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流沙
① 西游記里的流沙河在什麼地方
吳承恩寫入《西遊記》小說中的流沙河,實際上是今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北部焉耆回族自治縣的開都河。
流沙河的奇異就在於沙隨水動,水流沙流,這是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讓河水夾雜著細碎輕巧的浮沙,年年歲歲游動著,水與沙始終不分離。在流沙河坐船遊玩,最過癮的是看船尾 切開的一道線,從這條線隱約可以看見河水裡的浮沙在游動,船速一快,水和沙形成了波濤,再開快些,水和沙能噴濺起兩米多高的浪花。水和沙的奇妙結合,讓來這兒的人感受著河流的氣勢,神話的引力,還有細沙與水的浪漫、神奇。
資料來源:網路-流沙河
② 流沙河是第幾集在86版西遊記中
第8集
黃風嶺上,颳起一陣怪風,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為救師父,迎戰黃風怪,被妖風傷了雙眼。黎山老母變化的老媽媽醫好了悟空的眼睛。悟空請來靈吉菩薩,收伏了黃毛貂鼠變成的黃風大王。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悟空與等候取經人的沙悟凈幾番爭斗。觀音的徒弟木吒趕來,說明了情況,於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凈為徒,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在一座莊院里,好客的女主人慾招唐僧為夫,並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只有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後堂去撞天婚,鬧了許多笑話。這女主人和三個女兒本是黎山老母和觀音、文殊、普賢三為菩薩變化,特意在此考驗唐僧師徒。八戒受到捉弄,十分羞愧。
③ 西遊記中渡流沙河的片段
你說的是剛到流沙河 還是收了沙悟凈後的啊
話說唐僧師徒三眾,脫難前來,不一日,行過了八百黃風嶺,進西卻是一脈平陽之地。光陰迅速,歷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正行處,只見一道大水狂瀾,渾波涌浪。三藏在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邊水勢寬闊,怎不見船隻行走,我們從那裡過去?」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涼篷而看,他也心驚道:「師父啊,真個是難,真個是難!這條河若論老孫去呵,只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若師父,誠千分難渡,萬載難行。」三藏道:「我這里一望無邊,端的有多少寬闊?」行者道:「徑過有八百里遠近。」八戒道:「哥哥怎的定得個遠近之數?」行者道:「不瞞賢弟說,老孫這雙眼,白日里常看得千里路上的吉凶。卻才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遠,但只見這徑過足有八百里。」長老憂嗟煩惱,兜回馬,忽見岸上有一通石碑。三眾齊來看時,見上有三個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雲:「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師徒們正看碑文,只聽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嶺,河當中滑辣的鑽出一個妖精,十分凶丑:一頭紅焰發蓬鬆,兩只圓睛亮似燈。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那怪一個旋風,奔上岸來,徑搶唐僧,慌得行者把師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脫。那八戒放下擔子,掣出鐵鈀,望妖精便築,那怪使寶杖架住。他兩個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這一場好鬥:九齒鈀,降妖杖,二人相敵河岸上。這個是總督大天蓬,那個是謫下卷簾將。昔年曾會在靈霄,今日爭持賭猛壯。這一個鈀去探爪龍,那一個杖架磨牙象。伸開大四平,鑽入迎風戧。這個沒頭沒臉抓,那個無亂無空放。一個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個是秉教迦持修行將。他兩個來來往往,戰經二十回合,不分勝負。
這是結尾
那悟凈不敢怠慢,即將頸項下掛的骷髏取下,用索子結作九宮,把菩薩葫蘆安在當中,請師父下岸。那長老遂登法船,坐於上面,果然穩似輕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凈捧托,孫行者在後面牽了龍馬半雲半霧相跟,頭直上又有木叉擁護,那師父才飄然穩渡流沙河界,浪靜風平過弱河。真個也如飛似箭,不多時,身登彼岸,得脫洪波,又不拖泥帶水,幸喜腳干手燥,清凈無為,師徒們腳踏實地。那木叉按祥雲,收了葫蘆,又只見那骷髏一時解化作九股陰風,寂然不見。三藏拜謝了木叉,頂禮了菩薩。正是木叉徑回東洋海,三藏上馬卻投西。畢竟不知幾時才得正果求經,且聽下回分解。
④ 西遊記流沙河的故事梗概
唐僧帶著猴子取經途中遇到河裡的妖怪阻止,幾番爭斗不見高下,菩薩前來方知是卷簾大將,於是賜號悟靜,俗稱沙僧。最後一同前往西天。
⑤ 西遊記流沙河收沙僧的故事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不善水戰,在水下奈何不了那妖怪,便派八戒下水與之一戰。八戒執九齒釘耙與之河妖三次相鬥,均不能取勝。
悟空雖智計百出,卻也無可奈何。幾番戰斗無果之下,悟空去求助觀音菩薩,菩薩讓木叉行者與悟空同去,收服妖怪。
木叉行者喚出妖怪悟凈。引其拜師後,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共取西經。
(5)西遊記流沙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沙和尚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2、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
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
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
⑥ 西遊記中描寫流沙河的詩句是什麼
1、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眼睛亮似燈。
2、不黑不青藍錠臉,如雷如鼓老龍聲。
3、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
4、頂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以上四句都是關於沙僧的,至於流沙河的真不敢確定,看看下面有沒有你中意的。 話說唐僧師徒三眾,脫難前來,不一日,行過了八百黃風嶺,進西卻是一脈平
陽之地。光陰迅速,歷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
正行處,只見一道大水狂瀾,渾波涌浪。三藏在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邊水勢寬闊,怎不見船隻行走,我們從那裡過去?」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 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涼篷而看。他也心驚道:「師父啊,真個是難,真個是難!這條河若論老孫去呵,只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若師父,誠千分難渡,萬載難行。」三藏道:「我這里一望無邊,端的有多少寬闊?」行者道:「徑過有八百里遠近。」 八戒道:「哥哥怎的定得個遠近之數?」行者道:「不瞞賢弟說,老孫這雙眼,白日里常看得千里路上的吉凶。卻才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遠,但只見這徑過足有八百里。」長老憂嗟煩惱,兜回馬,忽見岸上有一通石碑。三眾齊來看時,見上有三個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雲: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重點就是這幾句!!!!1
師徒們正看碑文,只聽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嶺,河當中滑辣的鑽出一個妖精,十分凶丑:
頭紅焰發蓬鬆,兩只圓睛亮似燈。
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
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
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那怪一個旋風,奔上岸來,徑搶唐僧,慌得行者把師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脫。
⑦ 《西遊記》流沙河的石碑上寫的字是什麼
長老憂嗟煩惱,兜回馬,忽見岸上有一通石碑。三眾齊來看時,見上有三個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雲:「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⑧ 西遊記流沙河收沙僧概括
流沙河收沙僧:師徒四人路遇流沙河,八戒執九齒釘耙與之河妖三次相鬥,均不內能取勝,悟空雖智計百容出,卻也江郎才盡。後得觀音菩薩相助方得渡河,後經菩薩點化,那河妖才認唐僧為師,共取西經。此人正是沙和尚——沙僧。
(8)西遊記流沙擴展閱讀
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陳禕)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戀女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屬於菩薩位,不是羅漢位。
⑨ 西遊記中流沙河屬於哪國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有這樣的描寫:唐僧師徒三人行過黃風嶺,來到一片平陽之地,只見一道大水狂瀾,渾波涌浪,師徒們驚嘆不已。但見岸上有一塊石碑,上有三個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四行真字:「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這是小說中對流沙河的描寫,小說是可以虛構故事情節的,更何況是神話小說,人們當然不會以此去現實中也尋覓那寬800里的流沙河。不過,眾所周知,《西遊記》以唐代玄奘法師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加工最終寫定。所以,《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在編寫小說中,虛構誇張的成分固然少不了,但許多情節,包括人物、地名在現實中還是有跡可循的,在西北有關的典籍中,確實有較多的關於「流沙河」的記載。
目前我國被稱作「流沙河」地方有五處:西雙版納的流沙河,四川省漢源縣的流沙河,河南省內唯一的內陸復航河——周口流沙河,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北部焉耆回族自治縣的開都河(古稱流沙河),和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境內的大沙河(古代也稱流沙河)。由於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行程所限,他往返均未經過西雙版納、四川、河南這三地,所以可以排除《西遊記》中描寫的「流沙河」當與這三處無關。事實上,許多學者的確認為《西遊記》中描寫的「流沙河」就是張掖的「大沙河」,(姑且稱為「張掖說」)或是新疆的開都河。(姑且稱為「新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