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國故城門票價格
Ⅰ 《游滕國故城》作文
觀看美景,我發現黃山的松樹與其他山的松樹是不同的,蒼勁的樹干,翠綠的松針,十分壯觀。最有名的還要算玉屏峰邊的「迎客松」了,傘狀的樹冠,每個小枝上都有許多松針,頻頻地伸向遊客,隨風輕擺,把人們的目光緊緊吸引,也讓我情不自禁地贊嘆起這松的美。
早聽說黃山有奇松、怪石,形勢陡峭的特點,今天我可算是領會到了。
站在山腳下看巍峨的山峰。雲朵彷彿在山峰之間。看著奮力攀登的遊人,我們也開始動身了。
纜車很快把我們送到了山頂,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情格外舒暢。
觀看美景,我發現黃山的松樹與其他山的松樹是不同的,蒼勁的樹干,翠綠的松針,十分壯觀。最有名的還要算玉屏峰邊的「迎客松」了,傘狀的樹冠,每個小枝上都有許多松針,頻頻地伸向遊客,隨風輕擺,把人們的目光緊緊吸引,也讓我情不自禁地贊嘆起這松的美。
黃山的石更是怪石磷峋、鬼斧神工,光滑而有陡峭的山壁顯得格外的雄偉、壯麗,人們還幫這些怪石取了名字呢!看,那邊山頭的螯魚馱金龜,再看那邊,是龜蛇二將守雲谷,左邊的蛇高抬著頭,好象在仰望天空,右邊的龜趴在那兒,好像在曬太陽,呵,尾部還有一個蛋呢!再往前走,山石之中,一塊手機石聳立在那兒,呵,這么大一個手機,信號肯定是滿格,打到月球上都沒問題。饒過這個山頭,我們來到了「飛來石」的腳下。聽導游講,這塊「飛來石」就是拍《紅樓夢》的那塊石頭,摸了它就能消病除災,幸福長久。聽了導游的講解,我迫不及待地繞著著塊靈石摸了一圈。
我們的興致正濃,導游已經催我們下山了,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黃山,真有一種「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覺。
http://www.zhuwen.com/zw/liunianji/zw_123560.html
Ⅱ 滕國故城的滕州簡介
滕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滕州故城的美好風景,是人們世代追懷嚮往的文化勝地。
古文公台為滕州八景之一,滕文公禮聘孟子,「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譽為善國。全鎮轄83個行政村,8.6萬人,總面積84.48平方公里。市污水處理廠、新源電廠、武所屯電廠、莊裡煤礦、武所屯煤礦、趙坡煤礦坐落其中,北留路、濟棗路兩條省道貫穿東西,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素有「滕西糧倉煤海」之稱。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億元,鎮級財政收入203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22元。被滕州市授予「文明鄉鎮」、「經濟強鎮」,有8個村被評為市「經濟百強村」。
戰國時期,滕國國君滕文公以方圓五十里的小國,在八百諸侯並立,七雄稱霸的境況下,不但沒被大國吞並反而被譽為「善國」,「卓然於泗上十二諸侯之上」,這不能不說是一歷史奇跡。而且我門這里離孔子故里五嶽之尊泰山泉城濟南都很進如果古城建成我想以後可形成山東濟南、泰山、三孔、孟子、滕國古城、微山湖的旅遊黃金線,成為魯南新的觀光旅遊勝地。投資回收期6年,,合作方式 合資、合作、獨資或分別投資承建一處景點。
「滕」,上溯其源,歷史悠久。關於「滕」字的出現說法不一。一說『滕』,古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證。《說文》:「滕,田畦也。」《蒼頡篇》:「塍,畔也。」皆指田界而言。《爾雅·釋寶》:「塍,虛也。」與溝壑坑塹隍池同類。因滕與塍同音,古代經傳即以「塍」假為「滕」,取泉水騰涌之義。其實,應以滕為是。二說:「滕」字未見於甲骨文,經典上「滕」,從水、金文為「?」,從火。《續滕志·金石志》載:「滕虎簋」上的銘文拓片:「?虎敢肇乍(作)……。」及1978年在滕縣莊裡西(村))(今滕州姜屯鎮莊裡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銘字七字:「吾乍(作)?(滕)公寶?彝。或說「?」當是一火圖滕氏族的徽號,由於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騰耀作為自己氏族的象徵。後來,由於世代定居立國,進一步有了兵、農,祭祀造器的發展,於是承先祖號志,把姓氏銘制於造器上,為「?」。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環抱,草茂林繁水豐富,適於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節,東部萬山之水皆注之,騰涌泛濫,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於天地,神靈,或因而演變為「滕」,《滕志》諸版本均雲:「滕者,取水之騰涌名也。」
據《國語·晉語》胥臣雲:「黃帝之於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山東通志·封建》:「黃帝第十子封滕。」志書稱之為「黃帝滕」。據有關黃帝「胙土賜姓」的記載,當為最早出現的滕氏族。相傳黃帝為我國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後來(距今約五千年前),這個部落聯盟南下,到達黃河流域,與原居東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說就是滕氏族),即為定居於這一地區——荊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先民,因就有了「滕」這個地方。
殷代滕國 殷代有滕伯,名文,為滕君,滕為方國之地。據《史記·索隱》雲:「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黃帝裔也,為滕君,世系無考。」按「伯」在我國古籍中為部落首長的名稱,是管領一方的長官。《辭源》註:「殷之州長曰伯」。這說明今滕地曾是古滕部落方國地。《續滕縣志》說:「黃帝所封之滕,歷唐堯、虞舜、夏殷至商末年而滅。」但詳情不知,今亦無考。所言當反映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即是原始社會末期,以黃帝為首的部落氏族聯盟中,一個部落氏族是居於滕姓的。黃帝有二十五子或二十四子,不一定真是黃帝自己親生這么多的孩子,而是反映出當時已經到達了父系氏族家長制時期,每一個出自黃帝的姓,不過是指黃帝領導下的一個部落氏族。由此可見,「滕於我國歷史進入奴隸制國家出現的初期,已是一方國存在。」
周代之滕 關於滕國的始封,文獻有明確記載:《世本》:「錯叔綉,文王子」(《漢書·地理志》)師古注引。「錯叔綉封滕」。《世族譜》:「滕,姬姓。文王子錯叔綉之後,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縣是也。」《本世》(秦嘉謨輯本)說:「滕氏,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後,子孫以國為氏」。《漢書·地理志》顏師古注曰:「《系本》亦雲『錯叔綉,文王子』」。根據這些文獻的說法:可知周代滕國的始封者是錯叔綉其人,為文王之子,被武王封於滕,此就是周代之滕。
滕國疆域據《左傳》記:稱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國也,間於齊楚。」據《禹貢七期·戰國疆域變遷考》序例(續):「滕在今滕縣西南約東界倪,北界鄒(騶),南及西界魯。」
滕國的發展狀況 由於文獻記載的闕佚,除滕的始封以外,關於西周時代的滕國歷史,知之甚少,但是從考古材料上看,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滕地至少發現了多處,這些遺址反映出西周時期滕國的居民人口稠密,考古工作者在這些遺址中採集到銅鼎、石斧、石鐮、陶質的鬲、豆等器物。在姜屯鎮莊裡村西邊,還發現一座西周初年墓。出土一批重要器物。從這里可以證明滕地做銅器的技術相當高。由於滕國國君所做之器,很可能是本地鑄造的。如果是這樣,就足以說明滕地冶銅業在當時有高度發展水平。如果是滕國國君向外地定做,那麼,作為銅器的補償價值,滕國也要拿出一大筆價值相當的財富來與之交換回贈。此墓還出有玉器、瑪瑙珠,表明當時的制玉手工業達到了一定水平。這些重要的隨葬品反映出滕國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繁榮。從考古出土文物上看,古滕地區的經濟發展是相當先進的。商代時滕地,其經濟水平與中原地區相同。在洪緒商墓葬出過一件錮鼎。形狀與中原地區商代銅鼎相同。當然,其鑄造地點有滕縣之外的可能。如屬滕地所造,那麼,就說明當時滕地之鑄銅業已達到和中原地區一樣的水平。如果是中原地區鑄造的話,就說明商代的滕地與中原或其他地區的商業貿易、行政往來都非常密切。東周時期,滕國的手工業發展水平不亞於中原地區,且人口相當稠密,經濟較發達。從以上資料表明,古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當高的,其社會經濟和進展與中原地區是並駕齊驅的。
Ⅲ 滕國故城的史書記載
滕國故城位於山東省滕州市西南,距市區約5公里的荊河北岸,處於今姜屯鎮南部,東與洪緒鎮隔河相望。
據史料記載,「滕城周二十里,內有子城」。現故城城垣依稀可見。 「外城」略呈方形,車西橫陳。外城西牆南部,有一段塹壕,俗稱「西海子」為昔日的護城河,外城內東南兩端可有窪沼一片,積水成澤,昔日植滿蓮藕,有「兩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稱。
依據考古調查發現,外城一周實際長度4.5千米。 北城牆以東西小荊河為護城河,且為城址北界;東城牆在城東近南北走向的荊河故道西側,原以西河堤為城基,此段河即為東界;東南城角即在故河道向西拐角處,內彎河堤上原有上宮觀舊址;南城牆一少部分東段即以河堤為城基,南城牆向西大部分至今依然略有城基殘余跡象,似有一道土壟,壟北向城內為高,向南為低,原是河灘處;南牆向西延伸至西滕城村南,即直線向北拐,形成西城牆。城角以外低窪處原是「西海子」;西城牆外原有南北一道很深的凹溝,這就是西牆護城河;西城牆並不過河,在村北與小荊河的南岸堤交會,形成西北牆角;牆角以東的北城牆即以河堤為城基。
滕城外城牆,東牆大部分城基依然存在,東北城角依然明顯。其它部分多已消失。
舊《滕縣志》所載「滕城,周二十里。」可能是一個虛數。根據曾經的若干次考古勘探,並沒有發現向北2千米許包括莊裡村西滕國貴族墓地「壅城」的「城牆」所存在,所以志載滕城外城周二十里,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內城即是「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據說原周長10餘華里。近百年來當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圍土築寨,尤其是清末為避幅軍,以抵禦兵禍水患,而在內城牆原來的城基上修築的土圩子。土圩子並未改變原來內城的位置。經過測定,內城一周實際長度幾近3千米,與相傳「10餘華里」的數據出入不少。
現「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牆頂上植滿槐樹,綠葉成蔭,花香四溢。城內有滕城村,村四周是一片蔥綠的果園和農田,煥發著勃勃生機。 內城東北隅附近有一高台,為「文公台」,亦稱為「靈台」,台下有一池,傳為「靈池」。《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文王以民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為靈台,謂其沼為靈沼」。滕文公效法文王築靈台,掘靈沼,取與民歡樂之意。
明萬曆年間,台上修築了真武廟,該廟左掖門兩側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積查磚刻楹聯:「古跡近荊流,曾向高台懷世子;遺封原叔綉,莫將飛閣誤滕王」為證。高台東側古建有「文昌閣」、「呂祖閣」、「功德祠」、「休息祠」等。所以「文公台」,鄉人舊稱其為「滕城廟」。
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動人的故事。檯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書「壯觀」二字;
台前有兩株古槐,蒼勁古樸,左右對峙,枝繁葉茂。傳為唐貞觀年間所植,距今1000多年,當地百姓尊為「神樹」。 上宮館遺址位於河邊外城的東南隅的河岸上,是儒家大師孟子來古滕國拜訪滕文公所歇居於古滕國內的高級賓館。
1958年8月,毛澤東從河南到山東視察,專列在兗州稍停。詢問時任濟寧地委副書記兼滕縣縣委第一書記的王吉德,「滕小國在哪裡?孟子在滕小國的古跡還有沒有?」「滕文公請孟子來講學,孟子館於上宮嘛。上宮還有沒有?」把毛澤東戲稱為「滕小國的國王」的王吉德難為了一下,沒有答出來。偉人所提及到的」孟子館於上宮」的就是在外城東南角的「上宮館」。
Ⅳ 滕國故城的發展歷程
滕國故城位於山東省滕州市西南七公里滕城村一帶,荊河之陽,如今城牆依稀可見,子城周長約2公里,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約前26世紀)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其中第十子封滕,稱「黃帝之滕」。「滕」者,取水騰涌為名。滕國的滕字,原為「塍」字。鄭玄雲:「古人在書寫時,由於『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之,趨於近之而巳』」。「滕」就此情下,為古人使用的一個同音的假借字。假的時間長了人們便以錯為正。公元前1027年,武王克商封其十四弟叔綉於滕,爵為候。是為姬姓滕國的開始。叔綉及其子孫是周王朝派來東方監視東夷各國的親信,滕國當初與魯、衛、晉、鄭地位齊名。滕國傳三十一世,歷時七百餘年,於周赧王二十九(公元前286年)被宋國所滅(一說越滅滕,一說齊滅滕)。戰國時期,滕國國君滕文公以方圓五十里的小國,在八百諸侯並立,七雄稱霸的境況下,不但沒被大國吞並反而被譽為「善國」,「卓然於泗上十二諸侯之上」,這不能不說是一歷史奇跡。滕文公在做世子時途經宋國國都彭城,兩次問政於孟子。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也」。其父滕定公卒後,派然友去鄒,向孟子請治喪之禮。孟子教以行「三年之喪」。因喪禮久廢,群臣反對。又派然友去鄒。孟子說:「然不可以他求也」。於是文公行「三年之喪」,居廬盡哀,因此孝名在諸侯中傳揚。滕文公繼位後,請孟子於上宮開課講學。文公問孟子:「滕,小國也;間於齊楚間,事齊乎?事楚乎?」孟子說:「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主張不依靠某一大國,只要施行仁政,就能富強不敗。於是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遠近頌文公為「賢君」。楚國的許行研究神農學說,是先秦諸子中農家較有影響的人物。他慕名率徒十人來到滕國定居。宋國的陳相之徒陳良,與其弟辛,背著耒耜來滕國安家落戶。
Ⅳ 滕國故城的主要景點
主要的抄景觀有:文公樓、善國襲碑林、周靈沼、唐古槐、壯觀石、古磚刻楹聯、呂祖閣、上公館雍城遺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有文公樓、唐古槐、善國碑林。
文公樓:建於文公台之上,座北朝南。一樓正廳內塑有滕文公、孟子等滕國歷史人物彩塑蠟像,塑像生動再現了《孟子*滕文公章句》中所載的滕文公問政於孟子,群臣聆聽史官筆錄的生動場景。二樓「滕國史跡展」以珍貴的文物、圖片、史料和書畫展現滕國三千年的燦爛歷史。
唐古槐:文公台前,兩株古槐東西對峙,突兀參天,高約10米,周粗約3米。冬日虯龍當空舞,春來新綠遮碧天,蒼勁古樸,古韻盎然。此槐為唐貞觀年間僧人所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歷史,被當地人稱為「神樹」。
善國碑林:位於文公台上,文公樓東側。匯集了從漢至今數十塊碑碣,其中有漢畫像石、唐造像碑、宋太祖聖諭碑和蘇東坡的《西園詩碑》等。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又具書畫鑒賞價值。
Ⅵ 滕國故城門票多少錢
滕國故城抄
門票:10元
交通路線:市內乘坐8路公交車到終點站下車。
開放時間:8:00--18:00(夏季)
8:00--17:00(冬季)
滕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滕國故城的美好風景,是人們世代追懷嚮往的文化勝地。
Ⅶ 騰州有那些好玩的景點
滕州,因境內泉水騰涌而得名,城市位於山東省南部,面積1485平方公里,總人口170萬,為中國76個四線城市之一。地處黃淮沖積平原之上,遙望龍山,荊河穿城而過與美麗的微山湖相連,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台高速公路、嵐曹高速公路、104國道、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滕州還是中國文化旅遊名城,境內著名景點有古滕八景、微山湖紅荷濕地、微山湖古鎮、墨子紀念館、魯班紀念館、龍泉塔、毛遂墓、滕國故城、薛國故城等。
古滕八景:
1、龍嶺晴雲
龍嶺即滕州北部的龍山,因形狀似龍,雨過天晴祥雲繚繞、絢爛多彩而得名。近年來,滕州加大了龍山的旅遊開發力度,先後修築了上山通道,建成了「龍門山莊」和「裕龍香草園」,並正建龍泉寺,「龍陽果香」也被列入滕州「五朵金花」鄉村旅遊之一。相信通過一系列措施和項目的不斷打造,今日的「龍嶺晴雲」一定比古時更有韻味!
2、谷翠雙峰
位於滕州東北,因谷山雙峰並起、景色奇麗而得名,靠近蓮青山風景區。近年來政府已經封山保護,但旅遊開發的重點仍在東蓮青山上,谷山的開發還無暇顧及,「谷翠雙峰」的再現還值得期待。
3、微湖夜月
指水光月下的微山湖景色。在皓月當空的夏秋之夜,清風徐來,微波清泛,劃一隻輕舟,約二三知音,采幾枝湖蓮,喝幾杯美酒,唱幾首漁歌,真是其樂無窮。目前已成為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生態保持最原始、濕地景觀最佳和中國最大的荷花觀賞地區,被列為全省六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成為泰山—曲阜旅遊熱線向南延伸的新亮點。
4、趵突跳珠
為荊泉的美稱。荊泉位於滕州東北,歷史悠久,最早見於《漢書·地理志》。明弘治四年,工部主事黃肅奉命總督泉源,來到荊溝村,「忽見兩泉源源洶涌,勢如趵突,且味甘醴,南北對峙」,於是手書一詩,並刻石碑於荊泉北側。
5、池蓮四面
是滕州古城的一大美景。明朝初年,知州薛義創修荊河壩堰,引河水穿過黃山橋,進入護城河。河內植蓮,「自是清波如練,層城如霞、水光在樓,花光在水,香光在遊人衣裙。每當夏初秋深,紅萼綠蓋,掩映行人,朗月畫舫,歌呼水面,恍置身西子湖中」。
6、文公古台
是滕國故城的主要景觀,位於滕州姜屯滕城村。滕國故城分外城和子城。外城牆遺跡可見,城東南角現存一片突起的高地,據傳是滕文公接待孟子的上宮遺址,為孟子講學之處。子城牆輪廓清楚,城內東北隅就是著名的文公古台,東西約60米,南北約45米,高約7米,坐北朝南。台上原有文公廟,明代在台上建真武廟,今尚存高台、呂祖廟、休息洞、左掖門等部分建築物。左掖門兩側的磚刻對聯清晰可見:「古跡近荊流曾向高台懷世子,遺封原叔綉莫將飛閣誤滕王。」台前偏西有約兩畝的深坑,名為「靈沼」。台前還有兩株古槐,東西並峙,樹枝曲伸伏卧突兀奇姿,蔚為壯觀。
7、真仙靈柏
又名萬年松,原為滕州東郭前村張天師府花園的一株奇樹,據傳是張天師所植。其樹「形狀如蓋,陰一畝余」,松果奇特,呈人頭形狀,鼻眼分明,當地人視為靈物,來樹下供香磕頭求子的人絡繹不絕。建國前,有人以破除迷信為由,下令砍掉松柏,破壞「十字八條路,緊靠混水坑。八寶琉璃井,井旁萬年松」的景觀,令人非常惋惜。因此,此景已不復存在,永遠地留在了歷史。
8、浮屠峙玉
又名塔影高標,座落在滕州龍泉廣場,風影秀麗的荊河岸畔。每當斜陽西照,霞光萬道,波水漣漪與塔影遠山相映生輝,極為壯觀。千百年來,龍泉塔飽受風雨侵蝕,曾經歷了康熙年間大地震的考驗,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爆發了滕縣保衛戰,日軍對滕州城內進行狂、轟、亂、炸,古塔飽受戰火摧殘,塔身千瘡百孔,傷痕累累,成為一個身體衰弱的老人。近年來,市政府又多次對古塔進行修復保護,並進行了夜間亮化。「高塔影留夕照,龍泉從今耀天 」。龍泉塔這座千年佛塔以容光煥發後的新姿屹立在滕州這塊古老的熱土上,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重現了劉墉詩中「南望微湖懷月夜,北瞻龍嶺仰睛雲」的意境,成為滕州地標式建築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Ⅷ 滕國故城怎麼樣
這里是滕州歷史的見證,也是滕州的歷史文化遺產。門前的兩顆古樹交相呼應,依然煥發著青春,夏天枝葉繁茂。院內留有很多的石碑,有些字跡已經模糊。是滕州有名的文化古跡,市政府最近幾天也加強了維修。
Ⅸ 滕國故城的古城重修
1992年滕州市人民政府抄對文公襲台進行了重修,台上殿宇迴廊,雕梁畫棟,青磚碧瓦,殿堂聳立,重現昔日輝煌。殿內陳列著「文公問政」的蠟像,文公求孟子治國方略,及然友、畢戰等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台東側新建的碑林,陳列著歷年來徵集的碑碣、墓誌、唐王室詮造像碑,唐興國寺碑,唐梁山耶娘碑,金太平院碑,金大定碑,宋太祖趙匡胤聖諭碑,元大清碑及華士奎等人的書法藝術石刻等,供遊人瀏覽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