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遺址
Ⅰ 現在國內適合去哪旅遊
截止2020年一月份,國內適合旅遊的地方有:廈門、海口、福州、泉州、三亞。
1、廈門
鼓浪嶼,2007年5月8日起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
2、海口
海口擁有「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榮獲由住建部頒發的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獎」,2018年被聯合國國際濕地公約組織評定為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5、三亞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亞龍灣位於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市東南28千米處,是海南最南端的一個半月形海灣,全長約7.5千米,是海南名景之一。
Ⅱ 江西九江德安有哪些歷史傳統文化
德安縣,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歷史源遠悠久,唐虞三代時稱為敷淺原。春秋時界於吳、楚之間,俗有「楚尾吳頭」之稱。
德安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206—165年時期,首置歷陵縣,為江西最早設縣地之一,新莽(公元9—13年)改稱蒲亭,莽滅後復稱歷陵縣,唐太宗貞元八年,以歷陵縣佔地立蒲塘驛,隸屬楚城縣,後改為蒲塘場,五代(吳)乾貞元年即順義七年設德安縣(取德新綏安之意),隸屬江州,德安為千年古邑,是秦漢首設十八縣之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歷陵縣治地(今高塘鄉),現遺存有土地垣,面積約15萬平方米,存有西漢土坑,東漢磚室、三國東吳、兩晉、南朝等漢至六朝古墓群,成為歷史古城見證。五代吳乾貞元年(公元927年)蒲塘場為德安縣,宋、元屬江洲路,明清屬九江府,明國元年(1912)冬,全省廢舊制,立十三府,德安縣屬九江府,民國三年(1914),全省化為四道,德安屬潯陽道。民國15年(1926)廢四道,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德安屬第四行政專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將第五行政專區之九江,德安劃為第九行政專區。1949年解放後,德安屬九江專區,1983年德安屬九江市,全縣有9鄉、4鎮,林場、園藝場各1個,102個村委會,6個社區居委會、全縣總面積863平方米。總人口17萬,居住有漢、回、畲、壯、苗、土家等16個民族。
德安歷史悠久,景色優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俯拾皆是,文化源遠流長,名人眾多,遺址和文物古跡甚多。從史料、考古資料證明,德安境內發現了多處史前文化遺址,有發達的青銅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尤以蚌殼山、烏龜山、焦家灘原始文化遺址為典型,出土遺物的磨製石器和陶器居多,具有面積大,文化堆積豐厚,聚落密集,文化面積獨特四大特點。
文獻記載,夏禹治水不僅到過九江也來過德安地界,也就是德安地名「敷淺原」,說明禹與德安先民和平共處治水有密切關系。
石灰山遺址:處於聶橋鎮蔣家壠東南15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江西省首次發掘的夏時期文化遺址。
陳家墩:江南罕見的尚代域垣祭落群,由18座土垣構成,分布面積約2平方公里,遺址位於中心地,面積達1萬余平方米,並發現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長方形淺斗狀祭祀台,是全國已發現的商代祭祀遺存最為完整的宗教場所,出土完整和可復原器物500餘件。
義門陳:義門陳文化發源於車橋鎮(公元832年),義門陳始祖陳旺因官置產於江州太平鄉常樂里,經歷十代,3900餘口,聚族而居,同炊共飲,擊鼓傳餐,百犬同槽,孝義傳世、耕讀傳承,家無私財,族產共有,共同勞作,平均分配,和諧相處的奇跡,成為封建社會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諧團結的大家庭,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歷史典範。
陶淵明故里:位於吳山鄉蔡河村林居社區,為自然和諧的田園風光,新發現陶氏、陶門古墓群十餘處,白鶴山天柱峰、婆婆地、石灰沖、牛眠地等墓葬共1246座,並有陶潛墓,孟母墓,還有古道、古橋、淵明詞等遺址。
德安八景:主要分布在蒲亭鎮、豐林鎮、寶塔鄉、河東鄉等區域,最早起源於堯舜時期,明代邑伸周振編修《德安縣志》定為德安八景,由「蒲塘落雁」、「湴塘曉鍾」、「陽居仙跡」、「義峰聳翠」、「釣台漁唱」、「南庄耕叟」、「金帶河流」、「烏石清泉」等八個景點傳說故事組成。
《五喬洞》位於德安之南小昆侖山元陽觀左下處,傳記為東漢方士王喬修煉之所。
《元陽觀》位於小昆侖山之巔,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道士吳壽南建,毀後於明、宋間道士姚鵬等重建。
德安歷史文化繁榮科第登仕接踵而來名人輩出,文物典籍豐厚,文化繁榮,登科中舉,人才之盛,甲於天下,北宋狀元1人,進士:宋朝52人,元朝1人,明朝7人(其中1人為探花)、清朝7人。並有敦睦文化、民俗文化、書院文化、名人文化、汝貼文化等,義門陳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大義呈祥、和諧文明是典型的敦睦文化。
民俗文化為德安布帳儺(德安潘公戲):起源於唐末宋初(公元768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德安西河大戲(西河彈腔):源於清朝道光末年,是別具風韻的地方傳統戲劇,並載入《中國戲曲辭典》,為我國四大古老劇種之一。流傳於林泉、豐林、高唐一帶的德安山歌等。
書院文化:中國書院始於唐代,德安是江西創辦書院最早地之一,計有公元821年創辦的磨溪新田村的李渤書院,公元890年創辦的東佳書院,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民辦書院,早於「白鹿洞書院」50多年,還有明、清相繼創辦的「義門」、「河東」、「敷陽」、「小山」、「 桂香」、「符夢」等6個知名度較高的書院。
「萬家嶺大捷遺址」,革命遺址:石鼓殿等紅色文化,名人文化。
胡旦:今德安愛民鄉泉桂村,北宋公元997年丁丑狀元,是德安縣唯一狀元。
夏竦:(公元985—1051)字子喬,白水人,北宋名臣、文學家。
王韶:(公元1030—1081)字子純,北宋名將,山灣人,宋嘉佑二年登進士,追封大師申國公。
王寀:北宋書法家,字輔道,王韶之幼子,翰林學士,宋崇寧二年登進士。
陳崇:義門陳氏第三任家長,於大順元年正式建成東佳書院。
周振:(1392—1457年)字道興,木環人,官居監察御史,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明正統拔尖捐資創修《德安縣志》。
熊十力:(1885—1968)字子真,祖籍湖北黃岡,清末全家遷居德安,號漆園老人,新儒學傑出代表,國內外知名學者。
袁隆平:德安縣河東鄉,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榮獲首屆科學技術最高獎
通過對德安縣所轄各鄉鎮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地面文物的情況。計有商代文化遺址10處;唐代文化遺址7處;宋、遼金文化遺存24處;元代遺址1處;明清遺址158處;民國遺存22處;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物等50處。現有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石灰山遺址、羅漢橋、萬家嶺戰役遺址3個,縣文物保護單位有「石鼓殿」、「革命烈士紀念塔」、「商代烏龜山遺址」、「西周蛇墩遺址」、「蘆溪廊橋」、明代「一字園」、「侍衛府」、唐代「文華塔」、宋代「劉日章墓」、北宋「王韶妻墓」及「石翁仲」、明代「周振墓」等14個。德安縣館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之多,品味之高在江西省為四大文物縣之一。到目前為止,全縣有館藏文物、標本萬余件,其中國寶級1件,國家一級文物39件,二級文物62件,三級文物159件,尤其是商代玉琮、木垂球、宋代紀年青白瓷、南宋絲綢服飾、北宋壁畫墓、星宿圖和南宋絹地彩繪星宿圖、南宋古屍、元代八棱玉壺春瓶、元代大型石刻造像、明代絲綿、麻服飾等觀展文物。並有不少珍品收錄於《中國文物精華大詞典》。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普查、收集、整理,共收集整理出民間文學19件,傳統音樂16件,民間舞蹈5件,傳統戲劇8個,傳統體育2個,民間美術3件,傳統手工技藝3件,民俗1個,珍貴書稿、劇本、樂器、影像資料等實物100餘件。國家級非遺名錄有「德安潘公戲」1項;省級保護名錄有「義門陳文化」、「德安西河彈腔」、「德安八景民間傳說」等4項;市級非遺保護名錄「德安紙扎」、「德安南河戲」、「德安陶淵明故里民間傳說」、「德安農事歌」等8項;縣級非遺保護名錄 「文華塔傳說」「望夫山傳說」「勤儉歌」、「打夯歌」「婚唱曲子」、「勞作號子」「竹編」等共14項,並對各級非遺項目確定了代表性傳承人省、市、縣三級傳承人2人,市、縣傳承人5人,縣級傳承人10人,建立了「潘公戲」和「義門陳文化」。
Ⅲ 九江縣神墩遺址的珍貴文物
神墩遺址兩次發掘出土的遺跡和遺物之中,以下列各項尤為珍貴:
一、在神墩墓葬中,第一次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的人骨架,而且棺或槨灰痕跡清晰。這對研究江西葬俗史等課題,是頗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二、出土商代和西周水井各一口。在商代井內填土中,除出土了一批陶器外,還出土了一件木質農具~「耜」。該木耜長近「一米,是目前全國商文化遺址中所僅見的一件木質農具實物資料。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西周井底方形坑上,還架有木棍和竹席、竹籃之類,並以石塊壓之,以免飄浮,估計其當為濾水設置。而此種考究的濾水設置,是全國各西周遺址中,目前尚無報導的。
三、神墩遺址,由於地處大江南北,上下游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因而文化堆積中所包含文化遺物十分豐富,既有大量出土的中原殷式鬲,又有江西萬年類型商代文化遺物共出;既出土本地青銅文化中所固有的器物,又大量共出楚式早期陶器,還同時包含有長江下游吳越青銅文化的一些因素,並且在堆積中混進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某些器物或碎片。因此,在江西這個門戶地區--贛北一帶,商周時期,中原商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等四支青銅文化,先後交匯融合之情景,反映得尤為強烈。這種現象,是江西其它地方商周遺址中很難見到的。從神墩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還得知,贛江--鄱陽湖水系的樊城堆文化面貌,與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原始文化關系密切,而與江漢地區,則顯得少有聯系,它是溝通嶺南、湘江中上游的橋梁。
Ⅳ 求佛山旅遊景點大全排行,有哪些比較值得去的
佛山旅遊景點大全排行南海影視城、陳村花卉世界、順德生態樂園、西樵山、清暉園、南風古灶、魷魚崗遺址,值得去的有南海影視城、陳村花卉世界、順德生態樂園、西樵山、清暉園。
1、南海影視城
南海影視城,又稱中央電視台南海影視城,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影視大道,始建於1996年,是以影視拍攝服務為主,兼具觀光旅遊、文化娛樂、休閑度假等功能的綜合性旅遊區。
南海影視城主要景點由皇宮、江南水鄉、香港澳門街等多餘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是以明清、民國時期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
2、陳村花卉世界
陳村花卉世界坐落於素有「千年花鄉」美譽的順德區陳村鎮,交通便利,距廣州20分鍾車程,距順德市區25分鍾,距佛山僅幾分鍾。總佔地面積一萬畝,匯集世界各地花卉企業300多家,在這里萬花爭艷、各放異彩,是名副其實的「花卉世界」。
5、清暉園
清暉園,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是始建於明代的嶺南園林建築,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
清暉園構築精巧,布局緊湊,建築藝術頗高,建築物形式輕巧靈活,雅讀樸素,庭園空間主次分明,結構清晰。
利用碧水、綠樹、古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台樓閣交互融合,集中國古代建築、園林、雕刻、詩書、灰雕等藝術於一身。清暉園的文物有李兆洛、李文田、何紹基等大家的書法。
Ⅳ 為什麼太平天國時安慶和九江這么重要有沒有歷史遺址
在長江中下游段有著兩個相鄰的城市,那就是安慶和九江。並且這兩座城市還有許多相同點,比如他們的城區都離長江非常近,並且背面都是山脈,正面才是長江。從地形圖可以看出,這兩個城市的地理位置都非常好,九江城區背面是廬山,正面是長江,東面靠近鄱陽湖,控制住了九江。而安慶城區背面是連綿的山脈,正面也是長江,位於安徽段的拐彎口,水流湍急,戰略位置也非常突出。
綜上所述,安慶會戰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太平軍失敗了,天津就失去了唯一的天然保護膜,太平天國會岌岌可危,而安慶的包圍區一旦被打破,旁邊防守的軍隊都會遭到嚴重打擊,因此,雙方都盡力想把安慶搶奪過來。而九江作為安慶的鄰居,不論是地理位置上還是地勢構造上面都是非常值得佔領的。
而在安慶大部分留下來的遺址都是和太平軍有關,因此我們去安慶遊玩的時候可以去一覽當時的風采,說不定也能聽到破舊王府裡面傳出的一聲淡淡的嘆息,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去游覽古城的原因之一吧,九江也是一個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好去處。
Ⅵ 中國仕女畫的三白法
唐寅
(1470一1523) 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見:江南四大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登山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雲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
題碧藻軒
畫堂基構畫船通。
碧水漣漪碧藻叢。
波弄日光翻上棟。
窗含煙景直浮空。
簾垂菡萏花開上。
魚戲欄桿倒影中。
試倩詩人略評品。
不妨喚作水晶宮。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會做生意的,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 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於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雲:「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游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游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游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游雁盪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游,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以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干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閑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庄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里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檐下卻懸著雅緻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誌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閑而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