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怎麼去福泉山遺址

怎麼去福泉山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14 17:29:19

❶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A. 良渚遺址 B. 福泉山遺址 C. 查山遺

【A】
查山(查山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南21公里,金衛鎮北部。)遺址:在松金公路東側查山腳下。1977年,當地基建施工時發現。遺物分布在查山東南山坡上和東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東南山坡上,第一層出土為西周和商代遺物,第二層為馬家浜文化堆積物層。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層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層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遺物,第三層出土的為春秋戰國時代遺物和早期印紋陶文化馬橋類型(商代)遺存。共出土各時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經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漢、戰國、良渚文化、崧澤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壇和崧澤文化居址等重要遺跡多處,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發現最為重要。
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遺址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希望能幫到你。

❷ 重固鎮的文化遺址

福泉山遺址
福泉山遺址因為遺址內的「福泉山」而命名。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約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20世紀80年代,通過大規模的考古發掘,證明福泉山主體是人工堆築而成的高台墓地,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達2800餘件。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漢代等時期遺址。2010年福泉山遺址被授牌,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被定為全國150處大遺址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處國家級大遺址。它被譽為「東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駱駝墩遺址
駱駝墩古文化遺址位於重固鎮北約1.5公里處,土墩東西長35米,南北寬20米,高約2.5米。清光緒青浦縣志上有相傳,「宋理宗林如墓葬於此」的記載。遺址發現於1957年,1959年被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金涇橋
金涇橋又名觀月橋,座落於章埝村河東街南市,是一座拱形單拱石橋。光緒版青浦縣志雲:「章伯顏於金湄建觀月堂,堂前有金涇橋。」可見宋代已有此橋,但幾經整修,現除石拱保持原狀外,橋面與橋欄,多次修補後,已呈紫、青、黃等多種石色。橋長20米,寬約2.5米,橋拱內圈仍保有多處石刻,但字跡模糊難辨。
法會庵
法會庵在重固鎮北市,通波塘東岸,廟涇橋北堍。相傳系青龍寺下院,原房廊十間,佔地十餘畝,尼眾十人。清咸豐戰亂時被毀。光緒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復之,挽「了深」來茅庵住持,講經傳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傳元年(1909年)重固鎮陸周氏等發起墓捐,遂將草庵改建為瓦房十間,增添佛象,遂重具規模。

❸ 上海著名古跡和遺址簡介

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黃炎培故居、宋教仁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1、魯迅故居

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

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2、蔡元培故居

華山路303弄16號三層住宅一幢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於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會址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坐北朝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樓下客廳舉行。

4、黃炎培故居

內史第(黃炎培故居),在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川路218號。原為江蘇省川沙廳城王前街「內史第」,清咸豐九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鏞的住宅。黃炎培故居在第三進內宅樓。

5、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是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民主憲政之父、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主要締造者宋教仁先生之墓,建於1924年6月。位於上海市閘北公園內。

❹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館的觀後感

良渚文明被稱為中華文明的黎明時代,其文明起源和發展的諸多之謎等待考古學家去破解。近日,在桐鄉屠甸一個名叫姚家山的地方,一個高規格大墓被發現,遺址出土200多件文物也讓考古人員驚嘆不已。昨天,省文物考古所王寧遠對外宣布,這是良渚一個高等級貴族的大墓,可能是良渚王國地方首領的墳墓,其規格僅次於餘杭反山王陵大墓。 考問良渚有幾個中心 上世紀三十年代,良渚文化被發現,上世紀八十年代,餘杭反山大墓群的發掘同樣石破天驚。反山大墓被認為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級的「王陵」。反山出土的數千件文物,再次證明了餘杭良渚遺址已被認為是良渚文化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宛如「一國之都」。 統治中心被確認了,但良渚王國的次中心在哪裡?據王寧遠介紹,考古人員曾在江蘇江陰高城墩遺址、上海福泉山遺址發現過一批良渚大墓,那些遺址已被確認為次中心。但良渚文化還有多少次中心,還有待考古人員進一步發掘和研究。 王寧遠說,姚家山遺址可以說是一個次中心,填補了這一地區次中心的空白。從墓的大小和出土文物來看,墓主人應是浙北地區這一良渚文化次中心的首領。但其具體統治范圍現在還不能確定。王寧遠介紹,這個大墓長4.3米、寬2米。在墓中同時發現玉鉞、三叉形器、玉琮。從以往的發掘看,這三者同時出土,代表了良渚貴族中的較高等級,表明墓主人是一個顯赫的貴族。 首次出土玉耘田器 在姚家山遺址中,出土了包括玉耘田器、玉三叉形器、玉梳背、玉琮、玉鐲、玉鉞、玉柱形器、玉珠串等200多件文物,考古人員表示,通過研究,將破解多個良渚文化之謎。 一個小型的玉耘田器首次被發掘出來。此前,也有一個玉耘田器,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館,但一直未被考古證實,成了一個不解之謎。王寧遠說,此次發現,可以證明那個玉耘田器是真的。王寧遠說,在良渚時期,農業是社會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玉耘田器,再加上發掘出的玉鐮,都是禮器,不能從事實際生產。考古人員認為,這表明當時生產工具已禮制化,也表明墓主人已脫離了最直接的農業生產。姚家山遺址距今約4000多年,屬良渚時期晚期。其規模和出土文物比不上反山,但仍十分難得。此次考古人員一共發掘了六個大墓,四個貴族大墓都朝南,而二個較低等級的墓面北,為何會這樣安放,還有待研究。每個墓還有多個小型祭坑,墓和祭坑的關系如何,王寧遠說以前從未研究過,這次希望能夠得到答案。 據了解,餘杭反山、瑤山因處於良渚遺址,已被嚴格保護起來,不再進行考古發掘。此次姚家山遺址的發現更顯得珍貴。姚家山遺址考古發掘還未結束,相信會有更多驚喜等著我們。

❺ 求中國古代文化遺址總錄及詳細介紹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良渚文化時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說明墓主人生前大量佔有他人的勞動,也正說明了私有制產生和階級的分化,是國家形成的前奏,預示著東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的象徵——玉琮 中華民族尚玉之風源遠流長,玉在中國古代一直是許多美好、珍貴、高尚事物的代稱,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稱。玉為美石,也是一種礦物。從礦物學角度看,玉可分為硬玉(翡翠)和軟玉(陽起石、透閃石)兩類。

有的研究者認為琮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財富的標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體積最大、製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位於杭州市餘杭縣雉山村南側的反山墓地,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貴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徑4.9厘米,外徑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發現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帶淺黃色,矮方柱體,孔小壁厚,俯視如璧形。

紅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動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遼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迄今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在遼寧西部地區的幾近千處。

位於遼寧省凌源縣境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特別是其中的「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專家們由此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女神廟全長約22米,寬約2~9米,主體建築長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築遺存。廟為多室組成,主室為圓形,左右各有一圓形側室。主室北部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連,成一橫長室,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布局嚴謹而又有所變化。這種建築格局,作為中國建築的傳統延續了幾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有關夏代年代學的研究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這一項目在1995年秋開始籌備,1996年5月16日正式啟動。經過多學科的200位專家5年來的集體努力,目前已經達到計劃預定的目標。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組織召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驗收會」上,斷代工程順利通過了由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驗收組進行的驗收。《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❻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A】
A. 良渚遺址 B. 福泉山遺址 C. 查山遺

查山(查山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南21公里,金衛鎮北部。)遺址:在松金公路東側查山腳下。1977年,當地基建施工時發現。遺物分布在查山東南山坡上和東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東南山坡上,第一層出土為西周和商代遺物,第二層為馬家浜文化堆積物層。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層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層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遺物,第三層出土的為春秋戰國時代遺物和早期印紋陶文化馬橋類型(商代)遺存。共出土各時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經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漢、戰國、良渚文化、崧澤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壇和崧澤文化居址等重要遺跡多處,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發現最為重要。
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遺址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