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蓮西遊記
1. 西游記之偷吃人參果
唐僧師徒四人忙著趕路,走了幾天,來到一個景色迷人的萬壽山五庄觀,見天色不早,就想在五庄觀里住上一晚。五庄觀里的兩個童子聽說他們是來自東土大唐要到西天取經的,連忙說∶「我家師父到元始天尊那裡講經去了,讓我們在這里等您,請快快進屋。」
原來,這童子的師父是鎮元子,在五百年前的蘭盆會上認識了唐僧前世金蟬子。臨走時曾告訴兩個童子要好好對待唐僧,並交待童子用觀里的兩顆寶貝人參果招待他。兩個童子安排好唐僧師徒後,就忙著到果園內去摘人參果。
兩人摘了人參果,趁著唐僧的徒弟不在,偷偷拿來給唐僧吃。唐僧看見人參果就好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嚇得渾身發抖,使勁搖手不敢吃。兩個童子越是解釋說∶「這是仙果,不是人!」唐僧仍是不信,讓他們趕快端走。
兩個童子沒有辦法,只好端著人參果,回到房裡。因為那人參果不能久放,於是兩童子一人一個,分著吃了。說來也巧,這間房子正好和廚房挨著,兩童子分吃人參果的事,八戒聽得明明白白,看得清清楚楚,饞得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吃一個。
一會兒,悟空放馬回來,八戒連忙把剛才的事情告訴了師兄。悟空早就聽說過人參果,只是沒有吃過,於是就按照八戒說的,用了一個隱身的法術,偷偷溜進道房,拿走了二童子摘果用的金擊子,跑到後園去摘人參果。
這人參果樹有一千多尺高,非常茂盛,朝南的枝頭上,露出了一顆人參果。悟空輕輕一跳,跳上樹枝,用金擊子一敲,那果子就掉下來,悟空緊跟著跳下來,可是卻找不到那果子。悟空把果園里的土地神抓來,問他為什麼把人參果偷走。
土地神告訴孫悟空,這寶貝樹三千年開一次花,過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再過三千年才成熟,而且只結三十個果子,這果子很奇怪,碰到金屬就從枝頭落下,遇到土就鑽進土裡,打它時要用綢子接。悟空送走土地神後,一手拿金擊子敲,一手扯著自己的衣服接了三個果子。
悟空回到廚房後,讓八戒把沙僧叫來,三個人每人分一個。豬八戒性急,一口把果子吞下去,什麼味道也沒有嘗出來,就想讓悟空再去偷幾個。悟空告訴他這人參果是一萬年才結三十個果子,能吃到一個,就應該滿足了,說完就把金擊子放回了原處。
豬八戒心裡不高興,嘴裡不停地說,要是能再吃一個該有多好,不巧被兩童子聽見了,慌忙跑到園子里去數,發現少了四個果子,想一定是被唐僧師徒四人偷吃了,就怒氣沖沖地來找唐僧講理,說∶「你這些和尚,叫你吃,你不吃,為什麼偏偏偷著吃?」
剛開始,悟空師兄三人怎麼也不承認偷吃了人參果,後來,經唐僧的一番開導,覺得確實是自己不對,就承認偷吃了三個。兩個童子卻說是四個,還罵了許多難聽的話。悟空火了,拔了一根毫毛變成一個假悟空站在那挨罵,自己跳上雲頭向後園飛去。
悟空一進果園,就拿出金箍棒一陣亂打,又使出自己的神力,把樹連根拔出,摔在地上,仙果從樹上掉下來,又碰到了土就全部鑽到土裡去了。
悟空回到房中,收回毫毛,讓兩個童子隨便罵,也不還口。兩個童子見唐僧他們一句話也不說,就想,是不是樹太高,葉子太密,自己數不清,又回到果園仔細看看。一到果園,見那情景,嚇得他們半死,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師父回來,可怎麼說呀!」
兩個童子商量,先把唐僧留住,師父回來也好說一些,於是回到房中,假說果子一個也沒有少,是自己剛才數錯了,請唐僧他們原諒。接著,他們給唐僧師徒們准備了很多飯菜,趁他們吃飯時,關上門,又用一把大銅鎖,把門鎖上。
孫悟空早就有了主意,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用開鎖法術,將一道道緊鎖的大門都打開,拔毫毛變成兩個瞌睡蟲,扔在童子臉上,兩童子便呼嚕地睡著了。唐僧師徒四人這才趁著黑夜逃出來,向西天趕路去了。
天亮時鎮元子回到五庄觀,發現兩個童子被人施了法術,躺在那裡睡大覺,連忙運用神功把他們叫醒。二童子一見師父回來了,便急忙跪下,請師父原諒他們,並把唐僧師徒偷吃仙果,毀壞仙樹的事情告訴了師父。鎮元子想這一定是孫悟空乾的,便去找孫悟空講理。
鎮元子駕著雲,眨眼功夫就追上唐僧師徒,讓他們賠樹。孫悟空看見情況不妙,拿出金箍棒就打。鎮元子是地仙老祖,法力無窮,輕輕一閃,躲過棒子,將袍袖一張,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一起吸了進去,就算孫悟空本事再大,也沒法出來。
大仙回到五庄觀,叫小童們把唐僧師徒一個個綁在正殿的柱子上,要先打唐僧。悟空擔心師父可能受不住打,就要求先打自己。大仙見悟空倒還有些孝心,讓童子打他三十鞭。悟空看見童子舉著鞭往腿上打,就把雙腿變成了鐵腿。
晚上,孫悟空看鎮元子和眾仙都回自己的房中睡覺去了,就把身子一縮,從繩索中鑽了出來,又放了其他三個人,然後叫八戒到後花園搬來四枝柳條干,施了法術變成他們四人的樣子,按照原樣綁在柱子上,然後偷偷溜出五庄觀,向西邊逃去。
第二天早上,鎮元子又帶人來打唐僧他們。可是打來打去,也不見他們喊饒命,鎮元子覺得奇怪,仔細一看,竟然是四根木頭。於是,他又駕雲追趕唐僧他們。悟空、八戒、沙僧見鎮元子追來了,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和鎮元子打,大仙張開了袍袖,把他們又裝了進去。
這回大仙不再打他們了,把他們綁在殿前的樹幹上,要用油鍋炸。鎮元子讓人在院子中央支起一口油鍋,要先炸悟空,悟空害怕大仙在油鍋里做手腳,於是念動咒語,把殿前的石獅子變成他的替身,綁在樹上,自己則偷偷跳到空中。
油燒開了,用了二十個仙童,才把孫悟空的替身抬起來,扔到油鍋里,不料油鍋被砸壞了,還把好幾個仙童給燙傷了。大仙走上前,看見是一隻石獅子,非常生氣,讓手下人再准備一口鍋,這回要先炸唐僧。悟空在空中聽見後,趕快落下來說∶「別,別,還是先炸我吧!」
大仙知道孫悟空的本領高強,也就不再為難他,只要求他能把樹救活。悟空點頭答應,但條件是得先放了唐僧他們。於是達成協議,一個放人,一個治樹。八戒卻不相信樹死了還能治活,懷疑悟空想一個人溜走,唐僧也相信了八戒的話,只給悟空三天時間。
悟空到蓬萊仙境、方丈仙山、贏洲海島等地,問遍各路神仙,都沒有治活人參果樹的好辦法,急得孫悟空一會兒抓抓頭,一會兒撓撓腮,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只好翻個筋斗雲到南海落伽山去找觀音菩薩,求他把人參果樹救活。
幸運的是觀音手中凈瓶里的甘露水正好能醫治仙樹仙草。於是,悟空和觀音菩薩來一起駕雲來到五庄觀。鎮元子看,知是觀音菩薩來了,趕忙親自帶著全觀人的人出來迎接,然後讓人把後院打掃干凈,擺上作法用的桌子,請觀音到後院醫樹。
觀音讓悟空、八戒、沙僧把樹扛起來,扶正,用土把根埋上,然後一邊念動咒語,一邊用楊柳枝沾些露水,灑在樹上。沒過多久,那樹的葉子也綠了,果子也長出來了,和原來一樣茂盛。兩個仙童再數樹上的人參果,卻變成了二十三個,證明孫悟空原來沒有撒謊。
鎮元子大仙看見樹被救活了,高興得不得了,立即讓仙童敲下十個人參果來,請大家一起參加「人參果大會」。唐僧這時才明白這確實是果子,也吃了一個。散席後,鎮元子大仙先送走了觀音菩薩,然後送唐僧師徒上路西去。
2. 簡要概括西遊記劉全和翠蓮的故事
唐太宗游地府時,曾答應要給十殿閻羅奉送南瓜。劉全因和妻子鬧矛盾,導致其妻李翠蓮自殺,劉全為此舍了性命,棄了家小,願以死進瓜。
到了陰間,十殿閻羅明白原委,檢生死簿子查看,發現他夫妻們都有登仙之壽,於是讓劉全還陽,李翠蓮還魂,附身於剛去世的唐御妹李玉英之身,夫妻二人歡歡喜喜還鄉。
(2)翠蓮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第十一回記載唐太宗從地府還魂之時曾經答允閻王,還陽之後會送些瓜果與之,後來貼出榜文招願去陰司進瓜之人,榜張數日,有一赴命進瓜果的賢者,本是均州人,姓劉名全,家有萬貫之資。
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她不遵婦道,擅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
撇下一雙兒女年幼,晝夜悲啼。劉全不忍見,無奈,遂舍了性命,棄了家小,願以死進瓜,將皇榜揭了,來見唐太宗。太宗傳旨意,教他去金亭館里,頭頂一對南瓜,袖帶黃錢,口噙葯物,中毒而死。
一點魂靈,頂著瓜果,到了閻羅殿前,進獻了南瓜。閻王收了瓜果,便問那進瓜的人姓名,哪方人氏,劉全隨說了願以死進瓜的緣由。
十王聞言,即命查勘劉全妻李氏。鬼使速取來在森羅殿下,與劉全夫妻相會。訴罷前言,回謝十王恩宥,那閻王卻檢生死簿子看時,他夫妻們都有登仙之壽,急差鬼使送回。
鬼使啟上道:「李翠蓮歸陰日久,屍首無存,魂將何附?」閻王道:「唐御妹李玉英,今該促死。你可借他屍首,教他還魂去也。」那鬼使領命,即將劉全夫妻二人還魂。
徑到了長安大國,將劉全的魂靈,推入金亭館里。將翠蓮的靈魂,帶進皇宮內院。只見那玉英宮主,正在花陰下,徐步綠苔而行,被鬼使撲個滿懷,推倒在地,活捉了她魂,卻將翠蓮的魂靈,推入玉英身內。
李翠蓮蘇醒之後就嚷著要見劉全,太宗覺得蹊蹺,使人去金亭館查探,果見那劉全活了過來。
隨宣上殿來問訊,見他與玉英宮主說的一致,隨即將御妹的妝奩、衣物、首飾,盡賞賜了劉全,就如陪嫁一般,又賜與他永免差徭的御旨,著他帶領御妹回去。他夫妻兩個,便在階前謝了恩,歡歡喜喜還鄉。
3. 西遊記第十一回 1.簡要概括劉全河翠蓮的故事。 2.唐太宗是如何感謝相良德
唐太宗李世民借了相良在陰間十三庫金銀中的一庫,回陽世後建寺報答。
4. 西遊記第十一回唐太宗從陰間還陽後,做了什麼事
游地府太宗還魂,故事借太宗的過失,感通地府種種名相和功德,描寫了地府的簡要境界。小說這樣安排一是故事需要,二是警示世人,善惡終有報。還魂的條件有二個,一是有陰財,即陰德;二是發願,即用心的學問。故事裡用找相良借陰財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世間名聞利養最高者的皇帝到了陰間也是二手空空的;二是相良,即德相無量好,感通三界六道,可以普利眾生。這也說明了世間有福報的人是明白佛法,供養修行佛法的人,也是真正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發願是人生的術,也是還魂是重要因素,對修行人來講這是最重要的方法。發願救苦救難也是能感通佛菩薩的本願功德的,不僅可以還魂,還可以增壽。發願就應當行願,功德才得以實現,才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進瓜果劉全續配,用供養南瓜的方法說明唯有智慧才是根本能夠在生死苦海里得死而復生的方法。劉全是世間大富,代表平等心;其妻李翠蓮,代表清凈體性;體性起作用在陽,不作用時在陰;平等心要落實在清凈性,則必須有能力穿梭於陰陽之間,比喻陰陽不平衡。陰陽平衡就自然開發慧,南瓜代表智慧之德,用以供養陰德。轉識成智的道理,能使陰陽重新平衡。皇帝妹妹之身,代表太宗道德體系的陰德之用,因此稱李玉英。翠蓮歸於玉英之身,表示回歸陽用。玉英則歸於陰德性,萬法歸元之道。這是教育世人如何延年益壽,圓滿世間生存之道。
希望採納!謝謝!
5. 《西遊記》豬八戒在高老莊住了兩年,高老爺為啥要趕走他
《西遊記》豬八戒在高老莊住了兩年,有他在,高老爺又虧錢又害怕,當然要趕走他。
豬八戒本性還是好吃懶做,吃的要比做的多。人們一直認為豬八戒在高老莊住的開心,他能成為高家的上門女婿,也就是剛開始的時候有點不容易的。高翠蘭已經屬於大齡女青年,高老爺還在那各種算計,到處相人還要求必須是上門女婿,不管是不是真心為了他的女兒,那也看得出他的要求還是相當高的,精於算計。高老爺看中的就是豬八戒能幹,並且比其他人效率更高。
“不期三年前,有一個漢子,模樣兒倒也精緻,他說是福陵山上人家,姓豬,上無父母,下無兄弟,願與人家做個女婿。我老拙見是這般一個無羈無絆的人,就招了他。一進門時,倒也勤謹,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高老爺被人指指點點,又嚇得半死,翻臉是沒有本事翻臉的,只能去找能人想辦法把他趕走。
6. 西遊記第11會感悟(500-600)
游地府太宗還魂,故事借太宗的過失,感通地府種種名相和功德,描寫了地府的簡要境界。小說這樣安排一是故事需要,二是警示世人,善惡終有報。還魂的條件有二個,一是有陰財,即陰德;二是發願,即用心的學問。故事裡用找相良借陰財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世間名聞利養最高者的皇帝到了陰間也是二手空空的;二是相良,即德相無量好,感通三界六道,可以普利眾生。這也說明了世間有福報的人是明白佛法,供養修行佛法的人,也是真正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發願是人生的術,也是還魂是重要因素,對修行人來講這是最重要的方法。發願救苦救難也是能感通佛菩薩的本願功德的,不僅可以還魂,還可以增壽。發願就應當行願,功德才得以實現,才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進瓜果劉全續配,用供養南瓜的方法說明唯有智慧才是根本能夠在生死苦海里得死而復生的方法。劉全是世間大富,代表平等心;其妻李翠蓮,代表清凈體性;體性起作用在陽,不作用時在陰;平等心要落實在清凈性,則必須有能力穿梭於陰陽之間,比喻陰陽不平衡。陰陽平衡就自然開發慧,南瓜代表智慧之德,用以供養陰德。轉識成智的道理,能使陰陽重新平衡。皇帝妹妹之身,代表太宗道德體系的陰德之用,因此稱李玉英。翠蓮歸於玉英之身,表示回歸陽用。玉英則歸於陰德性,萬法歸元之道。這是教育世人如何延年益壽,圓滿世間生存之道。
7. 西遊記中:高老莊高老頭的女兒叫什麼名字
西遊記中:高老莊高老頭的女兒叫高翠蘭。
高翠蘭,《西遊記》中的人物。本是回高太公的女兒,後來豬答悟能欲強娶高翠蘭,恰巧唐僧師徒路經高家莊,孫悟空收了豬悟能保唐僧西天取經,高翠蘭繼續留在高老莊。
高翠蘭,祖籍烏斯藏國的高老莊,父親高太公是當地的大財主,她是高太公的三女兒,高香蘭(高太公長女)、高玉蘭(高太公次女)的妹妹。高太公沒有兒子,本想招個養老女婿,不想卻招來了被貶下界的豬八戒,高太公找了很多法師降妖都無濟於事,最終唐僧取經路過,孫悟空變成高小姐演繹了一出「豬八戒背媳婦」成為千古佳話。
8. 《西遊記》第十一回:游地府唐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宣揚的思想是什麼
投胎過程——輪回;劉全還魂——因果;劉全替唐太宗進瓜果給閻王——陰間官場風氣也同陽間一樣。
按照歷史記載,唐太宗二十九歲踐祚登基,改元貞觀,在位二十四年,陽壽五十三歲時駕崩。
所以說,《西遊記》所記載的三十三年並不準確。
其實,作者認為李淵在位的九年,並無實權,而最終又被李世民篡位,所以把貞觀二十四年和武德九年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十三年。
貞觀十三年是一三,崔判官加上兩橫,一三加一為二三,二三加一為三三,三三得九。所以說,加兩筆其實就是加九年。
然而,這個情節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按照河圖義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在一十三年的一上面再加兩筆,就是水火相濟。
(8)翠蓮西遊記擴展閱讀:
涇河老龍聽信鰣軍師蠱惑,放心無忌,最終難逃人曹一劍斬首。至於崔判官徇私舞弊給唐太宗虛增二十年的陽壽,與孫悟空當初自銷生死簿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因為唐太宗放不下心,即便苟活二十年,終究還要回歸地獄。而孫悟空則不同,他能夠放下心,不但脫離了死籍,甚至可以登天。
在第十一回,丘處機設置這個情節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所謂的天堂與地獄,其實不過是人心的幻化。修煉者要復歸赤子之心,還是沉迷機心,這才是生死的關鍵。
在表面上,涇河老龍是孽龍,是李世民離開陽世而進入陰司的表象。實際上,涇河老龍是指人的機心,修煉者只要機心一起,便可能至於死地。
與之對應的,是渭水裡的一對金魚,也就是李世民脫陰司重回陽世的觸發表象。實際上,渭水金魚是真龍,也就是真性,只要修煉者真性一現,即得生路。
9. 西遊記第十一,十二回讀書筆記。一篇300字其中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還魂,故事借太宗的過失,感通地府種種名相和功德,描寫了地府的簡要境界。小說這樣安排一是故事需要,二是警示世人,善惡終有報。還魂的條件有二個,一是有陰財,即陰德;二是發願,即用心的學問。故事裡用找相良借陰財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世間名聞利養最高者的皇帝到了陰間也是二手空空的;二是相良,即德相無量好,感通三界六道,可以普利眾生。這也說明了世間有福報的人是明白佛法,供養修行佛法的人,也是真正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發願是人生的術,也是還魂是重要因素,對修行人來講這是最重要的方法。發願救苦救難也是能感通佛菩薩的本願功德的,不僅可以還魂,還可以增壽。發願就應當行願,功德才得以實現,才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進瓜果劉全續配,用供養南瓜的方法說明唯有智慧才是根本能夠在生死苦海里得死而復生的方法。劉全是世間大富,代表平等心;其妻李翠蓮,代表清凈體性;體性起作用在陽,不作用時在陰;平等心要落實在清凈性,則必須有能力穿梭於陰陽之間,比喻陰陽不平衡。陰陽平衡就自然開發慧,南瓜代表智慧之德,用以供養陰德。轉識成智的道理,能使陰陽重新平衡。皇帝妹妹之身,代表太宗道德體系的陰德之用,因此稱李玉英。翠蓮歸於玉英之身,表示回歸陽用。玉英則歸於陰德性,萬法歸元之道。這是教育世人如何延年益壽,圓滿世間生存之道。
讀《西遊記》第12回有感
我現在正在看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西遊記》。這本書很好看,我也很愛看。這本書我已經看到第14回了,但我覺得第12回很好看。第12回的題目是:玄奘秉承建大會,觀音顯像化金蟬。這一回說的是唐太宗要辦一個水陸大會,並讓玄奘主持。這時,觀音帶著徒弟木叉現身了,他們化作兩個疥癲和尚,在街上賣袈裟和錫杖。他們被剛退朝的蕭瑀碰上,蕭瑀見他們手拿袈裟,就帶他們去見唐太宗。唐太宗見了大喜,他正需要這些。水陸大會開始了,玄奘在大會上說「小乘教法」,但不會說「大乘」。兩個和尚中有一個是觀音,他化作金蟬子。給了唐僧袈裟和錫杖。水陸大會結束了。玄奘也應該去取經了。
寫得對仗的句子有: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幢幡飄舞,寶蓋飛輝。幢幡飄舞,凝空道道彩霞搖。寶蓋飛輝,映日翩翩紅電徹……
讀了這一回,我覺得玄奘能有這么多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他從小沒有父親,母親被逼拋棄了他。現在玄奘又要上路了,他一定會歷經艱險,但他那種絲毫不害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他一樣,不怕危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