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縣遺址
❶ 銅仁都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思南石林景區:位於思南縣長壩苗族土家族鄉,距鄉政府駐地1.5公里,地處烏江思林電站庫區內,AAAA級國家旅遊區。
梵凈山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梵凈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海拔2493米,是貴州的第一山,武陵山脈的主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石阡溫泉群風景名勝區:為首個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在貴州石阡縣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溫泉又名城南溫泉,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之一。
大明邊城:國家AAAA級景區,貴州首批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東郊,於水晶閣沿錦江右岸展開。整個景區在明朝貴州銅仁府的古漁村遺址基礎上進行保護性開發,致力於明朝以來貴州600年歷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購娛」及「休閑、養生、體育、影視」等為一體,西南最大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
❷ 寫作紅包遺址及紅色旅景點石阡寫作
一、石阡是紅軍長征兩次經過的革命老區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曾經兩次到石阡開展革命活動。一次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奉命西徵到石阡;一次是1936年1月,紅二、六軍團長徵到石阡創建革命根據地。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即將失敗,7月23日,中革軍委、中共中央政治局下達命令,指示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撤出湘贛邊區,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並尋找黔東革命根據地賀龍率領的紅三軍,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8月,由任弼時任中央代表,蕭克任軍團長(兼十七師師長),王震任政委(兼十七師政委),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龍雲任紅十八師師長,率領紅六軍團十七、十八兩個師9758多人,奉命撤出湘贛邊區,執行先遣任務。10月初,紅六軍團從遵義地區的余慶縣的龍溪進入石阡縣境,先後在石阡打響可歌可泣的甘溪遭遇戰和感天動地的困牛山突圍戰。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與湘、桂、黔三省敵軍24個團的兵力展開艱苦卓絕的戰斗,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與賀龍率領的紅三軍在印江木黃會師,勝利完成長征先遣任務。
1936年1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關向應、夏曦等率領下,到石阡爭創石(阡)、鎮(遠)、黃(平)革命根據地。在石阡開展擴軍、創建游擊隊、打土豪劣紳、修造槍支、縫制被服等革命活動,並召開對紅二方面軍創建黔(西)、大(定)、畢(節)紅色蘇維埃政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1·19」石阡會議。
紅軍在石阡開展的革命活動,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許多曾經在石阡戰斗過和參加過革命活動的老紅軍、老將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都曾到石阡緬懷歷史,如蕭克、周仁傑、陳靖、李真等。1998年,石阡被劃定為「革命老區」,2004年,石阡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困牛山百餘紅軍跳崖壯舉遺址和甘溪烈士紀念碑,被列為貴州省重點紅色旅遊景區規劃。
二、甘溪戰斗遺址
我們去的第一站是甘溪戰斗遺址——甘溪鄉。甘溪街上如今市場繁榮,商店林立,有各種旅遊必須品,也有花圈等各種祭典物品。
甘溪鄉距縣城20公里,在解放前是石阡的第七區區公所所在地,現在是石阡的一個鄉,位於石阡縣與黔東南州鎮遠縣、施秉縣交界地帶。
1934年10月初,紅六軍團從遵義地區的余慶縣龍溪鎮一帶進入石阡縣境,沿石阡的河壩場鄉—聚鳳鄉走馬坪—向甘溪方向行進。10月7日拂曉時分,軍團進入甘溪,准備當天在甘溪街上作短暫休息,乘晚上向江口方向進軍,與黔東革命根據地賀龍率領的紅三軍(後改為紅二軍團)會師。紅六軍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湘、桂、黔三省敵軍24個團的包圍。
當天上午,紅軍的先頭部隊進入甘溪街頭不久,便與聚集在甘溪平望一帶前來阻擊紅軍的桂敵廖磊部精銳部隊發生交火。甘溪街頭周圍的有利地形均被敵軍佔領,紅軍被敵人強大的火力壓制在甘溪街頭及龍骨屯一帶狹小空間之內,只能藉助民宅、河堤等作為掩體與敵軍激戰。戰斗從上午10時許一直打到下午五六點鍾,直到晚上仍不時有槍聲。終因敵我兵力懸殊,紅軍戰斗失利。紅軍參戰部隊被截為數段,一部分從敵軍的包圍中撕開一條口子撤向山裡頭,一部分沿來路向洋東坳(現紅軍紀念碑所在地)方向撤退。當撤向洋東坳的紅軍在通過對面(當地稱該處地名為「墳坡」)樹木掩映中的一條水溝木橋時,突然木橋斷裂發出聲響,被從蟒溪河包抄到羊子岩(紅軍紀念碑所在地的背面山坡)高地的敵軍發現,用機槍向著發出聲響的地方掃射,僅此一處就奪去了紅軍數百條年輕的生命。
紅軍轉戰於石阡、鎮遠、施秉、余慶一帶。於10月17日二進甘溪,在當地群眾劉光榮等人帶領下才秘密跳出敵人包圍圈。經現五德鎮堯寨、小雞公(現鎮政府所在地)等地,於10月18日抵達青陽鄉冷家榜(現鄉政府所在地),並於當晚發報向中革軍委報告成功突圍的消息。之後,紅軍從青陽冷家榜經毛里坪、現石固鄉營盤坳,抵達龍塘坳,向江口方向進發。於10月24日與賀龍率領前來接應的部隊在印江木黃會師(會師時紅六軍團已不足3000人)。紅六軍團作為長征先遣隊,歷經79日,行程5000餘里,勝利完成了長征先遣任務。
石阡縣委、縣政府於1967年在甘溪鄉政府西側的洋東坳上,最初修建「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1984年5月20日蕭克將軍為紀念碑親筆題詞「甘溪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當年秋再題詞「犧牲決勝勇當長征先遣隊,浩氣長存信是中華好男兒」。
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該碑基面為草坪,四周植樹,佔地面積500餘平方米,三面以料石壘砌台基,高約5米,長約50米,一面依山,設台階數級,往上是混泥土加固的後山,刻毛澤東《長征》詩和李真等將軍題字。基面中心砌寶塔形正方體碑座,碑座由大到小向上分三台,高約2米。下台基石鑲碑刻戰斗簡況碑文,二台基石刻陳靖、李真等詩詞。二台基石上豎長方體石碑,寬約1米,高約5米,刻有蕭克將軍題字「甘溪死難烈士永垂不朽」10個大字。上世紀80年代,陳靖將軍、周仁傑將軍等重踏戰地甘溪緬懷死難戰友,並題字留念。現在,這里已經成為石阡縣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每年的清明節,幹部、工人、學生和當地的群眾都自覺到這里緬懷革命先烈。
三、困牛山紅軍壯舉遺址
各位朋友,下一站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困牛山,困牛山是100餘紅軍集體跳崖壯舉遺址。如果朋友們需要花圈或者鮮花表達心意的,龍塘鎮街上或川岩壩街上隨處可見。
困牛山100餘紅軍集體跳崖壯舉遺址,位於石阡縣與思南縣交界地帶的龍塘鎮川岩壩困牛山村,距石阡縣城37公里。
困牛山戰斗,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繼甘溪戰斗之後的一次勝利的突圍戰,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100餘紅軍集體跳崖壯舉」就發生在這次戰斗之中。
1934年10月7日,紅六軍團在甘溪戰斗中失利,陷入湘、桂、黔三省敵軍24個團圍追堵截,被迫轉戰於石阡、鎮遠、施秉、余慶等縣的崇山峻嶺之中,尋機突圍。
10月12日,紅軍轉戰至本庄,准備從葛閃渡渡過烏江,因遭到黔敵八團堵截而未能渡江,只好向石阡的龍塘鎮方向進發,准備經板橋(今屬思南縣)渡石阡河。10月15日,紅六軍團前衛紅十八師五十二團進占板橋,遇湘敵堵截,只好退守到茅壩,軍團主力宿營龍塘鎮朱家壩一帶,當晚紅十八師五十二團與湘黔敵展開激烈交火。10月16日,困牛山戰鬥打響,軍團主力決定由白沙南撤二進甘溪,紅十八師五十二團奉命由前衛改為後衛,負責掩護主力撤離,繼續與圍堵的敵人展開戰斗。當日,軍團主力擊潰阻擊的湘黔敵軍,經龍井鄉的柏楊寨、三堂等地向今國榮鄉、甘溪鄉進軍。五十二團完成斷後任務,准備沿南撤路線追趕主力,行至關口時再次遭到湘黔敵軍阻擊。為保證主力順利南撤,五十二團僅存的幾百人在師長龍雲和團長田海清率領下,沖破敵人封鎖,改道向西,將全部敵軍引上困牛山。
困牛山三面臨河、兩面懸崖峽谷、四周高山環繞,地形險惡。紅十八師五十二團僅存的400多紅軍上困牛山後,四周高山均被敵軍占據。紅軍戰士們背負連續激戰2個晝夜的疲乏和途中誤用桐油拌飯拉肚子的痛苦,臨危不懼,頑強拼搏,在困牛山與敵人激烈交火。敵軍中除了有穿制服的,也有穿普通百姓衣服的。紅軍打穿制服的一槍一個准,對穿百姓衣服的不打。狡猾的敵人見紅軍不打穿百姓衣服的人,便故意脅迫他們走在前面。紅軍怕誤傷百姓,且戰且退。
龍雲在團長田海清率領的200餘人掩護下,率200餘人從營盤堖到三步跳,順河谷突出重圍。團長田海清在掩護龍雲突圍中,中彈犧牲。在最後阻擊敵人的100餘紅軍,被步步緊逼的敵軍和被脅迫走在前面的百姓逼退到虎井溝約500米的一段懸崖邊。
面對前是強敵和赤手空拳的百姓,後是樹木掩映的河谷深淵,在生與死的抉擇中,紅軍寧死不做俘虜、寧死不誤傷百姓,紛紛折斷搶支,縱身跳下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下紅軍長征途中最為壯烈的英雄壯舉和愛民壯舉,掩護了軍團主力突圍。
困牛山戰斗,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的黨、中國工農紅軍是真正聽黨指揮的人民軍隊。
困牛山的土地記得、困牛山的群眾永遠記得,工農紅軍在生與死的抉擇中,紅軍選擇了犧牲,把生的機會讓給了人民。困牛山的群眾逢年過節都以焚香化紙的傳統方式,祭奠紅軍,並且代代相傳,用他們的質朴續寫著偉大的軍民情結。
紅十八師師長龍雲和部份士兵自困牛山突圍後,轉戰至與石阡交界地帶的岑鞏縣(黔東南州)龍田鎮一帶時,僅存的數十人亦在沙子坡與敵人的戰斗中傷亡殆盡,龍雲師長孤身一人行進在龍田安坪一碾房時,由於受當地一保長欺騙而被俘,後又因叛徒出賣而被貴州軍閥押解到湖南長沙,被軍閥何鍵殺害。
紅十八師五十二團無一人歸隊,紅六軍團再也沒有紅十八師五十二團的任何消息,以至後來的黨史、軍史均未能確切記載這段歷史。
自2002年起,石阡縣委黨史辦的楊又鑄等同志在前人對這段史實挖掘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查閱資料、走訪當年的跳崖倖存紅軍及其見證人,方使這段史實大白於天下,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及媒體高度關注。中央、省、地多家主流媒體對困牛山戰斗紛紛進行專題報道,蕭克等原紅六軍團的老將軍、老紅軍紛紛題字、題詞緬懷,多位紅軍後代前來老一代的血戰之地重溫歷史。2004年,困牛山戰斗及紅軍集體跳崖壯舉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紅色旅遊景區規劃;2008年,動工修建「困牛山壯舉紀念碑」,2010年竣工。
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碑名為蕭克上將生前題寫,該碑設計融入紅六軍團軍旗元素和困牛山元素。現這里不僅成為石阡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且也時常會有來自其他省市的人專程到此緬懷紅軍壯舉
❸ 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各坪村二組袁光碧犯什麼罪什麼地方公安機關
石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中部,橫跨東經107°44′″——108°33′47″,北緯27°17′5″——27°42′50″,地處湘西丘陵向雲貴高原過渡的梯級大斜坡地帶。縣境東西最大間距86.6千米,南北間距47.6千米,境域面積2173平方公里。東鄰江口、岑鞏縣,南接鎮遠、施秉縣,西接鳳岡、余慶縣,北靠印江、思南縣,轄7鎮11個鄉,是一個傳統的山區農業縣。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東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顯。 石阡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暖濕共節,無霜期長。地質構造特異,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水資源和地熱水資源豐富。全縣大小河流117條,水能理論蘊藏量10.9千瓦,可開發量4萬千瓦。地熱水資源分布較廣,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達19處。根據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貴州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貴州省地質礦產局地質科學研究所1985年聯合調查評價,全縣地熱水總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溫34.7℃,水質為硫酸重碳鈣鎂(So4HCo3——CaMg)型及重碳酸硫酸鈣鎂(HCo3So4——CaMg)型水,礦化度0.192——0.421克/升,總硬度(德國度)10.72——18.50。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鍶等對人體有益的元素,符合醫療礦水和飲用礦水水質標准。極具飲用、醫療、旅遊價值,故有「溫泉之都」的美譽。 縣內有多處國家級、省縣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縣城湯山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禹王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武廟、北塔寺等古建築群,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還有亟待開發的困牛山百名紅軍跳崖壯舉和甘溪戰役遺址。還有列入省自然保護區佛頂山原始常綠葉林原生植被,珍禽異獸,珍貴樹種及具有石阡地方仡佬族,土家族,侗族民族風情和科考探險等自然景觀;還有上千對鴛鴦棲息的情人谷,還有風神洞,太虛洞等上百個溶洞等旅遊資源,迎接八方來客。 縣境內礦藏種類多,有煤、鐵、重晶石、黑滑石等礦。煤:主要分布在本庄鎮、坪地場鄉、龍塘鎮3個鄉鎮,其蘊藏量為1250萬噸。鐵:縣內鐵礦分屬原生沉積、次生殘積、熱液次生及冷水滲濾等4個類型。除湯山鎮外,其餘鄉鎮均有分布。主要有赤鐵礦、褐鐵礦。其蘊藏量1170萬噸。重晶石:有沉積型礦床和低溫熱液型脈狀礦床。沉積型礦床分布於樂喬的柿坳口至界牌、孫溪,本庄荊竹、瓮堡、五德的堯寨。低溫熱液型礦床主要分布在白沙、聚鳳一帶。多屬露天礦,總蘊藏量為400萬噸。黑滑石:貴州省地質礦產局103地質大隊於1986年3月首次發現。主要分布在坪地場鄉沙槽一帶,其礦層露出1.5公里,厚4——8米,平均厚度5.4米,含礦率為68%——89%,化學成份中二氧化矽含量60%,氧化鎂含量27%,氧化鐵含量約0.2%。極具開采價值。 縣境的礦藏還有石灰石、大理石、硫鐵礦、電碳岩、汞、鉛鋅、銅、錳等。
❹ 江蘇十大貧困縣有哪些
1.江蘇省級貧困縣16個:淮安市:盱眙、淮陰區、漣水。徐州:豐縣、睢寧。鹽城:濱海、阜寧、響水。宿遷:沭陽、宿豫、泗洪、泗陽。連雲港:灌南、灌雲、東海、贛榆
2.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江蘇擁有江淮、金陵、吳、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的1.12%,人均國土面積在全國各省區中最少,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4.江蘇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名勝古跡遍布全省,全省13個城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中國5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
5.江蘇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截至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7189元,常住人口8029.3萬人。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第一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6.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詳情的貧困縣可以參照這個非常權威的網路鏈接:國家級貧困縣_網路
❺ 貴州有哪些紅色經典景區值得推薦
習水縣四渡赤水遺址。我感覺這個貴州紅色景區是最值得推薦的,因為四渡赤水是紅軍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戰爭轉折。
❻ 石阡縣旅遊景點有哪些圖片
旅遊資源
石阡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文物名勝眾多。這里有國家級保護單位萬壽宮等明代古建築群。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府文廟、太虛洞和「紅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貴州天主教三大教區之一天主堂,管理周邊二十幾個縣的天主教。
縣內有多處國家級、省縣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縣城湯山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禹王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武廟、北塔寺等古建築群,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還有亟待開發的困牛山百名紅軍跳崖壯舉和甘溪戰役遺址。還有列入省自然保護區佛頂山原始常綠葉林原生植被,珍禽異獸,珍貴樹種及具有石阡地方仡佬族,土家族,侗族民族風情和科考探險等自然景觀;還有上千對鴛鴦棲息的情人谷,還有風神洞,太虛洞等上百個溶洞等旅遊資源,迎接八方來客。
石阡縣資源豐富,特別是低熱礦泉堪稱一絕,素有「泉都」之稱,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
堯上仡佬族文化村
堯上仡佬族文化村位於貴州省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村堯上組,文化村坐落在佛頂山腳,包溪河畔,距縣城38公里,從縣城出發,車程大約需要1小時。該村居住著六十七戶仡佬族居民,所有的房屋都是兩層。前面伸出挑廊
萬壽宮
,典型的吊腳樓式建築,但又有其獨特之處,門高坎,窗鏤花、雕梁畫棟、飛檐斗角,左右兩個廂房,呈「凹」字形,十二根木柱承受著整棟木房的重量,除宗祠為懸山頂建築外,其餘均為歇山頂建築,總體結構精巧、造型奇特。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這里的仡佬族人沿襲著祖先留下的習俗,並保持著他們獨特的民族風格。仡佬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有節日都要在一個土坑裡燃起篝火,不分男女老幼齊聚於火旁歡歌起舞。堯上仡佬族最重大的節日就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一的敬雀節了,每當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糍粑,宰殺豬、牛、羊、馬四牲祭祀神鷹和十二隻彩鳳,祈禱家業興旺和五穀豐登。除此之外,還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藝術節目舞毛龍、儺戲、薅草鑼鼓、木偶戲等。堯上仡佬族文化村有一條延伸至包溪峽谷的正街,是民族風情區的主幹道,裡面有仡佬族獨具特色的小吃和商品。正街的左邊有條小街通往垂釣塘,往前走幾步便可看到民俗表演場,所有的民俗活動都在這里舉行。左邊有棵大樹叫猴栗樹,樹體高大。需要四個人才能合抱住,樹上神奇般地長滿了密密麻麻的蘭草,更有蜜蜂常年縈繞!被當地居民視為神樹。該景區日趨完善,吸引了大批外地遊客前往游覽。
樓上古寨
樓上古寨位於貴州省石阡縣城西南的廖習河畔,距縣城15公里。距國榮
堯上仡佬族文化村
鄉政府9公里,從石阡縣城出發大約需要45分鍾車程,景區面積約4.2平方公里,現有4個村民組,住戶150戶,547人,村民皆為侗族,至今仍保持著獨特的民族風俗,如唱山歌、哭喪哭嫁、吹嗩等習俗,而叫「寨紀」,因正樓上一水溝處有一座樓房,下面長長的巷道為過道,便叫「樓巷」,因「上」與「巷」諧音,久而久之村民便習慣地稱之為「樓上」了。樓上居住的村民都姓周,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生生不息,迄今已發展到十九代4000餘人。樓上古寨的文化底蘊被「古」字體現,寨中擁有一大片古樹,由紫薇、丹桂、紅楓、柏樹組成,據專家考證,這古樹在300年以上。最為奇特的是七株楓樹呈「北斗星」形狀分布,七株楓樹上棲息著上千隻白鶴,而白鶴們從不到其它古樹上居住。古樹林邊的高坡上建有梓潼宮和戲樓。梓潼宮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供奉聖像四尊。戲樓始建於清朝末年,專演木偶戲。古寨坐東北面西南,依山而建,其整體布局為「壽」字形結構,所有巷道均為青石鋪就。青石板兩旁,是清一色的青瓦木屋,且都是明清建築。家家戶戶的木窗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或梅花、或蜻蜓、或蝴蝶、或喜鵲,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古寨的前面是波平如鏡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廖賢河邊。順著小溝坎上的小路去廖賢河邊,必經一座橋,橋名楠桂橋,建於明末崇禎二年(1629)。寨中古墓眾多,值得一提的是文林郎古墓。樓上古寨是中國鄉村歷史文化的縮影,流傳了數百年至今保存完好,沒有缺角少頁的版本,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河壩場鄉
河壩場鄉位於石阡縣的西南部,是石阡縣著名的水果之鄉!其沙田柚聞名周圍縣市,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旅遊地。特別是農歷三月的時候,鄉政府所在的平壩周圍可以清晰的看到各種水果盛開的花所形成的『桃源世界』。全鄉轄4個行政村,是石阡縣管轄鄉鎮面積第2的自治地。於兩條河流穿過。已建成一個水利工程(花山水利)。
2007年該地發現一個軍隊群墓,據初步考察為明代墓地。
石阡溫泉群
素有「泉都」美譽的石阡縣,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分布廣泛、水質優良、風景優美。全縣溫泉出露點共20處36個,總流量22311噸/天,為貴州省之最。經權
石阡溫泉
威科研機構檢測,石阡溫泉水富含鍶、鋰、鋅、氡、硒、偏硅酸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成分,符合國家《飲用礦泉水標准》和《醫療礦泉水標准》。2012年榮獲國家4A級景區。
據稱石阡有一條地下熱水河和熱水溪。在眾多的溫泉中,以石阡溫泉最為盛名。
石阡溫泉,又名城南溫泉,位於縣城南松明山麓,距龍川河右岩馬鞍岩30米,高於江面12米。泉水從山麓石隙中間湧出,水溫47.5℃,出水量為45.83噸/小時。熱氣騰騰,水聲嘩嘩,奔瀉入江,源泉滾滾,晝夜不舍,冷曖相融,浪濤拍岩,珠飛玉濺,蔚為驚嘆。
贊譽
溫泉於人之身體健康,受益匪淺。清郡守崔詩有贊曰:"斯泉
石阡溫泉
靈幻極,地噴水如湯。暖沸膚添潤,雲蒸氣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涼。獨有探奇客,臨流歌未央。"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浴後可凈膚發,愈風濕瘡諸疾。《石阡縣志》(民國)載:"冬浴則身暖而寒退,夏浴則體輕而閔生,夜浴則睡眠安穩,疲浴則精神復振......
傳說
關於溫泉的起源,當地有神話流傳。從前,一勘輿家由雲南驅趕火龍,行抵石阡,見山水幽美,物產豐富,人民勤勞儉朴,不忍離去,乃將火龍鎮於江底,尾在雲南,頭在石阡,從地下噴出溫泉,利民浣浴。勘輿家臨終前,囑將其埋葬於溫泉北面小山上叢林間,罩以三層石塔,永鎮火龍於其下,為石阡萬民世代謀幸福。溫泉所臨江河,乃有龍底江或龍川河之名。
❼ 貴州十大富裕縣城有哪些
貴州十大富裕縣城:興義市、福泉市、盤州、龍里縣、開陽縣、玉屏侗族自治縣、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仁懷市。
1、仁懷市,由遵義市代管,其2016年的人均GDP為10.0733萬元,在貴州所有的縣和縣級市中排名第一。
10、興義市,是黔西南州的州府,其2016年的人均GDP為4.5363萬元,在貴州所有的縣和縣級市中排名第十。
❽ 貴州有哪些縣市
地級市有:貴陽市 、遵義市、 六盤水市 、安順市 、畢節市、 銅仁市 。
各地級市、州下轄縣市介紹:
一、貴陽市
清鎮市、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
二、 遵義市
赤水市、仁懷市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
三、六盤水市
盤州市、水城縣。
四、安順市
鎮寧縣、普定縣、關嶺縣、紫雲縣。
五、畢節市
赫章縣、威寧縣、納雍縣、織金縣、黔西縣、金沙縣、大方縣。
六、 銅仁市
江口縣、玉屏縣、石阡縣、思南縣、印江縣、德江縣、沿河縣、松桃苗族自治縣。
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凱里市、鎮遠縣、黃平縣、施秉縣、三穗縣、岑鞏縣、天柱縣、錦屏縣、劍河縣、台江縣、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雷山縣、麻江縣、丹寨縣。
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勻市、福泉市、荔波縣、貴定縣、甕安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龍里縣、惠水縣、三都縣。
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興義市、興仁市、普安縣、晴隆縣、貞豐縣、望謨縣、冊亨縣、安龍縣。
(8)石阡縣遺址擴展閱讀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轄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觀音洞舊石器遺址被正式命名為「觀音洞文化」,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