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⑴ 寧陽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什麼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我國黃河下游和江淮地區的一種原始文化。1959年在山東泰安、寧陽兩縣交界的大汶口、堡頭遺址,發掘了成百座墓葬,出土了大批獨具風格的文物。以後同一類型文化的遺址和墓葬在山東和蘇北的廣大區域也不斷發現,這就是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就已發掘的材料看,可以初步分為早、中、晚三期。
⑵ 目前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體有哪些
目前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體有以下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版姚,距今大約權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
⑶ 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你說的應該是在
西安的吧
因為西安是六朝古都
所以是發現最多的
⑷ 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
⑸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
考古工作者來近日在位於源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察哈爾右翼中旗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專家初步確認,此遺址為距今6000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發現的這一遺址位於察哈爾右翼中旗庫倫蘇木,地處半坡地上,地勢北高南低較為平緩,中部有一條土路穿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00米,南北長約100米。遺址地表幾乎不生長草木,散布有大量的碎瑪瑙和火山石,還有少量的石器殘片。
據了解,當地牧民放牧時在此處發現了一些零散的、造型奇特的石器。考古專家通過對牧民撿回的石斧、石磨板、石磨棒、石鏃、石核及各種形狀的刮削器的了解和調查,初步確認此遺址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表示,這一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階段的文化遺存分布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記者 勿日汗)
⑹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遺址分介
高郵龍虯庄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位於江蘇省高郵市龍虯鎮,是江淮地區東部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是發現文化遺跡和出土文化遺物最多的一次。1993年,龍虯庄遺址的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大遺址」。高郵龍虯庄陶文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龍虯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龍虯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虯文化源遠流長。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龍虯庄遺址真高2.4米,地勢低窪,呈圓角長方形,四周環水,東西長24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 龍虯庄遺址發現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
龍虯庄遺址於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經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派員組成的考古隊於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各類文化遺物2000餘件、清理出男女合葬墓7座、墓葬402座、房屋遺址1處、居住遺址4處、灰坑34個,可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一分布於大運河以東江淮地區的古文化類型。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發現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間的碳化稻米。將我國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時,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元號特徵的刻劃符號也是十分少見的(從江蘇省高郵龍虯庄遺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遠上千年,該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國還是首次發現,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兩行刻於內壁的文字元號,筆畫纖細,技法嫻熟 青堆遺址 在河南封丘縣城東北16公里的青堆村東,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高出地面約4米。遺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遺物有石器、灰陶(條紋、方格紋)和俑腿。是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又發現蚌鐮、陶罐、陶瓮。
⑺ 我國第1個申遺成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為何能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形態
⑻ 裴李崗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嗎
中原地區復是的
磁山和裴制李崗文化屬同時期 這兩處遺址的文化有頗多相似之處 在大約公元前6000至5000年 早於仰韶文化
但南方一些早期的新時期文化遺存要早於磁山和裴李崗 它們多是以打制、磨製時期和簡單繩紋陶偉基本內涵的華南新石器文化 其中有早至前120000年前至9000年的廣東陽春獨石仔、封開黃岩洞遺址
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為前6800年左右 廣西南寧豹子頭遺址為前8700至前7600年
⑼ 東胡林村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遺址在哪
1966年,北京大學的學生在門頭溝清水河谷齋堂東側的東胡林村發現了一座墓葬。經考古發掘,確定這是一座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墓葬。這一發現為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活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同時這也是北京地區關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活動證實的第一例。經測定,該遺址距今約一萬年,遺址內有人骨化石出土,並有用於裝飾用的由小螺殼串制的項鏈,及由牛肋骨製成的骨鐲等胸部佩件。東胡林村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文化遺址是繼「北京人」、「山頂洞人」舊石器文化遺址之後又一項重要發現。由於發現於東胡林村,故被命名為「東胡林人」。20世紀90年代,在北京懷柔寶山寺鄉轉年村又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稱為轉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