼻」這個典故出自於《韓非子·內儲說下》。 戰國時期,魏襄王送給楚懷王一位美人,楚懷王對她非常寵愛。楚王的夫人鄭袖非常嫉妒,但表面上並沒有表露出來,反而對這位美人大獻殷勤。凡是美人喜歡的服飾玩物,她都派人送去。美人喜歡的宮室卧具,她一概讓出。對這位美人細致入微勝過了楚王,楚王見了後,還不時地誇獎夫人鄭袖的賢德。其實鄭袖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楚王的信任,好再設計陷害這位美人。 有一天,鄭袖對這位美人說:「君王非常喜歡你的美貌,可是不喜歡你的鼻子,你要得到君王的長久寵愛,今後見君王時,最好把鼻子掩住。」這位美人聽了就按她說的去辦。楚王對此大為不解,就前去問鄭袖其中的緣故。鄭袖裝出欲說不說的樣子,在楚王的再三追問下,她才說這位美人是厭惡楚王有臭味。楚王聽後,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把這位美人的鼻子割掉。 後來,人們用這個表示因嫉妒而設計陷害之意。-----------------------------------------------------------------〖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量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看中了一雙鞋子,突然想起:「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有人問他:「你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不就行了嗎?為何還要跑回去
8. 浦江仙華山門票,浙江老年優惠卡可優惠嗎
可以。
仙華山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仙華村。景區的門票優待政策:70周歲(含回)以上老年人、身高1.2米(答含)以下兒童、殘疾人、現役軍人、其他無償獻血人員等享受門票免費;60周歲(含)-70周歲(不含)老年人、身高1.2米~1.5米兒童、全日制大中小學生享受門票半價。
仙華山門票55元/人。開放時間:07:30~17:00。景區分為峰林仙華山、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馬嶺、幽谷古禪寺。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共有20個景群、270個景點,經組合後為88處景源。景區自然環境宜人,植被覆蓋率達88%以上,是一處難得的休閑避暑勝地。
9. 浙江義烏浦江仙華山門票多少
門票70元/人。
仙華山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為內涵,版以山頂峰林、權江南第一家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以觀光攬勝、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風景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門票70元/人。開放時間:08:00~17:00。
仙華山分為峰林仙華山、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馬嶺、幽谷古禪寺四大景區,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共有20個景群、270個景點,經組合後為88處景源。景區自然環境宜人,植被覆蓋率達88%以上,是一處難得的休閑避暑勝地。適宜遊玩季節:春季、夏季、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