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
A. 能讓美媒盛贊的二戰老爺機DC3飛機到底是怎麼回事
去年11月美國一民間組織(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 向桂林飛虎隊遺址公園贈送了一架二戰老爺機C47(DC-3為民用型)...!
B. 二戰時美國的飛虎隊曾駐在哪些地方
雲南。
保衛滇緬公路
戰爭爆發後,日軍迅速封鎖了當時中國的重要港口和沿海地區,限制住了當時的海上援助,西北公路和滇越鐵路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先後斷絕。國民政府出於考慮到了上述可能出現的危機,在諸多付出之後,修建了一條從昆明至緬甸的公路——滇緬公路,用來運輸當時的國際援助物資和從國外購買的物資,還有抗戰後方相關的生活用品。這條運輸線為當時抗戰之輸血管,為前線抗戰軍民提供物資保障。日軍為了掐斷這條運輸線,斷絕中國後方的物資補給,迫使國民政府屈服,經常出動飛機,轟炸公路。滇緬公路關系重大,此時飛虎隊也肩負上了保衛滇緬公路的任務。日軍飛機轟炸頻繁,線路上的運輸車輛和線路的橋梁咽喉要道皆是他們的攻擊目標,由於數量上的差距,為了應對日軍飛機作戰,飛虎隊飛行員經常需要頻繁起機作戰。
折疊阻敵怒江
1942年3月,日軍對緬甸發動了突然進攻,仰光港的大批沒有來得及運輸的物資被日軍繳獲,隨後日軍向北推進,並且迅速打敗了前來保衛的中、美、英聯軍,5月攻入雲南境內佔領了怒江以西的地區。迫於戰事不利,飛虎隊和相關機械師、製造人員等從壘允撤退,來不及轉移的飛機,雖然遺憾,為了不使飛機落於日軍手中,而採取了就地自毀措施,相關的飛機檢修和零件製造工廠也採取了相關的自毀措施,同時部分飛虎隊的機場和基地也一並陷落。當月,日軍先頭部隊已逼近怒江江邊,與守衛的中國守軍發生交戰,日軍企圖迅速突破中國守軍的防線,從怒江之上的惠通橋迅速通過,為阻止日軍乘勢進犯,守軍部隊將事先安放於橋上的炸葯引爆,日軍進攻沒有得手。日軍後續部隊達到集結後,為了一舉突破怒江防線,企圖採取將卡車等投入怒江,阻斷江水而進軍的措施,但是當車輛剛投入怒江之中時,便被滔滔江水所吞噬沖走。於是日軍准備另尋方法過江,飛虎隊接到命令,阻擊准備強渡怒江的日軍。陳納德指揮志願隊連續出擊。襲擊保山、騰沖、龍陵一帶的日軍運輸隊,企圖強渡怒江的一隊日軍在志願隊的轟炸下幾乎全軍覆沒。6月,陳納德率司令部及兩個中隊前往桂林。12日,飛虎隊在桂林上空一舉擊落日機8架,自己僅受傷1架。桂林人民為之歡欣鼓舞,集資2萬元慰勞美飛行員。日軍遭受打擊後,飛行員上天心慌膽怯,因而要求增派飛機。
為保衛戰略後方,徹底阻止日軍從怒江通過,後續幾個集團軍部隊相繼趕至怒江沿線布防,嚴陣以待,加上飛虎隊的空中支援,日軍難以逾越怒江天險,於是雙方對峙於怒江兩岸。然而滇緬公路的運輸線被日軍所切斷。
C. 桂林飛虎公園是否收費
飛虎隊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桂林飛虎隊遺址公園的今與昔
3月18日,記者走進正在建設中的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就坐落在當年美國飛虎隊指揮所——— 臨桂秧塘機場十二重岩的前面,這里的建設仍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據建設工地負責人介紹,目前工地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24小時開工建設,以迎接本月28日的開園活動。公園的道路和景觀綠化等基礎配套工程正在快速推進,而遺址公園的主體工程美國飛虎隊桂林紀念館已經落成,石灰岩色的主體顏色掩映在雞公山下,與周圍景色和諧相融,顯得極具現代化和低調。這座公園於2007年開始前期的籌備工作,2011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今後這里將成為紀念美國飛虎隊和桂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地標。
在十二重岩洞口上方的石壁上,有「飛虎隊指揮所舊址」的巨型摩崖石刻,底下是指揮所使用時間和英文,整個石刻寬3米高2米,走筆流暢俊美,瀟灑蒼勁,是著名書法家伍純道所書。洞口下方的一塊突兀的石頭上,鐫刻著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女士手書的「陳納德將軍觀戰石」題字,也是中英文對照。之所以在這塊石頭上刻字,是因為當年陳納德將軍經常坐在這塊大石頭上,叼著煙,看著自己的夥伴駕駛飛機起飛和降落。洞口右側的石壁上則刻有陳香梅女士手書的一首四言詩:「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十二重岩洞內則有飛虎隊在桂林的歷史簡述的石刻。這些石刻是為了紀念美國飛虎隊在桂林的這段歷史,由北京航誼會發起、桂林市政協主辦、桂林市文物工作隊施工的,1993年5月9日,還在這里舉行了一個簡朴莊重的剪綵儀式
D. 愛國僑領向中國捐贈飛虎隊戰機是怎麼回事
在3月26日,在中美兩國人民的見證下,美國著名僑領、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名譽主席方李邦琴向中國捐贈的美國飛虎隊抗戰運輸機C47,重飛駝峰航線,降落在桂林飛虎隊遺址公園並正式「落戶」。
E.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縣有什麼景區
臨桂的景區有:熊森熊虎山莊(全國最大的老虎和熊的繁殖基地)、紅溪景區(回中庸鄉)、義江緣(五通鎮答)、蝴蝶谷(宛田鄉)、十二灘漂流(宛田鄉),花坪原始森林保護區(宛田)、會仙濕地(會仙)、李宗仁故居(兩江)、美國飛虎隊遺址公園——正在擴建當中(二塘)。若有遺漏、望其他網友補充,祝您玩的愉快。
F. 援華抗日的美軍飛虎隊曾經駐守在桂林哪個機場
桂林臨桂秧塘機場。今天秧塘機場的遺址,位於距臨桂縣城2公里處有塊方圓7公里的內空曠地,1935年,秧塘機場容在此興建。在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中緬邊境的美國駝峰航空運輸隊在駝峰航線上動用近千架飛機和上萬名航空地勤人員來往運送了70多萬噸物資和3萬餘人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現在這里建有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
G. 請給一下廣西桂林臨桂縣的概況急需,快
臨桂概況
臨桂縣位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縣城為桂林市西城工業開發區,距桂林市區6公里。建縣始於漢代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距今已兩千餘年, 從三國到清末,臨桂縣城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有「桂都首邑」之稱。 為歷代當政者所重視。今縣城臨桂鎮,位於縣境中部偏東,東距桂林市中心10公里,1975年遷治於此,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臨桂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人才輩出。廣西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觀文就出自臨桂,自唐代以來,臨桂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被譽為「狀元之鄉」。清代名臣陳宏謀官至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宰相),其玄孫陳繼昌三元及第,陳氏一門「五代」連科。近代出了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號稱「小諸葛」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等桂系首腦人物和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功顯赫官至副總參謀長李天佑上將。在1996年7月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臨桂體育健將唐靈生、肖建剛分別獲得奧運會59公斤級和64公斤級舉重金牌、銅牌。
全縣人口45萬人(農業人口39.5萬人,非農業人口5.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1萬人。轄八鄉六鎮,165個村(居)委會。全縣總面積220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17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441公頃,水田28494公頃、旱地6947公頃),水域面積30.17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11.46萬畝。
2009年10月12日-14日 臨桂成功舉辦了首屆臨桂名人文化節,弘揚了臨桂「名人文化」,弘揚了臨桂「名人精神".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縣轄5個鎮、4個鄉、2個民族鄉:臨桂鎮、五通鎮、六塘鎮、兩江鎮、會仙鎮、南邊山鄉、四塘鄉、中庸鄉、茶洞鄉、宛田瑤族鄉、黃沙瑤族鄉。
[編輯本段]臨桂歷史大事記 (秦—清)
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臨桂縣境屬桂林郡。
漢 西漢元鼎流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武帝平定南越,在原桂林郡北部設始安縣,屬零陵郡。
三國 吳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吳帝孫皓在零陵郡南部析置始安郡,屬荊州管轄,郡治設在始安縣。
同年, 析始安縣地置尚安縣(晉並入熙平縣,今陽朔縣地)。
南朝 梁大同流年(540年)桂州治移駐始安縣。
隋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置桂州總管府於始安縣城。
唐 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縣置臨源(今興安縣)、純化(後改慕化,今永福縣地)、永福、
福祿(今桂林市東部)縣。
長壽元年(692年),在縣城南面今會仙、四塘鄉及桂林市南郊開鑿一條運河——相思埭
(又名西渠、陡河、桂柳運河)。今遺址尚存。
乾寧二年(895年),縣人趙觀文殿試第一,為廣西首名狀元。
五代 後晉天福八年(943年),以靈川縣義寧鎮地置義寧縣,治所設在今五通鎮。
宋 廣南西路治所設在臨桂縣。
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治所設在臨桂縣。臨桂縣城桂林成為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稱
「西南會府」。
元 延佑間(1314~1320年)總管梁國棟在現成桂林創辦第一所少數民族學校「蒙古字學」。明代停辦。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設廣西行中書省,治所設在臨桂縣。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二十三日,明軍攻佔縣城桂林。
同年,設靖江府(後改稱桂林府),府治設在臨桂縣城。
二年(1369年)設兩江巡檢司。
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建藩國於桂林。
九年(1376年)六月,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設在臨桂縣城。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桂林考察,歷時36天,游山26座,洞76個。
明代,臨桂縣共有49名舉子及進士第,為廣西各縣之冠。
清 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兵圍攻桂林。
順治七年(1650年)清兵壓境。總督張同敝奮起反抗,城破,張被執,壯烈就義。
九年(1652年)南明李定國攻桂林,清軍守將定南王孔有德放火燒靖江王府,全家自殺。
十八年(1661年)六月,大水又地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雨雹,秋 水災。
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初三日,地震。秋,旱災飢荒。
四十一年(1702年)秋,蟲害。
雍正九年(1731年)義寧雨雹。
十年(1732年),陳宏謀回鄉,興修水利,使鄉人獲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設六塘巡檢司。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人陳繼昌鄉試中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
成為自科舉以來全國第13個也是最後一個三元及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縣人龍啟瑞及狀元第。
咸豐元年(1851年)在縣城西華門陳公祠設團練總局。
五年(1855年)四月,太平天國孔亞福部2000餘人攻佔義寧縣城,旋北上攻打龍勝廳。
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沙與縣城桂林有線電話接通。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康有為桂林講學。次年第二次到桂林講學。六月返粵。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一月,同盟會黃興抵桂組織同盟會分會。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
同盟會廣西支部在縣城桂林正式成立。
清代,臨桂191人考取進士,再居廣西各縣之首。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據初步統計,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51.86億元,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31:45:24。財政收入3.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9元。進入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90位。
[編輯本段]交通條件
臨桂地理位置優越,陸空交通十分便利,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距縣城15公里的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國際航空港,兩江國際機場專用道路、桂柳高速公路、3 21國道、3 2 2國道、2 0 217省道、湘桂鐵路等陸上交通動脈交匯縣城。全縣由廣西主電網供電,現有 2000千伏安變 電站兩座;生產生活用水大有保障,有33個大、中、小型水庫和桂林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現正在興建日供水5萬噸的西城水廠。排污管網縱橫暢通;開通了國內、國際長途直撥電話以及行動電話、小靈通、鄉村程式控制電話,開辦了傳真、數據傳輸、特快郵遞等,社會配套設施完備,還依託桂林市海關、商檢使出口方便,航空、鐵路、公路等運輸發達,銀行、保險、賓館、飯店和商業中心及文娛、體育、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齊全發達。
[編輯本段]氣候資源
縣境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工19.1C,四季分明,熱量克足,雨量克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為 1869毫米,無霜期302天。臨桂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林業基地縣,也是全國商品糧、瘦肉型豬、奶牛及優良雞、鴨、鵝生產基地縣。該縣名優特產種類繁多,其中羅漢果、馬蹄、甘蔗、靈香草等名揚海內外。礦產資源豐富,有硫、鐵、鉛、金、重晶石、白雲石、大理石、水泥頁石等種。有46條大、中、小河流,尚有6萬千瓦水力資源正待開發。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主要景點有:九灘瀑布、李宗仁故居、羅山水庫、義江風光、華岩、古村柳運河、八仙湖、水仙岩、四塘,陳宏謀宗祠、六塘清真寺、花坪林區、美國飛虎隊遺址等景點有待開發。
九灘瀑布:坐落在該縣黃沙灘水源林保護區,佔地60平方公里,從桂林出發,途經臨桂縣城、兩江鎮、龍江鄉,全段110公里。瀑布共分九級,全長1.5公里,落差140米,氣勢磅群,風格各異,甚為壯觀。瀑布沿途路曲折統蜒,水流有急有緩,有驚無險。周圍散居的少數民族民風古樸,熱情好客。目前,龍灘瀑布正待開發。
李宗仁故居:原國民政府代總統、著名愛國人士李宗仁先生的故居。位於臨桂縣兩江鎮,坐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旁邊的崇山峻嶺宛如兩條巨龍盤旋交匯於此,並似二龍戲珠,堪稱風水寶地。該建築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總面積4430平方米,經多次擴建,現布局客廳、將軍第、學館、庭院及後院的閣樓、井地、魚塘和前後對角的炮樓等,院內瓊台樓閣。古樸典雅,錯落有致。青磚高牆,房建全木結構,具有民國初年的大式庄園建築風格,保留著桂北朴實的民間格調,有待包裝開發。
羅山水庫:坐落在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近旁的羅山村,有水面2000畝,山林3000多畝,荒嶺5000多畝。此處環境優雅,岸上樹木、果樹鬱郁蔥蔥,庫內可養殖、垂鉤和盪舟。人們到此可以遠離都市生活的塵喧,充分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現正在籌建佔地2萬畝的羅山水庫野外農林養殖觀賞大庄園,將是人們放鬆情緒、消除積悖的世外桃源勝地,同時又是參現大規模野外農林養殖的高科技示範基地。
義江風光:義江全長85公里,上游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有6萬千瓦的水電力客量。山水飛流而下,形成十二灘,灘途曲折陡峭,有驚無險,水流氣勢宏偉壯觀,此外是開發水力電站和漂流等旅遊業的好項目。中、下游寬闊平坦。水流緩緩。水質清澈無污染,是養殖的好地方。下游水島相連。野鳥翔集,近處鳥語花香,人影浮動,遠處山巒疊障,沿江兩岸民宅仍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此處正是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家鄉—一兩江。為發展臨掛歷史文化和旅遊文化,臨桂縣政府正設想引資籌建一座佔地3000多畝的桂林兩江民國影視城,拍攝由著名國家級作家黃繼樹與中國著名導演陳家林合作創作的反映民國時期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桂系演義》(二部共40集)和《共和風雲三部曲》(三部共 60集)。
華岩:是距桂林37公里,在保寧鄉境內,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廟宇勝地,現已屬縣級政府劃定的文物保護區。華岩有大、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廟宇。並有和尚住持,香火甚旺,小洞艱險幽深,有「十二重門」之稱。入口處僅容一人攀登而下,寬闊之處有禮堂般大小,傳說此處為呂洞賓修仙之處。仙人床、仙人腳依稀可辨。豐富的傳說及有求必應之勝地,一年之中香客到此燒香拜佛從未間斷,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這一天,路上香客絡繹不絕,盛況空前。從旅遊角度看,開發此處可彌補桂林佛教景點的不足。
古桂柳運河:在離桂 2 5公里的會仙境內,又名水泊梁山,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於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兩側用料石徹就、水閘25座,運河東入灕江,西下柳江。河內水秀魚肥,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附近農戶乘舟耕農,清晨,千舟競發,傍晚,輕舟徐歸,這里好一派南國水鄉獨特的自然風光,曾是著名電影《劉三姐》拍攝的主要景點之一,待修整開發。
八仙湖:坐落在會仙鎮境內。離桂林市區2 0 公里,距國道5公里,交通、水電、通訊十分便利。湖面1200餘畝,湖上留有乾隆橋古跡,湖中有座山,山在幾千畝遼闊的水面中聳立,山中有個八仙岩,八仙岩前、後洞連湖,八仙岩地下河長約2000米,旱洞長約 1300米。湖面平靜,水深在1.5—一2米左右,可作天然水上運動場地,在此場地可開設的項目有:龍舟競賽、對歌劃船、水樓樓台、水上單車比賽、情侶小船、湖心酒樓、風帆、旅遊等,八仙岩內可開設天然大舞廳、各種民俗表演、中國神功絕技表演等,八仙湖周圍可建造一些不同格式的民俗風情和小別墅,八仙湖是一個旅遊休閑度假的仙境。
水仙岩:位於縣城東南面約2公里的大崴山,為歷代當地百姓逃避兵亂之處,故又名跑兵岩。山洞裡有洞穴8個,大小不一,互相貫通,主洞為水仙岩,洞穴從南到北全長1812米,最寬處30米,洞底面積2.05萬平方米,洞內怪石嶙峋,石乳千姿百態。另有露面地下水,水清碧藍;全長1000米,寬2—一3米,地下河內可泛舟游覽。山上有珍貴樹種黃枝油松。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植物。距水仙岩10 0米處有一洞穴布滿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岩外峰巒雲影,山光水色,相映生輝,好一個旅遊景區,待開發。
大江水庫:位於臨桂縣南邊山獅子口村,距桂林市區約4 0公里,是桂林目前較大的水利工程。該水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長形人工湖,庫區長4.5公里,正常水位面積 2865畝,水清無污染,兩岸松竹成林,綠樹成蔭,滿目清翠,空氣清新。還有層層丘陵和近千畝盆地。是旅遊者陶醉的寧靜秀麗的自然佳境,也是旅遊和水力資源開發的寶地。
飛虎隊遺址:距桂林13公里,在桂林西面的秧塘機場,方圓是7公里的空曠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中緬邊境的美國駝峰航空運輸隊在駝峰航線上動用近千架飛機和上萬名航空地勤人員來往運送了70多噸物資和3萬餘人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當時,美國第十四志願航空隊(俗稱飛虎隊)在陳納德將軍的帶領下,不遠萬里跋涉來到中國,駐扎在廣西桂林臨桂秧塘機場,為保衛中國南方地區和殲擊日本海上運輸船隻立下了赫赫戰功。此處可開發為世界和平公園,飛行表演,航模表演,電影外景等。
[編輯本段]明日臨桂
桂林市西城工業開發區是縣區合一的工業開發區,面積為16.05平方公里,開發區內既可投資興辦企業,也可辦商貿企人還可投資房地產開發,是集工業貿易、房地產開發於一體的多功能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好。至目前為止,開發區內已引進外來企業80多家。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更快地發展臨桂經濟,在新世紀開年之初,臨桂縣政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
改革開放以來,臨桂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臨桂人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臨桂將更加繁榮昌盛,臨桂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H. 飛虎隊遺址公園的介紹
飛虎隊遺址公園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第十四志願航空隊秧塘機場指揮版所舊址上建設的一個權紀念公園,位於桂林市臨桂區臨蘇路,佔地面積250畝,總投資1.6億元,其中美國飛虎隊隊員的親屬籌措40萬美元。 遺址公園分3期投入,完成3大功能區建設:一期投資3000萬元用於征地和建設抗戰紀念展示區,主要包括抗戰紀念館、抗戰英雄紀念碑、抗戰英雄浮雕牆、空軍將士情景雕塑以及營房、指揮所等項目;二期投資3000萬元用於建設高科技航空航天體驗區以及直升機空中旅遊項目;三期投資1億元用於建設旅遊配套綜合開發區。 遺址公園建成後,將成為美國飛虎隊老戰士及家屬和朋友重溫歷史、瞻仰前輩先烈的一個重要基地,也是進一步增進中美兩國友好交流的重要平台,並為桂林旅遊走進歐美市場打開一條重要通道。 開工儀式上,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向臨桂區捐贈了部分飛虎隊隊員當年所用物品。飛虎公園於2015年3月28日落成。
I. 寫一篇去桂林飛虎隊遺址公園玩的作文五百字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耳畔重又響起那早已熟悉的歌曲——周華健的《朋友》。曲調依然是那麼婉轉,歌詞仍舊是如此真摯,唯一改變的是當初和我忘情和唱過它的幾個人就要各奔東西。
或許光陰荏苒,歲月變遷,時間會沖淡許多,但我和他們曾經歷的那些風風雨雨將永駐心間。曾幾何時,我們一同歡笑,擁抱。教室里,操場上,樓道中,小攤前,馬路旁……處處撒下了我們歡樂的笑語。我不會忘記我們曾在煎餅攤前,被自己的戲謔的話語逗得一起捧腹大笑的瞬間;也不會忘記傾盆大雨中我們騎著車在街上狂奔,一邊用輕鄙的目光掃視那些倉皇避雨的男男女女,邊沖著雨幕的深處放聲嚎歌的場面;更無法忘卻我們六,七個人點著一根蠟燭頭到尚未開放的地下車庫探險時,那一張張被昏黃的燭光照亮的略顯凝重的臉和因興奮,恐懼而微微顫抖的說話聲。
或許我們之間曾發生過誤解和別扭,但十五,六歲的我們是豪爽不羈的,往往剛剛大聲爭論,轉瞬間卻又親密無間。我們坐在一起時,聽不到話里有話的弦外音;我們的同學錄上盡情書寫著朴實的話語,而不用塗上些虛偽的外交辭令;我們之間可以隨便把對方的文具拿過來用,即使弄壞也只淡淡的一句Sorry;我們聚在一起時,可以盡情的歌唱而不用去擔心旁人的說笑,即使走調也可以盡舒胸懷。這一切的原因,只緣一句話:我們是朋友!縱使大洋再浩瀚,也只是我們友誼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哪怕險峰再高峻,也不過是我們友誼群山中的一方土丘。也許,歲月無情?哈!誰去管它?!因為歲月是有限的,而我們的友誼是永恆的。
我們之間的友情,怎一篇區區百字文章了得?!不要說用我的拙筆來描述,就是把世上所有的溢美之辭拿來,也無法淋漓盡致地書寫我們這神聖,純潔的友誼。時間是烈火,感情是真金,熊熊火焰中那永不褪色的是我們的友誼!朋友一生一起走!我們一生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