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古戰場遺址
『壹』 在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有三處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和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們分別是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
恩施大峽谷景區
恩施大峽谷於2015年評定為5A級景區,峽谷全長108公里,清江大峽谷一段,其中的原始森林、千丈瀑布、百里絕壁、獨峰傲嘯、遠古村寨美不勝收。
恩施大峽谷最大的特色是兩岸典型而又豐富的喀斯特地貌奇觀,包括天坑、地縫、天生橋、溶洞以及近乎垂直的大斷崖等。
『貳』 三國赤壁古戰場是當年赤壁之戰的真正遺址嗎
三國赤壁古戰場是當年赤壁之戰的真正遺址。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關於「赤壁」的所在地,歷來眾說紛紜,流傳較廣的大約有7處:漢陽赤壁、漢川赤壁、江夏赤壁、嘉魚赤壁、鍾祥赤壁、黃州赤壁和蒲圻赤壁,其中尤以後兩者最為著名,號稱文赤壁和武赤壁。
黃州赤壁因蘇軾前後《赤壁賦》成名,蒲圻赤壁則在1998年經國務院同意正式更名為「赤壁市」之後,終於被官方認定為赤壁之戰的「原版」發生地。
(2)三國古戰場遺址擴展閱讀:
以呂蒙城為中心,西南引黃蓋湖,東接陸溪口,南連營里,北對烏林,當為要沖。而會戰戰場在赤壁鎮這三座小山頭周邊展開,也因為這里是水陸咽喉地帶——三山直插江心,居高臨下,統領全局。
兩邊在當時是湖沼地帶,習慣在北方半乾旱地區大平原上展開的曹方重兵集團無法展開,而以當地人為主力的孫吳聯軍則占盡地利,可以通過大蟠水、陸水、蒲圻湖三大水域與長江貫通,連接己方的各個軍事駐地。赤壁山之南2公里處有周郎湖,湖西有周郎山,在古代這里與黃蓋湖連成一片,為東吳水軍主力的駐扎地。
陸水河,過去是兩軍對壘的戰線,今天則是赤壁新舊城區的分界線。河的一側,在舊址上復建的古城牆環繞著擁擠熱鬧的老城;另一側,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疏朗的道路布局。戰爭的一切痕跡,早已經被抹去了。
對於江南岸的地理優勢,曹吳雙方都很清楚。如果赤壁、陸口一失,曹軍陸軍可以沿著陸水河,穿越羊頭山直襲柴桑;水路可順江東下,牽制孫劉主力。如此則戰略大局逆轉。為此曹軍星夜兼程,甚至不惜冒著濃霧強渡洞庭湖,但可惜在大霧中迷了路。
而疾奔而來的孫吳聯軍則提前兩天占據了赤壁和路口一帶的戰略要地。就是這兩天,決定了整個戰役的走向。在聯軍佔領陸口的第二天,曹軍的先頭部隊便已在上游不過4公里處的赤壁登陸,但立足未穩便被吳軍全殲。曹操的全盤計劃成了泡影。
『叄』 合肥的三國古戰場.
逍遙津之旅,感受魏吳征戰之慘烈,回味張遼之神勇,聽三國傳說覺得值得一看。
最好把你孩子帶上,以後要是半夜哭吵得你睡不著,直接對他說張遼來啦
『肆』 三國演義棋中五個古戰場是哪幾個古戰場
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空城計的故事
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
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
葛臨危不懼,傳令大開城門,還派人去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則登上城樓,端坐彈琴,
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
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
『伍』 三國赤壁古戰場好玩嗎有什麼值得推薦的景點
位於長江邊的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內」的七大戰役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隨著《赤壁》電影熱播而蜚聲中外。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跡。
景區分為新老景區兩部分,老景區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台、鳳雛庵、翼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歷史連綿不斷,山水歷經滄桑;遺台故壘、掩翳榛莽;陵台迭變,風煙猶存。
投資六個億打造的新景區按照當時漢代風格建造的三國影視城,整體設計厚重、沉穩。城內花木扶疏,小橋流水 。店鋪依岸傍水,點綴以茂林修竹,花光潭影,令人如入仙境,頻升步換景移之嘆。三國城內一切皆以三國文化為依託,無論店鋪風格、經營內容、人員裝束皆是三國時期風格,再輔以廟會、社戲、雕塑、游戲、武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先進的光景技術打造的水上戰爭劇目,火燒連營的壯烈就在眼前鋪開,令人如踏入真正戰鼓喧天的冷兵器時代的戰場。大型實景馬戲「趙子龍單騎救主」真實還原古代馬戰現場。
『陸』 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究竟在哪兒
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蒲圻說
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採用了這一學說。1970年以後,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出土了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沉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在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時的各種遺物,這些戰爭遺物的出土更加確定了當年赤壁大戰的地點就是在蒲圻。
嘉魚說
語言學家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史書論證
首先,《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而《三國志·吳書》的諸大將傳記也都提到「拒曹公於烏林」的字樣,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烏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赤壁山在今蒲圻縣西八十里,一名石頭關,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荊州記》記載:「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一百六十里。」《江表傳》記載赤壁之戰的情況是這樣的:「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去北軍二里於,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
「東南風急」與「中江舉帆」,說明沖烏林來的船來自烏林東南,這與「上破魏武兵」比較吻合。還有《三國志·呂蒙傳》的記載:「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這里的「西破」與周瑜傳的「逆」是一個解釋。
如果《江表傳》所記載是事實,那麼蒲圻赤壁做為赤壁之戰的地點確實是最符合歷史記載。
『柒』 湖北的三國遺跡
荊州古城比較多。
另外有古戰場赤壁,
『捌』 三國古戰場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嗎
是的,當然是歷史遺址,是文化遺產
『玖』 三國赤壁古戰場好玩嗎
可以去看一下哦。
位於長江邊的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隨著《赤壁》電影熱播而蜚聲中外。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跡。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台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卧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景區分為新老景區兩大部份,老景區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台、鳳雛庵、翼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歷史連綿不斷,山水歷經滄桑;遺台故壘、掩翳榛莽;陵台迭變,風煙猶存。
投資六個億打造的新景區按照當時漢代風格建造的三國影視城,整體設計厚重、沉穩。城內花木扶疏,小橋流水 。店鋪依岸傍水,點綴以茂林修竹,花光潭影,令人如入仙境,頻升步換景移之嘆。 三國城內一切皆以三國文化為依託,無論店鋪風格、經營內容、人員裝束皆是三國時期風格,再輔以廟會、社戲、雕塑、游戲、武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與遊客互動,真正做到遊客親歷。先進的光景技術打造的水上戰爭劇目,火燒連營的壯烈就在眼前鋪開,令人如踏入真正戰鼓喧天的冷兵器時代的戰場。大型實景馬戲「趙子龍單騎救主」真實還原古代馬戰現場。使用世界頂級數碼技術實現的四維立體影院,帶您跨越時空親臨今人血脈賁張的激戰場面。
新建的三個大型的生態停車場可一次性容納上千輛車輛停放,四星級的赤壁驛館依然是延續的漢代風格而建,為遊客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同時接待千人的高檔餐廳三國宴府和同時接待上千人的國際會議中心集賢殿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驛館邊的赤壁溫泉,亦是一處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拾』 三國古戰場街亭的詩詞
游覽三國古戰場遺址抒懷
笑石/詩
一、題天水諸葛軍壘
登台點將似當年,諸葛雄風故壘邊。
川土有情松柏翠,題留一曲吊先賢。
注釋:
1、 諸葛軍壘:位於甘肅天水市秦城區岷山路南。原為高約一丈、底大頂平的圓錐形土墩,墩前有碑亭,碑大若房門,四周有蒼松翠柏。後人於此祭奠諸葛亮,為天水八景之一。
2、 川土有情:俗傳三國時,蜀相諸葛亮率軍北伐,恐蜀軍至秦地水土不服,命全軍將士每人帶川土一包備用。到天水後,發現這里山川秀麗,飲水清冽甘甜,與川水無異,乃令將土拋掉川土,竟成一大土台,諸葛亮立於台上點兵遣將。
3、 題留:這里,歷代遊人留下不少詩章。羅家倫詩贊曰:「一樹橫擋天水關,相傳故壘仰攻難。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寒雲自往還。」
二、遊街亭
山斷雲川望眼收,街亭失守恨常留。
張郃阻絕泉猶在,馬謖逞強隴水愁。
歷史風煙頻送目,弩機含悲在心頭。
裴廻盡日難成句,懶對黃昏上酒樓。
注釋:
1、街亭:位於甘肅秦安縣隴城鎮。隴城為歷史上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據《三國志》記載,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攻祁山,曹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命大將張郃率軍西援抗蜀,與蜀將馬謖戰於街亭。
2、張郃:為魏國著名戰將,名振關隴,戰功卓著。史載,「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現古街亭遺址已難尋找,昔日之街泉亭,泉在亭毀。
3、馬謖:史載,馬謖自恃懂兵書,「依阻南山,下不據城」,以致張郃率軍圍山,阻斷了蜀軍的水源。致蜀軍供給受阻,以使蜀軍街亭失守。隴水,今隴城鎮,昔為龍山鎮,以前叫斷山鎮,有隴水流經此地。
三、木門道懷古
蜀漢相爭起戰雲,峽中石鼓似曾聞。
奇兵引誘張郃死,血刃寒光白日曛。
過客尋游先主殿,今人誰吊將軍墳?
木門猶在稠泥悲,空叫詩人寫祭文。
注釋:
1、 木門道:為三國古戰場,位於甘肅天水市秦城區牡丹鎮木門村,該地兩山對峙壁立千仞,空空一線,峽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流入西漢水,峽谷有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2、 峽中石鼓:峽谷中有一高8米,頂部面積壓27平米的鼓形小石山,俗稱石鼓,是蜀軍作戰的擂鼓台。
3、 先主殿:現古木門道修建有青磚仿古山門,一進三院,第一進為照壁過廳,第二進為武侯祠,正殿塑有諸葛亮像,第三進為先主殿,塑有劉備像。山門有蒲克儉題聯雲:「古道斜陽,縱一脈秋雲,難賦詩愁。問村邊牧童,可知諸葛否?小溪盪曲岸,覓三國遺韻,十里紅葉,堪作畫本。望天際飛雁,又過木門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