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遺址
❶ 武則天墓在哪個地方
經考古人員全面鑽探和調查,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的唐乾陵下宮遺址的布局首次露出其宏偉的規模: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外城垣為邊長約380米的方形。這個發現為研究唐代帝陵陵園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據了解,乾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是「陝西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重要部分,考古人員為了解乾陵陵園的總體布局和主要建築遺跡的結構,先後對其陵園東門、北門、西門三處門址和東北角闕、西南角闕、鵲台雙闕以及下宮遺址進行了全面鑽探調查。 經鑽探調查與部分試掘,考古人員發現乾陵陵園的東、北、西三座門址結構相同,都由一對三出闕、一對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門組成。闕台是夯土高台,周邊用磚包砌,周圍堆積的大量瓦片說明闕台上原建有闕樓;推測為列戟廊的建築遺跡大部分破壞嚴重,西門發現列戟廊周圍有磚鋪散水;殿堂式大門均有夯土台基,周邊用磚包砌,並有磚鋪散水,兩側與陵園牆垣相連。 除了基本搞清三個門址和多個角闕的形制之外,考古人員還對北門門址進行了清理,發現了殘石馬1件、殘石虎1件、石虎基座2件、小型石刻座1件、石獅頭部殘塊1件。其中石虎的發現為研究唐代帝陵 北門外石刻組合提供了新的資料。 此次考古最大的收獲是首次明晰了位於乾陵西南方向的下宮遺址布局。調查發現,乾陵下宮遺址規模巨大,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其中外城垣平面呈方形,南牆長379.7米,北牆長380米,東牆長383米,西牆長382米,總面積約14.4萬平方米。在內城及內外城之間,還發現了多處建築夯土遺跡。 專家表示,下宮實際是由古時墓葬前的寢殿演變而來,主要供奉墓主靈魂,後人多於此對其進行祭拜。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時稱為寢宮,後因火災移到山下,後世遂稱之為下宮。因此,這次發現為了解唐代帝陵的陵園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實物資料
記得採納啊
❷ 請問武則天的墓在什麼地方具體詳細的位置。
經考古人員全面鑽探和調查,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的唐乾陵下宮遺址的布局首次露出其宏偉的規模: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外城垣為邊長約380米的方形。這個發現為研究唐代帝陵陵園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據了解,乾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是「陝西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重要部分,考古人員為了解乾陵陵園的總體布局和主要建築遺跡的結構,先後對其陵園東門、北門、西門三處門址和東北角闕、西南角闕、鵲台雙闕以及下宮遺址進行了全面鑽探調查。 經鑽探調查與部分試掘,考古人員發現乾陵陵園的東、北、西三座門址結構相同,都由一對三出闕、一對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門組成。闕台是夯土高台,周邊用磚包砌,周圍堆積的大量瓦片說明闕台上原建有闕樓;推測為列戟廊的建築遺跡大部分破壞嚴重,西門發現列戟廊周圍有磚鋪散水;殿堂式大門均有夯土台基,周邊用磚包砌,並有磚鋪散水,兩側與陵園牆垣相連。 除了基本搞清三個門址和多個角闕的形制之外,考古人員還對北門門址進行了清理,發現了殘石馬1件、殘石虎1件、石虎基座2件、小型石刻座1件、石獅頭部殘塊1件。其中石虎的發現為研究唐代帝陵 北門外石刻組合提供了新的資料。 此次考古最大的收獲是首次明晰了位於乾陵西南方向的下宮遺址布局。調查發現,乾陵下宮遺址規模巨大,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其中外城垣平面呈方形,南牆長379.7米,北牆長380米,東牆長383米,西牆長382米,總面積約14.4萬平方米。在內城及內外城之間,還發現了多處建築夯土遺跡。 專家表示,下宮實際是由古時墓葬前的寢殿演變而來,主要供奉墓主靈魂,後人多於此對其進行祭拜。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時稱為寢宮,後因火災移到山下,後世遂稱之為下宮。因此,這次發現為了解唐代帝陵的陵園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實物資料 補充: 乾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 李治 和 女皇帝武則天 的合葬墓陵,墓因山為陵,氣勢 雄偉壯觀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追問: 我問的是具體位置在哪裡 回答: 陝西省乾陵位於 乾縣 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由咸陽市區向西北方,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石山。古今中外的史書上都稱這座山為梁山。
❸ 武則天的墓地在哪
《資治通鑒》:聖歷二年(699年)二月,太後不豫,遣使禱少室山,疾小愈。長安四年(704年)七月,服神丹有驗。顯然,武則天早就患有疾病。
結合《唐王同皎墓誌》記載,就不難確定了:武則天患有中風疾病,出現了行動不便,甚至半身不遂。
根據史書記載,晚年武則天「病篤」基本上足不出戶,在迎仙宮卧床不起,導致男寵張易之兄弟把持朝政。
因此,武則天應該是病死,而且應該死於中風,並非唐中宗李顯謀殺。尤其神龍政變、男寵張易之被殺等,又加劇了武則天的病情,最終退位大半年之後,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此溘然長逝。
神龍二年(706年)五月,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唐乾陵,留無字碑。
❹ 唐朝武則天時期宮殿名稱和用處
大明宮: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後,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大明宮含元殿:整組建築圍成凹字,好似雄鷹展翅,既是宮闕,也是主要大殿。含元殿是中國最偉大的殿堂,氣魄宏大,性格輝煌而歡樂,體現了一種高昂灑脫、豪健爽朗的文化格調,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築藝術水平。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台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
(4)武則天遺址擴展閱讀:
「大明」一詞早見於《詩經·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詩序》釋意為:「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大明宮如同未央宮之名也出自《詩經》一樣,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賢明作為榜樣的一種自我的鞭策。
大明宮的來歷還有一個奇異的傳說。初建之時,從工地上曾挖掘出過一面古銅寶鏡,魏徵認得是秦始皇曾經用來清除異己的鎮國之寶,叫「秦鏡」。
傳說它能照見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纖毫可見。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國運的興衰。大明宮峻工後,秦鏡就被懸掛在朝堂上震懾妖邪,以後也就有了「明鏡高懸」的說法。有寶鏡鎮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稱為大明宮。
❺ 武則天在洛陽上朝的宮殿叫什麼名字
紫微城,又稱紫微宮,唐太宗時號洛陽宮,武則天時稱太初宮。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次年竣工。
貞觀六年號洛陽宮,武則天光宅元年號太初宮。 自建成後,陸續成為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餘年 ,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於紫微城則天門登基稱帝,定都於神都;紫微城,就是女皇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武則天在紫微城中修建的明堂、天堂、集仙殿等建築,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際線,使紫微城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5)武則天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上許多大事發生在紫微城。裴矩經略西域(再通絲路)、隋煬帝三下江都、唐朝的三次封禪大典(唐高宗泰山封禪、武則天嵩山封禪、唐玄宗泰山封禪)皆從紫微城出發 。
宮城區內部的宗教建築,除了天堂這一佛教建築,隋代有慧日,法雲二道場,通真,玉真二壇均為道教聖地,位於景運門內道右。諸道場於公元621年被李世民下令廢除。
宗接武則天初次入宮、唐太見取經歸來的玄奘、唐高宗駕崩、武則天開創殿試、武周代唐、神龍政變等事件均發生在紫微城。
❻ 武則天墓乾陵在哪女皇武則天墓有什麼秘密武則天在哪裡出家
武則天一生執政時期為長達數十年,為武周帝掌管著一代王朝,將唐朝改為大周王朝。逢武則天病逝前得以將王朝復還李氏,使唐朝復辟,最後武則天也為唐高宗的皇後身份與唐高宗同葬一墓。
乾陵墓局部圖
武則天的陵墓名字為乾陵,位於咸陽市梁山,乾陵位於一座唐朝墓葬群,其中不止下葬著武則天,還有唐高宗李治和其他的皇室成員,陪葬陵多達十七個,其中乾陵是這十八個陵墓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個。
乾陵修建於公元684年,耗時二十多年才基本完成,這座陵墓氣勢十分恢宏壯大,其中是這個陵區是仿造當時唐朝首都長安的城區所建造的,從唐朝開始便有陵墓依山而造的建造方式,遂乾陵依山建造,梁山本有三座山峰,乾陵便建築在最高的一座山峰,遂居高而顯地位之高和尊貴。
這座陵墓本是為唐高宗所建,此陵為一帝一後的合葬墓,而在唐高宗逝世後,武則天廢除了兩位兒子的帝王之位,掌控著朝政還將唐朝改為大周,自立為武周皇帝。後因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讓出帝位,復還王朝。為了能在死後有棲身之所,武則天廢去自己的帝王稱號,以求兒子唐中宗李顯以自己為唐高宗皇後的身份入葬乾陵,遂武則天的墓便為唐高宗的附葬墓。
陝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在位於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著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則天。一對夫婦,兩朝皇帝,合葬一室,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稀罕的。
乾陵,位於西安,埋葬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朝皇帝。傳說中,武則天身著120套大殮之衣,口含貝玉,仰卧褥上,棺槨中放置著包括武則天自著的《垂拱集》及王羲之的《蘭亭序》原本等大量書籍字畫,還包括了當時國庫中三分之一的財富。
武則天墓中有什麼陪葬品?武則天墓有什麼秘密
陝西考古工作者對唐乾陵的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大進展,下宮遺址的布局已逐步展露「真容」,專家稱,《蘭亭序》是否在乾陵尚不能證實。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園,為全國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墓,它是中國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國目前唯一沒有被盜掘過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譽為「唐陵之冠」。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發現乾陵陵園的東、北、西三座門址結構相同,都由一對三出闕、一對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門組成。闕台系夯土高台,周邊用磚包砌,周圍堆積的大量瓦片說明闕台上原建有闕樓;殿堂式大門則均有夯土台基,周邊用磚包砌,兩側與陵園牆垣相連。
此外,考古人員還對北門門址進行了清理,出土殘石馬、石虎、石獅、石刻座等多件石刻,其中石虎的發現為重新認識唐代帝陵北門外石刻組合提供了新資料。
這是首次基本搞清下宮遺址的布局。乾陵下宮是陵墓前的寢殿演變而來,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時稱為寢宮,後因火災移到山下,後世遂稱之為下宮
調查顯示,乾陵下宮遺址規模巨大,發現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外城垣平面呈方形,四邊均長達380米左右;同時在內城及內外城之間,還發現了多處建築夯土遺跡,這為認識唐代帝陵的陵園制度提供了第一手實物資料。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稱,現在至少能推斷出墓里70%的埋葬品,乾陵地宮里應裝滿了唐朝當時最值錢的各種寶貝。唐高宗和武則天在世時,正處於唐朝最繁盛的時期。在埋葬唐高宗的時候,隨葬品的價值就佔了全國財政的1/3。20多年後,武則天駕崩,全國1/3的金銀珠寶又被帶進了乾陵。耗資之巨、陪葬之豐可想而知。況且史書上還明確記載,唐高宗臨死時,還特意留下遺言,要將他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全部陪葬。很多專家還推測頂級國寶--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也很有可能就藏在乾
武則天墓的秘密至今未解
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里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古往今來,多少歹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宮墓道口。
武則天在哪裡出家?
1、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
2、感業寺簡介:感業寺位於陝西西安未央區六村堡鄉後所寨西南30米處,在豐產路北側,現感業寺小學即建於寺內[也有其他說法等]。清嘉慶《長安縣志》載:「感業寺是唐代禁苑內的皇家寺廟,唐高宗時,武則天曾在此為尼數載,因之馳名。」《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遺詔,命武才人出家於感業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三月奉詔回宮」。武則天在感業寺度過二載晨鍾暮鼓、青燈古佛、遠離塵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感業寺現存有石欄和武則天汲水井一口。《咸寧長安兩縣續志·祠祀考》載:「感皿寺,同治兵燹後殿宇盡毀,僅存明萬曆年一碑,鄉人掘土所得一碣上書:唐武後焚香院六小字,下書大唐感業禪院六大字,今俱存。」~
❼ 武則天的墓什麼時候挖呀
武則天墓考古獲突破下宮遺址布局初露真容
核心提示:唐乾陵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下宮布局初露真容。專家稱,乾陵地宮里葬品的價值佔了當時全國財政的2/3。文物工作者推算,乾陵里珍貴文物最少有500噸,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很有可能就在乾陵。
唐乾陵全景圖 侯穎/編制
眾多的石像和梁山北峰的高大形體共同構成了乾陵雄偉壯觀的氣勢。圖片來源:東方網
據西安晚報、新快報報道 陝西考古工作者對唐乾陵的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大進展,下宮遺址的布局已逐步展露「真容」,專家稱,《蘭亭序》是否在乾陵尚不能證實。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園,為全國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墓,它是中國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國目前唯一沒有被盜掘過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譽為「唐陵之冠」。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發現乾陵陵園的東、北、西三座門址結構相同,都由一對三出闕、一對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門組成。闕台系夯土高台,周邊用磚包砌,周圍堆積的大量瓦片說明闕台上原建有闕樓;殿堂式大門則均有夯土台基,周邊用磚包砌,兩側與陵園牆垣相連。
此外,考古人員還對北門門址進行了清理,出土殘石馬、石虎、石獅、石刻座等多件石刻,其中石虎的發現為重新認識唐代帝陵北門外石刻組合提供了新資料。
這是首次基本搞清下宮遺址的布局。乾陵下宮是陵墓前的寢殿演變而來,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時稱為寢宮,後因火災移到山下,後世遂稱之為下宮。
調查顯示,乾陵下宮遺址規模巨大,發現有內外兩重夯築的城牆,外城垣平面呈方形,四邊均長達380米左右;同時在內城及內外城之間,還發現了多處建築夯土遺跡,這為認識唐代帝陵的陵園制度提供了第一手實物資料。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稱,現在至少能推斷出墓里70%的埋葬品,乾陵地宮里應裝滿了唐朝當時最值錢的各種寶貝。唐高宗和武則天在世時,正處於唐朝最繁盛的時期。在埋葬唐高宗的時候,隨葬品的價值就佔了全國財政的1/3。20多年後,武則天駕崩,全國1/3的金銀珠寶又被帶進了乾陵。耗資之巨、陪葬之豐可想而知。況且史書上還明確記載,唐高宗臨死時,還特意留下遺言,要將他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全部陪葬。很多專家還推測頂級國寶———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也很有可能就藏在乾陵。
❽ 武則天修的宮殿叫什麼名字
武則天修的宮殿叫明堂(又稱「萬象神宮」)。
明堂,唐神都洛陽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陽城地標性建築。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下詔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號「萬象神宮」。證聖元年(695年)被毀,次年重建完成,號「通天宮」。
明堂共三層,底層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徵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十二時辰。頂層為圓形,四周環繞九龍雕塑。中有巨木十圍(周長15米),上下通貫,名為萬象神宮。明堂是史上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東西南北寬105米,主體結構高86米,頂部金鳳(後改火珠)高20尺,總高91.43米。其建築和施工技術驚世駭俗,是唐代建築的巔峰之作。唐代劉允濟曾作賦贊曰:「盛矣美矣,皇哉唐哉!」李白亦作賦曰:「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徵兮進賢才」。
明堂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核心區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武則天時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隋唐城大遺址紫微城核心區保護展示工程中的重要建築,保護展示工程於2012年4月初步落成。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禮制建築,用作朝會諸侯、發布政令、大享祭天,並配祀宗祖。明堂的形制及理念為北京天壇「祈年殿」所延用。
❾ 武則天皇宮在洛陽遺址發現後是什麼樣子的
武則天皇宮的確來是在洛陽了,源但是僅剩下中心柱基坑遺址啦 所以比較可惜啊。現在是用鋼結構架把遺址完美的保護和展示出來了、 畢竟是武則天曾經辦公過的地方,還是能看到她華麗的魅影。現在里邊還是弧幕電影,最屬震撼的應該是二樓的的全景電影了。有種身臨其境唐朝的感覺,彷彿歷史的見證人。位置在中州路與定鼎路交叉口了。很是不錯。可以去看看
❿ 為什麼不能挖武則天的墓
1、因為沒有技術能確保能夠保護這些文物。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乾陵(武則天與李治的合墓)墓道口。
1960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2、因為根據國家政策,今後乾陵的目標是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50年內不再提發掘話題。
2012年,陝西省文物局曾發布聲明中稱,政府和文物部門一直堅持對帝王陵採取「不主動發掘」的原則,「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是文物保護工作的基本方針。另外,今後乾陵的目標是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50年內不再提發掘話題。
乾陵
(10)武則天遺址擴展閱讀: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合葬皇陵(唐高宗與武則天),也是中國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跡」。
經過多年探測考察,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乾陵里最少有500噸文物,這還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條石,而那些造型各異刻有文字的條石,也是難得的文物。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據傳藏於陵墓中的《蘭亭序》真跡。
郭沫若曾說:「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後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
參考資料:
來源:東方早報——陝西:50年不再提發掘乾陵話題
網路——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