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唐僧動情

西遊記唐僧動情

發布時間: 2021-01-14 05:43:32

1. 唐僧到底有沒有對女兒國國王動情到底喜不喜歡女兒國國王86版《西游記》,感覺唐僧似乎也動了凡心。

當然會動情。樓主問這樣的問題顯然說明沒有仔細讀過原著。其實唐僧和女王已經結婚了。因內為:
1、唐僧的徒容弟和女王的下屬都吃過的喜酒。
2、過去結婚是不拿證的,以酒席為證,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證,只要有媒人,請客吃過酒席,夫妻關系就開始生效了。 唐僧與女王是有沒人的,是選定結婚的良辰吉日的,是有婚宴酒席的。就是放到今天有許多地方還是這樣的。
3、唐僧是自己同意婚事的。面對悟空出的結婚計策,唐僧是什麼反映:他連呼「高見!高見!」
4、所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唐僧和女王的婚姻關系已經成立! 即便沒有愛愛,女王也是他的合法妻子。
5、最重要的一點,唐僧的態度:告別時, 唐僧不是行的和尚禮,而是行「拱手」禮,是俗家禮。
可能還有人會說,這是假裝的,不算。請你先不要看他的動機,要看他的行為,他的行為已經構成了事實婚姻,事實就是他已經結婚了。

2. 唐僧對女兒國國王動情了嗎

按照原著小說,沒有。

原著小說《西遊記》筆下,唐僧只想快點走出女兒國,繼續踏上西天取經之路,所以,他聽從了孫悟空的意見,假意迎娶女兒國國王,待倒換官文後,行了個定身法,定住了女兒國君臣,趁機逃出女兒國(不料蠍子精乘此機會攝走唐僧)。

小說摘錄:

1、行者道:「太師說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難,情願留下師父,與你主為夫,快換關文,打發我們西去,待取經回來,好到此拜爺娘,討盤纏,回大唐也。」……

2、卻說唐長老一把扯住行者,罵道:「你這猴頭,弄殺我也!怎麼說出這般話來,教我在此招婚,你們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這說明唐僧對娶女兒國國王很排斥)

3、(聽完孫悟空的意見後)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道:「深感賢徒高見。」四眾同心合意,正自商量不題。(說明唐僧很贊同悟空的意見)

4、只見那女王走近前來,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匹配夫婦去來。」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行者在側教道:「師父不必太謙,請共師娘上輦,快快倒換關文,等我們取經去罷。」

長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止不住落下淚來,行者道:「師父切莫煩惱,這般富貴,不受用還待怎麼哩?」三藏沒及奈何,只得依從,揩了眼淚,強整歡容,移步近前……(說明唐僧對女兒國國王很排斥,都哭了)

(2)西遊記唐僧動情擴展閱讀:

現在很多人覺得唐僧對女兒國國王動了情,很大的原因是86版電視劇《西遊記》。裡面楊潔導演大膽改編了這部分的情節,使這份情感更人性化。楊潔導演還讓這部劇的總作曲許鏡清為女兒國國王寫一首歌,這就是《女兒情》這首歌的由來。

其中,《女兒情》的歌詞也是被我們國人廣為傳唱: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參考資料:

網路——女兒國國王

來源: 新京報——楊潔去世:一曲《女兒情》道盡時代溫柔

3. 《西遊記》中唐僧到底有沒有對女兒國國王動情

唐僧肯定是抄動了情的。
唐僧單獨和女王在一起時,冒了一頭冷汗,而且不敢睜眼看她,我覺得這就是害怕自己的心不受控制。並且當女王問他:「真的不喜歡我嗎?」的時候,唐僧有一個明顯的遲疑。唐僧還有對女王說:「來世,若有緣分。」他肯定動情了。

4. 《西遊記》中的唐僧,他路過女兒國時到底有沒有動情

唐僧在路過女兒國的時候肯定動過情,因為唐僧曾經也許諾過下輩子再結情緣。這足以證明當時唐僧已經動了凡心,但是為了取經的大業,唐僧不得不放棄兒女私情,當然唐僧這么做也傷透了女兒國國王的心。其實不管從什麼方面上來看,當時女兒國國王確實可以配得上唐僧。因為當時女兒國國王年輕貌美,又有才幹,確實只有非常出色的男子才能配得上女兒國國王。

當然女兒國國王這件事情也是對於唐僧的考驗。如果唐僧的意志不堅定或者是決定留在女兒國的話,也證明當初觀音菩薩選錯了人。而且也因為唐僧的這個決定,老百姓也將永遠承受輪回之苦。

5. 女兒國唐僧到底動情了么

吳承恩生活的時代,是不能明寫唐僧的。明白了《西遊記》的時代背景之後,才有可能真正讀懂《西遊記》第五十四回的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的愛情故事。

為了講清楚這個愛情故事,先要把相關的背景資料交待清楚。這個愛情故事的主人公——《西遊記》小說中的唐僧的背景:

1、來歷非凡——唐僧本是金蟬子的轉世,金蟬子是佛祖的二弟子,因為不聽佛祖講經,被貶下凡塵,唐僧就是他的第十世轉世。

2、出身高貴——是大唐帝國開國宰相殷開山的外孫。

3、身份顯赫——大唐皇帝的御弟。

4、頂級美男子——豐姿英偉,相貌軒昂。齒白如銀砌,唇紅口四方。頂平額闊天倉滿,目秀眉清地閣長。兩耳有輪真傑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5、佛學界頂級大師——唐僧從小出家皈依佛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成為絕世高僧,佛經造詣極高,精通「經、論、律」三種,所以又被人稱作「三藏法師」。

6、超級大腕主持人——被唐太宗從全國無數高僧中選中,主持一場有一千二百名高僧參與曠世規模的宗教活動——「水陸法會」,皇帝及文武皇親國戚,俱至期赴會,拈香聽講。

小說中的唐僧到達女兒國的時候應該是30歲左右。在到達女兒國之前,他經受住了多次生死劫難的考驗,毫不費力地抵禦各種美色的誘惑考驗,西天取經的決心絲毫未動搖。他的上述經歷就足以證明唐僧有著非凡的勇氣、心理素質和定力,否則他是絕對不敢接西天取經這個任務的,如果是一時沖動接下這個任務,他也絕對走不到女兒國。

在這個取經的四人團隊中,唐僧是團隊的精神領袖,有著不可動搖的志向,但是由於他沒有心機、不懂謀略、更沒有神通,凡事都要依靠孫悟空出謀劃策和執行,遇到困難和陷入困境時都要孫悟空給拿主意,而且孫悟空最了解唐僧的心思,所以孫悟空在某種程度上是唐僧的知己、軍師和開路先鋒。

孫悟空為唐僧制訂「假親脫網之計」

到達女兒國時,孫悟空設想了一個非常恐怖的前景:他們將會遇到一個意惡心毒的女兒國國王,強行招唐僧做性伴侶,如果唐僧拒絕,這個女王會立刻露出意惡心毒的嘴臉,「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

針對這個設想中的意惡心毒的女兒國國王,孫悟空制訂了「假親脫網之計」,計劃的內容和步驟是:第一步,答應與女兒國國王的親事;第二步,由唐僧騙取女王的信任和好感,完成倒換關文的工作,並把女王君臣哄騙到城外;第三步,孫悟空對女王君臣施以定身法,然後師徒一起離開女兒國。

「假親脫網之計」的第一步,答應與女兒國國王的親事,孫悟空在沒有得到唐僧同意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實施了。

唐僧之所以願意接受這個「假親脫網之計」,是因為他被孫悟空的設想的恐怖前景嚇著了,而他又沒有任何根據來否定孫悟空設想那種可怕的前景。這條計策顯然犯了佛家的「不打妄語」的戒條,但是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也為了完成去西天取經的大業,最後為了避免把「這一國的人盡打殺了」,他不僅接受了「假親脫網之計」,還對孫悟空大加贊賞。

大家一定要記住,唐僧接受這條「假親脫網之計」時,他還沒有見過女兒國國王。

唐僧與女兒國國王初次見面,彼此一見鍾情

女王對唐僧一見鍾情就不多說了。唐僧對女王一見鍾情是這樣寫的:

【女王看到那心歡意美之處……呼道:「大唐御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三藏聞言,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

請注意,這是唐僧在整部《西遊記》中絕無僅有的一次「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唐僧是一個30歲左左的成熟男子,經歷多次生死劫難,經歷過無數大場面,毫不費力地抵禦各種絕色美女、女神和女妖的誘惑,來歷非凡、出身高貴、身份顯赫、頂級美男子、佛學界頂級大師、超級大腕主持人,擁有非凡的心理素質和定力。要想讓唐僧這樣人的出現激烈的羞澀反應,可不是隨便一個美女說一些香艷的話就能做到的,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讓唐僧怦然心動、傾心愛慕的女人,第二,必須在唐僧毫無思想准備的情況下(初次見面最有效),第三,必須是突然當眾表白愛情,才能使唐僧因為猝不及防而把持不了,立即 「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小說里女王向唐僧表白愛情的情形,剛好符合上述第二和第三。有經驗的讀者根據女王表白愛情的情形和唐僧激烈的羞澀反應,立即就心知肚明——當唐僧一看見女王,他的心立即就淪陷了!

在小說中有沒有其他地方寫唐僧對女王的愛呢?有!在後面作者寫了一大段敘述唐僧對女王不感興趣的政治正確的廢話來掩護一句真話——聖僧「牢藏情意養元神」。如果唐僧真的對女王沒有情意,他還用得著「牢藏」?這句話真實意思,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還在有在最後唐僧向女王告別時的行為——「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此時他是以一個男子的身份向女王道別,而不是以僧人的身份道別,這裡面意味深長。

唐僧被「假親脫網之計」弄得進退維谷、痛苦不堪

《西遊記》原著中是這樣寫的:

【只見那女王走近前來,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匹配夫婦去來。"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行者在側教道:"師父不必太謙,請共師娘上輦,快快倒換關文,等我們取經去罷。"長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止不住落下淚來,行者道:"師父切莫煩惱,這般富貴,不受用還待怎麼哩?"三藏沒及奈何,只得依從,揩了眼淚,強整歡容,移步近前,與女主同攜素手,共坐龍車。】

「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多數讀者讀到這里都誤以為這是描寫唐僧害羞得手足無措的樣子,這是因為這些讀者把唐僧想像成一個十幾歲的靦腆的小男生或小鮮肉。唐僧是什麼人?看看前面的唐僧的背景資料,唐僧是一個30歲左右有豐富閱歷的成熟男子,擁有非凡的心理素質和自我控制力。前面他被女王突襲過一次,對女王後面的行為早有思想准備了,此時他可能有些害羞,但是絕對不至於害羞得手足無措。

一個有著非凡的勇氣、心理素質和定力的30歲成熟男士,什麼樣的內心狀態才能讓他「戰兢兢立站不住」?——只有兩種情況:要麼是極度恐懼,要麼是極度痛苦。唐僧此時絕不可能是恐懼,真正原因是,唐僧此時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中了,內心痛苦不堪。

此時有兩件事讓唐僧痛苦不已,第一件,他對女王一見鍾情、傾心愛慕,但他必須在取經大業和他最至愛的女王之間做出取捨,由於他不可能放棄取經大業,所以只能割捨他至愛的女王了。他肯定要離開女兒國的,而且是一去不回,為了不給他至愛的女王帶來生離死別之痛,他不僅不能向女王表白,甚至不能有絲毫流露。

女王在見到唐僧之前,只是想找個門當戶對的丈夫,與東土大唐建立姻親關系,唐僧的條件完全符合她的要求。但是當她見到唐僧之後,情況立即發生變化,她對唐僧是一見鍾情、愛慕至極,以致於完全忘了自已的國王身份和應有的禮儀,竟然情不自禁地當眾表白示愛,還徑直走過來拉扯唐僧,小說里這些都是明寫的。早已對女王一見鍾情的唐僧怎麼可能感覺不到女王那種如痴如醉的愛戀。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唐僧當初拒絕這門親事,這位女王會不會「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呢?此時唐僧心裏面是有答案的——絕對不會!所以當唐僧見到女王之後,心裡肯定在暗暗叫苦——「假親脫網之計」不但純屬多餘,更要命的是,由於孫悟空自作主張答應了女兒國國王的親事,現在已經是作繭自縛了。

第二件,「假親脫網之計」給唐僧帶來更大的痛苦,這條計策原本是用來對付一位設想中的意惡心毒的女王;此時才恍然發現實際上針對的竟然是唐僧自己一見鍾情、傾心愛慕的女王,而且這條計策的第二步要由唐僧親自來實施!

用「假親脫網之計」對付這位女王,雖然唐僧可以從女兒國脫身,但將會給這位深愛唐僧的女王帶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唐僧於心何忍?其實,如果唐僧是個有點心機的人,完全可以果斷中止「假親脫網之計」,另外想計策,既能從女兒國脫身,又不傷害他至愛的女王。偏偏唐僧就是個沒有什麼心機的人,在孫悟空已經自作主張答應了與女王的親事的情況下,如果中途放棄「假親脫網之計」,他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能夠從女兒國脫身。而此時女王就站在他身邊催促上車,他無法跟孫悟空商量新的脫身計策。

西天取經的志向是不可動搖的。如果中途放棄「假親脫網之計」,他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從女兒國脫身;繼續實施「假親脫網之計」,又肯定會給他至愛的女王帶來打擊和傷害,唐僧此時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這兩件事加在一起,讓唐僧極度痛苦、心亂如麻、精神恍惚——「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在唐僧旁邊的孫悟空絲毫沒有覺察唐僧對女王一見鍾情,也不知道他的「假親脫網之計」害得唐僧陷入困境,還以為唐僧是畏懼女色,或者是害怕女王「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想臨陣退縮。所以孫悟空不但沒有幫助唐僧尋找解套的辦法,反而堅決阻止唐僧臨陣退縮,催促唐僧開始執行「假親脫網之計」的第二步。

面對孫悟空的催促,唐僧的反應是——「長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止不住落下淚來」。「長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這很自然,因為唐僧與孫悟空正在實施一個針對女王的陰謀,而女王就站在他們身邊,所以只能用手勢交流。

前面說過,孫悟空很有心機,而且最了解唐僧的心思,以前最困難的時候都是孫悟空給唐僧出謀劃策,使唐僧轉危為安。此時,唐僧心裡肯定急切地盼望這個最了解他的心思徒弟給他出一個既能從女兒國脫身,又不會傷害他深愛的女王的兩全之策。唐僧絕沒想到孫悟空不但對他陷入困境毫無覺察,反而催促他開始執行「假親脫網之計」的第二步。唐僧心裡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極度痛苦和絕望的唐僧支撐不住了,立即崩潰——「止不住落下淚來」。

「把行者抹了兩抹」——到底是唐僧在絕望地向孫悟空暗示他現在已經陷入困境?還是埋怨孫悟空的「假親脫網之計」害苦他了?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或者還有別的意思?讀者可以自已去揣摩。

孫悟空仍然以為唐僧是畏懼女色,再次催促唐僧行動。對於沒有心機的唐僧來說,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於是「三藏沒及奈何,只得依從,揩了眼淚,強整歡容,移步近前,與女主同攜素手,共坐龍車。」

《西遊記》原著中的這段不到200字的描述,向讀者揭示了隱藏在唐僧心裡的對女王非常真誠的愛情。唐僧的痛苦的根源是由於他對這位女王一見鍾情,此時唐僧內心有多痛苦,他對女王的愛就有多深。

唐僧與女兒國國王溫馨甜蜜而又短暫的愛情之旅

《西遊記》原著中,作者用這樣一段文字直接敘述唐僧與女王坐在車上時的各自的心情:

【同攜素手,共坐龍車。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很多讀者都被這段文字給誤導了,以為唐僧對女王毫無感覺。小說寫到這里,需要直接敘述唐僧與女王一起坐在車里的心情,為了避免「謗僧」之嫌,吳承恩別無選擇,只能使用政治正確文字在表面上把唐僧寫成不近女色、一心只想去西天取經的模範高僧。

「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 、「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 、「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這些全都是作者不得不寫的政治正確的廢話。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志向任何時候沒有動搖過,不然他就不會有前面那些痛苦了。

關鍵是這一句——「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多數讀者都誤以為是在說唐僧在逢場作戲,應付女王。下面仔細分析,「女帝真情」這個好理解,女王一看見唐僧就情不自禁地當眾向唐僧表白過了。「聖僧假意」是什麼意思?——是指唐僧答應女王的親事是假意的。「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的真正意思是:雖然唐僧答應與女王結婚是假的,但他心裡對女王的愛情卻是真誠的,他把這種愛情「牢藏」在自已的心底,不讓女王察覺。

唐僧與女王在一起,雖然不得不把對女王的愛情埋藏在心底里,但他對女王是百依百順,相敬如賓。唐僧與他至愛的女王耳鬢廝磨、恩愛纏綿,度過了一段溫馨甜蜜而短暫的美好時光。

《西遊記》原著中寫唐僧與女王分手的過程是這樣的:

1、唐僧下車向女王道別,女王反應非常快,一把扯住唐僧並質問;

2、豬八戒和沙僧誤以為女王准備加害唐僧,沖到車前驚嚇女王,女王受驚放開唐僧;

3、沙僧把唐僧搶出人叢,伏侍上馬;

4、妖怪趁亂把唐僧劫走。

上述過程迅雷不及掩耳,唐僧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妖怪劫走,從此離開了女兒國。

作者吳承恩寫豬八戒對女王惡語相向——「粉骷髏」,是為了向讀者交待清楚,唐僧的三個徒弟完全沒有覺察唐僧與女王一見鍾情,由於女王與唐僧始終形影不離,唐僧沒有任何機會向他的三個徒弟說明真實情況,所以這三個徒弟始終把唐僧至愛的女王當成原先設想中的那個意惡心毒的女王,當女王最後扯住唐僧質問時,他們誤以為女王准備「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所以沖過去強行把唐僧從女王身邊搶走。

吳承恩寫唐僧下車向女王告別時「對女王拱手」——唐僧以一個男子的身份向他一生中唯一深愛的女人道別。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唐僧的三個徒弟看出唐僧對女王一見鍾情的話,唐僧就不可能離開女兒國了,女兒國將成為唐僧西天取經之路的終點。因為這三個徒弟的使命只是保護唐僧性命,而女兒國國王雖然不會放唐僧西去取經,但絲毫沒有傷害唐僧性命的意思,這三個徒弟絕不可能強行拆散這對有情人。

還有,如果不是妖怪在最後出現把唐僧劫走,唐僧也是不可能離開女兒國的。看看女王是怎樣對待唐僧的,如果在沒有得到女王許可的情況下,唐僧自已強行離開,那唐僧就是一個狼心狗肺之徒,用唐僧自已的話來說——狼心狗肺之徒,取經何用?狼心狗肺之徒,何以成佛?

6. 在四大名著《西遊記》中唐僧到底有沒有對女兒國的國王動情呢

唐僧並未動心,從原著中可以看出。

原文如下: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專憂惶惶只思屬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由此可見唐僧並未動心,只是聽孫悟空的指揮虛與委蛇而已。



7. 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在女兒國是否動情

沒有動情,下見
三藏聽說,道:「悟空,此論最善。但恐女主招我進去,要行專夫婦之禮,我怎屬肯喪元陽,敗壞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墜落了本教人身?」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8. 《西遊記》中,唐僧過女兒國這關時到底有沒有動情

唐僧是人,不是佛。他要取真經,要成佛,需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需要舍棄人的一切情感,包括愛情。唐僧見到美麗窈窕又情深意切的女兒國國王時動情了。他不像豬八戒那樣,掬著嘴,餳眼觀看那女王,卻也是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我們看看女王的容貌: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


可是,內心深處對「佛法」的追求,使他非常堅定自己的信念:到西天取經。在丞相再三請求之後,孫悟空發現了其中端倪。倘若今番不答應,怕是連覺都睡不成,這丞相是鐵了心要唐僧「倒插門」給國王的。於是,孫悟空除了個主意,假意讓唐僧與過往成親。待騙得通關文牒之後,再使定身法離去。

9. 西遊記中,唐僧是否對西涼女王動情

唐僧在太師指引下見國寶。一見珠簾之內的女王,眼神一動,那心神也一驚,有點心猿意馬了。女王願以托國與他,自己為王後,他只好高頌佛經,以四大皆空相推託,待女王輕移蓮步,慢舉紗燈,燈下觀美人,唐僧更是難以把持。於是緊閉雙目,口頌佛經,額頭上汗水漬漬,女王說「你睜開眼睛,我不相信你眼中無物,御弟哥哥......」,聲聲妙語讓那唐僧只好推說今生無緣,來世再聚。能說他不動心嗎?他不是不想,而是清規戒律的束縛和對唐王的承諾讓他不能做。女王是不管來世的,只求今生與意中人天長地久永相隨。面對溫柔的女王,聖僧恐怕再過一秒就不是聖僧了,也只有蠍子精的搗亂救了聖僧的清譽。那麼蠍子精也很美呀,為什麼唐僧不喜歡那?正象他自己說的「人妖豈可相提並論」,妖精再美也入不了聖僧的法眼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