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文化遺址作用

文化遺址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1-12 02:33:13

❶ 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保存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保護文化發展歷程,繼承傳統文化並在其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有利於提高一個國家的文化競爭力乃至軟實力,有利於凝聚民族認同感,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❷ 良渚文化遺址的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時代文化
,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300─4000年
,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餘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繫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牆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於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員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同時代中國最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延續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是過度依賴單一糧食作物稻穀造成的。[2]但若是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前述觀點顯然並不能成立。因為在此之後的馬橋文明盡管在文化層面上與良渚時期差異甚大,可這兩個時期的同地居民卻令人出乎意料的擁有著完全一致的獨特遺傳結構,所以較大可能性的排除了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劫難。並進一步以此來判斷,其文明程度在末期的急遽衰退更有可能是由人文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遭受到同一時期境外不同文明的毀滅性入侵及征服,從而致使當地的原有文明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❸ 保護歷史遺址有什麼重要意義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為此,黨的十七大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並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可見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同時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不少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古建築、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整體風貌遭到破壞。文物非法交易、盜竊和盜掘古遺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境外。由於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許多重要文化遺產消亡或失傳。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具有更加現實的緊迫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❹ 為什麼要保護文化遺址 保護文化遺址的本質是什麼

文化遺址是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的發生、演進、發展、傳承乃至毀滅都是在文化遺址上上演的,因此文化遺址不可避免的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保護好了會給將來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完好的基礎條件,今天我們弄不明白的也許後人就給弄明白了。
假如我們把遺址都弄沒了,我們的子孫想研究也沒得研究了,可憐的他們只好去空手套白狼了。
另外,文化遺址包括地質地貌、地理環境等等,這些都是寶貝,它們可以提供本地的歷史氣候變遷、地貌的變化,這些都太有意義了,不研究這些,樓蘭古國的真相是難以揭開的。
再說,我們總該給子孫後代以及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別讓什麼都毀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否則那不成敗家子了嗎。
保護動物是個很簡單的深奧問題。保持生物鏈的穩定肯定是最基本的功能,維護生物圈不出現大問題,是現在大多數人對保護動物的共識。
這是最基本的看法,往更深里說,保護動物最本質的是維持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每一種生物都是歷經一萬年考驗而生存下來的,都有對付環境中各種危險的高招,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都沉澱在基因之中,說不定哪天對人就有用。
聽說過鐮狀紅細胞的故事吧,據說鐮狀紅細胞產生在非洲,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東東,說是一種病也未嘗不可,但具備鐮狀紅細胞的可以抗瘧疾。這就是大自然對基因的篩選。當然,大自然不光篩選人,還篩選動物植物,適者生存,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指不定哪天就會成為人類學習的對象。
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更深的意義是,沒有多樣性就沒有繁榮,多樣的生物各具不同的生存方式,分散了環境的壓力,減少了生存環境因難以承受而崩潰的可能。要不信,咱們自己率領全世界的動物一起都去吃一樣東西而不吃別的,估計不出兩年,統統餓死了事。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淺得很,又許多天材地寶我們人類還沒意識到。先說發現的吧,動物中的有牛黃、羚角、蛇毒、蜂毒、膽紅素、胰島素……多了去了,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東西,假如我們的老祖先把牛都吃干凈了,羚羊都打獵玩給獵光了,毒蛇全當階級敵人給消滅了……我們就算知道了那些東西有用又能怎麼辦?
就說眼下弄得全世界束手無策的艾滋病來說,就說你知道吃恐龍的腦子能治好,可你上哪找恐龍去?

❺ 文化遺址 和 文化遺產 有什麼區別

文化遺跡地,又稱自然和文化遺產跡地,是指具有一定科學、文化、歷史、教育、觀賞價值的自然或人文景物、現象及其保留或遺跡地.按形成原因,可分為自然遺跡和人文遺跡.自然遺跡是指由於自然過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科學、文化、藝術、觀賞價值的自然客體及保留或遺跡地.如奇峰異石、洞穴、瀑布、火山口、隕石墜落地、冰川遺跡、典型的地址剖面、生物化石產地、古樹名木等。人文遺跡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所創造的具有一定科學、歷史、文化、教育或觀賞價值的人工客體及其保留或遺跡地。如古建築、古墓、摩崖石刻、古人類活動遺跡、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革命活動遺址等。文化遺產,在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區別在於上面。中國的29處文化遺址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

安陽殷墟:文化遺產,2006年列入,河南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贊同43| 評論(2)

❻ 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意義

1.有利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2.有利於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3.是一個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

4.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財富,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5.有利於人們客觀評價史詩

❼ 我國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1.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體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2.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

3.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總的來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自然和社會活動的歷史遺存,無論它們最初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先進的還是反動的,都從不同的側面和領域揭示這一定的歷史現象,體現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水平,它們價值和作用是永恆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重大。

4.保護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物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文化遺產在對外交流,保護旅遊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7)文化遺址作用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遺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劃。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四川都江堰、陝西兵馬俑、山東泰山、北京故宮等。

截止至2017年7月,中國已有52項世界文化、景觀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1項、世界文化景觀遺產5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

文化遺產歷程

1985年,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侯仁之起草並與陽含熙、鄭孝燮和羅哲文另外三位委員聯名向政協第六屆三次會議提交了《我國應盡早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積極爭取參加「世界遺產委員會」,以利於中國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存和保護》的提案。

由此展開了中國加入保護世界遺產的進程。1985年11月22日,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1987年,中國正式加入該公約及開始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並於同年首批便有6個世界遺產獲成功申報。

截至2012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的世界遺產共有43項(包括自然遺產9項,文化遺產30項,雙重遺產4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義大利(47項,含跨國項目)和西班牙(44項,含跨國項目)。

2013年6月21日和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7屆會議正式通過決議,分別將中國雲南東南部紅河自治州哈尼梯田和新疆天山列入最新的世界著名遺產名錄。

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進行跨國聯合申遺。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7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與澳大利亞並列),其中首都北京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而蘇州是至今唯一承辦過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中國城市(2004年,第28屆)。 中國5000年文化蘊藏了不可估計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化是世界之窗。

❽ 古遺址在開展旅遊活動中的意義和作用

古遺址屬於文化遺產,世界遺產資源的價值劃分為有形(顯性)價值和無形(隱性)價值兩大類,旅遊價值、科考價值、文化價值和環境價值4個亞類。
遺產旅遊已成為各國或地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名牌產品或「金字招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遺產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通過遺產旅遊可考察研究、審美實踐而不斷發掘遺產資源的科學、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並不斷提高和深化遺產旅遊的科教、游覽和山水文化創作體驗水平,同時可對對遺產所在地的文化、民風、習俗等資源研究與開發。
遺產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資源,它的價值原生性是一種自然遺存,是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一種重要力量,也是人類文明歷史的寫照。「遺產價值的核心是它的廣義文化價值和知識價值,經濟價值由此而派生出來」,而作為旅遊開發也只是一種附屬價值。
要了解旅遊的世界遺產地是什麼類型的世界遺產,然後從這類世界遺產收集和了解更多相關信息來認識和提前了解這座世界遺產地!
只有提前了解該世界遺產的相關信息 ,在正式旅遊的時候會有一個著重點和旅遊線路。世界遺產之所被聯合國列為,關鍵在於這座世界遺產地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比如說自然遺產,還自然文化雙重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就是文化遺產中的世界文化景觀。如果喜歡風光秀麗和自然美的朋友,去游世界文化遺產,特別是世界文化景觀。那就有可能感覺沒有多大勁! 那是因為錯把世界文化遺產當自然遺產來旅遊了。
比如說:游廬山 ,因為廬山是世界遺產,但更是世界文化景觀這一類,因為廬山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有的中西文化,造就廬山是以文化名山而聞名世界的!
綜上所述,朋友游覽世界遺產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該世界遺產屬於什麼類型的,因為什麼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從而在旅行的過程有目的地去了解自然,文化,風俗,人文等。

❾ 營盤山文化遺址有哪些重要意義

營盤山文化是發現於四川省阿壩州茂縣鳳儀鎮境內營盤山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6000年至5500年。該遺址是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地方文化類型遺址中面積最大、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它代表了5000年前藏彝走廊地區文化發展的最高水準。營盤山遺址群不僅將巴蜀文明的歷史淵源推進至6000年前;也為探索輝煌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的源頭提供了新的線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