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腳步
『壹』 巴金 繁星全文
原文: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後門,每晚我打開後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子。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那時我在讀一些關於天文學的書,也認得一些星星,好像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船在動,星也在動。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有一夜,那個在哥倫波上船的英國人指給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著:那四顆明亮的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這幾顆是手,那幾顆是腿和腳,還有三顆星算是腰帶。經他這一番指點,我果然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繁星》是當代作家巴金於1927年1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對星空、繁星的細致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同時作者也通過寫景抒發了淡淡的離情。
(1)游記腳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27年1月15日,巴金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濟學,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三十八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寫於1927年1月。
參考資料
網路-繁星
『貳』 旅遊與旅行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區別:概念不同、休息方式不同、方向不同、拍照方式不同、行李不同專
區別一:概念不同
旅遊指的是外出遊玩屬,偏重於「游」,是一種團體活動,通常是一群人一起,從這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遊玩。旅遊更注重於遊玩、觀光和娛樂,講究行程的舒適性、娛樂性。
旅行則是指去外地行走,偏重於「行」,是一種個人活動,通常是一個人說走就走,從這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旅行更注重行走和修行,在乎的是行走中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體驗,不講究行程是否舒適。
區別二:休息方式不同
旅遊睡的是酒店,注重舒適程度;旅行住宿不太追求舒適條件,睡袋、帳篷都可以將就。
區別三:方向不同
旅遊都是跟著行程攻略走;旅行靠的是跟著感覺走。
區別四:拍照方式不同
旅遊更多是自拍,或者在別人拍照的地方擠出自己位置;旅行常常用單反去發現美,更多的是景色和構圖。
區別五:行李不同
旅遊者行李箱多是生活用品和適合照相的衣服;旅行人士准備的更多是戶外裝備。
『叄』 以最美的風景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游記,記敘文。一定是風景,還要是記敘文啊!急!
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入秋了。
秋的腳步來的不聲不響。
這兒的四季並不分明。那些即將在秋的懷抱中死去的老葉們,固執的偎依在乾枯的母枝上。可楓葉卻是很守時的,褪下綠衣,將自己染成紅色。
楓林,紅了一片。
在紅楓下漫步是愜意的。踩著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陽光從葉與葉之間的空隙投下,照在身上,竟有些微癢的錯覺;秋風推開樹枝上搖搖欲墜的紅葉,輕柔的翻起葉毯上夏的饋禮。葉兒們和著秋風在腳邊翩然起舞,飄然旋轉。
這片普通的樹林,因這一抹紅,竟憑空增了些浪漫的氣氛。行得越深,人的氣息便也越重。喧嚷聲從耳邊彌漫開……
「一人,一半。」稚嫩的童聲將我的目光吸引了去。
原來是兩個不過七八歲的男孩子。一個手裡抓著個小小的冰淇凌,舉到另一個孩子面前,一字一句的重復了一遍:「一人,一半!」
身旁的大人們啞然失笑,「這。也要……?」小男孩急了,委屈地撅著小嘴,「老師說,和最好的朋友就要一人一半,不可以小氣的……」
他的話音還未落,只見另一個男孩飛快的在冰淇凌上咬了一口,咧開嘴,甜甜地笑開了。一股溫暖的氣息從他們身上散發開來,似乎把我帶回了渺遠的童年……
「看啊,夕陽多美……」一個輕柔的女聲將我從回憶拉回了現實。
循著聲音的來源回頭看,只見路旁的木椅上坐一對年輕的情侶,甜蜜地依偎著。
「你知道嗎?一千個人在我面前走,我能聽出你的腳步聲哦。」少年淺笑著說。
「為什麼?」靠在他肩上的少女朱唇輕啟。
「因為999個人走在路上,而你,踏在我的心上。」
一陣風吹過,將晚霞的紅吹到了少女的臉上。十指相扣,一個暗示著承諾的動作。
不覺中,我的臉頰也開始微微發燙。
環顧四周,不知何時出現了那一老一少。老婦人坐在輪椅上,目光呆滯。手扶輪椅柄的女孩也不過十四五歲。老人微傾著頭,看得出來在仔細捕捉女孩的每一句話。
「外婆啊,還記得您教給孫女的第一首詩嗎?孫女可喜歡啦。」女孩閉上眼,動情的吟唱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恍惚中,似是看到老人的嘴角上揚了一下。
夕陽漸漸下沉。遠處,晚霞越發的燦爛了。而近處,紅楓似火;紅楓,勝火。
『肆』 關於童年的好句
原創手打、請勿抄襲。括弧里的是個人感悟,僅供借鑒。
1、她無私的愛引導著我,使我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都絕不喪失生的勇氣!(第一章 回憶和姥姥一起的歲月時,如是說.)
2、這曲子正像一條奔流的小河,自遠方的高山而來,從牆縫里擠進來,沖激著人們,讓人頓感憂傷然而又不無激越!
這曲子讓你產生了對世界的憐憫,也加深了對自己的悔悟,大人變成了孩子,孩子變成了大人,大家端坐傾聽,無語凝思.(看不出雅可夫舅舅還是個琴道高手哦)
3、歡樂和憂愁永遠都是相依相伴的,它們不可分割地糾纏在一起.(生活的磨難讓小小的人兒也開始懂得了生活的真諦)
4、"得用正直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即使是一條狗,你也要一樣看待......"(大鬍子格里高里看來是穿越了,居然會墨家的「兼相愛」了)
5、"上帝給每一種小蟲子以特定的使命:土鱉出現,說明屋子裡潮了;臭蟲出來是因為牆臟了;跳蚤咬誰,那誰就會得病......(這是貧民版的《物種起源》?)
6、寂靜的黑夜中,沒煙的火苗,如紅色的花朵,跳躍著盛開了!
黑雲在高處升騰,但卻擋不住天上銀白色的天河.
白雪成了紅雪,牆壁似乎在抖動,紅光流瀉,金色的帶子纏繞著染房.(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裝著一個童話世界——即使破舊的染房的火苗,即使貧窮的人們)
7、忠於職守要能區分善惡.
助紂為虐都沒有好下場.(姥姥用勇士伊凡和隱士米朗那的故事述說著樸素的世界觀)
8、"去,去,到人間去吧......"
於是,我便走入了人間,開始了另一種生活.(豪華落盡見真淳,深刻的哲理總是在平淡的字里行間)
後感:記不清是第幾次看《童年》了,相當喜歡姥姥講的那些故事、寓言、童謠,這讓已過而立的我每每想起自己的童年——快樂伴著煩惱的、雖有陰霾卻美好的、逝者如斯夫的時光。借用托爾斯泰的一句話說: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似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高爾基的《童年》留給我們的深遠意義更應在於:個人的前途與國家、民族戚戚相關;留住美好、把握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