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糧台遺址
① 淮陽平糧台的城堡遺址有什麼特徵
這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每邊長185米,城內面積為3萬4千平方米,如果包括城牆部分,總面積為5萬平方米上下。但這所城市十分堅固,牆體很厚,牆基處寬約13米,殘高3米多,頂部寬8~10米,如果加以復原,所需土方大約不小於4萬立方米,工程十分浩大。
② 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珍貴文物有哪些
安徽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濟橋
安平橋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
安遠寺
敖倫蘇木城遺址
襖神樓
B
八嶺山古墓群
灞橋遺址
白鶴梁題刻
白金寶遺址
白居寺
白居易墓
白馬寺
白鹿書院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半坡遺址
褒斜道石門及摩崖石刻
寶頂山摩崖造像
寶聖寺羅漢塑像
保國寺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
北海及團城
北京城東南角樓
北京大學紅樓
北京東岳廟
北京鼓樓、鍾樓
北京故宮
北京孔廟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宋慶齡故居
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北齊石柱
北山摩崖造像
北石窟寺
北宋東京城遺址
北庭故城遺址
北嶽寺
北鎮廟
北庄遺址
比干墓廟
辟雍碑
避暑山莊
柄靈寺石窟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渤海中京城遺址
布達拉宮
C
綵衣堂
曹植墓
草庵石刻
昌珠寺
長城
長陵
長沙銅官窯遺址
常德鐵幢
朝陽北塔
沉香閣
陳嘉庚墓
城村漢城遺址
成吉思汗陵
城頭山遺址
程陽永濟橋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崇聖寺三塔
崇禮住宅
崇慶寺
崇武城牆
崇覺寺鐵塔
崇福寺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楚紀南故城
穿洞遺址
慈雲閣
磁山遺址
磁縣北朝墓群
磁州窯遺址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D
打虎亭漢墓
大寶積宮與琉璃殿
大地灣遺址
大甸子遺址
大洞遺址
大方盤城
大佛寺石窟
大高玄殿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
大金得勝陀頌碑
大連俄國建築
大廟飛來殿
大明宮遺址
順陵
司馬光墓
司馬遷墓和祠
四川安縣生物礁-岩溶國家地質型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門塔
松江唐經幢
嵩岳寺塔
宋陵
蘇公塔
蘇祿王墓
蘇州古典園林
蘇州雲岩寺塔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垣
隋唐洛陽城遺址
鎖陽城遺址
T
它山堰
太昊陵廟
太和城遺址
太和宮金殿
太廟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
太平天國忠王府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室闕
泰陵
泰寧尚書第
泰山
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
棠樾牌坊群
陶寺遺址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寧寺塔
天台庵
天壇
天一閣
田齊王陵
鐵山、崗山摩崖石刻
通天岩石窟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同心清真大寺
統萬城遺址
托林寺
駝山石窟
W
媧皇宮及石刻
丸都山故城
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
萬里長城??八達嶺
萬里長城??嘉峪關
萬里長城??九門口
萬里長城??山海關
萬里長城??紫荊關
萬佛堂石窟
萬榮後土廟
萬部華嚴經塔
王建墓
網師園
魏氏庄園
卧佛院摩崖造像
浯溪摩崖石刻
吳城遺址
五當召
五里橋
五女山山城
五塔寺塔
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金殿
武侯祠
武侯墓
武陵源(張家界)
武威文廟
武夷山
X
西安碑林
西安城牆
西安鼓樓
西安鍾樓
西安清真寺
西海郡故城遺址
西侯度遺址
西秦會館
西山遺址
西夏陵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夕佳山民居
溪州銅柱
下八里墓群
夏魯寺
仙游寺法王塔
顯陵
顯通寺
獻縣漢墓群
祥集弄民宅
響堂山石窟
小雁塔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解州關帝廟
興城城牆
興國寺
興教寺塔
興隆窪遺址
興聖教寺塔
邢窯遺址
修定寺塔
須彌山石窟
須彌福壽之廟
徐光啟墓
許國石坊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
玄貞觀
玄妙觀三清殿
懸空寺
薛城遺址
薛家崗遺址
Y
亞溝石刻
淹城遺址
燕下都遺址
炎帝陵
延福寺
延慶觀
延一井舊址
岩山寺
揚州城遺址
楊粲墓
楊升庵祠及桂湖
仰韶村遺址
葯王山石刻
鄴城遺址
伊斯蘭教聖墓
怡亭銘摩崖石刻
頤和園
伊犁將軍府
義慈惠石柱
殷墟遺址
銀山塔林
雍和宮
永樂宮
永陵清
永陵西魏
美里城遺址
桔國寺塔
盂城驛
榆次城隍廟
榆林窟
禹王城遺址
玉海樓
玉皇寺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玉泉寺及鐵塔
雨花台烈士陵園
豫園
元謀猿人遺址
元上都遺址
圓明園遺址
岳飛墓
岳陽樓
嶽麓書院
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雲岡石窟
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岩溶峰林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沖國家地質公園
雲岩寺
Z
則天廟
增沖鼓樓
藏王墓
扎什倫布寺
扎塘寺
張衡墓
張桓侯祠
張掖大佛寺
張仲景墓及祠
漳州石牌坊
昭陵唐
昭陵清
昭仁寺大殿
趙州陀羅尼經幢
哲蚌寺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真如寺大殿
真武山古建築群
鎮朔樓
正定文廟大成殿
鄭成功墓
鄭韓故城
直隸總督署
治平寺石塔
智化寺
中山古城遺址
中山靖王墓
中山陵
鍾山石窟
中心鎮公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關帝廟
周原遺址
諸葛、長樂村民居
卓克基土司官寨
拙政園
紫霄宮
附錄
大士閣
大石橋
大汶口遺址
大窯遺址
東陽盧宅
大屯土司官寨
大雁塔
大沽口炮台
大窯龍泉窯遺址
大伊山石棺墓
大邑劉氏庄園
大昭寺
大足石刻
丹土遺址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德格印經院
德慶學宮
地藏寺經幢
雕龍碑遺址
釣魚城遺址
丁村遺址
丁氏故宅
定州開元寺塔
東坡書院
東千佛洞石窟
東山關帝廟
東陵
洞溝古墓群
都江堰??青城山
獨樂寺
杜甫草堂
杜陵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E
阿房宮遺址
峨眉山??樂山大佛
峨眉山聖壽萬年寺銅鐵佛像
二里頭遺址
二宜樓
F
樊敏闕及石刻
房山雲居寺塔及石經
飛英塔
飛來峰造像
豐鎬遺址
風穴寺及塔林
封氏墓群
鳳凰山山城
奉國祠
佛宮寺釋迦塔
佛光寺
佛山祖廟
府州城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陵
G
嘎仙洞遺址
甘丹寺
甘泉宮遺址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缸瓦窯遺址
高昌故城
高旬麗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
高頤墓闕及石刻
閣院寺
個園
恭王府及花園
鞏縣石窟
固陽秦長城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
古觀象台
古田會議會址
關王廟
觀星台
觀音橋
光孝寺
光岳樓
廣德寺多寶塔
廣東丹霞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惠寺華塔
廣濟橋
廣教寺雙塔
廣饒關帝廟大殿
廣勝寺
廣武漢墓群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廣允緬寺
廣西資源國家地質公園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聖心大教堂
歸德府城牆
郭沫若故居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國子監
國殤墓園
虢國墓地
H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頤園街一號歐式建築
海寶塔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瑞墓
韓城大禹廟
漢長安城遺址
漢楚王墓群
漢梁王墓群
漢魏洛陽故城
好太王碑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姆渡遺址
何園
合浦漢墓群
賀蘭山岩畫
和縣猿人遺址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洪秀全故居
洪州窯遺址
侯馬晉國遺址
華南喀斯特地貌
胡里山炮台
胡慶余堂
湖南良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張家界砂石峰林國家地質公園
湖田古瓷窯址
花山岩畫
花戲樓
華嚴寺
華林寺大殿
華清宮遺址
懷聖寺光塔
環秀山莊
皇史威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黃帝陵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龍
黃埔軍校舊址
黃山
黃興故居
黃興墓
皇澤寺摩崖造像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霍去病墓
霍州州暑大堂
J
雞公山遺址
姬氏民居
紀山楚墓群
濟瀆寺
寄暢園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澗磁村定窯遺址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將軍崖岩畫
姜女石遺址
姜寨遺址
蔣氏故居
絳州大堂
交河故城
焦山碑林
戒台寺
金牛山遺址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山嶺長城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金田起義舊址
金剛座舍利寶塔
晉城二仙廟
晉祠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經略台真武閣
旌介遺址
景真八角亭
凈藏禪師塔
靖江王府及王陵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寨溝
酒店冶鐵遺址
居延遺址
居庸關雲台
覺生寺
均台窯遺址
K
卡若遺址
開封城牆
開福寺舍利塔
開平碉樓
開元寺
開元寺鍾樓
康有為故居
克孜爾千佛洞
孔廟、孔林、孔府
孔氏南宗家廟
L
拉卜楞寺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
藍田猿人遺址
老君岩造像
老屋閣及綠繞亭
樂山大佛
雷祖祠
擂鼓墩古墓群
麗江古城
李時珍墓
李自成墓
歷代帝王廟
良渚遺址
澡南康簡王肖績墓石刻
梁啟超故居
遼陵及奉陵邑
遼上京遺址
遼陽壁畫墓群
遼中京遺址
林則徐墓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
臨淄齊國故城
靈光塔
靈岩寺
靈泉寺石窟
靈渠
靈霄塔
嶺山寺塔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留園
琉璃河遺址
六和塔
六頂山古墓群
龍川胡氏宗祠
龍骨坡遺址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龍門石窟
龍門寺
龍山石窟
龍頭山古墓群
龍興寺
隆務寺
隆興寺
樓蘭古城遺址
盧溝橋
瀘定橋
廬山國家公園
廬山會議舊址及廬山別墅建築群
瀘州大麴老窖池
魯土司衙門舊址
魯迅墓
潞簡王墓
羅東舒祠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
駱駝城遺址
洛陽橋
M
麻浩崖墓
馬廠塬遺址
馬家窯遺址
馬江海戰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馬蹄寺石窟群
麥積山石窟
滿城漢墓
滿堂圍
曼飛龍塔
茂陵
帽兒山墓地
梅庵
美岱召
美榔雙塔
孟廟及孟府
妙應寺白塔
妙湛寺金剛塔
明清皇家陵寢
明蜀王陵
明孝陵
明中都皇故城
明中都皇陵石刻
明祖陵
莫高窟
莫土司衙署
N
納樓長官司署
南、北吉祥寺
南禪寺大殿
南甸宣撫司署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南龕摩崖造像
南石窟寺
南堂
南唐二陵
南通博物苑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南岩宮
南陽武侯祠
南嶽忠烈祠
南詔鐵柱
內蒙古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
內鄉縣衙
尼雅遺址
聶耳墓
寧遠文廟
牛河梁遺址
牛王廟戲台
羅布林卡
P
盤龍城遺址
蓬萊水城及蓬萊閣
毗盧寺
平城遺址
平頂山慘案遺址
平糧台古城遺址
平武報恩寺
平陽府君闕
平遙古城
繁塔
蒲與路故城遺址
蒲壯所城
普樂寺
普寧寺
普陀宗乘之廟
Q
邦江崖墓群
棲霞寺舍利塔
戚城遺址
齊家坪遺址
啟母闕
千佛庵
千佛崖造像
千唐志齋石刻
乾陵
潛口民宅
橋陵
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咸陽城遺址
秦雍城遺址
青、白礁慈濟宮
青島德國建築
青蓮寺
青龍洞
青龍寺遺址
清東陵
清凈寺
清遠樓
清昭陵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
丘溶故居及墓
秋瑾故居
瞿曇寺
瞿秋白故居
曲村?天馬遺址
曲阜魯國故城
屈斗宮德化窯遺址
屈家嶺遺址
泉州天後宮
R
熱水墓群
瑞光塔
瑞岩彌勒造像
S
薩迦寺
三星堆遺址
三影塔
桑耶寺
色拉寺
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善化寺
商代遺址
上海外灘建築群
上海郵政總局
上林湖越窯遺址
少室闕
紹興古纖道
奢香墓
社稷壇
沈陽故宮
粲海井
屍鄉溝商城遺址
十笏園
十三陵
什邡堂邛窯遺址
石佛洞遺址
石家河遺址
釋迦文佛塔
殊像寺
水陸庵
③ 在哪些遺址發現用土坯磚砌的房子和牆
在河南永城王油坊遺址、湯陰白營遺址、安陽後崗遺址和淮陽平糧台遺址,都發現了用土坯內磚砌的容房子和牆。先民們先將泥拌上水,然後調勻,攪拌,使之發粘,就用一次方式製成土坯。將這些土坯曬干後就可以砌牆或房子了。在一塊土坯磚與另一塊土坯磚之間必有縫隙,他們就用黃泥加以粘接,使整個牆面連成一體。
④ 老子的故鄉在哪裡當時的城鎮是什麼樣的
隨著中國考古的工作的不斷推進,中國一些銅石並用時代的古城遺址相繼被發現了,甚至這些古城能夠和“五帝”對上號,如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可能是黃帝之都,山西省陶寺遺址可能是陶唐氏堯之都。而2019年10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淮陽平糧台古城,我認為很可能是有虞氏舜之都。
平糧台古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淮陽。為什麼特別提到淮陽呢?因為這座城市太特殊了,它屬於只是周口市的一個區,但是它在古代的名聲比周口大多了。淮陽在古代又叫做“陳”,因為春秋時期,這里是陳國的封地。上古時代,這里是太昊的活動地區,“陳為太昊之墟”。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就是出現於陳國。後來陳國被楚國所滅,在戰國時代一度成為楚國的陪都。秦朝末年,陳勝定都陳,建立了“張楚”政權。
在陳的周邊,分布著許多古代帝王的遺跡。如夏朝的後裔被分封在了杞國,也就是杞縣。伯益的後代在徐州建立了徐國,而商朝的後代被分封到了宋國(商丘)。這些古國和夏商兩個朝代的聯系十分密切。古代陳地屬於東夷之地,孟子說:“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從這些現象來看,平糧台古城遺址和虞舜有很大的關系。不過,這里只能說是可能,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如果要下結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⑤ 三國時期的著名建築
建國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對於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都城遺址,也作了一些調查與試掘。如曹魏的鄴城,孫吳的建康(今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城),東漢、魏、西晉、北魏的洛陽,北魏的平城等地,均經過調查勘探。由於有些材料尚未發表,現只就鄴城、洛陽兩遺址來觀察三國、兩晉、南北朝城市建築的痕跡。
【鄴城】據《水經注》所載,鄴城於建安九年(204)曹操所建,東西各長三點五公里,南北各長二點二公里,這在當時算是個不小的城市。其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與河南省安陽縣交界處。除曹操外,後來石勒與慕容氏均以其地為其國都。但因漳水歷年泛濫,曹魏鄴城的遺址已無跡可尋,只剩有兩處夯土的台基,東西各寬七十餘公尺,高約十公尺,頂部瓦礫堆積約厚七十至八十公釐。可以斷定是古鄴城遺址的一部分。
勘探研究初步的結果表明,當時的鄴城已奠定了後世國都的模式,即將宮苑集中於鄴城的北部,而將南部區劃為若干居民點——里,堅固的高台,則虎踞於城之西北隅,顯然是為了瞭望等軍事目的而建築。這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洛陽古城】洛陽是東漢、魏、西晉、北魏的故都遺址。就其遺址勘探,是一處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的長方形城池,東、西、北三面各有幾處曲折城垣,南垣因為洛水遷移,已盪然無跡可尋。現度量其殘存的城垣,西垣長四千二百九十公尺,垣寬二十公尺;北垣約長三千七百公尺,垣寬二十五至三十公尺;東垣約長三千八百九十五公尺,垣寬約十四公尺。據此作出的實測平面圖,與文獻所記大致相同。西、北、東三面共有門缺十處。
據勘探結果表明,從東漢至北魏各朝,洛陽城的防禦設施,已相當完備。此外,在築城時對於城市排水的問題,亦非常注意。雖然在處於龍山文化中晚期的河南淮陽平糧台遺址和陝西周原宮殿遺址,已發現陶制水管,似作排水之用。但像洛陽古城這樣大的城池,對供排水問題予以周密的考慮,形成城市排水系統,是值得一提的。
⑥ 平糧台古城遺址的古城建築特徵是怎樣的
宛丘在淮陽縣城東南4000米處的大連鄉大朱村南,稱「平糧台」。是一處屬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遺址。這座古城已有4500年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城堡之一。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掘相印證,平糧台古城遺址即是被稱為「太昊之墟」的古宛丘都城。
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城牆採用版築和堆築法建成,即先用小版夯築的土牆,然後在其外側逐層呈斜坡狀堆土,夯實,加高到超過牆的高度後,再堆築出城牆的上部。夯印清晰,有單個,也有4個一組的圜底圓夯、橢圓形夯。
門道下鋪排水管道,結構是在門道下挖出上寬下窄的溝,溝底鋪一條套接的陶水管道,其上再並列鋪兩條陶水管道。北端稍高,宜於向城外排水。
城址內已發掘出10多座房基,在城內還發現有灰坑、陶窯和墓葬。出土遺物有陶質的鼎、罐、瓮、甗、豆、盆、鬶、紡輪,石質的鑿、鏟、斧、錛、鏃、紡輪和骨鑿、骨鏃、蚌刀、蚌鐮等。此外還發現銅渣。
陵廟內主要包括中軸線上的一系列建築:午朝門、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統天殿、顯仁殿、太始門、八卦壇、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園等。
⑦ 三國時期的屋頂以什麼風格為主
三國時期的建築藝術建國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對於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都城遺址,也作了一些調查與試掘。如曹魏的鄴城,孫吳的建康(今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城),東漢、魏、西晉、北魏的洛陽,北魏的平城等地,均經過調查勘探。由於有些材料尚未發表,現只就鄴城、洛陽兩遺址來觀察三國、兩晉、南北朝城市建築的痕跡。【鄴城】據《水經注》所載,鄴城於建安九年(204)曹操所建,東西各長三點五公里,南北各長二點二公里,這在當時算是個不小的城市。其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與河南省安陽縣交界處。除曹操外,後來石勒與慕容氏均以其地為其國都。但因漳水歷年泛濫,曹魏鄴城的遺址已無跡可尋,只剩有兩處夯土的台基,東西各寬七十餘公尺,高約十公尺,頂部瓦礫堆積約厚七十至八十公釐。可以斷定是古鄴城遺址的一部分。勘探研究初步的結果表明,當時的鄴城已奠定了後世國都的模式,即將宮苑集中於鄴城的北部,而將南部區劃為若干居民點——里,堅固的高台,則虎踞於城之西北隅,顯然是為了瞭望等軍事目的而建築。這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洛陽古城】洛陽是東漢、魏、西晉、北魏的故都遺址。就其遺址勘探,是一處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的長方形城池,東、西、北三面各有幾處曲折城垣,南垣因為洛水遷移,已盪然無跡可尋。現度量其殘存的城垣,西垣長四千二百九十公尺,垣寬二十公尺;北垣約長三千七百公尺,垣寬二十五至三十公尺;東垣約長三千八百九十五公尺,垣寬約十四公尺。據此作出的實測平面圖,與文獻所記大致相同。西、北、東三面共有門缺十處。據勘探結果表明,從東漢至北魏各朝,洛陽城的防禦設施,已相當完備。此外,在築城時對於城市排水的問題,亦非常注意。雖然在處於龍山文化中晚期的河南淮陽平糧台遺址和陝西周原宮殿遺址,已發現陶制水管,似作排水之用。但像洛陽古城這樣大的城池,對供排水問題予以周密的考慮,形成城市排水系統,是值得一提的。
⑧ 淮陽平糧台的城堡遺址為什麼成為中國城市的一大特點
全城坐北朝南,方向為磁北偏東6度,幾乎與子午線重合。南門較大,為正門,設於南牆正中;北門很小,又略偏西,看來是後門。這種格局明顯是精心設計的,它所體現的方正對稱思想一直影響了中國古代城市幾千年的發展,成為中國城市的一大特點。
⑨ 河姆渡遺址簡介
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一處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遺址發現於1973年夏,此後的兩次發掘發現遺址包含4個疊壓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等遺跡,出土了夾炭黑陶等遺物和大量動植物遺存和栽培稻穀,一時轟動學術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
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考古》雜志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發現地建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遺址展示區。
(9)平糧台遺址擴展閱讀:
河姆渡遺址共發現61餘種動物的遺骸,主要見於第一期和第二期,尤以第一期居多。這些遺骸多因古人食用後丟棄而較為破碎。其中,無脊椎動物3種,脊椎動物58種,脊椎動物中以哺乳類為最多,此外還包含爬行類、魚類和鳥類。在遺址中發現的豬和狗為馴養動物。
在發現的豬標本中,少年個體和成年個體佔到90%,且第一期發現的陶豬身體比例介於野豬和現代家豬之間,證明當時已有養豬食肉的行為。遺址中出土的狗標本和狼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在居住區發現了疑似狗糞,證明當時已馴養狗。
此外,發現較多的水牛標本,說明當時也有可能馴養水牛。其餘動物為捕獵所得,包含象、犀牛、麋鹿、紅面猴等在浙江野外已不存在的物種。據研究,這些物種遺骸應當是本地所產。
⑩ 在中國著名的文化遺址中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是什麼遺址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眾多。
不完全統計有華南的洞穴遺址、貝丘遺址、華北的磁山文化、華中的彭頭山文化(見彭頭山遺址)、半坡文化遺址、姜寨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
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石家河文化遺址、山東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湖北天門石家河、湖南澧縣城頭山的城址等等。
現著重列舉如下:
1、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
地點在春灣鎮高村牛窿洞,陂面鎮紫雲岩、赤豹岩,石望鄉馬腰岩,春城鎮崩石埇、舊石角,馬水鄉蛤窿洞。
這7個石灰岩洞穴均發現遺存有劍齒象、納馬象、犀牛、熊、鹿、野豬、豪豬、豬獾、牛、羊、鼬等動物的牙及骨化石、燒骨和螺殼等,在舊石角洞穴還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繩紋夾砂粗陶7件。
但未發現人類使用的工具,還未能足以證實是古人類居住的文化遺址。有待今後發掘,進一步弄清其文化內涵,然後再作確切結論。
2、彭頭山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期)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大坪鄉平原中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頭山遺址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 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7800年。彭頭山遺址的文化面貌與以往所發掘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已被命名為彭頭山文化。
3、姜寨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
姜寨遺址,中國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為主的遺址。位於陝西省臨潼區城北,地處臨河東岸的第二台地姜寨遺址上。
姜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民北路,地處臨河東岸的第二台地上。面積約5萬平方米。
1972~1979年,西安半坡博物館和臨潼區文化館合作,由鞏啟明等主持進行11次大規模發掘,揭露面積1.658萬平方米,是迄今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中,發掘面積最大的一處。
該遺址仰韶文化堆積由下到上依次為半坡類型、史家類型、廟底溝類型和半坡晚期類型(或稱西王村類型)。
4、半坡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滻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後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
已發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半坡遺址博物館於1958年4月28日建成開放。
5、平糧台古城遺址(新石器時代末期)
平糧台古城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城址。位於河南省 淮陽縣東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平糧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發掘出土進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陳風宛丘》以及《東門之枌》、《爾雅註疏》、《晉書》中均有記載。根據史書記載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糧台可能是太昊之墟、神農之都的古宛丘都城。
這座古城時代最早、面積最大、保留最好,對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的出現、國家的起源、早期奴隸制等重大學術問題,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