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平遺址
⑴ 熨斗發展史
我們手頭的熨斗,通常是蒸汽熨斗,那些裝水、裝炭、帶夾心的……古董級熨斗,對於年輕一輩們來說,毫無記憶可言。穿過千年的時光,讓我們重新梳理一次熨斗的歷史。
中國最早發明作為刑具的熨斗
熨斗最早的歷史可溯至商代,它是作為刑具而發明的,專門用於熨燙人的肌膚,這使人聯想到殘暴的商紂王炮烙忠臣的故事。熨斗到漢代始用於熨燙衣服並流行於明清。據考古學家考證,中國古代的熨斗比外國發明的熨斗早了16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並使用熨斗的國家。
用以熨衣服的熨斗在中國的漢代(公元2年)時就已出現。晉代的《杜預集》上寫道:「葯杵、澡盆、熨斗……皆民間之急用也。」由此可見,熨斗已是那時民間的家庭用具。據《青銅器小詞典》介紹,漢魏時期的熨斗是用青銅鑄成,有的熨鬥上還刻有「熨斗直衣」的銘文,可見那時候的人們就已懂得了熨斗的用途。
關於「熨斗」這個名稱的來歷,古文中有兩種解釋,一是取象徵北斗的意思,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釋:「斗,象形有柄」;清朝的《說文解字注》中寫道:「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蓋北斗。」二是熨斗的外形如斗。
也有把熨斗叫「火斗」、「金斗」的。因為古時的熨斗不是用電,而是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等熨斗底部熱得燙了手以後再使用,所以又叫做「火斗」。「金斗」則是指非常精緻的熨斗,不是一般的民間用品,只有皇親貴族才能享用。在現在一些地方的洗衣店,由於特殊需要或在沒有電的情況下,還有使用木炭熨斗的。
20世紀初電熨斗誕生
歐洲人自從17世紀以來就自己熨燙衣服了,他們用一塊沉重的「平底鐵」在火中或熱金屬板上加熱以後熨燙衣服,但這種熨燙容易把鐵弄得太熱而燒焦衣服。對這件事的憂慮也表現在當開始試著熨燙時,鐵塊還沒有完全變熱。有時鐵柄也被弄得非常熱。這意味著人們經常會在熨衣服時弄傷自己。
19世紀時歐洲採用了把熱水或煤炭余火裝在裡面的空心熨斗,情況才稍微改善了一點。看看製造於1906年的法國熨斗吧,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裝置,各種發熱配件沒有一個是現代熨鬥上適用的。這意味著除了不必先在火中加熱這一點外,它幾乎與老式「平底鐵」同樣不易使用。
紐約發明家亨利?W?西昨改變了這一切。他在1882年發明了第一個用電的熨斗。它裝有一個金屬絲元件。當電流穿過時,金屬絲會發熱,與傳統的電爐原理相同。西利熨斗的問題在於當它出現時,還只有極少數家庭有電。所以,許多人仍然繼續使用著「平底鐵」而進入20世紀。
1913年,法國著名的「卡洛里」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熨斗設計樣品。然而直到1924年,第一個實用的電熨斗才被美國人吉茨夫?米爾研製成功。1926年在紐約出現了第一個蒸汽熨斗,它產生的蒸汽噴流使正在熨燙的織料變得潮濕,該蒸汽熨斗是一家叫做「Eldec」的公司生產製造的。此後蒸汽電熨斗才進入尋常老百姓家庭。到了1932年,出現了可以調溫的電熨斗。1953年,噴霧蒸汽式電熨斗問世。
得心應手的現代熨斗
我國目前生產和使用較多的電熨斗有普通型和普通調溫型兩種。它主要由底板、發熱元件、壓鐵、溫度調節裝置、罩殼等部分組成,底板有用鑄鐵,或用鋁合金製成,電熱元件有的是雲母骨架式,近年來用PTC元件作為發熱體,既可省電,又能自動調溫。避免了老產品採用雙金屬片製成的調溫器溫控質量不可靠問題,電熨斗從品種上也出現了噴氣型、噴霧型、恆溫型和電解蒸汽型等新品種高功率、輕便、自動調溫、噴汽或噴霧,追求造型美觀是新一代電熨斗的發展方向。
老式的電熨斗,因溫度不斷升高而需要不時地在衣服上噴水,否則,衣服很容易會被燒糊。如今的電熨斗早已鳥槍換炮,不僅增加了自動噴水、清洗等功能,有的還針對不同質地的衣服設計了不同的工作溫度,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現在很多電熨斗都有蒸汽功能,衣服經過蒸汽噴射後,可消毒、殺菌,並恢復衣服的彈性,袖口鬆弛的毛衣也可通過飄熨恢復原狀,就連香煙等異味也可一並消除。有些電熨斗還附帶外觀精緻、攜帶方便的熨斗收藏箱,能收藏多種型號的電熨斗,防熱內層耐高溫可達攝氏260度,確保老人和兒童的安全。
此外,有的電熨斗在設計上獨具匠心。有一款電熨斗採用了全透明式水箱,這個水箱可拆卸,用干熨衣袖內孔部位;其鈦金底板提高了電熨斗的滑動性,更耐磨、耐用,使得熨衣時更順滑,衣服磨損更小。自動斷電裝置則避免了因疏忽熨焦衣服,確保家居安全。
還有一種蒸汽掛燙機,除了能對絲綢、毛料、羊毛衫、羊絨衫等各種面料進行清理、熨燙之外,其獨到之處還在於它能迅速熨平一般熨斗不易熨燙的布料如窗簾、婚紗等。這種熨斗改變了傳統卧式熨斗的笨拙,靈巧而又簡易。掛機將貯水裝置單獨分立出來,以增加貯水量,延長連續使用時間,並消除了因直接貯水在熨斗裏手感沉重而造成的勞累。
未來的數碼電熨斗
邊幹活邊聽音樂,一點也不新鮮。可是如果有個家用電器是配合音樂播放器工作的聽說沒?比如說「數碼播放器」給電熨斗供電。這個電熨斗無疑是iPod配件中最誇張的一個。說「電熨斗」是數碼產品的配件一點不為過,因為它只要加上水再插上i鄄Pod就可以了―――「電熨斗」的電力就來自iPod,外放的6W嗽叭設在熨斗兩側。
這還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電熨斗」的噴蒸氣節奏是隨著音樂而定的。趕時間的話就放一些繞舌音樂就OK啦,快使用雙截棍,吼吼哈嘿……IRon上甚至還有個小Plug-in程式,可以在iPod小小彩色屏幕上顯示熨斗目前的水量、溫度和剩餘電量。
-----------------------------------------
炭火熨斗
炭火熨斗,稱得上是輩分最大的熨斗。據悉,漢代時就有炭火熨斗,古人們就是在煙熏火燎中熨著衣物的,無蓋的,火星有時還會濺到衣物上。清代以前的熨斗,幾乎都是炭火熨斗。
炭火熨斗,以銅質、鐵質的居多。一般而言,銅質的熨斗要比鐵質的熨斗價高。值得一提的是,熨斗也「分口」,熨領口、袖口、衣服等。炭火熨斗中,就不乏熨袖口的,由於它們存世量相對較少,所以並不多見。
烙鐵熨斗
烙鐵熨斗是「大眾化」熨斗,「長相」普通,製作比較粗糙。當然也有意外,有一種烙鐵熨斗是專門熨領口的,做工精巧。此外,還有一種帶夾心的熨斗。使用時,先把裡面的「心」燒熱,然後放進去,接著就可以熨衣服了。兩道工序,麻煩。
裝水熨斗
眾所周知,水,能使一些物質生銹,比如鐵。熨斗中,有一類是專門裝熱水的熨斗。這種熨斗,銅質、瓷質的居多。記者看到過一個白銅材質的裝水熨斗,整個熨斗由一塊銅製成,沒有介面,且有紅銅鑲邊。另外,瓷質的熨斗看似古董,其實大多數都製造於當代。
酒精熨斗
見過酒精爐,可你見過酒精熨斗嗎?估計大多數人都是搖頭作答。在熨斗收藏愛好者們眼裡,它是「舶來品」,中國的酒精老熨斗,還沒有看到過。這種酒精熨斗工藝高、造價高。「兩高」決定了它們先前的存世量就少之又少,現在想收集到更是難上加難。據說,大英博物館就有一個酒精熨斗。
⑵ 觀察蒸汽熨斗熨平衣物的過程,並指出其優點 要從物理角度來回答!
1、溫度比較高,可以很容易的把衣服熨平.
2、不會把衣服熨焦.
⑶ 電熨斗的歷史
早期的熨具是由鑄鐵製成的,斗形,斗內燒木炭,故稱「熨斗」。歐洲人自從17世紀版以來就自己熨燙衣服權了。他們用一塊挺重的「平底鐵」在火中或熱金屬板上加熱後來熨燙衣服。這引起了各種問題,例如容易把鐵弄得太熱得燒焦衣服。對這件事的憂慮也表現在當開始試著熨燙時,鐵塊還沒有完全變熱。有時鐵柄也被弄得非常熱。這意味著人們經常會在熨燙時弄傷自己。紐約發明家亨利·W·西昨改變了這一切。他在1882年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電熨斗。它裝有一個金屬絲元件。當電流穿過時,金屬絲會發熱,與傳統的電爐原理相同。西利熨斗的問題在於當它出現時,還只有極少數家庭有電。所以,許多人仍然繼續使用著「平底鐵」而進入20世紀。1926年在紐約出現了第一個蒸汽熨斗,它產生有蒸汽噴使正在熨燙的織料得潮濕。該蒸汽熨斗是一家叫做「Eldec」的公司生產製造的。電熨斗的廣泛使用改變了當時僅在夜間供電的傳統,並促使其他家用電器相繼上市。因此,人們認為美國的家用電器工業發軔於電熨斗。
⑷ 不用熨斗怎麼把皺的地方弄平(棉的)
用玻璃瓶子或者茶缸盛上熱水直接放在衣服上面熨燙就可以了。和電熨斗一樣的效果。
⑸ 熨斗的歷史
熨斗這個名稱的來歷,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種烹調用具「熨斗」。熨斗像一隻沒有腳的平底鍋,熨衣前,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熱得燙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則是採用鎏金工藝精製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間用品
最早的歷史可溯至商代,它是作為刑具而發明的,專門用於熨燙人的肌膚,這使人聯想到殘暴的商紂王炮烙忠臣的故事。熨斗到漢代始用於熨燙衣服並流行於明清。據考古學家考證,中國古代的熨斗比外國發明的熨斗早了16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並使用熨斗的國家。
燙衣服的熨斗,在漢代時已是家庭的用具。漢魏時期的熨斗,用青銅鑄成,外型呈圜腹、寬口沿,有長柄。有的熨鬥上,還鏤有「熨斗直衣」的銘文。
熨燙衣料用具。古稱「熨斗」,亦稱「火斗」、「金斗」。古代銅熨斗,有的有「熨斗直衣」的銘文,說明它是熨燙衣服的用具。熨斗,在我國漢代時已是家庭的用具。漢魏時期的熨斗,用青銅鑄成,外型呈圜腹、寬口沿,有長柄。有的熨鬥上,還鏤有「熨斗直衣」的銘文。
約16世紀,荷蘭裁縫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燒紅的鐵板從背後的門放入熨斗加熱。18世紀最常用的是鐵鑄的實心熨斗,人們往往交替使用兩個熨斗:一個熨衣服,一個放在炭火上加熱。電熨斗源於美國,查德森把電能轉為熱能,研製成電熨斗。1932年,出現了可調溫的電熨斗。1953年,噴霧蒸汽式電熨斗問世。 古稱熨斗為鈷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里有兩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地名裡面還可以看到熨斗陂、熨斗鎮、熨斗台、西熨斗街,都是因為熨斗使用得早、用得廣泛所致。晉代的《杜預集》上寫道:「葯杵臼、澡盤、熨斗……皆民間之急用也。」晉人關於熨斗還有《晉書·韓康伯傳》載:「母方為大絝,令康伯捉熨斗,康伯曰:熨在斗中,兩柄尚熱。」
梁·簡文帝《和徐錄事見內人作卧具》中記錄的那隻「熨斗金塗色,簪管白牙纏」也不錯;或者《淮南王》里傳說 「炮烙始於斗」 的那一隻,該書又註:「斗,熨斗也。紂王見熨斗爛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宋高承《事物紀原·舟車帷幄部·熨斗》也引證皇甫謐(又是晉人,晉代大概是最注重穿衣的朝代了,從繁復到裸體兩個極端都有)的《帝王世紀》「紂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使之舉手輒爛,與妲己為戲笑。」看樣子真有這樣變態的東西存在,雖然不是用來熨燙衣服,但熨人皮的更少見,「今人以伸帛者」不過是紂王「其遺意也。」猶見珍貴。馬王堆的辛追夫人,她的薴麻織品則的的確確是用「漢熨斗……伸帛之器」燙熨過的,假不了。
《隋書》記有李穆讓自己的兒子李渾入京,拿了熨斗作為信物給隋文帝,說:「願執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表示自己不會叛變,估計這只熨斗也有刻度,那些不準確的刻度表示為尺,可以丈量天下的意思,算是一種權杖。拿著這么個玩意,高祖大悅。
時至今日,熨斗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熨斗基本不採用原始炭火加熱的方法,代之以電加熱、蒸汽加熱。故又稱電熨斗和蒸汽熨斗等。款式也是五花八門。
⑹ 攝影背景紙的印痕用熨斗能熨平嗎
小痕跡可以,但是沒有必要,只要掌握正確的曝光
如果印痕大得拍出來還是非常明顯。其實最好不要用熨斗,很容易凹一塊凸一塊的
直接用刀片衍著痕跡把紙張切透,然後在背面貼上透明膠就行了。
⑺ 電熨斗什麼時候有的哪個國家發明的呢
電熨斗發明於1882年,美國發明。
利用電熱熨燙衣物的清潔電器。早期的熨具是版由鑄鐵製成的,斗形權,斗內燒木炭,故稱「熨斗」。1882年美國H.W.西利獲得第一個電熨斗專利。20世紀初,美國E.理查森發明的電熨斗投放市場,受到歡迎。電熨斗的廣泛使用改變了當時僅在夜間供電的傳統,並促使其他家用電器相繼上市。因此,人們認為美國的家用電器工業發軔於電熨斗。電熨斗結構簡單,製造容易,使用方便,因而發展迅速。1984年世界電熨斗總產量(不包括中國)為3727.8萬個,其中美國產量最高,約822萬個。中國1949年產量僅7萬個,1987年達1224.2萬個,產品向調溫型發展。
電熨斗是平整衣服和布料的工具,功率一般在300—1000W之間。它的類型可分為:普通型、調溫型、蒸汽噴霧型等。普通型電熨斗結構簡單,價格便宜,製造和維修方便。調溫型電熨斗能雜60—250℃范圍內自動調節溫度,能自動切斷電源,可以根據不同的衣料採用適合的溫度來熨燙,比普通型來得省電。蒸汽噴霧型電熨斗既有調溫功能,又能產生蒸汽,有的還裝配上噴霧裝置,免除了人工噴水的麻煩,而醫療潤濕更均勻,熨燙效果更好。
⑻ 蒸汽熨斗熨平衣服的過程,及其優點
多數織物受熱再經過輕壓後會恢復它原本的平展狀態。
蒸汽熨斗的優點是由於它內是蒸汽熨燙,容溫度屬於偏低的,任何的織物都不會因為它的熨燙而發生性狀的改變,也就是說它不會把任何衣服熨壞。
有的熨斗由於它是底盤發熱的,可以調節高低溫,如果熨燙者不了解纖維的特性,就會錯誤地使用不恰當的溫度,或是溫度低了,不能夠理想地熨平衣物,或是溫度高了,把化纖的衣服燙得粘連在一起,使衣服發亮,甚至燒出洞。
蒸汽熨斗有很多種外形和發熱的原理,但其供汽方式終歸是有兩種:
一種是底盤發熱使滴到上面的水因為受熱產生蒸汽,另一種是底盤本身不發熱,通過供汽道或內置小熱水器產生蒸汽。
前者用途更加廣泛一些,可噴水、干熨、蒸汽熨,缺點我在上面也提到了。後者熨燙起來對人身和衣物的安全系數都更高一些,而且幾乎所有的衣物都能夠被熨燙得很好,當然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結果,需有一些輔助熨燙肩部、領部、袖子等特殊部位的小工具。
還有就是內置發熱裝置的蒸汽熨斗,容易向外滴水浸濕衣物。向內裝水不宜多,熨燙時不宜大角度地翻轉和晃動熨斗即可解決滴水問題。
⑼ 熨斗是什麼時候 誰發明的吖為什麼在《還珠格格》含香說要把蒙丹腦袋上的摺用熨斗熨平類
熨燙衣料用具。古稱「熨斗」,亦稱「火斗」、「金斗」。古代銅熨斗,有的有「熨斗直衣」的銘文,說明它是熨燙衣服的用具。熨斗,在我國漢代時已是家庭的用具。漢魏時期的熨斗,用青銅鑄成,外型呈圜腹、寬口沿,有長柄。有的熨鬥上,還鏤有「熨斗直衣」的銘文。熨斗這個名稱的來歷,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種烹調用具「熨斗」,熨斗像一隻沒有腳的平底鍋,熨衣前,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熱得燙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則是採用鎏金工藝精製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間用品。
約16世紀,荷蘭裁縫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燒紅的鐵板從背後的門放入熨斗加熱。18世紀最常用的是鐵鑄的實心熨斗,人們往往交替使用兩個熨斗:一個熨衣服,一個放在炭火上加熱。電熨斗源於美國,查德森把電能轉為熱能,研製成電熨斗。1932年,出現了可調溫的電熨斗。1953年,噴霧蒸汽式電熨斗問世。
古稱熨斗為鈷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里有兩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地名裡面還可以看到熨斗陂、熨斗鎮、熨斗台、西熨斗街,都是因為熨斗使用得早、用得廣泛所致
希望答案您能滿意
第2個問題,你問瓊瑤去吧。。
⑽ 熨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由誰發明的
熨斗的歷史悠久,至遲在商周時期我國就出現熨斗,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專說文》屬中說:「熨,從上按下也,從又持。火從繒也。」此意即指熨斗。梁·簡文帝《和徐錄事見內人作卧具》中也有「熨斗金塗色,簪管白牙纏」之記錄。《晉書·韓康伯傳》載:「母方為大絝,令康伯捉熨斗,康伯曰:熨在斗中,兩柄尚熱。」這說明了當時使用熨斗已很普遍。
熨斗開始還與商紂王的罪惡歷史有一些聯系。紂王殘暴兇狠,他曾想出各種方法來鎮壓百姓,討取妲己的歡心,考《淮南王》:「炮烙始於斗。」該書又註:「斗,熨斗也。紂王見熨斗爛人手,遂作炮烙之刑。」《隋書》還記有:「李穆奉熨斗於高祖曰:願以此熨安天下。」可見封建統治者曾用熨斗作為刑具來鎮壓百姓,以達到鞏固其統治的目的。古代詩人也還有專寫熨斗的詩,明代瞿佑的《熨衣斗》:「有柄何曾挹酒漿,隨時用舍屬閨房。干旋天上陽和氣,平貼人間錦綉香。翠袖卷紗移玉腕,金篝分火近牙床。衣成遠寄征夫去,印顆何時肘後黃。」詩中一方面寫出了詩人的寄託和希望,也寫出了熨斗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達,熨斗也有了很大發展,現已有調溫型、蒸氣型、噴霧型等多品種多式樣的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