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那有游樂場
❶ 黃陵縣有那幾個鎮
截至2018年,黃陵縣共轄5鎮:阿黨鎮、雙龍鎮、店頭鎮、隆坊鎮、田莊鎮。
1、阿黨鎮位於黃陵縣城以東14公里處,北接富縣、洛川,東臨延煉,包茂高速、桐店公路、黃張公路穿境而過。全鎮轄13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59個村民小組,4020戶15000口人,總面積1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其中果園5.2萬畝(2017年產量達9.16萬噸),屬優質蘋果主產鄉鎮。
2、雙龍鎮位於黃陵縣以西42公里處,東連店頭鎮,西通甘肅省正寧縣,南鄰旬邑縣,北接富縣。鎮區交通便利,黃五公路穿境而過直達甘肅寧縣、正寧,通村公路齊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曾是陝甘邊區南區黨政領導機關駐地,是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工作、戰斗過的地方,屬於延安紅色革命老區之一。
3、隆坊鎮地處黃陵北部塬區,轄24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25個事企業單位、34個黨支部1036名黨員,其中女黨員195名。鎮域總面積為148平方公里,總戶數4292戶,總人口18335。耕地6.9萬畝,果園6萬畝,是全縣最大的農業鄉鎮、優質蘋果主產區和農副產品集散地。
4、田莊鎮地處黃陵縣東南角、田候塬區,與洛川、宜君兩縣接壤,距縣城20公里。210國道南北穿境、黃石公路東西穿境,快慢鐵路線兩條、鐵路車站兩個。
5、店頭鎮地處炎黃子孫朝聖地,軒轅黃帝陵寢所在地---黃陵縣城以西24公里,北靠富縣,南連銅川市宜君縣,店頭鎮鎮域總面積487.5平方公里,鎮耕地面積1.2萬畝。
(1)黃陵那有游樂場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清,屬延安府鄜州轄。雍正三年(1725年),府廢,中部屬陝西省西乾鄜道鄜州直隸州轄。
中華民國初,中部縣屬陝西省榆林道轄,道廢後直屬陝西省長公署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以馬塔、北長牆、高松樹一線為界,西為中共領導的蘇維埃政府所轄,東屬國民黨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因軒轅黃帝陵寢所在,經中華民國政務院批准,中部縣更名為黃陵縣,縣治設上城。
1948年3月,黃陵解放,5月成立縣人民政府,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黃龍分區管轄。全國解放後,黃陵縣隸屬延安專區管轄,治所仍設上城,1953年冬移至下城。
1958年12月,黃陵、宜君合縣,縣治設下城,仍稱黃陵縣。1961年9月,黃陵、宜君二縣分設,黃陵縣治仍設下城。
1968年9月,黃陵縣隸屬延安地區管轄。
1997年,延安地區地改市後,黃陵縣隸屬延安市管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陵縣
參考資料來源:黃陵人民政府-阿黨鎮
參考資料來源:黃陵人民政府-雙龍鎮
參考資料來源:黃陵人民政府-隆坊鎮
參考資料來源:黃陵人民政府-田莊鎮
參考資料來源:黃陵人民政府-店頭鎮
❷ 黃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黃帝陵2、軒轅廟
3、陝西黃陵國家森林公園
4、千佛寺石窟
5、萬安禪院石窟
6、陝西黃陵國家森林公園紫峨寺
7、龍魂大鍾
8、祭祖尋根堂
9、誠心亭
還有158條相關問答,更多黃陵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❸ 黃陵密境那個職業好玩
黃龍秘境哪個職業好玩?這個不知道哪個好玩,請別人來告訴你吧。
❹ 黃陵在哪.有皇帝的陵墓嗎
黃陵地處陝西省中部,有名冠天下的軒轅黃帝陵,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號古墓葬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華夏第一陵」之美稱。簇擁黃帝陵的八萬余株古柏,為全國最大的古柏群,是凝聚中華心魂的稀世瑰寶。境內還有逶迤千里的秦直道,巧奪天工的宋代石窟等,與黃帝陵廟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資源景觀。四是民間藝術源遠流長。黃陵面花、黃陵龍鼓、霸王鞭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❺ 黃陵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黃牛岩下九龍山麓正中的黃陵廟,原叫黃牛祠、黃牛廟。相傳此廟是春秋時代為了紀念神牛助禹開峽的功績而修建的。初建時的黃牛廟,氣勢十分雄偉,終日里「廟前行客拜且舞,擊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極盛。後因屢遭戰火,逐漸破敗,雖幾經重建,終不及前。
傳說三國時,諸葛亮率師入蜀,途經黃牛峽,看到廟已殘破不堪,便親自主持重建,還撰寫了一篇《黃牛廟記》。廟中現存的禹王殿、武侯祠是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的;廟前西側那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的《鑿石平江記》。記錄了當時治江工程中的情景。
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今宜昌)縣令時,只信禹王開山之功,不信神牛觸石之說,故將「黃牛廟」改名為「黃陵廟」。為此,他還特地寫了《黃牛峽祠》:「江水東流不暫停,黃牛千古長如故」;「黃牛不下江頭飲,行人惟向舟中望」。對於歐陽修的這一見解,蘇東坡是表示贊成的。同樣,他也寫了一首題為《黃陵廟》的七言古風,以述己見。名詩傳千古,黃陵廟也就更加名揚四方了。
黃陵廟是三峽中規模最大的古建築。從長江上岸登上台階,跨進山門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戲樓;與戲樓對望的禹王殿,由36根大立柱支撐,斗拱飛檐,陶瓦獸脊,富麗堂皇。殿前高懸著兩塊木匾。其中的棕底綠字小匾上的「砥定江瀾」,是清代慈禧書寫的;下面題為「玄功萬古」的盤龍金底黑字大匾,是署名「惠王」的題書,字體剛勁渾厚。過去,大殿中央供著一尊木質禹王座雕像,約4米高,若有人朝拜時,和尚便暗中扭動「機關」,雕像立即站起來表示回敬,顯示了古代匠人的非凡技藝,禹王像兩旁的大柱上,原來還盤著兩條栩栩如生的木雕黃龍。可惜雕像與黃龍如今已經盪然無存了。禹王殿右側的武侯祠,殿內僅存「雲霄一羽」一塊大匾,字跡剛勁瀟灑。殿後庭院里,還有一株鐵樹,樹皮如赤龍鱗甲,葉似孔雀開屏,形態古樸俊麗,據說是諸葛亮親手種植。廟後鬱郁蔥蔥的桔林中。還有一口石井,泉源不斷,色清味純,名為黃牛廟泉池,據說是諸葛亮親手開鑿。至今仍供飲用和澆灌桔園,就是大旱之年,泉水也長涌如故,用之不竭。
❻ 延安市黃陵縣有哪些植物
高大的有松、柏、楊、柳等,這邊是亞熱氣候。
❼ 黃陵縣有哪些民俗
自古黃陵民風朴實,富不喜外,窮不嫌鄉,崇尚勤儉,交朋結友,重義善施,敬老攜幼,長幼有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規陋習日漸革除,傳統美德和風俗有所繼承和發展,社會主義新風尚正在形成。
第一節 衣食住行
衣
清末至民國時期,男女衣料多為粗布,極少絲織品。鄉民中男著自織土布大襟襖,寬襠褲,戴黑色圓頂瓜殼帽,腳穿圓口土布鞋,腰纏土布白腰帶;女穿土布寬襟上衣,大腰褲,腿扎綁帶,腳穿綉花尖鞋,原上農村婦女喜好用白紗布帕包頭。一年四季,一單一棉,皆為土布製作。鄉紳、富商及當官人穿戴講究,男多穿絲綢長袍短褂,戴禮帽;女多穿鑲有花邊圖案的綢緞蓋腳裙,且頭頂綾羅巾帕,腕帶鐲子,耳掛環,發插玉簪、鳳釵。
[CHAAD]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服裝有所改變,群眾衣料多以自織土布與少量機織平布為主。男子上衣為對襟式,下衣為筒褲,腳穿便鞋;女子喜好紅襖綠褲。幹部、學生、公務人員盛行藍、灰色「列寧服」,面料多是嗶嘰、貢呢。60年代後,自織粗布漸為減少,工業棉布及化纖布愈來愈多。條絨、凡立丁、毛嗶嘰、絛確良、絛綸、晴綸、中長纖維、針織毛衣、絨衣、呢子等布料相繼大量上市。城鄉人民穿著普遍講究色澤、質料,美觀大方,經久耐用。一般城市居民、幹部衣著質量高,式樣翻新快,農村次之。「文革」時期,一度在青年人中盛行便裝、軍裝。70年代後,農村青年穿膠鞋,塑料底鞋的多,布鞋已不多見;城市青年盛行穿皮鞋、高跟鞋、運動鞋等。冬日,一般內穿棉衣,外套罩衫;少數幹部穿呢大衣、皮大衣、皮暖鞋,戴皮暖帽、尼龍手套,內著毛衣、毛褲、線衣、線褲、毛襪、線襪、尼龍襪等。
80年代始,服裝色彩,款式愈多,且講究牛仔褲、健美褲、裙子、連衣裙、套裙,戴手錶已普及,佩戴首飾日漸增多。
食
舊時,黃陵人民以玉米、小麥、高粱、糜子、穀子及各種豆類為主食,間以野菜、酸菜、鹹菜。早晚飯多吃饃,喝玉米糝湯,午飯食玉米攪團或湯菜面,很少變化。若遇災荒歉收之年,吃了上頓沒下頓。富裕之戶,每餐較講究,多以蒸饃、面條、米湯為主,間有炒菜,主雜搭配。不論貧富,吃飯時,炕中放一木盤,盤中放置菜及調料,全家圍坐共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生產發展,人們膳食水平普遍提高。主食有:蒸饃、燒餅、油餅、油糕、煎餅、擀麵、扯麵、燴面、炒麵;餃子、包子;飴鉻、攪團、漏魚、米湯、玉米糝。終年以細糧為主,輔之豆類等雜糧。在農村,早、午、晚三餐,以蒸饃、面條、玉米糝湯、米湯為家常便飯。來客或過節,一般都炒菜,置酒。蔬菜主要有蘿卜、白菜、土豆、蔥、韭菜、蒜、辣椒、菠菜、胡蘿卜、茄子、黃瓜、南瓜、豆角、西紅柿等。主要調料有鹽、辣面、醬油、醋、姜、味精、五香粉等。肉食主要有:豬、羊、雞等。近年來宴席新添了牛、魚等肉食。
喜慶宴客擺桌席,一桌酒席限八人,且喜猜拳行令,人各一杯,相勸共飲。設筵有一湯一席之分。一湯吃飴鉻或面條,謂之「喝湯」;一席多為10大碗或13花、15觀燈等,隨宴席規模而定。宴菜多為爆炒、蒸煮、涼拌。近年來,一般宴席比較豐盛,雞、魚、蛋、蘑菇、銀耳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普遍上席,上等賓客宴會有時也有魷魚、海參等珍貴海味上席,人們的生活水準愈來愈高。
黃陵人喜好喝茶,且有講究。早晨起床後,喝兩杯香茶,謂之「去臭舒筋」。飯後喝兩杯濃茶,謂之「要勁增力」。工作完畢,喝兩杯淡茶,謂之「止渴解乏」。來客常以茶水招待。
❽ 陝西黃陵縣有什麼名勝古跡
黃帝陵軒轅廟(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
❾ 黃陵都有什麼旅遊景點
黃牛岩下九龍山麓正中的黃陵廟,原叫黃牛祠、黃牛廟。相傳此廟是春秋時代為了紀念神牛助禹開峽的功績而修建的。初建時的黃牛廟,氣勢十分雄偉,終日里「廟前行客拜且舞,擊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極盛。後因屢遭戰火,逐漸破敗,雖幾經重建,終不及前。
傳說三國時,諸葛亮率師入蜀,途經黃牛峽,看到廟已殘破不堪,便親自主持重建,還撰寫了一篇《黃牛廟記》。廟中現存的禹王殿、武侯祠是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的;廟前西側那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的《鑿石平江記》。記錄了當時治江工程中的情景。
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今宜昌)縣令時,只信禹王開山之功,不信神牛觸石之說,故將「黃牛廟」改名為「黃陵廟」。為此,他還特地寫了《黃牛峽祠》:「江水東流不暫停,黃牛千古長如故」;「黃牛不下江頭飲,行人惟向舟中望」。對於歐陽修的這一見解,蘇東坡是表示贊成的。同樣,他也寫了一首題為《黃陵廟》的七言古風,以述己見。名詩傳千古,黃陵廟也就更加名揚四方了。
黃陵廟是三峽中規模最大的古建築。從長江上岸登上台階,跨進山門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戲樓;與戲樓對望的禹王殿,由36根大立柱支撐,斗拱飛檐,陶瓦獸脊,富麗堂皇。殿前高懸著兩塊木匾。其中的棕底綠字小匾上的「砥定江瀾」,是清代慈禧書寫的;下面題為「玄功萬古」的盤龍金底黑字大匾,是署名「惠王」的題書,字體剛勁渾厚。過去,大殿中央供著一尊木質禹王座雕像,約4米高,若有人朝拜時,和尚便暗中扭動「機關」,雕像立即站起來表示回敬,顯示了古代匠人的非凡技藝,禹王像兩旁的大柱上,原來還盤著兩條栩栩如生的木雕黃龍。可惜雕像與黃龍如今已經盪然無存了。禹王殿右側的武侯祠,殿內僅存「雲霄一羽」一塊大匾,字跡剛勁瀟灑。殿後庭院里,還有一株鐵樹,樹皮如赤龍鱗甲,葉似孔雀開屏,形態古樸俊麗,據說是諸葛亮親手種植。廟後鬱郁蔥蔥的桔林中。還有一口石井,泉源不斷,色清味純,名為黃牛廟泉池,據說是諸葛亮親手開鑿。至今仍供飲用和澆灌桔園,就是大旱之年,泉水也長涌如故,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