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西遊記白話文版
『壹』 求西游記白話文完整版
網頁裡面可以搜的
『貳』 西遊記白話文和半白化文有什麼區別
半白話文,即半文復半白,意思制是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白話文,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
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即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那麼白話文也就是現代漢語更加書面化。古代的正式文體是文言文。古代在東漢以前,使用竹簡、絲帛等作為文書載體,必然要求文字簡潔。 東漢發明了造紙,隨著工藝的改善,加上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後,這些都為白話文體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
「白話」是指漢語書面語的一種。它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只用於通俗文學作品,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等,及宋元以後的部分學術著作和官方文書。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在全社會上普遍應用的。
『叄』 西遊記原著 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西遊記原著是白話文,屬於古代白話文。
源於日常生活的俚語俗句,稱不上大雅之體,多為民風小傳,俠情逸致,故不得擬為文風正統,實堪坊舍村宇間酒足飯飽,消閑永晝之玩話笑語。因此,文言統其語境,白話領其文旨。
《西遊記》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書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所完善的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3)小說西遊記白話文版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從文本的基本性質和藝術總體上判斷,《西遊記》是一部宗教與神話、迷信與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漢族民間文學文本,是一個經歷漫長歷史時間的集體創作和最後的個體加工的文本形式。
它折射出先秦軸心文化衰微後華夏哲思的遞減式沒落和價值大廈坍塌後生活世界的混沌畫面和世俗化的享樂圖景。對於儒道釋三種價值體系的喜劇化的嘲笑和反諷,凸顯出中國古代社會的晚期,隨著商品經濟萌芽和漸次,主流意識形態的解構和精神信仰的潰滅。
《西遊記》建構的神話世界,宗教隱喻著對於精神和心理的極權統治,被演繹成為皇權的象徵。於是皇權意識和神話思維在宗教化的藝術文本里合乎邏輯地結盟,誕生出一種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遊記》呈現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極權——皇權和神權,生存主體無論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於政權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結構上集體無意識匍匐於皇帝和佛祖的腳下。顯然,《西遊記》的文本散發著與生俱來的國民奴性氣味。即使是作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終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徵高高在上統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肆』 西遊記白話文版全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弟子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僅明代刊本就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譯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在國內外發表的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顯示,許多人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極高。
作品名稱:西遊記
外文名稱:Journey to The West
作品別名:西遊釋厄傳、西遊證道書
創作年代:明朝中期
作品出處:《西遊記》
文學體裁:章回體長篇神話小說
作 者:吳承恩
回 數:一百回
校 訂:唐光祿
發行地區:中國
語 言:漢語
涉及宗教:佛教 道教 儒教
主要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題 材:神魔小說,神話小說
作品原版:《大唐西域記》
配 角:牛魔王
『伍』 吳承恩西遊記原著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源於日常生活的俚語俗句,稱不上大雅之體,多為民風小傳,俠情逸致,故不得擬為文風正統,實堪坊舍村宇間酒足飯飽·消閑永晝之玩話笑語。因此,文言統其語境,白話領其文旨。
『陸』 西遊記每章概括(白話文版!!!)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
『柒』 西遊記原著是白話文嗎
西遊記原著是白話文,屬於古代白話文。
源於日常生活的俚語俗句,稱不上大雅之體,多為民風小傳,俠情逸致,故不得擬為文風正統,實堪坊舍村宇間酒足飯飽,消閑永晝之玩話笑語。因此,文言統其語境,白話領其文旨。
《西遊記》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書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所完善的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白話是漢魏以來,隨不同時代實際語言發展而變化的較切近口語的語言。如唐代的變文,敦煌通俗文學作品,宋人話本,金元戲曲,明清小說等都是古白話的代表。
古白話雖說是白話文,但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文,一般都是以口頭語為基礎而夾雜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語,由於區域性和時代性的差異,今天讀起來也不那麼容易,因此,我們稱之為「古白話」.
『捌』 《西遊記——白話文版》txt全集下載
你好,我是 兔兔禿90,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版接永久有效^_^鏈接: https://pan..com/s/1xG9iNcKMiIwzumOl_42XZA 提取碼權: fn9b
『玖』 白話西遊記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西遊記》復【精校版】制.txt下載:http://fv3obd.kaixinget.com/file/22215238-408734117 找到了,找了好久,點擊普通下載就可以了^_^
『拾』 西遊記白話文全集第46回
西遊記白話文第46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
話說那國王見孫行者有呼龍使聖之法,即將關文用了寶印,便要遞與唐僧,放行西路。那三個道士,慌得拜倒在金鑾殿上啟奏,那皇帝即下龍位,御手忙攙道:「國師今日行此大禮,何也?」
道士說:「陛下,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國安民,苦歷二十年來,今日這和尚弄法力,抓了功去,敗了我們聲名,陛下以一場之雨,就恕殺人之罪,可不輕了我等也?望陛下且留住他的關文,讓我兄弟與他再賭一賭,看是何如。
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個收了關文道:「國師,你怎麼與他賭?」虎力大仙道:「我與他賭坐禪。
國王道:「國師差矣,那和尚乃禪教出身,必然先會禪機,才敢奉旨求經,你怎與他賭此?」大仙道:「我這坐禪,比常不同,有一異名,教做雲梯顯聖。
國王道:「何為雲梯顯聖?」大仙道:「要一百張桌子,五十張作一禪台,一張一張迭將起去,不許手攀而上,亦不用梯凳而登,各駕一朵雲頭,上台坐下,約定幾個時辰不動。
國王見此有些難處,就便傳旨問道:「那和尚,我國師要與你賭雲梯顯聖坐禪,那個會么?」行者聞言,沉吟不答。
八戒道:「哥哥,怎麼不言語?」行者道:「兄弟,實不瞞你說,若是踢天弄井,攪海翻江,擔山趕月,換斗移星,諸般巧事,我都幹得;就是砍頭剁腦,剖腹剜心,異樣騰那,卻也不怕。
但說坐禪我就輸了,我那裡有這坐性?你就把我鎖在鐵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獫,莫想坐得住。
三藏忽的開言道:「我會坐禪。
行者歡喜道:「卻好卻好!可坐得多少時?」三藏道:「我幼年遇方上禪僧講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關里,也坐二三個年頭。
行者道:「師父若坐二三年,我們就不取經罷。多也不上二三個時辰,就下來了。三藏道:「徒弟呀,卻是不能上去。行者道:「你上前答應,我送你上去。那長老果然合掌當胸道:「貧僧會坐禪。
國王教傳旨立禪台。
國家有倒山之力,不消半個時辰,就設起兩座台,在金鑾殿左右。
那虎力大仙下殿,立於階心,將身一縱,踏一朵席雲,徑上西邊台上坐下。
行者拔一根毫毛,變做假象,陪著八戒、沙僧立於下面,他卻作五色祥雲,把唐僧撮起空中,徑至東邊台上坐下。
他又斂祥光,變作一個焦栝蟲,飛在八戒耳朵邊道:「兄弟,仔細看著師父,再莫與老孫替身說話。
那獃子笑道:「理會得,理會得!」卻說那鹿力大仙在綉墩上坐看多時,他兩個在高台上,不分勝負,這道士就助他師兄一功:將腦後短發,拔了一根,捻著一團,彈將上去,徑至唐僧頭上,變作一個大臭蟲,咬住長老。
那長老先前覺癢,然後覺疼。
原來坐禪的不許動手,動手算輸,一時間疼痛難禁,他縮著頭,就著衣襟擦癢。
八戒道:「不好了!師父羊兒風發了。
沙僧道:「不是,是頭風發了。
行者聽見道:「我師父乃志誠君子,他說會坐禪,斷然會坐,說不會,只是不會。
君子家,豈有謬乎?你兩個休言,等我上去看看。
好行者,嚶的一聲,飛在唐僧頭上,只見有豆粒大小一個臭蟲叮他師父,慌忙用手捻下,替師父撓撓摸摸。
那長老不疼不癢,端坐上面。
行者暗想道:「和尚頭光,虱子也安不得一個,如何有此臭蟲?想是那道士弄的玄虛,害我師父。
哈哈!枉自也不見輸贏,等老孫去弄他一弄!」這行者飛將去,金殿獸頭上落下,搖身一變,變作一條七寸長的蜈蚣,徑來道士鼻凹里叮了一下。
那道士坐不穩,一個筋斗翻將下去,幾乎喪了性命,幸虧大小官員人多救起。
國王大驚,即著當駕太師領他往文華殿里梳洗去了。
行者仍駕祥雲,將師父馱下階前,已是長老得勝。
那國王只教放行。
鹿力大仙又奏道:「陛下,我師兄原有暗風疾,因到了高處,冒了天風,舊疾舉發,故令和尚得勝。
且留下他,等我與他賭隔板猜枚。
國王道:「怎麼叫做隔板猜枚?」鹿力道:「貧道有隔板知物之法,看那和尚可能彀。
他若猜得過我,讓他出去;猜不著,憑陛下問擬罪名,雪我昆仲之恨,不污了二十年保國之恩也。
真個那國王十分昏亂,依此讒言。
即傳旨,將一朱紅漆的櫃子,命內官抬到宮殿,教娘娘放上件寶貝。
須臾抬出,放在白玉階前,教僧道:「你兩家各賭法力,猜那櫃中是何寶貝。
三藏道:「徒弟,櫃中之物,如何得知?」行者斂祥光,還變作焦栝蟲,釘在唐僧頭上道:「師父放心,等我去看看來。
好大聖,輕輕飛到櫃上,爬在那櫃腳之下,見有一條板縫兒。
他鑽將進去,見一個紅漆丹盤,內放一套宮衣,乃是山河社稷襖,乾坤地理裙。
用手拿起來,抖亂了,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噴將去,叫聲:「變」!即變作一件破爛流丟一口鍾,臨行又撒上一泡臊溺,卻還從板縫里鑽出來,飛在唐僧耳朵上道:「師父,你只猜是破爛流丟一口鍾。
三藏道:「他教猜寶貝哩,流丟是件甚寶貝?」行者道:「莫管他,只猜著便是。
唐僧進前一步正要猜,那鹿力大仙道:「我先猜,那櫃里是山河社稷襖,乾坤地理裙。
唐僧道:「不是,不是,櫃里是件破爛流丟一口鍾。
國王道:「這和尚無禮!敢笑我國中無寶,猜什麼流丟一口鍾!」教:「拿了!」那兩班校尉,就要動手,慌得唐僧合掌高呼:「陛下,且赦貧僧一時,待打開櫃看。
端的是寶,貧僧領罪;如不是寶,卻不屈了貧僧也?」國王教打開看。
當駕官即開了,捧出丹盤來看,果然是件破爛流丟一口鍾。
國王大怒道:「是誰放上此物?」龍座後面,閃上三宮皇後道:「我主,是梓童親手放的山河社稷襖,乾坤地理裙,卻不知怎麼變成此物。
國王道:「御妻請退,寡人知之。
宮中所用之物,無非是緞絹綾羅,那有此什麼流丟?」教:「抬上櫃來,等朕親藏一寶貝,再試如何。
那皇帝即轉後宮,把御花園里仙桃樹上結得一個大桃子,有碗來大小,摘下放在櫃內,又抬下叫猜。
唐僧道:「徒弟啊,又來猜了。
行者道:「放心,等我再去看看。
監斬官又來奏道:「萬歲,三國楔師化了也。
那國王滿眼垂淚,手撲著御案,放聲大哭道:人身難得果然難,不遇真傳莫煉丹。
空有驅神咒水術,卻無延壽保生丸。
圓明混,怎涅般,徒用心機命不安。
早覺這般輕折挫,何如秘食穩居山!這正是:點金煉汞成何濟,喚雨呼風總是空!畢竟不知師徒們怎的維持,且聽下回分解。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吳承恩(1500或1506-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10)小說西遊記白話文版擴展閱讀
《西遊記》「工匠精神」
到現在為止,還有一些觀點不認同1986年版《西遊記》,原因是在它所誕生的特殊年代裡,電視節目還是一個新鮮事物,西遊故事更停留於紙張和口頭傳播,以至於當它被搬上熒屏時,註定了其成功具有偶然性。
這類說法其實並沒有看到在這以後的30年間,老版《西遊記》成為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超過了3000次,足以申請吉尼斯紀錄。可見,《西遊記》不僅僅是幾代人的記憶,更是歷久彌新、更顯珍貴的經典之作。
事實也證明,後來的西遊故事幾經翻拍,有的紅極一時,有的票房不俗,但都沒有在口碑上超越前作。
在分析這種現象時,楊潔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到了「西遊精神」,她的具體解釋是:「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
這話極有概括性,就拿錢來說,在資金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劇組把大部分錢投在了取景和特效上,演員工資最多70元錢。雖然在今天看來,這些效果、道具依然很粗糙,但觀眾的捧場,恰恰說明它是一部靠藝術取勝的作品。
《西遊記》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楊潔所言的「西遊精神」,它不僅展示了一代電視人對待作品的純粹態度,更是以其中頗高的藝術含金量取勝,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西遊精神」在哪裡,答案藏在創作態度里。該作品拍攝經年累月,困難的時候只有一台攝像機,但劇組所有人都不畏艱難,認真對待自己的角色。
比如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世家出身,三代人專注演猴戲,「練就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無論是翻筋斗雲、撐竹筏出海,還是在黑風山打鬥、打死九尾狐等,基本上都不用替身。
又如「豬八戒」,早上精神足,釘耙都是扛在肩上,下午的鏡頭就是拿在手上,傍晚就是在地上拖了;連不發一言的白龍馬,都絕少用特效和替身,跟隨劇組走遍了中國。
「西遊精神」在哪裡,答案更見於藝術追求。比如文字,全劇不過25集,一些精彩的打鬥戲被剪掉了,卻留著木仙庵三藏談詩一段;又如在原著里,紅孩兒問觀音菩薩:「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但在編劇的筆下,「孫行者」被改為「猴子」,既保留原著味道,又平添生動。
再如配樂,唐僧離開女兒國時,插曲就是許鏡清譜寫的《女兒情》,歌詞寥寥幾句,將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內心揣摩得透亮;還有,電視曾將「車遲國鬥法」的「破爛流丟一口鍾」理解為敲鍾,經觀眾提醒後,便立馬將敲鍾改為了僧衣。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就是如此純粹的「西遊精神」,在總導演楊潔後來的自傳里,仍然被形容為「我心中永遠一個結、一個痛」,原因是她認為拍得仍然不夠好。
如果對比今天小鮮肉當道、電視劇注水圈錢的現狀,這簡直令後來人羞愧難當!想來大約如此,現代社會心浮氣躁,聰明人太多了,大家普遍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即時利益,就連影視作品也大都是快餐品,連基本的質量都顧不上,還談什麼藝術追求?
如今提倡「工匠精神」,意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楊潔那一代電視人的「西遊精神」,何嘗不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就這一點而言,那種每個人各司其職、追求極致的精神態度,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