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江門票
『壹』 請問鎮江的西津渡門票是多少謝謝了^^
不用門票,只是一條老街,地址就在鎮江博物館後面,有個過街石塔,上寫:昭關,其西面就是寶塔山公園。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
『貳』 綠江村的風光簡介
綠江村的沿途風光迷人,秀麗的山水,構成了鄉村生態旅遊的特點,當你駕車行駛在邊防公路上,一處處的景點景觀、停車場,每一處都以它獨特的風光吸引著遊客的眼球。渾江的大彎,通往吉林的大橋,渾江口與鴨綠江的交匯處,土地台的水沒地,綠江的多處風景真可謂「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啊!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綠江的水沒地景觀.每逢春季,江水消退,冰雪消融,江面露出了片片島嶼,農民在島嶼上種植一些半季作物,如:小麥、油菜、土豆等早熟作物,這些作物的收獲是隨著降雨量的多少而定,有一定的風險性。水上來得早,就很有可能前功盡棄;水上的晚,就會盡享豐收的喜悅!由於灘塗土質肥沃,無需上化肥及農葯,遊客們除了欣賞到優美的風光以外還能吃到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低窪處綠草叢生,五顏六色的野花點綴著江邊綠地,一群群的牛羊更是添加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當你走進江邊,似乎有壩上的感覺,這里有山、有水、有花草、有牧地、有牛羊,有漁船,更有人們的歡聲笑語!
每逢秋季,又是一番景象,這時江水暴漲,水庫積水、江面寬闊。水中湖光秀美,藍天白雲;山上顯出絲絲凄涼,秋意濃濃、來綠江的人大多數都乘遊船,暢游這一江碧水,勝覽這兩國風光!乘著船可以看到漁民在江上捕撈作業,依山傍水而建的農戶,行行的翠柳,片片的農田,還有那朝鮮獨特的民宅。這里不僅有原生態的美,還有麗江的靈動,桂林的秀麗。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綠江山水甲桂林!
綠江的神仙頂海拔588米,是綠江最高最險的山峰。登峰需要1.5小時。春季山花爛漫,一片片的映山紅競相開放,有世外桃源之稱。當你登上峰頂即可享受神仙般的感覺,視野開闊,起伏的雲海就在腳下特別的壯觀,震撼!這真是一個角度便是一幅國畫呈現在眼前。當雲散去,綠江村的全景盡收眼底。神仙頂吸引著很多戶外登山攝影的朋友。只是這里尚未開發,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建議60歲以上,沒有登山經驗的朋友勿攀。
綠江村地方不大,但五臟俱全。有觀日出的地方,也有賞日落的地方;有漁火,也有雲海……反正是各有各的感覺,而各個感覺卻各不相同。季節不斷在更替,景色卻不是按照季節在變化,而是隨著江水的的漲落而定的,幾乎每個月都在變。綠江的旅遊現在還是初級階段,以原生態旅遊為主導,沒有人工開發的景點,沒有門票費用。是人們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最好選擇。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景色迷人。江面結冰,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滑冰場。時而還能和朝鮮人在江面上同走一條路。江面上還可行車,在這上面飆車,那可真是爽歪歪嘍!綠江的冬季猶如一幅水墨畫。只是冬季山高路遠,通行不便,所以冬季旅遊的人很少,只是部分攝影人前往。
『叄』 遼寧省著名景點大全
1.奉國寺
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建六角鍾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和西宮禪院。奉國寺是中國國內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志性古建築——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2.沈陽故宮
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
3.清昭陵
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敏惠恭和元妃博尓濟吉特氏的陵墓,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
位於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
4.玄貞觀
又名玄帝廟、俗稱上帝廟。中國古代道教宮觀。在營口市蓋州市西大街路北。現存大殿和山門。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
5.本溪水洞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際旅遊洞穴協會亞洲會員單位,是至今發現的世界第一長地下充水溶洞,被贊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
(3)綠江門票擴展閱讀
奉國寺
文物專家杜仙州在調查報告中贊譽「奉國寺大雄殿木構建築,千年仍平直挺健,是中國建築史一項極為光輝的成就。遼代七佛像高大庄嚴,權衡勻整,柔逸俊秀,神態慈祥,極為壯麗。梁架上飛天面相豐頤美悅,色調鮮明絢麗,是國內極為罕見的遼代建築彩畫實例。」
鑒賞家、文物專家楊仁愷在《中國書畫》一書中評價遼代彩繪時指出「奉國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繪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奪目,其中的飛天造型特佳,猶存唐代風標,甚為稀見。」
主持過奉國寺維修工程的國家文物局古建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烈,曾評價奉國寺大雄殿為「中國古代遼(宋)以前保存至今最為宏大和最為完整的單檐四阿頂木構建築,建築規模是中國第一大雄寶殿。」
『肆』 遼寧旅遊—丹東綠江旅遊簡介
丹東綠江村
在遼寧丹東界內,有一個小山村——綠江村。它與朝鮮隔江相望,美麗的鴨綠江,蜿蜒回轉,從綠江村流過。這里有奇妙的水沒地現象。枯水季節,當地人在江中露出的灘地上種植莊稼:小麥、玉米、土豆。豐水季節,水位上漲,灘地的莊稼,依地勢高低,部分淹沒入水,成為江中的一個個綠島。而且,隨著水位的變化,綠島的形狀也不斷變化。
綠江,則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東部山區,東與吉林省,集安市接壤,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鴨綠江水與渾江水在這里猶如二龍聚首,把綠江這個東方明珠高高舉起。綠江村距寬甸縣城130公里,距集安110公里,距恆仁110公里左右,是兩國、兩省、兩江、三縣的交匯處 。鴨綠江水流在經過綠江村時形成了幾乎180°的大回轉,使綠江村形成了一個半島狀,上下河口距離不超過2公里,半島直徑有近十公里,由於這里特殊的地理條件和當地的原生態自然風光加之交通的改善,綠江村的旅遊業也在蒸蒸而上的發展著,綠江美景吸引了東三省以及北京甚至南方的旅遊攝影愛好者,他們在這 里尋找靈感,進行創作;回歸自然,享受生活!
風光簡介:綠江村的沿途風光迷人,秀麗的山水,構成了鄉村生態旅遊的特點,當你駕車行駛在邊防公路上,一處處的景點景觀都以它獨特的風光吸引著遊客的眼球。渾江的大彎,通往吉林的大橋,渾江口與鴨綠江的交匯處,土地台的水沒地,綠江的多處風景真可謂「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啊!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綠江的水沒地景觀.每逢春季,江水消退,冰雪消融,江面露出了片片島嶼,農民在島嶼上種植一些半季作物,如:小麥、油菜、土豆等早熟作物,這些作物的收獲是隨著降雨量的多少而定,有一定的風險性。水上來得早,就很有可能前功盡棄;水上的晚,就會盡享豐收的喜悅!灘塗土質肥沃,無需上化肥及農葯,遊客們能吃到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低窪處綠草叢生,五顏六色的野花點綴著江邊綠地,一群群的牛羊更是添加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當你走進江邊,似乎有壩上的感覺,這里有山、有水、有花草、有牧地、有牛羊,有漁船,更有人們的歡聲笑語!
每逢秋季,又是一番景象,這時江水暴漲,水庫積水、江面寬闊。水中湖光秀美,藍天白雲;山上顯出絲絲漆涼,秋意濃濃、來綠江的人大多數都乘遊船,暢游這一江碧水,勝覽這兩國風光!乘著船可以看到漁民在江上捕撈作業,依山傍水而建的農戶,行行的翠柳,片片的農田,還有那朝鮮獨特的民宅。這里不僅有原生態的美,還有麗江的靈動,桂林的秀麗。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綠江山水甲桂林!"
綠江的神仙頂海拔588米,是綠江最高最險的山峰。登峰需要1.5小時。春季山花爛漫,一片片的映山紅競相開放,有世外桃源之稱。當你登上峰頂即可享受神仙般的感覺,視野開闊,起伏的雲海就在腳下特別的壯觀,震撼!這真是一個角度便是一幅國畫呈現在眼前。當雲散去,綠江村的全景盡收眼底。神仙頂吸引著很多戶外登山攝影的朋友。只是這里尚未開發,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建議60歲以上,沒有登山經驗的朋友勿攀。
綠江村地方不大,但五臟俱全。有觀日出的地方,也有賞日落的地方;有漁火,也有雲海……反正是各有各的感覺,而各個感覺卻各不相同。季節不斷在更替,景色卻不是按照季節在變化,而是隨著江水的的漲落而定的,幾乎每個月都在變。綠江的旅遊現在還是初級階段,以原生態旅遊為主導,沒有人工開發的景點,沒有門票費用。是人們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最好選擇。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景色迷人。江面結冰,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滑冰場。時而還能和朝鮮人在江面上同走一條路。江面上還可行車,在這上面飆車,那可真是爽歪歪嘍!綠江的冬季猶如一幅水墨畫。只是冬季山高路遠,通行不便,所以冬季旅遊的人很少,只是部分攝影人前往。
特產飲食;
到綠江飲食以農家飯為主,當地的玉米,小麥,青菜,大多是純綠色食品。主要特產是鴨綠江各種魚 蝦,當地野生笨雞,笨雞蛋,山野菜,蘑菇等。到秋季還有松茸蘑,板栗,寒富士蘋果等等。
『伍』 泊船瓜洲的意思
泊船瓜洲,著名詩篇,由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抒發了詩人思戀家園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目錄
古詩原文
注釋譯文
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詩詞評析
詩句評析
作者介紹
相關
展開
編輯本段
古詩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編輯本段
注釋譯文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 《泊船瓜洲》2.京口: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對。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縣南,與京口相對
4、一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
5、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去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根據本詩平仄格律、「間」字固有的詞義,以及古人語言習慣,此「間」字必須為平聲。「一水間」為體詞性偏正片語,內部結構與「咫尺間」、「幾步間」、「一瞬間」、「一念間」相同,中心詞為「間」,限定成分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
6、鍾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詩人當時家居於此。
7、隔:間隔。
8、數重:幾層。讀shù chóng
9、綠:吹綠了。 9、何時:什麼時候。
10、還(huán):回。
譯文
春日夜裡,行船停泊在瓜洲岸邊,我隔江遙望對岸的京口,心裡想,這里與我居住的鍾山也就只隔著幾座大山,和煦的春風吹綠了長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時才能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返回我的家鄉呢?
編輯本段
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賞析一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泊船瓜洲》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賞析二
這首七絕觸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願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不願赴任的復雜心理。後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於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據洪邁《容齋隨筆》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風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真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實詩人不僅僅在煉字,也是在煉意,這才符合詩的情境。
賞析三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這樣評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詩:「首句『京口瓜洲一水澗』,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於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裡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於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歷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情詩來解讀,是既不符合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詩作自身建構的藝術形象的內蘊的。《泊船瓜洲》應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它的感情基調應是憂郁傷感的,是毫無輕松、喜悅、樂觀的色彩可言的。
詩人寫作此詩時,已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幾年來,圍繞著新法舊法,朝廷上無休止地爭論和攻訐,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艱難。因而本來就有些消極思想的王安石,在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罷相的坎坷遭遇之後,心力交瘁,對從政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罷官期間,他曾寫下了許多描繪自然風光、抒寫閑情逸趣的詩作。對於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兩次辭官而未獲准。因而他這次的上任,從心情上說,是十分勉強的。而在他上任以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重又回到家鄉江寧,過起了舒心適意的隱居生活。從這次短暫的復出過程可以看出,重新還朝施政並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熱衷的,相反地他還把復出視為畏途而屢拒屢辭。顯而易見,在這樣的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不在字里行間注滿憂郁、傷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又怎麼可能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喻皇恩浩盪,抒發什麼如願以償的為復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從詩作本身看。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為全詩定下了憂郁、傷感的感情基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詩人對復出還政並無如願以償的喜悅,更無急不可待的熱切。相反,詩人還遠沒有到達京城,家鄉還未從視線中消失,內心裡就已真誠地發出了回家鄉的念頭,這思鄉之情還不深切真摯嗎?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時」送我而還?仕途險惡,吉凶難測,那「何時」二字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一聲沉重嘆息,蘊含了詩人對險惡仕途的擔憂,對施行新法前途的顧慮。詩意憂思深切,格調也十分蒼涼,是如聞其聲的一聲喟然長嘆,是詩人抑鬱消沉心態的真實自然的流露。
從結句定下的鄉愁沉重憂切的感情基調反觀,「京口瓜洲一水間」也不可能是在時間上強調船行之快來寫詩人心情的輕松愉快了,它與「鍾山只隔數重山」一樣,都是從空間上強調家鄉的山山水水離此時旅次江北瓜洲的詩人距離之近。此時詩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親切的「京口」僅一水相間,「鍾山」也只隔數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間距離上的近,卻反襯了詩人心理距離上的遠。因為家鄉雖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實遠。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還會越來越大,更何況這一去又不知何時才能回來,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這家鄉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還會更為悲觀地想到,將來還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鄉。詩人在這里運用了以近寫遠、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憂惋深切、無可奈何的傷感心情,展現了詩人心靈深處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獨感。其實,一水長江,數重大山,相間相隔的空間上的距離也是很大的,詩人反以近寫之,也是為了強調詩人對家鄉的強烈依戀,是戀戀不舍的思鄉愛鄉眷鄉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來輕松愉快的喜悅心情呢?
正因為這首詩的主旨是濃濃的鄉愁的抒發,所以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論者所說的落在了對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繪上,它的語言重心不是「綠」字而是「又」字。而人們之所以特別欣賞「綠」的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春天美景的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繪,原因就在洪邁的《容齋續筆》所記載的那一段膾炙人口的煉字故事上。其實王安石在這里並不是要刻意描繪江南春景之美麗,他把詩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綠」字上,他要表達的是「春風」尚且有情,還知道一年一度「又綠江南岸」,而詩人自己呢,卻不得不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遣的無限鄉愁的真實寫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於景的層層鋪墊作勢,結句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抒寫鄉愁的淋漓之筆,才水到渠成地直瀉出來,把鄉愁的抒寫發揮到了極致。由此看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並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而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
編輯本段
詩詞評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於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
編輯本段
詩句評析
《泊船瓜洲》屬於七言絕句,全詩押(an)韻。
一年初春時節,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鍾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後,一直住在這里。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江)上岸,然後連夜趕路回鍾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後被雲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鍾山。但它並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蒼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王安石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京口瓜州一水澗,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路上反復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後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麼話?不好!他自言自語著,然後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一個妥貼的字眼。最後,他忽然想到了「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這句詩,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徵嗎? 何不用一個「綠」字呢?於是詩人大聲吟誦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
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第二天,詩人回到鍾山的寓所,就立即把這首詩抄錄在自己的稿本上。
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美。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編輯本段
作者介紹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生於北宋時期。字介甫,晚號半山,謚「文」。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又稱臨川先生。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qiú)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畫像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中文名:王安石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臨川(今撫州) 出生日期: 1021年 逝世日期: 1086年 主要成就:文學家
政治家
改革家 代表作品:《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
編輯本段
相關
【京口在哪裡?】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經沒有了),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鍾山就是南京。南京城內有鍾山
詩的意思是鎮江與瓜州只一水相隔,南京城也不過只隔了幾重山嶺。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跡文物,有著「金陵毓秀」的稱譽。 鍾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亘於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聖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東西長7.4公里,南北寬3公里,周長約20多公里,蜿蜒起伏,拋若游龍,故古人稱「鍾阜龍蟠」。山上有紫色頁岩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於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於西南,由於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築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鍾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後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現建有玄武湖公園,佔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佔3.7平方公里,繞湖一周長約10公里,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盪漾,島上綠樹蔥蘢,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遊「寶地」。附近還有古台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跡名勝。
詳細地址: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
門票價格::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聯票105元。景區間小火車2元/人。
『陸』 鎮江西津古渡門票是多少謝謝大家啦!
免費的,不要錢,可以隨便去
西津古渡街座落在鎮江市西邊的雲台山麓,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令人稱奇叫絕的古街,全長雖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都是別具風情的建築,沿坡而建的幾道石門古色古香,門楣上歷代名人的題字清晰可見,西邊的小碼頭街仍保持著唐宋風韻,漫步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內散步,可以領略當年古城地處要塞,商旅繁榮的風貌。
「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後因江面南漲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漸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邊就再也看不到長江水,唐代鎮江名金陵,故稱為金陵渡,當時許多大詩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寧元年春,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些歷史的印記,無不向我們娓娓訴說著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滄桑,走在這條被車輪磨出深深印轍的青石板路上,使我們感受到無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這卻是再也不會重演的歷史景像,「西津古渡」已在歷史的洪流及動盪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廢殘缺.........
由於地處山麓,經濟開發價值不如那些一馬平川的開闊之地,於是幸運地躲過了近年來老城改造和旅遊開發的破環……
與鎮江博物館比鄰而居,一座矮牆相隔,由數十級石階沿坡而上,一道雕花磚砌的券門立於坡頂,上書「西津渡街」字樣,穿過這道券門,展現眼前的便是經歷了千年歷史的「西津古道」。一道券門之隔,門里門外的建築卻恍若隔世,門外是大道通衢,兩旁是高大、宏偉、瑰麗,或中或西或中西混體的建築,門內卻轉瞬間化作小巧古樸的中式閣樓、亭台、塔廟,中間夾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彎曲小道。
整個西津渡街全長約1000米,從刻有「西津渡街」的頭道券門至待渡亭大約500米,從待渡亭到長江邊500米,而其中濃縮的歷史遺存最多、建築藝術最精的則是從頭道券門至待渡亭的500米。如果從雲台山腳下的蒜山石崖仰望的話,西津古街實際上是一條依附於雲台山麓的棧道,雕檐翹角的亭台樓閣彷彿是以一顆顆古樸典雅的傳統建築為「珍珠」鑲嵌在雲台山麓上的精美「項鏈」。
古街上的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跡。靠近頭道券門的木結構店鋪已經適應了現代商業氛圍,成為了當地古玩字畫的交易場所,熱鬧的休息日,店鋪連同券門外的階梯都成了市場,平常日子裡則人跡寥寥,惟有店鋪門口的竹椅、木凳和時不時竄出的京吧狗透露出寧靜中的生機。
走過兩座香煙繚繞的亭狀香爐,過第二道券門,雖建築風格未變,體量卻明顯大了一號,磚木結構,雕花飛檐的窗欄和立柱一律被漆作朱紅色,與二道券門上「飛閣流丹」一詞呼應得恰到好處。然而更為引人注目的則是立於古街之上的一座過街石塔,白色的喇嘛塔矗立於通道的上方,讓人頓生敬畏之感,塔基之下有修葺紀念碑,上書「西津渡過街塔又稱昭關石塔、觀音洞喇嘛塔、瓶塔,系元武宗海山皇帝命畫塑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劉高仿京剎梵相而作的金山般若禪院的一部分。竣工於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或稍前」。由此可見這一建於元代的過街塔至今已經歷過600多年的風雨滄桑,且與北京老城中的白塔寺還有著嫡親淵源。
穿過昭關石塔,是一座黑色鐵質香爐,香爐正對的門洞上書有「觀音洞」三字,觀音洞臨街而建,高大古樸,雖然風雨斑駁了立面,卻依舊顯示出宗教的肅穆庄嚴。在數百近千年的時間跨度中,當西津渡已經成為橫渡長江的重要港口時,長江天塹之於當時的交通工具仍然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面對難以卜測的風浪,人們只有祈求於宗教的護佑。
走出觀音寺前的「共渡慈航」券門,西津古道開始沿階而下,直至待渡亭,坡道上的青石板中間有一坡面,坡面當中留有深深的車轍,坡面一來作雨天快速排水之用,二來用於在西津渡上岸或離港的大宗貨物運輸之用,那些車轍痕跡則來自當年運貨所用之獨輪車,這些歷史的印跡,令人遙想當年西津渡人來貨往的繁盛景象。
沿觀音洞一路下行,踏在青石板路上,一直到現在的長江路,當年的老街店面,諸如「吉瑞里西街·1914」、「民國元年春長安里」、「德安里」等匾額至今猶在。據當地老人家說,在這短短幾百米長的街道上當年有各式店鋪150多家,從行業種類上看,有飲食方面的,有生活和文化方面的,當然,還有許是專門為船家服務的店鋪,諸如木匠店、纜繩店等。解放前這里還專門設有一個警察分局,一條街儼然就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社會。
到了建於清朝的待渡亭,就走完了西津渡街現存最完美的部分。「待渡亭」顧名思義就相當於現在的港口碼頭的候客處,當年的商旅們想來曾在此俯視滾滾長江,懷著各式心情等待著一次難以預測的遠行。
從待渡亭繼續下行,穿過一片老式民居,約摸500米距離處有一塊高聳壁立的石崖,這就是蒜山石崖。當年石崖之下即為滾滾長江,石崖也成了扼守江岸的屏障。然而隨著歲月流轉,原先緊臨長江的西津渡口,自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泥沙淤積,導致江岸北移,當年拱衛西津渡口的蒜山石崖如今距離長江江岸已有300多米的距離,一條新建的長江路橫亘在當年的西津渡與滾滾長江之間。
古代鎮江,一直就是溝通大江南北的要沖。無論春秋時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國的京口,金陵渡都是當時的軍事重地和交通要津。隋唐以後,朝廷打壓六朝古都的南京,貶為縣級,鎮江卻升為潤州,再由於南北大運河的修通,鎮江地位日顯重要。在那漫長的歲月里,它是我國東南地區漕糧、絲綢等物質北運京師的重要港口。
西津渡街的繁盛正得益於這一地理優勢,其創建始於六朝,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近兩千年的積淀,才有了如今的規模。沿街而行,行人能感知到近千年的歷史,更能觸摸到鎮江老城的「文脈」和「底蘊」。
近千年的歷史文化的積淀,讓西津渡周邊不大的區域成為了研究那段歷史的活化石。一路走來所見到的元代石塔、臨街的明清建築及民居不過是最表層的遺留罷了。據近年考古人員對西津渡地區沿街一線的考察發現,整個街道下面疊壓著3-5米厚的文化堆積層,包括從清代到唐代的歷代路土遺跡。在唐代路基的塊石下面,即是鵝卵石、流砂地層。文化堆積中出土遺物豐富,早期見有六朝磚瓦及先秦時期夾砂陶鼎足等,唐代遺物有蓮花紋方磚、瓦當、璧足形碗、唐三彩器,宋代遺物則有陶瓷器及琉璃筒瓦、鐵刀、撐船竹篙的鐵腳等。這反映出,古街的修築、使用從未中斷,千年古渡的街道走向是穩定如一的。
值得玩味的是,雖然西津渡地處於鎮江人口稠密的老城區,但因其地處雲台山麓,又有象山遮擋,經濟開發價值顯然不如那些一馬平川的開闊之地,於是,幸運地躲過了近年來老城改造和建設之風的破環。而作為如此具備文化與觀賞價值的去處,也並未因近年來的旅遊熱而受到過度開發,甚至連門票都沒有,管理者也少見,完全的原生狀態。筆者去時,正值今年春節期間,但整個區域內遊客並不多,進入西津渡頭道券門後更是人跡寥寥,而且其他路人基本都是過路的本地人,無嘈雜遊人之亂耳,當地住戶的生活也與古樸的建築渾然天成。
如此景象,令人感慨。同是著名的歷史遺跡和風景名勝地,那些收取高昂門票的景區反而未必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不少景區甚至以提高門票的方法來限制客流,保護景點與文物,但效果還是難以彰顯。事實上,不走為了旅遊而開發之路,讓文物古跡保留其原生態的生命感,恰恰是「保護」的精髓所在,這或許正是古樸的西津古渡對於「無為而治」這一古語的詮釋吧。
『柒』 丹東綠江村的自然風光
綠江村的沿途風光迷人,秀麗的山水,構成了鄉村生態旅遊的特點,當你駕車行駛在邊防公路上,一處處的景點景觀都以它獨特的風光吸引著遊客的眼球。渾江的大彎,通往吉林的大橋,渾江口與鴨綠江的交匯處,土地台的水沒地,綠江的多處風景真可謂「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啊!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綠江的水沒地景觀.每逢春季,江水消退,冰雪消融,江面露出了片片島嶼,農民在島嶼上種植一些半季作物,如:小麥、油菜、土豆等早熟作物,這些作物的收獲是隨著降雨量的多少而定,有一定的風險性。水上來得早,就很有可能前功盡棄;水上的晚,就會盡享豐收的喜悅!灘塗土質肥沃,無需上化肥及農葯,遊客們能吃到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低窪處綠草叢生,五顏六色的野花點綴著江邊綠地,一群群的牛羊更是添加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當你走進江邊,似乎有壩上的感覺,這里有山、有水、有花草、有牧地、有牛羊,有漁船,更有人們的歡聲笑語!
每逢秋季,又是一番景象,這時江水暴漲,水庫積水、江面寬闊。水中湖光秀美,藍天白雲;山上顯出絲絲漆涼,秋意濃濃、來綠江的人大多數都乘遊船,暢游這一江碧水,勝覽這兩國風光!乘著船可以看到漁民在江上捕撈作業,依山傍水而建的農戶,行行的翠柳,片片的農田,還有那朝鮮獨特的民宅。這里不僅有原生態的美,還有麗江的靈動,桂林的秀麗。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綠江山水甲桂林!
綠江的神仙頂海拔588米,是綠江最高最險的山峰。登峰需要1.5小時。春季山花爛漫,一片片的映山紅競相開放,有世外桃源之稱。當你登上峰頂即可享受神仙般的感覺,視野開闊,起伏的雲海就在腳下特別的壯觀,震撼!這真是一個角度便是一幅國畫呈現在眼前。當雲散去,綠江村的全景盡收眼底。神仙頂吸引著很多戶外登山攝影的朋友。只是這里尚未開發,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建議60歲以上,沒有登山經驗的朋友勿攀。
綠江村地方不大,但五臟俱全。有觀日出的地方,也有賞日落的地方;有漁火,也有雲海……反正是各有各的感覺,而各個感覺卻各不相同。季節不斷在更替,景色卻不是按照季節在變化,而是隨著江水的的漲落而定的,幾乎每個月都在變。綠江的旅遊還是初級階段,以原生態旅遊為主導,沒有人工開發的景點,沒有門票費用。是人們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最好選擇。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景色迷人。江面結冰,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滑冰場。時而還能和朝鮮人在江面上同走一條路。江面上還可行車,在這上面飆車,那可真是爽歪歪嘍!綠江的冬季猶如一幅水墨畫。只是冬季山高路遠,通行不便,所以冬季旅遊的人很少,只是部分攝影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