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玄機
① 西游記原著:太白金星原是道教長者,他為何三番五次親自出手救唐僧救佛家的取經團,有何玄機求高人指點
佛教的放棄今生的爭斗把幸福寄託來世的思想,很適合灌疏給被統治者,李唐王朝正是為了利用這點,才對佛教大開方便之門,若說太白金星何以三番五次拯救取經團,哈哈,那是因為太白金星也得聽李唐皇帝的不是?
② 一句玄機料以前記錄西遊記四大人物
唐三藏 孫悟空 豬八戒 沙和尚
③ 西遊記的「開頭詩」藏著多少玄機
混沌未分天地亂,渺渺茫茫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人,發明萬物皆成善,預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本人愚鈍,僅以個人理解回答:混沌未分天地亂,我們知道盤古開天闢地,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所以天地是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才有的,那麼混沌未分(還沒有開天闢地,還沒有天地)何來的「天地亂」呢?所以個人推測盤古開天闢地可能是個騙局,天地可能早就有了。茫茫渺渺無人見是說渺渺茫茫沒人能看清,或者說是看不見有人(人類可能還沒有被創造出來),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假設我前面說的盤古開天闢地可能是個騙局是真的,天地可能早就有了。那麼此時盤古開辟的又是什麼呢?他很可能創造出了一套「法律」符合法律的人(清者)都升天成仙了,不符合法律的人(濁者)就留在了地上,覆載群生仰至人,發明萬物皆成善,於是天下萬物(主要指沒能成仙的)就十分羨慕那些成仙的同時也十分敬重盤古。想要知道怎麼能夠成仙,學會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方法,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套路,必須或者需要看《西遊記》。
最後簡要總結一下《西遊記》這個「開頭詩」的意思:善惡沒有一個嚴格的標准(混沌未分),所以天地是亂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然而盤古創造了這個規矩,從此善和惡有了區別的標准,所以世間萬物都感謝盤古,想要了解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和惡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就看看《西遊記》吧。
個人理解,不喜勿怒,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望採納!
④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究竟有何玄機
《西遊記》相信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其實在《西遊記》當中有很多比較精彩的章節,看過《西遊記》的人應該都知道孫悟空有三根救命毫毛,這三根救命毫毛是觀音菩薩賜給他的,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孫悟空的這三根救命毫毛也是暗藏玄機的,實際上是觀音菩薩和太上老君的一場較量。
嚴格的來說,這三根救命汗毛應該是觀音菩薩故意賜給孫悟空的,這個也可以看成是道家和佛家的一場暗鬥,雖然在那個時候佛家表面上是成佛於道家的,也是歸玉皇大帝統領,不過那個時候的靈山勢力已經越來越大了,每時每刻基本上都在想著如何獨立出來,和道家分庭抗禮,而如來佛祖其實也是想通過這樣一個小的事件,先去試探一下道家的反應。
⑤ 西遊記中,天蓬元帥的轉世藏著何種玄機
按說公理是不能問為什麼的,因為解釋不清。就如西遊開篇講天生地造仙石靈通生石猴,講得很清楚,毫無可追尋之處,就是自然而來。這個不能算在咱們要研究的轉世投胎里。西遊里提到投胎的人並不多,豬八戒就是第一個出現的。第八回中“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里,變得這般模樣”,這里說明了豬八戒是奪胎,意思大概是搶了一個胎。第十九回孫悟空說“他本是天蓬元帥臨凡,只因錯投了胎,嘴臉象一個野豬模樣,其實性靈尚存”。這樣就可以解釋豬八戒為什麼有前世的本領和記憶了。
接下來再看肉身。在女兒國的時候唐僧他們懷的是“鬼胎”,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可能就是鬼過了輪回之後投的胎吧,也可能指那是一個不正常的胎,很詭異。但是文後“洗凈口孽身干凈,銷化凡胎體自然”,它就是個凡胎,所以女兒國的人都是凡人。西遊里的胎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胎,西遊里指有了胎氣,就能成胎。不管這個胎氣的來源是子母河的水,還是陰陽交合之氣。胎就是肉體的來源,只有在出生的那一刻,才會有靈魂進入。就像唐僧師徒喝了落胎泉水,化了胎,這都與靈魂無關。這也符合現代法學上的對人的定義,胎兒期不能算是人。
最後再補充一點。天上的神仙下界,還有奪胎之說,就是不經過輪回,諸如天蓬元帥一般,直接奪取一個正常的胎然後出生。這也許是神仙的特權吧。
⑥ 孫悟空害怕死亡魔咒,通背猿猴說出了什麼玄機
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整部《西遊記》全書一百回,開篇就從孫悟空出生講起,一直到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才開始講唐僧。但是唐僧的故事是從長安講起,關於他的身世卻出現在附篇里。這也是西遊一個未解之迷。在前期的篇章中解過這個疑惑,可能是吳承恩寫了,然後在流傳中遺失了,才造成了唐僧的身世後補的現象。
《西遊記》從孫悟空講起其實是因為一句話,第一回中通背猿猴說的,“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情景就是本篇的引言。接下來孫悟空詢問哪三等人,猿猴回答說是佛與仙與神聖。西遊開篇即講道心,而所謂的道心反映在最底層的普通人眼中無非就是“久注天人之內”,亦即長生。反觀唐僧的故事,他就沒有表現出多麼強烈的成佛的慾望。前篇我們分析過唐僧是生來就長生的,他是個既得者,取經成佛對他來講更像是過程和任務,所以他表現的極為消極怠工。或許我們應該懷疑一下他倒底有沒有道心。
道心開發的孫悟空開始了他周遊各大部洲之旅,從東勝神洲出發直至南贍部洲,又至西牛賀洲。由此看來,即便道心也是要尋的。他最終尋到了嗎,當然是尋到了,因為方寸山和三星洞都是來自他自己的內心,所以他的道心即是他自己,也由此我們推論出此劫之內孫悟空的修行是不可限量的。這種向內尋求的過程是有別於向外尋求的,也可能由此和佛家某些理論相互相映照,所以孫悟空最終成佛,在靈山再次深入修行,並且從佛家的法門中進一步升華,最終達到歷劫的成就。
仙人的道心其實就是修練得來的,有一定的法門,經過長時間的刻苦修行,有朝一日功成圓滿就可以飛升了(沙僧),當然也可以有些捷徑,吃個大還丹(豬八戒)之類的。上了天的仙人太多了,張道陵張天師、葛玄葛仙翁、許遜許旌陽等等。他們法力高深,並不是先天就在天上的,這是有別於“天有神”的。
如果就這樣來區分神和仙,應該也算可以。西遊記從沒有寫過什麼肉身成聖,從這一點應該可以推論西遊要早於封神,很可能封神的作者發現了西遊中這方面有概念模糊的嫌疑,所以在封神中特意加強了等級區分。
接下來看一下聖,在歷史上稱聖人的很多,比如三皇五帝,他們在西遊記中也是被明確記載的(第一回),又比如孔子孔聖人(第八十六回),這些聖是真正的聖,至於他是不是在天上,這個西遊中沒有說,咱們不好瞎猜,反正如來佛祖、崇恩聖帝他們都是在地上的。至於書聖王曦之、醫聖張仲景、茶聖陸羽、畫聖吳道子之類都是未知,像柳宗元、蘇東坡、岳飛、戚繼光等在道教中都是被奉為神仙的,這倒是真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玉皇大帝一定是儒家出身的,西遊當中的神聖者,雖然掛上個神字,其實和所謂的神沒什麼關系,他們都是堂而皇之的仙聖。儒家的道心就是濟世,聖人在世間的功勛就是他們的修行,功德圓滿依然是可以不朽的。
⑦ 《西遊記》中為什麼菩提祖師要讓孫悟空有個姓,而且姓孫,有何玄機
《西遊記》中石猴出世後,為了尋得長生不老之術,不遠萬里,漂洋過海,花了八九年時間,方來到須菩提祖師處,初見祖師,祖師問猴子姓甚名誰,石猴回答說,他從石頭崩出,無父無母,便也無名無姓。於是菩提祖師便為猴子取姓孫,法號悟空,便叫孫悟空了。取法號「悟空」好理解,菩提祖師門下弟子,按輩份排序,均有個法號。到猴子這一輩子剛好是「悟」字輩,便取「悟空」。但是,一般來說,學道之人叫個法號也就可以了,為什麼又要為他取個姓呢?
孫悟空剛見到菩提祖師之時,祖師便問他:「你姓甚麼?」,聽到猴子答非所問時,又問:「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看來,就是在菩提祖師這個世外神仙眼裡,世間萬物皆由父母孕育而出,絕不是憑空而來,當聽說猴子是石頭化育而生,也是暗暗吃驚,既由天地精華所育,祖師也是不將他看作物類,而是具有靈性的「人」類,因此,菩提祖師才會讓猴子也取個姓,好讓他有名有姓,由來有所出,也是天地間正常一人物。這一點從菩提祖師以他類似「猢猻」而取姓也看得出來,「猢猻」二字不管姓「胡」姓「孫」均去掉獸旁,也就是不再是獸類,其實,「胡」也是百家姓中的姓氏,為什麼又非要取姓「孫」呢?
「胡」字從古、月,古,老也,月,陰也,合起來老陰,不合石猴以天地精華化育而來的本意,而「孫」從子、小,小子是初生的兒男,而且從今以後要跟隨菩提祖師修禪學道,脫胎換骨,一個全新的猴王應世而出,正符合《西遊記》全文的思想,歷盡磨難,脫胎換骨,終成正果。
⑧ 孫悟空為什麼一定要在花果山裡橫空出世,這個設定有什麼玄機
其實對於孫悟空在花果山橫空出世的設定是十分有玄機的,其中的意義很是深厚。在《西遊記》原著中,花果山是神仙聚集的十洲三島的祖脈來龍,設定孫悟空出生在花果山,這旨在說明孫悟空是西天取經的天選之人,去西天取經非他莫屬。
不得不說,原著小說《西遊記》和影視劇版《西遊記》真的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甚至很多外國友人也深受其影響,十分喜歡看《西遊記》。總的來說,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不管是師徒四人還是其他角色,塑造的形象都很飽滿,讓人忍不住沉迷。
⑨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有七十二條性命背後有何玄機
《西遊記》第六十一回,唐三藏師徒四人途徑火焰山,由於地頭蛇牛魔王一家的不配合,山火無法得以熄滅,取經團只好在當地滯留不前。
沒有辦法,孫悟空聳了聳肩膀,只好開打啰。
孫悟空掄起了金箍棒,劈頭蓋臉就來。但牛魔王似乎絲毫不懼,顯然,五百年前花果山聚義之時,它早已摸清了猴王幾斤幾兩。可惜的是,牛魔王只顧自己逞強,卻疏忽了此舉無意間損害了如來佛祖和天庭的利益。於是乎,諸路仙佛聯手開始了緝妖大行動。
尤其李天王和哪吒父子的出手,直接點中牛魔王的命門。
且看原著描述。
「搖身一變,還變做一隻大白牛,使兩只鐵角去觸天王,天王使刀來砍。隨後孫行者又到,哪吒太子厲聲高叫,大聖,衣甲在身,不能為禮。這太子即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不覺得把個牛頭斬下。天王收刀,卻才與行者相見。那牛王腔子里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鑽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
【四】
孫悟空另一次掉腦袋的往事,卻是在五百年前。
當時孫悟空義氣正盛,竟夥同花果山外圍的七十二洞妖王,扯出一面造反的旗幟,要將玉帝拉下馬。結局可想而知,全軍覆沒了。
孫悟空上了斬妖台,執法天兵們刀砍斧剁、槍刺劍刳一通折騰,似乎拿它無可奈何。當然,隨同作亂的七十二洞妖王們,可就沒有這樣好運了,成為天兵天將們功勞簿上的亡魂。
細細品味,《西遊記》作者這般描寫,背後大有寓意。
孫悟空大抵有主角光環,後續的劇情支撐離不開它,自然是死不了的。經過了五行山下的煉獄,頭戴緊箍的孫悟空洗心革面,最終躋身體制,成為了斗戰勝佛,而那五百年前殞命的七十二洞妖王,其實象徵著孫悟空為妖時的七十二條性命,其承載著猴王頑劣而富有反抗精神的性情,早已隨著天庭的打壓灰飛煙滅了。
只是,歷經斬妖台、五行山之劫,已然習慣於頭戴緊箍並流於世俗的孫悟空,還是當初那位頂天立地的美猴王嗎?此處或有吳承恩先生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