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前二
1. 西游記前20回的回目和內容概括
回目: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內容:
傳說在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頂上一塊仙石經受日精月華。一天仙石崩裂變成一個石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那猴能走、能跑,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十分快活。一天,猴
們尋找山澗的源頭,到了盡頭後,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決定,鑽進
布又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石猴跳入瀑布,發現水簾洞。猴子們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登
王位,自稱「美猴王」。
群猴在山中十分快樂。很多年後,一日一隻老猴死去,美猴王感到人生無
,不能得到天地之壽,十分煩惱。一隻老猴指點美猴王出去尋仙拜師。美猴王辭別群猴,一人前去尋
。
途中歷經艱險困難,數年後,到達靈台方寸山。山中,美猴王在他人指點下,找到斜月三星洞,被
提祖師收為徒弟。賜名孫悟空
孫悟空對菩提前作禮啟謝。祖師便教其武藝、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悟空
拜了大眾師兄。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掃地鋤園,養花修樹,
柴燃火,挑水運漿。
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 孫悟空在
聞聽抓耳撓腮,惹怒祖師用戒尺打了他3下,悟空領會了祖師的用意,夜晚三更從後門拜見恩師,恩
甚是喜歡,從此開始教悟空真本領。很快悟空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
一日,悟
受眾人挑唆,當眾炫耀自己的變化之法,正好被祖師撞見,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
空發現水簾洞已經被一夥妖魔佔領。孫悟空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奪回洞府。 孫悟空自剿了混世魔王,奪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群猴。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
中,將兵器分給了眾猴。悟空會集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早驚動滿山猛獸和各樣妖王都來參拜猴
為尊。
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悟空聽老猴所說來到東海尋找像樣的兵器驚動了四海的龍王,
得了如意金箍棒。黑白無常趁孫悟空喝醉時,將悟空魂靈索走。不料惹怒孫悟空,將其二人打傷。孫
空一路闖入幽冥界撕掉了生死簿,猛的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而東海龍王和冥司秦廣王將孫悟空告上
庭,請玉帝捉拿孫悟空。玉帝得知孫悟空乃是三百年前天產石猴,十分驚訝。玉帝便派文曲星官
——太白金星下凡,希望太白金星將孫悟空請入天宮。孫悟空果然欣然同意隨太白金星來到了天宮。
(1)西遊記前二擴展閱讀:
西遊記主要內容:
《西遊記》原著一百回合。之中,第一回寫了美猴王出世,主要寫了孫悟空出生後是怎麼做上大王
。第二回到第四回合主要寫了孫悟空是怎麼拿到金箍棒,大鬧天宮,又是怎麼被如來壓在了五指山
。第五回合寫了唐僧把悟空救了出來。
而第六到第九十六回寫了唐僧又收了豬八戒、沙僧這兩個徒
,上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走過十萬八千里,前後十四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西天,
余的幾個回合主要講了到了西天之後,取得了真經,並回到了長安大唐國,造福人們。
2. 《西遊記》前十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第1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
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2、第2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3、第3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不久,他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
4、第4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玉帝採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馬的弼馬溫。當時猴王歡歡喜喜到任。事後,悟空發現這是個不入流的官職,知道受了愚弄,氣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簾洞,樹起了「齊天大聖」的旗幟。
玉帝命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只好承認「齊天大聖」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
5、第5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孫悟空被封為"齊天大聖"後,他每天無所事事,在許旌陽真人的提議下,玉帝安排悟空權管蟠桃園,在土地公告訴孫悟空3600株樹的作用之時,悟空十分高興。
一日見老樹桃熟大半便吃盡了園中大桃。王母娘娘開蟠桃會,悟空聞說後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的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聞說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孫悟空。悟空打退眾天神。
6、第6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四大天王,被戰敗。觀音又推薦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用盡七十二般變化,一直僵持。太上老君在天上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頭頂。悟空昏厥,眾神把它押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7、第7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孫悟空被綁上斬妖台,不想刀砍斧剁,雷劈火燒,毫發無傷。太上老君奏請將孫悟空放到八卦爐中鍛燒。玉帝准奏。老君將孫悟空推入八卦爐中鍛燒為49天,把一雙眼變做了「火眼金睛」。到了開爐之日,孫悟空跳出丹爐,將老君摔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孫悟空打到靈霄殿外,被王靈官攔住,雷部三十六員雷將齊來,將孫悟空圍在垓心。孫悟空變做三頭六臂,掄著三條金箍棒象紡車一樣,眾天將都不敢近前。
玉帝派人去西天請來如來佛祖。如來和孫悟空打賭,若孫悟空翻筋頭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就讓玉帝搬出天宮。悟空跳上如來手心,不想如來將手掌化作五行山,把悟空壓住。
8、第8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如來辭別了,回到靈山大雷音寶剎,不覺已過千年。一日如來觀天下,見東土貪淫樂禍,便讓南海在東土尋一個善信到如來處求取真經,以勸人向善。
如來一番吩咐並賜了袈裟、錫杖、金緊禁三個緊箍兒。菩薩領命與徒弟惠徑去,途中收了被貶下界的、 為徒、齊天大聖為徒,分別取名、,並囑咐他們各自等待取經人。菩薩與徒弟徑奔東土,不多時便來到長安城。
9、第9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讎報本
袁守城屢次給漁夫指點在涇河捕魚事宜致使涇河龍王的水族大量被捕,惹惱了涇河龍王,於是涇河龍王找袁守城麻煩,沒想到老袁早有準備致使老龍王著了他的道,與他打了賭賽,可偏偏那老龍王腦子進水了犯了天條,性命不保。
而這時袁守城又給他下了個套,讓他找唐王求救,凡人哪能管了神仙的事,這不是明著把他往死里整,涇河龍王下雨時僅僅是私自改了點下雨的時間和雨量就被判死刑。
10、第10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
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3. 西遊記前兩回的主要內容150字
花果山山頂有一塊仙石孕育出了一隻石猴。石猴住在「水簾洞」,被眾猴擁戴為王。過了三五百年,石猴想到自己總有一天要死。因為一隻老猴指點,石猴到西牛賀州拜菩提祖師為師,起名孫悟空。在祖師那學了長生之道、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有一天,在眾人前賣弄,被逐出師門,回到花果山。發現水簾洞被占,與妖怪比高下取勝,救回小猴。
(3)西遊記前二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
《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4. 西遊記里的法寶前二十位是什麼順序
1、紫金紅葫蘆
來歷: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道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觸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功能:叫一聲對手的名字,只要對手答應(不論真名假名),就收在了葫蘆里,一時三刻化為膿水。
悟空的應對之策:首先是不怕,但無法破葫蘆而出,最後使詐逃出。
2、羊脂玉凈瓶
來歷:太上老君盛水的瓶子,應是老君煉制的或是購買後再賦予其靈性的。
功能:與紫金紅葫蘆相同。
悟空應對之策:此寶未對悟空造成實際威脅,大概與葫蘆差不多吧。
3、幌金繩
來歷:老君的腰帶。應是老君買來的或是玉帝手下的能工巧女編織的,老君賦予了其靈性。
功能:與對手交戰時,放出此寶,就能將對手捆住。另有緊繩咒與松繩咒,可以放人或把人捆得更牢。
悟空應對之策:把金箍棒變作一個純鋼的銼兒,三五銼就把此寶割成兩段。
4、一號芭蕉扇
來歷:「不是凡間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乃是自開辟混沌以來產成的珍寶之物。」被老君得到,用來扇火。
功能:平白地閃出火來。這火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點靈光火。」還是「金剛琢」的剋星。
悟空應對之策:「見此惡火,心驚膽戰,捻著避火訣,縱筋斗,跳將起去。」
5、金剛琢
來歷:老君的防身法寶,又名「金剛套」,是老君用錕鋼摶煉,又用還丹點成,善能變化,水火不侵,能套諸物,曾助老君化胡為佛。
功能:是一號芭蕉扇以外的一切法寶的剋星,且不懼水火。曾收走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諸兵器,火德真君的火器以及如來的金丹砂。
悟空應對之策: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四處求救,見了玉帝變得「謙恭」,跑到雷音寺求救不成,最後找到老君,用一號芭蕉扇破之。
6、二號芭蕉扇
來歷:本是昆侖山後,自混沌開辟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
功能:能滅火氣,若扇著人,要飄八萬四千里,方息陰風。(似乎能克一號芭蕉扇,但似乎又不能克金剛琢)。
悟空應對之策:被扇飛五萬四千里,多虧靈吉普薩的定風丹,方破此寶。
7、金鐃
來歷:彌勒佛的法寶。
功能:與對手交戰,放出此寶,即將對手覆蓋其下,三晝夜後即化為膿血。
悟空應對之策:拘來揭諦神,命其去天宮求救。多虧亢金龍頭上的犄角,方救悟空脫此大難。
8、後天袋子
來歷:彌勒佛的一個褡包,喚作後天袋子,俗名叫做人種袋。
功能:能裝神(二十八宿)佛(小張太子)魔怪(真武大帝座下的龜、蛇、龍)。
悟空應對之策:無可奈何。多虧彌勒佛幫助,使詐奪了這袋子,方降伏魔頭。
9、紫金鈴
來歷:老君在八卦爐中煉的一件寶貝,送給了觀音,觀音把這鈴鐺掛在了坐騎金毛犼的脖子上,成了金毛犼的玩意兒。
功能:此寶共有三個鈴鐺組成,第一個晃一晃,就有三百丈火光燒人;第二個晃一晃,就有三百丈煙光熏人;第三個晃一晃,就有三百丈黃沙迷人——此沙最毒,鑽入對手的鼻孔,就能傷人性命。
悟空應對之策:曾被黃沙弄得打了兩個噴嚏。後來因怕此寶的厲害,便施計盜走此寶,戰敗妖魔。否則,「莫說一個悟空,就是十個,也不敢近身。」
10、陰陽二氣瓶
來歷:雲程九萬的大鵬雕的隨身寶貝,乃陰陽二氣之寶,內有七寶八卦,二十四氣,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數,方抬得動。
功能:此寶能裝人。人在其中,若不言不語,瓶內極是陰涼,一旦說話,就有火燒來,一時三刻,化為膿血。
悟空應對之策:用觀音給的三根救命毫毛,分別變作金剛鑽、竹片、綿繩,將此瓶鑽了一個洞,方才逃脫。
排名:
紫金紅葫蘆、金鐃、羊脂玉凈瓶、陰陽二氣瓶皆能裝人,並能將所裝的人化為膿血。紫金紅葫蘆是開天闢地時就有的靈物,比其它三寶資格老,而且困悟空時,悟空使詐方才逃出,一時三刻就能把人化作膿血,因此在此四寶中可排為第一。金鐃化人須三晝夜,但使悟空無法自救,可在此四寶中排為第二。陰陽二氣瓶乃先天法寶,須用三根救命毫毛方才逃脫,在此四寶中排名第三。羊脂玉凈瓶比上述三寶的年代可能要晚,再者,其與觀音的玉凈瓶同類,可能禁不住悟空的金箍棒的打擊(悟空鬧天宮時,觀音欲用瓶子打悟空,被老君阻止,理由是「撞著鐵棒,卻不打碎了」),故在此四寶中排第四。
幌金繩與後天袋子都是捉人的法寶,但幌金繩被悟空的金箍棒能割成兩段,而後天袋子使諸天神遭難,故後天袋子要比幌金繩厲害。
一號芭蕉扇能扇火,二號芭蕉扇能滅火(不知是否能滅一號芭蕉扇扇出來的火?原著不曾說明。),但一號芭蕉扇專克金剛琢,二號芭蕉扇就不具備此功能,三者有點剪子包袱錘的感覺。我們且按三者對悟空造成的威脅大小排名:一號芭蕉扇使悟空逃之夭夭,可排第一,金剛琢使悟空束手無策,可排第二、二號芭蕉扇尚不能對悟空構成威脅,可排在第三。
紫金鈴是攻擊性的武器,但若遇上金剛琢怕難有用武之地,應在金剛琢之後。
綜上所述,這十大法寶的排名應是:
1、一號芭蕉扇
2、金剛琢
3、紫金鈴
4、紫金紅葫蘆
5、後天袋子(與葫蘆相比,葫蘆有殺傷力。而袋子只能困人,不能殺人。與下面三寶相比,此寶無剋星,故排在下面三寶之上。)
6、金鐃
7、陰陽二氣瓶
8、羊脂玉凈瓶
9、二號芭蕉扇
10、幌金繩
5. 西遊記前30回精彩片段
1、大鬧天宮
西遊記中,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搶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馬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
孫悟空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請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2、過黃風嶺
《西遊記》第二十回唐僧師徒遇險之處,這黃風嶺黃風洞中有個妖怪,乃是靈山腳下的得道黃毛貂鼠成精,吹的是三昧神風。捉了唐僧,孫悟空敵不過,請來靈吉菩薩才將那怪收服,這才過了黃風嶺。
3、偷吃人參果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略雲,鎮元大仙所在的萬壽山五庄觀有人參果,此果又名草還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
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豬八戒因聽道童說起人參果,起了貪欲,他也想嘗嘗鮮所以叫孫悟空到院里打了三個、豬八戒與孫悟空沙僧一人一個吃了。
4、收徒豬八戒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5、收徒沙和尚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吒與悟空同去。木吒叫出妖怪悟凈。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後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後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6. 西遊記前二十回情節梳理
第十五回 蛇盤復山諸神暗佑制 鷹愁澗意馬收韁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觀音召出惡龍,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占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邊鼓風,使火燒凈禪院。黑風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7. 西遊記的前兩篇是什麼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回 四海千山皆拱答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8. 文言文西遊記前20章概括
西遊記
1、石猴出世: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塊石頭受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忽然有一日崩開,裡面出現一隻石猴。該猴發現水簾洞後被群猴擁戴為王。
2、石猴拜師:石猴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根據一老猴指點獨自駕筏出門求學,師承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自稱美猴王。
3、官封弼馬溫:悟空向東海龍王討得(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知其厲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將其封為弼馬溫。
4、大鬧天宮:孫悟空因向東海龍宮借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陰曹地府,從生死簿上勾銷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上界做弼馬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樹起「齊天大聖」旗號。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請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盜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萬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毫發無損,還煉成火眼金睛。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5、禍起觀音院(大鬧黑風山):唐僧悟空行到觀音院,老住持為謀占唐僧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燒禪院。黑風山黑熊怪趁亂偷走了袈裟,想開「佛衣會」炫耀寶物。孫悟空追尋袈裟,大鬧黑風山,不能取勝後去請觀音菩薩幫忙,觀音變作白衣秀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最終觀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奪回了袈裟。
6、計收豬八戒: 高老莊高太公家高小姐被官府搶走,妖怪豬悟能救出高小姐後被高老漢招贅為女婿。酒宴上,妖怪酒醉現出真面,將高小姐鎖在後花園。悟空與師父來庄投宿。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弄清了妖怪的來歷。原是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發下界錯投了豬胎,經觀音點化,等候取經人。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7、大戰流沙河: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唐僧收悟凈為徒,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8、四聖試禪心: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為夫,並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試探師徒四人禪心是否堅固,唯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後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於樹上,八戒十分羞愧。
9、偷吃人參果:唐僧師徒到五庄觀投宿清風、明月兩位道童奉師父鎮元大仙之命,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八戒慫恿悟空偷果三個師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罵。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逃離,卻被鎮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觀音醫活果樹,二人結為兄弟。
10、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長生不老,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妖怪,唐僧以為濫殺無辜大怒,逐走悟空。
11、(悟空與八戒)雙戰黃袍怪:唐僧誤闖黃袍怪的波月洞。黃袍怪的夫人原是十三年前被擄的寶象國公主,她放走唐僧給父王送信。國王懇請八戒、沙僧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館驛。黃袍怪變做俊俏郎君拜見國王,將唐僧變做老虎囚禁籠中。白龍馬變作宮女刺殺黃袍怪受傷。八戒來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悟空請來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復唐僧原身,師徒重歸於好。
12、奪寶蓮花洞:行至平頂山,悟空讓八戒巡山。八戒要躲懶睡覺,編謊騙人,但被變成啄木鳥的悟空一一聽知,戳穿其謊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被蓮花洞銀角大王捉去。銀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壓住悟空,一面將唐僧、沙僧和白馬掠回洞府。悟空掙扎脫險後,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將銀角大王裝進葫蘆內,這時,太上老君趕來,收走了由煉丹的金、銀二道童變幻的金角、銀角大王。
13、大戰紅孩兒:火雲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懾走,並口噴三昧真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龍王灑下雨水,反被燒傷。八戒去請觀音,被紅孩兒假扮觀音捉去,最終悟空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14、車遲國鬥法(降三怪):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寵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們為國師。他們作威作福,欺壓僧人,悟空大為不平,設計戲耍國師,在三清殿,以尿水作聖水賞賜給三大仙。三大仙欲報受辱之仇,與唐僧鬥法。先斗祈雨,再斗坐禪,三斗隔板猜物。悟空使計,三大仙皆輸。最後賭砍頭剖心下油鍋,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現出原形死於非命。
15、趣經女兒國:師徒途徑女兒國,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懷胎。悟空取來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紅孩兒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誘開真仙之機,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醫好了師父、師弟的奇恙。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欲招唐僧為夫。唐僧割斷情絲,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宮中的琵琶妖女,乘機把他攝入琵琶洞,悟空與八戒與妖女酣斗,卻被她暗施毒針刺傷。後經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蠍子精 。
16、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去見觀音被留。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搶去文牒,去西天取經,沙僧求助觀音。觀音與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惡戰,真假難辯。如來使他現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觀音送悟空回唐僧處。
17、三調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鐵扇公主羅剎女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將他扇到九萬里外的小須彌山靈吉菩薩處。悟空得到定風丹二借寶扇,被扇不動,變成蟲子隨茶水進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難忍,只得答應借扇。不料卻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三借得寶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騙,變成八戒模樣,又拿走了扇子。悟空與天將惡戰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鐵扇公主終於答應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18、盤絲洞斗妖:盤絲洞蜘蛛精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被蛛絲纏住。悟空見蛛女們去濯垢泉洗澡,變餓鷹,叼走其衣。八戒下水變成鯰魚亂鑽,然後現出本相,與蛛女們戰斗,被蛛女用絲纏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師父,七女走脫。師徒們前行,來到黃花觀。觀主正是蛛女們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打鬥中,多目怪脅下千眼齊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請來毗藍婆菩薩,用金針破金光,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19、天竺收玉兔:天竺國「布金禪寺」中一個不明來歷女子的哭聲,引起了唐僧師徒的關注。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悟空救起欲投河自盡的寺中女子,問明女子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被黃風颳走。悟空揭破秘密與假公主打鬥。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宮搗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9. 西遊記前十篇,兩篇一梗概
●第一回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第九回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10. 西遊記前二十回回目
《西遊記》回目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專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屬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第十回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還魂 進瓜果劉全續配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