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崗原始社會遺址
❶ 中國原始社會的人類主要遺址的名稱
元謀人 雲南元謀縣 170萬年前 最早的人類祖先
藍田人 陝西藍天縣 80萬年前 舊石器時內代早期人類
北京容人 北京周口店 20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
山頂洞人 北京周口店 1.8萬年前 新石器時代人類
半坡人 陝西 7000年前 母系社會黃河流域
河姆渡人 浙江 7000年前 母系社會長江流域
大文口人 山東 5000年前 父系社會黃河流域
良渚人 浙江 5000年前 父系社會長江流域
❷ 列舉原始社會六大文化遺址
河姆渡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殷商文化遺址(殷墟)、半坡文化遺址、山頂洞文化遺址、周口店文化遺址。
❸ 中國原始社會三個時期的文化地點有哪些
中國(舊、中、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的早期泛稱舊石器時代。從距今260萬年延續到1萬多年以前,相當於地質年代的整個更新世。 )
早期:西侯度文化、元謀人石器、匼河文化、藍田人文化以及東谷坨文化(見東谷坨遺址)。
中期:山西襄汾發現的丁村文化(見丁村遺址)
晚期:在華北,重要代表有薩拉烏蘇遺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遺址、山頂洞遺址(見山頂洞人)等;在東北,重要遺址有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和黑龍江哈爾濱閻家崗遺址等。 在南方,這一時期出現了幾個區域性文化,如以四川省漢源縣富林遺址命名的富林文化類型,以重慶市銅梁縣張二塘遺址為代表的銅梁文化類型,以及最初在貴州省興義市貓貓洞遺址發現的貓貓洞文化類型。
中石器時代(距今15 000~10 000年至8 000年,以石片石器和細石器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
中國發現的中石器時代遺存,已知有陝西大荔沙苑(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河南許昌靈井(中石器時代早期)和山西沁水下川 (舊石器晚期到中石器時代)等。
新石器時代(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早期:以河北徐水南庄頭、江西萬年仙人洞及吊桶環、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為代表。
中期:以內蒙古赤峰紅山後、河南澠池仰韶村、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為代表。
晚期:以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山東日照兩城鎮、河南洛陽王灣、山西襄汾陶寺、甘肅臨兆馬家窯、湖北京山屈家嶺湖北天門石家河、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為代表。
❹ 原始社會 建築構件的綁扎連接最早在什麼遺址中出現
原始社會 建築構件的綁扎連接最早在什麼遺址中出現?
綁扎是在陝西西安半坡村遺址發現。
❺ 中國原始社會的人類主要遺址有哪些
北京周口店
西安半坡遺址
西安藍田人遺址
四川資陽人遺址
沈陽新樂遺址
......
❻ 原始社會後期出現銅鏡,如甘肅什麼遺址出現了銅鏡
在原始社會後期,我國就出現了銅器, 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肅齊家文化遺址出土了銅鏡。
齊家文化遺址是1924年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城關鎮)排字坪鄉園子坪齊家坪社發現的,西距廣河縣城35公里。這里現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齊家文化大約產生於距今4130±105年前經碳-14測定結果,屬於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
齊家文化遺址的一大特徵是玉器明顯增多,這里早年曾發現過重型禮儀 玉器——玉璧和玉刀,進入本世紀後,又曾發掘出祭壇遺址和目前所知最早的面條實物遺存。
齊家文化上承馬家窯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早期年代約為前2000年,主要分布於黃河上游地區甘肅、青海境內,黃河的主要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也有零星分布。
齊家文化反映了父系氏族社會的特點,出現了階級分化並產生原始軍事民主制。
齊家文化的經濟生活以原始農業為主,種植粟等農作物,人們過著比較穩定的定居生活。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和骨器,有石鐮、石刀、石斧、石磨盤、石磨棒、石杵等。
齊家文化的畜牧業相當發達,飼養的家畜有豬、羊、狗、牛、馬等,基中養豬業最為興旺。手工業也發展到一定水平,制陶、紡織及冶銅業都取得較大成就。
齊家文化的陶器獨具特色,主要有泥制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還有少量的灰陶和泥制彩陶。紡織品以麻織面料為主,冶銅業發達,出現了紅銅、鉛青銅和錫青銅,表明齊家文化晚期已進入青銅時代。
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私有制的產生,齊家文化中原始的貧富均等的狀態已經被打破,出現了貧富差別以及人與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之分,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並產生了階級和軍事民主制。
❼ 我國原始社會古村落遺址有哪些
我國的原始社會遺址如下:
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四川巫山龍骨坡(前200萬年)
安徽繁昌人字洞(前200萬年)
山西芮城西侯渡(前180萬年)
雲南楚雄元謀人(前170萬年)
河北陽原小長梁、東谷蛇(前100萬年)
四川古藺石屏野貓洞
以上,在地質學上屬更新世早期。
陝西藍田人(前100萬年)
南京市郊區「南京人」(前六十二萬年至五十八萬年)
北京周口店人(前505萬年)
山西芮城河
河南南召雲陽
河北鄖縣梅鋪
大冶石龍頭
安徽和縣陶店
貴族黔西觀音洞
遼寧營口金牛山
本溪廟後山
以上地質年代屬更新世中期(前五十萬年至三十萬年左右)。其中最著名的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特徵:以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
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
廣東陽春獨石子
遼寧營口金牛山人(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陝西大荔甜水溝人(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山西襄汾丁村(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山西陽高許家窖人(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廣東曲江馬壩人(典型的早期智人)
貴州相梓岩灰洞
湖北長陽下丁家(典型的早期智人)
遼寧喀左鴿子洞
四川資陽縣黃鱔溪
雲南富源大河鄉茨托村(早期智人)
以上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距今約十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雲南麗江木家橋人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
吉林安圖明月鎮人
內蒙烏審旗薩拉烏蘇沿岸
寧夏寧武水洞溝
山東新泰鳥珠台新泰人
山西朔縣峙峪
貴州普定穿洞人
河南安陽小南海
河北陽原虎頭梁
安徽泗洪下草灣人
山西沁水下川
內蒙呼和浩特大窯
四川漢源富林
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
廣西柳江通天岩
青海可可西里
西藏定日蘇熱、申扎雄梅
台灣台南左鎮、台東長濱
以上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開始,距今前三萬至一萬年,同屬晚期智人。
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期遺址
陝西大荔沙苑
河南許昌靈井
山西懷仁鵝毛口
山西沁水下川
封開黃岩洞
江西萬年仙人洞
廣西南寧豹子頭
哈爾濱顧鄉屯
滿洲里扎賚諾爾
廣西武鳴
洞庭湖區人工培植水稻遺址
湖南城頭山古城遺址及水稻田、祭壇遺址
以上地質上屬全新世,距今前一萬年至七八千年。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前六千年至二千年)
磁山、裴李崗文化遺址(武安西和新鄭西北)遍布武安以南和河南中部(前六千年至五千年)
北辛庄、大汶口文化遺址(前五千四百年至二千五百年)。在山東滕縣東南和泰安縣南,其文化遺存的堆積可分為三期,後期約為公元前4550至4350年間,與磁山文化基本是同一時期。前二千五百年以後,發展為山東龍山文化。
老官台文化遺址(前六千年左右),在陝西華縣。
大地灣文化遺址(前五千八百年至五千四百年),在甘肅秦安縣。分布在渭水流域及漢水上游。
以上均早於仰韶文化,在上述幾處遺址中已發現了穀物,人們已掌握了種植、飼養、漁獵,制陶術及編織技術,早於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遺址(前五千年至三千年)屬黃帝族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遺跡,地區較廣泛,代表性較強,是考古學上的重要時期。
仰韶在河南澠池。以此為代表的文化遺址遍布於豫、陝、晉、冀等省以及東至魯西北,北至河套,西至寧夏隴西,南至鄂西北,分為半坡(西安)、廟底溝(三門峽)、西壬村(山西芮城)、王灣(洛陽)、大河村(鄭州)、後崗、大司空樹(安陽)等類型。
其中:後崗文化下層屬炎帝族文化,上層為小屯文化,屬商文化。
山西襄汾陶寺村古城遺址(約四五千年前)
馬家窖文化遺址(前3300-2050年)
馬家窯在甘肅臨洮,以此為代表,包括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四種類型。主要分布於東起甘肅渭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廓和青海河湟地區,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分支,又名甘肅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遺址(前2900-1900年)屬夏文化。
以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為代表,分布於山東、蘇北、皖北、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及遼東半島南端、鄂西北、河套東北隅等地。分為廟底溝二期文化,以安陽後崗為代表的河南龍山,以城子崖、日照為代表的山西龍山文化(典型的龍山文化),以長安客省庄為代表的陝西龍山文化,以襄汾陶寺為代表的陶寺型龍山文化五種類型
齊家文化遺址(前二千年左右)
在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為代表,分布於東起甘肅涇渭,西抵青海河、湟,南至甘南白龍江流域,北入內蒙阿拉善。上承馬家窯文化,晚期進入青銅時代早期,約與中原夏朝同時。
紅山文化遺址(前3500年左右)
以內蒙赤峰市東北紅山後遺址為代表,分布於內蒙東南部、遼寧西部、河北北部、吉林西北部。相對時間與中原仰韶文化大致相當。
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前五千年至二千年)
青蓮崗(江蘇淮安東北),青蓮崗遺址在江蘇淮安東北,北陰陽營文化(南京市南大校內)(前五千四百年至三千年),以此為代表廣泛分布在江蘇淮河下游和寧鎮地區以及安徽東南部。
西藏昌都卡若和拉薩市北郊曲貢村遺址(前五千五至四千年)。
四川廣漢月亮灣三星堆古蜀國文化遺址(還在發掘中)(前三千年至一千年)
江川李家山、昆明晉寧石寨山戰國,西漢時期古滇文化遺址(前二百年左右)
昆明官渡區羊甫頭戰國時期滇王國文化遺址(正在發掘中)(前五百年左右)
大溪文化(前四千四百年至三千三百年)
以四川巫山大溪遺址為代表分布於東至湖北江陵、公安,南至湖南澧水流域,洞庭湖北岸,北抵漢水中游等地。
屈家嶺文化(前三千五百年至前二千六百年)
以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為代表,分布於湖北江漢平原至河南南陽盆地。
河姆渡文化(前五千年至前三千三百年)
以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為代表,分布於寧波紹興平原的東部,越海東達舟山群島。
馬家濱、崧澤文化(前五千年至四千年)
以浙江嘉興馬家濱遺址為代表,分布於錢塘江以北,西北至常州一帶太湖流域。舊稱江南青蓮崗文化。後發展為上海青浦縣東的崧澤文化,其後,又發展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前三千三百年至二千三百年)
以浙江餘杭良渚鎮遺址為代表,分布於太湖流域及寧波、紹興平原西部,舊稱杭州灣龍山文化。
其他原始文化:
普遍分布於長江中下游以南,越海至台灣、海南島。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延續時間較長,各地文化面貌亦各不相同。
❽ 我國原始社會最早的遺址是屬於哪個流域
元謀人或者更早的但未被廣泛承認的巫山人都屬於長江流域。
回alex_hy君:
原始社會是指人版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權並非是新石器時代之後才算。可以說,在階級社會出現之前的人類社會,都是原始社會。
http://ke..com/view/25262.htm
http://www.gov.cn/test/2005-06/24/content_9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