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縣古城遺址
❶ 陽朔諦義古城遺址石碑在哪裡
是陽朔唐朝郡都(歸義)古城遺址,陽朔郡都(歸義)古城 唐朝的陽朔郡都命名為歸義,唐武版年,間唐武德四年權(公元621年),陽朔縣分置歸義縣設縣址於此,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遺址佔地39餘畝,現存有城牆。遇龍河主要景點有遇龍橋、富里橋、雙流美景、夏棠佳勝、大小五指山、獅子山、八仙岩、仙桂古橋、歸義縣舊址等等。望採納啊
❷ 信宜古城遺址的歷史沿革
鎮隆處於發源於東鎮庄垌虎豹坑的東江河和發源於金垌大人山的西江河的匯合處,此河往南流至高州曹江口稱竇江,往下流稱鑒江。據《清一統志》記載:「信宜縣南,二川合流處羅竇洞,水中石簡聳起,形如水舸。」因此稱「圳隆」,後因之諧音演化成「鎮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析懷德縣地置信義縣,治所設鎮隆。並在信義縣(今鎮隆鎮)設南扶州管轄懷德、特亮三個縣。後因僚人造反,高州總管馮盎率兵攻打羅竇洞,平定叛亂,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南扶州因為有羅竇洞、竇江而改為「竇州」,為唐朝岑南節度使流轄下的十七州之一。從公元634始至1071年廢,歷時437年。
鎮隆古縣城,迄今已有1370多年歷史,古城的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具體位置在今鎮隆鎮八坊村,東江、西江交匯處。大應嶺聳峙其前,登高山屹立其後,左鳳崗,右榜嶺,遠挹山光,近吞水色。
宋元時,城牆是用土夯築的,周圍185步。明正統五年(440年)始築磚城,周圍255丈(當時度計,下同)。高1丈8尺,鑿濠池,周圍414丈6尺(今城東、西、南三面俱環竇江,無濠塹)天順三年(1459年)創串樓548個。正德五年(1510年)築子城。嘉靖十三年(1534年)設敵樓13所,四十五年增窩鋪、包腮牆。明末清初,戰爭頻繁,城垣被毀。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修復,砌以磚石,周圍525丈,高2丈6尺。厚2丈3尺;設東、西、南、北4個城門,上建四角樓;又建窩鋪43間,雉堞526個,城的規模定型下來。嘉慶十八年(1813年)移建南門於學官前正南位,改稱文明門,同時將舊南門封閉。光緒十二年(1886年)添建四門炮台。民國時期改建文明門,仿宮殿樓台式,兩層,底層為瓮城;中開拱門,高4.73米,寬4.4米,深10.55米,建築體寬24米,深14米,高30多米;裝修式樣屬「庶殿頂」的樓台結構;大屋頂,高台基;鼓磴式柱礎,抬梁式屋架,屋檐下有蓮花托拱頭,襯以紅牆綠瓦,群眾稱為「紅樓」,為茂名市重點保護文物。
民國28年(1939年)城牆全部拆除,只保留北門和文明門,城基改建為環城公路;東北角的校場曾辟為運動場,現為東江中學;城外的東岳廟、金花廟等均已拆除;城內原有八座牌坊(故稱八坊村)也早已拆掉,惟文明門(紅樓)、學宮(部分)清代初期建的起鳳書院、黎照書院等保存較完整,多數街道及古民居仍具古城風貌。
❸ 瀋州周邊的遼城有哪些
遼代在遼東地區創建了許多州縣城,其密度超過以前歷代,說明這個時期,遼東地區已從唐代末年的蕭條狀態中恢復過來,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人口也迅速增加,出現了城鄉相望、人煙稠密的新局面。下面僅將今天沈陽市境內的主要州城作一簡單介紹。
遼州城內出土的石獅茵鎮
遼州《遼史·太祖本紀》記載,天贊三年(公元924年) 夏五月「徙薊州民實遼州地」。可知遼州建於太祖時。渤海滅後,又將渤海東平府民遷來,所以《遼史·地理志》又誤作「本拂涅國城,渤海為東平府」。遼州是節鎮州,北女真(直) 兵馬司(相當於今天的軍分區) 設置於此。
遼州塔(俗稱遼濱塔)
遼州城址位於今新民市東北28公里、遼河右岸的公主屯鄉遼濱塔村內。城牆用土夯築,雖已坍毀,但還保存夯土牆基,北牆還部分地保留,西北角尚存高9米,夯層清晰。城址呈方形,南北長約320米,東西寬315米,方向南偏西30度,四面各有一門。在城址西牆外的平岡上,有一座遼代八角十三層密檐磚塔,高約45米。遼州「隸長寧宮」,長寧宮是應天太後的斡魯朵,契丹語曰「蒲速碗」,是興隆之意。遼州統州一、縣二:祺州,遼濱縣、安定縣。遼濱縣為遼州的依郭縣,即在遼州城內。今當地仍名遼濱塔,這是遼濱塔古城是遼州的最重要的證據。
隋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煬帝「於遼水西拔賊(高麗) 武歷邏,置遼東郡及通定鎮而還」。《中國歷史地圖集》將遼東郡和通定鎮定在遼濱塔古城,但還須考古發現來證明。
遼祺州塔
祺州為遼州的屬州。《遼史·地理志》記載:「祺州,佑聖軍,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於此建檀州,後更名。隸弘義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統縣一:慶雲縣。太祖俘密雲民,於此建密雲縣,後更名。」祺州也是太祖以今河北俘獲的漢民所建,隸屬太祖的弘義宮。弘義宮契丹語曰「算斡魯朵」,「算」,漢語謂心腹,可見從太祖開始,都是以心腹來建宮衛的。
遼代祺州城在康平縣郝官屯鄉小塔子村,位於遼河西岸。城址為長方形,南北長340米,東西寬260米,有南、東、西三門。城牆以土夯築,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城牆外壁築有馬面,四角築有角台,各門外側均築有半圓形的瓮城。護城河環城一周,遺跡清晰可辨。城址的西門外偏北有一座遼代磚塔,八角十三級密檐式,高約25.4米。金代廢州存縣,隸咸平府(今開原市老城)。《遼東行部志》記載,金代王寂按察遼東刑獄時,曾在慶雲縣下榻,第二天早晨,其從人給他送來兩條活魚,王寂即命送回遼河放生,並作詩以祝之,詩中有「持送城東縱急流」句,證明慶雲縣東距遼河不遠,這是小塔子為祺州的重要證據。
集州位於沈陽市蘇家屯區陳相屯鄉奉集堡村,西北距沈陽市約20公里。城址為方形,每邊長約500米,城牆壁築有馬面,四角有角台。四面各有一門,皆位於城牆的中部。城外的護城河,有的段落現在還保存完好,做養魚池使用。《遼史·地理志》載集州與下屬奉集縣皆為渤海置,說明也是渤海徙置,唯未載渤海故州名。金代廢集州存奉集縣,歸貴德州(今撫順高爾山山城) 統轄,明代為奉集堡。
廣州《遼史·地理志》記載:「廣州,防禦。……太祖遷渤海人居之,建鐵利州。統和八年省。開泰七年以漢戶置。統縣一:昌義縣。」可知廣州也建於太祖時期,渤海鐵利府下屬有廣州,廣州一名也是渤海舊名。遼聖宗時期,廣州有些變化:統和八年(公元990年)省撤,開泰七年(1018年) 又「以漢戶置」。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金皇統三年(1143 年),降州為縣,改縣名章義,別築城,隸屬瀋州。遼代廣州和金代築的章義縣故址今天均已找到。廣州城址位於沈陽市於洪區高花堡鄉高花堡村西約五百米,城址所在,皆為農田,城牆雖然已塌毀,但四周遺跡尚清晰可辨。城址平面方形,南北長620米,東西寬550米,馬面、角台有的還存有形跡,北門還保存瓮城遺址,城內還有幾處隆起的高台,可能是原來規模較大的建築物頹坍後形成的。金代章義縣城址在今於洪區彰驛站,北距高花堡五公里。規模略小,「周二里一百七十二步,東、南二門」 (民國《沈陽縣志》)。
因城在村莊之內,所以城牆基本不存,僅從一些溝坎斷崖處,還可看到原來城牆的夯層。元代以後在此設彰驛站,名稱沿用至今。
雙州七星山遼塔地宮出土金函
雙州《遼史·地理志》記載:「雙州,保安軍,下,節度。
本挹婁故地。渤海置安定郡,久廢。漚里僧王從太宗南征,以俘鎮、定二州之民建城置州。察割弒逆誅,沒入焉。故隸延昌宮,後屬崇德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統縣一:雙城縣。本渤海安夷縣地。」可知雙州建於遼太宗時期,以河北的漢民俘戶置,渤海南遷時,定州的安夷縣遷徙於此。初為耶律察割的頭下州,察割因弒遼世宗謀反被殺,雙州被朝廷收回,撥屬穆宗的奪里本斡魯朵,即延昌宮。後又撥屬承天太後的孤穩斡魯朵,即崇德宮。
雙州城址在何處,清代以來頗多爭議。1982年在沈陽市北三十五公里的新城子區石佛寺鄉石佛寺村七星山遼塔地宮中,出土的石碑銘文記載,此塔為雙州時家寨凈居院舍利塔,從而證明七星山山下的遼代古城址就是雙州。城址位於石佛寺村東北的高坡上,遼河在城址東北面坡下自東向西流過。城的規模不大,長方形,東西長370米,南北寬190米。四周的夯土城牆,除有幾處被人為破壞形成缺口外,其餘均高低連續,最高處尚存高約4米。在東牆中部和西牆接近西南角處各闢一門,外面皆有瓮城痕跡。
❹ 中國古都文化聖地都有哪些
1.周庄世界最具魅力水鄉
周庄
【歷史上的周庄】
古鎮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古稱澤國,周庄原來叫貞豐里,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居民有感周氏的仁義,便把貞豐里改為周庄。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古鎮周庄處於蘇杭之間,以水貫穿,街道房屋臨河而建,往來皆需舟楫,呈現出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如畫的美景綻放在周庄,使其成為了最具魅力的水鄉。 【游覽周庄】
周庄的美景在於水,周庄的魅力也由水打造,經過千年的歷史滄桑與濃厚的吳地文化的孕育,一個靈秀的水鄉展現在人們面前。周庄全福寺的鍾聲述說著新一天的開始,南湖的秋月迎接著晚上的到來,莊田的落雁闡述著生的希望,東庄的積雪預示著豐收的到來。游覽周庄,感受不一樣的美。
【陶瓷之鄉一稀堂博物館】
瓷器是我們祖先偉大的發明創造,有考古資料表明,中國人生產陶器的歷史已達一萬年以上。而一稀堂博物館是在周庄鎮政府和周庄「江南人家」的協助下,由河南省一稀堂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等聯合創辦的一所民辦古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內展示了我國人類有史以來以黃河、長江等流域為主題的原始陶器的創燒至演變到近代瓷器的全過程。共設立了史前至商朝、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為主題的六個陶瓷展廳。因展品收藏地主要在我國北方,所以展品偏重於北方窯系。
游覽一稀堂博物館,可以了解我國陶瓷的發展及燒制方法,是一個獨特的博物館。
【觀民俗歷史民間收藏館】
天孝德民間收藏館位於周庄鎮城隍埭,坐西向東,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築。館內收藏分八大類:木器、陶器、瓷器、玉器、銅錫器、石器、紫砂、骨角製品類。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
民間收藏館館內收藏自石器時代起各代藏品二十餘萬件,分兩大類型,包括歷代民間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用具和散落流失於民間歷代官宦用品,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館內藏品非常珍貴,真的實反映了古鎮周邊地區范圍的民風民俗和吳文化歷史。游覽收藏館,又是對民間文化的一種補課。
【全福曉鍾伴天明全福寺】
全福講寺座落在周庄鎮西側的白蜆江畔,是宋時周迪舍宅為之,寺廟的主要建築有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整座寺廟結構嚴整,殿宇軒昂,蔚為大觀。南湖水光瀲灧,借水布景,巧奪天工,大雄寶殿,飛檐翹角。寺廟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築藝術的美倫美奐,如詩如畫,令人贊不絕口,流連忘返。 2.婺源和諧天成,山水國畫
婺源
【歷史上的婺源】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原屬徽州地區,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唐朝為便於統治,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八年決定正月初八設置婺源縣,縣城設在清華鎮,到天復元年(公元901年),縣城遷至弦高(今縣城紫陽鎮)。建縣時,婺源屬於歙州。
對「婺源」這一名字的解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說法,一是以「婺水繞城三面」,故名;二是「舊以縣本休寧地,曾屬婺州,取上應婺女之說」,故名;三是「以縣東大鱅水流入婺州」,故名。說法不一,各有千秋。 【游覽婺源】
歷史上中原貴族的南遷,為這里帶來了豐富的中原文化,又經過古徽州人的發展,使得這里的文化更加的繁榮。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著中華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標本價值。
游覽徽州,不僅要欣賞這里如水墨山水畫的美景,還要深入了解婺源的古徽州文化。
【風水門庭江灣】
江灣始建於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蕭江第八世祖始遷江灣,子孫逐漸繁衍成為巨族。江灣是鍾靈毓秀的千年古鎮,這里山水環繞,寧靜秀美,因此是古徽州風水文化的典範,歷代文風鼎盛、群賢輩出,這里還是毛澤東同志的祖籍。
村中至今還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築和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南關亭、北斗七星井等景點,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文化內涵豐富,「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歷來享有書鄉之譽。
【小橋流水人家李坑】
來到李坑,猶如來到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足見其魅力。昔日的商賈和縉紳們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講述著李坑過去的故事。
李坑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十分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沿溪而建,依山而立。
村內街巷溪水貫通,青石板道縱橫交錯,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彷彿眼前真的是馬致遠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只不過這眼前的風景,少了一份凄涼,多了許多詩意的美,讓人禁不住想贊嘆,想長居於此。
【雙橋落彩虹木板廊橋】
在婺源,木板橋是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橋宛如金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橋下是清澈無比的江水,橋上不時有村姑農夫挑著擔子從經過,山光水色與木板橋有機結合為一體,環境十分協調。
婺源著名的廊橋當數彩虹橋,橋離清華古鎮不遠,始建於宋代,長達140米,寬為7米,為全木結構,橋上寫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對聯。
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般的感覺。「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便是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3.山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山海關
【歷史上的山海關】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一稱「榆關」,又稱「渝關」。山海關修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北倚燕山,南連渤海,因此稱為山海關。 山海關於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山海關的城池,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周長約4公里,以城為關。它雄踞在祖國大地上,福佑著世代的華夏子民,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游覽山海關】
山海關不僅景色壯麗優美,而且歷史悠久,文化氣氛濃厚。山海關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風景如畫,氣勢壯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游覽山海關,你會被長城的壯麗風景所折服。
【歡樂海洋公園樂島】
歡樂海洋公園是一座融旅遊、娛樂及科普教育為一體,以「陶冶大眾、教益學生、維系生態」為宗旨的國內大型現代化海洋科普基地,園內有人工海灣、戲水樂園等游覽場所。
園內可遊玩處眾多,可以看到海獅、海豚等的精彩表演,可以在大型的潛水區漫遊海底,體驗不一樣的環境,也可以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體會它們的無窮樂趣。在人工海灣里,可以乘坐國內首創的半潛式觀光潛艇漫步於海底,將史前文明遺跡、海底寶藏和海底墳冢的人文景觀及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一飽眼福。
游覽樂島,便是游覽城市中央的海底生活,累了乏了,還可以漫步於浪漫林蔭道,體會不一般地生活與文化,也是一種釋放和回歸。
【忠貞烈女哭長城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景區坐落於山海關以東6.5公里的鳳凰山上,又稱貞女祠,是根據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而修建的。廟前依山砌築108磴行人石板梯道,恰似孟姜女尋夫的艱辛和曲折。廟里的殿內正中塑孟姜女泥像一座,淡裝素彩,面帶愁容,她雙目中透出的無限哀怨,便可以想像到當年孟姜女千里迢迢尋夫的凄涼。
景區又根據孟姜女的傳說修建了大型文化園林孟姜女苑,苑內以「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傳說為主線,還設計建造了「夜制寒衣」、「萬夫築城」等二十個場景,使人更加深刻體會到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的艱辛與曲折。
廟內前殿兩邊有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惡,前殿還有聞名全國的奇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lu;f y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包含無盡的哲理,讓人遐想無盡。 3.陽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陽朔
【歷史上的陽朔古城】
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東南面,也位於灕江西岸,風景十分秀麗。
陽朔縣歷史悠久,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隋朝開皇十年(590年) 縣址由熙平遷今陽朔鎮,縣衙建於羊角山下,以「羊角」諧音,改縣名為「陽朔」。陽朔縣因此得名,該名歷經各朝,流傳至今。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遊名縣」。
【游覽陽朔】
陽朔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山清水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游覽陽朔,在縣城的山水中尋找樂趣。一處好風景並不算好風景,陽朔處處皆景,處處怡人。
【百里畫廊】
灕江景區全線長48公里,是灕江風景區精華,也是人們到桂林旅遊(000978,股吧)必去的地方。
主要景點有:桃源仙境、浪石勝境、仙人推磨、綉山彩壁、鴛鴦戲水、九馬畫山、七姐下凡、螺螄山等二十多處。乘著船游覽整個灕江,彷彿行走在畫中。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蒼翠的群山聳立在兩旁,千姿百態,蒼翠欲滴。
灕江江水清澈見底,宛如羅帶般蜿蜒在群山之間,靜靜劃船而過,兩旁若隱若現的民居隱藏在樹林間,清脆的鳥叫聲交叉其間,人也彷彿進了一個仙境,進入了名家筆下的山水畫軸,因此人們才稱為「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又有一種「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錯覺,好似遨遊夢境。
【詩境家園】
遇龍河全長42.5公里,至書童山匯入灕江,是陽朔縣第二大河。遇龍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景點密集且景色怡人,一個個游覽下來,不知道又為自己增添了多少的詩情畫意。
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舊縣村是唐代開德四年的歸義縣縣城,有唐代的城牆、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進士庄園,時間跨度大,古建築形式多樣,工藝精湛,體現了中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古橋造型典雅,與附近的歸義古城遺址、舊縣村古建築和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構成了遇龍河陽朔歷史文化長廊。
有首詩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陽朔的山水確為中國一大美景。.豐都鬼城神秘鬼文化之旅
豐都鬼城
【歷史上的豐都鬼城 】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鬼城豐都歷史悠久,春秋時稱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了。
相傳豐都是人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人的靈魂離開軀體後都要回歸到這個地方。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大概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而起。
豐都又稱「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這里也是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剎多達27座,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非常具有特色。
【游覽豐都鬼城】
豐都歷來就有豐富的文化,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鬼文化可謂國內僅有,游覽豐都鬼城,看長江邊小城的寧靜風景,驚嘆於獨特的鬼文化,體驗一下陰曹地府的陰森恐怖,看一下人類靈魂之都的森嚴與幽寂,別是一番趣味。
【全國最大活「鬼」城鬼國神宮】
鬼國神宮是仿照陽間司法體系,營造的一個等級森嚴,陰森可懼的地下宮殿,它是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它採用建築、造型、雕塑、繪畫和電子、機械、音響、燈光等綜合技藝,將陰曹地府的奧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府內有奈何橋,相傳不孝之人過橋便會落下橋去,飽嘗毒蛇撕咬之苦。還有孟婆湯、觀音像以及八仙過海、鬼王嫁女等等,形象逼真,讓人心驚肉跳,激動不已。
鬼國神宮是我國反映鬼文化的規模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它熔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爐,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凈化靈魂,給人以超時空的獨特的精神享受。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即寫到了豐都。
【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
平都山即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名「名山」。平都山上林木蒼翠,建築精美,主要景點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等等,鬼文化氣氛非常濃厚。
道家還把平都山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這里也因此得到了道教子弟的親睞。
【歷史悠久天子殿天子殿】
天子殿歷史悠久,最早建於西晉,叫乾竺殿,距今已1600多年。唐代建仙都觀,宋代改名為景德觀,又名白鶴觀,明代改名為閻王殿,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
天子殿殿堂正中塑陰天子六米高坐像,頭戴金冠,身著蟒袍,腰圍玉帶,秉圭端坐,雙目圓睜,十分的莊重威嚴。殿門前有一幅明末高僧硝山和尚作的楹聯:「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分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還有一副寫著「任爾蓋世奸雄到此就應喪膽,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告誡人們應該忠厚。 4.. 徽州古城徽派建築特色與文化內涵
【歷史上的徽州】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she)縣徽城鎮中心,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代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歷史悠久,建築富有特色,是值得一游的勝地。
徽州秦時開始置縣,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一直都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大歷五年(770年),廢歸德縣,土地又歸歙、休寧二縣,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因此形成了徽州一府六縣的格局。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史悠久,文風昌盛。
【游覽徽州】
徽州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國徽墨之都」和「中國歙硯之鄉」,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繁榮造就了徽州特有的吸引力。
【徽州大觀園徽園】
徽州是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園內規模宏大,富有特色,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
全省17個地市都在徽園內建有自己的館園,並將各自館園用最具本地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情和標志性建築以園林的形式展現給遊人與觀眾。游覽徽園
,既可了解安徽悠久的歷史,又如親臨全省各個著名的風景名勝景點游覽一般,十分值得游覽。徽園氣勢宏大,古樸典雅,建築粉牆黛瓦,與周圍風景相得益彰,極富韻味。園內的雕刻集磚雕、木雕、石雕的「徽州三雕」的精髓,十分精美,上承古徽州文化的神韻,下創徽派建築雕刻精華,優美壯觀,另人嘆為觀止。
【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
許國本為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萬曆十一年(1583),許國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萬曆十二年,因雲南平叛決策有功,晉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賜建牌坊,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石坊有八柱,呈口字形平面,結構十分穩固。上有雕塑,圖案典雅,許國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傑出的代表,綜合體現了石坊建造技藝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樓沖天式石坊形制,歷經明清數百年,在石坊建築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可謂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繁榮,著名的徽派建築享譽國內外,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文人也都與徽州有著深厚的感情,著名的愛國主義基地陶行知紀念館即位於歙縣城內。
5. 陽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陽朔
【歷史上的陽朔古城】
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東南面,也位於灕江西岸,風景十分秀麗。
陽朔縣歷史悠久,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隋朝開皇十年(590年) 縣址由熙平遷今陽朔鎮,縣衙建於羊角山下,以「羊角」諧音,改縣名為「陽朔」。陽朔縣因此得名,該名歷經各朝,流傳至今。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遊名縣」。
【游覽陽朔】
陽朔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山清水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游覽陽朔,在縣城的山水中尋找樂趣。一處好風景並不算好風景,陽朔處處皆景,處處怡人。
【百里畫廊】
灕江景區全線長48公里,是灕江風景區精華,也是人們到桂林旅遊(000978,股吧)必去的地方。
主要景點有:桃源仙境、浪石勝境、仙人推磨、綉山彩壁、鴛鴦戲水、九馬畫山、七姐下凡、螺螄山等二十多處。乘著船游覽整個灕江,彷彿行走在畫中。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蒼翠的群山聳立在兩旁,千姿百態,蒼翠欲滴。
灕江江水清澈見底,宛如羅帶般蜿蜒在群山之間,靜靜劃船而過,兩旁若隱若現的民居隱藏在樹林間,清脆的鳥叫聲交叉其間,人也彷彿進了一個仙境,進入了名家筆下的山水畫軸,因此人們才稱為「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又有一種「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錯覺,好似遨遊夢境。
【詩境家園】
遇龍河全長42.5公里,至書童山匯入灕江,是陽朔縣第二大河。遇龍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景點密集且景色怡人,一個個游覽下來,不知道又為自己增添了多少的詩情畫意。
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舊縣村是唐代開德四年的歸義縣縣城,有唐代的城牆、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進士庄園,時間跨度大,古建築形式多樣,工藝精湛,體現了中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古橋造型典雅,與附近的歸義古城遺址、舊縣村古建築和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構成了遇龍河陽朔歷史文化長廊。
有首詩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陽朔的山水確為中國一大美景。.豐都鬼城神秘鬼文化之旅
豐都鬼城
【歷史上的豐都鬼城 】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鬼城豐都歷史悠久,春秋時稱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了。
相傳豐都是人死後靈魂所歸的地方,人的靈魂離開軀體後都要回歸到這個地方。豐都被訛傳為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大概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而起。
豐都又稱「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這里也是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剎多達27座,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非常具有特色。
【游覽豐都鬼城】
豐都歷來就有豐富的文化,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鬼文化可謂國內僅有,游覽豐都鬼城,看長江邊小城的寧靜風景,驚嘆於獨特的鬼文化,體驗一下陰曹地府的陰森恐怖,看一下人類靈魂之都的森嚴與幽寂,別是一番趣味。
【全國最大活「鬼」城鬼國神宮】
鬼國神宮是仿照陽間司法體系,營造的一個等級森嚴,陰森可懼的地下宮殿,它是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它採用建築、造型、雕塑、繪畫和電子、機械、音響、燈光等綜合技藝,將陰曹地府的奧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府內有奈何橋,相傳不孝之人過橋便會落下橋去,飽嘗毒蛇撕咬之苦。還有孟婆湯、觀音像以及八仙過海、鬼王嫁女等等,形象逼真,讓人心驚肉跳,激動不已。
鬼國神宮是我國反映鬼文化的規模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它熔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爐,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凈化靈魂,給人以超時空的獨特的精神享受。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即寫到了豐都。
【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
平都山即名山,因為北宋蘇軾的「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名「名山」。平都山上林木蒼翠,建築精美,主要景點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等等,鬼文化氣氛非常濃厚。
道家還把平都山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這里也因此得到了道教子弟的親睞。
【歷史悠久天子殿天子殿】
天子殿歷史悠久,最早建於西晉,叫乾竺殿,距今已1600多年。唐代建仙都觀,宋代改名為景德觀,又名白鶴觀,明代改名為閻王殿,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
天子殿殿堂正中塑陰天子六米高坐像,頭戴金冠,身著蟒袍,腰圍玉帶,秉圭端坐,雙目圓睜,十分的莊重威嚴。殿門前有一幅明末高僧硝山和尚作的楹聯:「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分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還有一副寫著「任爾蓋世奸雄到此就應喪膽,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告誡人們應該忠厚。 6.平遙華夏文明的搖籃
平遙
【歷史上的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北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舊稱「古陶」。春秋時屬晉國,戰國時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在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
明代洪武三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正因為歷史悠久,因此平遙古城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還是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誕生地,古城街道兩旁,老字型大小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平遙的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還有「大清金融第一街」的稱號。
【游覽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街道似龜背,城牆堅固,站在城牆上,可以看到古老的城牆與城外的現代建築相得益彰,別是一番風景。平遙號稱有三寶,游覽平遙古城,看古城牆的斑駁印記中滲透的歷史滄桑,會是別樣的收獲。
【平遙三寶之一寶古城牆】
古城牆即平遙縣城牆,建於明朝洪武三年,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 8.鎮遠淡雅清幽,水墨暈染
鎮遠
【歷史上的鎮遠】
美麗的古鎮鎮遠位於貴州省東部,地處湘黔兩省的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接壤交匯之處。
鎮遠古城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縣歷史,自秦昭王30年就已經設縣。
❺ 現在的遼寧省義縣在歷史上都稱作什麼
義縣位於遼寧省西部,隸屬錦州市,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北部。是一座融歷史之厚重與沿海之文明於一體的新型城市,義縣是遼西古城,歷史悠久,自燕秦設郡、漢武立縣迄今已兩千多年。地處「遼西故道」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義縣歷史悠久。
春秋時期,義縣地屬孤竹國。
戰國時期屬燕國遼西郡,郡治所在陽樂(今義縣西)。
秦始皇滅燕,秦襲燕制,此地仍屬遼西郡,郡治仍在陽樂。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年)在義縣境內設交黎縣交黎為遼西郡東部都尉治所。
東漢(公元25~220年)改為昌黎縣,屬遼東屬國。
三國、曹魏(公元220~265年)屬幽州昌黎郡,郡治昌黎縣,廢遼東屬國。當時在昌黎縣城西有棘城(遺址無考)。
西晉(公元265~316年)屬平州昌黎郡。
東晉十六國(東晉公元317~420年)、(十六國公元304~439年)義縣境先後隸屬前燕、前秦、後燕和北燕昌黎郡。
隋代(公元581~618年)初隸屬營州,置燕郡(治所今義縣城),後置遼西郡,郡治在遼西縣(今義縣石佛堡鄉王民屯)。 唐代(公元618~907年)高祖武德年間,在隋代燕郡舊址建燕郡守捉城。初屬河北道營州,州治所在柳城(今朝陽市)。後改屬安東都護府,德宗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升燕郡守捉城為軍城,置鎮安軍。 五代前期,後梁、後唐時,義縣屬營州的燕郡,郡治所在燕郡城(今義縣城) 。 遼代,聖宗統和八年(公元990年)設崇義軍節度使。遼興宗以定州(今河北省定縣)浮戶建宜州,屬中京道,下轄弘政縣(今九道嶺鎮復興堡附近)、開義縣(今七里河鎮開州)。
金代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改宜州為義州,屬北京路,下轄:弘政、開義、同昌(今阜新境內)三縣,開義轄饒慶一鎮。
元代(公元1206~1368年)實行「行省制」,義州屬遼陽行省大寧路,行省治所遼陽(今遼市)。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初年,廢州置衛。改義州為義州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今遼陽市)。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廣寧後屯衛遷徙於義州城,一城有兩衛。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都指揮史楚勇建磚城。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恢復義州之名。
清初,為察哈爾王封地,後王叛,公元1675年平定後,設城守尉及巡檢司。初隸廣寧府(今北鎮)。雍正十二年(1734年)栽巡檢司設知州,改屬錦州府。
❻ 遼寧名勝古跡 資料 600字左右
全省共有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鞍山千山、鴨綠江、金石灘、興城海濱、大連海濱—旅順口、鳳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溝、醫巫閭山、紅海灘、葦海、望兒山、仙人島、大青山、赤山。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蘇友誼紀念塔(1-32,大連市)
奉國寺(1-86,義縣)
沈陽故宮(1-112,沈陽市)
遼陽壁畫墓群(1-167,遼陽市)
清昭陵(2-61,沈陽市)
平頂山慘案遺址(3-34,撫順市)
萬佛堂石窟(3-45,義縣)
興城古城(3-62,興城市)
北鎮廟(3-127,北鎮市)
玄貞觀(3-128,蓋州市)
朝陽北塔(3-140,朝陽市)
崇興寺雙塔(3-151,北鎮市)
遼陽白塔(3-152,遼陽市)
旅順監獄舊址(3-160,大連市)
金牛山遺址(3-183,大石橋市)
牛河梁遺址(3-195,凌源市)
姜女石遺址(3-208,綏中縣)
永陵(3-256,新賓縣)
福陵(3-257,沈陽市)
查海遺址(4-7,阜新縣)
五女山山城(4-36,桓仁縣)
鳳凰山山城(4-37,鳳城市)
石棚山石棚(4-58,蓋州市)
萬里長城—九門口(4-136,綏中縣)
大連俄國建築(4-201,大連市)
張學良舊居(4-221,沈陽市)
海城仙人洞遺址(5-23,海城市)
新樂遺址(5-24,沈陽市)
東山嘴遺址(5-25,喀喇沁左翼縣)
析木城石棚(5-155,海城市)
葉茂台遼墓(5-156,法庫縣)
廣濟寺古建築群(5-282,錦州市)
大連中山廣場近代建築群(5-478,大連市)
東北大學舊址(5-479,沈陽市)
廟後山遺址(6-47,本溪縣)
高台山遺址(6-48,新民市)
石檯子山城(6-49,沈陽市)
赫圖阿拉故城(6-50,新賓縣)
袁檯子墓(6-242,朝陽縣)
馮素弗墓(6-243,北票市)
雲接寺塔(6-497,朝陽市)
中前所城(6-498,綏中縣)
廣寧城(6-499,北鎮市)
佑順寺(6-500,朝陽市)
聖水寺(6-501,葫蘆島市)
萬忠墓(6-914,大連市)
錫伯族家廟(6-915,沈陽市)
西炮台遺址(6-916,營口市)
關東廳博物館舊址(6-917,大連市)
阜新萬人坑(6-918,阜新市)
鴨綠江斷橋(6-919,丹東市)
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6-920,撫順市)
❼ 遼寧旅遊勝地有哪些
全省共有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鞍山千山、鴨綠江、金石灘、興城海濱、大連海濱—旅順口、鳳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溝、醫巫閭山、錦州筆架山、紅海灘、葦海、望兒山、仙人島、大青山、赤山。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蘇友誼紀念塔(1-32,大連市) 奉國寺(1-86,義縣) 沈陽故宮(1-112,沈陽市) 遼陽壁畫墓群(1-167,遼陽市) 清昭陵(2-61,沈陽市) 平頂山慘案遺址(3-34,撫順市) 萬佛堂石窟(3-45,義縣) 興城古城(3-62,興城市) 北鎮廟(3-127,北鎮市) 玄貞觀(3-128,蓋州市) 朝陽北塔(3-140,朝陽市) 崇興寺雙塔(3-151,北鎮市) 遼陽白塔(3-152,遼陽市) 旅順監獄舊址(3-160,大連市) 金牛山遺址(3-183,大石橋市) 牛河梁遺址(3-195,凌源市) 姜女石遺址(3-208,綏中縣) 永陵(3-256,新賓縣) 福陵(3-257,沈陽市) 查海遺址(4-7,阜新縣) 五女山山城(4-36,桓仁縣) 鳳凰山山城(4-37,鳳城市) 石棚山石棚(4-58,蓋州市) 萬里長城—九門口(4-136,綏中縣) 大連俄國建築(4-201,大連市) 張學良舊居(4-221,沈陽市) 海城仙人洞遺址(5-23,海城市) 新樂遺址(5-24,沈陽市) 東山嘴遺址(5-25,喀喇沁左翼縣) 析木城石棚(5-155,海城市) 葉茂台遼墓(5-156,法庫縣) 廣濟寺古建築群(5-282,錦州市) 遼沈戰役紀念館(錦州市) 大連中山廣場近代建築群(5-478,大連市) 東北大學舊址(5-479,沈陽市) 廟後山遺址(6-47,本溪縣) 九頂鐵剎山 (本溪縣) 高台山遺址(6-48,新民市) 石檯子山城(6-49,沈陽市) 赫圖阿拉故城(6-50,新賓縣) 袁檯子墓(6-242,朝陽縣) 馮素弗墓(6-243,北票市) 雲接寺塔(6-497,朝陽市) 中前所城(6-498,綏中縣) 廣寧城(6-499,北鎮市) 佑順寺(6-500,朝陽市) 聖水寺(6-501,葫蘆島市) 萬忠墓(6-914,大連市) 錫伯族家廟(6-915,沈陽市) 西炮台遺址(6-916,營口市) 關東廳博物館舊址(6-917,大連市) 阜新萬人坑(6-918,阜新市) 鴨綠江斷橋(6-919,丹東市) 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6-920,撫順市) 各市旅遊: 沈陽:沈陽故宮、清昭陵(北陵公園)、福陵(東陵公園)、沈陽怪坡、沈陽世博園(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 、「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張氏帥府、沈陽國家森林公園、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 鞍山:千山、湯崗子溫泉、東山城市森林公園、岫岩葯山風景區、海城白雲山風景區、二一九公園、玉佛苑 錦州:醫巫閭山風景區、遼沈戰役紀念館、筆架山風景區、北普陀山、萬佛堂石窟、廣濟寺古建築群 遼陽:廣佑寺風景區、湯河旅遊風景區、核伙溝自然風景區、石洞溝森林公園、參窩水庫旅遊區、喀斯特古溶洞—觀音洞、姑嫂城、冷熱地奇觀、龍峰寺風景區、燕州城遺址公園、博物館、王爾烈紀念館、曹雪芹紀念館 、東京陵東京城、弓長嶺溫泉滑雪場、冮官屯窯址、太子河公園、瓦子溝自然風景區、觀音寺 大連:冰峪溝、棒棰島、老虎灘海洋公園、極地海洋動物館、森林動物園、海王九島、蛇島、金石灘發現王國、聖亞海洋世界 撫順:夏湖風景區、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雷鋒紀念館、皇家極地海洋世界、高爾山 本溪:水洞、關門山、怪石洞、平頂山、佛頂山、九頂鐵剎山 丹東:鴨綠江斷橋、虎山長城(明長城東端起點、中朝邊境一步跨等)、河口、太平灣、綠江、鴨綠江口濕地(江海分界、觀鳥聖地)、抗美援朝紀念館(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五龍山、五龍背溫泉、青山溝(聯合國專家列為全球六大無污染的自然景區之一)、鳳凰山(遼寧四大名山)、天華山、天橋溝、蒲石河、泉山、大鹿島(中國海岸線北端第一大島)、獐島、小島、玉龍湖 盤錦: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紅海灘 朝陽: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於下寺供奉定光佛舍利),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白石水庫,趙尚志(將軍)紀念館,凌源熱水湯溫泉,南塔(出土定光佛舍利),北塔(出土釋迦牟尼佛血肉舍利),北塔博物館(收藏有釋迦牟尼佛血肉舍利),雲接寺塔 營口:月亮湖公園、仙人島、望兒山 鐵嶺:清河省級旅遊度假區、象牙山風景區 阜新:那木斯萊自然保護區、烏蘭木圖山、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海州露天礦、海棠山風景名勝區、東藏聖地——瑞應寺 葫蘆島:將軍湖、柏山風景區
文物古跡
沈陽:沈陽故宮、昭陵、福陵、張氏帥府、新樂遺址、無垢凈光舍利塔、中共滿洲省委舊址; 鞍山:千山香岩寺、大安寺、祖越寺、中會寺、龍泉寺、海城析木石棚、海城三塔; 錦州:廣濟寺、萬佛堂石窟、翠岩山寺、筆架山、八塔山; 遼陽:漢魏壁畫群、唐代高句麗燕州城(白岩城)、唐代八寶琉璃井,遼代白塔、遼代塔灣塔、遼代觀音寺、遼代冮官屯窯址、元代朝陽寺、元代關帝廟、明代清風寺、明代古城牆遺址(姑嫂城)、明代護城河、清代東京城和東京陵、清代清真寺、清代襄平書院 撫順:赫圖阿拉城、永陵、戰犯管理所、明遼東長城撫順關、元帥林; 本溪:桓仁五女山高句麗山城、八卦城、將軍墓、清河城古城遺址、鐵剎山;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虎山長城、鴨綠江大橋、大鹿島甲午海戰古戰場; 盤錦:駕掌寺新民小學校遺址、張氏故居遺址、張氏墓園、紅海灘; 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朝陽南塔,朝陽北塔,鳳凰山,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佑順寺,燕長城,鴿子洞古人類遺址; 營口:蓋州鍾鼓樓、金牛山遺址、蓋州上帝廟、煙筒山山城 鐵嶺:鐵嶺白塔、崇壽寺塔、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阜新:海棠摩崖、清真寺、瑞應寺、聖經寺、查海古人類遺址 葫蘆島:聖水寺、前衛斜塔 九門口長城 興城古城 碣石宮
旅遊指南
最佳旅遊時間 如果你是攝影發燒友,想照紅色就9~11月來遼寧,那時紅葉紅了,紅海灘也紅了。紅的醉人,紅的想讓你翻跟頭;想照白色就12~2月來遼寧,那時到處都是雪,白的晶瑩、白的耀眼;如果想照粉色,那就4月來吧,到處的杏花桃花,粉的柔和干凈,象愛人的臉;如果想照藍色,那就7~8月去海邊吧,那裡的藍天象透明的一樣,而大海象藍天一樣。 如果是去人文風景區,那對季節就沒有太多限制。如果你只是想到海邊休閑自在一下,最好是7、8月來,那時可以躲開內陸的酷熱,享受清涼的海水(9月下旬以後就有點太涼了)。 而想到海邊去吃海鮮,最好要避開7.8.9三個月,這時是封海期,海產品會很少。 特色餐飲 遼寧地處關東第一省,所以飲食已是東北風味,一大碗面條夠兩個南方人吃,一碗米飯倒不一定夠一個南方人吃,因為東北米太香了。關內的各種風味在遼寧大城市基本都可見。 遼寧氣候比較乾燥,應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遼寧是水果大省,水果品種而有多種可選,比較有名的就是遼西的蘋果與梨,遼東的草莓(當地叫地果)與桃。秋天還有朝陽的大棗。 遼寧是滿族的發祥地,所以有許多滿族的傳統飲食可以品嘗,白肉血腸…… 遼寧也是朝鮮族比較多的省,朝鮮特色食品也不少。狗肉、泡菜、打糕…… 絕對特色飲食:老邊餃子、李連貴大餅、馬家燒麥、錦州小菜、錦州燒烤、溝幫子熏雞、蒙古餡餅、運動糖、唐王醉蟹。 關東人的性格以豪放著稱的,所以飲食也不例外,你在這里吃東西不用小心翼翼,不用擔心象吃西餐拿錯了刀叉會被人笑話,不用擔心因為吃錯了哪一樣菜的順序而被人當做是外來客,你只管放開膀子吃,放開肚子喝就是了。 柞蠶產量居全國之首。還有遼五味、遼細辛、丹東絲綢、天然色地毯、喀左紫砂陶器、玉石雕刻、煤精琥珀雕刻、錦州瑪瑙雕刻、大量貝雕畫、沈陽羽毛畫和沈陽絹花等。
地方特產
物產。秋白梨、凍秋子梨、野生獼猴桃、孤山杏梅、丹東柞蠶絲綢、天女木蘭、榛子、板栗、大扁杏、朝陽山杏仁、朝陽大棗、丹東杜鵑、丹東黃蜆子、丹東草莓、丹東板栗、丹東面條魚、大連貝雕畫、軟核杏、文蛤、鮑魚、南果梨、蘋果梨、香水梨、北鎮鴨梨、刺嫩芽、酸棗仁、大連灣魁蚶、香螺、梭子蟹、蘆葦、御賜枕、羽毛畫、絹花、彩石鑲嵌畫、撫順琥珀。 十大美食:老邊餃子、滿漢全席、扒鍋肘子、珊瑚海虎翅、南瓜魚翅盞、宮廷八珍、太河雙鮮、群龍祝鶴、帥府雙螺、雙顏雙味蝦。 地方風味:馬家燒麥、榴槤酥、牛庄餡餅、烤全羊、三色珍珠圓、錦州小菜、手把肉與全羊湯、滋補魚頭、鮮蝦蘿卜絲餅、驢肉蕎麥冠頂餃。 沈陽:西塔大冷麵、那家白肉血腸、楊家吊爐餅雞蛋糕、老邊餃子、馬家燒麥、不老林糖、李連貴熏肉大餅大連:王麻子菜館、天天漁港和付家莊小漁村的海鮮、北樂巴氏奶、金州櫻桃 鞍山:南果梨、牛庄餡餅丹東:酸湯子、炒杈子、韓式燒烤、河鮮海鮮錦州:溝幫子熏雞;北鎮豬蹄、溝幫子水餡包子、錦州小菜、北鎮麵茶;錦州燒烤、錦州榮鵬烀餅遼陽:塔糖、香水梨乾、老世泰糕點、湯河滋補魚頭、老楊頭燒雞、千層餅;撫順:荷香蒸林蛙、黃金肉; 本溪:長寬豬蹄、蝲蛄、泥鰍湯; 阜新:蒙族餡餅、清溝魚宴、全羊宴;葫蘆島:杏仁小米粥;朝陽:切糕,碗跎,豆腐腦,拔面條,榆錢大餅子;盤錦:河蟹,鐵嶺:楊家老壇肉,丁記包子; 由楊玉田於1913年在吉林省洮南縣創制,1950年傳入沈陽。吊爐餅用炭爐上烤下烙,熟透出爐,呈虎皮黃色,層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雞蛋糕用打散的新鮮雞蛋加水攪勻,上屜蒸制,然後澆上糕鹵,撒上雞絲,還可佐以辣椒油和蒜泥,糕嫩鹵鮮,清香可口。
❽ 信宜古城遺址的介紹
信宜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山區,這里從南朝梁(公元502)始置梁德郡及梁德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析懷德縣地置信義縣,縣城設在鎮隆。至今保留有信宜古城遺址。
❾ 遼寧有什麼名勝古跡
1、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
2、奉國寺
奉國寺位於中國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始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後易名奉國寺。奉國寺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
3、福陵
福陵位於遼寧沈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因地處沈陽東郊,故又稱東陵。 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爾哈赤的後妃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等人葬於此處。
4、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是中國十佳古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位於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中心。興城古城是是唯一一座方形衛城,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門。
5、遼陽壁畫墓群
遼陽壁畫墓群位於遼寧省中部遼陽市北郊太子河兩岸。壁畫墓均有高大的封土。墓室為石板構築,白灰勾縫,平面略呈方形,大墓長、寬7米左右,小墓長、寬為3~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