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俟城遺址
A. 今天,如果再走絲綢之路,我們要做哪些准備准備考察哪些遺址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長安或者洛陽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中國境內遺址如下
西安市: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大明宮等
陝西境內:草堂寺,大佛寺,法門寺等
甘肅:麥積山,炳靈寺,莫高窟,鎖陽城等
新疆:克孜爾石窟,阿斯塔納墓群,樓蘭古城,龜茲遺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
你們該准備干糧,還有電源,手機,帳篷,救生用品等到沙漠要有駱駝
B. 絲綢之路 從起點至玉門關遺址的資料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 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路線簡略: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安息(古波斯)—西亞—大秦(古羅馬)
http://ke..com/view/1239.html?wtp=tt#2
C. 世界上有哪些 署名 文化遺址
文化遺址 - 古遺址
從中石器時代到明清所遺留下來的歷史生活遺址。其中舊石器時代僅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地區發現幾十件打制石器,目前尚未發現有遺址,但這些難得的實物,證實了早在二三萬年前的青海並非荒無人煙之地,而是有比新石器時代更為古老的人類在此生存,創造了更為原始的遠古文化。
中石器時代遺址:貴南縣拉乙亥遺址,有30個灶炕,出土遺物1500餘件,多以打制石器為主,種類繁多,做工精細,類型穩定。骨制石磨製技能很高,骨針細長、尖銳、有眼。同國內同時期遺址比較,具有時代古老,面貌獨特,文化內涵及遺物數量豐富的特點。
新石器時代遣址:有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其中馬家窯文化在省內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民和、樂都等地,現已發現文化遺址,墓葬數百處,比較重要並經發掘的有大通上孫家寨、樂都柳灣、腦庄,民和核桃庄、陽窪坡,貴南尕馬台及循化蘇乎撒等處。由於文化內涵和地域的差異,又分石嶺下、馬家窯、半山和馬廠4個類型,其間共延續了2000年之久。
銅石並用時代遺址:境內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河湟谷地,其中以民和、樂都較為集中。經考古發掘的有樂都柳灣、貴南尕馬台、大通上孫家寨和民和清泉等處。尕馬台出土的一面銅鏡保存完好,銅錫之比為1:0.096,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銅鏡。制陶、紡織有突破性進展。
青銅時代遺址:境內為辛店文化,化隆、循化、民和、樂都較集中,發掘遺址有民和核桃庄、樂都柳灣、大通上孫家寨、互助張卡山、共和合洛寺等近80 處。
青海土著文化遺址:主要有卡約文化和諾木洪文化。
文化遺址 - 古墓葬
漢代以來,河湟谷地、環湖地區保存有大量的古墓葬。現已發掘的漢代墓葬240餘座,其中上孫家寨200餘座。隨葬品有不同質量的陶、銅、鐵、金、銀、玉、石、木等生產、生活用具、裝飾品及車馬飾器、印章、錢幣、兵器、刑具等1萬多件珍品。一匈奴墓中出土篆刻有「漢匈奴歸義親漢長」文字的卧駝銅印,另一墓中出土一批漢代木簡殘片(400片),隸體墨書,流利俊秀,內容為公爵、等級制度、征戰功績、賞賜、軍隊編制、操練規定、作戰部署、兵車配備、弓弩使用等。另有一部分為新發現的《孫子兵法》佚文。平安縣城附近發現漢代畫像磚墓,是難得的藝術珍品。熱水唐代吐蕃墓葬群,有墓葬200餘座,出土了皮靴、鎦金飾品、木碗、木碟、木鳥獸、古藏文木牘等。特別是絲綢文物,其數量之多,品種之餘,圖案之美,技藝之精,時間跨度之大,均屬罕見。織物有織、綉、纈3大類和錦、綾、緙絲、平紋類織物(絹、紗、絁、紬)與繝等,幾乎包括了目前已知唐代所有絲綢品種。墓地曾被列為1983年全國6大重要發現之一。明代墓址僅發現6座,其中有祁秉忠和柴國柱之墓。
柳灣墓地
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一處原始社會墓地。位於樂都高廟鎮柳灣村後,西距縣城17公里。墓地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74-1980年進行發掘,共發現墓葬1730座,包括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其中馬廠類型1041座。出土文物37000餘件。墓地包括文化類型之多,墓葬之密集,文物之豐富,為國內外考古界所矚目。墓葬為豎穴土坑墓,次為帶有墓道的土洞墓。多有木棺,形狀為:大頭小尾的梯形棺,長方形呈木盆式棺、獨木棺。葬法有單身葬、合葬,並有隨葬品。它的發現對研究我國原始社會氏族有重要學術意義。
文化遺址 - 古城堡
自古以來,青海是中原通往西域、吐蕃的重要通道,加上古代諸多民族形成的割據政權,因而有較多的古城堡遺址,據省考古工作者調查,已知古城遺址百餘處,較為重要的有:
海晏三角城:漢代西海郡城址,王莽時所建,城址保存較完整。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牆殘高4米,4門可辨。城內發現虎符石匱1尊,還發現西漢和新莽時的五銖、貨幣、大泉五十及東漢銘文瓦當,唐代蓮花紋瓦當和宋代崇寧重寶、聖宋寶等錢幣。
伏俟城:又稱鐵卜加城,位於青海湖西7公里處。城牆保存較好,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牆高12米 ,寬17米,南門寬10米。城為吐谷渾在公元6世紀修築,是晉、南北朝、隋、唐4代吐谷渾王國國都,為當時中西交通樞紐。
石堡城:位於湟源城西20公里處的哈拉庫圖,坐落在褐紅色三面斷崖的方台上,又稱西山營盤台。吐蕃始築於唐宋元六年(718年),叫鐵仞域。因地處交通要沖,地勢險峻,唐時為一重要軍事據點。唐蕃雙方反復爭奪,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曾發掘出開元通寶300枚及陶、磚片等。
西寧古城:初建於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僅築南、北、西牆,更名西平郡。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修築新城,周長4500米,城牆高、厚各15米,有城門,角樓4座,敵樓19座,邏鋪34所。1575年,原城牆加大,表面砌磚。清雍正三年(1725年)大修。
文化遺址 - 石窯寺
河湟地區有西寧北禪寺石窯、平安寺台尕寺石窯、夏宗石窯等。北禪寺石窟位於西寧土樓山半崖中,有近200個洞龕,初建於北魏。現遺存有隋、唐、宋、元時期壁畫。
原始舞樂史上的一顆明珠——大通上孫家寨出土舞蹈花紋彩陶盆
1973年秋季,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了一件距今約5000年的珍貴文物。這就是曾引起歷史、考古、藝術、體育界的極大興趣,聞名中外的舞蹈花紋彩陶盆。
彩陶盆高12.7厘米,口徑28.5厘米,平底侈口,質地細膩,器表呈桔紅色。更為可貴的是陶盆內壁繪有三組舞蹈人花紋,每組五人。舞蹈者頭上留有發辮,背後下部飄拂著飾物,手拉著手,似在勞動、狩獵之餘,在草地或小河邊,踏著音樂節奏,盡情地跳舞、唱歌,以祝豐收。它再現了先民們生動活潑的舞樂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舞蹈花紋陶盆出土於上孫家寨甲區第384號墓,伴隨出土的還有彩陶盆、粗陶罐、骨紡輪、蚌殼裝飾品等,說明墓主人不僅是一位生產能手,而且是一位舞樂藝術家。
這件彩陶盆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馬家窯類型。馬家窯文化因首先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而得名,該文化的遺址和墓葬,主要分布在甘肅西南部和青海東部的河湟地區。在青海除了上孫家寨,在樂都腦庄、民和核桃庄也有發現。馬家窯文化以精緻的陶器和流暢的花紋著稱,但出土這樣形象地反映原始社會先民們舞樂活動的文物,在我國考古史上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