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澳門遺址

澳門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13 03:42:05

A. 澳門聖保羅教堂被如何燒毀

聖保羅教堂始建於1 6 0 2 年,1 6 3
5 年9 月2 2 日被一場大火吞噬,只剩下前
壁即現今所見的大三巴牌版坊權。

澳門擁有眾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聖保羅教堂建造時代最久遠、最著名,人們習慣稱之為「大三巴」。聖保羅教堂建於1637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該景點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也是澳門的名勝。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形起台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澳門的歷史。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637年竣工的聖保羅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單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高達3萬兩白銀,可謂珍貴至極,在當時享譽東南亞。後於1835年慘遭大火焚毀,僅遺教堂前的68級石階及花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國牌坊得名。

B. 求澳門十字門古戰場詳細介紹

位於橫琴島上的「十字門古戰場」一直少為人所知,其實她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軍專事戰場。1278年,南宋小皇屬帝宋端宗趙昰及陸秀夫、張世傑等文武重臣、軍士民眾數十萬人在元兵追擊下,南逃至橫琴島一帶;立足未穩,元兵追至。宋軍進退無路,在十字門海域拚死相搏,殺聲震天,擊浪飛濺,血染碧海,元軍為之喪膽……在歷史上留下悲壯的一頁。

現在她包含在橫琴鄉村游項目中,這個「漁舟不經御舟到」的古戰場引來了無數人憑吊。

C. 澳門的三大巴牌坊,原來是什麼建築物的遺跡

教堂

D. 澳門的人文景觀歷史遺跡,和中方有哪些代表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專接而成,包括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裡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常識建築篇。

E. 聖保祿教堂遺跡大三巴牌坊上的人表示什麼意思

大三巴是澳門八景之一,是聞名遐邇的澳門標志。它矗立在數十級台階上,巍峨壯觀,每日吸引無數海內外遊客慕名前來參觀。
大三巴牌坊,其實只是百年前聖保祿教堂遭火焚後殘余的前壁。「三巴」是「聖保祿」的粵語讀音,其狀又似中式牌坊,大三巴牌坊由此得名。聖保祿教堂(SAOPAULO)始建於1580年(明萬曆八年),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遭火毀,1602年第三次重建,歷時30多年,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正式竣工,成為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
1835年,一場大火使整座教堂化為灰燼,僅剩下花崗岩前壁和壁前的68級石階。歷經3次火劫後,教會認為此乃天意,遂棄之不建,剩下遺壁兀立蒼天。澳門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國人,他們按照自己的習俗,稱之為「大三巴牌坊」,賦予中國文化的色彩,也顯現了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大三巴,這面360年前聖保祿教堂的前壁,保留了十分典型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堅實的花崗岩基座上,自下而上分為5層:第一層即入口層,共有3個門並有10根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小門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的浮雕圖案,正門上則寫有「MATER DEI」,說明此教堂供奉聖母。
第二層由10根壁柱及由7朵玫瑰花浮雕裝飾的3個窗口組成,正中刻有「天主聖母」的拉丁文字樣,窗口與壁柱間以棕櫚樹點綴,左右壁龕內供奉著4位天主教聖人像。
第三層正中央深凹的拱形壁龕內供奉著聖母瑪利亞銅像,圍繞著聖母像的有中國和日本象徵的牡丹和菊花。兩側各有3位天使浮雕,左側3根壁柱中有智能之樹及七翼龍的淺浮雕,右側3根壁柱中有精神之泉和西式帆船的淺浮雕。
第四層正中有一座聖嬰的雕像,左右兩側4根壁柱中間是耶穌受難的刑具浮雕;三角形頂部中間是一隻銅鴿,代表著聖神,兩旁有太陽月亮及星辰,象徵聖母童貞懷孕的時刻。頂部之上則豎立著十字架。
大三巴牌坊那赫然大氣的構架與同樣莊重的赭石色,是最能讓人懷舊的滄桑之色。有人比喻,大三巴就像一塊歷史的拓片,孑然峭立,用它單薄的身軀,抗擊150年的狂風雷暴,萬劫不墜。摩挲它那花崗岩的石雕,就像輕撫飽經歷史風霜的肌膚。更有人說,每次佇立在大三巴都會有所憬悟,它可以說是一道歷史的傷疤,擁有一種令人震撼的缺陷美!
盡管大三巴沒有涉及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卻不可否認它成了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徵,代表著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大三巴後面的聖母升天教堂遺址博物館及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展示了天主教在澳門傳播的歷史和當年的輝煌。
大三巴牌坊下面是寬寬長長的68級石台階。每次遊人來到大三巴,無論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都要反反復復地在台階上走上幾個來回,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細細瞻仰大三巴,欣賞它的宏偉壯麗,品味它的歷史滄桑。
對於世世代代生活於此的澳門人來說,寬寬的大三巴石階又是他們孩童時競登嬉戲的好地方,每逢喜慶節日之夜,這里還是舉行「醒獅」、「醉龍」表演的場所,記錄下生活的點滴……這里是澳門人活動的重要場所。澳門的許多重大活動、節日慶典、民間聯歡等都在這里舉行。

F. 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原來是什麼建築物的遺跡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址。
聖保祿教堂屬聖保祿學內院。容天主教的耶穌會士早在1565 年已在聖安多尼堂側建立起第一間會院,後又在大三巴山上修建新會院,並附設教堂和供講授教理之用的學校。至1594 年,該學校升格為學院(當時的大學),成為遠東地區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學,這就是著名的聖保祿學院。
與聖保祿學院毗連的聖保祿教堂,創建於1580 年,於1595 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教堂焚毀。1602年開始第三次重建,現在牌坊左側還存有當時的奠基石。整個建築工程直至1637-1640年間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見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後落成的部分。1835 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之後,這里便成為世界聞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

G. 據說澳門有一處遺址曾被外國火燒,現在保留骨架.請說下它的歷史.

澳門大三八牌坊
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是澳門著名的名勝。

教堂原本由一名義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設計,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長石階則於稍後完成。
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始,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是一所活生生的歷史見證。
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間曾數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保養工程於1991年進行。
聖保祿教堂的建築,揉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中西合壁、雕刻精細,單獨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三百年前已達三萬兩銀。
游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細心瀏覽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意義。

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一銅像,是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出品。十字架對下是一具銅鴿,據雲代表聖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
銅鴿之下是一個耶穌聖嬰像,像的旁邊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

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雕像,旁邊以兩種花朵圍繞分別是牡丹和菊花,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面目猙獰的魔鬼」。右方則刻有代表生命之樹及聖母征服魔鬼並刺穿其骷髏的圖像,象徵正義戰勝死亡。

第三層的下面有一層壁龕,有四位耶穌會聖人雕像。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門,正面的大門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樣,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 "IHS"。

從大三巴牌坊鄰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見整座教堂原跡及其後面廣場的一些石刻。

H. 澳門有座古老的教堂叫什麼名字歷史上被大火燒了幾次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於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
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堪稱「立體的聖經」。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門八景」之一,位於炮台山下,左臨澳門博物館和大炮台名勝,為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址,曾浴火重生。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歷史的見證。1583年,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在這里改繪世界地圖為《萬國圖》,加上中文標識,送給了中國地方政府。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聖加扎西醫院,西醫、中葯在這里開始流入華夏大地。葡萄牙醫生戈梅斯也從澳門將「種牛痘」引入中國,醫治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大三巴附近的「聖保祿學院」,是東亞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學,實施西方教育的同時,還在這里對即將進入東方的傳教士進行東方文化的培訓。澳門回歸後,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廣場、石坊上,幾乎天天都有數以千計的澳門各界人士在這里集會、高歌。歷經四百多年滄桑的大三巴,迎來了她輝煌的新生,見證澳門曲曲折折的回歸歷史。
澳門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該教堂始建於1637年,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前壁,此牆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