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都江堰游記

都江堰游記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15:44

Ⅰ 賞析余秋雨的《都江堰》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描繪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壯觀,對李冰父子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舉措作了高度評價和贊揚。

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將都江堰與長城作對比;第二部分寫都江堰的壯觀;第三部分寫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第四部分寫橫江索橋與二王廟。

開篇第一句話說:「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有江堰。」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耳熟能詳,而都江堰「卑處一隅」,知之識之者遠不如長城。作者以人們熟知的偉大長城,在比較的驟然間,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所要描繪的對象——都江堰上了。作為一句關鍵句,這是一句頗具見識的判斷。

作者對所游覽過的景物描寫具體、生動,如對都江堰水流的描寫,先寫聲音,再寫作者的感覺,然後再寫水流翻卷咆哮的壯觀,使讀者有置身浩盪水流面前的感覺。

與一般的游記不同,本文作者不是單純地描寫自然景觀而是立足現代,對歷史上人物與事件進行審視,並作出縱橫捭闔的評說,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在人文感受方面能給讀者以較大啟迪。

《都江堰》通過作者自己游覽都江堰的經歷,從人與水相輔相成的關系表達了自己對道的感想:」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只有這樣,才能天人合一,無我無私,長生不老。這便是道。「

拓展資料:

這篇文章收錄於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第四篇。《文化苦旅》是當代學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

於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書憑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該書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台灣最佳讀書獎。

Ⅱ 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1、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2、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惡龍傳說

傳說,古時的岷江中惡龍為害,李冰的兒子二郎帶領海山七聖去降龍。一場斗惡下來,七聖和獵狗哮天犬全部戰死,惡龍也身負重傷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見了惡龍的蹤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兒子,為了促住惡龍來到此地,就對他熱情接待,燒好了面條請他吃飽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惡龍也來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飢。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惡龍,也煮了一鍋面條讓它吃,誰知,面條到了惡龍的肚子里,都變成了帶鐵鉤的鏈條,將惡龍從肚子里鎖起來,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還有李二郎坐過的」屁股印「,和惡龍打滾的「滾龍槽」這兩處遺跡。

4、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曾於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2)都江堰游記擴展閱讀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執理會全體會議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其中中國的都江堰等4個項目全部申報成功。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區約50公里,距離青城山風景區20公里。

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為24℃左右,平均最高氣溫僅28℃。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4.6℃,平均最低氣溫在1℃左右。

Ⅲ 都江堰游記怎麼寫

開頭寫 過往夕一代賢者 火燒赤壁三足鼎立,淚眼朦朧,今朝我追逐它的足跡,看這都江水濤濤,往事人已非,千古豪傑誰又何在,今朝唯我看大江

Ⅳ 關於都江堰的故事,感人的,勵志的...... 都可以

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到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李冰創建都江堰
秦昭王後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游幹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斗,終於在公元前256年前後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歷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優越、合理,工程布置適合自然規律,分水堤、溢洪道、寶瓶口三項工程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聯合發揮引水、分洪、排石輸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修建成灌馬路
成都到灌縣公路於1913年動工,從灌縣一端建成2公里「示範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為總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1925年全線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公路。
創辦合資企業
1919~1920年,灌縣人姚寶姍在小金縣長卸任後,集會省中經營界人士,與法國基督教士謝安道合資,興辦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縣為基地,在理番(今阿壩州理縣)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經小溝入岷江漂運至灌縣紫坪鋪收漂,再紮成大筏,水運成都銷售,獲利甚巨。是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疊溪洪水
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縣境疊溪發生7.5級地震,山岩崩塌,橫斷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斷流45天後,幹流小海子潰決,積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時許,洪水進入都江堰市境,洪峰流量約每秒1.02萬立方米,沖毀都江堰金剛堤、平水槽、飛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瀾索橋。內、外江水匯成一片,汪洋無際。16個鄉鎮受災,毀農田1000公頃,死亡5000餘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萬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噸煤炭及葯材漂沒無遺,都江堰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橋梁、碾磨沖毀無數,流離失所的災民在萬人以上。
黃炎培都江堰辦學
1941年,黃炎培到都江堰選定城東郊豐都廟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慶職業學校校長陸叔昂來灌縣購置水田、耕牛、農具,為教學實習准備條件。1944年2月,「都江實用職業學校」開學,由沈肅文任校長,黃炎培偕夫人姚維鈞到灌縣主持開學典禮,並親為學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校訓。學校提倡「手腦並用」的學風,注重學生思想修養、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的培養。學校建立董事會,黃炎培任董事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於1945年10月交由灌縣地方接辦。
林森主持都江堰開水典禮
1942年清明節,四川省政府及灌區14縣官員齊集都江堰舉行開水典禮,典禮由當時正住在灌縣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開堰前先在伏龍觀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頂禮膜拜。祭畢,林森及其從祭人員乘轎直赴二王廟祭祀李二郎。祭畢,林森及其從祭人員又轉赴都江堰魚嘴,在鞭炮和萬眾歡呼聲中,親視開堰放水。
馮玉祥捐資建亭
1941年、1942年、1945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數次在灌縣、青城山居留。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馮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宮。1945年8月11日晨,當他聽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的消息時,當即捐資在真武宮側建亭,取名「聞勝」,並撰書刻碑一通立於亭中。
解放軍搶修都江堰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四川,入川後賀龍司令員指出,要先搶修都江堰,把已延誤的歲修時間搶回來。並決定從軍費中撥出專款,確定由王希甫負責,由駐灌縣解放軍協助搶修。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歲修工程臨時督修處。成都軍事管制委員會撥款3萬銀元作搶修經費。駐灌縣解放軍184師1500餘人在師長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揮下參加搶修工程。整個歲修工程於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傳統習慣舉行了開水典禮。
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慶典
1994年4月5日,由四川省政府、國家水利部主辦,成都市政府、都江堰市政府、都江堰管理局承辦的「中國四川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慶典」在都江堰渠首隆重舉行。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69個使團到會祝賀並參加慶典活動,與會人士緬懷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盛贊都江堰灌區由50年代的灌溉19萬多公頃發展到67萬多公頃,成為全國最大的灌區、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紀念活動期間,與會人士觀看了富於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儀式及砍榪槎放水活動。
汶川大地震後未見受損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8.0級地震。都江堰是此次地震離震中最近的地區之一,據都江堰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未發現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損的跡象。
[編輯本段]歷久輝煌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60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系,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具體地說,利用魚嘴分水堤從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動將眠江60%的水引入內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時,又自動將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內江。都江堰建於眠江彎道處,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層水流向凸岸,將洪水沖下來的沙石大部分從外江排走。進入內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頭岩的支引、寶瓶口的節制和"離堆"的頂托,將大部分沙石從飛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寶瓶口引水口和灌區幹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寶瓶口引水口控制進水量,既保證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過量洪水湧入內江灌區,造成災害。都江堰能自動調節進入灌區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成為天府糧倉。都江堰是成功運用自然彎道形成的流體引力,自動引水、泄洪、排沙的典範。建堰時,李冰還在江中埋石馬作淘灘標志,立"三石人"觀察水情消長,開創了中國古代水情測量的先例。歷代對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視,逐步完善了管理機構,建立了歲修、防洪等維護制度,積累和總結了"六字訣"、"三字經"、"八字格言"等寶貴的治水經驗,使古堰持續發展,相沿不廢。
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是巧奪天工、造福當代、惠澤未來的水利工程,是區域水利網路化的典範。後來的靈渠、它山堰、漁梁壩、戴村壩一批歷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記。其工程結構主要由渠首工程、附屬工程和灌渠系統工程組成。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組成;附屬工程由百丈堤、人字溢洪堰組成;渠系工程主要由內江總乾渠、沙黑總乾渠、金馬河乾渠等組成。建國後,為解決都江堰工程維修期間的城市供水問題,又特別設計增建了工業引水暗渠。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奧妙之處,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系統,形成無壩限量引水並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放後,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經濟內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勤勞智慧的川西人民,在發展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事業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運行維修等各種矛盾關系,緊緊依託自然條件、充分運用工程技術解決了各種問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治水經驗。「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訣,新、舊兩個版本的「三字經」,留下了系統、完整而又非常具體的治水經驗。認真學習研究和推廣都江堰經驗,對治理黃河、解決山東的水問題,加快水利網路化建設,發揮我省乃至全國自然地理優勢,優化生態環境仍然意義重大。
都江堰水利事業工程針對岷江與成都平原的懸江特點與矛盾,充分發揮水體自調、避高就下、彎道環流特性,「乘勢利導、因時制宜」,正確處理懸江岷江與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統一在一大工程體系中,變水害為水利。具體講,以三維空間巧妙構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渠首「三大工程」,優化岷江特定區段的硬約束,形成不同流量條件下的主流走勢、環流力度,造成岷江不同流量條件下的內、外江不同的水沙分配比,克服川西自然地理劣勢,優化岷江和成都平原的關系,發展水利網路化,使其最有利於當地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其三維空間的關系是:平面布局是基礎、是前提;立面結構是在平面布局的基礎上歷經千載,反復優化逐步形成的。
兩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這樣偉大的科學成就,世界絕無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1986年,國際灌排委員會秘書長弗朗傑姆,國際河流泥沙學術會的各國專家參觀都江堰後,對都江堰科學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給予高度評價。1 999年3月,聯合國人居中心官員參觀都江堰後,建議都江堰水利工程參評2000年聯合國"最佳水資源利用和處理獎"。

Ⅳ 都江堰南橋游記作文

說起去都江堰,我心裡是多麼高興啊!我一心想著都江堰和二王廟,高興得我一晚上都睡不著覺。當我睡覺的時候,做夢都想著都江堰。
早上七點鍾一起床,我穿好衣服,很快地漱口洗臉,然後吃完牛奶和雞蛋,一邊准備去都江堰的用品,一邊等我爸爸開車來接我跟我的婆婆、爺爺和妹妹。我等啊等啊,我等得有點不耐煩了,我打了兩次電話,爸爸告訴我車子已經來了,叫我們趕快下樓。
我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上路了。我們從金堂出發,經過廣漢、彭州,然後到達了都江堰的花果山渡假村。平常我們看的花果山都有孫悟空,可這里沒有,也沒有水簾洞,但我覺得還是很好玩的,因為那裡有我爸爸的很多同學。
後來,我跟我的婆婆、爺爺、媽媽和妹妹到了二王廟,我們買票從後門進了山門,我們一路上看到了美麗的花、綠綠的小草和天上的一隻小老鷹,一些樹已經很老了,有兩百多年以上,我們還看到了古時候打仗的地方。我們又經過一片樹林,來到了一座橋前。這座橋是用木頭和很粗的繩子做成的,分為三個部分,大約有一米左右,橋的三個部分上面有象亭子一樣的東西,上面有一個洞。橋的下面全是石頭,很高,有些坑裡面有水。我們走上去的時候,人不多,可是那橋還是搖搖晃晃的,我以為我們會掉下去,我媽媽告訴我,不要去摸繩子,只要走中間就可以啦。雖然我有些害怕,但我還是輕松地走過了這座橋。
過了橋,我看到一種很奇怪的車子,它的方向盤向前,可是座位是向後面的,方向盤很小,可以座8個人,是用來觀山望景的。我們沒有坐車,走路來到了魚嘴,看到了有些人在搬石頭玩,我在想那些人是怎麼下去的?又怎麼上來?那麼重的石頭怎麼搬得起來呢?我一直沒有想通。
後來,我們又來到一個茶館,我和我媽媽、外公進去看了一下裡面廟子的佛像,媽媽說這里是李冰大成殿,裡面還有古時候留下來的文物,我看到好幾根香,比我們平時用的長多了。
我們游完這些景點,已經下午3點多了,媽媽打電話叫我爸爸把車開過來,我們得回家啦。我今天玩得好開心,我希望爸爸再帶我出去玩兒,爸爸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就帶你出去玩。如果你不好好學習的話,那就牆壁上掛門簾——沒門兒!」

Ⅵ 余秋雨的都江堰與一般游記相比有哪些不同

余秋雨的都江堰一般游戲呢,就不同時代不同的。

Ⅶ 《都江堰》是一篇什麼類型的散文

1、這是一抄篇游記散文;襲
2、詳解:
。《都江堰》是文化游記,作者對歷史文化遺跡都江堰與長城進行了對比,用現代文化意識觀照歷史文化蹤跡,給古老的物象與峻偉的山水賦予了靈性,賦予了哲理意蘊。
通過寫自己游覽都江堰和二王廟表達作者深刻的歷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對李冰精魂、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感悟,也體現了作者對承傳這種精神的樂觀和對膜拜這種精義的欣慰。

Ⅷ 都江堰的故事(不要何公何母的)

都江堰的故事:

1、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2、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

3、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4、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5、黃炎培都江堰辦學:

1941年,黃炎培到都江堰選定城東郊豐都廟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慶職業學校校長陸叔昂來灌縣購置水田、耕牛、農具,為教學實習准備條件。

1944年2月,都江實用職業學校開學,由沈肅文任校長,黃炎培偕夫人姚維鈞到灌縣主持開學典禮,並親為學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校訓。

Ⅸ 都江堰游記 作文500字以上700字以下

都江堰游記

去年暑假,我去了四川的許多地方,有記載歷史的武侯祠,有幽靜的的青城山,有詩聖的杜甫草堂,還有二王廟、青羊宮等,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都江堰。

那天一大清早,我們一行人上了旅行社的車,來到都江堰大門口,這時天才剛剛全亮,導游便帶著我們走了進去。

走了幾十米只見有一個噴泉。它周圍是一個個竹子編的細長的竹簍,裡面全是很大的鵝卵石,一旁還有幾個用木頭做的、繩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樣的東西,據說當年李冰父子就是用這兩個東西把水攔住的。噴泉中間還有四五條又粗又長的木樁橫倒在裡面。聽導游說,古時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這木樁做標記,挖到木樁後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現在江底下都有那樣的木樁。 http://www.BangNiShouji.com

繼續往前,導游帶領我們往魚嘴方向走去,途徑堰功道,它的兩側是十二位建造和保護過都江堰的功臣們的銅像。

我們一直從後向前走,不遠處就先看見了「寶瓶口」,寶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兩部分,兩部分之間的水流向內江,另外多餘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區的用水多半是內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飛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內江經過了飛沙堰就很乾凈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偉大時,不知不覺地來到「魚嘴」了。因為它的前面像一個扁平的魚嘴,因此而得名魚嘴,就是在這個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

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華夏兒女的聰明才智。他們做了竹簍,將小的石塊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於被水沖走,像三角架的東西則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還有前面我說的把山一分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則需要挖很長的時間,但古人知道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先把石頭用火燒了,再立刻澆水,使石頭在迅速收縮時炸裂開來,變成了小石塊,不但方便搬運,而且更加省力,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決心和智慧,我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Ⅹ 都江堰的傳說

1、都江堰傳說一——李冰降江神傳說

相傳李冰上任之後,聽說成都附近的江神年年要娶新婦,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打扮起來,准備送給江神,但是江神毫無動靜。李冰大怒,奮力拚殺,終於殺死由江神變成的蒼牛。

後來,李冰塑造了三個大石人放在江心,並與江神約定:水枯的時候不能低於石人的腳背,水張的時候不能超過石人的肩頭。另外,李冰還刻了五條石牛作為自己的化身,沿江放置石牛,來鎮守江面,不讓江中的妖怪作惡。

2、都江堰傳說二——李二郎降惡龍傳說

又傳說,古時的岷江中惡龍為害,李冰的兒子二郎帶領海山七聖去降龍。一場斗惡下來,七聖和獵狗哮天犬全部戰死,惡龍也身負重傷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見了惡龍的蹤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兒子,為了促住惡龍來到此地,就對他熱情接待,燒好了面條請他吃飽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惡龍也來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飢。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惡龍,也煮了一鍋面條讓它吃,誰知,面條到了惡龍的肚子里,都變成了帶鐵鉤的鏈條,將惡龍從肚子里鎖起來,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還有李二郎坐過的」屁股印「,和惡龍打滾的「滾龍槽」這兩處遺跡。

3、都江堰傳說三——夫妻橋(安瀾橋)傳說

在都江堰上還跨了一條安瀾橋,安瀾橋又稱夫妻橋,民間流傳著夫妻二人立志修橋的動人故事。說的是清代嘉慶年間,川西韓家壩的私塾先生何先德決心重修破敗了的安瀾橋。他向各方募集資金,帶領百姓動工修建,觸犯了擺渡口渡頭的利益。

渡頭就勾結官府,以「草菅人命」的罪名,把何先生抓到牢里,後來死在牢中。他的妻子決心繼承夫志,繼續請工匠修橋,終於建成了一座新橋。這座橋以石頭和木排做橋墩,用粗竹纜為欄,每隔十米豎木板緊固欄纜,橋身安穩可靠。

人們為了感謝這一對造福人民的夫妻,就把這座新橋稱之為「夫妻橋」。還有人為此寫了一首詩:「夫妻橋上過夫妻,夫唱妻隨頌夫妻;妻承夫志完大業,長虹百代跨東西。」還有人把這一對夫妻造橋的故事編成川劇,至今這出戲還在四川各地上演,甚至還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過。

(10)都江堰游記擴展閱讀: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執理會全體會議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其中中國的都江堰等4個項目全部申報成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