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園門票 » 於家村門票

於家村門票

發布時間: 2020-11-24 04:15:31

㈠ 河北省石頭村有什麼好玩

石頭村在石家莊往西大約八十公里的井陘縣內,我拿著一張列印的地圖,知道大方向是沿著石太公路西行,其他的只能一路走一路問了。天很冷,有霧,不濃卻也遲遲不肯散去。朋友借了一輛麵包車代步,我們一行四人就浩浩盪盪地出發了。行至半路,下車問路。路邊有大圓鐵桶烤賣焦黃的燒餅,不大,方方鼓鼓的,沾滿了芝麻,很誘人。開始還推託吃過早點,等咬了一口之後就再無二話,埋頭痛吃了。車到井陘,有路標指點著石頭村的方向,幾個人的眼睛都盯著路邊,生怕錯過了標記,走錯了路。就那麼走走停停,到了一個丁字路口,路邊有人袖著手曬太陽,問:「於家村咋走啊?」那人揚揚下巴,順著這路下去就是了。於是我們的小車偏離公路,拐入鄉間小道。路邊上幾個工人拿著大大的字模在牆上刷廣告,白牆上亮藍亮藍的那種。路不平,小車左搖右晃。地上全是白色,不是雪,是石灰。明朝政治家於謙的後人避禍,其長孫於有道遷居此地,開荒種田,漸成村落,就是這於家村,迄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因為村中的房屋建築、日常用具全都是石頭的,所以就得了石頭村的名字。看到地上的石灰,想起於謙借物明志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車行,兩邊有農田,現在是歇冬的時候,滿眼荒荒的,有收割剩下的玉米秸橫七豎八地長著,開春,這里就會是綠油油的了。遇到路口我們就停下,前後看著可有路過的人給我們指指路。後來碰到一個騎摩托車的小夥子,一問,竟然就是於家村的,正好,跟著走吧。等到看到前面有一個高高的石門洞,小夥子說,就是那裡,然後一溜煙,超過我們,進村了。

來之前就聽說,這地方是不到村口不見村。果然。進村就是下坡路,那村子是躲在山窩里的。走不遠,左手有牌子指示售票處的方向,看看四周無人,索性先逛逛再說。

清涼閣:

清涼閣在村子的東邊,樣子很像北京的前門樓子,當然要小得多,上面兩層是閣樓,歇山頂,飛檐翹角的,下面則是個石頭門洞,走進去,抬頭,頭頂上的石磚上有碑記,紀錄清涼閣的建築過程。整個樓閣全部由大塊的巨石壘成,甚至一塊石頭就是一根柱,一塊石頭就是一堵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據石碑記載這清涼閣建於明萬曆年間,是於家先人於喜春憑一人之力,歷時十六年建成。整個樓閣也沒有地基,真是不可思議啊。閣中供奉很多神像:觀音祠、三皇廟、三義堂、閻王殿、上層還有玉皇頂,這么多不同的神像統統放在一個閣里,不知道神仙們閑時鬧不鬧矛盾呢。

清涼閣的對面有個破屋子,正猜那是做什麼用的,沒個人氣。走到近前才發現是薄木板搭的,外麵糊了帶石紋的紙,遠遠看著像是石頭的。那是拍電影留下的布景,這村子前前後後當了好幾個電影的外景地,村民們得空就在電影里客串群眾演員。

歌台:

歌台就是戲台。歌台應該是南方的叫法,這可能和於謙祖籍錢塘有關吧。於家村不大,三、四百戶人家,但村中竟然有6座戲樓,可以想見這里文化生活的豐富。村中有劇團,還有高蹺、拉花等民間藝術團體,逢年過節的時候,各種節目齊出動,那熱鬧勁可不是城裡比得了的。村口的小學校廣場上有個大大的戲檯子,平日里幹部們講個話,說個事,村民集會都在這里,要是演節目,場面也大得多。那些老戲樓大多已經廢棄不用,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園,上下攀爬嬉鬧,高興了小夥伴們自己也唱上一出,有啥不可呢?

四合樓院

石頭村的民居也很有特色,有瓦房,有窯洞,還有瓦房窯洞混建的。村中有兩處四合樓院,外面看著是樓,屋裡看這卻象窯洞:屋頂是高高拱起的,用巨大的條石搭建,沒有房梁,體現了很高的建築工藝。院中的東西廂房原為居室和小姐樓,南房為迎客廳,現在已經分由幾家居住著,只能由這規模、布局想見當初的繁華了。

青石路

石頭村的路當然也是石頭鋪的,大大小小的青石,經年累月被踩得異常光滑,這樣的路,總讓我想起江南。村中的路稱謂很有規矩,東西稱街,南北為巷,不通的是胡同,其他狹窄的則通叫做夾道。全村有6街7巷18胡同12夾道,整個村子布局嚴禁。站在路上看看路名,大致的方位就知道了——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會迷路,天生的路盲啊。

於氏宗祠

宗祠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從於謙長孫讀來此地到現在,於氏已經繁衍了二十六代,所謂落地生根,根深葉茂了。村中95%的人家姓於,其餘的大多為康姓,據說於謙有一個康姓義弟,看來這就是淵源了。宗祠中有棵古柏,枝葉繁茂,樹干旋扭而上,被稱作旋柏或龍柏。這柏樹的另一個奇處是它的葉子,一般柏樹葉子苦澀,而這樹的葉子沖泡則有茶香,所以又被稱作茶柏了。我們來的不是季節,要不然真想嘗嘗看茶柏的滋味呢。

南山

和售票處聯系好,就在村民家吃飯。主人家正在煮麵,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就面吧。白面紅薯面?紅薯面。純粹是因為新鮮,說實話並不好吃,並且我可憐的胃還不爭氣地胃酸。主人家看來不是第一次接待遊客就餐了,家中有菜單,你可以點一些柴雞蛋,漬酸菜之類的鄉間風味,味道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和主人聊得高興,他便提起南山。南山上有啥?青山洞?好玩嗎?好玩著咧!於是決定去南山。咋去呀?坐車去!哪個車呀?我家的車,就在門口。興沖沖地放下碗筷往外走,主人說,自己拿著小板凳!嗯,怎麼回事?出來就知道了,原來那車,是三輪的,後面有個車斗,我們就要坐在車斗里。剛才在屋裡還在打趣,說要坐副駕駛的位置,呵呵,根本就沒有駕駛室,全部露天。主人說,這叫「三馬子」。

於是坐著三馬子上山,坑坑窪窪的路,狂顛!還一路上上下下的,幾個人又笑又叫,還要擔心會不會翻車。司機看起來很老到,任憑我們怎麼叫,就是笑。好容易下了車,往山上走。真到了那青山洞,倒沒覺得怎樣好。洞口像個廟,也有個神像供著,接香火。這洞沒人走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道。

這個季節的山真沒什麼可看的,一片凋零景象,灰突突的。旁邊有梯田,沿著山坡,一層層錯落而上,大塊的石頭壘的壩牆,開春種上莊稼,應該挺好看的。腳底下軟軟的,是草,還有落葉——黃櫨的落葉。那落葉竟然可以鋪陳得如此之厚,想來秋天一定會滿山紅遍啊。心理開始盤算著秋天來看紅葉,肯定好美。

坐三馬子下山的時候又是一路的狂叫,進村的時候,村民看著我們笑,他們肯定覺得這些城裡人挺逗,這不是找罪受嗎。三馬子真的不舒服,我再來看紅葉的時候,就走上山去,一路看景,多好。

離開石頭村的時候已是黃昏,村民們忙著起火做飯。老人坐在石階上,身後是石頭壘的牆,橘紅的陽光打上去,暖暖的色彩。碰到了查過我們門票的大爺,和他打著招呼:回家了啊, 您!大爺沖我們揮揮手,走啦。

附錄

1:十大石頭景觀

石頭古村落、石頭古街道、石頭古樓閣、石頭古窯洞、石頭井窖池、石頭古橋梁、石頭古廟宇、石頭古碑碣、石頭古兵寨、石頭博物館

2、十大奇觀:

不到村口不見村,巨石搭券風動匾。亂石鋪錦七華里,一面房頂兩個檐。天然石頭小廣場,每戶超過井兩眼。旋柏龍柏和茶柏,荊條木柱粗若磐。油荊櫨樹無底洞,石博館內更稀奇。

㈡ 河南內鄉吳埡石頭村需要門票嗎

不需要,沒什麼看頭。就是一個小村莊,裡面80%的方子都是石頭蓋的

㈢ 我 要去石家莊井陘縣的石頭村請問從石家莊坐火車怎麼到那裡需要怎樣倒車還有那裡要門票 嗎謝謝各位 ~~

去火車站,早晨,大概7點之前。有「石家莊——陽泉」的車,買「井陘」的票。盜了後去臨近的「微水汽車站」。找到「微水——於家村」的車,做上就ok了!
石頭村就是於家村,只是個村子,沒門票
如果想去「石頭村」勸你去「大梁江」村,也在「微水汽車站」坐車,上午10:30的車。大梁江剛剛被保護了!比於家村強多了!

㈣ 於家村的社會文化


於家村也稱石頭村,距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說起於家村,就不能不提到明代的民族英雄於謙,因為這個村裡的於姓都是於謙的後代。說到於謙,就要提到公元1449至1457年間中國明代的「奪門之變」的政權大變故,而「奪門之變」中的重要人物於謙本是浙江人,被殺害後,他的後人就逃到了石家莊以西井陘的太行山中,這才有了今天的於家石頭村。
石頭村所處地理位置可謂奇特,「不到村口不見村」。因為這村建在一個四面環山,中間不到一平方華里的小盆地之中,道路又都在山腳下,所以,不到村口就看不見村。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就,街依房連,房與街齊,規劃有序,參差呼應,充滿了詩情畫意。住在這里安定、平靜、祥和,可稱得上真正的「風水寶地。全村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畝,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尚存數十塊),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
古村落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石街石道、石樓石閣、石房石牆、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橋石欄、石碑石碣、石井石窯、石筆石硯、石缸石蓋、石錘石板、石槽石臼、石洞石龕以及許多的奇石怪石、景石雅石。總之,滿眼的石頭,真是「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景緻!
村裡最具特色的建築是清涼閣,據說它是於謙的侄子於建成獨自一人修建而成。此閣興建於明萬曆九年,下兩層為全石結構,上層是磚木結構,形狀與北京前門箭樓相似。讓人稱奇的是下兩層沒打根基,由一塊塊巨石壘砌,每塊石塊大得驚人,有的重達萬斤。從今天的角度去看,簡直是不可思議。整個建築都是由未經雕琢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壘砌而成,在當時沒有建築機械的條件下,不知他是如何施工,又花費多大的心思才將這個樓閣建立起來的。村中還有一塊御賜的牌坊,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為一個村中的寡婦建立的貞節坊。 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於謙,最終卻被以「意欲謀逆」的名義慘遭殺害,成為千古奇怨。家破人亡的於氏家族,何去何從,說法不一。在遠離於謙故鄉杭州的河北省,有這樣一個小山村,居住著400多戶於姓家庭。穿越太行山麓,踩著崎嶇的鄉村小道,杭州市政協秘書長徐泉海帶領尋蹤組,來到了這個號稱「於家石頭村」的地方,期待著能尋覓到有關於謙的點點滴滴。
於家村是一個保存完好的石頭文化村落,位於河北省井陘縣中西部,面積1平方公里,400多戶,1600多口人。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學會命名為「於家石頭民俗村」。 這里距井陘縣城15公里,石太高速路秀林出口右拐,大約5公里車程即到 於氏宗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頭四合院。我們看到,宗祠的大院北面(正房)是祠堂,門首懸掛「僾見愾聞」金字匾額,門口兩邊掛有鐫木楹聯,上書「基業遠遺祖德恩澤大,藻蘋時薦百世水源香」。祠堂正中設有於有道神龕,龕內牌位兩側是四條透雕金龍,上捧一壽字,牌位正中刻有「始祖於府君諱有道配賈氏神主」金字。按於家村村民的說法,於有道即於謙的長孫。於有道有五個兒子,家譜上分為五股,黃緞圍帳製成的家譜上,排列著星羅棋布的先逝者姓名。
據村裡人講,自古以來於氏子孫就有回鄉祭祖的傳統。過去,每到春節必定祭祖,年年如此,且日見隆重。據傳,清代還曾有十二秀才頂帶花翎,鑼鼓喧天回鄉祭祖。
祭祖是一個形式,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采訪的不論是成年人還是中學小學生,都知道於謙是自己的祖先,都知道於謙是個忠臣、廉臣。 於家村最有名的四合院是「四合樓院」,這座上磚下石建築物,始建於明末。佔地兩畝,房屋百間,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均為北高南低,三面是樓。兩院正房下層均為石券洞室,九間無梁殿。建築宏偉高大,古樸典雅,偏正側倚,錯落有致,寬敞豁朗,冬暖夏涼。登二十一級露天石頭台階,即到正房樓上「客位」。這里是宴請賓朋、貴客的地方,房內粗梁大柱,沒有隔間,寬闊高大,氣勢恢弘。正中是門,寬過兩米。兩根明柱分立左右,中間安著四扇花欞木門。門口兩邊,下部建有幾十厘米高的短牆,短牆之上全部安裝著花欞窗扇。窗前是長長的走廊,站在這里向前眺望,南山即景盡收眼底。樓下西廂房後面建有一排小房,分別是長工房、飼養房、磨房、碾房、庫房、工具房、水井房等等,大家氣派可見一斑。兩院大門全是巽門,上有門樓,下有門洞,筒瓦飛檐,寬大高聳。門檻兩邊是石雕門墩,兩扇黑漆大門,兩對古式門鈸和門環。門板上橫排著四行球面形圓釘。門檻前面是石頭階級,門外一側設有拴馬鼻子、上馬石。這座四合樓院的家族在明清時代曾出過十二名文武秀才,當時在這深山僻壤之地,實屬不易。這樣的「四合樓院」,在於家石頭村首屈一指,在方圓左右甚有名氣。
村中近300多個四合院無一雷同,各有神韻。房院雖有大小,但家家戶戶干凈整潔。院內遍植石榴樹、海棠樹,擺放著山花、怪石。屋外石頭圍牆上有石環、鐵環,用於拴牲口。屋檐下有形狀各異的排水管,奇怪的是管子朝院內,問問主人,答曰:「長年乾旱,也無地下水,各家要接蓄屋頂的雨水」。
在於家村,「石頭村博物館」,那是一處實在沒有什麼看頭的院落,遠不如直接進村觀看。其實,在於家村臨近的會泉村和狼窩村,也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村落,也是典型的石頭村,在那裡沒有任何遊人、也沒有任何商業氛圍,非常值得去看。我們只是擔心,怕有了於家村的示範效應,估計那兩個村子的村民們恐怕也不會永遠這樣「拒腐蝕永不沾」的。我們暗自慶幸,因為下次再來,可能就是60元門票了! 「清涼閣」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建築,它又名「神仙閣」,坐落於家村東口,是於家村的標志性建築。此閣始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相傳由力大無比的於喜春一人所建。據傳,清涼閣原擬九層,但修至二層時,於喜春在懸掛風動匾時砸傷手臂,繼而病故未能如願。如今在清涼閣的石板路上仍可看見當時於喜春受傷後留下的血跡斑斑。
清涼閣共有3層,第三層是村民用木磚補葺的。其建築風格獨特,構思奇巧,雕梁畫棟、五脊六獸、斗拱重檐。東門懸有風動石匾,西門高掛扇形鎦金匾,南側嵌有圓雕龍頭、扇形匾上書「清涼閣」3個鎦金大字;風動石匾製作古怪,雙童簇擁梅花鹿、大風不動小風動。
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築物,竟然不打根基,不填輔料,以天然石底為基礎,塊塊巨石就地而起,從下到上完全乾打壘而成。石塊巨大驚人,有的長過數米,有的重達數噸,有的原封不動,有的鏨跡寥寥,構造粗獷奔放,設計獨出心裁。整個建築充滿古樸粗糙之美。
此外,村中的古戲台,真武廟、於氏宗祠和各式各樣的水井、石器具也非常值得一看。

㈤ 南召縣石頭村紅春溝景區要門票嗎

南召縣石頭村,紅村溝景區不要門票。

㈥ 石頭村有什麼好玩的

石頭村在石家莊往西大約八十公里的井陘縣內,我拿著一張列印的地圖,知道大方向是沿著石太公路西行,其他的只能一路走一路問了。天很冷,有霧,不濃卻也遲遲不肯散去。朋友借了一輛麵包車代步,我們一行四人就浩浩盪盪地出發了。行至半路,下車問路。路邊有大圓鐵桶烤賣焦黃的燒餅,不大,方方鼓鼓的,沾滿了芝麻,很誘人。開始還推託吃過早點,等咬了一口之後就再無二話,埋頭痛吃了。車到井陘,有路標指點著石頭村的方向,幾個人的眼睛都盯著路邊,生怕錯過了標記,走錯了路。就那麼走走停停,到了一個丁字路口,路邊有人袖著手曬太陽,問:「於家村咋走啊?」那人揚揚下巴,順著這路下去就是了。於是我們的小車偏離公路,拐入鄉間小道。路邊上幾個工人拿著大大的字模在牆上刷廣告,白牆上亮藍亮藍的那種。路不平,小車左搖右晃。地上全是白色,不是雪,是石灰。明朝政治家於謙的後人避禍,其長孫於有道遷居此地,開荒種田,漸成村落,就是這於家村,迄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因為村中的房屋建築、日常用具全都是石頭的,所以就得了石頭村的名字。看到地上的石灰,想起於謙借物明志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車行,兩邊有農田,現在是歇冬的時候,滿眼荒荒的,有收割剩下的玉米秸橫七豎八地長著,開春,這里就會是綠油油的了。遇到路口我們就停下,前後看著可有路過的人給我們指指路。後來碰到一個騎摩托車的小夥子,一問,竟然就是於家村的,正好,跟著走吧。等到看到前面有一個高高的石門洞,小夥子說,就是那裡,然後一溜煙,超過我們,進村了。

來之前就聽說,這地方是不到村口不見村。果然。進村就是下坡路,那村子是躲在山窩里的。走不遠,左手有牌子指示售票處的方向,看看四周無人,索性先逛逛再說。

清涼閣:

清涼閣在村子的東邊,樣子很像北京的前門樓子,當然要小得多,上面兩層是閣樓,歇山頂,飛檐翹角的,下面則是個石頭門洞,走進去,抬頭,頭頂上的石磚上有碑記,紀錄清涼閣的建築過程。整個樓閣全部由大塊的巨石壘成,甚至一塊石頭就是一根柱,一塊石頭就是一堵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據石碑記載這清涼閣建於明萬曆年間,是於家先人於喜春憑一人之力,歷時十六年建成。整個樓閣也沒有地基,真是不可思議啊。閣中供奉很多神像:觀音祠、三皇廟、三義堂、閻王殿、上層還有玉皇頂,這么多不同的神像統統放在一個閣里,不知道神仙們閑時鬧不鬧矛盾呢。

清涼閣的對面有個破屋子,正猜那是做什麼用的,沒個人氣。走到近前才發現是薄木板搭的,外麵糊了帶石紋的紙,遠遠看著像是石頭的。那是拍電影留下的布景,這村子前前後後當了好幾個電影的外景地,村民們得空就在電影里客串群眾演員。

歌台:

歌台就是戲台。歌台應該是南方的叫法,這可能和於謙祖籍錢塘有關吧。於家村不大,三、四百戶人家,但村中竟然有6座戲樓,可以想見這里文化生活的豐富。村中有劇團,還有高蹺、拉花等民間藝術團體,逢年過節的時候,各種節目齊出動,那熱鬧勁可不是城裡比得了的。村口的小學校廣場上有個大大的戲檯子,平日里幹部們講個話,說個事,村民集會都在這里,要是演節目,場面也大得多。那些老戲樓大多已經廢棄不用,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園,上下攀爬嬉鬧,高興了小夥伴們自己也唱上一出,有啥不可呢?

四合樓院

石頭村的民居也很有特色,有瓦房,有窯洞,還有瓦房窯洞混建的。村中有兩處四合樓院,外面看著是樓,屋裡看這卻象窯洞:屋頂是高高拱起的,用巨大的條石搭建,沒有房梁,體現了很高的建築工藝。院中的東西廂房原為居室和小姐樓,南房為迎客廳,現在已經分由幾家居住著,只能由這規模、布局想見當初的繁華了。

青石路

石頭村的路當然也是石頭鋪的,大大小小的青石,經年累月被踩得異常光滑,這樣的路,總讓我想起江南。村中的路稱謂很有規矩,東西稱街,南北為巷,不通的是胡同,其他狹窄的則通叫做夾道。全村有6街7巷18胡同12夾道,整個村子布局嚴禁。站在路上看看路名,大致的方位就知道了——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會迷路,天生的路盲啊。

於氏宗祠

宗祠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從於謙長孫讀來此地到現在,於氏已經繁衍了二十六代,所謂落地生根,根深葉茂了。村中95%的人家姓於,其餘的大多為康姓,據說於謙有一個康姓義弟,看來這就是淵源了。宗祠中有棵古柏,枝葉繁茂,樹干旋扭而上,被稱作旋柏或龍柏。這柏樹的另一個奇處是它的葉子,一般柏樹葉子苦澀,而這樹的葉子沖泡則有茶香,所以又被稱作茶柏了。我們來的不是季節,要不然真想嘗嘗看茶柏的滋味呢。

南山

和售票處聯系好,就在村民家吃飯。主人家正在煮麵,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就面吧。白面紅薯面?紅薯面。純粹是因為新鮮,說實話並不好吃,並且我可憐的胃還不爭氣地胃酸。主人家看來不是第一次接待遊客就餐了,家中有菜單,你可以點一些柴雞蛋,漬酸菜之類的鄉間風味,味道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和主人聊得高興,他便提起南山。南山上有啥?青山洞?好玩嗎?好玩著咧!於是決定去南山。咋去呀?坐車去!哪個車呀?我家的車,就在門口。興沖沖地放下碗筷往外走,主人說,自己拿著小板凳!嗯,怎麼回事?出來就知道了,原來那車,是三輪的,後面有個車斗,我們就要坐在車斗里。剛才在屋裡還在打趣,說要坐副駕駛的位置,呵呵,根本就沒有駕駛室,全部露天。主人說,這叫「三馬子」。

於是坐著三馬子上山,坑坑窪窪的路,狂顛!還一路上上下下的,幾個人又笑又叫,還要擔心會不會翻車。司機看起來很老到,任憑我們怎麼叫,就是笑。好容易下了車,往山上走。真到了那青山洞,倒沒覺得怎樣好。洞口像個廟,也有個神像供著,接香火。這洞沒人走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道。

這個季節的山真沒什麼可看的,一片凋零景象,灰突突的。旁邊有梯田,沿著山坡,一層層錯落而上,大塊的石頭壘的壩牆,開春種上莊稼,應該挺好看的。腳底下軟軟的,是草,還有落葉——黃櫨的落葉。那落葉竟然可以鋪陳得如此之厚,想來秋天一定會滿山紅遍啊。心理開始盤算著秋天來看紅葉,肯定好美。

坐三馬子下山的時候又是一路的狂叫,進村的時候,村民看著我們笑,他們肯定覺得這些城裡人挺逗,這不是找罪受嗎。三馬子真的不舒服,我再來看紅葉的時候,就走上山去,一路看景,多好。

離開石頭村的時候已是黃昏,村民們忙著起火做飯。老人坐在石階上,身後是石頭壘的牆,橘紅的陽光打上去,暖暖的色彩。碰到了查過我們門票的大爺,和他打著招呼:回家了啊, 您!大爺沖我們揮揮手,走啦。

附錄

1:十大石頭景觀:

石頭古村落、石頭古街道、石頭古樓閣、石頭古窯洞、石頭井窖池、石頭古橋梁、石頭古廟宇、石頭古碑碣、石頭古兵寨、石頭博物館

2、十大奇觀:

不到村口不見村,巨石搭券風動匾。亂石鋪錦七華里,一面房頂兩個檐。天然石頭小廣場,每戶超過井兩眼。旋柏龍柏和茶柏,荊條木柱粗若磐。油荊櫨樹無底洞,石博館內更稀奇。

㈦ 我想去北京玩幾天,有幾個問題求教

住宿在下面你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天壇
天壇是全世界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築群。其中的祈年殿算得上是中國最優美和最著名的古典建築,也曾經是北京最高的建築(38米)。天壇的總面積比故宮還要大4倍,在氣勢恢弘的濃蔭古樹間,浮現著一座座精美非凡的建築,每當春季,樹林間遍地野花,金秋則落葉鋪地,在清晨或黃昏時分,最能體會那份歲月流逝的滄桑。與其花時間在一些現代人造景點中疲於奔命,不如用一天或半天時間來品位天壇的脫俗和靜穆。天壇

淡季:10元(11月1日——3月31日)
旺季:15元(4月1日——10月31日)
除門票外,園內景區另收門票20元。
公共交通:6、15、17、20、35、36、39、106、120、122、803路可達。
開放時間:6:00——21:00
提醒:目前正召開票價聽證會,若通過,天壇門票將調至淡季30元,旺季50元。

1、 北海
其中北海更能讓人感受到城市中少見的煙波浩淼,北海中有十足的江南園林的秀美,也有皇家園林的大氣。在北海,冬可溜冰,其他季節可劃船,還可遙望東南海,是一個可以坐下來細品其美的地方。著名的九龍壁就在北海。
公共交通:乘5、101、103、109路公交車到北海前門,乘13、42、107、111、118、701、810路公交車到北海後門。
門票:淡季5元(通票15元),旺季10元(通票20元)
開放時間:6:30——20:00

2、 恭王府
位於什剎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裡60餘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自恭王府花園拍攝了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雍正王朝》、《還珠格格》後,這里名聲日盛,成了北京一個熱門去處。恭王府的花園有著某些《紅樓夢》中所描繪的景物,因此有人說它是大觀園的藍本。
門票:20元 公共交通:前海西街13、42、107、111路北海後門下,沿什剎海北行。
開放時間:8:30——17:00
提醒:從此處可步行到後海的宋慶齡故居等多處四合院和胡同。

3、 八大處公園
不僅有8座古剎,還有山林、小溪之類的大風景,古人聽風煮茶參禪作詩的去處。位於北京西山著名風景區南縻。
門票10元,學生半票
公共交通:從動物園乘347路公交車可達,或乘地鐵到玉泉路轉389路車。

4、 頤和園
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因集中國園林之大成而馳名中外。園區主要有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景區組成。湖山之間,有亭、台、樓、閣、宮殿、寺觀、佛塔、水榭、游廊、長堤、石橋、石舫等100多處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築,全過最長的游廊——長廊,把遠山近水連成一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去頤和園最好是陽光明媚的時刻,可看風吹浮雲、湖面光影變幻。站在佛香閣上眺望北京市容,很多建築上的彩繪都很美。
門票:淡季20元(11月1日——3月31日)
旺季30元(4月1日——10月31日)
開放時間:7:30——17:30
公共交通:距市中心約15公里,乘301、303、330、331、332、346、362、374、375、904、905路公交車可達。
提醒:目前正在召開票價聽證會,若通過,頤和園的門票將調至淡季60元,旺季80元。

5、 香山
香山是北京著名 的公園,有奇特幽靜的山、廟、庭院、清泉,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觀賞紅葉的最好時節。
門票:5元(香山紅葉節之間門票10元)
開放時間:6:00——18:30
公共交通:距城20公里,331、360、318、904路可到。

6、 北京植物園
喜歡花花草草的朋友可看,這里匯集了眾多的植物種類。其中大溫室門票高達50元,值得一看,若買溫室門票可免門票。
門票:5元 地址:海淀區香山卧佛寺
公共交通:乘318、330、331、904、360路可達。
提醒:1、北京植物園大門對面就是中科院植物園,園里種植了不少有科研價值的植物。
2、北京植物園內建有北京市內惟一的旱道滑雪場。
3、植物園內有曹雪芹故居。

7、 北京游樂園
北京市最早的現代化大型游樂園,有北京迪斯尼樂園之稱,園內的觀纜車更號稱是國內第一摩天巨輪。
門票:100元(聯票) 地址:崇文區左安門內大街1號
公共交通:乘6、8、12、35、60、116、352、807路車可到。

北京京郊遊
1、 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
幾乎沒有經過任何修葺,如果想看原汁願味的長城,那就是這里了。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境內,東邊與北京境內的司馬台長城相連。金山嶺長城有兩大特點,一是雄險壯美,視野開闊;另一個是敵樓密集,構築奇特。
司馬台長城以「驚、險、奇」著稱,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共有敵樓35座,是我過惟一一段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長城,這段長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司馬台長城被長城專家稱為「長城之最」,是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是各種長城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這里長城多修於險峰斷崖之上,雄奇俊俏,氣勢恢弘,登長城猶如上「天梯」、過「天橋」。
門票: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各30元

2、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是一個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保存較好且集中的村莊,因訪古熱而名聲大噪。
門票:20元
公共交通:位於門頭溝區,在蘋果園站乘929路至齋堂站下,打面的10元。人多可在地鐵站口包小巴。
提醒:1、從門頭溝地區至雁翅一段,汽車是行駛在京西三大峽谷之一的永定河峽谷,谷中風景溫婉秀氣,頗能營造探古尋幽氣氛。

3、靈山
位於門頭溝於河北交界處,素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譽」,可同時看到高山草甸於白樺林是靈山一大景觀。
門票:35元(每年11月-次年3月為封山期,不開放)
公共交通:乘326、336路至河灘長途站,換乘929路支線直達靈山景區,每天好幾班,7:00蘋果園發車。
提醒:靈山的風景區在每年10月到轉年的4月都要封山。

3、 十渡
位於房山區拒馬河中上游,有「北方桂林之稱」。從拒馬河的出山千河到十渡村,沿途在拒馬河上要過橋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其中六渡的山水最具姿色。十渡村坐落在深澗峽谷之中,異常幽靜。去十渡最好挑漲水的夏季,否則風景大打折扣。
門票:景區內部分娛樂項目收費20-38元。

4、 紅螺寺
位於懷柔縣城北。原名大明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素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寺內千株梅花、萬株翠竹,寺周松林環繞,大有「禪房花木深」之意。

5、 雲蒙峽
雲蒙峽自然風景區位於密雲水庫西側,這里的主峽谷雄奇險峻,兩側峰巒連接著多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小區,是一條以峽深、溪清、瀑雄、石奇為特點的風景走廊。這里也是北京眾多戶外組織野外生存、登山穿越的首選之地。
門票:21元

6、白河峽谷
是一處原始風貌保存相當完整的自然峽谷,與永定河宮廳山峽和拒馬河峽谷並稱「京都三大峽谷」,而白河峽谷因其壯麗的風景,更有「百里畫廊」的美譽。京郊不少當紅景點——清涼谷、京都第一瀑、天仙瀑、千尺珍珠瀑等。此外在谷中個類似「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雄壯景緻「雲台攬勝」,更是值得為之走上一遭。
提醒:途中村落稀少,人跡罕至,要做好准備。

6、 鳳凰嶺
最有名的是它的北魏石刻和古代養生修煉場,但最好的還是它的空氣和獨特的「南秀北雄」自然景觀。鳳凰嶺位於海淀區聶各庄境內,最好作為夏季療養之處,也很適合徒步愛好者的口味。
門票:淡季10元,旺季15元
公共交通;從頤和園乘346路可達。

北京周邊游
1.野山坡:
是一處以山水泉洞、林木花草為主的旅遊景點。
百里峽景區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幽谷。炎熱的夏季到拒馬河順流泛舟,飽覽兩岸風光。龍門峽有明代大龍門城堡、蔡樹庵長城和摩崖石刻。
門票:百里峽30元
公共交通:此處臨近北京,所以多從北京出發,從北京南站乘游7專列,7:30出發,2小時可達。15:20可乘游8路回京。

2.石頭村
位於石家莊井陘縣西北部,原名「於家村」,相傳為明朝重臣於謙的後人所建。只因村內建築均取料於石頭,故又稱「石頭村」。至盡石頭村依然保持著500多年前的建築布局與特色,是北方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公共交通:在石家莊火車站乘203路公交車到井陘縣城下車,車費5元,然後換乘去於家村狼窩的汽車,需要花費2個小時,車費3元(此班車每天共16次)。也可每天下午3點在東方賓館乘到於家村的車,車票7元。

3. 蒼岩山
位於石家莊井陘縣境內,自古就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山岩」的盛名。中國三大懸空寺之一的橋樓就建於此,奧斯卡獲獎影片《卧虎藏龍》中玉嬌龍跳崖的鏡頭就是在這里取景。
門票:40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4. 白洋淀
華北平原上的「明珠」。白洋淀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這里最吸引人的當屬水鄉風光,而且隨季節不同景色各異。
提醒:(1)在鴛鴦島可乘纜車游覽,從空中俯瞰碧簸盪漾的水面,十分漂亮。
(2)夏季的白洋淀是名副其實的荷花世界,一派生機勃勃的荷塘美景
公共交通:從保淀汽車南站乘長途汽車到安新縣即可。滄州等地也有前往白洋淀的長途車。

5. 天橋瀑布群
天橋瀑布群在保淀阜平縣城西南30多公里的百草坨東側,離京城不過4個小時的車程。這里是北方最大的瀑布群,森林覆蓋率高達99%。瀑布群集中在於百草坨相連的一條溝谷中,9個大瀑布相互連綴,落差從幾十米到上百米不等,飛流直下,氣勢磅礴,異常壯美。
百草坨海拔2144.5米,山高峰奇,綠草如茵,素有「百草百花百種葯」之說。「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百草坨西山腰上的遼道背村。
門票:50元
公共交通:在保定汽車南站做保定到阜平方向的長途汽車,車費24.5元,到阜平後可坐面的直達景區,車費20-30元。
開放時間:7:00-17:00
提醒:瀑布群離五台山僅48公里,可以兩地同游。

7、 京郊雪場
(1)、北京密雲南山滑雪場
開設有國內第一條適合單板滑雪的U型道。
地址:密雲縣城正南方的河南寨鎮聖水頭村

(2)、北京雪世界滑雪場
距離市區最近,內設夜間滑雪場,近百種煙花供遊人燃放。
地址:十三陵旅遊區內
電話:89761886
(3)、河北圍場木蘭滑雪場
地址:承德市圍場縣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4)河北翠雲山滑雪場
地址:張家口崇禮縣東北13公里的和平森林公園

(5)北京石京龍滑雪場
地址;北京延慶縣內
北京周邊游
1、 野山坡
是一處以山水泉洞、林木花草為主的旅遊景點。
百里峽景區是我過北方罕見的幽谷。炎熱的夏季到拒馬河順流泛舟,飽覽兩岸風光。
門票:百里峽30元
公共交通:此處臨近北京,所以多從北京出發,從北京南站乘游7專列,7:30出發,2小時可到。15:20分乘游8路回家京。

2、 白洋淀
華北平原上的「明珠」。白洋淀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這里最吸引人的當屬水鄉風光,而且隨季節不同景色各異。
提醒:(1)在鴛鴦島可乘纜車游覽,從空中俯瞰碧波盪漾的水面,十分漂亮。
(2) 、夏季的白洋淀是名副其實的荷花世界,一派生機勃勃的荷塘美景。

3、 天橋瀑布群
天橋瀑布群在保定阜平縣城西南30多公里的百草坨東側,離京城不過4個小時的車程。這里是北方最大的瀑布群,森林覆蓋率高達99%。瀑布群集中在與百草坨相連的一條溝谷中,9個大瀑布相互連綴,落差從幾十米到上百米不等,飛流直下,氣勢磅礴,異常壯美。
百草坨海拔2144.5米,山高峰奇,綠草如茵,素有「百草百花百種葯」之說。「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百草坨西山腰上的遼道背村。
門票:50元

土特產與工藝品
景泰藍、牙雕、玉器、雕漆被並稱為北京工藝美術品「四大名旦」;對偏愛民間手工藝品的人來說,北京的面人、泥人、絹人、臉譜、風箏、剪紙也是一絕;北京的樂器也有極高的製作水平,不少客人在此選購中國民間樂器。

住在北京
在北京住宿十分便利,但較中國的其他城市普遍要貴一個檔次。除了各個檔次的星級賓館,還有眾多收費較低的旅館和招待所。通常,學校里的招待所價格便宜衛生條件也都還可以,自助旅行者可以考慮。

國際青年旅館
1. 兆龍青年旅舍:
地址:人工體育場北路2號,位於東三環長虹橋畔,面對使館區,毗鄰酒吧一條街。
價格:2人間160元/床,4人間70元/床,6人間60元/床,會員價在這基礎上要便宜10元。
電話:65972299
2. 東方晨光青年旅館:
地址:東方廣場東配樓B4層,距天安門、北京站僅一站地,協和醫院南門對面。
價格:單間80元,雙人間120/140元 電話:65284347
3. 遠東國際青年旅舍:
地址:和平門琉璃廠附近遠東飯店對面的四合院內。
電話:63018811-2060
價格:4人間、6人間兩種,60元/床,會員便宜10元,還有一種45元/床,但在地下一層。
提醒:單間專門接待國外留學生。

靠近地鐵且價格不超過200元的住處
1. 北京前門廣告賓館:
地址:宣武區和平門外東街甲5號 電話:63159675
2. 共青團中央機關招待所:
地址:崇文區前門東大街12樓地下 電話:65684003

大學附近的住處
北京大學後勤招待所:
地址:北大蔚秀圓旁邊 電話:62755755
價格:3人間:25元/床,其他如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幾乎所有高校都有不錯的招待所。
提醒:
(1) 節假日等旅遊高峰時段最好提早訂房。
(2) 不少遊客,特別是旅行團喜歡訂三星級飯店,在節假日很難訂到或根本享受不到打折,遇到這種情況不如試試一些不太熱門的五星或四星級飯店,沒准它們打折下來並不比住三星貴。
(3) 機場、火車站都有飯店訂房和旅館介紹所,可將你要求的價位和區位說明向他們咨詢。也可在攜程www.ctrip.com或中國酒店預定熱線www.hotelonline.com.cn等網站上享受優惠訂房。在對酒店沒直觀印象前,建議先訂一天,入住後再根據行程安排、交通情況、區位情況來作取捨。
(4) 如果不是非要在市中心活動,建議不要訂二環以內的住房,住在二環內一:是房價可能貴不少,二:是出行前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堵車上。

㈧ 怎樣去於家石頭村

火車站坐9路公交車(1元)至西王長途客運站,坐長途小巴至井陘縣城(6元),再從井陘縣城坐小巴車到於家村(4元)。 於家村門票20元,學生票10元

㈨ 石頭村要收門票么

石頭村很多啊,不知但是不是石家莊的這個門票·: 20元 交通概況: 恩平汽車站內乘前往那吉鎮或容金山溫泉的車景點類型:古鎮 石頭村地處石家莊井陘的大山深處。全村共有石頭房舍4000多間,石板街道3700餘米,石井窯池1000有餘,石頭碑碣200多塊;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橋石欄隨處可見......令人稱奇。 石頭村原名「於家村」,因石頭多習慣上稱石頭村。 望採納

㈩ 我想周末去於家石頭村,秦皇古道和趙州橋,想請教大家應該如何設置行程並且怎樣乘車

於家石頭村位於井陘縣中西部,距石家莊50公里。該村建於明朝初年,至專今有500多年歷史,屬於氏祠堂及家譜、民清石頭建築群保存完好。目前已經挖掘整理出十六個景點:

(一)石頭民俗景點:石頭民俗館、追祖思源堂、天下奇閣、秀才甲第、玲瓏觀音閣、真武大帝廟、七里石頭街、手工製作坊、白廟遺址;南山田園風光區:俏南山、卧虎山、犁田南山下; 青山三洞景區:不老青山洞,五里人工洞、戈匕洞套洞、西湖泛舟。此外,當地飯菜:煎餅、粘糕、抿絮、咸飯等獨具風味.
(二)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先去趙縣游覽趙州橋.華夏汽車站——趙州橋
返回坐114路到西王客運站坐到井陘的車(203路)到剩下的兩個景點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