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北部有什麼文化遺址

西北部有什麼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13 22:11:22

❶ 我國西北地區有哪些風景名勝

我國西北地區些風景名勝:

山西:雲岡石窟、五台山、應縣木塔、壺口瀑布、平遙古城

內蒙古:錫林浩特大草原

西藏:布達拉宮、雅魯藏布大峽谷

陝西:華山、秦始皇陵兵馬俑、法門寺、黃帝陵

甘肅:鳴沙山、月牙泉、酒泉、莫高窟、玉門關、崆峒山

青海:青海湖、長江黃河發源地、塔爾寺

寧夏:西夏王陵、清真寺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天山天池、塔里木


1、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51個,造像5100餘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僅有幾厘米,各類造像形象生動活潑,姿態飄逸雋秀。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五華洞雕飾綺麗,豐富多彩,是研究北魏歷史、藝術、音樂、舞蹈、書法和建築的珍貴資料。


2、錫林浩特大草原

美麗遼闊的錫林郭勒大草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尤其以草原旅遊資源豐富、草原類型完整而著稱於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備,地上植物達1,200多種。境內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生物圈網路的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每當盛夏來臨,風光迷人的烏珠穆沁草甸草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高貴的芍葯花與美的山丹花爭奇斗妍,片片白雲在無盡的藍天中飄游,牧人策馬,牛羊游動,加上蒙古包縷縷的炊煙與緩緩行駛的勒勒車,定會使溶入大自然的遊人頓感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繁花似錦的灰騰錫勒典型草原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錫林河九曲十八灣象是飄落在草原上的潔白哈達,足可使您留連忘返。當您步入這塊神奇的土地,便可領略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


3、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雪域高原之明珠,藏傳佛教之聖地,建築藝術之瑰寶,浴火重生之傳奇,這座庄嚴肅穆、富麗堂皇的高原聖殿,以其渾厚流長的藏地文化、博大精深的佛教信仰,感染著八方來客、四海賓朋,在其腳下頂禮膜拜、駐足喟嘆。布達拉宮早已不是一座單純的宮殿,而是一種信仰的化身、精神的象徵,相傳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佛門的意識里,它的存在,有如菩薩親臨(藏語布達拉,意即觀世音菩薩居所),朝拜布達拉宮,可以改變未來。


4、秦始皇陵兵馬俑

兵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5、月牙泉

月牙泉長約300餘米,寬約50米,被鳴沙山四周環抱,泉邊白楊亭亭玉立,泉內游魚悠閑戲水,泉水呈淺蘭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夢一般的迷。千百年來不為四周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堪稱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稱奇叫絕。


6、青海湖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

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隻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為良好的天然牧場。


7、西夏王陵

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最鼎盛 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西夏國的建立對中世紀我國西北地區的局部統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及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積極貢獻。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約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九座帝陵布列有序, 253 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為了讓海內外人士了解西夏歷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奧秘,在不斷加強陵區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著力開發了以三號陵為中心的游覽區,相繼建設了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等能夠展現西夏深厚歷史文化的景點 神秘的西夏陵是銀川西部賀蘭山下的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它是人們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的旅遊勝地,它以誘人的魅力和與中原地區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跡而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8、天山天池

享有「天山明珠」盛譽的天山天池,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它坐落在北天山東段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湖深數米到105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挺拔、蒼翠的雲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聖山),海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肩連。抬頭遠眺,三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瓦藍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這個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❷ 中國西部有哪些世界遺產

1、莫高窟

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陵墓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存墓封土高40米。陵園布局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約2.5公里,外城周長約6.3公里。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發現。

現已挖掘四個坑,面積共2.5萬余平方米。能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的布達拉宮及其周邊建築物的總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此建築群在1994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並在2000年、2001年擴充。

4、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天師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5、峨眉山(Mount Emei)

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❸ 中國西部的歷史名城有哪些

北京:遼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為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門、故宮、萬里長城等重要文物。

承德:位於河北省北部,有古長城、避暑山莊等古建築。

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是北魏初期的國都,遼、金陪都,有聞名世界的雲崗石窟。

南京:江蘇省省會,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東吳、東晉、南朝、明朝時建都,有石頭城、明孝陵、太平天國王府、中山陵等故址。

蘇州:位於江蘇省南部,春秋時為吳國都城,歷來商業手工業繁盛,與杭州並稱「蘇杭」,古代園林集中了我國宋、元、明、清建造的園林藝術精華。

揚州:位於江蘇省中部偏南,歷史上聞名的商業城市和中外友好往來港口,有瘦西湖等名勝。

杭州:浙江省省會,位於浙江省北部,我國古都之一,五代時是吳越國都,南宋時以此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覽城市,有西湖、靈隱寺、岳廟等名勝。

紹興:位於浙江省北部,春秋時為越國都城,有蘭亭、魯迅故居等古跡。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南宋和元朝曾為我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為著名的僑鄉,有清凈寺、開元寺等古跡。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千年瓷都,保存很多古代窯址。

曲阜: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南,春秋戰國時為魯國都城,隋改曲阜,是孔子故里。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東周、東漢在此建都,為我國著名的九朝故都,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名勝。

開封:位於河南省北部,古稱汴梁,五代後周、北宋均建都於此,有大相國寺等古跡。

江陵:現屬於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春秋楚國都城,現存有大量古墓群。

長沙:湖南省省會,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有嶽麓書院、馬王堆西漢古墓等古跡。

廣州:廣東省省會,位於廣東省中部偏南,五代十國時為南漢都城,一直是我國對外交通貿易的港口和城市,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策源地,有光孝寺、鎮海樓等文物古跡。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歷史上是廣西政治、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秦始皇時在此開鑿了靈渠,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

成都:四川省省會,位於四川中部,秦漢以後,一直是西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名勝古跡。

遵義:位於貴州省北部,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偉大意義。

昆明:雲南省省會,位於雲南省中部,有滇池等風景名勝。

大理:位於雲南省西部,是白族聚集地,為南詔及宋代大理國都城所在地,是我國與東南亞諸古國文化交流、通商貿易的重要門戶,有三塔、洱海等名勝。

拉薩:西藏首府,位於西藏中部偏南,有布達拉宮,大昭寺等重要古建築。

西安:陝西省省會,位於陝西中部偏南,原名長安,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於此,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遺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秦阿房宮、大雁塔、小雁塔以及明鍾樓、鼓樓、碑林等。

延安:在陝西省北部,是我國革命聖地。

第二批(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38個。)

上海:我國近代科技、文化的中心和國際港口城市,宋設上海鎮,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有龍華塔、松江方塔、豫園等古跡和近代各式外國風格建築。

天津:有天後宮、文廟等古跡,有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天津曲藝等傳統文化藝術。

沈陽:遼寧省省會,位於遼寧省中部,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到此,是清入關前的政治中心,有沈陽故宮、北陵、東陵等古跡。

武漢:湖北省省會,位於湖北省東部,有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相聯,號稱九省通衢,有黃鶴樓等風景名勝。

南昌:江西省省會,位於江西省北部,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有滕王閣等名勝。

重慶:戰國時候為巴國國都,在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有紅岩村八路軍辦事處等名勝古跡。

保定:位於河北省中部,清為直隸省省會,是歷代軍事重鎮,有大慈閣、慈禧行宮等名勝古跡。

平遙:位於山西省中部,保存了較好的明城牆,城內街道、商店、衙署等比較完整地保持著傳統格局和風貌,很有特色。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位於內蒙古中部,蒙語意為青色的城,自古就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經濟文化交往地,現老城為明代所建,清初在其東北建新城。

鎮江:位於江蘇省南部,市內金山寺泉號稱「天下第一泉」,北固山號稱「天下第一江山」,現有元代石塔等文物古跡。

常熟: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古城人稱「十里青山半入城」,基本保持明、清格局,有興福寺、宋代方塔等古跡。

徐州: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戰國時為宋都,項羽亦曾在此建都,是有名的軍事戰略要地,有漢代戲馬台遺址等古跡。

淮安:位於江蘇省北部,城池始建於晉,元、明增築,三城聯立,至今格局未變,尚保留有部分城牆遺跡,有周恩來同志故居等古跡。

寧波:位於浙江省東部,早在七千年前已有相當發達的河姆渡原始文化,文物古跡有保國寺、阿育王寺,我國現存最早的私人藏書樓天一閣。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城內有大量明、清住宅及庭園,一些街巷還基本保持著明、清時代風格,有許國牌坊、明代古橋等文物古跡,有歙硯、徽墨等傳統工藝品。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城牆始建於宋,兼有防洪功能,經明、清修整,至今保存完好,有報恩寺等文物古跡,城郊有八公山、淝水,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亳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以老子之故鄉,曹操、華佗之故里而傳聞中外,是我國古代四大葯材基地之一,一些老街依然保持著明清建築的濃厚風貌,有商湯王陵、曹操家族墓群、華佗故居等古建築。

福州: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宋末、明末兩次做為臨時京都,宋代為全國造船業中心,現在市區三山鼎立、兩塔對峙,,有宋代華林寺大殿、崇福寺等文物古跡。

漳州: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是台灣同胞及海外僑胞的祖居地之一,有唐代咸通經幢等文物古跡。

濟南:山東省省會,位於山東省中部偏西,有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

安陽:位於河南省北部,是商代的殷都,「殷墟」出土有大量甲骨文、青銅器,舊城基本保持傳統格局並有許多傳統民居。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東漢稱陪京,兩千年前的冶鐵遺址等文物古跡。

商丘:位於河南省東部,北魏、南宋短時做過帝都,現城始建於明,城池內方外圓,城牆及城河、城堤保存較完整,城內棋盤式道路、四合院民居基本保持傳統格局與風貌,有閼伯台等文物古跡。

襄樊:位於湖北省北部,襄陽城牆始建於漢,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現基本完好,樊城保存有兩座城門和部分城牆,有隆中諸葛亮故居等文物古跡。

潮州:位於廣東省東部,是著名僑鄉,古城始建於宋,現東門城樓及部分城牆保存完好,有開元寺、韓文公祠等文物古跡。

閬中:位於四川省北部,是古代巴蜀軍事重鎮,古城內有許多會館等古建築,還保留著主要的歷史街區,傳統風貌保存較好,漢、唐為天文研究中心之一,現存唐代觀星台遺址等文物古跡。

宜賓:位於四川省南部,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有翠屏山等文物古跡。

自貢:位於四川省南部,生產井鹽已有兩千年歷史,為著名「鹽都」,還以「恐龍之鄉」著稱,有西秦會館等文物古跡。

鎮遠:位於貴州省西部,是古代東南亞入京城的主要通道,城內基本保持著明代建築傳統風貌,有青龍洞古建築群等文物古跡。

麗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是納西族聚居地,元至清初為納西族土司府所在地,現老城區仍保存傳統格局與風貌,有木氏土司府邸等文物古跡,附近有玉龍雪山、長江第一灣、虎跳峽等風景名勝。

日喀則:位於西藏中南部,很早就是藏族聚居地,是後藏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噶瑪王朝時期西藏首府設此,現基本保存藏式傳統建築風貌,有西藏三大宗之一紮什倫布寺。

韓城:位於陝西省東部,舊城內保存大量具有傳統風貌的街道及四合院民居,城郊有司馬遷祠墓等名勝古跡。

榆林:位於陝西省北部,著名的沙漠城市,是古代軍事重鎮的蒙漢貿易交往地,古城建於明代,現城牆大部分尚存,城內有新明樓、萬佛樓等古建築。

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古稱涼州,六朝時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是「絲綢之路」的要隘,一度曾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涼州詞、曲、西涼樂,西涼伎都在這里形成和發展,有海藏寺、羅什塔等文物古跡。

張掖: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中部,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市內保存有不少明、清時期的民居,大佛寺內的大卧佛身長34.5米,為全國最大的卧佛。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部,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有莫高窟千佛洞等文物古跡,城南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稱,還有著名的玉門關。

銀川:寧夏首府,位於寧夏北部,有「塞上江南」之稱,有承天寺塔、西夏王陵等文物古跡。

喀什:位於新疆西部,古稱疏勒、喀什噶爾,漢為疏勒屬國都城,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有艾提尕爾清真寺等文物古跡。

第三批(國務院1994年1月4日批准,37個。)

正定:位於河北省西部,春秋時為鮮虞國都,現存的磚城為明代改建,城牆基本完整。有隆興寺等名勝。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戰國為趙都,有磁山遺址、邯鄲故城等名勝。

新絳:位於山西省南部,現存城牆築於明代,有絳州大堂等古建築,絳守居園池是國內現存唯一的隋唐園林遺址。

代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尚存西門瓮城及城牆,牆體基本完整,有邊靖樓、阿育王塔等文物古跡。

祁縣:位於山西省中部,縣城典型的明清格局基本完好,臨街多為商號店鋪建築,有文廟、喬家大院等文物古跡。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有極樂寺等文物古跡,有東正教堂、天主教堂等歐式建築和中央大街。

吉林:位於吉林省中部,有古城殘垣等文物古跡。

集安:位於吉林省南部,古城由國內城與城北的丸都山故城組成,有洞溝古墓群文物古跡。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現存城牆為明代所建,保存有城門、城垣和鍾樓,清代重建的孔氏家廟為全國兩個孔氏家廟之一。

臨海:位於浙江省中部,現存西南兩面部分明代城牆及4個城門,有元代所建樓閣式千佛塔。有為紀念戚繼光駐扎臨海抵禦倭寇而建的表功碑。

長汀:位於福建省西部,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唐代、明代的城牆、城門,還有文廟、朱子祠等古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

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現存宋代城牆,還有舍利塔、文廟等文物古跡,有通天岩石窟等名勝。

青島:位天山東省東南部。明代中葉為防止倭寇侵襲,設浮山防禦千戶所。鴉片戰爭後,設總鎮衙門。1897年後,曾被德、日、美列強先後佔領。現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歐式、日式建築。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部,有光岳樓、山陝會館、13級鐵塔等名勝。

鄒城:位於山東省南部,是孟子故鄉,有孟廟、孟府文物古跡。

臨淄:現屬於淄博,位於山東省中部,西周、春秋、戰國時,為齊國都城,有齊國故城等文物古跡。

鄭州: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有多處新石器中晚期文化遺址,商城遺址保存完整,有有我國最早利用煤炭作燃料的漢代冶鐵遺址。

浚縣:位於河南省北部,縣城始建於明代,現存部分城垣,城內有清代民居,有千佛寺石窟等文物古跡。

隨州: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傳說為炎帝神農的故里,西周時為隨國都城,有明代磚城遺跡、古文化遺址,出土有編鍾、編磬等古樂器。

鍾祥:位於湖北省中部,古為郢,戰國後期為楚國都城,有石城遺址和文風塔等文物古跡。

岳陽: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洞庭湖之濱,為楚文化和百越文化交匯處,有岳陽樓等名勝。

肇慶: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城牆保存完好,有崇禧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

佛山:位於廣東省南部,唐代貞觀年間因掘出3尊佛像而得名,古代四大名鎮之一,有祖廟等文物古跡。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歷史上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和文化中心,有千佛塔等文物古跡。

海康:現為雷州,位於廣東省西南端,許多清代民居保存完好,有雷祖祠等文物古跡。

柳州:位於廣西中部,有柳侯祠等文物古跡。

瓊山:位於海南省北部,有五公祠、瓊州文廟大成殿等文物古跡。

樂山:位於四川省中南部,春秋時期為蜀王開明王國都,城垣依山臨江而築,城堤合一,臨江部分尚存,有5個城門樓,有樂山大佛等名勝。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中部,秦李冰興建都江堰,有都江堰、文廟等文物古跡。

瀘州:位於四川省南部,有報恩塔等文物古跡。

建水:位於雲南省南部,縣城為唐南詔時所築,有文廟、百歲樓等文物古跡。

巍山:位於雲南省西部,古城保持著明清時的棋盤式格局,有明代北門古樓、清代文獻樓,城南巍寶山有眾多道教古建築。

江孜:位於西藏南部,江孜宗是一組集軍政職能於一體的宮堡式建築,有宗山抗英遺址、白居寺等名勝。

咸陽:位於陝西省中部,古為秦國都城,有周陵、秦咸陽城遺址、西漢諸陵及唐順陵和昭陵、乾陵等9座唐代帝王陵。

漢中:位於陝西省南部,有漢台、欽馬池等文物古跡。

天水:位於甘肅省東部,是「絲綢之路」南道要沖,有南宅子、北宅子、麥積山石窟、祁山堡等文物古跡和名勝。

同仁:位於青海省東部,有隆務寺等古建築。

❹ 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什麼名勝

黃果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西南部,距省會貴陽市 128 公里,距西部中心城市安順市區 45 公里;
龍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成都彭州市,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龍門山脈中段,最高峰太子城 4812 米,由丹景山、銀廠溝、九峰山、馬鬃嶺組成,規劃面積 203 平方公里;
重慶大足石刻——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 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
藍田猿人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南 50 公里處藍田縣陳家窩村和公王嶺;1963年和1964年分別在 兩地發現距今50~100萬年的女性頭骨化石;
半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東郊灞橋區半坡村北。是大型新石器時代遺址,屬仰韶文化類型,距今約 6000 年;
姜寨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驪山山麓臨河東岸二級台地上的姜寨村。 是迄今發掘的中國新石器時代面積最大的一個遺址,面積 5 萬平方米;
豐鎬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安縣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為西周都城遺址;
秦漢櫟陽城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西安城東北閻良區武屯鄉關庄和御寶屯一帶。秦獻公二年(前 383) 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
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皇陵位於臨潼區驪山 鎮東 5 公里處;
阿房宮遺址——阿房宮是秦代所修大型宮殿。秦始皇建成前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續修建。楚項羽入關以後,全部焚毀;
鴻門——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新豐鎮。為秦末項羽屯兵並宴 請劉邦之處;
新豐遺址——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新豐鎮西南 2.5 公里處的 沙河村南。
還有很多名勝古跡,一時也收集不全。

❺ 中國西部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

西部歷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水乳交融,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民俗風情:豪放、熱性、勤勞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徵,
西部大開發建設:把西部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大後方和重要資源基地,是中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國策。
=========================================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雲南:宋朝時的雲南大理國(元代又並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雲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陝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
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①中國西部是什麼概念?中國西部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鍾。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岩村等革命聖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統。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裡,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⑤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貢獻。
===========================================
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抓住有利機遇,不斷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雲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並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餘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在雲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雲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於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雲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於人性化的歡樂。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徵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徵。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並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並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雲貴高原並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並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朴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並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徵。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於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生態文化學等學科提供了寶貴財富,也為文化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進程
如前所述,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形態多姿多彩,獨具魅力,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的開發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成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在繼承中創新,使豐富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審美觀傳播出去,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創新機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是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文化建設中引入產業機制,實現文化的自我積累和長期穩定發展。要注重抓好總體規劃,按照不同文化類別制定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地區間合作規劃,要從不同的類型著眼,打破省際界限,根據各民族的特點,以「大文化圈」為前提,按照產業的要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理順政府與產業的關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要鼓勵、支持各類文化團體和個人拓展文化市場;要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結合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有緊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機制創新上有新思維、新辦法、新措施。
三、規劃項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就必須選准項目,確定項目,加快項目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點、價值、優勢及發展前景,以創新的精神,搞好項目規劃,找准發展民族文化的切入點,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復和類同,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創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經過挖掘和加工,顯示出文化品位和價值,只有把文化資源打造成品牌,將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和發展。因此,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斷創新品牌,不斷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加大投入。實現民族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資金投入上需要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個積極性。(社會資本包括個體、民營資本及外資)。西部地區必須改革投入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水平,探索建立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體制。既要從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又要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時應將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民族文化產業前期發展的扶持上來,提供並創造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社會資本的利用要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運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投入文化產業。
六、優化環境。優化環境是西部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這種環境的優化既有硬環境的要求,也有軟環境的要求。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辦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務)的方向轉移,不斷強化服務手段,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致力於依法管理文化,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規及政策;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觀念,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來認識、來發展;要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保持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要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文化市場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光不僅要投向國際市場,還應注重國內及港澳台地區。在交流的內容上要力爭體現民族特色和區域特徵。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運用傳統的方法,如演出、展覽、文化活動等,又要創新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採取網路、影像等現代手段。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充分展示中國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滿意請採納

❻ 中國西北部被沙漠淹沒的古代文明遺跡有哪些

樓蘭古城

舉世聞名的新疆重要古跡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的馬、葡萄、珠寶,最早都是通過樓蘭進行交易的。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到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靜立在沙漠中,引發後人很多的遐想。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10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二萬平方米。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跡了無生機。

❼ 西北地區為何會有這么多歷史遺跡

西北地廣人稀,文物破壞比較少,因此保留下來的比較多和完整

❽ 陝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陝西的名勝古跡如下:

  1. 華山: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2. 兵馬俑: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里處。 經考古工作者連續多年大規模鑽探及研究考證,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園中一處大型從葬坑。

  3.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陵(含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4. 華清池:華清池亦名華清宮,華清池位於西安城東,驪山北麓,華清池距歷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華清池就是游覽沐浴勝地,華清池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年國務院公布華清宮遺址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驪山:驪山位於西安臨潼縣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九龍頂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長青鬱郁蔥蔥,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故名"驪山"。驪山又名"綉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6.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與翠華路的交叉路口西北側,佔地約7萬平方米,是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也是我國最大型、最現代化的歷史博物館。

  7. 大雁塔: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

  8. 小雁塔:小雁塔位於距西安城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薦福寺創建於公元684年,是在唐高宗死後百日,為其獻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獻福寺。公元698年改名薦福寺。大.小雁塔是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這一"小"字小出了精緻和典雅,但也小出了小氣,在聲名和氣勢上與大雁塔簡直是天壤之別。

  9. 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里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

  10. 鍾樓: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之一。它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踞於西安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建築,被譽為"古城明珠"。

  11. 鼓樓: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12. 半坡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即半坡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東郊約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有6000年的歷史。屬於仰韶文化。這類遺址僅在黃河流域的關中地區就發現了400多處,因此,黃河流域素有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之美稱。

  13. 西安城牆: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年間(1370棗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牆為基礎擴展形成,周長13912米。

  14. 清真大寺:大清真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又稱化覺巷清真大寺,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並 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學習巷寺以東,故又叫東大寺。

  15. 青龍寺:青龍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在9世紀出達到鼎盛,它是日本佛真言宗的祖庭,是日本人心中的聖寺。

  16. 興教寺:興教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0公里處,長安區杜曲鎮少陵原畔,長安區杜曲鎮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長眠之地。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水陸庵:水陸庵地處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化鎮王順山下,原名水陸殿,為六朝古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第二敦煌"。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

  18. 八仙庵:道教勝地八仙庵,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內,為西安最大的道教廟宇,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的道教建築。相傳修建於宋代,隨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主建築均為清代所建,因庵中供奉以傳說中的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的塑像為主,故名"八仙庵"。

  19. 曲江寒窯:曲江寒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郊,大雁塔東側、雁引路以南、曲江池東南方向的一條溝里。進入寒窯,可欣賞雕繪精美的山門坊,一覽王寶釧當年綉球擇婿的飄綵樓,可觀畫室、寒窯故事蠟像館。

  20. 樓觀台:樓觀台得名於西周,古代聖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高崗築台授經,故此地是全國的道教聖所,並受道教信徒的仰慕膜拜,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地,被譽為中華文化之魂所在地,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21. 草堂寺:中國佛教寺院。在陝西戶縣東南15千米,面對終南山。龜茲僧人、大翻譯家鳩摩羅什為後秦姚興迎至長安後不久,即安住此寺譯經。因其以草苫為寺中一堂屋頂,故名。

  22. 翠花上:翠華山在終南山太乙鎮,去了終南山就一定要去一下翠華山。據說大約在周幽王時期,關中發生大地震到這里。地質構造比較脆弱的翠華山一帶發生強烈山崩,甘湫池和翠華峰是山崩破壞最嚴重的地段大量的崩積物堆滿山谷,截水成湖,形成秦嶺北坡罕見的兩個堰塞湖,即水湫池和甘湫池。

  23. 大唐芙蓉園:大唐芙蓉園(Tang Paradise)位於古都西安大雁塔之側,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

❾ 西安有哪些名勝古跡

一、藍田猿人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

二、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滻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

三、豐鎬遺址

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期的城市,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稱宗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城市,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建構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的總規制,成為後來城市總體布局的典範。豐鎬兩京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城市,也是周禮的誕生地。

四、漢長安城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區西北約5公里處未央區漢城鄉。是現存規模宏大、遺跡豐富、格局完整的古代帝國都城遺址。城址區面積36平方公里。漢長安城是西漢時期的都城,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

五、唐大明宮遺址

大明宮是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稱為「東內」。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餘年。

❿ 西部歷史文化

1、中國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

2、中國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西部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鍾。甘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恢宏氣度,展現出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

重慶大足石刻、武隆、金佛山、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遺址、廣漢三星堆、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新疆天山、西藏布達拉宮、寧夏西夏王陵、樓蘭古國等自然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3、中國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擁有久遠時代的文化藝術,如川劇、蜀綉、蜀錦、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

(10)西北部有什麼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西部的歷史文化名城:

1、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譽,雲南省會,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北),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陸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華夏文明之源、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

3、西寧

西寧,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4、銀川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西夏王陵。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