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游記
『壹』 游記怎麼寫
1.首先游記可以有日記的方式,就是流水賬的表達,至少要把游的地方的事情給大致描述出來,先把人物,時間,地點,交通,和背景等介紹在前面,要讓讀者(讀者也可以是自己)知道有一個框架,就是一群人或者一個人,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了什麼地方,有個這個框架,一切就會很清楚,然後就可以開始正文了。
2.游記的地方經常是自然景觀,也可以是非自然景觀,但是如果去參觀可口可樂工廠,也是可以寫成一篇游記的形式,就是對象可以是很多東西,也可以把旅遊的過程描述成游記。
3.一定需要介紹此次出行的目的,可以是因為天氣好,或者因為有空,或者因為一個什麼原因而有了這次出行的計劃,這樣才可以清楚地渲染整個框架,而不至於很唐突的說就是一次出行,會顯得更加真實。
游記,可以敘述多議論少,可以夾敘夾議等,但是如果議論佔了全部篇幅就不太好,去玩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是必須要先說清楚的,不一定非得要按照時間順序,但是一定要描繪好景點,比如一次去爬山為例,就要說看到的景色,路上遇到的故事,看到的山、樹什麼的。盡量要描述清楚那個地方,讓讀者有代入感,知道去了哪裡,就好像讀者也看到了一樣。
(1)這樣寫游記擴展閱讀:
寫游記,最重要的是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將其他人的東西東拼西湊地搬過來。這樣並沒有什麼意義。如何將自己內心中的想法准確表達出來,這是小編下面與大家討論的主要問題。
一篇對人們有意義的游記應該是包括了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後三個部分。很多人寫游記都只會寫出行時發生的事情。但是,出行前的准備也是很重要的。出行前所考慮的東西要更多,要了解出遊地的天氣狀況,了解風景區及其路線,還有了解一些風土人情等等。但也不必寫得太過於詳細,簡單交代如何制定自己出行線路就好,畢竟文章主要部分在出行時。
現在說出行時,來到一個地方,免不了吃吃吃,把好吃的東西拍下來,分享給讀者,文章也很有吸引力。看見風景,不要只上傳照片,讓人們了解這個地方的最好方式,是告訴人們這個地方曾經發生了什麼。比如說廣西桂林市興安的靈渠,就是秦始皇開鑿運河時留存下來的。景區裡面的飛來石,相傳是白鶴大仙飛石鎮妖。雖然只是個傳說,但也為人們了解景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
參考資料網路-游記
『貳』 寫游記開頭怎麼寫
如果寫游記的話,有多種選擇。例如用「去桂林山水的游記」為例:
第一種:開門見山形式。
例子:早就聽說桂林山水的大名了,這個假期,爸爸媽媽就帶我去了風景優美,景色秀麗的桂林。
第二種:修飾手法(比如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例子:(排比)黑暗中,快樂是燈塔;沙漠中,快樂是甘泉;童年中,快樂是糖果......而在我心中,快樂,還是那次難忘的桂林之旅。
例子:(比喻)桂林的山水像中國的仙女一般,那麼優美有那麼秀麗。這次假期,我就去了桂林,去拜訪了這「中國的仙女」。
第三種:歌詞引入或者名言引入。
例子: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假期,我就去了桂林,看看這桂林山水究竟是怎麼「甲天下」的。
『叄』 游記怎麼寫
一、什麼是游記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二、游記的分類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
三、游記的寫作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游記中的線索
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
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
2、游記中的主體
主體指的是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廣州動物園」,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3、游記中的寫景
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
4、游記中的地點
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九寨溝、神農架等。
5、記游要分清主次
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
寫游記應該注意的事項:
1、順著游路寫,條理清楚。
寫游記跟寫其他形式的記敘文一樣,條理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按游覽路線的先後順序,既點明游覽點的名稱,又要說明它們的空間位置,這樣就能有條不紊了。
2、忌「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
寫游記時,材料的取捨、布局應最先注意。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會犯這樣的毛病:
A:「頭重」:不重要的起頭太長,佔了太大篇幅。例如:旅遊的准備過程,連置裝、買零吃、等,都要大肆記敘一番。
B:「腳輕」:收束快速。礙於全文已廢話連篇、時間不夠,便草草收場,或隨便發表一些與名勝古跡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心得交代了事。
C:「腰細」:文中主要的中間段正是精華,卻寫得又短又少。而最關鍵的應是「到達目的地後的游覽經過」,若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容易給讀者一種「行色匆匆,一無所獲」的感覺。
『肆』 如何寫好游記
一、按游覽的順序寫。我們在參觀或游覽一個地方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而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游覽為線索,由先而後依次記述游覽過程中所見到的景物,這樣,讀者才會對你游覽的地方有一個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寫出景物的特點。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認真回味游覽時的所見所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體地描寫,並對重點部分進行生動細致地刻畫。
運用聯想,採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寫出來,使景物形象逼真,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
三、分清主次詳略。我們在寫游記時,面對繁多而又千姿百態的景點,美麗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寫什麼好呢?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詳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動、最令自己難忘的景物,當作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述。
如景物怎樣美、怎樣奇,你和遊人怎樣感嘆,你凝望著什麼,展開怎樣的想像等;次要景物可略寫或不寫,這樣重點就突出,游記也就生動了。
四、融入真情實感。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到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所思所感,這樣可以豐富文章內涵,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這樣寫游記擴展閱讀:
如果一定要給好游記界定個標准應該具備以下特質:
1. 美。
無論文、圖,記錄了旅行之美,讓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2. 動情。
無論文、圖,敘述了旅行路上的真實故事,細節感人至深。
3. 有趣味。
旅行通常充滿美好,即便此行苦難憂郁,有趣味地表達是至高追求。
4. 有價值。
別擔心「文筆不好」,攻略式的記錄,細心的各類貼士,能無微不至地幫助到其他旅行者解讀「未知」也是好文章。
5. 有情懷。
我們鼓勵對風景的深入描摹,我們更提倡關注人的生活,四時之景不同,但人性之美不應季變幻。
參考資料:
網路-游記
『伍』 怎樣寫游記或參觀記作文
學會寫游記或參觀記
學會寫游記或參觀記
隨著生活的豐富多彩,我們常在老師的帶領下,或節假日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某處去參觀、游覽,那裡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那裡的物品,令我們流連忘返,把這些內容記下來,就稱為游記或參觀記。如何寫好游記或參觀記呢?
(一)要定好游記或參觀記的順序。
游覽一處名勝,參觀一處地方,總不能想起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一定要有一個順序,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常用的順序有時間順序:可以按時間的不同組織全文,使全文時間清晰、順序清楚;也可以按地點的順序:參觀或游覽了不同的地點,把每個地點的見聞和感受寫清楚;還可以按參觀或游覽的順序寫,先參觀游覽的先寫,後參觀游覽的後寫,也能做到順序清楚。
(二)要安排好文章的詳略。
一篇游記或參觀記,可能要記敘的不止一個地方,然而我們不能把所記敘的地方都詳寫,也不能都略寫,那樣,文章就缺少了起伏,就成了流水帳。這就要求有詳有略,使文章有起有伏。如何確定詳寫的內容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凡是符合以下之一的,或同時符合幾點的,都可以做為詳寫內容。
1. 緊扣文章題目的內容應詳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往往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凡是符合題目的內容,就要詳寫,這樣才使文章的內容緊扣文題,不至於「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例如,題目題《桂林山水》,那麼桂林的山,灕江的水就必須詳寫,不然,內容和題目就不吻合了,至於其它的內容,都應略寫,使文章詳略得當。
2. 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要詳寫。
給你印象深就記得牢,在動筆時,所參觀或游覽的內容才能不時浮現在你面前,才能印象深,記得牢,寫得詳,不然,都是模模糊糊,怎能寫詳呢?
3. 最有特色的內容應詳寫。
寫游記或參觀記,就要寫出所游覽或參觀之處的特色,這樣,才能打動讀者,因此,要緊緊抓住特點,進行詳寫,這樣,特點才能突出,才能寫出參觀或游覽之處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們學過的課文《桂林山水》就緊緊抓住桂林山的「奇」、「秀」、「險」和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進行詳細描寫,使桂林的山水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而這些詳寫內容,正是別處的山水所不具備的,至於別處也常有的內容,作者就沒有多費筆墨,這樣就能特點突出。
4. 最能表現中心的內容要詳寫。
內容反映了中心,尤其是詳寫內容,它暗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指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要詳寫,這樣,才能使文章中心突出。例如《桂林山水》作者是為了贊美桂林山水的美麗,在天下屬第一。因此,作者用大量的筆觸,描繪出桂林山的秀美,灕江水的絢麗,使我們讀後真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很好地表達了文章的中心。
5. 別人了解少的內容可以詳寫。
不少同學,把別人爛熟於胸的內容,還不奈其煩地大寫特寫,其結果是費力不少,讀起來索然無味,如同嚼蠟,只有抓住別人不了解或了解比較少的內容詳寫,讀者才會有新鮮之感,才有吸引力。例如,老舍先生曾寫過一篇《貓》,他並沒有詳寫貓有鬍子,貓愛吃魚,貓的眼睛能根據光線的變化而改變,貓的腳上有肉墊,走起路來悄然無聲……,因為,這些內容,大多數人早已知曉,作者緊緊抓住貓鮮為人知的特點——性格古怪做為詳寫內容,看後使我們長知識,又增加了對貓的了解,也更喜歡看。
(三)定下了詳寫內容,如何把詳寫的部分寫詳呢?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敘述得要清楚明白。
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不是你看到的事別人全都看到,而要把你看到的清清楚楚介紹給讀者,這就是敘述,一定要清楚、明白,讓讀者能看懂。
2. 描寫得要詳細、具體。
敘述只是告訴讀者你看到了什麼,只能給讀者大概的印象,為了使印象清晰,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就需要對所敘述的事物進行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事物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魯迅先生在《少年閏土》中敘述了農村夜晚有天空、圓月、海邊、沙地和西瓜,使我們知道有什麼,但到底什麼樣的,我們不清楚,緊接著,魯迅先生對以上事物進行了描寫,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無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這樣農村的廣闊,美麗的夜景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3. 要適當地寫出自己的所聞。
所聞能補充所見的不足,使所見更加豐富,生動,所聞可以指當時聽見的,也可以是以前聽說的或通過別的途徑得到的知識,例如《少年閏土》中魯迅先生寫「剌猹」,在寫「猹」時,寫到「我不知道猹是怎麼一回事,只知道它狀如小狗而且很兇猛」就利用了所聞,把猹的樣子和習性介紹出來。
4. 要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
文章有感受才有感情,寫文章就要表達自己的真情,這樣,文章才能言之有情,才能撥動讀者的心弦,例如《少年閏土》中魯迅先生聽閏土講看瓜剌猹後,發出感嘆,「啊,我從不知道西瓜有如此危險的經歷,先前只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表達出魯迅先生對閏土知識豐富的贊美之情。
(四)要安排好文章的過渡。
游記或參觀記不止記一個地方,那麼這些地方怎麼有機地銜接在一起呢?這就需要過渡。有了過渡,就能使內容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渾然一體,天衣無縫,過渡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 運用詞語過渡。
有此順序詞是常用的過渡詞,運用詞語過渡,使文章順序清楚,過渡自然。
2. 用承上啟下的句子過渡。
在兩個內容間,使用一個句子,使這個句子一半是承接總結上文的內容,一半是引起或介紹下文的內容。使兩部分內容用這個句子有機地銜接在一起,這個句子我們稱為過渡句。
3. 地點過渡。
這也是游記或參觀記中常用的過渡方法。我們可以把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路線,地點弄清楚,然後組織成過渡句,例如,上面內容寫了「劃船」,下面准備寫「游動物園」可寫成「下了船,沿著石鋪的小路,跨過一座石拱橋便來到動物園。」這樣,就把兩處內容很好地銜接起來了。
(五)要寫出遊覽或參觀的總感受,把文章推向高潮。
文章總應在高潮中結束,這樣,才能使讀者回味無窮,因此,在一篇游記或參觀記即將結束後,也應寫出這次游覽給自己的印象或啟迪,使文章在高潮中結束。
練筆:以「游×××」或「×××參觀記」為題,寫一篇游記或參觀記,以落實以上講的要求和技巧。
『陸』 怎麼寫游記的開頭
提倡模仿。模仿是寫作教學的必經階段。對模仿這種方法的確認,來自於長期的思考和反復的實踐。人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使用模仿來寫作。
人盡皆知,學習繪畫要求臨摹,學習書法要求臨帖。不管是學習國畫還是學習西方畫的創作,都要求學生首先把所有的繪畫名作用心閱讀一遍,然後還一定要精心地臨摹相當數量的名作。自古至今, 模仿的例子可以說數不勝數,特別是不少大作家都是這樣。
(6)這樣寫游記擴展閱讀:
漢代楊雄以善於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經》模仿《易經》,《法言》模仿《論語》,詩賦模仿司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詩句「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寫出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中國古典四大小說都有比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紅樓夢》模仿了《金瓶梅》。《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都有歷代傳下來的神話或者話本。郭沫若的詩歌模仿了歌德、泰戈爾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詩人的詩歌。
他還爽快地說:我有一個寫作秘訣,就是先看人家的書再寫。魯迅的小說模仿了東歐的一些小說,據說在他的26篇小說中就有16篇屬於模仿之作,最明顯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記》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說同名。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據人們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亞的劇作《李爾王》中的父女關系發展線索。文學傳統中偉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們更沒有理由自負高傲地反對模仿。
閱讀的內容,一是閱讀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等方面的社會科學書籍。二是閱讀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書籍,文理兼通,尤其是閱讀自己專業以外的書。三是閱讀寫作方面的書籍,揣摩名家的方法技巧。
閱讀方式一是泛覽。還可以稱為博覽,略讀,通讀,賞讀等。陶淵明正是這樣做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諸葛亮也是「觀其大略」。閱讀時候往往採用速讀法,或者稱跳讀法。
巴爾扎克在《路易·拉別爾》一書中描寫了這種閱讀法:「他的目光一下子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義的速度是與眼睛的速度相等的,往往是一個唯一的詞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義。」二是精讀。還可以稱為攻讀,研讀,熟讀。
這是帶著清醒的抽象思維的意識去閱讀,以理解掌握書籍的內容。有的人還發展為抄讀和誦讀。尤其是誦讀,可以說是對原著的一種再創造。
閱歷。人們稱為讀「活書」,是讀「自己的書」。魯迅先生說,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閱歷是寫作的根本途徑。寫的都是個人在當代生活中的認識和感受。因此,古人常常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閱歷實際上是一生經歷中的觀察體驗。觀察是對事物外在形態及其所處環境從總體到局部的視覺運動。而體驗則是自身在現實生活處境中的獨特感受和發現。從記敘文體來說,觀察成分多的文章多是報告文學一類的新聞或者應用文,注重認識的反映論。
不少偏重於題材新穎的小說實際上是這樣的。而體驗成分多的文章,向內心深處開掘,能夠寫出靈魂深處的東西,情緒氣氛沉浸籠罩全篇。不管怎麼說,閱歷都是寫作的根本的途徑。
『柒』 怎麼寫游記
怎樣寫游記呢?
一、按游覽的順序寫。我們在參觀或游覽一個地方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而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游覽為線索,由先而後依次記述游覽過程中所見到的景物,這樣,讀者才會對你游覽的地方有一個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寫出景物的特點。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認真回味游覽時的所見所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體地描寫,並對重點部分進行生動細致地刻畫,運用聯想,採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寫出來,使景物形象逼真,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
三、分清主次詳略。我們在寫游記時,面對繁多而又千姿百態的景點,美麗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寫什麼好呢?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詳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動、最令自己難忘的景物,當作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述,如景物怎樣美、怎樣奇,你和遊人怎樣感嘆,你凝望著什麼,展開怎樣的想像等;次要景物可略寫或不寫,這樣重點就突出,游記也就生動了。
四、融入真情實感。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到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所思所感,這樣可以豐富文章內涵,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幾點,那麼,你一定會寫出成功的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