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廟遺址
① 臨汾有哪些歷史遺跡
華門能算歷史遺跡嗎?
臨汾好像就是堯廟了,但是多年前讓火燒了一次,後面修繕過。
襄汾有個丁村遺址,洪洞有蘇三監獄,廣勝寺,大槐樹。
蒲縣有東岳廟,隰縣有小西天。仙洞溝(什麼位置我忘了)。
② 臨汾土門門鎮西澗北村歷史上有什麼廟
臨汾土門鎮期間北側歷史上有老廟的。
③ 山西臨汾有哪些名勝古跡
堯廟 廣勝寺 壺口瀑布
④ 臨汾臨汾市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哪些
師家溝古建築群 清 汾西縣
142 老君洞 唐至明 浮山縣
143 廣勝寺 元、明 洪洞縣
144 洪洞玉皇廟 元 洪洞縣
145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侯馬市
146 霍州州署大堂 元 霍州市
147 霍州窯址 宋至元 霍州市
148 霍州觀音廟 元至清 霍州市
149 媧皇廟 清 霍州市
150 柿子灘遺址 舊石器時代 吉縣
151 牛王廟戲台 元 臨汾
152 東羊後土廟 元至清 臨汾市
153 王曲東岳廟 元至民國 臨汾市
154 堯陵 明至清 臨汾市
155 鐵佛寺 清 臨汾市
156 柏山東岳廟 元至清 蒲縣
157 大悲院 宋、金 曲沃縣
158 曲村--天馬遺址 周 曲沃縣
159 千佛庵 明 隰縣
160 鄉寧壽聖寺 金至明 鄉寧縣
161 丁村民宅 明至清 襄汾縣
162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襄汾縣
163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襄汾縣
164 汾城古建築群 金至清 襄汾縣
165 普凈寺 元至清 襄汾縣
166 四聖宮 元至清 翼城縣
167 南撖東岳廟 元至清 翼城縣
168 喬澤廟戲台 元 翼城縣
⑤ 臨汾堯廟的景點簡介
堯廟始建於西晉,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舊址在汾河以西,,西晉元康年間遷至汾河東岸,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658年),廟址由府城西南遷至城南現址。堯廟是一座集納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俗稱三聖廟,是中國專門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堯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陽,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平陽成為華夏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五鳳樓」始建於唐乾封年間(公元666年),是堯廟宮內歷盡滄桑劫難而倖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築,系明清時其的建築風格,為重檐歇山頂式,二層有邊梯可上。
「五鳳樓」亦稱「光天閣」,意為帝堯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萬民之福。人們把堯與他共同開創基業的四位大臣譽為「五鳳」,在堯廟築樓經念,遂有「五鳳樓」。此樓象徵君臣團結,天下大治。唐以後歷代築城建殿時都設「五鳳樓」,以示河清海宴,國泰民安。 「五鳳樓」下層三孔磚券門洞,直通「廣運殿」。古代祭祀帝堯時,君主從中間步入,文武大臣從旁洞通行。 堯井四周有四棵滄桑的古柏,西側這兩棵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樹中又長出一棵楸樹和槐樹。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間,柏枝叢中盛開紅色楸花,遊人無不稱奇。柏抱槐據傳是600多年前從西安慈恩寺移植而來,每逢夏初,柏樹從中槐花盛開,芳香四溢,甚為可觀。
東側這兩棵古柏,一棵叫「鳴鹿柏」,一棵叫「夜笑柏」。傳說唐代在寢宮雕塑帝堯與夫人鹿仙女的聖橡時,突然跑來一對梅花鹿在柏樹下歡蹦鳴叫,故稱此樹為「鳴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樹杈,長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時一僧人從印度移植而來,晝伏夜長,樹壽綿長,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發出沙沙之聲,頗似人的笑聲,故稱「夜笑柏」。 廣運殿楹聯是2002年堯宮大修之後,由堯都區區長宿青平所撰,著名書法家樊習一先生書寫。對聯以根祖為題,高度概括了堯對中華民族的重要貢獻,突出了堯廟的根祖本色。
上聯:「居平陽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為堯定都平陽,依託黃河、汾河流域的優越條件,協和萬邦,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民族,所以說,中華民族始於堯,堯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聯:「啟文明定中華垂譽國家先祖」,意為堯欽定歷法,創建文字,開鑿水井,結束了原始生產方式,開始實現向文明過渡的歷史轉折,並創建了中華民族古老的國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中國之稱始於堯」之說,堯被譽為國祖和文明先祖。 「廣運殿」亦稱堯殿,是帝堯召見群臣的殿堂。殿寬9間,進深5間,周設圍廊32間,內外共計77間,高達27米。廣運殿取廣以配天,運以配地之意,故曰「廣運殿」。殿前綵樓兩旁懸有「民無能名」四個大字,語出《論語。泰伯》,意思是說帝堯功德無量,人民簡直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他。堯與四位大臣的銅象是2003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儀祥慈的帝堯坐像高達5米,形象逼真朴實的四大臣聖像高達4.1米。
堯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勛,13歲被封到陶地任職,15歲被封到唐地為唐侯,因而亦稱陶唐氏。堯16歲被推為首領,在位90年,他定都平陽,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欽定歷法,廣鑿水井,推進農耕,用古樸的科學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設立「華表木」「敢諫鼓」,實行禪讓,首開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眾,協和萬邦,創堯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贊堯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帝堯高壽114歲而終,至今民間將高壽者亦稱為「堯年」。
堯兩側與堯並稱為「五鳳」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堯時期掌管山嶽祭祀的官兒。後稷,是主掌農業的大臣。羲和,堯時期的天文學家和掌管歷法的官兒。皋陶,堯時期任大理之職,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執法如山,公正廉明,據說「畫地為牢」就是他民明的。 舜殿的建築風格是明清時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頂式,殿高15.5米。殿內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進行了設計雕塑。堯在位70年時訪到舜,考察三年後由舜輔政20年,禪讓於舜,而後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堯,在老年將帝位禪讓於禹。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被千古頌傳的「堯舜禪讓」。
舜姓姚,名重華,屬有虞氏,故稱虞舜。舜接替堯位後,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減輕刑罰,廣旋仁政,使四海賓服,國泰民安,將國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樂,創建了千古頌揚的「堯天舜日」太平盛世。舜20歲時以孝聞名,30歲時堯舉用他,50歲時代行天子政事,61歲接替堯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視,逝於蒼梧境內,葬於江南九嶷山。 「中華帝堯鼓」稱之為天下第一鼓。迄今為止,天下還沒有比它大的鼓。這面鼓直徑3.11米,高1.2米,鼓的兩面均是整張牛皮而著,2000年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帝堯「敢諫鼓」,廣開言路,開張聖聽,納諫除弊,開創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帶來了「堯天舜日」之盛世。置鼓於堯廟,就是要弘揚帝堯精神,傳承文明,恢弘正氣。此鼓是襄汾縣紅躍鼓廠承製。廠長衛紅躍歷經半載,尋遍全國十三個省市才覓到了這兩張牛皮,製成了這面象徵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堯殿兩側木樁,是堯設立的「誹謗木」,亦稱華表木。《辭海》記載:「華表,亦稱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樁」。堯是開啟華夏文明的賢明君主,設立誹謗木正是要博納眾諫,廣泛聽取民眾意見,以便改進朝政。為了打消大家的顧忌,達到言者無罪,暢所欲言,就特意樹起了這一誹謗木。可以說,「誹謗木」是體現堯民主政治的初評。隨著時代的推移,誹謗木演變為雕刻精細的石柱,形成蟠龍纏繞的華表,但已失去帝堯設立誹謗木的本意,成了歷代帝王皇宮的裝飾物和帝王尊嚴的標志物。
華表為堯所創,始於堯都。2001年我們在堯都廣場築建了「堯都華表」,高達21米,寓意21世紀;柱身蟠曲著中華世紀龍,蒼勁威武,頂端的沖天吼,生機勃勃,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底座有長城圖案和黃河壺口瀑布圖案,象徵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社稷永固,為中國第一華表。 堯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觀察天象,根據日月星辰運行規律,制定了歷法,一年以366天為一周期,剩下的天數用潤月的辦法解決,這就是農歷的來歷。堯欽定歷法,有序了農業,提高了生產力,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因而在宮前堯門通道兩側刻制了象徵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節氣日歷圖,使帝堯功績得以形象展現,國祖堯廟更具文化特色。
⑥ 臨汾名勝古跡及介紹
廣勝寺,洪洞大槐樹,臨汾堯廟,
⑦ 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四空廟建於什麼年代
早沒了,就是去辛庄村的路口,以前是廟。
⑧ 炎帝黃帝堯舜禹在山西境內的傳說,遺址和地名
臨汾堯廟、堯陵、仙洞溝等,大禹渡、蒲州城等
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葯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於試嘗的毒草葯。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黃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相傳黃帝時期有許多創造和發明,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算數、醫學等。
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炎黃子孫」。
顓頊
顓頊,姓姬,號高陽。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二十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
帝嚳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
堯帝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朴,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舜帝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好有虞氏,故稱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於四岳的推舉,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跡有:命後稷按時播植百穀;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後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為首領時,把各項工作都做的很好,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正如《史記》所雲:「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實際上,當舜之時,國家機器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死後,禪位於禹。
⑨ 臨汾堯廟有多少年的歷史了,位於山西的南部吧
堯廟始建於西晉,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舊址在汾河以西,西晉元康年間遷至汾版河東岸,唐高權宗李治顯慶三年(658年),廟址由府城西南遷至城南現址。堯廟是一座集納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俗稱三聖廟,是中國專門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堯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陽,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平陽成為華夏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稱。其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長廊內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龍刻雲,工藝不俗。由於老的廣運寺已毀於火災,現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來重新修建的。 位於山西的南部臨汾市秦蜀路南端
⑩ 建築物是山西臨汾的堯廟。請問後人為什麼要給堯帝立廟
為了紀念他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