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遺址在哪裡
1. 周原遺址的文物保護
1982年周原遺址被國務院公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1月在周原遺址的基礎上建立起內周原博物館。館容內收藏著周原遺址出土的萬余件珍貴文物,其中國家級文物4件(組),國家一級文物173件(組),其它等級文物3000多件(組)。
2015年2月15日,規劃佔地18畝、總投資3300萬元的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建設工程,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開工建設,建成後成為全國文博單位建立的第一個研究基地和國內外周文化研究中心。
2. 陝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陝西各縣市風景點如下: 西安市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西安碑林 慈恩寺大雁塔 陝西歷史博物館 水陸庵 西安城牆 關中書院 秦始皇陵 楊虎城將軍陵園 阿房宮遺址 蔡文姬墓 大明宮遺址 高冠瀑布 華清池 薦福寺小雁塔 藍田猿人遺址 臨潼博物館 樓觀台 南五台 秦王宮 青龍寺 唐代藝術博物館 西安半坡遺址 西安事變舊址 西周豐鎬遺址 興慶宮公園 終南山 回民小吃街 書院門古文化街 化羊廟 鼓樓 鍾樓 翠華山 關中八景 驪山 草堂寺 大清真寺 廣仁寺 寶慶寺塔 三陽寺塔 灞橋 城隍廟 華嚴寺 秦陵蠟像館 曲江旅遊度假區 扁鵲墓 杜公祠 灃西車馬坑 漢長安城遺址 鴻門宴遺址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 嘉午台 鯨魚溝 蓮湖公園 湯峪溫泉 仙游寺 香積寺 興教寺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 大興善寺 八仙庵 寒窯 廣新院民族村 朱雀森林公園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 白鹿原 涇渭濕地 銅川市 玉華宮 福地湖 香山寺 葯王山 耀州窯遺址 香山 姜女祠 耀州窯博物館 寶雞 法門寺 湯峪溫泉 釣魚台 關山草原 太白山森林公園 天台山 炎帝陵 雍城遺址 張載祠 岐山箭括嶺 鳳翔東湖 紅河谷 秦公一號大墓 民俗博物館 青銅器博物館 大散關 扶風城隍廟 金台觀 九成宮遺址 龍門洞 五丈原風景區 太平寺塔 周公廟 周原遺址 吳山 嘉陵江源頭 蘇文忠公祠 渭河公園 咸陽市 茂陵景區 乾陵景區 陽陵 昭陵景區 大佛寺 北杜鐵塔 開元寺塔 崇文塔 中國大地原點 於右任紀念館 漢高祖長陵 五陵原 三原城隍廟 咸陽博物館 咸陽古渡 楊貴妃墓 旬邑泰塔 周陵 彬塔 昭仁寺 陝西醫史博物館 爺台山 秦鄭國渠遺址 漢甘泉宮遺址 後稷教稼台 鳳凰台 渭南地區 少華山 風陵渡 大禹廟 慧照寺塔 寇準墓 蒙漢合文碑 明潼關城遺址 橋上橋 唐玄宗泰陵 蘊空禪院 潼關 鼓樓 毓秀橋 三河濕地 北寺宋塔 三連木牌坊 白居易故里 蒼頡廟和墓 杜康泉 岱祠樓 慶安寺塔 李十三墓 張仁願墓 來化塔 玄武青石殿 延安市 黃帝陵景區 寶塔山 瓦窯堡革命舊址 延安革命紀念館 壺口瀑布 「四.八」烈士陵園 鳳凰山革命舊址 九龍泉 劉志丹烈士陵園 沙地植物園 王家坪革命舊址 王家灣毛主席舊居 楊家嶺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 謝子長陵園 清涼山景區 萬花山 富縣塔 石宮寺石窟 萬鳳塔 石宮寺 萬佛寺 延安民俗文化村 洛川民俗博物館 安塞文化文物館 南泥灣革命舊址 鍾山石窟 漢中市 洋縣朱䴉保護區 武侯墓 佛坪自然保護區 天台山 張岩溝風景區 王富溝溶洞群 江神廟 古漢台 南湖風景區 武侯祠 張良廟 石門 山河堰 勉縣溫泉 拜將台 褒斜棧道 天台寺 靈崖寺 張騫墓 五門堰 長青自然保護區 午子山 南沙河 李固墓 鳥山 大佛洞 五龍洞森林公園 興元湖公園 蔡倫墓祠 紅寺湖 洞陽宮 定軍山 榆林市 統萬城 紅鹼淖風景區 凌霄塔 白城台古城遺址 戴興寺 古城界古城遺址 歸德堡橋 紅石峽 金剛寺 開光古城遺址 明長城遺址 秦長城遺址 青雲寺 雙山堡遺址 萬佛樓 西夏羅兀城遺址 懸空寺石窟 易馬城遺址 榆林城郭 榆陽橋 鎮北台 毛烏素沙漠 佳縣白雲觀 李自成行宮 新明樓 蓮花池公園 盤龍寺 鍾樓 二郎山 扶蘇墓 蒙古木華黎王墓 商洛地區 二龍山水庫 柞水溶洞 丹鳳花廟 武關 龍山曉日 熊耳山 商山 秦嶺 龍潭瀑布 蓮湖公園 丹江漂流 三台疊翠 四皓古墓 仙娥峰 東龍山遺址 古鎮漫川關 大雲寺 戴雲山 賈平凹故居 二郎神廟 安康地區 興安公園 獅王溶洞 九連洞 南宮山森林公園 雙龍溶洞群 白雲寺 巴山秋池 巴山神田草原 嵐河漂流 筆架山 香溪洞景區 奠安塔 龍王山 牛山 天柱山 瀛湖風景區 八公岩 華山 蒼龍嶺 長空棧道 西嶽廟 華岳仙掌 南峰落雁峰 玉泉院 大高崖瀑布 仰天池 黑龍潭 聚仙坪 迎客松 東道院 鎮岳宮 純陽觀 大上方 中峰玉女峰 回心石 千尺幢百尺峽 仙姑觀 柏抱槐 下棋亭 金天宮 翠雲宮 華陀墓碑 七十二自長廊 希夷祠 藏龍寺 東峰朝陽峰 西峰蓮花峰 北峰雲台峰 華山日出 蒼龍行雲 北斗紅葉 蓮台佛影 燕子銜表 雨霧弧光 雲崖神燈 地球陰影 中方仙橋 蓮峰霧淞 文廟 三清殿 靈官殿 煉丹爐 群仙觀 馬仙廟 南天門 金鎖關 天台山古廟 華山峪 張超谷 黃甫峪 窟窿岔 瓦門溝 猩猩溝 文仙峪 十八盤 飛龍梯 老君犁溝 放生池 玉泉 玉井 響水瀑 水簾飛瀑 白龍飛瀑 祝壽崖 全真岩 日月岩 羅帶石 壽山石 混元石 石仙人 斧劈石 二仙下棋 希夷峽 車箱谷 秦峪 猢猻愁 鷂子翻身 青龍潭 韓城 黨家村 司馬遷墓祠 文廟 大禹廟 西猴山 普照寺 圓覺寺 龍門古渡 龍門風景區 魏長城 朝陽洞石窟 清水溫泉 法王廟 廟後村遺址 七佛洞石窟 合陽黃河濕地
求採納
3. 周原遺址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12世紀末至前11世紀初,周人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至此地,開始營建城郭,作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紀後半葉,周文王遷都豐都後,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於西戎入侵的破壞,遂成廢墟,廢棄不用。三千多年以前,居住在豳(今陝西長武、彬縣一帶)的姬姓部落,由於經常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其首領古公但亶父率領下,舉族遷徙,「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下」,定居周原,建立了岐邑,經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這里勵精圖治,國力日強,左為殷商「三公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強大的諸侯國。
周原作為周人重要發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祇的聖地,一些重大國事活動都在此舉行,西周滅以後,岐邑毀於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動遺跡被歷史保留下來。
西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就開始發現西周青銅器。
清代道光帝年間,先後出土了大盂鼎、大豐簋、毛公鼎等銅器。
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先後在此調查、試掘。
1974年在庄白村一個窖藏中出土了銅器103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出土銅器數量最多的一個窖藏,這也是學術價值最高的一批青銅器,其中有銘文的佔74件,少者1字,多者284字。
1975年董家村一個窖藏出土了銅器37件,其中的衛鼎、衛盉等器物的銘文中,記載了西周中期有關征伐、租田、訴訟等有關的內容。
從1976年開始,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大學考古系、西北大學考古系聯合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初步查明,宮殿建築(或宗廟)的遺址分布在岐山鳳雛和扶風召陳兩處。
1977年,在鳳雛建築遺址的窖穴內,出土了17萬片卜骨和卜甲,其中多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辭,最多者30字。
1979年在扶風齊家也發現了5片有字的甲骨,內容主要是記述了周人和商王朝及其它方國的關系。
此後,不斷有青銅器出土,其數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鉻文之珍貴,實為罕見。
1982年周原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1月在周原遺址的基礎上建成周原博物館。
2015年2月15日,規劃佔地18畝、總投資3300萬元的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建設工程,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開工建設,建成後成為全國文博單位建立的第一個研究基地和國內外周文化研究中心。
201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在周原遺址內發現了一處西周晚期中低級貴族墓地。其中一座編號為M30的墓葬內,發現了6件青銅器、7件陶器和1件漆器,根據銘文顯示,墓葬的主人名叫姬生母。
4. 陝西 考古遺址 都有哪些
從早到晚:藍田人遺址、寶雞北首嶺遺址、西安半坡遺址、西周豐鎬遺址、扶風岐山周原遺址、寶雞魚國墓地、周公廟墓地、韓城芮國墓地、秦代阿房宮遺址、秦都咸陽城遺址、秦始皇陵、西安曲江遺址、西漢長安城長樂宮、未央宮遺址、西漢帝陵、唐長安城遺址、唐代大明宮遺址、唐十八陵、扶風法門寺地宮、銅川耀州窯、黃堡窯遺址.......太多了,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5. 周原的遺址
周原遺址,在岐山、扶風兩縣交界處的方圓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經考古勘察,發現了周王室的宗廟、墓葬、府庫和文書檔案(銅器銘文與甲骨文)。其中西北部是宮殿和宗廟區域(今岐山縣鳳雛村,扶風縣召陳村)。東南部為國人居住區,也是冶造銅器、燒制陶器、刻制骨器的手工業作坊區(今扶風縣齊鎮、庄白、齊家黃堆鄉雲塘村)。西南部為墓葬區(今岐山縣京當鄉賀家村、禮村)。
從1976年起在岐山縣鳳雛村和扶風縣召陳村發掘出兩個大型建築遺址。鳳雛村建築遺址,南北長46米,東西寬23.5米,面積約1500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以影壁、門道、中院、大廳、過廊、後室為中軸線,兩邊排列有東西廂房和耳房,其間都有迴廊連接。屋脊和天溝處用瓦(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瓦)。牆面和屋內地面皆用黃土、沙土、石灰攪拌的三合土塗抹鋪墊,質地堅硬光滑。檐柱和廊柱排列井然有序,門下有台階通向院落。院內有陰溝排水管道。這種兩進院的封閉式建築,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對稱嚴密的四合院建築形式。據推測該建築很可能是西周早期的「太廟」。召陳村建築遺址規模宏大,柱礎直徑達1.9米,柱礎形成網狀結構。這可能是座巍峨壯麗的宮殿建築。引人注目的是,在鳳雛村遺址中,發現了約17000多片卜骨卜甲。其中290多片有字,這些甲骨文記載了祭祀、征戰、狩獵、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內容。有的甲骨文字筆畫細如發絲,小如粟米粒,用放大鏡方可看清。據判斷此系金屬微型刻字,反映出中國微雕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
1890年,扶風縣任家出土一窖青銅器,達120餘件。著名的毛公鼎、大克鼎、小克鼎和衛鼎等,都出土於此。其中毛公鼎的銘文497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大克鼎高近1米,直徑1米,造型宏偉、壯麗。現存於上海博物館。1957年,岐山縣京當鄉董家村出土了一窖青銅器共37件,其中衛鼎、衛盉等銘文,記載了西周中期有關土地的轉讓和買賣情況,對研究探討西周中期土地制度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74年冬,扶風縣庄白村南出土了窖藏青銅器103件,為建國後一次出土數量最多的窖藏青銅器。其中名氣最大的是牆盤。牆盤的銘文長達284字,記述史牆的家族史,並追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諸王的世系,曾運往北京在保和殿展出1年零3個月。另外,岐山禮村出土的大、小盂鼎、南宮編鍾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6. 黃河流域早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有哪些
黃河流域藍田猿抄人的遺跡、大地灣古人類文化遺址、半坡遺址等世界聞名。位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文壇泰斗」孔聖人之墓,秦始皇陵獨享於全國古墓葬的第一、第二、第三號。驪山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古代文化寶庫之一。還有天水的伏羲廟、寶雞的神農祠、西安的碑林、太原的晉祠、大青山的昭君墓遺跡、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墓、米脂縣李自成行宮、登封市嵩陽書院、鞏義市宋陵古墓群等,均聞名於海內外。此外,還有眾多的宗教名勝和革命勝跡。
7. 周原遺址修葺過嗎
您好。
周原遺址(Zhouyuan Site)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東西長達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紀到前8世紀的大型古遺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貴的國寶青銅器。周原是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8. 周朝遺留遺址還有多少
周原遺址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周原東起武功縣、西至鳳翔縣、北至北山、南到渭河,總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狹義的周原遺址指岐山、扶風兩縣接壤處的周原核心區20多平方公里。自漢代以來,周原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是國內出土西周青銅器最多的地區,素有「青銅器之鄉」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