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大青山遺址

大青山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35:34

㈠ 《登大青山訪問長城遺址

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翦伯贊
騎射胡服捍北疆
英雄無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
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雲中無鵠起
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間事
只剩蓬蒿伴土牆

㈡ 怎麼去山東臨沂大青山戰斗遺址

開車的話,可以先沿著濱河大道一直向西開,到了費縣濱河大道沒有路的路口直接向北就業可以了

㈢ 大青山遺址是近代歷史遺跡嗎

大青山遺址位於古龍鄉的偏北部,為嫩江左岸二級台地。遺址地處西端制高點的青山頭,海拔160餘米,台地頂部平坦,以墾為耕地,南北寬600米許。從青山頭西端起,向東1.5公里,一路屢見古代陶片,尤以台地邊緣處為最多。西坡由北向南有四條水沖溝,除最南一條外,在溝壁、溝底都可見到手制陶片。陶器以泥質或細砂黃褐、紅褐陶為主,也有少量夾砂黃褐陶。火候一般較高,陶色較純正,質地堅硬。器形有罐、鬲、缽、碗、杯等,口沿有侈、直、斂之分,唇有尖、方、圓之別,器耳有環狀、乳突鈕,器底有平、假圈足及三足的。文飾多素麵,有的經磨光、也有紅衣陶、蓖點幾何紋、鋸齒附加堆紋及細繩紋。此遺址與白金寶文化明顯

㈣ 《登大青山訪長城遺址》

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翦伯贊

騎射胡服捍北疆

英雄無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

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雲中無鵠起

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間事

只剩蓬蒿伴土牆

【背景材料】

一、作者簡介

翦伯贊(1898—1968),歷史學家,湖南省桃源縣人,維吾爾族。1920年畢業於武昌商業專門學校。1928 年投身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他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研究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1937 年 5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 年 2 月到重慶。此後,長期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從事統一戰線和理論宣傳工作,並以極大的努力對中國的歷史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先後完成了《中國史綱》第一、二卷和《中國史論集》等上百萬字的著作。建國以後,他被任命為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被聘為燕京大學社會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歷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還協同郭沫若、範文瀾等同志籌建了中國史學會,任常務理事兼秘書長。

1968 年 12 月 18 日,翦伯贊同志因遭誣陷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得以平反昭雪。1980 年 2 月,《翦伯贊歷史論文選集》出版,解放前後翦伯贊的重要歷史論文都收在裡面,他的其他重要史學著作,以後也陸續再版重印。

二、關於《內蒙訪古》

《內蒙訪古》是翦伯贊同志應烏蘭夫同志的邀請,同歷史學家範文瀾、呂振羽同志一起訪問內蒙古之後寫的一篇散文。最早發表在 1961 年 2 月 13 日的《人民日報》上,後又收人周立波選編的《散文特寫選(1959 —1961) 》。 1980 年 2 月出版的《翦伯贊歷史論文選集》也收入了此文,編者並把它歸入「討論某些歷史問題的論文」一類。

《內蒙訪古》全文一萬多字,除前言外,分六小節,分別用了六個小標題:①哪裡能找到這樣的詩篇②一段最古的長城③在大青山下④游牧民族的搖籃⑤歷史的後院③揭穿一個歷史的秘密。第一節是引子式的議論,第六節是總結性的議論;中間四節夾敘夾議,按行程從西到東寫訪古的見聞和感想。選入課本的是第二、三兩節。

三、關於「胡服騎射」

春秋戰國時期,漢族使用兵車作戰,在善於騎射的游牧民族的騎兵面前,車戰顯出了明顯的缺陷。

戰國時期,趙國與北鄰匈奴等民族,雖有一定的和平交往,但也經常受他們的襲擾。胡人的騎兵行動迅速,戰鬥力強,而趙軍還沿用春秋以來的兵車作戰,不但車行緩慢、笨重,而且由於官兵都身著寬大、臃腫的戰袍,行動十分不便,在爭戰中經常吃虧。趙武靈王決心使趙國重新強大起來,於是實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胡服騎射」便是其中之一。經過認真的研究、准備,公元前 302 年,他發布命令,要求軍隊一律改著類似胡人的戰袍,短衣長褲,腰束皮帶,腳穿長靴,訓練士兵騎馬射箭。這一改革一開始曾受到以他叔叔公子成為首的貴族的反對,趙武靈王多次同他們辯論,並堅持實行這一改革,終於取得了成功,使趙國的軍力從此強大起來。這次改革在歷史上被稱為「胡服騎射」。在跟匈奴的抗爭中趙國屢屢獲勝,這不能不說是趙武靈王的一大功績。翦伯贊同志曾賦詩《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稱頌趙武靈王:

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四、關於王昭君和西漢的和親政策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 54 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入朝長安,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yān zhī;意即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定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和漢朝的和好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王昭君死後,匈奴人為她修了多個墳墓,並把她奉為神仙。

五、陰山南麓的沃野——敕勒川

在「一段最古的長城」這一節中,作者一連幾次提到陰山以南的一塊沃野。這塊沃野就是位於大青山和黃河之間的一塊方圓八百里的黃河沖積平原;也就是黃河的「前套」。北朝時這一地區也稱「敕勒川。「敕勒」原是我國古代北方一支游牧民族的名稱。又稱鐵勒、丁零。西漢初年為匈奴所破,東漢時曾部分南遷,佔領過這塊沃野,由此沿稱「敕勒川」。北齊鮮卑族斛律金所唱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敕勒歌》,就是描繪當年這里的自然景色的:「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明代以後,這里又稱作「土默川」,這是因為明代蒙古族的土默特部落曾在這一帶駐扎和放牧。直到現在,這里還設有以土默特命名的旗。包頭在土默川的西側,課文後面提到西三十里麻池鄉的古漢城遺址,現在考證就是漢稒陽城遺址。清代以前這里還是一片荒野,不時有鹿群往來,當地蒙族牧民稱「包克圖」,意思就是「有鹿的地方」。17 世紀中葉,清政府把晉冀豫陝等地災民遷來屯墾戍邊,才逐漸形成一個小村落,漢語音譯稱為包頭村。呼和浩特位於土默川東部,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這一帶設置過雲中郡。清乾隆年間,蒙古族阿勒坦汗率部駐扎在這一地區,興建了一些定居的住房和宮殿,並用青磚修起城牆,遠遠望去一片青色,遂稱「呼和浩特」,就是「青色的城」的意思。

六、關於古長城

趙武靈王除了倡導「胡服騎射」外,另一大功績就是築趙長城。趙國在武靈王前已築過長城。武靈王即位後,由於重視抵禦邊患,因此又把趙長城大加修繕與擴展,這才有趙武靈王築長城的說法。趙長城自代郡經陰山至高闕,大部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秦統一後,趙長城東段與燕長城聯結,成了當時最靠北邊的長城。到西漢武帝時代,北方實際統領地區又較秦代擴展了好幾百里以至千餘里,於是長城的防禦設施亦向北推移。《漢書》載公元前 103 年光祿卿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里,遠者千里」,沿途「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這里的「外城」就是指秦長城以北數百里外的另一條漢長城。至今在內蒙、甘肅等地還保存著這些漢長城的遺跡。它以列城、障塞、烽燧作為主要的防禦據點,各據點間聯結著比較低矮的城牆,有些地區僅依險要地形作屏障,連城牆都加以省略。

古代俗稱長城以北為「塞外」或「關外」,出長城也叫「出塞」。一般所說「塞」,是指邊界上的險要處,也指築於要隘處的小城堡,如課文中提到的漢代名塞高闕塞(屬朔方郡)、稒陽塞、五原塞、光祿塞(均屬五原郡)等均是。古人往往「障塞亭燧」連稱。障亦作鄣,又稱亭障,也是築於邊疆險要處的防守堡壘。「亭」則是候望警信的場所。「燧」即「烽燧」,也叫烽火台,是專為傳遞信號用的高台建築物。平時在高台上樹立通訊標志,並放置柴草、狼糞。(據說狼糞多煙,過去描寫戰爭有「遍地狼煙」。)一遇敵情,白天燃煙,夜間舉火,相繼傳遞信號,直至把情況傳到目的地。這是我國古代在通訊聯絡方面的一大創造,它早在商代就已經使用,直至明清時仍在沿襲。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