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人遺址
⑴ 2007年,在河南哪發現了古人類頭骨化石
本報訊1月22日,國家文物局向全世界宣布:在河南許昌靈井舊時器時代遺址驚現距今8萬至10萬年間的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重要一環,為解開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之謎帶來了新的曙光。許昌市許昌縣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大量動物化石、骨器、細石器以及打制石器。這一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按照慣例被命名為「許昌人」。從與其同層伴存的滅絕動物群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時代為距今8萬至10萬年。
「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是考古人員近日在河南許昌靈井舊時器時代遺址第四紀晚更新世(距今十二點八萬—七點五萬年)早期地層中發現的。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許昌市許昌縣西北約十五公里的靈井鎮西側,從一九六五年開始發掘。2007年12月17日,考古人員在九號探方深五米處,發現古人類頂骨、枕骨、顳骨的斷片共計十六塊,復原後成為一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從頭蓋骨化石可以發現,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化石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較好。
考古人員隨後將頭蓋骨化石整體提取送至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進行了清理,並請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同層取樣,進行光釋光測年實驗。十餘位權威專家鑒定後一致認為,從與其同層伴存的滅絕動物群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頭蓋骨化石時代為距今八萬至十萬年。按照慣例,它被命名為「許昌人」。
時下在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非洲起源說」,即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二十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後代。二是「多地區進化說」。「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就是其中之一。其重要依據是發現了二百萬年前的巫山人、一百一十五萬年前的藍田人,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十萬至二十萬年間的遼寧金牛人、一萬至四萬年間的北京山頂洞人等,幾乎是一個完整的進化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卻存在著關鍵缺失:沒有五萬至十萬年間的人類化石。而這一時期正是「非洲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關鍵時段。此次發現距今八萬至十萬年的「許昌人」頭蓋骨,正處在這個非常關鍵的時間段。
據此,專家們表示,「許昌人」頭蓋骨的發現對研究東亞古代人類進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填補了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的空白,是中國繼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發現之後,十五年來古人類化石又一次重大發現。
⑵ 豫環〔2016〕40號
有資料一本報訊1月22日,國家文物局向全世界宣布:在河南許昌靈井舊時器時代遺址驚現距今8萬至10萬年間的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重要一環,為解開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之謎帶來了新的曙光。許昌市許昌縣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大量動物化石、骨器、細石器以及打制石器。這一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按照慣例被命名為「許昌人」。從與其同層伴存的滅絕動物群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時代為距今8萬至10萬年。 「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是考古人員近日在河南許昌靈井舊時器時代遺址第四紀晚更新世(距今十二點八萬—七點五萬年)早期地層中發現的。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許昌市許昌縣西北約十五公里的靈井鎮西側,從一九六五年開始發掘。2007年12月17日,考古人員在九號探方深五米處,發現古人類頂骨、枕骨、顳骨的斷片共計十六塊,復原後成為一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從頭蓋骨化石可以發現,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化石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較好。 考古人員隨後將頭蓋骨化石整體提取送至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進行了清理,並請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同層取樣,進行光釋光測年實驗。十餘位權威專家鑒定後一致認為,從與其同層伴存的滅絕動物群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頭蓋骨化石時代為距今八萬至十萬年。按照慣例,它被命名為「許昌人」。 時下在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非洲起源說」,即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二十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後代。二是「多地區進化說」。「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就是其中之一。其重要依據是發現了二百萬年前的巫山人、一百一十五萬年前的藍田人,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十萬至二十萬年間的遼寧金牛人、一萬至四萬年間的北京山頂洞人等,幾乎是一個完整的進化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卻存在著關鍵缺失:沒有五萬至十萬年間的人類化石。而這一時期正是「非洲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關鍵時段。此次發現距今八萬至十萬年的「許昌人」頭蓋骨,正處在這個非常關鍵的時間段。 據此,專家們表示,「許昌人」頭蓋骨的發現對研究東亞古代人類進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填補了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的空白,是中國繼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發現之後,十五年來古人類化石又一次重大發現。資料二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與"北京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這是中原人類的共同祖先。與杏花山猿人遺址相毗鄰的小空山猿人遺址,是我國發現的直立人階段第二處人類已會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遍及白河兩岸及鴨河、黃鴨河、留山河、空山河流域,共有十多處。 禹定九州,本縣屬豫州之域。殷商仍屬豫州為謝國封地,周為申國地。春秋屬楚,戰國後期曾一度歸韓,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前292年)]秦大良造白起攻韓撥免,縣境遂屬秦。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陽郡,始置雉縣。兩漢、三國兩晉皆為雉縣。南北朝屬雉陽郡,置向城。宋、元裁縣,並入南陽縣,設三轄巡檢司。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復置縣,因縣城東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驛,故以"南召"名縣,清順治十六年(1613年)再廢縣,並入南陽縣,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復置,南召縣,縣名至今未易。1947年11月4日解放,11日建立南召縣人民民主政府,縣城遷移李青店,舊邑改為雲陽鎮。 南召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縣境是一個軍事戰略要地,歷史上稱為"北扼汝洛,南控荊襄"的咽喉,為歷代兵家所必爭。西漢末年農民起義風暴中,劉秀自南陽起事,"於雉衡山獲雉",留下漢帝遺蹤。明末李自成起義大軍曾屯駐南召,留下將軍戰壘。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之後,張宗禹率領的西捻軍曾數年在此浴血戰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1930年首建南召第一個黨支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黨為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據地,陸續北京大學、河南大學和鄂豫邊工委三條線上的共產黨員雲集南召,與地方自治派結成牢固的抗日民主統一戰線,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抓武裝,搞軍訓,籌募捐,大宣傳,如火如荼。此時南召縣被譽為"小陝北",李青店為"小延安",現代中學為"小抗大"。南召黨組織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驚恐,蔣介石令駐豫的湯恩伯部派兵"清剿",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500多人,殺害40多人(其中當場槍殺15人)。遂之,1945年侵華日軍踐踏南召。但是南召的黨和人民並沒有屈服,保存組織,隱蔽力量,堅持抗戰,終於迎來了解放的曙光。1947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陳賡 兵團挺進豫西。4日,南召解放。8日在雲陽鎮南召店召開的陳賡兵團前委擴大會議上,確定了解放戰爭中舉國聞名的"豫西牽牛"作戰計劃。南召解放之初,李青店曾為中共豫西第六專暑,六分區駐地。11日,南召縣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南召人民開始以主人翁的姿態譜寫歷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