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游記
『壹』 永子的永子文化考
據記載,「永子復」始於明制代,其中可考證的歷史在五百年以上。《一統志》中說「永昌之棋甲天下」。《徐霞客游記》卷十八亦有雲:「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明代劉文征所撰《滇志》中記載永昌府的物產時,特別提到了「料棋」即用礦料燒制的圍棋子。清代陳鼎撰的《滇黔游記》也記載:「永昌出圍棋子光潤如玉琢。」而清光緒十一年刻本《永昌府志》卷六十二中記載:「永碁,永昌之碁甲於天下」,並約略記載了當年永子的生產用料和工藝。又據清劉昆《南中雜說》: 「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為第一。其色以白如蛋清,黑如鴉青者為上。若鵝黃、鴨綠,中外通明者,雖執途人而贈之,不受也。燒棋之人,以郡庠生李德章為第一,世傳火色,不以授人也」。清代趙吉士的《寄園寄所寄》引用《南中雜說》也有:「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為第一」。
『貳』 芬蘭的文物
唉,說來可憐,芬蘭沒什麼可以說得上是世界級的重要文物。博物館嘛,相比盧浮宮和大英博物館來,芬蘭的博物館里真的沒什麼太多可看的。
『叄』 姑妄言的意義介紹
全刊本《姑妄言》一面世,就迅速引起有關學者的足夠重視,相繼發表了一些研究論著。
學者們首先對《姑妄言》的版本進行了探究。陳慶浩先生執筆的《〈姑妄言〉出版說明》,全面介紹了《姑妄言》的作者、評者(以林鈍翁為主)、版本和內容。李福清先生撰寫的《〈姑妄言〉小說抄本之發現》,詳細報導了俄羅斯所藏全抄本的來歷。這兩篇文章載於台灣排印本《姑妄言》的首尾兩冊。王長友先生比較了殘刊本和殘抄本的異同,發現了殘抄本有三回而殘刊本只有兩回的原因,即上海優生學會所印的非賣品排印小說,大多為艷情、淫穢之作如《浪史》等等,《姑妄言》殘抄本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講崔命兒淫亂喪生的故事,較為完整,第四十二回講宦萼行善的故事且有殘缺,故舍棄第四十二回不印。王長友先生認為殘抄本當抄於乾隆年間,晚於抄於雍正年間的俄藏本數十年。他在比勘了俄藏本和殘抄本(殘抄本已遺失,但殘刊本基本保持了殘抄本原貌)之後,發現殘抄本的刪改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改體制。俄藏本每回四萬字,一正、一附兩對回目。殘抄本則把原書的一回在情節轉移接榫處鋸解開來,把體制特異的《姑妄言》變得如常見的章回小說那樣每回萬把字,一對回目。(2)去附加。俄藏本帶有大量批語,在批語和正文之間穿插有大量詩詞、小曲、故事和笑話,殘抄本則刪去了所有的批語和部分的藝術穿插。(3)刪情節。牽涉明末清初時事的相關情節,在殘抄本中都被刪去。(4)改故事。殘抄本的刪改人根據自己對人物、情節的好惡,對原本人物故事作了一定的修改。從版本研究的角度,王長友先生推測出《姑妄言》不傳於世的原因,即「《姑妄言》既涉及明末歷史,有大量違礙語,又有出格的淫穢描寫,是雙料禁止對象,嘉慶、道光以後當然難以存活」。
《姑妄言》作者研究也初步展開。陳益源先生因擔任《思無邪匯寶》的執行編輯,在校勘《姑妄言》俄藏抄本的過程中,覺察到作者曹去晶有利用大量現成素材的習慣,遂留心加以考證。通過廣泛仔細的比勘,陳益源先生發現《姑妄言》直接拿來做為寫作素材的《留溪外傳》、《滇游記》、《黔游記》,竟同為江蘇江陰人陳鼎的著作,陳鼎曾輯《明季殉難諸大臣姓名錄》五卷、《東林外傳》二十四卷,而《姑妄言》也痛斥魏忠賢黨人,同情東林黨人(如第八回),曹去晶和陳鼎的關系值得繼續探討。另外,《姑妄言》還大量採用《峒(奚谷)纖志》、《滇行紀程》、《東還紀程》做為寫作素材,《峒(奚谷)纖志》的作者陸次雲曾任江陰縣知縣,《滇行紀程》、《東還紀程》的作者許續曾是江蘇華亭人,循著這些線索爬梳典籍,可能對研究《姑妄言》的作者以及成書過程大有幫助。王長友先生在1998年天津中青年學者紅學會議上所做的發言中,認為曹去晶應當是豐潤曹氏家庭中的一員。因為豐潤曹氏家族中,曹潛字去非,曹潔自去塵,等等,依此類推,曹去晶的真名可能也是水偏旁的某字。王長友先生在另外一篇短文中認為作者曹去晶和評者林鈍翁可能本是一人。
至於長篇小說《姑妄言》的文學性質,陳慶浩、陳益源、黃衛總、何天傑等都認為是一部「集大成的艷情小說」。張俊先生在《清代小說史》中,根據《姑妄言》所反映的廣闊的生活場景,把它歸為世情小說中的家庭生活類作品。
《姑妄言》與時代相近的其它小說之間的比較研究,也陸續展開。如前所述,在《姑妄言》殘抄本被發現的時候,居士山人就覺察到《姑妄言》與《醒世姻緣傳》的布局相似而風格不同,周越然先生也覺察到《姑妄言》和《金瓶梅》的內容相近而語言風格不一。美國哈佛大學黃衛總先生也注意到《姑妄言》與《醒世姻緣傳》的許多相似之處,他還發現《姑妄言》與《紅樓夢》之間也有值得注意的關系,譬如兩書的作者都來源於東北,都對江南生活很熟悉,故事主要發生地都是南京等等。王長友先生也認為《姑妄言》是與《紅樓夢》靠得關系最直接的一部長篇小說。比如,從作者的角度來說,《姑妄言》和《紅樓夢》的創作、批點、傳抄,都曾在一群親友中進行,這簡直成了由北而南的曹氏家庭的風尚。從結構布局和思想內容上來看,《紅樓夢》講「假」與「真」,《姑妄言》講「妄」與「不妄」;《紅樓夢》以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隱括全書,《姑妄言》以醉卧聽城隍斷獄暗伏故事,《紅樓夢》和《姑妄言》都對現實持強烈的批判態度,都持尊女抑男的反傳統觀念。
《姑妄言》在學術史上尤其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有了初步的探討。何天傑先生認為《姑妄言》的作者以因果輪回的觀念來建構小說的框架,企圖重建道德信仰體系,但卻無力把這一思想貫徹到底,這種現象可以從對整個封建末世失望的傷感文學之潮的背景上去理解。而《儒林外史》、《紅樓夢》等批判現實主義巨著,正是在這一傷感主義之潮的基礎上產生的。
《姑妄言》的語言研究也有了成果。王長友先生注意到,《姑妄言》運用的語言,並不是中國古代通俗小說中常見的文白相雜的語言,而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一種是文言或文言氣息頗重的書面語言,另一種是幾乎可稱純粹的口語化的白話語言,這兩種語言在《姑妄言》中是交互並存的。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語言,是由人物性格的敘事功能決定的。描寫景物、誇飾某些事物和描寫文人或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物的活動或心理、語言時,描寫神仙鬼怪時,《姑妄言》運用的是文言或半文言的敘述描寫,其它地方運用的則是流利准確而簡潔的白話。《姑妄言》的人物語言更是多彩多姿,各具個性,比如鍾情出言穩重誠摯,錢貴雅潔深沉,賈文物咬文嚼字,鄔合敏捷圓滑,等等。另外,《姑妄言》大量運用諺語、古語、俗語、歇後語,使作品的語言更加簡明活脫,也使運用這些語言的下層人物的性格躍然紙上。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姑妄言》的語言風格是特異的,曹去晶在語言藝術的運用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成就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姑妄言》中出現的藝術形式方面的研究也有起步。陳益源先生對《姑妄言》中的葷笑話進行了考察。他統計了《姑妄言》中葷笑話的數量,考察了這些葷笑話的來源,指出《姑妄言》正文笑話數量是《金瓶梅》中笑話數量的三、四倍,葷的色彩也更濃厚,很能切中「不褻不笑」和「對景發笑」的笑話原理,體現了曹去晶運用口語素材的寫作技巧。葷笑話的運用和保存,也是《姑妄言》的重要價值之一。
就《姑妄言》的研究現狀來說,成績是可喜的,已經涉獵的范圍比較廣泛,覆蓋了版本研究、作者研究、橫向比較研究、縱向考察研究、語言研究、文本研究等多個領域。但總的來說數量還很有限,一些領域的研究還僅出現一篇論文。這與《姑妄言》全刊本出現較晚、閱讀人數有限、研究時間較短等因素都有關系。從研究前景來看,已經開拓的領域尚需深入研究,期待著進一步的繁榮;還有廣闊的研究領域等待著有志者的開辟和耕耘。關於《姑妄言》作者的研究,還僅僅處於舉步的階段;關於《姑妄言》與其它小說之間的比較研究,還遠遠沒有全面展開;關於《姑妄言》在古代小說史上地位的研究,實際上還未真正著手;關於《姑妄言》的文本研究也還遠遠不夠。另外,《姑妄言》中含有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可以為社會學、民俗學、歷史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案例,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還未有人涉獵。隨著《姑妄言》版本的不斷增多,閱讀人數的不斷增加,研究領域的不斷加深和拓展,《姑妄言》多方面的重要價值,一定會獲得深入而廣泛的探究。《姑妄言》這部幾乎消失於歷史浮塵之中的煌煌巨著,也一定會甩落埋地下的泥土氣息,和《金瓶梅》、《紅樓夢》等一度遭厄的優秀之作一樣,重現耀眼的光輝。
《姑妄言》出版後,引起國內外文學界的重視與讀者的注意。 在文學走向大眾,而且日益豐富的題材下,性戀小說以及描寫普通人的情愛與命運的題材引起廣泛的注意。 《姑妄言》的出版,對於明清小說的研究以及閱讀欣賞,洞察人生,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通過小說《姑妄言》可以對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倫理等做出客觀的評價,對於研究清代社會的各階層人物與社會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何天傑在「《姑妄言》的啟示」一文中指出:《姑妄言》是「古本色情小說中集大成之作」,其性描寫的大膽,說明清初市井審美趣味與明末並無本質區別,也說明清初小說家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繼承了晚明啟蒙思想的遺產。曹去晶以因果輪回觀念來建構小說情節的框架,企圖重建道德信仰體系,但他無力把這一思想貫徹到底,這只能從對整個封建未世失望的傷感文學之潮的背景上去理解。
台灣陳益源教授在《〈姑妄言〉里的葷笑話》中,考證了《姑妄言》葷笑話的數量與來源,論述了《姑妄言》對葷笑話的運用與價值,他在最後說:「敘述合理巧妙且完整有趣,是《姑妄言》正文中可以獨立出來的三十五則葷笑話的共通點,它們口語化和故事性強的特色,也為其他古代書面笑話所不及,而在曹去晶的靈活運用底下,對於小說人物的塑造與故事情節的鋪展,發揮了不少的妙用,既反映了古代市井生活的若干俗趣,也展現出作者化丑為美的藝術手法。」
美國華裔學者黃衛總在《「情」「欲」之間———清代艷情小說初探》中認為,《姑妄言》與一般艷情小說「有所不同」,「在這樣一個淫慾橫流的沙漠里,作者卻精心刻畫出了一塊小小的『真情』綠洲。這就是瞽妓錢貴和窮書生鍾情的故事。」「小說作者處處強調他們關系中情的重要意義」,「作者有意要將這樣一個所謂的『烈情』世界與書中的『淫慾』世界相對比」。
台灣青年學者翁文信的論文《〈姑妄言〉與明清性小說中的性意識》則對《姑妄言》中的性意識問題著重作了研究。 隨著我國文學出版事業的發展,還會有一些的流傳於民間的優秀文化遺產被整理出版。使得文學愛好者有更廣泛的閱讀優秀作品的天地。
『肆』 還有人知道哪裡出產的翡翠好啊
翡翠出產在哪裡?據史書記載:「紅翡綠翠水玉王,精雕細琢傳家寶。均生帕敢」。翡翠產於緬甸密支那以北東經96°3北緯25°8的帕敢地區烏龍江流域。自東漢在騰沖設置永昌郡管轄地域就遠達密支那以北的帕敢地區。明朝時設騰越府,《滇黔游記》上有「騰越出碧玉」的記載。所謂「玉出雲南」(玉出勐卯,玉出騰越)指的就是出產地密支那北部的龍肯和帕敢地區。這地方原來是中國雲南的管轄地。《中印緬交通史》中述:「自元代開滇以來,數百年間,產於勐養土司(瑞麗勐卯管轄地)之翡翠,紅、藍寶石,瑪瑙琥珀等珠寶玉器,因交通便捷,逾為內地人所注目。商人采之,轉販各處。雲南地當中介,為重要市場,故購買珠寶者,輒或疑雲南為其產地,呼其為『雲南玉』。」直到1885年,英國侵佔緬甸後將翡翠產區帕敢一帶劃入緬甸版圖。從此,「翡翠產於緬甸」成了後期的固定說法。
雲南的騰沖、大理一度是翡翠玉石的集散地,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已換成了瑞麗。如今的瑞麗翡翠市場是我國翡翠交易品種最齊全和最具有人文特色的大市場。經營者有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等國家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膚色,在同一塊土地上、中國的西南邊陲瑞麗經營著同樣的珠寶翡翠。瑞麗翡翠市場的繁榮,不僅得益於瑞麗獨特的地理位置、國家一級口岸和姐告唯一的境內關外政策,還與緬甸政策緊密相關。緬甸政府從1998年3月起,正式允許翡翠毛料以邊貿的方式進入瑞麗。每年從緬甸進口到瑞麗的毛料約有6000噸左右。今天的瑞麗,仍然是中國翡翠的源頭和全國最大的翡翠集散地。
『伍』 永子圍棋是什麼很貴嗎求介紹
保山古稱永昌,「永子」即永昌所產的圍棋子,又名「永棋」,是以瑪瑙、玉石、琥珀等原料,採用特別配方、傳統手工製作,其質地溫潤如玉又異常堅硬,猶如天然玉石磨製而成,是古往今來舉世公認的棋中聖品。
明代有位叫李德章的保山人,在京城保管珠寶玉器,在一次宮廷失火時,發現熔化的珠玉澆水凝固後具有晶瑩透亮的色彩。返鄉之後,他就用永昌盛產的瑪瑙、玉石、紫英石等原料燒製成了「永子」。 據記載,「永子」始於明代,其中可考證的歷史在五百年以上。嘉慶重修《一統志》中說:「永昌之棋甲天下」。《徐霞客游記》卷十八亦有雲:「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而清光緒《永昌府志》卷六十二中還約略記載了永子的生產用料和工藝: 「永棋,永昌之棋甲於天下。其製法以瑪瑙石、紫英石合研為粉,加以鉛硝,投以葯料合而煅之。用長鐵蘸其汁,滴以成棋」。又據清劉昆《南中雜說》和趙吉士的《寄園寄所寄》: 「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為第一。」「永子」不僅為達官顯貴、文士騷客所珍愛,還一度是進獻皇室的上乘貢品,堪稱「國寶」。
『陸』 誰知道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梵凈山山名怎麼得來的
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凈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
梵凈山正式載於史冊,始於漢代。《漢書·地理志》稱梵凈山為「三山谷」;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谷」。唐代《元和郡縣志》改稱「辰山」。當時,唐政府已在梵凈山西麓設立「思邛縣」(唐開元四年<716年>設,今貴州印江縣)。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因唐「思邛縣」而得名,佛教於此時傳入梵凈山。
明初,梵凈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並稱:「九龍山」、「飯甑山」、「梵凈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聳,脈分九支,故稱「九龍山」。又因金頂孤峰突起,形如飯甑,故稱「飯甑山」。又因明代該山佛教興盛,寺剎林立,為梵天凈土,故名「梵凈山」,俗稱「大佛山」、「大靈山」。
清代,梵凈山稱「月鏡山」、「卓山」。因朗月之夜,人影映於老金頂崖壁之上,如鏡一般,稱「石鏡」或「月鏡」;相傳八月十五日子時,萬國九州之影悉現於石鏡中,故稱「月鏡山」(陳鼎《黔游記》,康熙十年,1672年)。又因新金頂超然卓立,故又稱「卓山」。(康熙年)《貴州通志》雲:「梵凈山一名月鏡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跡……黔中勝概,無逾於此;訪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通用「梵凈山」,而「飯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傳於民間。
『柒』 中秋節雲南阿昌族的活動
跳月
『捌』 請問以下案例美國農業考察團專家最根本的失誤在什麼地方
他們沒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而只是一味的改良品種。
『玖』 跳月的基本概念
跳月是民族婚抄姻禮俗。居於我國襲中南部鄂、湘、粵、桂、滇、黔及四川的苗族同胞,自古即有通過「跳月」互相選擇配偶的風俗。至時,各村寨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擇所歡,相愛以後,始遣媒論婚嫁。明王圻《續文獻通考》:「苗人休春,刻木為馬,祭以牛酒。老人之馬箕踞,未婚男女,吹蘆笙以和歌詞,謂之跳月。」清趙翼《檐曝雜記邊.郡風俗》:「粵西士民及滇、黔苗、倮風俗,大概皆淳樸......每春月趁墟唱歌,男女各坐一邊,其歌皆男女相悅之詞。其不合者,亦有歌拒之,如『你愛我,我不愛你』之類。若兩相悅,則歌畢輒攜手就酒棚,並坐而飲,彼此各贈物以定情,訂期相會,甚有酒後即潛入山洞中相昵者。」清陳鼎《黔游記》:「跳月為婚者,立標於野,大會男女。男吹蘆笙於前,女振金鐸於後,盤旋跳舞,各有行列。謳歌互答,有洽於心即奔之。越月送歸母家,然後遣媒妁、請聘價等。」
『拾』 去貴州旅遊好玩嗎貴州這個地方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位於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順市西部,東北以鎮寧縣、西南以北盤江為界,與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接,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西北有崗烏鎮毛芝地,東南有板貴鄉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3.8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5個景區,即夾山景區、鐵索橋景區、下瓜寨景區、盤江橋景區和古生物化石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