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衍生
❶ 楊戩的衍生形象
楊戩的傳說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封神演義》,在這部包含道、截、佛、人界的巨著中,楊戩師出名門昆侖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門下,從魔家四將兵圍西岐城一役中首次出場就牢牢占據了姜尚麾下出彩戰將的位置,無論是他之前的哪吒,還是他之後的黃天化,都不能和他相比.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初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姜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驚,他也未有半點吹噓,「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給哪吒留足了面子。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哮天犬解決了周信。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就是一個完人,或者說就是一個真神!楊戩作為中國神話中出場最多的武將之一,敗過的次數極度有限,一次是因哪吒中毒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中毒後變化去向余化師父詐解葯救哪吒,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陣,要知道文殊、普賢、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後是元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擺平。
除卻這兩次危難,楊戩基本上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屢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被姜子牙評為「智勇雙全,功高千古!」但這楊戩卻不得其用,始終是一個督糧官,可能是姜子牙的軍糧太重要了,重要的寧可全軍被圍困,也要楊戩去督糧。即便瘟神呂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時候,能走的只剩楊戩和哪吒的時候,哪吒一陣著慌,「人馬殺來,你我二人如何抵擋?」楊戩卻鎮靜異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術嚇退了鄭倫,頗有銀鞍照白馬的子龍之風。運糧官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土行孫,另一個就是鄭倫,這三個人均是奇異之士,卻久不得戰陣,只能在運糧的空閑時間幫忙打兩仗。楊戩的絕技叫「八九玄功」,類似金剛不壞體神功,刀槍不入,且可元神出竅。楊戩仗此技挫敗了聞太師手中近乎無敵的雌雄雙蛟金鞭。楊戩亦心狠手辣,殺伐決斷,張奎澠池一戰,殺張奎之母以亂齊心,雖然不是什麼好手段,但效果甚佳。在楊戩在梅山七妖一役中連斬數妖,最後與其老大白猿精(是此妖曾一舉格殺周朝大將也是楊戩親密戰友楊任)大戰幾百回合。這也是開戰以來楊戩遇到的唯一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最後當然楊戩技高一籌擒敵酋全身而退。 清朝「升級版《封神演義》,由此可知現代影視劇作通通題名《封神榜》而非《封神演義》並不算錯,此版本設定楊戩為三隻眼。這是楊戩的出場——但見他,
頭戴卧龍冠一頂,水合道袍身上穿。黃絨絲絛腰中縛,足登雲履顏色鮮。背後斜橫雄龍劍,人品相貌正又端。面刀敷粉牙似玉,鼻樑高正似膽懸。
立生一目三隻眼,額下風飄三綹髯。凜凜身材有一丈,仙風道骨不非凡。來到廳下打稽首,口尊師叔請聽言。我本在玉泉山上金霞洞,跟隨著玉鼎真人道法傳。弟子楊戩奉師命,到此效力在軍前。家師不久臨凡界,來應劫數登循還。 ①傳說
以灌口的二郎廟為例,種種異說所造成的矛盾在此就有集中反映: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此廟應為道觀,所奉二郎神是宋真宗敕封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的趙昱趙二郎;可是當年此廟中的二郎神塑像,卻是位頂盔戴甲、粉面無須的青年郎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額上多一隻眼睛,手執一把三尖兩刃刀,皂靴前還有一條神犬,使人一看便知這就是《西游記》、《封神演義》中描繪的那位楊戩楊二郎。又讓人驚奇的是,歷代文人墨客在廟中殿閣廊廡所題匾額楹聯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無例外地把二郎神當作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來贊頌。倘若有愛尋根究底的香客為此請教廟祝,他們也只好含糊其辭:反正你拜瞻的乃「二郎神」就是了。
到底誰是二郎神的真身,或者換句話講,由四川而蔓延及全國的漢族民間二郎神信仰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歷史上有種種異說,近現代的學人也有許多考證和推論。
李二郎說。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間,領導民眾建成了功德綿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漢族民間傳說,在這個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協助父親鑿離堆、開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眾作為神靈奉祀。此類傳說見於文字記載的時間,似始於北宋。《宋會要》記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為惠靈侯,並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南宋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過這位「郎君神」,其《吳船錄》稱:「崇德廟在(永康)軍(今灌口鎮)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也。」《通俗編》引《朱子語錄》進一步點明:「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其後,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被清朝封為「承績廣惠顯英王」。當四川巡撫上疏清雍正帝給二郎加封號時,禮部認為封兒子而不封父親,似不妥當,所以雍正同時給李冰加封「敷澤興濟通佑王」(《清朝文獻通考·群祀考二》)。這就是灌口二郎廟由原名崇德祠改為現名二王廟的由來。由於皇帝敕封,方誌見載,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說法長期流布全國,尤其受到講究引經據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趙二郎說。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三九引《龍城錄》載,隋朝時有個趙昱,隱居青城山學道,因隋煬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時有老蛟興風作浪,成一方禍害。趙昱乃持刀投江,沒入水中,與老蛟大戰,頃刻間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最終趙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於是州人頂戴,奉為神明。其後趙昱棄官隱去,不知所終,但又在嘉陵江水漲溢為患時,幾度「顯神」。唐太宗從地方官的奏摺中獲知後,即封他為神勇大將軍,在灌江口為之立廟。後來唐玄宗避安史之亂逃到四川時,又加封赤城王。據學人考證,《龍城錄》乃宋人王銍託名唐柳宗元而撰,有關趙昱人江斬蛟的事跡,應在五代時已經流傳,王銍只是作了總結並加以記載。而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稱,在唐太宗封神以前,當地民眾已為趙昱立廟於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時,益州大亂,張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詣祠下求助於神,事後請皇帝追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從此,這位「二郎神」聲望日隆,宋元時代小說戲曲及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這位趙二郎的形象和「神跡」,並對其後《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楊二郎說。憑借小說的力量,楊二郎成為明清以來人們最熟悉的「二郎神」。《西遊記》第六回稱他是「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又借孫悟空之口點出其來歷:「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封神演義》更明指其名叫楊戩,是玉鼎真人的徒弟。其實遠在北宋初年,「楊二郎」之說就已在漢族民間流傳,如《太平廣記》卷三百四十引《通幽錄》即有盧頊之舅在塔上「與楊二郎(打)雙陸」等語,因知俗信以二郎神姓楊並非沒有由來。
那麼這個「楊二郎」又是誰呢?李思純認為其原型是南北朝時氐族的英雄人物楊難當,他是氐王楊盛的第二子,繼承長兄楊玄之位,故在傳說中稱為二郎。歷史上楊難當的統治中心在甘肅武都的仇池,曾據有宕昌之地,即今鄰近灌口的松潘,還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舊地,容易懾服於他的兵威。於是由傳說而信仰而立廟崇祀,便成為唐宋以來所謂灌口神的起源(《江村十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趙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並且以豐富的史料證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國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上痕跡,然後在傷口塗上墨,使長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跡,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天眼」——這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歷。東漢以還,氐人由今隴南擴散到川北、西康,這一帶不僅二郎神的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邛崍縣志》卷三記「蜀中古廟多藍面神像……頭上額中有縱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遺存。唐以後,氐人逐漸融合於漢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隨之成了大一統中華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員。甘藏地區的青衣神,也是三隻眼,恐怕很多與氐藏融合有關,並不是如有的學者所說的來自印度(《三目神與氐族淵源》,《文史知識》1997年第6期)。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神靈,二郎神的祭祀品為羊。之後二郎神又有了「戩」這個名字,戩其實是以戈得福之義,混合起來就是殺羊血食求福的意思。也有說法「戩」可能由「獨健」之「健」訛化而來,換言之,「楊戩」這個名字極有可能是用兩種二郎神傳說拼合而成的。
另外,也有人提出「楊二郎」可能是「羊二郎」之諧音。如黃芝岡認為灌口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大禹,殺羊祭神是羌人的習俗。再證以《博物志》「川西楊姓為羊化子孫」的傳說、無義可釋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渠縣、羊飛山)以及范石湖《離堆詩序》所稱「民祭賽(李冰)者率以羊,殺羊四五萬計」的一種祀神習俗,更可推知川中楊姓大都是移人農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證明無論什麼形象或姓氏的灌口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變體(《大禹與李冰治水的關系》,《說文月刊》第2卷第1期)。李思純亦有相似的見解,但他推測灌口二郎最初應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獵神。射獵必須攜帶弓矢與獵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明代小說中二郎神駕鷹牽犬的造型,或由此嬗變。
何以知道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呢?這個問題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國神祗的創見。
「外來神祗」二郎說。《十國春秋》記,五代時,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謂如灌口襖神」。唐末五代時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這條史料獲知的。《說文新附》釋「祆」,稱:「祆,胡神也。從示,夭聲。火千切。」有人考證此「襖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數民族確有火崇拜,故推測二郎神之原型應是隋唐時從西域傳進中國的波斯神靈,其後才逐漸本土化。張政烺則認為它是從印度進口的:印度神祗中有個毗沙門天王,也稱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獨健,常領天兵護其國界。佛經中有傳說,唐天寶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國圍攻安西(今新疆庫車縣),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遠,救兵難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請毗沙門天王發神兵救援,帶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獨健,他用體碩如蝟的金毛鼠將五國聯軍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壞,迫使五國退兵。其後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設壇供養天王及其部從形象,獨健二郎神的廣泛傳播當在此時。外國神傳人中國,常要經過改造,以二郎為趙昱或楊戩,便是土洋結合式的改造結果,但從元明雜劇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跡看,並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門天王之子的痕跡(《封神演義漫談》,《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石二郎說。楊繼忠指出,據崔令欽《教坊記》,唐初宮廷音樂家曾根據漢族民間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二郎神》詞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於李冰次子、趙昱、楊戩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後人的附會。那麼初唐以前就被漢族民間尊奉為神的這位無名無姓的二郎到底是誰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圓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銘文:
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水萬世焉建寧是東漢靈帝的年號「鎮水」。這個石人是李冰被當作鎮水之神的最早物證。銘文上說石人有三個,另外兩個又在哪裡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處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個圓雕石人,高約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質、造型風格、侵蝕程度均與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斷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於這個無名神石人的身分,可認為是李冰的侍從之一,另一個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帶侍從。東漢圓雕很講究對稱美,故侍從必定是兩個。當時這種侍從叫做「郎」,職責是護衛、陪從、助理。人們對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確稱呼,但對這兩個無名神石人只好用他們的身分——「郎」來稱呼了。因「郎」有兩個,故簡稱「二郎」,又因它們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這種稱呼隨著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漢族民間流傳,二郎的故事也多起來了,且合而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來的神。這個造神過程大約歷時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詞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實是「石二郎」一音之轉,正可為還原「二郎神」原來是兩個石人之歷史真相提供一點佐證(《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識》1982年第1期)。按:北宋趙抃《古今集記》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鎮湔江」等語,可知東漢陳壹造三石人鎮水的史實,在後世傳說中已經被訛傳為「李二郎」奉父親之命造三石人鎮水了。這條記載,似可為三石人與二郎神的不解之緣再提供一例旁證。
蠶從說出土的距都江堰僅數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國遺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無邊的集神、巫、王於一身的宗教領袖——青銅縱目人。二郎神的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銅人像、青銅人面具,極其相同!文化大革命前,二郎廟大殿的二郎神像,尤其是二郎神那用於二郎神生日時蜀人抬著舉行迎神報賽大會的「行身像」,無論從正面側面看,都與青銅人像如同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眼睛鼻子眉毛嘴巴臉型……都一樣。而《西遊記》、《封神榜》、《劈山救母》、《大鬧天宮》、《二郎搜山》……中所描繪的二郎神形象,都與灌口二郎廟中所塑二郎神像相吻合:即額上有一縱目。另外兩眼,則如三星堆祭壇上青銅大立人一樣,外眼角斜挑向上,刀眉斜挑向上,頰直口方,輪廓分明,高鼻樑微帶鷹鉤鼻。
道書《灌江備考》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蜀王本紀》說:「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具有狂熱而悠久的祖宗崇拜傳統的蜀人,終於將對祖宗蠶叢的崇拜,凝聚轉移到了對二郎的狂熱崇拜之上。秦滅蜀國之後,這種信仰與崇拜並未被泯滅,而是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升級。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體的化身和影子。
此外,學人中尚有「二郎神」之原型是白族傳說中「二楞神」、羌族傳說中「羅和二王」、彝族傳說中「支格阿龍」等多種講法,其共同點是都認定此神信仰發端於西南地區,文長不贅。有趣的是,任何一家之見,均能把二郎神信仰的嬗變軌跡講得頭頭是道。如堅持二郎神本是羌族英雄神者,謂李冰本是羌族,他曾領導羌人治水,這就成為日後羌神助人斬蛟治水傳奇的起因,並演繹出「李二郎」故事;其後道教自四川發源,又把這尊少數民族崇拜的神靈吸收到自己的眾神體系中,變成了「趙二郎」。反之,堅持二郎神信仰肇端於二郎獨健崇拜者則認為,由於不能容忍這位異方神祗對灌口的「侵入」,道家遂以趙昱來與之抗衡;又由於二郎獨健畢竟是其他民族的神祗,要他來救援安西與巴蜀人民的生活似有點勉為其難,因而就產生了一種創造本民族二郎神的需要,於是當地民眾便由趙昱斬蛟治水的神跡,想到了歷史上的李冰,乃有「李二郎」傳奇的發生。而堅持李冰治水史跡和石人鎮水實為「二郎神」信仰之基礎的學者,則以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的相互印證,認定其他種種「二郎」都是釋道所造、文人學士的附會……
②來歷
二郎神:是道教俗神,傳說司水,宋朝以後各地多建二郎神廟。其來歷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築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亦稱為灌口二郎。
●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後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亦稱為灌口二郎。
●《西遊記》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二郎:神通廣大,曾誅八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
●《封神演義》中的楊戩:玉鼎真人的弟子,伐紂的力將,被稱作「清源妙道真君」。
●晉朝襄陽太守鄧遐:斬沔水蛟除患,鄉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後尊為二郎神。
●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次子獨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於危難之中,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張政烺引述不空《毗沙門儀軌》所載獨健率天兵救援安西事,指出二郎神就是這個獨健,認為這樣就可以解釋二郎神在早期的雜劇為什麼和哪吒關系密切,因為哪吒是多聞天王毗沙門的第三子,和獨健是兄弟關系,他還特別談到了獨健手中的金鼠與二郎神的細腰犬之間的聯系。
③信仰
中國漢族民間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響相當廣泛的一例。自古以來,俗信多以四川灌口為二郎崇祀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東岸的二郎廟(又稱二王廟)為證。與此對應,四川漢族民間對二郎神崇拜也最稱興盛,凡驅儺逐疫、降妖鎮宅、整治水患、節令賽會等各種民俗行為,莫不搬請二郎;有關二郎的大量傳說,被編入多種戲劇,甚至影響至地名、山名。
④三隻眼
為什麼二郎神是三隻眼,而且中間的眼睛是立著的?這個在古書上有記載,漢族民間也有說法,這是古代蜀國人的象徵,古代的蜀國人他的特徵就是豬首縱目,腦袋很像豬,可能耳朵是扇風耳,眼睛是立著的,所以二郎神的三隻眼,特別是立著的這個眼睛,他實際上是古蜀國人的象徵。但是,盡管古代的人,也是不可能長三隻眼睛的,有幾種可能性,一個可能性是眼睛往上傾斜,我們說的丹鳳眼,這是一種可能性,另外一種可能性,蜀國人可能喜歡在額頭中間畫一個什麼做裝飾,有點像印度人在這點個硃砂,所以外地的人不知道,就把它看成是縱目,或者看作是三隻眼了。
電視連續劇《二郎神》梗概:二郎神和鎮守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在一次天庭執法中,受到休與林星教主混沌子的蠱惑,犯下天條,被打入了一個專門為他們設置的異度空間。混沌子是主宰異度空間的大魔王,哮天犬則化身為魔王的女兒斐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異度空間里,也變幻了不同的身份,各霸一方。二郎神被貶為凡人,一切都需從頭學起,他潛心修煉,希望能重返天庭。混沌子在異度空間里掀起了腥風血雨,將異度空間弄得光怪陸離,人妖混雜,是非顛倒,生靈塗炭。二郎神肩負起懲惡揚善的使命,他必須找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感化他們,尋找幾件失蹤已久的寶物,集合眾人力量,戰勝邪惡的渾沌子……。
斐月和二郎神在不知不覺中相愛了,她如何面對邪惡的父親?她能大義滅親嗎?一場正與邪,善與惡,神與魔的曠世大戰即將開始了……
⑤劈山救母
按神話說法:二郎神的妹妹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思凡嫁給了凡人劉璽,二郎神聽聞大怒,把三聖母壓在華山底下。後來,沉香劈山,這才救出了母親。
《淮海鑼鼓詞》中,玉皇大帝的妹妹私下凡間,與楊天佑結合生下楊二郎。御妹懷上楊三妹時被帶回天庭。楊二郎為了救出母親和妹妹,不遠千里到昆侖山,找玉鼎真人苦學本領。玉帝為難二郎,要他肩挑王屋和太行二山。挑著二山如把太陽能趕上,他的母親所犯罪行都赦光。自此有了二郎「擔山逐日」的傳說。玉帝被逼無奈,釋放楊母,將兄妹二人各自加封。
04年央視電視劇《寶蓮燈》里的楊戩(焦恩俊扮演),表面上他冷酷無情,六親不認。為了保住自己司法天神的職位把壓住妹妹三聖母,與沉香為敵。實際上卻希望沉香能夠鬧出新天條,真正救出自己的妹妹。
09年央視電視劇《寶蓮燈前傳》 里的楊戩(焦恩俊飾),為玉帝之妹瑤姬(電視劇中名)下凡追拿三首蛟時與書生楊天佑結合,生下的第二子。玉帝發現後派大金烏和天蓬元帥捉拿瑤姬,瑤姬被壓在桃山之下,後劈山救母,但被玉帝派十大金烏曬化瑤姬。楊戩反上天去,殺了九大金烏。最後玉帝被逼,封其為二郎顯聖真君,其妹楊嬋為華山三聖母。
⑥吳承恩——二郎搜山圖歌
李在唯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
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如生狀奇詭。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
星飛電掣各奉命,搜羅要使山林空。
名鷹搏拏犬騰嚙,大劍長刀瑩霜雪。
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灑嬌啼血。
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縱。
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鏁交纏擒毒龍。
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搗巢無逸寇。
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
我聞古聖開鴻蒙,命官絕地天之通。
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後來羣魔出孔竅,白晝搏人繁聚嘯。
終南進士老鍾馗,空向宮闈啖虛耗。
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
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
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
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
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 1988經典【西遊記】林志謙
1990【封神榜傳奇】李建華
1996TVB【齊天大聖】1+2馬德鍾
1998TVB【封神榜之愛子情深】錢嘉樂
2000【春光燦爛豬八戒】徐震
2000【天地傳說之寶蓮燈】樓學賢
2003【齊天大聖孫悟空】呂頌賢
2005【福星高照豬八戒】鍾超
2005【寶蓮燈】(央視版)焦恩俊
2006【喜氣洋洋豬八戒】鍾超
2006【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韓棟
2009【寶蓮燈前傳】焦恩俊
2009【封神榜之武王伐紂】韓棟
2010浙江版【西遊記】印小天
2010【遠古的傳說】段秋旭
2011張紀中版【西遊記】馮紹峰
2014【封神英雄榜】李進榮
2015【石敢當之雄峙天東】錢雁秋
2015【封神英雄】李進榮
2016【封神】羅晉
2016【哪吒與楊戩】高雲翔 1996藤崎龍漫畫版【封神演義】 1999央視動畫片【西遊記】
颯漫畫上連載《三眼哮天錄》
1999央視動畫片【封神榜】
2004央視動畫片【哪吒傳奇】
2010新篇國際元素大型中國動漫【西遊記】(由【喜洋洋】編劇創作)日本相關動漫:
【仙界傳封神演義】
【最游記】系列
【猴王五九】 2014【大鬧天宮】何潤東
1964【大鬧天宮】動畫電影
2010【孫悟空大戰二郎神】提線木偶電影
1995【大話西遊之大聖取親】
❷ 西遊記的第六回衍生出的歇後語
不管你怎樣變 ,也露出條尾巴來:任你如何狡猾善變,也會露出馬腳。
西遊記版第六回中,二郎真君斗權孫悟空,二人變化無窮,後來孫悟空變成一座土地廟,張著似個廟門,牙齒變作門扇,舌頭變菩薩,眼睛變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成一根旗桿。以致被二郎真君識破。
❸ 黃眉大王的衍生形象
影視形象
楊潔版《西遊記》曹鐸飾 黃眉妖王
程力棟版《西遊記》 周仲飾 黃眉大王
張紀中版《西遊記》趙強飾 黃眉怪
《魔幻手機》 陳創飾黃眉大王《魔幻手機之傻妞歸來》陳創飾黃眉大王
❹ 西遊記中衍生出的成語
【冬日夏雲來】冬天的太源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冬日之溫】冬天城太陽的溫暖。封建時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冬日之陽】冬天裡太陽的光和熱。比喻人民所嚮往的仁政。
【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林象睡著了一樣。形容冬天山林寂靜的景象。
【冬扇夏爐】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爐。比喻不合時宜。也比喻毫無用處的東西。
❺ 哪吒鬧海是《西遊記》里的故事嗎
b封神演義
那時候哪吒剛出生
李靖還是商朝的陳塘關總兵
西遊記裡面李靖已經被封神天王了
哪吒才會被稱作三太子
❻ 以下哪部影視作品不是衍生自《西遊記》
《大魚海棠》
該片講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
❼ 從西遊記中,你能衍生出哪些故事
離開高老莊後的西行路上。 「獃子,我告訴件事。」 「你是想說高翠蘭是嫦娥仙子變的是吧,我早就知道了。」豬悟能側過頭,「她也該回廣寒宮了,不然我怎麼會那麼容易就跟著你們走。
❽ 《西遊記》作為最大的IP,它衍生出的哪一部劇作最精彩呢
我覺得是《大話西遊》,《西遊記》這部優秀的大IP,每年都會作為題材被運用到很多方面,有的是會用在電影裡面,而當年在香港TVB的時候,也是被取用了素材拍成了電視劇,其實有很多種類型的,而且每一種的內容並不是延續之前的,而是增加了很多改編,由周星馳導演的這部電影,也是和西天取經有關系的,故事的框架是差不多的,但是當中的深刻含義是很多人都沒理解到的。
其實也都能夠猜到結局,孫悟空畢竟是要跟隨師傅他們去取經的,只能說上天註定了這樣的結果,也代表了有人在有限的時間里還是要珍惜自己的愛人的,其實這部作品周星馳拍的特別的隱晦,並沒有特別直白的表現出來情愛方面,是需要看的人自己去領會的,但不得不說這部作品真的非常經典,在評分方面也特別高,是他多年來的佳作之一。
❾ 西遊記的衍生作品
《西遊記前傳》——致寧著
《西遊補》——明末董說著
《悟空傳》《西遊日記》——今何在著 雜劇
《通天河》一卷
《盤絲洞》一卷
《車遲國》一卷
《無底洞》一卷
《西天竺》一卷
《無底洞傳奇》一卷
京劇
《唐王游地府》
《李翠蓮》
《劉全進瓜》
《水簾洞》(又名「花果山」)
《拜昆侖》
《鬧地府》
《鬧龍宮》
《美猴王》
《弼馬溫》
《安天會》(後改編為「鬧天宮」)
《五行山》
《十八羅漢斗悟空》
《高老莊》
《鷹愁澗》
《流沙河》(又名「收悟凈」)
《三打白骨精》
《五庄觀》(又名「萬壽山」)
《黃袍怪》(又名「寶象國」)
《平頂山》(又名「蓮花洞」)
《火雲洞》(又名「紅孩兒」)
《車遲國》
《通天河》
《金兜洞》
《女兒國》(又名「女真國」)
《雙心斗》(又名「真假美猴王」)
《琵琶洞》
《孫悟空大破玄虛洞》
《芭蕉扇》(又名「火焰山」、「白雲洞」)
《盤絲洞》
《金刀陣》
《無底洞》(又名「陷空山」)
《九獅洞》(又名「竹節山」)
《獅駝嶺》(又名「獅駝國」)
《紅梅山》(又名「金錢豹」)
《盜魂鈴》(又名「二本金錢豹」、「八戒降妖」)
《禪悟》
豫劇
30年代豫劇皇後陳素真大師的《天國盛會》等。
歌舞劇
《Monkey: Journey to the West》,融合中國雜耍、多媒體播放以及百老匯式音樂劇,由《街頭霸王》的兩位創作者Damon Albarn與Jamie Hewlett製作;陳士爭執導,於2007年曼徹斯特國際嘉年華(2007年6月28日至7月15日)時上演。
舞台劇
《西遊記》(舞台劇作家林奕華指導的舞台劇,於2007年在台灣公演)
雜技劇
《西遊記》中國廣州雜技團以西遊記經典章節為劇情基礎,傳統雜技功夫為表演方式,融合現代舞台設計,於2006年正式推出的新型態舞台雜技劇;該劇並無任何對白,僅藉由舞台設計與雜技工夫,具體展現出西遊記的故事情節。該劇多次赴歐美及世界各國演出,獲得諸多藝文類別之獎項,2010年,首次於台灣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公演。 電影
盤絲洞 (1927年電影),上海影戲公司攝制,並於1929年以《蜘蛛精》為名在挪威首映,一度失傳,於2013年由挪威國家圖書館在挪威北部諾爾蘭群拉納市摩鎮的電影收藏中發現。
西遊記 (1966年電影)、鐵扇公主 (1966年電影)、盤絲洞 (邵氏電影)、女兒國 (電影)(香港邵氏電影,1966年—1968年,岳華(前兩部)、周龍章(後兩部)飾演孫悟空,何藩飾演唐僧,彭鵬飾演豬八戒,田琛飾演沙僧)
新孫悟空72變 (台灣製作,1976年,劇情到孫悟空被壓五指山結束)
新西遊記(台灣版,1982年,礙於片長限制,劇本取精華演出,前段為花果山一直到取經隊伍成形,中段為金角、銀角,後段為鐵扇公主與牛魔王,火焰山熄滅後就看到取經最終地,以此告結。其中台灣知名諧星:許不了客串演出)
西行平妖(香港,1991年)
大話西遊(香港,1994、1995年)
猴王(2001年/美國,原名:The Monkey King,由Peter MacDonald導演的電影,俗稱美版西遊記)
情癲大聖
功夫之王
李世民游地府(台灣版,1978年,沈雪珍、楊群、岳陽、秦夢主演,)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香港,2014年,周潤發、甄子丹主演。)
西遊·降魔篇(2013年電影,由周星馳總製片、監制、編劇、導演,文章、舒淇主演)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香港,2016年,郭富城、馮紹峰、鞏俐主演)
敢問路在何方(中國/美國,2017年,六小齡童、馬德華、遲重瑞、劉大剛主演)
電視劇
中國
西遊記(1986年,楊潔導演,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閆懷禮等主演)
西遊記(1996年,張衛健飾演孫悟空)
西遊記(貳)(1998年,陳浩民飾孫悟空,前者的續集)
西遊記續集(2000年,86版西遊記幾個未拍故事的補遺。原班人馬出演)
西遊記後傳(2000年)
齊天大聖孫悟空(港台合作,2002年,由張衛健飾演孫悟空,共40集)
西遊記(2010年,通稱浙版西遊記,程立棟導演,費振翔、陳司翰等主演)
吳承恩與西遊記(2010年,闞衛平執導,王樹強、丁愛敏編劇,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劉大剛主演的神話3D立體電視劇)
西遊記(2012年,通稱張版西遊記,張紀中製片,張建業導演,吳樾、聶遠、臧金生、徐錦江等主演)
日本
西遊記シリーズ
西遊記 (1993年電視劇),1993年日本電視台開播40周年紀念電視劇,本木雅弘、宮澤理惠主演。
新西遊記1994年由日本電視台重拍並播出,孫悟空由唐澤壽明扮演,內容包括金銀角大王、真假悟空等,設定提婆達多為唐僧師徒的主要對手。劇中加入大量CG特效並以此為賣點。
西遊記2006年由富士電視台重拍並播出,孫悟空由香取慎吾扮演,續集的電影版本也已經公映。 漫畫
連環畫西遊記
大聖王
無上西天
最游記系列
我的孫悟空系列(手冢治蟲)
dear monkey(白井三二朗)
猴王五九
動畫電影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電視動畫
西遊記 CCTV主導製作的動畫片,共52集。
天上掉下個豬八戒 CCTV主導製作的動畫片,共52集。
美猴王 CCTV主導製作的動畫片,共52集
幼幼西遊記 東森幼幼台製作的動畫片,共10集
奪寶幸運星 炫動卡通製作動畫片,共4季。
電影動畫
鐵扇公主(1941年)
豬八戒吃西瓜(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8年)
火焰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8年)
大鬧天宮(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4年)
孫悟空奇遇小丁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0年)
人參果(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
小八戒(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
金猴降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5年)
SF西遊記(台譯:冒險五傑), 日本1978年製作,改編成科幻版本,相關圖可見此,圖中為天虎(孫悟空)的造型。
大雄的平行西遊記,日本1988年製作
紅孩兒決戰火焰山 台灣製作,視點以紅孩兒為中心。
電視布袋戲
1971年《新西遊記》(黃俊雄,台視)
1983年《齊天大聖孫悟空》(黃俊雄,台視) 《QQ西遊》
《大話西遊》
《夢幻西遊》
《大話西遊外傳》
《創世西遊》
《西遊釋厄傳》
《西遊記MUD》
《無雙OROCHI 蛇魔再臨》
《無雙OROCHI Z》
《卡布西遊》
《光榮西遊記》
《英雄聯盟》
《造夢西遊》
《暗黑西遊記》
《斗戰神》
❿ 孫悟空的衍生形象
《續西遊記》共一百回,明代無名氏著。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引明代董說在《西遊補》中所引雜記說:「《續西遊記》摹擬逼真,失於拘滯,添出比丘靈虛,尤為蛇足也。」
內容是寫唐僧師徒第一次取經見如來佛後,在返回東土的路途中發生的故事。主人公仍為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魔為了搶奪經卷,便在途中設置了八十八種魔難。 《西遊補》共十六回,明末董說(字若雨,法名南潛)著。在《西遊記》的續書中《西遊補》可以說是最有特色的一部書。魯迅於《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贊賞有佳,稱其「其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徘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也。」有學者認為《西遊補》有西方意識流小說的風格。
此書的故事梗概,系接在唐僧師徒四眾過火焰山之後,寫孫行者化齋,被鯖魚精所迷,撞入了這個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所幻造的「青青世界」。他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想用來把上西天路途所有的藏妖怪的高山趕走),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台」;從而他通過這樓台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後來又進入「未來世界」。他忽化為虞美人,與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忽又當了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並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接著,他從鏡子里跳出來,又在小月王的王宮和「青青世界」有了許多經歷。最後,孫悟空得到虛空主人的呼喚,才醒悟了;及至他從「青青世界」這個假天地脫身出來,走回到舊時山路上,恰好見到那想吃唐僧的鯖魚精已變作一個小和尚,正在把唐僧哄弄。於是,他一棒對小和尚打了下去,現出鯖魚屍首。這整個過程的描寫,其情節極盡奇幻曲折之能事。 《後西遊記》共四十回,該書著於明代(書中語及「錦衣衛」),作者不詳,現存版本僅標明「天花才子評點」字樣,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說法,未經證實。
唐憲宗年間,唐玄奘當年所取回的真經為貪僧歪解,用作騙取銀錢所用。如來遂封了經文,令唐玄奘師徒再尋取經人到靈山求取真解,唐玄奘尋到正僧大顛,又集得孫小聖、豬一戒、沙彌。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取來真解,普渡眾生,終成正果。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與唐僧迥異,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與是非不分。
該書共四十回,影響雖不如《西遊記》,但在針砭時弊、笑罵文采方面頗與《西遊記》相比肩,魯迅也對此書有所好評——「《後西遊記》六卷四十回,不題何人作。中謂花果山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稱為小聖,輔大顛和尚賜號半偈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途中收豬一戒,得沙彌,且遇諸魔,屢陷危難,顧終達靈山,得解而返。其謂儒釋本一,亦同《西遊》,而行文造事並遜,以吳承恩詩文之清綺推之,當非所作矣。」 《南遊記》共十八回,又名《華光傳》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明代余象斗著。主要寫的是孝子華光拯救母親結織陀的故事。
一日華光離開普靜寺,展開尋找母親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里眼、順風耳等妖,華光得知母親必須要吃仙桃才能從地獄中超生,於是華光化身為孫悟空偷桃,孫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理論。
華光亦丟起三角金磚,悟空口中一呼,出來無千無萬猴猻,拖住華光,來搶金磚,華光大敗。悟空趕去。華光丟起火丹,火光連天。悟空不能抵敵,便敗到東洋大海去,月孛星見父親敗走隨即以骷髏頭銬住華光。骷髏十分利害,人被他叫名銬了,三日內自死。這時華光的師父火炎王光佛出來講和,華光最後和孫悟空結成兄弟。 年代 片名 飾演者 1974 《西遊記》(TVB) 阮令濤(香港) 1974 《馬騮精》 小麒麟(香港) 1978 《西遊記系列》(日版) 堺正章(日本) 1986 《西遊記》(央視) 六小齡童 1990《西遊記外傳》常貴祥、趙元霞1994《西遊記》唐澤壽明1996 《西遊記》(TVB) 張衛健(香港) 1998 《西遊記續集》(央視) 六小齡童 1998 《天地爭霸美猴王》(TVB) 陳浩民(香港) 1998 《東游記》 翁清海(新加坡) 1999 《春光燦爛豬八戒》 屈中恆(台灣) 2000 《西遊記後傳》 曹榮 2003 《齊天大聖孫悟空》 張衛健(香港) 2004 《福星高照豬八戒》 熊藝彬 2004《齊天大聖孫悟空》(台灣版)左孝虎2005 《寶蓮燈》 丁健 2005 《紅孩兒》 翁清海(新加坡) 2006 《西遊記》(日版) 香取慎吾(日本) 2006 《魔幻手機》 丁健 2009 《寶蓮燈前傳》 丁健 2010 《西遊記》(浙版) 費振翔 2010 《吳承恩與西遊記》 六小齡童 2011 《西遊記》(張紀中版) 吳樾、王九勝 2011 《春光燦爛豬九妹》 喬任梁 2012 《歡樂元帥》 費振翔 2013《萬萬沒想到》劉循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