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之我是唐三藏

西遊記之我是唐三藏

發布時間: 2021-01-15 10:42:59

1. 西游記中關於唐三藏的性格特點的段落

我學生呀 我們宿舍的一個姐妹拉我陪她玩《醉·逍遙】的
第一次玩游戲 五六分鍾就會了 干什麼37 她說我是天才 (*^__^*) 嘻嘻
升級好快哦 明天就能超過她

2. 《西遊記之師從唐三藏》讀後感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這就是我敬佩唐僧的理由,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理由。

唐僧,在西天取經中,一次次地遭遇妖怪。有一次,紅孩兒扮成一個小孩喊救命,唐僧聽見了,馬上就讓孫悟空去救他。孫悟空識破了紅孩兒的詭計並告訴唐僧那是妖怪,不能救!但是唐僧不理睬悟空的勸告,去救下了紅孩兒。後來,孫悟空出去找吃的,在地上畫了個大大的圓圈,讓唐僧幾人待在他畫的圈裡。孫悟空走後,一個老婦人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唐僧見狀,便走出圓圈去詢問原因。這時,悟空回來了。他那靈敏的鼻子和電子監測器似的眼睛告訴他,這是個妖怪!於是悟空用金箍棒把妖怪打死了。但,唐僧卻責怪悟空,還念起可怕的緊箍咒!有的人可能覺得唐僧太傻了,受騙多次還對妖怪這么善良!我想,這時的唐僧,已經不是一般的佛家之人,其性質就是大愛與慈悲。大愛,就是用自己的心來感動他人。而對於人人都討厭的妖怪,唐僧用大愛與慈悲的心去感動、凈化妖怪,我覺得這是了不起的!同樣,在生活中。我認為不管是細雨綿綿的春季,還是「惹火朝天」的夏季,或者是落葉飄舞的秋天,甚至是雪花紛紛的冬天,我們都應保持唐僧那樣善良的品質,畢竟,世界上只要多一份善良,就少一份邪惡。唐僧,那善良的形象,將永遠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3. 《西遊記》中「玄奘」如何叫「唐三藏」

因為玄奘是唐朝抄人,且三藏是佛教典籍襲的三種形態,經藏是佛說的佛經,律藏是戒律,論藏是後來的弟子們來著書立說,解釋佛經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只要精通經藏,律藏,論藏因為他姓唐精通印度佛學中的《經藏》、《律藏》和《論藏》,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三藏法師」。 的人就可以被玄奘生於公元600年的中國唐朝。他自幼聰明,尤其愛好當時風靡一時的 佛學。玄奘十一歲時就能誦讀佛經,十三歲時就在當時中國的文化重地--洛陽 出家,之後他在全國各地遍訪名師,刻苦鑽研佛教理論。十八歲時,玄奘在佛教界已經是小有名氣了。因為他精通印度佛學中的《經藏》、《律藏》和《論藏》,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三藏法師」。 稱之為三藏法師

4. 《西遊記》之唐僧我見。(1200字左右,最好附有原文分析)

有三篇關於唐僧的文章: 第一篇: 我看唐僧 或許在芸芸眾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認為唐僧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而我卻是那百分之一的例外. 的確,唐僧善良\單純\可以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無私奉獻.這一切都顯現出唐僧是正人君子,是好人.可是他也是一個十足的大壞蛋. 唐僧人雲亦雲,時常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待悟空,疑心病也重. 豬八戒嫉妒悟空智勇雙全,猶如牆頭草----風吹兩面倒,在悟空面前卑躬屈膝,在唐僧面前則開始說閑話,而人雲亦雲的師傅也總是聽信讒言.對忠心耿耿的悟空冷冷淡淡,比陌生人還要陌生,簡直是相敬如」冰」,根本就不像師徒倆,反倒像奴隸和奴隸主啦. 孫悟空為了救唐僧於水深火熱之中,將化身為人的妖精打死,反而被唐僧罵得狗血淋頭. 每當悟空用火眼金睛看穿妖怪時,唐僧又總是以為是悟空為掩飾自己的錯誤而變的幻象,對悟空無法百分百信任,疑心病重得可怕.連自己的愛徒都不相信,豈不是萬分凄涼么? 而孫悟空仍在不斷為唐僧著想,卻總招來一頓訓斥.這無疑在悟空原本受創的傷口上撒鹽巴,造成了外表堅強不在意\內心卻異常脆弱的悟空心靈上的傷痛,使他內心千瘡百孔,傷痕累累. 大家都認為唐僧善良,我卻認為他狠毒.從來不顧慮別人的感受,只是一昧的以自己為中心,肆意傷害別人.多麼自私的人吶,簡直是披著羊皮的狼,受著別人的贊頌,在不為人知(自己也不清楚)的情況下,從骨子裡壞透了.小肚雞腸,鑽牛角尖!目中無人,舉頭向天,自視為」救世主」,卻打著」救世主」的名號傷害在別人眼中調皮搗蛋,實則乖巧聰穎的悟空.壞蛋,大壞蛋. 別人只注意著唐僧如何為了大唐人民,為了取得經書造福人類的艱苦,卻忽略了,在一路上一直幫助唐僧的徒弟們的豐功偉績.成功取得經書後,得名的只有東土大唐的聖僧,那幾位被遺忘的徒兒們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在我眼裡\心中,唐僧是一個壞人就對了! 第二篇: 茫茫人海,觀音大士的眼力,非同尋常。她選出了,一個名垂青史,無人不曉的唐三藏! 此人眉清目秀,傳說吃了他的肉能長生不老,因此取經路上磨難重重,幸有悟空、八戒、沙僧護送,才能倖免於難。唐僧有一顆慈悲之心,容天下萬物,世間蒼生。小到螞蟻、跳蚤,大到猛獸、妖魔,他也因此錯怪徒弟好多次。 唐僧能嚴格遵守出家人的四大戒,無論是在「女兒國」,還是在「天竺國」,他始終剛正不阿,不被誘惑。多少次,那有力的目光;多少次,那正義的言辭;多少次,那堅貞的心靈!促使他在滿是荊棘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他的執著,我驚嘆…… 一個東土大唐的和尚,沒見過世面,畢竟顯得單純些,他不知道,那路之險,山之高,水之深,人心之丑惡。對待一切妖怪,他都是友善的,然而這種友善,卻換來一聲聲辱罵,一絲絲奸詐。我不禁為他感到可憐,他似乎還不知道該怎樣衡量好人與壞人。唐僧是個十分老實的人,嘴邊常掛著「出家人不打狂語」,純潔的眼裡寫滿了真誠。 唐僧的行為有時真讓我惱火不已。在三打白骨精時,他黑白不分,愚昧至極,使他大徒弟孫悟空離他而去。事後,他又後悔不已,幸而悟空念及他們的師徒之情。那取經路上,如果沒有徒弟們,他能有多少次被妖怪捉去! 他善惡不分,脾氣倔強,寧可聽信妖怪讒言,也不聽徒弟只言片語。他的腦子是短路了嗎?為何就那麼執迷不悟!為此,他錯過了多少次良機,獻出了多少寶貴的時間!唐僧哪!你的迂腐,你的愚昧,我真感到奇怪! 佛陀的祝福,使他逐漸堅強,始終他的心裡都想著仙人們,那般堅持不懈,似如今的追星族,只是沒有那麼瘋狂罷了! 唐僧的好,唐僧的壞,都需要我們去探尋,去辨別。 我看唐僧,看那不一般的他! 第三篇: 一直以來,人們對《西遊記》里的唐僧形象存在歪曲和偏見。今天,我願意以自己的淺薄見識重新仰視這位唐朝高僧的形象。《西遊記》有三個版本,第一是原著版,第二是電視劇版,第三是電影版,原著里唐僧是一個外表懦弱的人,電視劇里唐僧是一個滿腹經論的謙謙美男但是否不辯,電影里也就是《大話西遊》里,唐僧是個費話連篇的配角。無論哪個版本,都未能全面解釋唐朝高僧的真正形象。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我認為他是第一個殺唐僧的人。唐僧身上,匯聚儒、道、佛三家思想境界,幻化出神仙、凡人和鬼妖的三種不同世界。至大、至高、至遠,是集聚傳統文化精髓於唐僧一身的最好概括。唐僧的儒雅博學和接人待物,無不吸收於儒家文化,唐僧骨子裡有剛毅木訥的君子作風。唐僧身上的道風淳樸,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唐僧身上的佛法高深,虔心修煉都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因為高僧的博深藏於內,所以在外表上他要表現出與世不入的反常態度,甚至出現軟弱謙諾的表象。小說和影視作品只是通俗文化的典型,所以擅長運用常人能夠接受的方式,片面擴大了高僧的無能表象,忽視了其內在的修行,這也是世俗對高雅一種敬畏的表現。 影視作品裡刻畫的唐僧無能,卻做了師傅,凡體肉身,卻有制伏孫行者的秘語,這也說明,真正有力量的不是壯士,而是控制壯士的法力。高僧的修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制服整個世界。唐僧也有凡情,四個人物中,只有唐僧的故事裡有父母、有身世,所以唐僧有情,影視作品裡唐僧無情,尤其是對女人無情,這只是他修行的功力,八戒法力不夠,修行不夠,所以見了女人就腿軟,悟空雖是石頭里蹦出來的,本該無情,但是三打白骨精之後,悟空淚撒空谷,也讓我們感動悟空仁義之師的有情一面,換言之,是修行不夠,功力不夠。唯有唐僧雖然出身凡胎,起點較低,但是潛心修煉,最後達到了大智慧,大擺脫,達到無我的佛法境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5. 《西遊記》中唐僧反復說道的四句台詞是什麼

《西遊記》中唐僧反復說道的四句台詞是:

1、 施主莫怕,我這幾個徒弟相貌醜陋點,但心地善良 。

2、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出家人以慈悲為懷。

3、悟空,不得無禮 。

4、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

唐僧,也叫唐三藏,小名叫江流兒。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取得真經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5)西遊記之我是唐三藏擴展閱讀: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

唐僧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6. 西遊記之我成了唐僧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西遊記之我成了唐僧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專屬

內容預覽:
第六章:鎮山太保來搭救
就在唐三藏准備放棄的時候,「嗖嗖」幾聲弓箭聲響起,只聽得「嗚嗚」幾聲哀叫之後,兩只老虎撲通倒地,而先前攔路的那幾條蛇,似乎見到剋星般迅速鑽入草叢,不見了身影。
唐僧長噓一口氣,才發現自己的雙腳早已發軟,再也邁不動半步。雖然早想到有人會來相救,但在那一刻沒有到來之前,心中的恐懼感是實實在在,一點都不虛假。以前看《西遊記》的時候,唐仲還在嗤笑唐僧如何膽小,到自己親臨才知道自己冤枉唐僧了,就算知道劇本的發展方向,也很難控製得住心中的恐懼的。看來還是自己擁有能力才是硬道理啊!唐僧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修煉好自己的法術。
路邊的長草一陣顫動,鑽出一個人來,只見他頭戴豹皮帽,腳穿鹿皮靴,身穿虎皮裙,腰纏蟒皮帶,整一個被獵物武裝起來的漢字,再加上他身上強悍的氣勢,粗獷的面貌,配合手上的鋼叉,簡直如凶神惡煞一般。唐僧痴痴地看著這怪異的造型,心想:乖乖,他這一身穿的都是國寶啊!
那漢子會錯……

7. 西遊記唐僧身世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他13歲時跟隨二哥到洛陽凈土寺出家。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遠游印度,精心鑽研佛教經典。17年後回到長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書譯經。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翻譯印度佛經75部,共1335卷,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玄奘故里,到處都遍布著他的聖跡。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恭陵、和陵等。

當地人很少用法號稱呼他,通常都稱他為唐僧。走入偃師境內,求人問路若問唐僧的老家,要比問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們習慣這樣稱呼,因為這樣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現出家鄉人的特殊感情。

(7)西遊記之我是唐三藏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為後來無數的藝術創作提供了素材和靈感,「大聖」形象不斷被演繹。然而,藝術既需要大眾娛樂,也需要超越時間的經典,除了86版《西遊記》,這一題材的經典還有劉繼卣的《鬧天宮》。

這套作品曾是幾代人心中的經典,而自從五十年代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之後,原本一套八幅的《鬧天宮》就只剩下六幅。遺失多年的那兩幅作品,後來在中國美術館的庫房中被發現,而這兩幅失蹤多年的經典,剛剛在中國美術館「繼往開來—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美術作品展」上露面。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階級斗爭是衡量一切的標准,既要掃清封建思想殘余,又要抵制資本主義的腐蝕滲透,各種運動此起彼伏,今天習以為常的東西方文化藝術作品,那時候紛紛被批判打倒。然而,一部明代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不但沒有被掃進封建腐朽的垃圾堆,反而成了宣揚反封建思想的經典名著,還賦予了齊天大聖「農民起義英雄」的現實意義。

這頗能為我們觀察反思新中國歷史提供一段耐人尋味的插曲,也從側面看出為什麼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中,劉繼卣還能創作《鬧天宮》這種題材的作品。

據說,毛澤東一生都對《西遊記》抱有極高的熱情,直到晚年還將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搜集起來互相比對,這為我們解釋一部古典神魔小說為何能在階級斗爭為綱、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不斷走紅,提供了一個線索。

對於《西遊記》中出現的角色,毛澤東往往有獨到的解讀,比如他認為唐僧是修正主義的伯恩斯坦,豬八戒是自由主義者等等,但所有角色中讓他情有獨鍾的還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毛澤東在不同階段的講話和著作中經常提到孫悟空,雖然其中也有借孫悟空七十二變藏不住尾巴來比喻知識分子的負面評價(《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但總體上卻跟這個富於浪漫主義英雄氣質和反叛精神的「齊天大聖」惺惺相惜。

1957年5月1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見阿爾巴尼亞議會代表團時,就指出中國有個最革命的孫猴子反對過玉皇大帝的專制,並將中國人民比作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推翻了蔣介石和帝國主義的專制。

作為終生致力於「打破一個舊世界」的革命者,毛澤東非常欣賞孫悟空「強者為尊應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反叛精神。

1961年10月10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浙江省紹劇團根據《西遊記》改編的經典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並寫下了名篇《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這場紹劇中的孫悟空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1971年毛澤東南巡到杭州時,還特地詢問起當年扮演美猴王的六齡童。

當得知劇團的主要演員都在被批鬥時,毛澤東打趣道:美猴王現在是不是還被壓在五行山下?由此才使紹劇團的演員得以「解放」。

8. 我想問問西遊記里玄奘出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西遊記里玄奘出世的主要內容是: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嘆,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

耳邊有人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異日聲名遠大,非比等閑。」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原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又稱金蟬長老)轉世,唐三藏由金蟬子真靈轉世為東土大唐高僧。

喻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因此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

(8)西遊記之我是唐三藏擴展閱讀

唐僧歷史功績:

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

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緊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

小說中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9. 西遊記唐三藏前世是什麼

《西遊記》中唐三藏的前世是金蟬子,沙和尚的前世是卷簾大將、

唐三藏:

唐三藏原名唐僧,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沙和尚:

沙和尚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9)西遊記之我是唐三藏擴展閱讀:

《西遊記》中社會思想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孫悟空形象的獨立無羈、任個性張揚的人格力量上,沙僧形象的無字句處則隱約閃現出作者自己由新興思潮影響而產生的認識方面的矛盾。

沙僧自覺向善、中庸求全,有君子之德。但他一味遵聽天命,循規蹈距,又無突出才幹,只求個人前程,即使隨波逐流,尊為神仙,於世於時又有何裨益。

沙悟凈不像孫悟空那般傲氣張揚,不愛聽領導的話;也不像豬八戒,毛病太多,貪吃貪睡,還總給領導瞎馬騎,干一些臟活累活兒就要抱怨。

沙僧沉靜而不求回報,淡泊卻堅韌不拔,以將自己看得輕的智慧和對取經事業的忠誠,維系著取經隊伍的和睦,服務著取經團隊。

10. 西遊記關於唐三藏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念佛的僧人,他並沒有本領,但是極力想吃唐僧回肉的妖魔鬼怪最終卻答自食其果,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與其說唐僧是個師傅,倒不如說他是個地道的領導者。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思想。至於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而總能化險為夷,一則唐僧是金禪子轉世,有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二則唐僧能夠領導好他的三個高徒,能讓他們臣服於自己,告狀搬來觀世音或是念那緊箍咒,讓徒弟們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膽敢為非作歹或作姦犯科,必然要受嚴懲。
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懦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候,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