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黃州蘇軾遺址

黃州蘇軾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16 06:53:05

① 蘇軾剛被貶黃州時住何處處

元豐三年(抄1080年)的大年初一,襲蘇軾和長子蘇邁,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從京城出發。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在二月初一到達了黃州。
由於是犯官身份,沒有官舍居住,初到黃州的蘇軾只得暫時借住在一座山間舊廟里,這就是後人熟知的「定惠院」。

② 蘇軾在黃州當官幾年

元豐二年(1079)七月被押,到年底始釋放,次年被貶黃州,至元豐七(1084)年始回。
在黃州一共四年

③ 蘇軾被貶之「黃州」的資料

蘇軾被貶黃州:蘇軾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既長,「學專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屬」。嘉佑元年(1056) ,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其父於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 ,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僥幸被釋後,謫貶黃州。
烏台詩案:宋神宗在熙寧年間(1068——1077)重用王安石變法,變法失利後,又在元豐年間(1078——1085)從事改制。就在變法到改制的轉折關頭,發生了蘇軾烏台詩案。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台獄受審。御史台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台」,所以此案稱為「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是元豐二年發生的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此事純屬政治迫害。

你看看可以嗎?

④ 蘇軾在黃州發生的事情

蘇軾被貶黃州,來任團練副使自。表面上,雖然是個小官,實際上處於地方官的監管之下。言論行為都受到束縛。他的散文代表作前後《赤璧賦》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況下寫成的,「必深藏之不出也」,一般人是難以見到的。 後來,哲宗即位,太後聽政,司馬光掌權,蘇軾被召回朝廷。司馬光全盤否定變法內容,這時,蘇軾又站出來了,認為變法中有些內容還是值得參考的。結果是,他又被下放。七年後,太後死,哲宗親政。宰相是從前主張變法的章敦,於是,又打擊司馬光那一派的人。蘇軾因為在司馬光時代被召回朝廷做過翰林,因是又被當作了打擊的對象,被貶到惠州。因為看到蘇軾字子瞻,緊接著又被貶到了儋州(現海南)。一直到六十六歲才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調回。但是還沒有走到朝廷就死在江蘇常州。 在死前兩個月,北歸途中,途經鎮江,看到李龍眠為他畫的像,即席寫了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以被貶的三個主要地方的地名來作為自己平生功業的總結,其中的悲苦是難以言傳的,同時也顯得是那麼的瀟灑、從容、寡淡、曠達、幽默。這就是蘇軾,歷經艱難而始終不失真率之心,始終向權貴高昂不屈的頭顱。

⑤ 黃州在哪裡 蘇軾曾被貶黃州

黃州區位於湖北省來東部黃岡市轄內源,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東連浠水,北接團風,西南與鄂州隔江相望.黃州自隋唐以來,歷為「州」、「府」、「縣」駐地.黃州區建制幾經變更,原名黃岡縣.1990年改建黃州市,1995年黃州市撤銷,分設黃州區和團風縣.

⑥ 在黃州的蘇東坡紀念館旁,有一座

本題來的要求極其明確,要求學自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對聯的擬寫,題目中要求借用或化用蘇東坡在黃州創作的詞賦名篇中的典故或詞句,這就需要針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擬寫,如針對蘇軾紀念堂,可以擬寫「大江東去千古風流數蘇軾 / 小城猶在一輪明月照東坡」,這則對聯對仗極為巧妙,從不同角度進行剖析,「大江東去」「小城猶在」運用典故,突出歷史滄桑痕跡.

參考示例:
(1)大江東去千古風流數蘇軾 / 小城猶在一輪明月照東坡
(2)江上清風千古新 / 山間明月幾時圓
(3)東山月照東坡嶺 / 赤壁賦傳赤子情

⑦ 蘇東坡幽居的黃州如今在哪

黃泥坂,雖然不是蘇東坡居住遺址,但它是蘇東坡在臨皋亭與東坡、雪堂之間的重要來往通道。黃泥坂是我們今天尋找臨皋亭、東坡的路標。如果沒有明弘治圖,關於黃泥坂的標識,我們今天很難認定東坡、臨皋亭的今址。不錯,黃泥坂,本是一般的黃泥土坡,但它一旦有幸同名人結緣,因而為名人「點染」,它就如同用茅草搭建的雪堂一樣,理所當然地成為東坡文化遺存。何況蘇東坡,對黃泥坂又情有獨鍾,他不僅僅「點染」,而是「濃墨重彩」地歌之詠之。蘇東坡把這段遍布卵石的黃泥之路,看成是他在政治上被摧殘之後,在黃州又遇到了艱辛難走的道路折磨。蘇東坡在《後赤壁賦》里也提到這條路:「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從黃泥坂路標的指引和黃州當時地形、地貌,我們知道蘇東坡的走向,是由北向南,從高處向低處走,回到臨皋亭。我們又從地圖上臨皋亭的標識,很容易知道臨皋亭的大概地理位置。蘇東坡又在《黃泥坂詞》里寫道:「出臨皋而東鶩兮,並叢祠而北轉,走雪堂之陂陀兮,歷黃泥之長坂。」這是蘇東坡從臨皋亭出門,由南向北走,由下坡向上坡,到東坡的路線。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三點一線的遺址格局,南面是臨皋亭,中間是黃泥坂,北面是東坡、雪堂。清光緒十年的地圖上標識有:從六甲街到西湖止,是一帶由北向南、北高南低走向的丘陵,結合我看到的地形、地貌,我認為黃泥坂的今址,就在八一路東端的一段坡路。東坡、雪堂則在黃州中學與黃岡日報社兩山之間。

有些外地專門研究蘇東坡的專家學者,雖然沒有親自來黃州考查,但他們從文獻資料上,對東坡雪堂等遺址的研究卻很有見地。比如林語堂,對黃泥坂就有很精彩的評述:蘇東坡在農舍雪堂和城中的臨皋亭兩處住。每天兩處往返。那不過是三分之一里的一段臟泥路,卻大概變成了文學史上最出名的一條路。蘇東坡日日橫過黃泥坂,而後到達黃岡的東坡,他還寫了一首流浪漢狂想曲,名之為《黃泥坂詞》。

台灣學者李一冰認為:「東坡在州治之東一百餘步的山麓地方。」他認為,「這塊荒地所在,原無地名。因在黃州城東門外,蘇軾給這個鄉野之地,命名為東坡,自稱東坡居士。同時,蘇軾又在東坡附近,距州門南向四百三十步的地方,尋得一塊舊作養鹿場的高地,蓋起了雪堂。」

我認為以上各位先生說的東坡、雪堂、黃泥坂地址的大方向,絕對正確。

蘇東坡逝世後,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張文潛),他先後來黃州三次,在黃州住了七八年,應該說他對宋代黃州城情況,是相當熟悉的。他說當時黃州的宋城是:「黃名為州,而無城郭。西北江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間為藩籬。」有城,但很簡陋。他有篇文章里提到:「入東門而右回兮」,這里說的東門,就是宋城的東門。陸游來黃州時是「自州門而東」,張耒是「入東門」,他們互為印證。蘇東坡《日日出東門》詩里的東門,也是這個東門。證明他是從東門出來,再到東坡。

蘇東坡在給王定國的信里寫道:「近於側左得荒地數十畝,買牛一具,躬耕其中」,這里的「側左」即住屋之左,就是臨皋亭之左,系指城外東坡一帶。

蘇東坡在《雪堂問》里寫道:「蘇子得廢園於東坡之脅」,什麼是「東坡之脅」?就是指東坡山的半腰處。黃州城不管是宋城還是明城,都是北高而南低,城內南面都是小乳頭山,怎有「東坡之脅」?這里說的「東坡之脅」就在黃州中學與黃岡報社兩山之間。

陸游在公元1170年8月18日晚,從長江下游來到黃州,19日陸游出東門去東坡,他看見的東坡是:「岡壟高下,到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范成大於1177年8月23日從長江上游來到黃州,他看到的東坡是:「郡東山壟重復,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岡環之」,他們兩人,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來到東坡,而他們看到的東坡外景都是一樣的,證明他們的描寫是真實的。參看清光緒十年的地圖,我們知道他們的描寫就是東門外的一帶丘陵處,更覺他們的描寫是可信的。

這里我還想說說東坡,蘇東坡從定惠院遷到臨皋亭,他寫詩說:「全家占江驛,絕境天為破」,十分高興。但轉念一想:「飢貧相乘除,未見可吊賀」,還是高興不起來,因為「飢貧」沒有解決,怎不叫人揪心!後來在東坡辦了小農場,他的心情好多了,一口氣寫了「東坡八首」,又先後寫信告訴各地的親友。畢竟吃飯是天大的事。黃州的東坡這塊土地給蘇東坡解決了經濟危機,又為蘇東坡以後的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可見東坡不是一般的東坡。

⑧ 黃州,留有哪位蘇軾的遺跡

黃州,蘇軾的遺跡在今天黃州區的赤壁的公園留有蘇軾的遺跡。

⑨ 蘇軾被貶至黃州的故事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 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 赤壁賦》、《 後赤壁賦》和《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9)黃州蘇軾遺址擴展閱讀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

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

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⑩ 蘇軾被貶黃州的經歷

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朝京,作寓於大相國寺內。想當時因得罪於荊公, 自取其咎,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分付左右備腳色手本,騎馬 投王丞相府來。離府一箭之地,東坡下馬步行而前。見府門首許多聽事官吏,紛 紛站立,東坡舉手問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否?」守門官上前答道:「老爺 晝寢未醒,且請門房少坐。」從人取交床在門房中,東坡坐下,將門半掩。不多 時,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纏騣大帽,穿青絹直擺,攦手洋洋, 出府下階。眾官吏皆躬身揖讓,此人從東向西而去。東坡命從人去問相府中適才 出來者何人,從人打聽明白回復,是丞相老爺府中掌書房的,姓徐。東坡記得荊 公書房中寵用的有個徐倫,三年前還未冠,今雖冠了,面貌依然。叫從人:「既 是徐掌家,與我趕上一步,快請他轉來。」從人飛奔去了,趕上徐倫,不敢於背 後呼喚,從傍邊搶上前去,垂手侍立於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蘇爺的長班。 蘇爺在門房中,請徐老爹相見,有句話說。」徐倫問:「可是長鬍子的蘇爺?」 從人道:「正是。」東坡是個風流才子,見人一團和氣,平昔與徐倫相愛,時常 寫扇送他。徐倫聽說是蘇學士,微微而笑,轉身便回。從人先到門房,回復徐掌 家到了。徐倫進門房來見蘇爺,意思要跪下去,東坡用手攙住。這徐倫立身相府, 掌內書房,外府州縣首領官員到京參謁丞相,知會徐倫,俱有禮物、單帖通名, 今日見蘇爺怎麼就要下跪?因蘇爺久在丞相門下往來,徐倫自小書房答應,職任 烹茶,就如舊主人一般,一時大不起來。蘇爺卻全他的體面,用手攙住道:「徐 掌家,不要行此禮。」徐倫道:「這門房中不是蘇爺坐處,且請進府到東書房待 茶。」 這東書房,便是王丞相的外書房了,凡門生知友往來,都到此處。徐倫引蘇 爺到東書房,看了坐,命童兒烹好茶伺候。「稟蘇爺,小的奉老爺遣差往太醫院 取葯,不得在此伏侍,怎麼好?」東坡道:「且請治事。」徐倫去後,東坡見四 壁書櫥關閉有鎖,文幾上只有筆硯,更無餘物。東坡開硯匣,看了硯池,是一方 綠色端硯,甚有神采,硯上餘墨未乾。方欲掩蓋,忽見硯匣下露出些紙角兒。東 坡扶起硯匣,乃是一方素箋,疊做兩摺。取而觀之,原來是兩句未完的詩稿,認 得荊公筆跡,題是《詠菊》。東坡笑道:「士別三日,換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 為官時,此老下筆數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後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盡,兩句 詩不曾終韻。」念了一遍,「呀,原來連這兩句詩都是亂道。」這兩句詩怎麼樣 寫?「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東坡為何說這兩句詩是亂道?一年 四季,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和、薰、 金、朔四樣風配著四時。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也,那金風一 起,梧葉飄黃,群芳零落。第二句說:「吹落黃花滿地金。」黃花即菊花。此花 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 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興之所發,不能自已,舉筆舐墨,依 韻續詩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便寫了,東坡愧心復萌:「倘此老出書房相待,見了此詩,當面搶白,不 像晚輩體面。」欲待袖去以滅其跡,又恐荊公尋詩不見,帶累徐倫。思算不妥, 只得仍將詩稿折疊,壓於硯匣之下,蓋上硯匣,步出書房。到大門首,取腳色手 本,付與守門官吏囑付道:「老太師出堂,通稟一聲,說蘇某在此伺候多時。因 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齎過表章,再來謁見。」說罷,騎馬回下處 去了。 不多時,荊公出堂。守門官吏雖蒙蘇爺囑付,沒有紙包相送,那個與他稟話, 只將腳色手本和門簿繳納。荊公也只當常規,未及觀看,心下記著菊花詩二句未 完韻。恰好徐倫從太醫院取葯回來,荊公喚徐倫送置東書房,荊公也隨後入來。 坐定,揭起硯匣,取出詩稿一看,問徐倫道:「適才何人到此?」徐倫跪下,稟 道:「湖州府蘇爺伺候老爺,曾到。」荊公看其字跡,也認得是蘇學士之筆,口 中不語,心下躊躇:「蘇軾這個小畜生,雖遭挫折,輕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學 疏才淺,敢來譏訕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里,將他削職為民。」又想道:「且 住,他也不曉得黃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叫徐倫取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單 看黃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個團練副使,荊公暗記在心,命徐倫將詩稿貼於書 房柱上。 明日早朝,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左遷黃州團練副使。天下官員到京 上表章,升降勾除,各自安命。惟有東坡心中不服,心下明知荊公為改詩觸犯, 公報私仇,沒奈何,也只得謝恩。朝房中才卸朝服,長班稟道:「丞相爺出朝。」 東坡露堂一恭。荊公肩輿中舉手道:「午後老夫有一飯。」東坡領命。回下處修 書,打發湖州跟官人役,兼本衙管家,往舊任接取家眷黃州相會。 出自《警世通言》第三回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