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南呈遺址地理位置

西南呈遺址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1-14 22:59:08

A. 地道戰地道的遺址在哪

遺址在冉庄,冉庄地道戰紀念館。

可以去參觀,免費開放。

遺址的發展過程: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建於1959年,當時隸屬於冉庄村。

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月4日,河北省旅遊委公布了《關於2016年全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專項整治行動的通報》,將保定市清苑冉庄地道戰遺址由4A級景區降為3A級景區。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冉庄地道戰遺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1)西南呈遺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遺址的結構布局: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干線4條,長25千米。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還有西通東孫庄,東北通姜庄的連村地道;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長16千米,形成了村村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

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修在靠牆根的地面,還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鍋台、井口、面櫃、織布機底下等處,偽裝得與原建築一模一樣,使敵人很難發現。

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內高約1米~1.5米,寬約0.8米~1米,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設有照明燈和路標,建有儲糧室、廚房、廁所和休息室。

B. 鑒洋湖的地理位置

台州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境內地貌多樣,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灣、島嶼均有分布。西北山脈連綿,千米峰巒迭起,山地丘陵占陸域面積的2/3。東南丘陵緩延,平原灘塗寬廣,河道縱橫,沿海海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
黃岩區的地貌結構可概括為「七山一水兩分田」。東部屬於溫黃平原,為豐饒的魚米之鄉;西部為丘陵山地,主要山脈有括蒼山支脈和北雁盪山余脈。在新地質構造喜馬拉雅期運動之後,黃岩區形成西升東降。西部山區呈年輕山地特徵,東部為下降區,有100多米疏鬆第四紀(約二三百萬年前)沉積物,形成海積平原,約佔全區面積三分之一,是重要農業區。院橋鎮為五六千年的老海積區,成陸前經湖沼變遷,1米剖面有腐泥層,沼鐵礦層、青泥層,稱古淺育體。
鑒洋湖位於院橋鎮東南部,位於水網平原區,屬於溫黃平原的一部分,以濕地、水網、農耕地為主。湖區四面環山,其中北部有獅子山、雞籠山、馬山、西林嶺(老鷹山),南部則是連綿的溫嶺天皇山。周邊山地森林覆蓋率接近超過60%,生態環境良好。 台州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兩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鑒洋湖屬金清水系,總面積1.25平方千米,為黃岩區最大內湖,也是台州市最大的內陸濕地。與湖體相連的主要河流有東南中涇、西南中涇和山水涇。南中涇寬15~22米,長12千米,為黃岩區南部排水的主要通道;山水涇寬21~30米,長13.65公里,是排泄太湖山區洪水入金清港的主要河道。其中,鑒洋橋以下至路橋河段上大下小,洪水宣洩不暢,兩岸地勢低窪,澇災頻繁。
台州市地下水分布可按照地下水資源的儲量分為富水區、較富水區、貧水區和極貧水區四大類,其中鑒洋湖所處區域為貧水區。 地處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7℃,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27.8℃,常年3月14日為終霜期,11月29日為初霜期,平均無霜期259天。冬季受西北氣流影響,多晴朗寒冷,冷空氣南下時常出現劇烈降溫和西北大風。春季冷暖氣團交鋒頻繁,時冷時熱。初夏,因北方冷空氣與南來暖濕氣流相遇,勢力均等,形成梅雨天氣。進入7月盛夏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除局部雷陣雨天氣外,多晴日天氣,溫度高,日照多。秋季降溫較快,中秋後天高氣爽,俗稱「小陽春」。
植物資源 鑒洋湖植物資源豐富,根據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主要包括維管束植物139科389屬538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17科22屬33種,種子植物122科367屬505種(裸子植物9科17屬21種,被子植物113科350屬484種)。野生植物352種,栽培植物186種。含10種以上的科有:禾本科(56種),菊科(41種),豆科(29種),薔薇科(23種),百合科(14種),莎草科(13種),蓼科(12種),大戟科(12種),茜草科(12種)。同時,鑒洋湖共擁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4中,主要有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野大豆(Glycine soja);花櫚木(Ormosia henryi)。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有1種,即花櫚木。
鑒洋湖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草叢、水生植被、栽培植被5個植被型組,暖性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低山灌草叢、挺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果園、苗圃、作物田9個植被型,以及23個群系組、28個群叢。
動物資源 鑒洋湖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蘆葦、淡竹、楊柳遍布,野生鷺鳥、白鷗飛翔於煙波,人稱「黃岩的沙家浜」。據生物多樣性調查統計,鑒洋湖地區已知動物包括鳥類,獸類,爬行類等共計114種。其中鳥類42種,占浙東南地區鳥類分布總種類的10.1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種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種2種,省級重點保護10種;獸類11種,國家二級保護的2種,省重點保護1種;爬行及兩棲類共7種,國家二級保護1種,省重點保護2種;魚類、軟體類共16種;甲殼類共4種;昆蟲類共34種。
鑒洋湖是距今約2000年的古海灣演變而成的瀉湖,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光緒黃岩縣志》引《山水記》:「鑒洋湖,在三十九都雞籠山下,修廣二千畝許,縱一里、橫五里,為東南巨浸。中有沙洲蘆荻,鵁鶄鸂鷘翔舞其際。水多銀魚,長寸存,如小薤葉,色如白銀,味最美。擊楫中流,恍如剡中風味」。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人御史楊晨與尤濤、南舜譜等發展實業,在這里主持圍湖築堤,種桑養蠶,並在湖中建造了一幢西式別墅,以陶淵明《歸去來辭》中「依南窗外寄傲」意為「寄傲軒」。「寄傲軒」四周植以名花異木,並於南側構成一座玲瓏剔透的湖心亭。「門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曾這樣形容「寄傲軒」。進士楊晨晚年曾歸隱於此,著書、垂釣於湖畔。每年三月三佳節,楊晨、舉人南舜譜等「九老會」在此吟詩作賦。文人雅士常游吟詩,有「橋橫群誰合,山斷夕陽疏」之句。
建國以後填湖之風更勝,鑒洋湖先後作為勞改農場和魚種場,不斷的圍堤挖塘使得上下兩湖河港逐漸相連,湖面逐漸縮小,南部基本消失。今湖東西長約2500米,湖面已演變為寬數米到數十米不等的河道港汊,水面面積僅約0.7平方公里(約合1000畝)。 鑒洋湖有著2000多年的演化和發展歷史,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規劃區內現有資源主要包括歷史遺跡和鄉土景觀兩大類。
歷史遺跡方面主要包括古橋、古廟,以及古遺址等,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鑒洋橋。鑒洋橋由鎮鎖、洚洋2石橋組成,鎮鎖橋位於下湖,分南北兩座,長135米,寬2.5米,南座3孔,北座1孔,兩座之間與南北引橋略呈弧形,造型獨特,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建,現已申報省級文保單位;洚洋橋位於上湖,長60米,寬2.5米,3孔。兩橋均為鑒洋湖南北交通樞紐,鎮鎖橋更是溫黃古驛道必經之路,與峻峭挺拔雞籠山形成湖光山色飛橋景觀。此外,位於雞籠山的楊府廟、半山廟、山城寨遺址,以及業已消失的寄傲軒和湖心亭,都具有一定的區域影響力。
鄉土景觀方面主要包括體現鑒洋湖地方特色的養殖塘、圩田、果園、民居,以及展現鑒洋湖自然風光的河湖濕地。有些富有特色的濕地景觀甚至被當地人給予了傳說和寓意,如後繼娘墳、水牛背、十畝圍、圍珠等。 鑒洋湖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不僅反映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更反映在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主要包括歷史傳說、詩詞文學、民間藝術、民間習俗等。
歷史傳說方面幾乎涵蓋了鑒洋湖的一山一水,一橋一木。其中以鑒洋湖、雞籠山和鑒洋橋的傳說居多,並且版本多樣,娓娓動聽,反映了鑒洋湖文化的多樣性。
詩詞文學方面,以清光緒楊晨最為著名。楊晨(1845—1922年),名保定,字定孚,又字蓉初,晚號「月河漁隱」。由楊晨、南舜譜組建的「寄傲軒」文人團體——「九老會」,每逢農歷三月三,九月九,諸會員聚集於此,吟詩作賦,交流作品,編纂成冊,並有《湖墅昌和集》與《生辰昌和集》留世,共收錄詩文365首,今已遺失。僅部分詩篇傳於民間,得以保留。
此外,以圩田間作為代表的農業耕作方式,以舞獅為代表的民間舞蹈,以泥塑為代表的民間手工藝,以楊業誕辰日為代表的民間廟會,以及各村定期舉辦的集會和戲曲演出,都是鑒洋湖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是「活」的文化遺產。 雞籠山與鑒洋湖
雞籠山,坐落於距市區20公里的鑒湖北岸,海拔164米,頂部高聳,相傳古時有鳳凰(錦雞)飛入山上岩洞不復出而得名雞籠山。
雞籠山東南山崗上有一塊平地,人稱「四鼓坪頭」,地面開闊,坡外陡峭,宋代馬方曾在此設寨,古代有義軍的石牌坊、古城和台門、大廳等建築。
雞籠山的山頂和山腰都有一座楊府廟,祀北宋名將楊業父子,每逢五月十八楊老令公壽誕,水陸兩路香客絡繹不絕。
山北有始建於三國·吳·孫權赤烏年間建的寶輪寺,寺前一石碧色,如逢其潤澤有光,則天必雨。正是古人講的「礎潤而雨」。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人御史楊晨與尤濤、南舜譜等發展實業,在這里主持圍湖築堤,種桑養蠶,並在湖中建造了一幢西式別墅,以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意命湖墅為「寄傲軒」。四周植以名花異木,並於南側構有一座玲瓏剔透的湖心亭。「門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楊晨晚年曾歸隱於此,著書、垂釣於湖畔。每年三月三佳節,進士楊晨、舉人南舜譜等「九老會」在此吟詩作賦。
鑒洋湖原有水面2000餘畝,隨著時間的推移,湖面逐漸縮小,現今水面尚有1000餘畝,湖上還留有建於明末清初的兩座古橋。鎮鎖橋和洚洋橋。兩橋為縣西南交通樞紐,與峻峭挺拔雞籠山形成湖光山色飛橋景觀。
洚洋橋
洚洋橋,在湖西端,長60米,寬2.5米。兩座石橋,與長堤相接,古色古香,造型奇特,結構別致,為古老的鑒洋湖增添了秀麗的色彩。
鎮鎖橋(又名鑒洋橋)
鎮鎖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雞籠山東北的寶輪寺僧人募化重建。
全長138米,由三座不同體量石樑橋及引橋堤壩構成。堤壩式連體石樑橋橫跨鑒洋湖,呈東西走向。子橋分別位於主橋東西向轉彎處。主橋——三孔石樑橋,長16.5米,寬2.1米。主孔跨度4.70米。橋面由長條石呈縱向並列鋪砌。至六層呈疊澀出檐狀作縱橫承托橋面條石。橋面南北側由望柱,欄板相連,望柱柱頭雕刻獅子,猴子,以及仰蓮及覆蓮。橋面欄板刻有楷體「鎮鎖橋」三字。由主橋向東西向拓展的引橋堤及二座子橋——石樑橋。隨橋堤坡度向前延伸。子橋建築形制與主橋類同。堤壩型石樑橋,以其新穎的藝術造型構思,把橋與長堤有機地融為一體。同時,它又是一座集歷史、人文、鄉土風情間的古橋梁。鑒洋湖,素有湖面六千畝之稱,湖面寬廣邁闊,湖水清澈。數百年來,為有效遏制水災,在此構築一道堤壩型石樑橋,即能攔截太湖之水,又能關注這一帶的「風水」,體現出古人造橋工藝與風俗完美結合的神韻。

C. 大理的地理位置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海拔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

轄大理市和祥雲、彌渡、賓川、永平、雲龍、洱源、鶴慶、劍川8個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

地處低緯高原,四季溫差不大,干濕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境內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

(3)西南呈遺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一、地形

大理州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

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麗江地區蘭坪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

境內以老君山-點蒼山-哀牢山一線的大斷裂為界,構成兩大部分。東部屬揚子准地台區,西部屬藏滇地槽褶皺區(又稱三江區)。其東部揚子准地台區,西以洱海-紅河深(大)斷裂為界,往東延入楚雄州境,為揚子准地台西緣的一部分。

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皺區,是州境內西部及南部廣大地區,東以洱海一紅河深(大)斷裂為界,西至怒江、瀾滄江河谷,呈南北縱貫州境,點蒼山上還有蒼山十九峰。

二、水文

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1871.49平方公里。佔大理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布,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

第四紀山嶽冰川遺址分布於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是中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布大理州。州境內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

D. 樓蘭古國地理位置 樓蘭古國現在的位置在哪

樓蘭古城遺址是全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徑89°55′22〃,北緯40°29′55〃〃,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東距羅布泊北岸28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佛塔和「三間房」成為樓蘭遺址的標志,古城遺址包括城區面積10.8萬平方米和東郊墓地MA、HB、周圍寺院民居遺址及樓蘭貴族墓。1901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維吾爾向導奧爾得克的幫助下發現了樓蘭古城,從挖掘出上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原名樓蘭。

歷史上,樓蘭是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魏晉之時,西域長史駐樓蘭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游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樓蘭被人們稱為「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這一切至今還是個沒有真正揭開的謎底。到了唐代,「樓蘭」就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詩句。

樓蘭王國的歷史還遠不是一個樓蘭古城所能揭開的。根據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陽墓地和小河 5號墓地出土的干屍,考古專家向人們揭示了樓蘭的歷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時期,樓蘭地區生活著一支以游牧為生的金發碧眼的原始歐洲人種,他們留下幾具干屍,就神秘地走了。

其後的2000多年,樓蘭找不到一絲痕跡,史書中也沒有半點墨跡。漢一晉時期,樓蘭地區出現了蒙古人。這時的樓蘭演繹出農業文明,並以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傳遞著東西方文明。而在晉代之後的1500年,樓蘭再次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100年前,人們才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緣,偶然看見了樓蘭殘破的城牆和佛塔。

有的學者認為:斯文·赫定發現的這個樓蘭古城既不是早期樓蘭王國的都城,更不是樓蘭改國名為鄯善後的國都(扌於)泥城,因為樓蘭古城碳 14測定的年代不早於東漢。斯坦因在黃文弼發現的土垠遺址西南不遠處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城(編號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稱其「方城」,位於羅布泊北岸之西,鐵板河末流的河網地帶,「方城」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認為這是早期的樓蘭都城。

當時的樓蘭王國還是羅布泊附近一個半耕半牧的弱小國家,絲綢之路開通後,樓蘭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由於樓蘭王安歸與匈奴勾結,不斷地在絲綢之路上劫殺漢使,漢朝大將軍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殺安歸。傅介子帶著刺客來到樓蘭,假稱要賞賜安歸金幣。安歸大喜,應邀與傅介子一起飲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歸,將其扶到屏風後,命兩名刺客殺了安歸。左右王公貴族見狀紛紛逃散。傅介子立即召告樓蘭國民:「安歸王對漢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來殺掉他,現在漢朝的部隊已趕到,改立在長安納為人質的安歸的弟弟尉屠焉為新國王。」傅介子斬下安歸的首級,派快馬送回長安,懸於長安未央宮北門下示眾。

平定樓蘭之亂後,漢昭帝即詔立尉屠焉為新王,並改樓蘭國名為鄯善,授予國印,賜宮女為妻及大批車馬和輜重。行別時尉屠焉對漢昭帝說:「我長期在長安居住,現在回去當國王,孤身一人,恐難服眾。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後恐被其仇殺。樓蘭國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塊富饒美麗的綠洲,天子可派一名將領率部隊到那裡屯田積谷,也使臣有所依靠。」

於是漢朝即派一名司馬,帶兵40人隨尉屠焉一起回西域。尉屠焉繼位後,於公元前77年將國都從羅布泊北岸的樓蘭故都(方城)遷到(扌於)泥城(今若羌縣城),漢朝在(扌於)泥城以東的伊循城(36團米蘭遺址)也設立了伊循都尉。此後樓蘭故都沒有再發展,估計只有原王室貴族仍居住在這里,從2003年樓蘭貴族墓的發掘,也說明了這一點。

東漢時期,班超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任西域都護,派手下索勵率酒泉、敦煌兵千人到羅布泊屯田造房,並召集鄯善、焉耆、龜茲等國士兵各一千人在孔雀河下游攔河築壩,引水開荒,積粟百萬。由於孔雀河被攔,導至下游樓蘭故都水源斷絕而廢棄。屯田士卒在羅布泊西岸起「白屋」,建新城,逐漸形成了今天可看見的有「三間房」的樓蘭古城,並將此發展成為西域長史府治所。

2003年3月19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樓蘭考古隊在對樓蘭被盜墓葬進行清理時,發現了墓室中的壁畫。這座墓葬距LE方城約4公里,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墓室規模較大,前後室均繪壁畫,前室東壁所繪身著華麗服裝的男女人物形像,是墓主人高貴身份的顯示。專家否定了這是樓蘭「王陵」的說法,推測其為3世紀前後「城內一個貴族家族的合葬墓。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E. 問下蕭山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物產、經濟發展狀況、文物古跡、旅遊資源

中文名稱: 蕭山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區碼: 311200
地理位置: 錢塘江下游南岸
面積: 1420平方千米
人口: 117.7萬人(2005年末)
方言: 吳語(臨紹小片蕭山話)
著名景點: 良渚文化遺址—蜀山,祗園寺,葛雲飛墓
機場: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蕭山特產
湘湖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1]蕭山區位於浙江省北部,錢塘江南岸,屬杭州市,與杭州市西湖區、江干區和海寧市隔江相望。 地理坐標為東經120°04'22''~120°43'46'',北緯29°50'54''~ 30°23'47''。總面積 1420.22平方公里。全境東西寬約57.2公里,南北長約59.4公里。四周邊界:東鄰紹興縣,南接諸暨市,西連富陽市,西北界杭州市濱江區,北瀕錢塘江。浙贛鐵路和蕭甬鐵路、104國道和03省道分別在境內會合。滬杭甬高速公路穿越境內。蕭紹運河東西橫貫並溝通錢塘江、曹娥江等。編輯本段地貌特徵
蕭山區地處浙東低山丘陵區北部、浙北平原區南部。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中部略呈低窪。地貌分區特徵較為明顯:南部為低山丘陵地區,間有小塊河谷平原;中部和北部為平原,中部間有丘陵。全區平原約佔66%,山地佔17%,水面占 17%。 平原約909平方公里,按成因可分陸相沉積平原 和海相沉積平原兩類,以海相沉積平原為主。1.海灣堆積平原。主要位於中部,地形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地面高程為4.2~6.2米。占平原面積的1/3。2. 三角灣堆積平原。位於北部,主要是由杭州灣潮流 帶入的泥沙堆積而成,表現平坦,高程5~6.3米。占 平原面積的2/3。3.河谷平原。散布於南部低山丘陵 地區,面積甚少,僅58平方公里。
山地約259平方公里,有低山、高丘、低丘、陸嶼等,海拔最高744米,最低10米。山體基本呈西南~東北方向展布,為龍門山、會稽山、天目山的分支和余脈,分別從西南部、南部、西北部入境。1.低山。分布於本區與諸暨、富陽接壤的地區,主要山峰高程500米以上,少數達700米。佔山地面積的 15%。2.高丘。零星分布於西南與東南部,高程 300~500米,佔山地面積的30%。3、低丘。斷續分布於南部,高程50~300米,地形破碎,佔山地面積 的35%。4。陸嶼。零星散布於海灣堆積平原和早期圍墾成陸的三角灣堆積平原上,共有大小不等的 50餘個,高程10~257米,佔山地面積的20%。
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為三個自成一體又互有聯系的小水系,統屬錢塘江水系。錢塘江自富陽長嶺頭附近進入本區,境內全為感潮河段。潮位最高記錄為9.58米,最低2.31米。含沙量平均5‰;含鹽度2‰左右,最高達11.3‰。o 1.南部水系。處於南部、西南部低山丘陵與河谷平原地區,系以浦陽江為幹流呈樹枝狀展布的河網系統。主要河流有浦 陽江、永興河、凌溪、凰桐江、徑游江等。 2.中部水系。西江塘以東、北海塘以南中部平原地區呈網狀展布的河流湖泊水系,為蕭紹平原水系的組成部分,主要河流有進化溪、西小江、蕭紹運河、南門 江、湘湖、白馬湖等。3.北部水系。為北海塘以北的南沙地區和圍墾區人工河網系統,呈格子狀展布。主要河流有北塘河、前解放河、後解放河、先鋒河、七甲直河、五堡河、長山直河、九號壩直河、大治河、永豐直河、方遷浚河、生產灣、長林灣、三官埠直灣等。

蕭山區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緣。總的氣候特徵為: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冷空氣易進難出,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溫、水的地域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6.1℃。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8.3℃。年平均降雨量1402.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4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06.9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223.7毫米。風向隨季節轉換,11月到次年2月,北、北西風最多;2月起北、北東風漸盛,3-6月和8月以東風為主;7月多西南風;9-10月多北風。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寒潮、低溫、暴雨、台風、冰雹和颮等。

蕭山
蕭山公元2年始建縣,始稱余暨,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現名,一直沿用至今。人傑地靈,源遠流長的湘湖,成名早於西湖,傍水依山,襟江帶湖,以風景秀麗而著稱。毗鄰湘湖的越王城山,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流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唐代大詩人賀知章、民族英雄葛雲飛、歷史演義作家蔡東藩、著名畫家任伯年、近代政治家湯壽潛、當代計算機和諧過程發起人與軟體行業規范起草人沈東海等歷史名人的文韜武略,為蕭山留下了光耀千古的華章!

F. 西安的地理位置

關中平原抄中部

G. 昆侖山的地理位置,歷史以及其它任何關於昆侖山的信息~

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從東向西綿亘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爾,東至昆侖山口和毗鄰的青藏諸山脈——布爾汗布達山脈、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昆侖山寬度變化相當大,很少超過201公里(125哩)。在西部邊際,該山形成中國西部西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一個內亞壁壘。北部支脈阿爾金山繼續延伸這一山脈組合。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昆侖山和帕米爾地圖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裏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昆侖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岩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昆侖河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制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
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虛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1990年推出昆侖山道教尋祖旅遊線路。1992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昆侖、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台灣同胞連年在昆侖山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昆侖山峰巒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麗,每逢春夏之交,滿山碧樹吐翠,鮮花爭奇斗艷,使昆嵛山更具風韻,成為半島著名的風景游覽區之一。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之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佔多」。
昆侖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里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佈道。遠在漢唐之際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里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跡。

H. 玉門關的地理位置

玉門關
關名。漢武帝來置。自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陽關,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車沿著215國道向西行駛,翻超阿爾金山,就可以到達青海省的柴達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薩。今天前往玉門關景區,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形態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這些景物與藍天、大漠、綠草構成了一逼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提起玉門關首先要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一段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安全與暢通。大約公元前121年---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陽關、玉門關。

I. 四川汶川的地理位置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境內東南部的岷江兩岸,是阿壩州的南大門。縣城—威州鎮,居縣北部雜谷腦河與岷江交匯地,海拔1326米,距省會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馬爾康204公里。縣境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084平方公里。

全縣現轄六鎮七鄉(六鎮:威州鎮、漩口鎮、水磨鎮、映秀鎮、綿虒鎮、卧龍鎮。七鄉:克枯鄉、龍溪鄉、雁門鄉、草坡鄉、銀杏鄉、三江鄉、耿達鄉)。2005年,全縣總人口106119人。

汶川縣是羌、藏、回、漢各族人民相交會融合的地帶,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08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自1963年恢復建縣至今,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總人口的26.69%,是我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岷江縱貫縣境西部地區,長達88公里,主要有雜谷腦、魚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積1429平方公里。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348萬千瓦,可開發量170萬千瓦,現已開發10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富足,旅遊資源更是別具一格,擁有卧龍自然保護區、三江生態旅遊風景區等自然景觀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國文化遺址等人文景觀資源。汶川縣既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綉之鄉」,也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卧龍就在縣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壩州的南大門,也是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

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達125852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654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64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建立了1500畝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和500畝兩個無農葯污染IPM示範園區,注冊和啟用了「西羌牌」、「岷江牌」兩個商標和五個蔬菜水果綠色標志,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列為無公害蔬菜、水乾果生產建設基地。林業三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封山育林9403.9公頃,飛播造林813.4公頃,人工造林3723.1公頃;完成還生態林3.28萬畝,還經濟林0.42萬畝;完成治沙面積14605.54萬公頃。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區州、縣的工業經濟走廊和水磨工業經濟園區,正抓緊建立桃關工業經濟園區,成規模、效益好、資產上千萬元的招商引資企業已有潘達爾工業硅廠、躍發冶煉有限公司等6戶;電力工業更是異軍突起,目前,已建成投產各級電站40餘座,裝機容量達100餘萬千瓦,1986年初被評為全國首批5個「初級農村電氣化縣」之一。旅遊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已開發三江生態旅遊區、西羌第一村、姜維城古文化遺址、蘿卜寨民俗村等景區。交通建設成績顯著,已建成以國道213、317線為主幹,縣、鄉、村道為支線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機耕道。郵電通信事業蓬勃發展,移動、聯通通信網路覆蓋率達85%以上,縣城及主要集鎮已開通了小靈通通信,實現了通信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縣城威州城區面積已達3.53平方公里,初具現代化城市規模,已逐漸形成阿壩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環山,三山競秀、二水爭流,一城跨江盡新樓」是對今日威州的精當描繪。

文化教育事業快速向前推進。縣域內有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州財貿校、阿壩州電大等6所大中專院校,州水電、農業機械、交通、牧業等4所州級技工學校,農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為省重點中學的威州中學,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育質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為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培育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J. 瑪雅處於怎樣的地理位置

瑪雅地區地處中美洲,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北部是突出的尤卡坦半島,西北向與東南向分別通過墨西哥和中美諸國的兩條狹窄的陸地與北美洲和南美洲連接。用現代政治國家疆域來劃分瑪雅文化地區,那麼,瑪雅地區包括了墨西哥東南部及尤卡坦半島上的幾個州、半島東南部的貝里斯(英屬宏都拉斯)、居於瑪雅腹地背靠太平洋的瓜地馬拉、通往中南美洲走廊上的宏都拉斯。這一地區總面積125000平方英里,也就是約為3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統一以後的德國、或者英國加上愛爾蘭,或者中國的安徽省、江蘇省和浙江省三省總和。但是,這個一般的瑪雅疆域說法,也會稍有擴大。在尼加拉瓜中北部地區,發現了6座隱藏在鬱郁蔥蔥叢林覆蓋的小山裡的瑪雅金字塔。這個金字塔群排列呈字母「L」形,其中最大的金字塔長53米,寬32米,高4.5米。如果這個金字塔群確實屬於古老的瑪雅文化,那麼尼加拉瓜的歷史也要被改寫,它也進入瑪雅世界了。從發現金字塔群的聖拉斐爾地區(馬那瓜東北250公里處)到以往認定的瑪雅文化東界——宏都拉斯的科潘遺址,有大約400多公里。這就使瑪雅地區擴大了許多。但是,嚴格地說,中美洲各文化呈犬牙交錯的態勢。瑪雅文化在瑪雅地區西南也有著一條狹長地帶是與墨西哥文化共享的過渡地帶。並不能因此而擴大瑪雅地區的疆界。這里最困難的是,並不能把文獻上的根據與考古證據完全統一起來。這一地區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文獻資料上並不等量齊觀,即使是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關於偏遠地區的信息報道也特別貧乏。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