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游記老版中有個國王有三個兒子,孫悟空他們三人一人收一個當徒弟。那個是哪個國家,或是哪集
是玉華洲。實際上這一集是原著的「滅法國」與「玉華洲釘耙會」兩版個故事組合而成。權
第23集 傳藝玉華州
玉華州國王下旨逐僧。唐僧師徒來到州境,扮成客商,住進小店。適逢三個太子領兵盤查,四人分別躲進米缸、衣箱、席筒、木櫃內,被抬進宮去聽候發落。夜間,悟空用隱身術潛入宮中,作法把國王、王後、妃嬪、太監及滿朝文武頂上頭發全部剃光。國王受此教訓,自認排佛之過,禮遇唐僧師徒。
2. 西遊記 里唐僧分別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馬觀音所賜的名分別是什麼
1、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來的壓帖,救出孫悟空,賜號行者。
唐三藏西行,出離邊界即落入魔洞,得太白金星解救。又在兩界山遇猛虎,幸得劉伯欽搭救,之後念經度了劉伯欽父親超生。在五行山揭去如來的壓帖,救出孫悟空,賜號行者。
2、唐僧和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
小白龍本是西海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被龍王上天告忤逆,要被斬首。後因觀音菩薩出面免於死罪,被下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後來小白龍腹中飢餒誤吃了唐僧的馬匹,被觀世音菩薩點化,摘了項下明珠,鋸角退鱗,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載著唐僧西天取經。
3、在高老莊經觀音引薦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觀音賜名豬悟能。
來到高老莊,莊主女兒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
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4、在流沙河中,收伏了等候東土取經人的水怪,賜號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個徒弟。觀音賜名沙悟凈。
在流沙河中,他們又收伏了觀音賜名沙悟凈並令其在等候東土取經人的水怪,賜號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經。

(2)西遊記徒弟們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
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3. 讀西遊記,唐僧收四大徒弟情節,並寫出感悟
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唐太宗認玄奘做御弟,賜號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孫悟空。孫悟空被帶上觀世音的緊箍,唐僧一念緊箍咒,悟空就頭疼難忍。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
在高老莊,收伏豬悟能八戒,豬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凈,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
孫悟空原是花果山上一石猴,生性頑劣,曾經在東海龍宮奪得定海神針、閻王殿上修改生死簿,甚至大鬧天宮,自封「齊天大聖」,後來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飢餐鐵丸,渴飲銅汁」五百年,當他有心向善時,唐僧沒有拒絕,助他脫困,收為大徒弟;
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為酒後調戲嫦娥被打下凡間,錯投豬胎,成了「豬剛鬣」,在高家莊做女婿時被孫悟空收服,唐僧高高興興地把他收為二徒弟;
沙和尚原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只因在王母娘娘的瑤池宴上失手打破玉琉璃,遭貶流沙河作了妖怪,唐僧把他收為三徒弟。
這幾個徒弟都是有「前科」的,留在身邊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教育效果也是個未知數,但唐僧並沒有嫌棄他們,而是真心實意地接納了他們,讓他們和他一起上西天取經,也就是給了他們贖罪、改造、進步的機會。所以說,唐僧有著「有教無類」 的民主教育思想。
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讓他們享有民主、平等的教育機會,這是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的問題。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性格特徵、家庭環境等各不相同,教育的難度也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成績良好、品貌端莊、乖巧聽話的學生比較容易得到老師的關心、鼓勵、贊揚,受到老師寵愛;而成績落後、言行不羈、調皮搗蛋的學生讓老師傷腦筋,從老師那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批評、指責、訓斥,嚴重一點是放任自流。像唐僧那樣,面對不同的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責無旁貸、毫無顧忌地「笑納」,而不是挑三揀四、指手畫腳、評頭論足一番後無奈接受,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師。平心而論,這的確是需要一定修為的啊!
「不計前嫌,放眼未來」使唐僧贏得了徒弟們的尊重和愛戴,師生關系非常和諧,整個取經隊伍親如一家,漫漫取經路也充滿溫馨。「團結就是力量」,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
現在的學生講究個性,有時意見與老師相左,甚至出言不遜頂撞老師,或者有其他一些不禮貌的行為……人無完人,孰能無過?這時我們做老師的要冷靜處理:是老師的錯,不妨大方承認,認真糾正,事後不會因為學生讓自己「出了丑」而耿耿於懷;如果是學生的錯,得讓他(她)明白錯在哪裡,但也不要揪住不放,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往事不要再提,用寬容和理解去感化他們,這樣學生會更加尊重老師、感激老師,師生關系融洽了,教育效果才會更好!
4. 西遊記里三個徒弟都有介紹前世今生,唯獨唐僧只介紹了凡間經歷,所以我們對金蟬子不曾了解
《西遊記》中,「唐僧」原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又稱金蟬長老)轉世,唐三藏由金蟬子真靈轉世為東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因此在《西遊記》中有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唐玄奘是金蟬子轉世,他已經投胎輪回十次,十次來到人間都是為了西天取經,九次被沙僧吃了,這次一定要成功,這是命運的安排。
5. 西遊記里唐僧的四個徒弟代表著什麼意思
大徒弟代表工作能力出色但是有自己想法的員工,二徒弟代表沒能力但是會做人的員工,三徒弟代表能力一般也不太會表達自己想法的員工。四徒弟就是一隻在基層工作的員工,默默無聞。
6. 西遊記這本書一共有100回講述了唐僧和徒弟們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什麼的古老
西遊記這本故事當中,
師徒4人一共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所以里邊可以說有81個小故事。
7. 西遊記裡面鎮元大仙徒弟說他們是太乙玄門,什麼意思
在西遊記里,鎮元大仙學的是太乙玄門之數,故而他的徒弟說他們屬於太乙玄門。鎮元大仙為地仙之祖,只供天地,與道門三清平輩。而在封神榜中太乙真人是闡教真仙,三清中元始門下。所以就邏輯來說鎮元大仙並不是太乙真人旗下的弟子,他的輩份是高於太乙真人的,是與三清一個層級的。

太乙原為北辰神名,後衍變成為古代的一種術數。玄門(道教別稱之一),是道教(道家)以及玄學的另一種稱呼。太乙玄門一般也代指的道門。
在西遊記中鎮元大仙為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又名與世同君。但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並無鎮元大仙,鎮元大仙只存在西遊記中,不可與現實的道門掛上鉤。
(7)西遊記徒弟們擴展閱讀:
玄門是道家(道教)以及玄學的另一種稱呼。
玄者,自然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葛洪提出的一種本體論命題,「玄」是葛洪道教哲學本體論的核心概念。在《抱朴子》第一篇《暢玄》中,葛洪便開宗明義地提出「玄者,自然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的命題。
葛洪認為,對於道或者玄不能簡單斷定其有或無。「論其無,則影響猶為有焉;論其有,則萬物尚為無焉。」道或玄既有既無,亦有亦無,「因兆類而為有,托潛寂而為無」,而最終是「有因無而生」,「有者無之宮」,無是佔主導地位的。葛洪就是在此命題基礎上建立起道教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8. 西遊記中唐僧徒弟的排名依次是
孫悟空,大徒弟,又名孫行者,有時自稱齊天大聖;豬八戒,二徒弟,法號悟能,天蓬元帥轉世;沙僧,三徒弟,法號悟凈,卷簾將軍轉世
9. 請問西遊記中唐僧共有幾個徒弟
名正言順拜唐僧為師的徒弟其實一共有5人,還不包括白龍馬。
這兩個人的出場在《西遊記》原著第12回中有詳細介紹。
"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
注意原著中的用詞是"師徒們"。如果僅僅是唐僧一個人趕路的話當然不可能這么表述,很明顯在這之前他就收過徒弟。而原著的第十四回才提到唐僧將孫悟空從五指山下救出並收為徒弟,因此從出場和拜師先後順序看,孫悟空還得叫這兩個人一聲師兄。
原來,唐僧從長安去西天取經臨行之時,唐太宗李世民考慮到此行必定千難萬險、顛簸勞苦,於是便送給他一些必用之物和隨行人員。包括一本通關文牒、一個化緣用的紫金缽盂、一匹行腳用的白馬和兩名武藝高強的隨從。所以唐僧離開長安時其實是一行三人,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隻身一人。此外,這兩個隨從都和唐僧一樣,是一心向佛信念虔誠之人。這一點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無二致,所以他們既是唐僧的保鏢隨從,也和唐僧保持著師徒關系。
雖然這兩個人一心向佛,虔誠至極,但是他們畢竟不是觀音菩薩點化之人,而是唐僧私下裡收的凡間徒弟。因此這二人雖然武藝高強,但畢竟也是肉體凡胎,根本無法保護唐僧,抵禦妖魔鬼怪的騷擾和威脅,二人的結局在《西遊記》原著中有詳細介紹。
當師徒三人來到一處名為雙叉嶺的地方時,遇到了熊精、野牛精、虎精這幾個妖怪,這也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端。前面說過唐僧這兩個徒弟是肉身俗體,根本沒有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本領和法力,因此輕而易舉的就被這幾個妖怪抓住,成為了他們的下酒菜,可以說是死的要多慘有多慘。

(9)西遊記徒弟們擴展閱讀
央視版《西遊記》忠於原著,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
全劇拍完歷經17年之久,盡管今天看來,該劇的在特技方面顯得頗為幼稚,但是這並不影響該劇整體藝術上的成功。十幾年後,中央電視台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為由補拍了剩餘故事共16集,收視率仍然很高。
10. 西遊記中三徒弟取經的原因
它們都是為了贖罪,因為三徒弟都犯下了大錯,為了懲治它們,才要它們共同護送唐僧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1、孫悟空:孫悟空大鬧天宮,闖了大禍。被壓在五指山下,用保護唐僧取經,換取自由。
2、豬八戒:豬八戒醉酒調戲嫦娥,被打下凡塵,錯投豬胎,他保唐僧取經,爭取修回仙體。
3、沙僧:沙僧也是如此。沙僧本是凌霄殿卷簾大將,因不慎打翻琉璃盞,被打下凡塵,每七日受萬針穿刺之苦,也是借保唐僧取經,爭取返回天庭,擺脫妖身。

(10)西遊記徒弟們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
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豬八戒
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
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