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組詞西遊記
『壹』 西 組詞可以組西游記嗎
可以組成西遊記,西邊,西行,西部等
『貳』 西遊組詞有哪些
西組詞有:西方、西風、西天、西服、西藏、偏西、東西、西施、西域、西南等專。游組屬詞有:雲游、伴遊、中游、出遊、游資、遊走、游醫、游盪、游牧、游藝等。
一、西風 [ xī fēng ]
1、西面吹來的風。多指秋風。
清·陳維崧《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滎陽》詞:「西風夕照,老鴉啼上枯樹。」
2、喻一種勢力或傾向。今多比喻沒落腐朽的勢力。
《紅樓夢》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二、西天 [ xī tiān ]
1、我國古代對印度的通稱。印度古稱天竺,因在中國之西,故稱。
唐·皇甫曾《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上人遠自西天至,頭陀行遍南朝寺。」
2、佛教語。一般凈土宗信仰者,指《阿彌陀經》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六回:「這個非幻化身雖在東土,心神已自飛度在西天之上了。」
『叄』 西遊記 第二回的詞語(2——4字的)每回20個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踴躍;對菩提前作禮啟謝。那祖師即命大眾引悟空出二門外,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個是: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
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孫悟空在旁聞聽,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師看見,叫孫悟空道:「你在班中,怎麼顛狂躍舞,不聽我講?」悟空道:「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悟空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矣。」祖師道:「那山喚名爛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從我學些甚麼道?」悟空道:「但憑尊祖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
祖師道:「『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悟空道:「憑尊師意思。弟子傾心聽從。」祖師道:「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術門之道怎麼說?」祖師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么?」祖師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學!不學!」
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念佛,並朝真降聖之類。」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么?」祖師道:「若要長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師父,我是個老實人,不曉得打市語。怎麼謂之『壁里安柱』?」祖師道:「人家蓋房,欲圖堅固,將牆壁之間,立一頂柱,有日大廈將頹,他必朽矣。」悟空道:「據此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靜』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靜字門中,是甚正果?」祖師道:「此是休糧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並入定坐關之類。」悟空道:「這般也能長生么?」祖師道:「也似『窯頭土坯』。」悟空笑道:「師父果有些滴杤。一行說我不會打市語。怎麼謂之『窯頭土坯』?」祖師道:「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煅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悟空道:「也不長遠。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樣?」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采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並服婦乳之類。」悟空道:「似這等也得長生么?」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悟空道:「師父又來了!怎麼叫做『水中撈月』?」祖師道:「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學!不學!」
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麼?」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唬得那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皆怨悟空道:「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沖撞了他,不知幾時才出來啊!」此時俱甚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悟空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原來那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暗暗在心,所以不與眾人爭競,只是忍耐無言。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後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
當日悟空與眾等,喜喜歡歡,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及黃昏時,卻與眾就寢,假合眼,定息存神。山中又沒打更傳箭,不知時分,只自家將鼻孔中出入之氣調定。約到子時前後,輕輕的起來,穿了衣服,偷開前門,躲離大眾,走出外,抬頭觀看。正是那:
月明清露冷,八極迥無塵。深樹幽禽宿,源頭水溜汾。
飛螢光散影,過雁字排雲。正直三更候,應該訪道真。你看他從舊路徑至後門外,只見那門兒半開半掩。悟空喜道:「老師父果然注意與我傳道,故此開著門也。」即曳步近前,側身進得門里,只走到祖師寢榻之下。見祖師蜷局身軀,朝里睡著了。悟空不敢驚動,即跪在榻前。那祖師不多時覺來,舒開兩足,口中自吟道: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
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悟空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祖師聞得聲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盤坐喝道:「這猢猻!你不在前邊去睡,卻來我這後邊作甚?」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里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祖師聽說,十分歡喜,暗自尋思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祖師道:「你今有緣,我亦喜說。既識得盤中暗謎,你近前來,仔細聽之,當傳與你長生之妙道也。」悟空叩頭謝了,洗耳用心,跪於榻下。祖師雲: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此時說破根源,悟空心靈福至,切切記了口訣,對祖師拜謝深恩,即出後門觀看。但見東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顯明。依舊路,轉到前門,輕輕的推開進去,坐在原寢之處,故將床鋪搖響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眾還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當日起來打混,暗暗維持,子前午後,自己調息。
卻早過了三年,祖師復登寶座,與眾說法。談的是公案比語,論的是外像包皮。忽問:「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師道:「你這一向修些什麼道來?」悟空道:「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祖師道:「你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只是防備著『三災利害』。」悟空聽說,沉吟良久道:「師父之言謬矣。我常聞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卻怎麼有個三災利害?」祖師道:「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薰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悟空聞說,毛骨悚然,叩頭禮拜道:「萬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師道:「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悟空道:「我也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師父沒成算!我雖少腮,卻比人多這個素袋,亦可准折過也。」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悟空道:「弟子願多里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麼妙法。這猴王也是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忽一日,祖師與眾門人在三星洞前戲玩晚景。祖師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師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備,已能霞舉飛升也。」祖師道:「你試飛舉我看。」悟空弄本事,將身一聳,打了個連扯跟頭,跳離地有五六丈,踏雲霞去勾有頓飯功夫,返復不上三里遠近,落在面前,叉手道:「師父,這就是飛舉騰雲了。」祖師笑道:「這個算不得騰雲,只算得爬雲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蒼梧。』似你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雲也還算不得哩!」悟空道:「怎麼為『朝游北海暮蒼梧』?」祖師道:「凡騰雲之輩,早辰起自北海,游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騰雲。」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啟道:「師父,『為人須為徹』,索性舍個大慈悲,將此騰雲之法,一發傳與我罷,決不敢忘恩。」祖師道:「凡諸仙騰雲,皆跌足而起,你卻不是這般。我才見你去,連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這個勢,傳你個『筋斗雲』罷。」悟空又禮拜懇求,祖師卻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對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師徒們天昏各歸洞府。這一夜,悟空即運神煉法,會了筋斗雲。逐日家無拘無束,自在逍遙此一長生之美。
一日,春歸夏至,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多時。大眾曰:「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法?前日師父拊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么?」悟空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演,讓我等看看。」悟空聞說,抖搜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甚麼?」大眾道:「就變棵松樹罷。」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真個是:
鬱郁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
全無一點妖猴像,盡是經霜耐雪枝。大眾見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了本相,雜在叢中道:「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嘩。」祖師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眾道:「不敢瞞師父,適才孫悟空演變化耍子。教他變棵松樹,果然是棵松樹,弟子們俱稱揚喝采,故高聲驚冒尊師,望乞恕罪。」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甚麼恩義?你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凶,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悟空謝了。即抽身,捻著訣,丟個連扯,縱起筋斗雲,徑回東海。那裡消一個時辰,早看見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自知快樂,暗暗的自稱道:
「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
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來回甚易行。
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溟。」悟空按下雲頭,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聽得鶴唳猿啼,鶴唳聲沖霄漢外,猿啼悲切甚傷情。即開口叫道:「孩兒們,我來了也!」那崖下石坎邊,花草中,樹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萬萬,把個美猴王圍在當中,叩頭叫道:「大王,你好寬心!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里,望你誠如飢渴!近來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強要佔我們水簾洞府,是我等捨死忘生,與他爭斗。這些時,被那廝搶了我們家火,捉了許多子侄,教我們晝夜無眠,看守家業。幸得大王來了!大王若再年載不來,我等連山洞盡屬他人矣!」悟空聞說,心中大怒道:「是甚麼妖魔,輒敢無狀!你且細細說來,待我尋他報仇。」眾猴叩頭:「告上大王,那廝自稱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悟空道:「此間到他那裡,有多少路程?」眾猴道:「他來時雲,去時霧,或風或雨,或雷或電,我等不知有多少路。」悟空道:「既如此,你們休怕,且自頑耍,等我尋他去來!」
好猴王,將身一縱,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觀看,見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險峻。好山:
筆峰挺立,曲澗深沉。筆峰挺立透空霄,曲澗深沉通地戶。兩崖花木爭奇,幾處松篁斗翠。左邊龍,熟熟馴馴;右邊虎,平平伏伏。每見鐵牛耕,常有金錢種。幽禽□睆聲,丹鳳朝陽立。石磷磷,波凈凈,古怪蹺蹊真惡獰。世上名山無數多,花開花謝繁還眾。爭如此景永長存,八節四時渾不動。誠為三界坎源山,滋養五行水臟洞!【□:左「目」右「見」;】美猴王正默看景緻,只聽得有人言語。徑自下山尋覓,原來那陡崖之前,乃是那水臟洞。洞門外有幾個小妖跳舞,見了悟空就走。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簾洞洞主。你家甚麼混世鳥魔,屢次欺我兒孫,我特尋來,要與他見個上下!」
那小妖聽說,疾忙跑入洞里,報道:「大王!禍事了!」魔王道:「有甚禍事?」小妖道:「洞外有猴頭稱為花果山水簾洞洞主。他說你屢次欺他兒孫,特來尋你,見個上下哩。」魔王笑道:「我常聞得那些猴精說他有個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來了。你們見他怎生打扮,有甚器械?」小妖道:「他也沒甚麼器械,光著個頭,穿一領紅色衣,勒一條黃絛,足下踏一對烏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門外叫哩。」魔王聞說:「取我批掛兵器來!」那小妖即時取出。那魔王穿了甲胄,綽刀在手,與眾妖出得門來,即高聲叫道:「那個是水簾洞洞主?」悟空急睜睛觀看,只見那魔王:
頭戴烏金盔,映日光明;身掛皂羅袍,迎風飄盪。下穿著黑鐵甲,緊勒皮條;足踏著花褶靴,雄如上將。腰廣十圍,身高三丈,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稱為混世魔,磊落凶模樣。
猴王喝道:「這潑魔這般眼大,看不見老孫!」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麼上下?」悟空罵道:「你這潑魔,原來沒眼!你量我小,要大卻也不難。你量我無兵器,我兩只手勾著天邊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孫一拳!」縱一縱,跳上去,劈臉就打。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這般矬矮,我這般高長,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殺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與你使路拳看。」悟空道:「說得是。好漢子!走來!」那魔王丟開架子便打,這悟空鑽進去相撞相迎。他兩個拳捶腳踢,一沖一撞。原來長拳空大,短簇堅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肋,撞了襠,幾下筋節,把他打重了。他閃過,拿起那板大的鋼刀,望悟空劈頭就砍。悟空急撤身,他砍了一個空。悟空見他兇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丟在口中嚼碎,望空中噴去,叫一聲「變!」,即變做三二百個小猴,周圍攢簇。
原來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那些小猴,眼乖會跳,刀來砍不著,槍去不能傷。你看他前踴後躍,鑽上去,把魔王圍繞,抱的抱,扯的扯,鑽襠的鑽襠,扳腳的扳腳,踢打撏毛,摳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個攢盤。這悟空才去奪得他的刀來,分開小猴,照頂門一下,砍為兩段。領眾殺進洞中,將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卻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又見那收不上身者,卻是那魔王在水簾洞中擒去的小猴,悟空道:「汝等何為到此?」約有三五十個,都含淚道:「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後,這兩年被他爭吵,把我們都攝將來,那不是我們洞中的家火?石盆、石碗都被這廝拿來也。」悟空道:「既是我們的家火,你們都搬出外去。」隨即洞里放起火來,把那水臟洞燒得枯乾,盡歸了一體。對眾道:「汝等跟我回去。」眾猴道:「大王,我們來時,只聽得耳邊風聲,虛飄飄到於此地,更不識路徑,今怎得回鄉?」悟空道:「這是他弄的個術法兒,有何難也!我如今一竅通,百竅通,我也會弄。你們都合了眼,休怕!」
好猴王,念聲咒語,駕陣狂風,雲頭落下。叫:「孩兒們,睜眼。」眾猴腳屣實地,認得是家鄉,個個歡喜,都奔洞門舊路。那在洞眾猴,都一齊簇擁同入,分班齒序,禮拜猴王。安排酒果,接風賀喜,啟問降魔救子之事。悟空備細言了一遍,眾猴稱揚不盡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學得這般手段!」悟空又道:「我當年別汝等,隨波逐流,飄過東洋大海,徑至南贍部洲,學成人像,著此衣,穿此履,擺擺搖搖,雲游八九年餘,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訪問多時,幸遇一老祖,傳了我與天同壽的真功果,不死長生的大法門。」眾猴稱賀。都道:「萬劫難逢也!」悟空又笑道:「小的們,又喜我這一門皆有姓氏。」眾猴道:「大王何姓?」悟空道:「我今姓孫,法名悟空。」眾猴聞說,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孫,我們都是二孫、三孫、細孫、小孫、——一家孫、一國孫、一窩孫矣!」都來奉承老孫,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個是合家歡樂!咦!貫通一姓身歸本,只待榮遷仙錄籙名。畢竟不知怎生結果,居此界終始如
『肆』 西遊記1-100回每回概括
西遊記1-100
●第一回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伍』 一個字或一個詞語歸納西遊記
神復
神字詳解:制
一、拼音:
shén
二、筆順圖:
三、基本釋義:
1、宗教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後的精靈:~位。財~。無~論。多~教。
2、神話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用兵如~。
3、特別高超或出奇,令人驚異的;神妙:~速。~效。這事真是越說越~了。
4、精神;精力:凝~。費~。聚精會~。雙目炯炯有~。
5、神氣:~色。~情。瞧他那個~兒,準是有什麼心事。
6、聰明;機靈:瞧!這孩子真~。
7、姓。
(5)量組詞西遊記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提神[tí shén]
使精神興奮:濃茶~。
2、神態[shén tài]
神情態度:~自若。
3、神聖[shén shèng]
極其崇高而庄嚴;不可褻瀆:~的使命。我國的~領土不容侵犯。
4、凝神[níng shén]
聚精會神:~思索。~端詳。
『陸』 西遊記人物數量
無數。因為佛祖曾經提過「眾生」,即宇宙中一切生靈,無法用數字計算,只能用佛的語言,也就是「無量」。這算是一種詭辯吧,希望樓主滿意。
『柒』 西遊記每回概括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讎報本 第十回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 第十二回 唐王秉誠修大會觀音顯聖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大聖除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丹砂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懃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山兜>洞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道迷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主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盪怪鬧龍宮群聖除邪獲寶貝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四眾皆遭大厄難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葯物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行者施為變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體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奼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徵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一怪空懷情慾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聖顯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五聖成真
(7)量組詞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捌』 求西遊記好句60個不要太長20個字左右
《西遊記》中的「美猴王 出世」一段: 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般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也是對偶~~ 主要就是那幾個動詞用得很妙啦,哈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黃袍怪變化後的形象: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言語多官樣,行藏正妙齡。才如子建成詩易,貌似潘安擲果輕。頭上戴一頂鵲尾冠,烏雲斂伏;身上穿一件玉羅褶,廣袖飄迎。足下烏靴花摺,腰間鸞帶光明。豐神真是奇男子,聳壑軒昂美俊英。 這段詞寫得實在是妙,把一個儒雅學士的形象刻畫的十分立體。從頭到足,出奇的飄逸瀟灑!形容典雅,體段崢嶸,怨不得皇帝也認不出來呀,只怕我們見到也得生出羨慕結交之心呢! 此是描寫女兒國國王的一段詞: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嬌媚姿。斜軃紅綃飄彩艷,高簪珠翠顯光輝。說甚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佩,蓮步輕移動玉肢。月里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 如何,若您是唐僧,只怕早已不取經了罷?呵呵!! 臉襯桃花瓣,就這一句就了得了,『襯』字從宏觀上寫,寫出了女王臉型的嬌美,大約是瓜子臉吧;『桃花瓣』,從微觀上看,也可聯想到女王膚質的柔膩和白滑。 其它的更不用說了!絕色美人呀! 師徒說話,不覺早已入更。正是: 沉沉宮漏,蔭蔭花香。綉戶垂珠箔,閑庭絕火光。鞦韆索冷空留影,羌笛聲殘靜四方。繞屋有花籠月燦,隔空無樹顯星芒。杜鵑啼歇,蝴蝶夢長。銀漢橫天宇,白雲歸故鄉。正是離人情切處,風搖嫩柳更凄涼。 這是玉免精中的一段詞,主要是暗寫真公主的可憐遭遇。我尤為欣賞是其中的兩句:鞦韆索冷空留影,羌笛聲殘靜四方。此時正是深夜,玉宇無塵,鞦韆空懸,寒月留影,平日的歡鬧早已遠去;夜深人靜,羌笛聲起,悲韻不絕,更添凄涼;您動了側隱之心了嗎? 穿一件織金官綠紵絲襖,上罩著淺紅比甲;系一條結綵鵝黃錦綉裙,下映著高底花鞋。時樣□(上「髟」下「的」)髻皂紗漫,相襯著二色盤龍發;宮樣牙梳朱翠晃,斜簪著兩股赤金釵。雲鬢半蒼飛鳳翅,耳環雙墜寶珠排。脂粉不施猶自美,風流還似少年才。 這是第二十三回中描繪的一位夫家姓賈,娘家姓莫的婦人的形象。你看,一個是賈(假),一個是莫(沒);只可憐了八戒了。 這一段寫得相當流暢,顏色鮮艷奪目,重點描繪頭飾,『時樣』、『宮樣』二字,說明這個婦人還是相當時髦;『飛鳳翅』、『寶珠排』給人一種動感; 末兩句更是畫龍點晴之筆:脂粉不粉猶自美,風流還似少年才!您看看,可謂半老徐娘,風韻猶存,怨不得走投無路的八戒要說:「娘啊,既是他們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罷!」 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 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 蛾眉橫月小,蟬鬢迭雲新。 若到花間立,游蜂錯認真。 飄揚翠袖,搖拽緗裙:飄揚翠袖,低籠著玉筍纖纖;搖拽緗裙,半露出金蓮窄 窄。形容體勢十分全,動靜腳跟千樣。拿頭過論有高低,張泛送來真又楷。轉身 踢個出牆花,退步翻成大過海。輕接一團泥,單槍急對拐。明珠上佛頭,實捏來尖 。窄磚偏會拿,卧魚將腳。平腰折膝蹲,扭頂翹跟。扳凳能喧泛,披肩甚脫 灑。絞襠任往來,鎖項隨搖擺。踢的是黃河水倒流,金魚灘上買。那個錯認是頭兒, 這個轉身就打拐。端然捧上臁,周正尖來。提跟草鞋,倒插回頭采。退步泛肩 妝,鉤兒只一歹。版簍下來長,便把奪門揣。踢到美心時,佳人齊喝采。一個個汗 流粉膩透羅裳,興懶情疏方叫海。 一氣無冬夏,三秋永注春。炎波如鼎沸,熱浪似湯新。分溜滋禾稼,停流盪俗 塵。涓涓珠淚泛,滾滾玉團津。潤滑原非釀,清平還自溫。瑞祥本地秀,造化乃天 真。佳人洗處冰肌滑,滌盪塵煩玉體新。 褪放紐扣兒,解開羅帶結。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肘膊賽冰鋪,香肩欺粉 貼。肚皮軟又綿,脊背光還潔。膝腕半圍團,金蓮三寸窄。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 話說唐三藏幸虧龍子降妖,黑水河神開路,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來。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但見: 三陽轉運,萬物生輝。三陽轉運,滿天明媚開圖畫;萬物生輝,遍地芳菲設綉茵。梅殘數點雪,麥漲一川雲。漸開冰解山泉溜,盡放萌芽沒燒痕。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道旁楊柳舒青眼,膏雨滋生萬象春。 這是第四十四回的一段詞。我自己的管中窺見,覺得吳承恩先生往往用很少的話給人描繪出一幅圖來。在這上面有兩句:梅殘數點雪,麥漲一川雲。我們不妨設想一下,此時正是早春,俗語說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一朵盛開的梅花上還殘留著些許尚未消融的雪,證明著寒冬的痕跡;而春已到來,花香風暖,雲淡日新,麥已初成,一眼望去,滿川碧綠,再加上微風吹過,隨風搖擺,真是一幅美景啊! 「水痕收,山骨瘦。紅葉紛飛,黃花時候。霜晴覺夜長,月白穿窗透。家家煙火夕陽多,處處湖光寒水溜。白蘋香,紅蓼茂。桔綠橙黃,柳衰谷秀。荒村雁落碎蘆花,野店雞聲收菽豆。」 ―――這首詞,在我的印象里,很遠.很近.很親切. 山野風光,自然,清新. 是永遠的西天朝佛路上的深秋,那樣溫柔的節氣,山色萬物皆有神明. 筆墨酣暢.刻畫傳神.感覺親切. 月明清露冷, 八極迥無塵。 深樹幽禽宿, 源頭水溜汾。 飛螢光散影, 過雁字排雲。 正直三更候, 應該訪道真。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次早,太宗升朝,對群臣言曰:「朕思御弟之功,至深至大,無以為酬。一夜無寐,口占幾句俚談,權表謝意。」叫:「中書官來,朕念於你,你一一寫之。」其文雲: 是知惡因業墜,善與緣生。升墜之端,唯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嶺,雲露方的泫 其花;蓮出碧波,飛塵不能染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 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從善,吲乎人倫有識,寧不緣慶而成慶?(節選) -----這一段可稱為賦了。文採好倒在其次,尤為好的是中間的哲理。他以『升墜之端,唯人自作』教導,並舉了桂、蓮作例。您看『桂生高嶺,雲露方的泫其花;蓮出碧波,飛塵不能染其葉。』這一對寫得何其妙呀!草木無知,尚且資善而從善,我們人是有見識的,為什麼不能緣慶而成慶呢? 裡面好的不止這一段,建議大家有空去讀讀。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老吳也深通醫道) 盡管《西遊記》里的山水田園詩詞數量眾多,堪稱古典小說之冠,但表現作者核心思想(田園詩)的則是第九回的首端漁翁張稍與樵子李定的一段對答,有詩又有詞,雖為游戲筆墨,卻顯露出作者熱愛山水田園的審美情趣。 縱觀全回,兩人的詩詞堪稱集前代山水田園詩之大成。其本質是"我們水秀山青,逍遙自在,甘淡薄,隨緣而過"。又第六十四回,荊棘嶺十八公等與唐僧的對詩、聯句,又稱一絕。作者用如此多的筆墨著意於此,並非隨意塗鴉,恰如書中所雲:"淡淡煙雲去所,清清仙境人家,正好潔身修煉,堪宜種竹栽花。……說甚耕雲釣月,此間隱逸堪誇。"好一個"隱逸堪誇"。 另外,作者用大量篇幅描繪名山大川、險嶺怪坡的景物,即使是神魔鬼怪的處所也寫得尤如"世外桃園"一般。第八十九回寫豹頭山"不亞桃源洞,堪宜避世情",第六十回寫摩雲洞"樹林森密,崖削崚嶒。薜蘿陰冉冉,蘭蕙味馨馨。流泉漱玉穿修竹,巧石知機帶落英。煙霞籠遠岫,日月照雲屏。龍吟虎嘯,鶴唳鶯鳴。 一片刻清幽可愛,琪花瑤草常明。不亞天台仙洞,勝如海上蓬瀛。"第十九回寫浮屠山"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真個是景緻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 第二十一回寫道"只聽得那路南山坡下,有犬吠之聲。但見:紫芝翳翳,白石蒼蒼。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蒼蒼半綠苔。數點小螢光灼灼,一林野樹密排排。香蘭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澗,古柏倚深崖。地僻更無遊客到,門前惟有野花開"。 第八十六回寫道:"石徑重漫苔蘚,柴門蓬路藤花。四面山光連接,一林鳥雀喧嘩。密密松篁交翠,紛紛異卉奇葩。地僻雲深之處,竹籬茅舍人家。"這些景緻與天上皇宮、神聖西天、冥界、海底龍王世界的景物截然不同,是人間山水田園風光的大薈萃。 一個汲汲乎功名利祿之徒不會沉迷於此,只有一個源自於田園,經歷過一段仕途"煉獄"煎熬之人方能將自己的滿腔熱忱賦予山水田園。那孫悟空的被欺、被壓、被驅趕、被煎熬,分明是吳承恩一生滿腔苦悶的寫照。作者曾自嘆道:"承恩淮海豎儒,蓬茅浪士,倚門骯臟,挾策支離。上不能鳴鍾佩玉,紀竹素於麟台;下不能帶索披芻,激薪歌於豹谷。月旦雖工,翻淹馬櫪;春秋已壯,尚泣牛衣。徒誇羅鳥之符,誤忝屠龍之伎。囊底新編,疏蕪自嘆;懷中短制,漫滅誰投?真懷下里之羞,詎意當塗之賞。既逢匠石,寧避瑕疵。是用代幣帛於承臣,效芻蕘於累牘。"(吳承恩《答西玄公啟》) "宦海堪驚,日月風波,浮沉未量。嘆汗馬元功,已塵青簡;蹇驢孤館,未熟黃梁。主管籬花,平章溪月,更有誰人話短長?從前事,算來無愧,歸去何妨?東皋雲暖茅堂,看魚出寒罾稻上場。有栗里淵明,一床琴酒,成都諸葛,二頃農桑。五鳳高樓,誰為柱石?大澤深山鎖棟梁。明朝有,鶴書來到,莫閉山莊。"(吳承恩《大中丞白溪張公歸田
『玖』 西遊記的記組詞
忘記復、
記得、
記住、
牢記制、
日記、
切記、
記號、
記憶、
記者、
記載、
記性、
記錄、
惦記、
札記、
銘記、
記要、
掛記、
失記、
記工、
胎記、
浮記、
記名、
記掛、
游記、
記敘、
記念、
場記、
表記、
札記、
散記、
牽記、
側記、
簿記、
記取、
後記、
追記、
筆記、
標記、
戳記、
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