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
㈠ 西游記中真假美猴王
真假美猴王,有些學者說這其實是佛祖安排的一個局,最後活下來的其實是六耳獼猴,因為孫悟空野性難馴,沒有辦法保佑唐曾安全取經,有一個點,他們去地府的時候,地聽已經聽出來了誰真誰假,但說天意不可泄露,如果真的猴子最後被留下來了,那又有什麼玄機呢?
㈡ 西遊記書中有真假美猴王嗎
六耳獼猴其實就是因孫悟空的心魔而生的 可以說它就是悟空的翻版 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 具體解釋有太多種了 樓主我幫你找了個 :據我所知:除如來、諦聽外,還有至少兩位能辨出是假悟空,一是菩提,一是二郎顯聖,菩提自不必說,二郎顯聖的第三隻眼也可以,因為當時悟空和他賭變化,還化做他的模樣,小聖都能認出。而六耳獼猴化做悟空的模樣,小聖也應該能認出他是六耳獼猴,而悟空的火眼金睛顯然沒看出它是六耳獼猴,否則他也不會只說:你是假的,我是真的,他應該說,你是六耳獼猴,我是靈明石猴了。六耳獼猴怎麼辦?也能學著說? 當如來說破六耳獼猴的原身,他就慌了,想逃,其實如果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說破他的原身的話,我懷疑他也不敢和悟空糾纏這么久。顯然悟空的火眼金睛看不出他的原身或是悟空太急了-當任何人看到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的時候都會著急的,沒用火眼金睛細看,當初牛魔王也是變化成豬八戒騙走孫悟空的芭蕉扇,如果能看出的話,悟空和他賭變化他准輸,因為他看不出悟空的變化而悟空可看出他!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機緣巧合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煉出來的,他哪有這種機緣?這六耳獼猴到底是何方神聖?是何師承來歷?真膽大包天,竟和悟空打到觀音、地府、天上和如來處而一點不懼。如果他是真的大聖,悟空就是假的了!而他的本領和大聖一般無二,偏又扮做悟空,六耳獼猴值不值得?他這么大本領,也應該成就一番事業才對,起碼也是個齊天大聖!大概比較一下二猴的法力,孫悟空在方寸山修煉出72變擁有可移山絞海之神力(是絞海並非是架海),孫大聖擁有龍宮之寶大禹定海神珍鐵,金箍棒在打擊力上怎麼樣也勝過六耳獼猴的鐵棒,套用老龍王的話:「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兒皮破,擦擦兒筋傷」。 所以定海神針的打擊力應該沒人會懷疑。孫大聖除上面所說的神力、法術和打擊力方面,更比六耳獼猴優勝的是他曾偷吃過千年蟠桃和無數的仙丹,早成了銅頭鐵腦、金剛不壞之體。而六耳獼猴竟能和大聖處處戰平手,可見其武藝在大聖之上。大概大聖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這期間天地間又不知出了多少英雄,象小張太子、六耳獼猴,這時天上又非是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了,六耳獼猴想靠當年悟空那樣鬧天宮出頭己不可能,悟空的本領又擱住了五百年,六耳獼猴能和他戰平手一點也不奇怪。以他的本領,早知道大聖保唐僧取經大業是日後成佛的進階,所以想扮做悟空賺取個進身之路。當六耳獼猴被悟空一棒打死,如來一句善哉掩蓋了他是罪魁禍首的本質,因為:如果如來不用缽罩住六耳獼猴,悟空根本打不死他,而悟空打時他也不出手阻攔,其實他原本就知道六耳獼猴會死於悟空之手,因為,他既知過去未來之事,又能普查周天之物,這事能算不出來?所以六耳獼猴是死於如來之手!否則,如果兩猴聯手,如來也未必能製得住他們,再騙而用手壓,不好使了,兩個呢,天地間有一個就夠不安寧的了,哪能讓他存在更多?如來講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另一面,是皈依佛法、靈台澄明的孫悟空與草莽中的頑劣異常、野性難馴的孫悟空的交戰。六耳獼猴打傷唐僧,搶走取經包裹,在孫悟空的腦海里,未必沒有這樣的念頭,看他最開始跟隨唐三藏時,唐僧第一次念緊箍咒,他心懷不善,想要打唐僧,唐僧責怪他「怎麼欺心,敢打師傅?」。佛家講天人交戰,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戰勝自我的過程,六耳獼猴是孫悟空心理的一個倒影,它是孫悟空心中的惡念,是孫悟空的心魔,孫悟空有這樣一個卑暗的心理,因此就幻化出這樣一個妖怪,豈不見六耳獼猴搶了包裹後是回的水簾洞? 六耳獼猴是孫悟空在西天路上打死的本領最高強的妖怪,也許就是他本身的惡念,除去六耳獼猴,也就消滅了自己惡念,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佛家弟子,這也許也是吳承恩創作出六耳獼猴的本意。[編輯本段]向佛之心很強六耳獼猴比悟空要有靈性,大家想一想,以六耳獼猴的身手何必要假冒悟空?!因為它一心向佛!六耳獼猴的身手與悟空旗鼓相當!甚至比悟空還多一項本領那就是知前後!我想六耳獼猴當時假扮悟空時,已經知道結果了,但它還想試一試與命運抗掙!以六耳獼猴的本事可以在魔道稱的上是魔帝與玉皇大帝抗掙!但它不想與天斗!有人說六耳獼猴只是嫉妒孫悟空運氣,不過我想不是!六耳獼猴的本事不壓於悟空在三界混出個名堂不是什麼難事,
㈢ 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 概括
六耳獼猴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加之他想獨往西天取經,贏得名聲,身成正果。當到了一個山洞,唐僧讓徒弟在洞外等著,過了一會悟空看師傅沒出來便變成和尚進去,看見有強盜把師傅抓起來了,於是把金箍棒變大壓死了強盜。
唐僧看見孫悟空又殺了人,一心向惡,無心向善,要將孫悟空趕走。孫悟空遭此冤枉後,忠心不改。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於觀音菩薩。
但六耳獼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領,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孫悟空掀起了一場場惡斗,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
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
(3)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擴展閱讀:
《真假美猴王》是一部由方熒執導,徐大松、王金柱、趙宇良主演的科幻電影,於1983年上映。該電影主要講述了孫悟空被師傅趕走後,唐僧遇見假孫悟空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㈣ 西遊記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情節 100字
主要內容: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悟空恐小猴們嘲笑,便去觀音那了。卻說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打傷了唐僧,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
沙僧去求觀音菩薩,於是悟空跟沙僧回去驗真。誰知真假悟空實在難辨,六耳獼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領,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孫悟空掀起了一場場惡斗,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
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悟空氣憤不過,將其打死。悟空也回到唐僧身邊。
(4)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擴展閱讀:
假猴王冒充真猴王內容節選:
1、《西遊記》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悟空去見觀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搶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內的文牒,並聲言自己將去西天取經,沙僧見了,去南海拜見觀音。忽見悟空在旁,於是掣杖便打,菩薩喝道:「悟凈不要動手,有甚事先與我說。」
沙僧道:「見如今水簾洞有一個孫行者,怎敢欺誑?」菩薩道:「既如此,你休發急,教悟空與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難滅,是假易除,到那裡自見分曉。」這大聖聞言,即與沙僧辭了菩薩。這一去,到那花果山前分皂白,水簾洞口辨真邪。
2、如來識別假行者真身,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
大聖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大聖叩頭謝道:「上告如來得知,那師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卻不又勞一番神思!
望如來方便,把松箍兒咒念一念,褪下這個金箍,交還如來,放我還俗去罷。」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
孫悟空介紹:
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人物之一。孫悟空,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八戒、沙僧的大師兄。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偽裝;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
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
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
㈤ 西遊記 真假美猴王
被打死的那個是悟空,活的那個是六耳獼猴。
一、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一模一樣,誰也看不出來,就算如來騙大家說六耳獼猴就是真的悟空,而這個謊言,也只有如來知道真相,真正的孫悟空,他只是個啞巴吃黃連。
二、六耳獼猴很有可能是如來安排的一個托兒,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個叛逆者,而如來是西天的最高統治者,哪個統治者會允許一個叛逆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孫悟空一向不敬重如來。所以如來會想方設法消滅孫悟空。當然不能明白著把孫悟空直接殺了,所以才出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悟空,殺孫悟空於無形。而這個也是有證據的。
1:比如在地府裡面,經「諦聽」聽過之後,「諦聽」明知道真假,卻不敢說,其想法肯定不是怕兩個悟空大鬧地府,而是這個六耳獼猴有很強大的後台,那就是如來。所以,「諦聽」自然不敢說出真相。
2:其次,可以證明「諦聽」不是真正的怕二猴大鬧地府的原因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法力很強的人,當然,不是閻羅,閻羅和這人比,是天壤之別,這人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何許人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與觀音、文殊、普賢齊名,可見此人厲害。既然有這么厲害的佛門中人在此,難道「諦聽」還擔心這兩潑猴會鬧了地府不成?
三、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的師傅是「菩提祖師」,「菩提祖師」何許人?《封神榜》上有個線索,就是「混鯤祖師」的徒弟,而恰巧,「混鯤祖師」弟子無數,而讓他最得意的兩大弟子,便是如來(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師(又名「准提道人「)。。。
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兩位聖人是同門師兄,且《封神榜》中曾經略提到過,說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說菩提祖師),其間不知與接引道人(如來)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卻神秘消失,從此再不聞蹤跡。這是一個很有力度的線索,證明二人之間有矛盾。
然後再回到孫悟空,而孫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師的徒弟,如來見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領,不想方設法除之更待何時?
四、西遊記上講述了孫悟空在菩提祖師處學了一身法術之後神通廣大。而恰巧,和冒充孫悟空的六耳獼猴卻也擁有和孫悟空一模一樣的法術,甚至連長相聲音裝的都完全一樣?這是巧合嗎?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只學個72變和筋斗雲都學了幾年,六耳獼猴不可能不學就天生就有這本領吧?肯定有和孫悟空同門出處的高人指點,自然菩提祖師不會在此之列,因為老人家既然有了孫悟空這樣有情有義的徒弟,難道還要在造出一個六耳獼猴來和孫悟空對著干嗎?所以,指點六耳獼猴來和孫悟空對著乾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菩提祖師的同門師兄,如來。
五、再回到《西遊記》第五十八回,話說,二猴打鬧到如來這里要如來辯個真假。。。如來卻對眾佛說:「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經如來這么一說,眾佛知道了,原來天下眾生中還有這么一個叫「六耳獼猴」,而西遊記的讀者們卻忽略了如來的這一句話里的一個線索:如來說的意思是,此猴和孫悟空不同,孫悟空是「靈明石猴」,同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而六耳獼猴是「知前後,萬物皆明」。很厲害吧,竟然知道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一切事。
這是一個很大的破綻!!!既然六耳獼猴知道他的未來將要被如來制服,被孫悟空一棒打死,他為什麼還要和孫悟空到如來處辯真假,那不是自討苦吃嗎?所以只有一個可能,如來早都把事情安排的妥當,在他的說明下,讓眾佛都以為六耳獼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卻被當成了「六耳獼猴」被如來制服,然後被一棒打死。
而當「六耳獼猴」被打死之後,一向慈悲為懷的如來卻沒一點怪罪之意,只是合並雙手,道了句:「善哉,善哉!」。。。大家都知道,以如來的本領,當「孫悟空」想要一棒子打死「六耳獼猴」的話,如來想要出手相救,是何等的容易,可見,如來本意就是想讓他死。而「六耳獼猴」本無太大的罪過,也就是和孫悟空大鬧了下,一向慈悲的如來何必要讓他死呢,想當年孫悟空鬧了龍宮,鬧了地府,鬧了天宮,如來都還沒讓他死呢,怎麼「六耳獼猴」這么一個小小的錯誤就要必須死呢?這裡面肯定有隱情。所以那個隱情就是,如來是真正想處死的是孫悟空,而被一棒子打死的,卻恰好是真正的孫悟空。
六、大家會以為,孫悟空不是已經被生死薄刪除了名字,又吃了那麼多蟠桃和仙丹,早都可以長生不老,也有了金剛不壞之軀,怎麼能這么容易就給打死了呢。這個也許就只有如來自己知道了,大家可以想像,如來既然當年有能力把孫悟空壓打五行山,現在雖然殺不了孫悟空,當然也肯定有辦法讓孫悟空永遠消失的活著。
七、又回到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這。西遊記里曾經記載,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後,惹了一大堆麻煩只好跟著唐僧西天取經,遇到困難又回去找他師傅「菩提祖師」的時候,「菩提祖師」早已不見蹤影,只是和孫悟空隔空說話,並不見面。這是為什麼呢?想必孫悟空用「菩提祖師」所教的本領大腦天宮之後,如來必有察覺,肯定會發現此七十二變和筋斗雲正是同門法術。剛才我也說過了,菩提祖師和如來曾經因為一些矛盾,後來菩提祖師隱居了。如果如來看到孫悟空的本領後,肯定便知此本領肯定是菩提祖師所受,自然要追尋這個消失已久的仇人。所以,菩提祖師得知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為防止不必要的麻煩,也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話又說回來了,菩提祖師本領並不亞於如來,這個可以從《西遊記》第八回看出。。。其中有一段,如來說:「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大家注意了,如來說,「西牛賀州,雖無上真」,這恰恰說明,菩提在西牛賀洲傳道能逃過如來法眼,說明菩提不比如來差。
八、大家發現沒,在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前,孫悟空並不完全都聽唐僧的話,甚至有時候,還鬧個小矛盾,導致唐僧只好念緊箍咒,典型的一個叛逆者形象。可自從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後,孫悟空從此保護唐僧安安分分。而以此事可以看出,孫悟空前後可判若兩人。不排除,孫悟空已被如來利用六耳獼猴一戰中,安安靜靜、無人知曉的收服了。
㈥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的原文
原文內容: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西涼女國,女王見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許。悟空用計穩住女王,乘機賺得通關牒文,四人逃離。六耳獼猴假扮悟空想去取經,修成正果。
六耳獼猴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讓唐僧將悟空趕走。當到了一個山洞,唐僧讓徒弟在洞外等著,過了一會悟空看師傅沒出來便變成和尚進去,看見有強盜把師傅抓起來了,於是把金箍棒變大壓死了強盜。
唐僧看見孫悟空又殺了人,一心向惡,無心向善,要將孫悟空趕走。孫悟空遭此冤枉後,忠心改。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於觀音菩薩。
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
(6)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擴展閱讀
在吳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鬧天宮的結局雖然是悲劇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卻創造得富有無限的生氣。相形之下,天宮統治者色厲內荏,可笑可憎。他們對孫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詭計。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讀者一點也不覺得他「罪有應得」,相反地,對他十分同情,為之慨嘆。
作者在這個故事裡所表現的反抗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它使得這七回成為《西遊記》的一個精華部分,給全書增加了不少的光輝。七回以後,寫如來說法、觀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徵斬龍、太宗入冥,這都是取經故事的前奏,它們主要是起情節上的組織作用,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意義。
從第十三回起才正式開始西天取經的故事,它是全書的主體,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連接是描寫孫悟空被征服後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經,依舊以頑強勇敢的姿態出現,機警地應付路上的一切事變。
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轉人了另一個故事,所描寫的是取經者和阻撓取經者之間的斗爭,唐僧師徒四眾和各式各樣的妖魔之間的斗爭。取經在這里被當作一項了不起的事業,主人公為它經歷千辛萬苦,進行始終不懈的斗爭。
㈦ 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是第幾回
《西遊記》第五十七回。「六耳獼猴」化作孫悟空的摸樣,傷了唐僧,後又和孫悟空大打出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7)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小說開頭寫道,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美猴王為求長生不老,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打敗混世魔王,收復七十二洞妖王,結義六大魔王,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
龍王、秦廣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諫言,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初時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七個兄弟結義七大聖。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
㈧ 西遊記中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梗概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梗概:真悟空身邊蹦出個假悟空,假悟空道行甚高,把真悟空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模仿得惟妙惟肖,旁人難分彼此。於是二人來到唐僧面前,唐僧看看這個悟空,分明是自己的徒兒;看看那一個,分明也是。
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認錯了徒弟,雙手合十,無能為力。二人又相求於觀音,觀音看二人都像是自己苦心扶植的那個悟空,一時沒了主意,揮揮手,愛莫能助。二人又來到地藏菩薩殿下,菩薩有一神物喚作地聽,能辨世間萬物,可是地聽伏耳貼地聽完之後卻搖了搖頭。最後二人還是來到了如來佛祖面前,如來眨一眨眼就辨出了真偽。
(8)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擴展閱讀:
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西遊記小說中的真假美猴王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一直沒有定論,學者專家各說各話。而現今國內電影市場,西遊記題材的每一部院線電影都得到了很不錯的票房,而西遊記小說中的真假美猴王又是整部小說中最具懸念的情節,到底誰真誰假,也許這一部電影會挑起國產大片的另一波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