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園門票 » 陽城通義水上樂園

陽城通義水上樂園

發布時間: 2021-03-04 17:00:05

❶ 山西陽城是否可以旋地

你好轉帖:陽城風俗

縣民吃苦耐勞,留心集攢;樂土安鄉,喜置家產;省吃而重居住,節用而愛陳設。

(一)行業

解放前,北留、潤城一帶人多外出經商。手工業生產由來已久,其中以下孔人抄紙,北安陽人做鐵鍋,澤城和南安陽人做砂鍋,蒿峪人做籠鍋,潤城人做茶壺,劉善人做鏊,後則腰人做陶瓷,窯頭人推粉,蓀庄人做豆腐,南關人做火葯,水村人做飴糖,新莊人鏇錠,張溝人鄉羅,水頭人制簸箕,北留人編草帽和釘蹄等,負有盛名。

此外,柴凹人出圈窯工,董封出石匠,柵村出獸,郎山出戲劇演員,中庄出吹鼓手。民國期間,理發師多來自高平,皮革製鞋開多為回民。木匠同時也是泥瓦匠。

(二)飲食

縣人以吃稀飯為習。吃干飯時常要喝湯。常見稀飯有米湯、米羹、甜菜飯、米 、拌湯等。

食物向以小米為主。小米可做成軟硬不等的白飯、悶飯、米羹、稠米羹、撈飯等。瓜悶飯是農家秋冬的常食 。80年代後,白面也成為主食。

縣城一日三餐。有的農村日食四五頓。夏天午休後上地前常「貼晌」。冬天夜長得吃「夜作」。「夜作」通常為油食、麵食、煎餅,家人圍爐閑話,趣味盎然。

用蘿卜或蔓菁秧腌制的酸菜和用豆葉製成的黑菜,為農民冬春主菜。黑菜專用來吃米羹飯,酸菜受農民喜愛,但長期漚置,難免變質。

鄉村多用油圪垛或面條待客。城內遇事請客用「火鍋」菜來待客。坐席第吃「十大碗」或「八大」碗,分別為「紅燒肉」、「過油肉」、「肉九」、「糯米甜飯」、「江米丸」、「米粉肉」、「白菜湯」、「雞蛋湯」等。富有的人家,講究上兩道或四道海菜。東鄉坐席,多為「八八」、「六六」(即十六、十二碗)。最簡單是四個盤子加一品鍋,美其名日「一州四縣」。

因食品單調、飯菜相混,縣人平時吃飯不圍桌而坐,多喜端飯而食。近來,縣城居民漸養成上桌吃飯的習慣。

(三)居住

四鄉因地制宜。北鄉的町店、寺頭、芹池、羊泉等地因土厚質好,舊時多挖土窯,現多用磚圈窯房(上為拱形)。西南及南部山區缺煤少土之地多用石板塊砌房。全縣一般人家修房,多在下面用磚,其它三面用土坯,富者則全用磚。室內多盤炕,炕連爐台,不通煙道,取暖食宿甚便,但在冬季夜睡極易煤氣中毒。羊泉、寺頭和西南鄉偏僻山村有火炕,煙通炕下過,從後牆出。

院門不朝北。院門若與房門相對,必打照壁。院門多有小屋坡,以擋風遮雨。門講嚴實。通常院門為兩扇木板,房門為多種圖案兩兩對稱的格扇。門上有透光的卧格,也頗講究圖案。

(四)節令

春節 俗稱「過年」。從農歷上年臘月起,農村進城購買年貨者驟增。十五以後,理發為要緊之事。二十以後,戶戶以泡麥面蒸饃。二十五年前後家家室內大清除。人們相見每問:「准備好了沒有?」除夕,打掃庭院,擔滿水缸,貼春聯,掛年畫,備年飯,剁肉之聲不絕。晚飯多食守歲面或餃子。這天,沿舊俗,婚嫁不擇吉,結婚者最多。正月初一凌晨,先放開門炮,人們穿新衣起早,少年兒童最為雀躍。是日,家人團聚,食餃子。強調和睦,忌生口角。兒、孫向長輩拜年,長輩給兒童「壓歲錢」。農村給牲口喂饃,以示同慶。舊俗迎神祭祖已除。初二起至正月中旬,串親戚。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相見問「年過得好吧?」鄉下以饃相贈,城關還搭配扣肉(小格)或糯米甜飯,近年來,又搭配糕點。

元宵節 即正用十五。食元宵,吃茶粥(用雜糧炒半熟、磨為面,所調之粥)。城鎮張燈結綵,夜間燈火輝煌。元宵節成為春節文藝宣傳日,由縣、鄉鎮政府組織群眾懸燈演戲、制彩車,扭秧歌,扮故事。一連3至5日,狂歡如潮。

添倉 即正月十九。願意是祭祀倉官,以求五穀滿倉。舊俗這天「沖瘟」,各家院中備香案一張,陳列祭品。有人扮作判官釧馗率領鬼卒在音樂伴奏下挨戶巡查,顯示惡相,驅瘟除疫。扮鬼可隨意取走獻食,得以飽腹。人須迅速裁衣片、剪頭發投入「瘟船」,並在院房角落點燈,以「照鼠嫁」(傳說老鼠這天結婚)。本世紀50年代農業合化後,是日只食扁圓形的玉米面甜饃了事。

清明節 七月十五 十月一 為上墳燒紙悼念祖先的節令。農村尚存焚冥錢、上祭供之俗。清明的祭供品多為花圪桃(六角形包有豆餡柿泥等的面餅)。清年這天黨政組織幹部、學生到縣城烈士陵園悼念先烈。七月十五,農民還家家蒸制似雞、兔等多種形狀的麵食,贈送兒童。

端陽節 俗稱端午食粽和油條。舊俗艾葉懸門,趁小孩未醒用酒泡雄黃塗其五官肚臍及肛門,並在頭上書一大「王」字。飲菖蒲酒,以避邪祛瘟。晨起,用清流水洗臉。

六月六 本為牧人祭祀山神節。這天畜不出圈,人在羊群圈周放鞭炮。現則蒸食鏝頭,羊工自慶,還給羊食中拌鹽,稱作「炎羊」。東鄉一帶重此節。

立伏日 人們用榆錢皂角洗澡,小輩給長輩送夏,城內吃禾烙(斜音),鄉下蒸饃,以示安全度夏。

十月十五 舊俗稱「閉場門」,示慶豐收。農業合作化後,農戶只例食油炸餃子,農戶舉行慶收儀式。

冬至 原為封建社會行刑之日。縣人多在此日清晨摔老瓜,吃瓜燜飯(意在以瓜代腦瓜減少死人)此風尚存。舊時讀書兒童此日拜冬,供奉孔子,並到老師家送禮和拜節。

「吃炒」農歷十一月三十晚上,用飴糖炒玉米吃。諺雲:「三十晚上不吃炒,東頭起來西頭倒」。

五豆 臘月初五,吃「五豆」。用紅豆、豇豆、小豆等多種豆類和軟米為主,加紅薯、柿餅、花生等物,煮成紅色甜粥,作為晨飲。須初四黑夜煮豆,隔宿製成。

臘八 臘月初八。午飯吃帶有扁圓長形面塊的菜米粥。常在面塊內包一枚硬幣(舊時為制錢),誰吃到誰「吉利」。

臘月二十三 舊時「祭灶」節。用糖瓜、餳、干柿捲入面餅自食。

(五)婚嫁

婚嫁程序有接定、送禮、迎娶、回面等。

傳書 即訂婚,也稱接定。媒人將男的庚帖(寫有生辰的紅紙)和聘禮送至女家,再帶回女方的庚帖和禮物。

納采 亦稱送禮。由男方家擇好婚日,再於婚日前擇一吉日送禮。屆時,男方將彩禮和現幣以及女子在結婚時所應空戴的一切統統備齊,請媒人送交女方。雙方將接收對方的大花饃、小飯,分給親族鄰友,告知婚期。

迎娶 分迎親和反映親兩種情況。北留、潤城一帶,新郎不去迎親,只打發花轎去抬親。其它地方新郎要親迎。迎親和抬親均有鼓樂前引。男女雙方事先都要用白面蒸好5公斤多重的大石榴糕,上插松枝帶個松果。迎娶時,由男方著人(一般是姐夫)先將自己的一個抬至女家,再配上女方的一個擔回來,走在鼓樂之前。仕宦之家娶親,著人舉著寫有祖先官司銜的木牌(東鄉為長把扇子),跟在鼓樂之後。新娘坐轎之前,鳴銃三響,到男方門前,也鳴銃三響。新娘下轎時,頭上被撒五穀。下轎後,頭上用傘形遮掩,腳下有紅氈鋪地,氈倒氈地徐步行至洞房。也有用圈椅抬回去的。新娘坐下,先要喝三口「起緣湯」,繼讓新郎喝。東鄉要在湯內放蜜和香油,接著就進行「坐帳」、「拜堂」、「圓房」、「鬧洞房」等程序。就寢後,新郎的嫂子、姐夫等人在洞房外「聽窗」,次日和新郎、新娘開玩笑。

回面 婚後第三天,新郎到岳你家去東鄉一帶只新郎由人陪去其它地方新郎、新娘同去)。岳家以上賓招待。小姨、嫂子和同輩年小者要耍新女婿,口口聲聲要「羊錢」(只給新郎吃的飯內放有剪成羊狀的海帶之類),新郎 不給,就得被摘帽、脫鞋,用錢才能贖回。在東鄉,新郎返家時,可隨意拿岳父家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岳家不得阻攔,叫做「偷富貴」。

在農村,男女雙方要互相了解,有了「相親」項目。「相新」分「看娃」和「看家」。「看娃」是男青年由介紹人陪同帶些禮品到女家去女家你母看中了,給吃「拉麵」,看不中即做「撅片」,打發起身。「看家」是女方看中男子後,在約定的日期由介紹人和嫂子陪同到男家去了解其家庭經濟狀況。如不同意就拒收男方父母的「見面禮。

(六)喪葬

葬禮一般程序為:

收氣前處置 病危即予沐浴,理發,更衣,移屍體上草鋪。

報喪 由其子身穿白孝服分赴親族家告以死者去世、入殮和出殯時間。孝子逢熟識的人不論大小均半跪說:「磕頭了」,稱作「行孝」。一般回答是「算了、算了」,或說些安慰話。親友聞訊後即拿土紙、鞭炮等前來弔唁。

入殮 先將棺材抬進屋內,頭東尾西,下墊兩凳,棺底鋪爐灰,灑上五穀、棉花、絲類,擺銅錢7枚,一一放在土紙上。鋪上褥子,抬死者入棺。親戚均來視殮,娘家人要親臨現場驗收棺木衣著是否合體。若提出異議,必須照辦。釘棺時,親眾慟器。南鄉有的地方出殯時才釘棺材,好讓娘家人驗收,停屍一般為5—7天。冬天之屍或年長者之屍可多停幾日。

掃墳 出殯前,鄉村由兒、女等提米飯、油食、饃等到墳內吃食,撒五穀於地,兒子連土帶谷抓到手裡,裝入口袋,名曰:「抓富貴」。城關多為女兒、兒媳向墳內滾下個饅頭,並到墳內掃幾笤帚土,掰些饅頭塊吃。

出殯 前一天移靈至院,搭靈棚,舉行省靈儀式,獻供,讀省靈文。兒子徹夜守靈。臨葬,鞭炮聲響,八人抬棺而起。出村前的隊列次序為:鼓樂僧侶、金銀紙馬、長孫(執引魂幡)、長子(打手爐)、其他「孝子」、棺材、長女(抱歲草)和其他婦女。出村,棺材居前,其餘在後,前者急行,後者直追。埋好後,將歲草插在墳堆上,歲草根數比死者歲數多兩根(天地各一根)。

葬後祭奠有「復三」,即葬後3天,上墳燒紙;「隔七」,死後每隔7天上墳舉哀一次,到「五七」為止;做「百天」死後100天,上墳隆重祭奠1次;做「周年」,死後一年致奠,依次做3、10、20、30周年;「設神主」,用柏木板做成靈位,上寫死者姓名、生死日期、置於家中一側桌上,平時罩住,逢節供奉。

平民開始播放哀樂。農村子女守孝由3年改為1年。機關、廠礦負責人去世,在街頭貼訃告,開追悼會。大多數幹部、職工、學生出殯父母後不再長期穿白守孝,只臂戴黑紗。你母去後第一個春節,用黃紙寫春聯,次年用綠紙,3年照常例。

(七)禮貌

熟人路上見面,常打招呼,不是說:你吃過飯了吧?「就是說」你到哪裡去如果端著碗在家門邊吃飯,有熟人經過,必說:「吃上些再走!」

路上問路或請人幫忙,遇男子多稱「老哥」。客人到家請坐後,即倒開水或沏茶,夏遞扇子,冬讓上爐烤火。招待人以飯多碗滿吃不了為佳。客人要走,必說吃了下頓飯或過了今天再瞳,表示挽留。送客一般送出院門,有時甚至送出村外。

村裡唱戲,派人通知親友來看,除招待親友吃飯外,一般人家還有院內做一鍋米其,只要有人領來,不論認識與否,無法可吃飯。遇到久未見的熟人來找,常說:「你真稀客呀!」或「你怎麼敢來呀!」

感謝他人,多說「你可費心了」、「你出了力了」或「這事多虧你了」。

送吃食常說「沒將給你拿」,「別嫌棄」。

對上年齡的長輩,見面好說:「你硬強(即健康)吧!並以「吃上點」、「心放寬點」來安慰。

解放後,見面握手互稱「同志」的禮貌漸普及。50年代,學生在街上遇見教師依然要站在一邊行鞠躬或舉手禮。「謝謝」、「再見」、「您好」等用語在境內尚未普遍流行。

(八)廟會

廟會每年定期舉行。較大的廟會有:農歷正月二十一的屯城會,二月初二的海會寺跳塔會,二月初八的佛腰嶺會,二月十三的土孟會,二月十五的大寧會,三月初三的北留會和府底會,清明節的宜固會和台頭會,三月十五的劉善天壇山會(祖師會),三月二十九的南關會,四月初八的匠禮會和義城會,四月初三和六月二十四的北崦山會,四月十八的侯井會和竹林頂會,四月十八和十月初一的潤城會,端午節的西關(現為城內)會和上義會,五月十三的聖王坪會和索泉嶺會,七月初三的大樂村仙翁山會,九月十三的東關會和賈寨會,九月二十七的河北口會和十月初十的劉村會等。1958年前,三月十五的天壇山會在全縣規模最大。屆時人山人海,周圍各縣商人都要趕來推銷貨物。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天壇山會規模大大縮小,五月十三的聖王坪會也自行消失。東西鄉在廟會上有所差別:東鄉逢會日必過,不管有戲班唱與否;而西鄉由有戲有會,無戲無會。

(九)禁忌

解放後,許多禁忌已自行消失。但仍有一些殘留於民間,尤以農村為著。

1、忌事

借別人的葯鍋和搖籃不能送還,等人家用時來取;

產婦在門簾上掛紅布或篩面籮,以示「閑人免進」;

孝子不得頭戴孝帽進別人家門;

民房的方位不正東、正南、正西、正北;

葯物不能放在窗檯上;

農歷初一、十五、二十三不去看望病人;

孕婦不得在煤窯和建房工地出現;

嫁出去的閨女不準在娘家過年;

產婦不過百天不能進他人院,也不能回娘家;

婦女「坐月」頭一個月內,丈夫不能在外過夜;

打場時不能坐碡碌;

送饃及其它食品忌送雙數(東鄉例外,但忌送4個);

城內結婚不出南門(因「南」與「難」同音,怕婚後難過);

通義村十月十五不炸油食。

2、忌語

不說「酒完了」,而說「酒起了」。

不說「失火」,而說「起火」。

說長者之死是「老了」,小孩之死是「丟了」。

農村打場不能說被認為是限制產量的話。

一般人稱老鼠是「害踐」。

山裡人打山豬是「牲口」。

老年人的棺材叫「喜壽」、「壽器」。

(十)陋習

解放後,大型的迷信活動和纏足、抽鴉片等陋習已絕跡,但一些迷信與陋習仍殘余,表現為:求神拜葯 有病請神漢、巫婆等來驅邪捉鬼。聽說哪裡「老爺」顯靈,即往拜葯或取神水喝,有的患者因此耽誤治療而死亡。

看風水 每逢打墳和建築,請陰陽先生擇地動工,還要獻「土地爺」。

選吉日 婚喪、建築、遷居、出門請陰陽先生看日子,一般以農歷「三、六、九」為吉日。

算卦 遇事即請算命先生用扶乩(谷稱扶鸞)、卜課等方式預測吉凶。

冥配 給未婚即死的青年男女或妻嫁獨埋的男子配偶合葬。死者結合後,男女的兩家結為親戚,互相來往。配婚時,女方家庭常抬高死屍價錢,藉以撈一把。男方家求偶心切,只得屈從。

祭台 新戲台竣工,上演前,先殺一隻雞,燒一身戲裝,並給首次來演者發一套衣服或鞋襪之類,否則,不予上演。

拜干親 給女兒拜乾娘,給兒子拜乾爹。拜時,送花饃31個,對方給一身衣服和一些穿戴品,以後成為親戚,互相來往。

❷ 清代通義大夫是什麼官圓

應該是「通來議大夫自」,文散官名,清代時正三品官。
隋朝時始置。唐朝時為文官第七階,正四品下。宋朝為文官第十階。金朝亦置,為正四品。元朝時升為正三品。明朝時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也就是剛升任正三品官職時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擔任正三品達到一定年限後升任為通議大夫)。清朝時正三品均為通議大夫。

❸ 《山市》 通假字,古今通義字和一詞多義字有什麼

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的意思)
有數至八層,裁如星點.(「裁」通「才」)
直接霄漢:古義是一直連接到.
今義是不經過中間的事物.

❹ 通義這個名字怎麼樣

通的字義:沒有堵塞,可以通過。除精通、通曉的意義外,基本上用暢通、沒有阻礙的意思,也有地位顯達、顯貴的意思。

義的字義:義氣

寓意不錯

❺ 陽城電廠的供輸電

1956年,民用供電線路(西關機械廠——縣城)投產,全長2.6公里。1台3.3~10千伏變壓器運行,供給縣城機關單位照明,為晉東南地區第一個用電縣城。1971年7月28日,陽城縣供電所成立,屬於晉東南地區電業局。1972年,全縣電力供應納入國家電網。到1985年,全縣供電和輸電主要靠4個變電站和1個發電廠(站)實施。
八甲口變電站1 971年建成投產,設1台5 600干伏安主變和1台3 200千伏安主變,為全縣最大的負荷中心。有嘉峰電廠和陽城電廠35干伏進線2回,10千伏進線1回(北水站),35千伏出線1回(化肥廠),10千伏出線9回(應朝鐵廠、陽紡、北留、潤城、蒿峪鐵廠、八甲口鐵廠、城關鐵廠、八甲口、小庄)。共有工業用戶55個,農業用戶63個。1985年,最大供電負荷達8 586千瓦,供電量達5 935萬度,佔全縣總供電量的53. 84%。
次營變電站1973年建成投產,設容量1 800千伏安主變1台,35千伏安進線1條,10千伏安4條(蘇村、固隆、董封、沁水)。計有工業用戶35個,農業用戶87個。1985年,最大供電負荷848千瓦,供電量達306萬度,佔全縣總供電量的2. 78%。
3305變電站1971年建成投產。設3 200千伏安主變1台,35千伏安進線一條,10千伏安出線4條(東方紅機械廠、金陽器材廠、町店、芹池)。共有工業用戶28個,農業用戶83個。1985年,最大供電負荷1 404千瓦,供電量達910萬度,佔全縣總供電量的8.25%。由東方紅機械廠自行管理。
化肥廠變電站1984年建成投產,設3 200千伏安主變2台,供本廠用電。1985年,最大供電負荷2 100千瓦,供電量達1 068萬度,佔全縣總供電量的9.69%。陽城電廠(站)設10干伏安出線8條(西城鐵廠、演禮、西河、應朝鐵廠、通義磺廠、河北、南關、下西溝磺廠)。共有工業用戶35個,農業用戶352個,市政用戶1 957個。1985年,全站最大供電負荷4 654千瓦。供電量2 638萬度,佔全縣總供電螢的23. 93%。
1985年,有占行政村總數的84%的420個村通電。全縣用電戶達到3 176戶,其中工業用戶154個,農業用戶1 065個,市政用戶1 957個。供電量共11 024萬度,其中售電量8 750萬度(工業用電5 026萬度,農業用電3 230萬度,市政生活用電491萬度。全縣用電3 230萬度,市政生活用電491萬度)。全縣用電設備容量達68 251千瓦。其中工業26 173千瓦,農業41 459千瓦,全縣用電負荷14 350千瓦。其中工業7 700千瓦,農業6 230千瓦,市政生活400千瓦。
1984 1985年上半年,工礦業發展很快,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全年用戶需電32 000萬度。陽城處國家電網末端,實供電量只佔需電量的34. 45%。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