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泉山遺址
㈠ 上海市青浦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的歷史保護街區和古文化遺址名單
崧澤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
寺前村遺址 青浦區大盈天一村
劉夏遺址 青浦區徐涇鎮劉夏天一村
金山墳遺址 青浦區蒸淀大蒸村
福泉山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
果園村遺址 青浦區鳳溪果園村
凌家角遺址 青浦區沈巷凌家角村
樂泉村遺址 青浦區小蒸樂泉村
千步村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千步村
泖塔遺址 青浦區沈巷泖島
駱駝墩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中新村
塘郁遺址 青浦鎮城東區農業研究所旁
㈡ 重固鎮的文化遺址
福泉山遺址
福泉山遺址因為遺址內的「福泉山」而命名。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約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20世紀80年代,通過大規模的考古發掘,證明福泉山主體是人工堆築而成的高台墓地,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達2800餘件。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漢代等時期遺址。2010年福泉山遺址被授牌,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被定為全國150處大遺址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處國家級大遺址。它被譽為「東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駱駝墩遺址
駱駝墩古文化遺址位於重固鎮北約1.5公里處,土墩東西長35米,南北寬20米,高約2.5米。清光緒青浦縣志上有相傳,「宋理宗林如墓葬於此」的記載。遺址發現於1957年,1959年被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金涇橋
金涇橋又名觀月橋,座落於章埝村河東街南市,是一座拱形單拱石橋。光緒版青浦縣志雲:「章伯顏於金湄建觀月堂,堂前有金涇橋。」可見宋代已有此橋,但幾經整修,現除石拱保持原狀外,橋面與橋欄,多次修補後,已呈紫、青、黃等多種石色。橋長20米,寬約2.5米,橋拱內圈仍保有多處石刻,但字跡模糊難辨。
法會庵
法會庵在重固鎮北市,通波塘東岸,廟涇橋北堍。相傳系青龍寺下院,原房廊十間,佔地十餘畝,尼眾十人。清咸豐戰亂時被毀。光緒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復之,挽「了深」來茅庵住持,講經傳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傳元年(1909年)重固鎮陸周氏等發起墓捐,遂將草庵改建為瓦房十間,增添佛象,遂重具規模。
㈢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A. 良渚遺址 B. 福泉山遺址 C. 查山遺
【A】
查山(查山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南21公里,金衛鎮北部。)遺址:在松金公路東側查山腳下。1977年,當地基建施工時發現。遺物分布在查山東南山坡上和東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東南山坡上,第一層出土為西周和商代遺物,第二層為馬家浜文化堆積物層。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層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層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遺物,第三層出土的為春秋戰國時代遺物和早期印紋陶文化馬橋類型(商代)遺存。共出土各時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經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漢、戰國、良渚文化、崧澤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壇和崧澤文化居址等重要遺跡多處,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發現最為重要。
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遺址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希望能幫到你。
㈣ 上海目前最早的人類遺跡是
應該是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 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 4 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寺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 800 余件。
㈤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㈥ 上海考古發現,上海目前最早人類的遺跡是距今月6000多年的什麼,
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 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回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答發現而命名。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 4 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寺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 800 余件。
㈦ 良諸文明是什麼呢
良渚文明被稱為中華文明的黎明時代,其文明起源和發展的諸多之謎等待考古學家去破解。近日,在桐鄉屠甸一個名叫姚家山的地方,一個高規格大墓被發現,遺址出土200多件文物也讓考古人員驚嘆不已。昨天,省文物考古所王寧遠對外宣布,這是良渚一個高等級貴族的大墓,可能是良渚王國地方首領的墳墓,其規格僅次於餘杭反山王陵大墓。 考問良渚有幾個中心 上世紀三十年代,良渚文化被發現,上世紀八十年代,餘杭反山大墓群的發掘同樣石破天驚。反山大墓被認為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級的「王陵」。反山出土的數千件文物,再次證明了餘杭良渚遺址已被認為是良渚文化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宛如「一國之都」。 統治中心被確認了,但良渚王國的次中心在哪裡?據王寧遠介紹,考古人員曾在江蘇江陰高城墩遺址、上海福泉山遺址發現過一批良渚大墓,那些遺址已被確認為次中心。但良渚文化還有多少次中心,還有待考古人員進一步發掘和研究。 王寧遠說,姚家山遺址可以說是一個次中心,填補了這一地區次中心的空白。從墓的大小和出土文物來看,墓主人應是浙北地區這一良渚文化次中心的首領。但其具體統治范圍現在還不能確定。王寧遠介紹,這個大墓長4.3米、寬2米。在墓中同時發現玉鉞、三叉形器、玉琮。從以往的發掘看,這三者同時出土,代表了良渚貴族中的較高等級,表明墓主人是一個顯赫的貴族。 首次出土玉耘田器 在姚家山遺址中,出土了包括玉耘田器、玉三叉形器、玉梳背、玉琮、玉鐲、玉鉞、玉柱形器、玉珠串等200多件文物,考古人員表示,通過研究,將破解多個良渚文化之謎。 一個小型的玉耘田器首次被發掘出來。此前,也有一個玉耘田器,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館,但一直未被考古證實,成了一個不解之謎。王寧遠說,此次發現,可以證明那個玉耘田器是真的。王寧遠說,在良渚時期,農業是社會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玉耘田器,再加上發掘出的玉鐮,都是禮器,不能從事實際生產。考古人員認為,這表明當時生產工具已禮制化,也表明墓主人已脫離了最直接的農業生產。姚家山遺址距今約4000多年,屬良渚時期晚期。其規模和出土文物比不上反山,但仍十分難得。此次考古人員一共發掘了六個大墓,四個貴族大墓都朝南,而二個較低等級的墓面北,為何會這樣安放,還有待研究。每個墓還有多個小型祭坑,墓和祭坑的關系如何,王寧遠說以前從未研究過,這次希望能夠得到答案。 據了解,餘杭反山、瑤山因處於良渚遺址,已被嚴格保護起來,不再進行考古發掘。此次姚家山遺址的發現更顯得珍貴。姚家山遺址考古發掘還未結束,相信會有更多驚喜等著我們。
㈧ 福泉山遺址好玩么
門外看裡面不大,進去看地方還真不是很大,地方太偏僻了,我們去的時候好像沒有遊客去玩,票價到是不貴,周末去散散心吧,還可以。
網友點評福泉山遺址怎麼樣
好評: 20%
中評: 80%
差評: 0%
㈨ 結合四川成都三星堆遺址,試述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上的地位
這個一般人回答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