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游記文素材
A. 游記(散文)怎麼寫
到「形散而神不散」,明確並把握中心,用心去感受體會。散文中,「我」居重要地位,並非必須以第一人稱去描寫,而是要突出「自我」,張揚個性,表達出自己真實情感或者意見及主張。散文也是一種虛實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要以客觀外物鋪開心靈之路。總之,處處有情,有性靈之美。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像,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 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 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設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 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 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 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 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 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 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 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 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布 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鑒它的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 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說,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說:「蘇 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 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布局有關。這里可以著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 「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布局 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 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說:「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 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了『空白』處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 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看似胡亂說,骨子裡卻有分數。」我們要多閱讀古人優秀的散文作品,學習他人的斷續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多次運用之後就必然 熟能生巧。……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B. 有關游記素材
餓……不要把文章直接貼上來……
我要的是隨便哪裡的名勝的簡介……
最好誇版張一權點的介紹……
介紹得神乎其神最好……
對了,有點傳說的話就最好了……(湊字啊……湊字要用啊)
隨便哪裡的名勝都可以……國外的也可以……不要離中國太遠的……
C. 如何寫出有創意的游記
如何寫出有創意的游記
在創新方面,非虛構作家往往不能夠像小說家那樣自由發揮。非虛構作家必須呈現出被察覺到的事實真相。如果文章缺乏真實性,他們的聲譽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但是避免憑空捏造並不是意味著我們不能藉助想像力和使用有創意的寫作技巧來提高文章的質量。
虛構和非虛構類文學作品的創作形式是共通的。在關於創意游記寫作的第一部分,將會教給大家一些從小說寫作上借鑒而來的有助於提高創新性的技巧,這些技巧同樣適用於博客等寫作。
線索
開篇可以用一個能夠激發興趣的當地人的故事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我最近的一篇游記《蘇格蘭高地上隱匿的寶石》中,我提到過一位為了逗孫子開心而來回騎自行車的耄耋老人,他很喜歡上高爾夫課,這也是我選擇他作為主要的刻畫對象的原因。一個人物類線索要比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更具有吸引力,除非這個景點或者建築物是真正地與眾不同。
角色
游記中還可以寫與該地密切相關的知名度較高的人,尤其是當你的旅行恰巧遇上他們的生日或祭日,或者你目睹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有趣的一刻。你要像一個小說家那樣,去了解他們的背景故事,描述他們的性格、外貌和經歷的奇聞趣事。當我在加泰羅尼亞旅行的時候,我得知當天恰巧是高迪的生日,我就去拜訪了他的出生地瑞烏斯並寫了一篇游記。當你描繪你遇到的那些當地人時,不要僅僅提到他們大致的外貌,還可以交待一下他們怎樣穿戴服飾,怎樣走路,身體語言,以及他們生活環境中的日用品等。如果你與當地人交流過,可以在文中引用一些他們說過的話,這樣讀者也能「聽」到他們。(當需要詳細地引用對話或者要拍攝當地人時,要記得首先徵得他們的同意。)
如何寫出有創意的游記
視角
還可以藉助其他的視角,比如他人對當地文化或建築的想法來增加游記的深度。《歌之版圖》的作者布魯斯·查特文曾請一位研究土著文明的俄裔澳大利亞人阿卡迪做為他旅行的向導和顧問。研究西藏的中國學者孫書雲曾與甘孜的仁增一家在一起生活了一年的時間,透過他們的視角,她觀察並用影像紀錄了西藏傳統的農耕文化。她的深邃的洞察力為她的游記《西藏一年》增色不少。即使你只是在一個地方做短暫停留,你也可以與當地人和其他旅行者交流,包括你的旅行同伴,至少你可以從他們那裡獲得不同的觀察視角。
背景故事
與別人分享你的背景故事,比如你為什麼要去某個地方。這樣不僅是吸引讀者,也有助於提高文章的可信度。我們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的主觀想法,甚至是偏見,即使這樣,我們也要盡量客觀地分析和評價。十幾年前,在整理一位嬸嬸留給我的幾箱布滿灰塵的書和雜志時,我發現了一本1914年的國家地理雜志,這本書的書簽是一張皺得發黃的杏仁蛋白軟糖的發票(我的嬸嬸曾經開過一間茶室)。這本雜志讓我看到了最讓人驚異的照片:被薄霧籠罩的群山,富有異國情調的建築,還有穿著海藍色長大衣的高貴的男士們…我的嬸嬸是否也曾期待著獨自去這些地方?這個書簽是否暗含著某種信息?我的下一步就是確定到達那裡的路線。事實上我去那裡某種程度上是很自然地受我的旅遊沖動的驅使。
倒敘
運用簡單的倒敘的手法將你的旅遊見聞與其它地方及文化做對比,尤其是與那些你自己親身感受到的。無論是騎著驢子在塞文山脈中探險,還是在寫到南太平洋的時候,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經常傾聽內心深處來自蘇格蘭的聲音。非評判性的比較異同點能夠使你更加清晰地塑造出你所希望的東西。
在這一部分中,我將分享有關創意游記寫作的最後五種密切相關的技巧——主題、結構、開端、結尾和細節。這些技巧就好比製作美味佳餚的食材,你需要把它們有創意地搭配起來,這樣你的游記才會更加地有趣,會給讀者留下深遠的印象。
主題
主題就是那些將你的游記內容組織起來並形成一個整體的想法或視角。主題除了能使你的游記寫作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也為你展現旅行的經歷提供了背景烘托。在一篇文章中,主題會提供觀點傾向性和增減文章內容的依據。
你的旅行的目的地和所見所聞將會決定游記主題的選擇。比如,當地的歷史文化、食物,或者你的一次長途跋涉。
結構
結構就是文章的形式或者說框架,它包括你怎樣講述你的故事、事件的順序、以及用來劃分游記段落的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等。結構為你的讀者提供了一個閱讀游記的路徑。如果認為游記的主要特點就是講述旅行經歷本身,那你寫出的游記也許就僅是一個按照時間順序列出的簡單的行動清單,這種流水帳式的游記很難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結構與主題密切相關,比如,在對一次長途跋涉的介紹中,跟隨徒步的路線很明顯是游記的一部分。其它的主題則提供了更多潛在的創意想法:如果主題是與歷史有關,你就可以以現代為開端,然後採用倒敘的手法回顧歷史,反之亦然。如果你的旅遊地有河流的主幹線,那就從介紹河口開始追根溯源;從山峰到峽谷,從城市到鄉村。一定要有創意,同時確保不偏離你的主題和素材,游記要有邏輯性,讓讀者便於理解。
開端與結尾
正如我在第一篇中所建議的,以線索為開端。但是一些旅行前的細節對於你的讀者來說毫無吸引力,比如訂票、匆忙中把襪子塞進行李箱等。所以不妨嘗試以一個戲劇性的到達目的地的經歷為開端,或者旅行中體會到的第一個驚喜,以及你為什麼去那裡和怎樣到達那裡的曲折的經歷,要把表達的重心放在最精彩的部分上。同樣,最讓讀者滿意的結局也要從與此相似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可不想一路跟隨著你直到回到家裡。
細節
一些小的事實和細節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也確保了游記內容的真實性。比如,在當地的一個市場閑逛,如果只是簡單地描述當地的手工藝品、藝術品或美食,這些東西雖然五彩斑斕頗能引人注意,但卻很難給讀者帶來新鮮感,觸動他們的內心,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遇到過太多類似的紡織品或美食。不妨帶著讀者走進當地人的廚房去看看美食的製作過程,當然,如果能分享一下你自己動手製作美食的經歷就更好了。
最後,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些創意游記寫作方面的啟示和靈感。
D. 怎樣寫好游記作文
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細心觀察,手寫心記。 游記的寫作猶如蜜蜂採花釀蜜,素材主要來源於游覽見聞。細心觀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觀和對表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較中顯示出來的。游覽過程中我們就是要善於運用比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與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些同學只顧熱鬧或貪玩,常常忽視景點中的人文資料,如神話傳說,鄉風民俗,名人軼事,詩詞典故,碑文楹聯等等,結果是丟了西瓜抓芝麻,寫起? 自然內容貧乏,索然無味。所以,必要時還必須心記手寫,也可以回來後查看有關資料,以保證內容的豐富充實。 二、依據中心,決定取合。 旅途見聞的內容豐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麼都寫進文章里。下筆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緒,想一想本次游覽的主要感受是什麼?確立一個中心,然後決定: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哪些內容不寫。題材的取捨,當然首先要選新穎有趣的內容,更要選有個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別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資料,不僅能使你的文章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而且讀起來更有文化內涵,從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會價值。 三、緊扣游蹤,疏密有致。 游記的內容往往多而雜,寫出來怎樣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亂呢?最常用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換景。即以游蹤的變化為線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完整有序地寫出重要的游覽過程。當然也要避免寫成一本流水賬或一幅游覽路線圖。所以,寫作中要用濃墨重彩突出重要的點,跳出一般性的過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為幾個主要景點活動的有機組合體。為了使這個組合體結構勻稱,我們還要運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將與景點有關的資料、數據等內容,通過游覽者的交談或引用等方式適時介紹,這樣,就可以調整文章的結構,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腫肥胖」、有些部分又顯得「面黃肌症」的毛病。 四、寫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雲: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寫名山秀水是游記的重頭戲,寫好的關鍵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國古代眾多游記名篇,「案頭的山水」絕不僅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蹤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諸筆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見情,不僅寫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機和無窮妙趣,還能含蓄蘊藉。意味雋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現出來,達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當然這不是一日兩日的功夫,正好說明了好筆頭要靠長期反復磨練的道理。
E. 麟油西湖游記作文素材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所以美,是因為它獨有的西湖.西湖以它特有的魅力名揚四海,每天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為它流連忘返.去杭州西湖遊玩,一直是我盼望已久的願望.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伯伯和趙阿姨一起加入游覽西湖的人流.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它依偎在山的懷抱中,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西湖湖水清澈、碧綠,宛若一顆鑲嵌在群山中的寶石,在太陽光下熠熠生輝.西湖邊上的柳樹的嫩綠色的樹葉青翠欲滴,枝條隨著微風扭動著柔軟的腰肢,舒展開細長的手臂,提起翠綠的裙擺,跳起了優美的舞蹈.
我們沿長長的堤岸走了3個小時,由於遊人很多,最後決定坐船到對岸.船大約有6米長.在微風中,船開始出發了.船夫在撐篙,我們坐在椅子上,盡情觀賞西湖的美景.我們盪漾在西湖上,心裡很興奮.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碧波盪漾,泛起的水波在陽光的照射下像閃著銀光的魚鱗.我把手伸進水裡,水流沖擊著我的手,把手往後沖,感覺舒服極了.微風輕輕吹拂著臉,涼絲絲的,真愜意!
我們乘坐的小船在湖面上盪漾著,不知過了多久,此時,夕陽西下,出現了美麗的晚霞.我立刻興奮起來,拿出相機,「啪!啪!」地把迷人的晚霞美景拍了下來――水天相接的地方被染成了橘紅色,中間是還沒落下去的金色的太,那裡的湖水倒映著晚霞,湖水好像變成了橘紅色的,美麗極了!不一會,橘紅色消失了,天空中出現了一絲絲魚肚白,又過了一會,天空變成了深藍色.
船在湖面上行駛,我們也興奮不已,船穿過一座橋,停靠在了岸邊,我們下了船,心裡都在想:「如果再坐一次就好了!」
我們上了岸,一陣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我們穿過西湖岸邊的樹林,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麗的西湖……
2.游西湖
前幾天,爸爸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著我和媽媽游西湖.我們興高采烈地上路了.剛上湖時,不遠處起了大霧,把整個西湖都籠罩了.這時,只是朦朦朧朧地看得見斷橋.霧中的橋身呈灰色,湖堤猶如一條黑色綢帶,隨著波浪盪漾起伏.
橋上的人不多,有幾個靠在橋欄上垂釣,一個個都悠閑自得的.整個湖面上靜極了,似乎連魚兒游聲都聽得見.霧中的柔柳似一團團綠色的濃煙在飄來盪去.
我彎下腰,用手捧了一些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裡,還覺得有一股甜味.爸爸說,前幾年由於環境污染,西湖變的很臟,水很差,荷花也枯萎了,水鳥也不見了.近兩年,西湖進行了很大的治理,溝通了西湖和錢塘江的水路,使水質大為改觀.同時,又注意了環境的保護,西湖比以往更美了.在爸爸說的時候,我不時地在湖面上看到有魚兒鑽出來,它告訴我爸爸所言不假.
在船上我興奮不已,放眼看去,西湖處處是美景.遠處,湖邊堤岸上花紅柳綠,遊人如潮.有的在指指點點的景賞;有的在照影留念,想把美麗的西湖帶回家珍藏;還有的小朋友在追逐嬉鬧------近處,湖水微波盪漾,時不時的泛起些小圓暈.讓人誤以為是水生碧玉.那三潭印月,則好像是水中長出來的葫蘆.我坐在船頭,迎著微風,聞著花香,陶醉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中,竟突然莫名奇妙地生出恨自己不是杭州人的感嘆來了.
下船後,我們沿湖岸走著,只見湖面上色彩繽紛的船隻猶如朵朵蓮花,美不勝收.
F. 作文讓寫游記的感受,怎麼寫啊
沒找到游記結尾的寫法,這是游記的寫法,希望對樓主有用~!游記是一種以記述參觀訪問、旅途見聞為主要內容的文體.一般以描寫為主要手段,又常與抒情議論相結合來表達作者獨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僅描繪了巴陵勝狀的岳陽樓大觀,寫了滿目蕭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艷陽情景,還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一、細心觀察,手寫心記游記的寫作猶如蜜蜂採花釀蜜,素材主要來源於游覽見聞.細心觀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觀和對表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較中顯示出來的.游覽過程中我們就是要善於運用比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與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些同學只顧熱鬧或貪玩,常常忽視景點中的人文資料,如神話傳說,鄉風民俗,名人軼事,詩詞典故,碑文楹聯等等,結果是丟了西瓜抓芝麻,寫起?自然內容貧乏,索然無味.所以,必要時還必須心記手寫,也可以回來後查看有關資料,以保證內容的豐富充實.二、依據中心,決定取合旅途見聞的內容豐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麼都寫進文章里.下筆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緒,想一想本次游覽的主要感受是什麼?確立一個中心,然後決定: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哪些內容不寫.題材的取捨,當然首先要選新穎有趣的內容,更要選有個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別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資料,不僅能使你的文章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而且讀起來更有文化內涵,從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會價值.三、緊扣游蹤,疏密有致游記的內容往往多而雜,寫出來怎樣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亂呢?最常用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換景.即以游蹤的變化為線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完整有序地寫出重要的游覽過程.當然也要避免寫成一本流水賬或一幅游覽路線圖.所以,寫作中要用濃墨重彩突出重要的點,跳出一般性的過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為幾個主要景點活動的有機組合體.為了使這個組合體結構勻稱,我們還要運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將與景點有關的資料、數據等內容,通過游覽者的交談或引用等方式適時介紹,這樣,就可以調整文章的結構,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腫肥胖」、有些部分又顯得「面黃肌症」的毛病.四、寫好景物,注入感情古人雲: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寫名山秀水是游記的重頭戲,寫好的關鍵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國古代眾多游記名篇,「案頭的山水」絕不僅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蹤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諸筆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見情,不僅寫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機和無窮妙趣,還能含蓄蘊藉.意味雋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現出來,達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當然這不是一日兩日的功夫,正好說明了好筆頭要靠長期反復磨練的道理.
G. 如果想寫游記作文,但沒有素材怎麼辦
素材是由觀察得來的,只要旅遊時帶上一顆熱愛的心和善於觀察的眼睛,就能找到素材啦!
寫作時,也可以加上你游歷時的感受和見解,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啦!
祝你好運!
H. 游記作文怎樣寫
思路分析]下面是大體的介紹至於怎麼寫只要按照下面的原則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寫最好[解題過程]一、什麼是游記?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二、游記的分類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三、游記的寫作方法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要注意以下幾點:1、游記中的線索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2、游記中的主體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3、游記中的寫景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一篇游覽長城的文章,就分別著重對長城的古老壯觀與周圍干凈整潔的景區環境進行了描寫,將景物描寫與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的主題緊密地結合了起來。4、游記中的地點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5、記游要分清主次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但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我曾看到過一位大學生寫的游記,從早上起床寫起,然後寫怎樣吃早飯、怎樣出門坐車、路上都見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一一寫到,一直到最後怎樣回到了家裡。一篇游記,寫了上萬字。卻沒有任何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這樣的寫作不是游記,而是流水帳,是沒有人願意讀下去的。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答案補充
I. 求游記素材
中青網旅遊指南中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