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溝游記作文
Ⅰ 水洞溝游記500字
8月16日,我們去寧夏水洞溝遊玩,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復古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門是四尊高大的人像圖騰手拉手,一副永遠不離開的樣子。裡面有三個大石柱,托著一個類似UFO的東西,那其實是一件仿製舊石期時代的石器。
坐在電車上,聽導游介紹,不知不覺來到了水洞溝村。水洞溝村的房子都是「地窩子」,是現在模仿500年前的樣子建成的「一半地下、一半地上」的小間。走進去,只有一個土平台和一個小灶。房頂是稻草做成的,有尖的、圓的、甚至平的。這是古人在生活中積累經驗慢慢的演化而來的。坐著車來到了一座遺址邊,見到了不少斷層平滑的展現在眼前。導游說:「這些斷層上方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往下看,都是一些綠土,它說明這兒以前是一片綠洲」在水洞溝底,兩面是懸崖峭壁。
導游說:「大家看,這個大土坡,下雨時,很容易發生泥石流。」突然看到了一株柳樹底下有一清泉,介紹道:「這是命泉,已流了幾千年,地質專家認定,周圍全是鹽鹼水,無法飲用,只有命泉水可以飲用。相傳沾命泉水可以健康美麗,喝一口可以長生不老。」大家聽了忙洗手,但我搶在大家前面,喝了一口命泉水,甘甜清爽呀!穿過茂密的蘆葦叢,拾級而上,來到明代長城。經過多年風吹日曬,它已沒有昔日風采,更沒有北京長城壯觀,只有一個長形土堆。聽說從前沒有水泥和磚,是用大米粥和沙組成的長城,站在已風化的烽火台上向前望去,只見遠處幾頂漂亮的蒙古包,導游告訴我們,這是寧夏與內蒙的分界線。我想:古代是防線,現在是分界線,真是「一舉多得」呀!來到紅山湖碼頭,我們穿上救生衣,坐上船,來到沙棗灣碼頭,休息時我下水摸了幾條魚兒,褲子都濕了,吃了幾串烤羊肉,然後乘「馬的」去藏兵洞所謂「馬的」其實就是馬車,一顛一顛,十分有趣。
為防止乘客掉落,還特意安裝了扶手。趁馬停下來時,我牽著馬繩,拉著它到換乘站。看它如此聽話,如此辛苦,就拔了一把草給它,作為獎勵。駱駝的食相十分有趣。飼養員往手裡倒一些飼料,駱駝低下頭來吃,然後抬起頭,「左一下,右一下」的咀嚼起來。在一條深遠的峽谷中,終於見到了藏兵洞。藏兵洞內分叉,猶如迷宮。是明代長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在導游的帶領下,見到了一條狹小的甬道。往裡走,便是士兵的憩室。
過陷阱時,我和王爽手牽手,發誓如果陷阱上的玻璃碎了,我們一起掉下去。其他人笑我們「青梅竹馬」,但我沒理他們。逛完將軍洞,來到地下二層。這里十分涼快,我們見到了小型糧倉、水井和廚灶。可以想像當時條件多麼艱苦!不遠處的洞里,便是火葯庫了。參觀完兵器庫,來到生死陣。突然一片漆黑——停電了,只好利用手機照亮了,腳下猛然一陷:「不好!」我大叫。一照,原來是個海綿墊這就是古人擺的凹凸陣了,上面還有不少死人的手臂還不停的搖晃,仔細觀察手臂上有毒刺以便暗殺敵人。往前走一道門擋住了去路我們以為到頭了呢,導遊走向前打開門;這是生死門!我們想這回可以逃生了。
沒想到前面又擺出了「軟繩陣」搖搖晃晃的繩子鋪在狹長的甬道,底下肯定是尖嘴樣的利器。鐵蒺藜陣我們以為是地雷,導游說;只要敵人進來他們根本就不會活著出去!臨近出口又是一道陷阱,走出洞來,我們是滿頭大汗,太緊張了,太刺激了!眼前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恍如仙境:長城博物館。雖然還沒有開放,但仍然能看出這是古時候的練兵的地方,比我們的操場四倍還大,這兒已經離入口約1200米了。如果沒有導游帶領我們是走不出來的。五百年的城門依然矗立,厚厚的城牆不能告訴告訴我們曾經歷的風雨。水洞溝不僅是旅遊勝地也是一座歷史學堂,明年暑假我還要來探索!爭取有更深刻的認識,更新的發現!
Ⅱ 寧夏水洞溝游記作文200字
暑假來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去水洞溝游自玩,我非常開心,真是太好玩了!
在水洞溝我第一次騎駱駝,我一點都不害怕,表現得很勇敢,弟弟卻嚇得直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池塘里捉魚就更有意思了,我看見魚兒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一副很悠閑的樣子,好像在散步,可是等我輕手輕腳地去捉的時候,它們卻一溜煙不見了蹤影,真是太調皮了,盡管最後一條魚也沒捉到,但我們玩得很開心。我們遊玩的最後一站是藏兵洞,在那裡參觀了古代的兵器和戰道,還有給敵人挖的陷阱,讓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戰爭氣氛,很刺激。
這次水洞溝之游太有趣了,我非常喜歡這里,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