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平台遺址是否修建
Ⅰ 廣宗的秦始皇墓沙丘平台
廣宗縣沙丘平台遺址
廣宗縣城東北方向一村叫大平台,出村不遠村南就見有個土疙瘩,旁邊一個大石碑,默默立在大平台村外接受著後人的觀瞻和憑吊。這里就是沙丘平台,該遺址是一個長150餘米,寬70多米的沙丘帶,經過千年的風雨沖刷,現在沙丘帶上尚存一座周長十米多、高不足兩米的小丘。大平台村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大平台最早的名字叫「沙丘」。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商紂王、秦始皇、趙武靈王都曾在沙丘平台留下一段故事,該遺址就是見證。
古遺址見證興衰
《廣宗縣志》記載,廣宗全境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商代時這里便建有離宮別館。《史記》載,商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台。商時,紂王在沙丘平台建有離宮別館,「酒池」、「肉林」即出於此。
《史記·殷本紀》亦有介紹,「(紂王)置廣沙丘平台……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遺跡三千多年前,紂王在沙丘一帶修建了一個大花園,花園內宮殿成片,樹木成林,各種美食佳餚應有盡有。紂王閑來無事,就叫人把宮殿屋檐下接雨水的天溝里灌滿酒(古時候,接雨水的水溝叫天溝,也叫天池,裝滿酒即為「酒池」);「肉林」就是在樹林里,把熟肉掛在比人略高的樹枝上。
據大平台玉皇廟、關帝廟碑文記載:「沙丘宮毀後成丘,高數丈,方一二里。」歲月悠悠,江山易主,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已成往事,唯有這沙丘遺址穿越了千年的時光,
沙丘兩次改寫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共發生過兩次沙丘政變, 均發生在廣宗縣沙丘平台,即武靈王趙雍和始皇帝趙政因死內變,廣宗為此承載了中華民族史冊的重要一頁。
戰國時期,沙丘為趙國屬地,趙王曾在這里設離官。公元前299年,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改革家趙武靈王直接傳位於小兒子趙何,封趙何為趙惠文王,封趙章為代王,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攜趙何與趙章游沙丘宮,趙章趁機叛亂,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三個多月後死亡。以「胡服騎射」而名垂史冊的趙武靈王,晚年因廢嫡立庶引起內亂,因此成了趙國的歷史性轉折點,「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於此休。月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這首《探雀宮月》便是後人訪古探幽時發出的慨嘆。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優秀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秦始皇在第七次大東巡遊走到沙丘平台時病情加重,不得不停駐沙丘宮。生病期間他叫趙高擬了一份詔書,但沒有想到,這詔書竟成為遺詔。
也不知是不是祖龍先生他病糊塗了,死前竟留下了政治漏洞:不公開宣布詔書內容,而是讓佞臣趙高寫詔書,但是遺書被趙高扣留,七月丙寅在沙丘(今廣宗西北)去世,終年五十歲,秦始皇駕崩後趙高毀掉了真遺召,最終因此沙丘政變發生了,密謀期間,趙高等人便築起高台把秦始皇的屍體晾於其上,待扶蘇自裁後方離開沙丘返回咸陽。當時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為掩人耳目,趙高便以秦始皇喜吃鮑魚為名在車上裝滿鮑魚,以魚腥味來掩蓋屍體的異味。
「由於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駕崩,大平台村得名大平台,周圍相鄰的兩個村也因此得名叫『前平台』和『後平台』;因秦始皇死後侍從們在此換上了白色孝服,靈車經過縣城南邊的部分村也改稱『白寨』、『南孝路』、『北孝路』…… 清著名詩人吳存禮周遊沙丘平台後,感慨地作《沙丘宮懷古》:閑來憑吊數春秋,閱盡滄桑土一杯。本籍兵爭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里愁。唯有朦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邱。
2001年,沙丘平台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廣宗縣已按歷史上的沙丘行宮風貌,在縣城建起了一座公園叫沙丘苑公園,園內主廣場鼎立了兩個華表,據說華表是皇帝的至高權威的象徵,有華表的公園在國內也就有廣宗縣。
廣宗縣沙丘平台遺址
廣宗縣城東北方向一村叫大平台,出村不遠村南就見有個土疙瘩,旁邊一個大石碑,默默立在大平台村外接受著後人的觀瞻和憑吊。這里就是沙丘平台,該遺址是一個長150餘米,寬70多米的沙丘帶,經過千年的風雨沖刷,現在沙丘帶上尚存一座周長十米多、高不足兩米的小丘。大平台村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大平台最早的名字叫「沙丘」。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商紂王、秦始皇、趙武靈王都曾在沙丘平台留下一段故事,該遺址就是見證。
Ⅱ 沙丘宮平台遺址在哪
沙丘宮抄平台遺址位於廣宗縣平台村南襲,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
廣宗縣境內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宮也得名於此。據史書記載,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龍之地」,威武不可
一世的皇帝在此紛紛落馬,不甘心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漢以來,此地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詩文--「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
「魚分龍臭曾茲台,野寺清鍾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