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馳影看西遊記

馳影看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1-01-16 09:36:15

① 1.看電影《西游記》後,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孫語空形象是( )。 A.知覺形象 B.記

看電影《西遊記》後,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孫語空形象是:
《西遊記》是一部馳騁回著絢答麗幻想的神話小說。它以奇思妙想引人入勝,又以入木之筆,啟人心靈。這部結構宏大、故事曲折有趣、場景波瀾壯闊的作品,涉及人物繁多,人物形象各異,其中最為耀眼的便是孫悟空的形象。

② 西遊記十個故事情節概括

1、大聖大鬧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園,監守自盜,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2、大鬧天宮: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

3、偷吃人參果:唐僧師徒路過萬壽山五庄觀,借宿觀內。觀主鎮元大仙外出聽經,囑咐童兒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見果害怕不敢吃,兩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窺見,就慫恿孫悟空到後園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參果,與兩個師弟分吃。

4、計收豬八戒:高老漢夫婦招贅悟能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現出真面目,嚇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將高小姐鎖在後花園,不許她與父母家人見面。悟空與師父來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計,弄清了豬悟能的來歷,經觀音點化,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5、車遲國鬥法:唐僧在車遲國要趨朝換文西行,國師不許,提出鬥法,經過祈雨,下油鍋,砍頭三次鬥法之後,三國師都死於非命,現出原形。

6、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強盜把他攆走,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打傷唐僧,搶走行李關文,悟空跟沙僧回去驗真,經過在多路神仙辨別,仍分辨不出,最後還是如來識破假猴。

7,降服黑熊怪: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8、三打白骨精: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於是三次分別變化為村姑、老婦、和老翁,打動唐僧的憐憫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變化的當,但三次均被孫悟空識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決心趕走悟空。

9、金公施法滅妖邪:八戒將妖洞之門築破,妖怪拋出樹根做成的唐僧頭,被悟空識破。又拋出真人頭,騙過三徒。悟空、八戒決心報仇,屯那怪相戰,悟突變成瞌睡蟲,使眾妖睡倒,又去後園解下師父再次入洞將怪綁出,八戒一耙將其築死,原來是一豹精。

10、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羅剎女借扇,悟空得到定風丹再到索戰,被扇不動;接著變成蟲子入洞,飛到茶水中,被羅剎女飲下肚,在腹內翻騰。羅剎女只得將扇借給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2)馳影看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

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作品評價

1、《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2、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實出於游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原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魯迅

3、《西遊記》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西遊記》也是一部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4、《西遊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謝肇浙

③ 西遊記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梗概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帖,變為老住持赴會。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3)馳影看西遊記擴展閱讀:

黑風山是《西遊記》中的地名,熊羆怪原是一頭黑熊,住在黑風山黑風洞,修行多年成為精怪,使一柄黑纓長槍,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後被觀音菩薩收為守山大神。

小說描寫:

不期火起之時,驚動了一山獸怪。這觀音院正南二十里遠近,有座黑風山,山中有一個黑風洞,洞中有一個妖精,正在睡醒翻身。只見那窗間透亮,只道是天明。起來看時,卻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

——《西遊記》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黑熊怪

網路-西遊記

④ 西遊記評價

1、要團結(師徒四人齊心合力,才最終走完取經路)。
2、邪不壓正(所有的妖怪最終都被唐僧一行打敗了)。
3、磨難是成功的基石(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唐僧一行才取得真經)。
4、困難總比方法多,保持樂觀(遇到過千難萬險,但最終都被唐僧一行解決了)。
5、不同的困難有不同的方法(遇到不同的妖怪和難事,被唐僧一行解決了)。
6、要有虔誠的信念(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7、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十萬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難,漫漫西行路,真是憑借這唐僧一行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走完)。

⑤ 西遊記25集所有台詞

唐僧: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徭役寶剎,拜求真經。

如來:版你那東土大唐物廣人權稠,多欺多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造下無邊罪孽。

唐僧:阿彌陀佛。

如來:我有經文三藏,共有三十五部,15144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唐僧:忘佛祖垂恩,賜弟子三藏真經,以造福大唐生靈。

如來:猴兒莫嚷,此事我早已知曉,經不可輕傳,不可輕取呀。

唐僧:論壇功德佛,孫悟空:斗戰勝佛,八戒:凈壇使者,悟凈: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

悟空:「師父,天地本不全,經文豈無殘缺之理。」

(5)馳影看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第25集:波生極樂天

唐僧師徒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們到珍樓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經。

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並一一受封佛號。

⑥ 請幫忙說說《西遊記》影視作品與原著的比較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現在一般認為,《西遊記》是民間無名作者和文人作家相結合的創作成果。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原著已被多家影視公司拍攝為電視劇,該電視劇已有很多版本

【主要人物介紹】

唐僧

小說里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里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孫悟空

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系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為凈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惰,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被唐僧師徒收服,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 斗,最後達到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斗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生動,幾百年來老少皆宜。

【歷史背景】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

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

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寫作背景】

唐太宗時玄奘到印度研究佛法,歷時十七年,取回佛經六百多部,達到「信,達,雅」之境.「西行」為表層象徵,更重要「修身」過程,「修心」目標.一念為仁,便成菩薩;一念為惡,就成妖魔. 災害實為虛幻,將心中惡念形象話化。

【內容摘要】

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共一百回,六十餘萬言.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奘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 內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書故事的主體,悟空等降伏妖魔,安達西天取回真經.

【版本】

中國現存的古本有:

金陵世德堂本:今存最早刻本,現存刻本其中第76—80回,91—100回殘缺
西遊真詮:清朝陳士斌點評
華陽洞天主人校本
西遊證道書
新說西遊記
西遊原旨
通易西遊正旨

《西遊記》還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譯名也有多種:《聖僧的天國之行》,《一個佛教徒的天國歷程》,《猴》,《猴王》,《猴與豬神魔歷險記》。在其他國家,最早關於唐僧取經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鮮文譯本,不過那是取經故事,與《西遊記》不完全是一回事。《西遊記》最早的正式譯本是18世紀中葉的日文譯本。

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末年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邱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清代山陽人吳玉晉提出《西遊記》是吳承恩所作。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未得到回應。後其同鄉作家,名氣很大的阮夔生在《茶舍客話》中也承認是吳承恩所著。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誌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

也有少數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相關的研究請參閱劉修業的著作及顏景常著《〈西遊記〉詩歌韻類和作者問題》)

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為素材,創作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遊記》。

經由吳承恩的重新構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像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朴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文學特色】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里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西遊記》作者與《西遊記》的形成】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

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註:《廣弘明集》卷二十五載玄奘《請御制三藏聖序表》稱貞觀元年開始西行,今從《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定在貞觀三年。)玄奘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歷百餘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震動中外。歸國後,玄奘奉詔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歷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以後門徒慧立、彥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它們雖還游離於取經故事之外,卻啟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起來,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講」。書中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為白衣秀士,自動來護三藏西行。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使取經事業得以「功德圓滿」。這是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漸變為猴王的開端。我國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說如《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等,都寫過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古岳瀆經》中的淮渦水怪無支祁,他的「神變奮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經傳說中的猴王尤為相近。《取經詩話》雖然粗糙簡單,某些細節如蟠桃變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較清楚地顯示了取經故事的輪廓。從深沙神、鬼子母國、女人國的描寫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遊記》某些章回的雛形。

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元時磁州窯的唐僧取經枕上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形象。《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餘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遊記》。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朴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注雲:「詳見《西遊記》。」我們雖還不能斷定《永樂大典》及《朴通事諺解》所引出自一書,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朴通事諺解》復述了「車遲國斗聖」的梗概,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十分相似。從書中有關的八條注里,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一條注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可見取經故事本身已十分豐富復雜。注中還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飢食鐵丸,渴飲銅汁」。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寫孫悟空的來歷和斗爭歷史已和吳氏《西遊記》大體相同。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可見這時百回本《西遊記》的重要情節早已定型,為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和取經故事在話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時,類似的戲曲創作也產生了。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均已失傳。現存元末明初人楊訥所著《西遊記》雜劇,(註: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為「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缽記》,相當於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名下有《西遊記》劇目,當即今存《楊東萊批評西遊記》。)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這同樣是後來《西遊記》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取經故事的最後完成者是吳承恩(1510?-1582?)。(註:劉修業《吳承恩年譜》將生年定為弘治十三年(1500)左右。今按吳承恩《石鼎聯句圖題詞》雲:「因憶少小時,侍客談此,仆率爾對曰……回思此對,二十餘年矣!」自署「丙午秋日」。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距此「二十餘年」尚雲「少小」,則吳承恩生年最早當在正德初年(1510頃)。)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江蘇淮安)人,出身於一個從「兩世相繼為學官」,終於沒落為商人的家庭,「髫齡即以文鳴於淮」,卻「屢困場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多歲時,始補歲貢生;後因母老家貧,作過短期的長興縣丞。但他長期度過的,卻是一種賣文自給的清苦生活。這固然銷磨了他「少年人謾比終軍」的銳氣和壯志,卻也激發他「迂疏漫浪,不比數於時人」的憤慨和狂傲,使他比較容易接受當時廣大人民迫切要求變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諧劇」的風趣,酷愛野史奇聞的癖好,一旦和那種深沉的憤滿情緒結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繼承「志怪」傳統,諷刺社會黑暗的創作動機。他的《禹鼎志》就是寓有鑒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說。他的詩如《瑞龍歌》、《二郎搜山圖歌》等,也都表現了借神話傳說,寄託掃盪邪魔、安民保國的願望。所謂「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正是通過歌頌二郎神的搜山除妖來寄寓自己的理想的。它的浪漫主義風格,不僅可以和小說《西遊記》互相印證,而且也流露了他創作《西遊記》的旨趣。吳承恩雖處在前後七子「馳鶩天下」的時代,而他的詩文創作卻能獨出胸臆,不入藩籬。這種追求藝術獨創的精神,在小說《西遊記》中,則得到了

⑦ 急求西遊記影視作品和原著之比較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現在一般認為,《西遊記》是民間無名作者和文人作家相結合的創作成果。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原著已被多家影視公司拍攝為電視劇,該電視劇已有很多版本

【主要人物介紹】

唐僧

小說里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里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孫悟空

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系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為凈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惰,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被唐僧師徒收服,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 斗,最後達到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斗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生動,幾百年來老少皆宜。

【歷史背景】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

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

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寫作背景】

唐太宗時玄奘到印度研究佛法,歷時十七年,取回佛經六百多部,達到「信,達,雅」之境.「西行」為表層象徵,更重要「修身」過程,「修心」目標.一念為仁,便成菩薩;一念為惡,就成妖魔. 災害實為虛幻,將心中惡念形象話化。

【內容摘要】

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共一百回,六十餘萬言.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奘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 內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書故事的主體,悟空等降伏妖魔,安達西天取回真經.

【版本】

中國現存的古本有:

金陵世德堂本:今存最早刻本,現存刻本其中第76—80回,91—100回殘缺
西遊真詮:清朝陳士斌點評
華陽洞天主人校本
西遊證道書
新說西遊記
西遊原旨
通易西遊正旨

《西遊記》還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譯名也有多種:《聖僧的天國之行》,《一個佛教徒的天國歷程》,《猴》,《猴王》,《猴與豬神魔歷險記》。在其他國家,最早關於唐僧取經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鮮文譯本,不過那是取經故事,與《西遊記》不完全是一回事。《西遊記》最早的正式譯本是18世紀中葉的日文譯本。

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末年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邱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清代山陽人吳玉晉提出《西遊記》是吳承恩所作。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未得到回應。後其同鄉作家,名氣很大的阮夔生在《茶舍客話》中也承認是吳承恩所著。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誌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

也有少數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相關的研究請參閱劉修業的著作及顏景常著《〈西遊記〉詩歌韻類和作者問題》)

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為素材,創作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遊記》。

經由吳承恩的重新構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像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朴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文學特色】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里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西遊記》作者與《西遊記》的形成】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

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註:《廣弘明集》卷二十五載玄奘《請御制三藏聖序表》稱貞觀元年開始西行,今從《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定在貞觀三年。)玄奘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歷百餘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震動中外。歸國後,玄奘奉詔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歷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以後門徒慧立、彥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它們雖還游離於取經故事之外,卻啟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起來,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講」。書中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為白衣秀士,自動來護三藏西行。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使取經事業得以「功德圓滿」。這是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漸變為猴王的開端。我國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說如《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等,都寫過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古岳瀆經》中的淮渦水怪無支祁,他的「神變奮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經傳說中的猴王尤為相近。《取經詩話》雖然粗糙簡單,某些細節如蟠桃變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較清楚地顯示了取經故事的輪廓。從深沙神、鬼子母國、女人國的描寫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遊記》某些章回的雛形。

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元時磁州窯的唐僧取經枕上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形象。《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餘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遊記》。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朴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注雲:「詳見《西遊記》。」我們雖還不能斷定《永樂大典》及《朴通事諺解》所引出自一書,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朴通事諺解》復述了「車遲國斗聖」的梗概,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十分相似。從書中有關的八條注里,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一條注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可見取經故事本身已十分豐富復雜。注中還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飢食鐵丸,渴飲銅汁」。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寫孫悟空的來歷和斗爭歷史已和吳氏《西遊記》大體相同。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可見這時百回本《西遊記》的重要情節早已定型,為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和取經故事在話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時,類似的戲曲創作也產生了。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均已失傳。現存元末明初人楊訥所著《西遊記》雜劇,(註: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為「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缽記》,相當於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名下有《西遊記》劇目,當即今存《楊東萊批評西遊記》。)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這同樣是後來《西遊記》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取經故事的最後完成者是吳承恩(1510?-1582?)。(註:劉修業《吳承恩年譜》將生年定為弘治十三年(1500)左右。今按吳承恩《石鼎聯句圖題詞》雲:「因憶少小時,侍客談此,仆率爾對曰……回思此對,二十餘年矣!」自署「丙午秋日」。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距此「二十餘年」尚雲「少小」,則吳承恩生年最早當在正德初年(1510頃)。)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江蘇淮安)人,出身於一個從「兩世相繼為學官」,終於沒落為商人的家庭,「髫齡即以文鳴於淮」,卻「屢困場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多歲時,始補歲貢生;後因母老家貧,作過短期的長興縣丞。但他長期度過的,卻是一種賣文自給的清苦生活。這固然銷磨了他「少年人謾比終軍」的銳氣和壯志,卻也激發他「迂疏漫浪,不比數於時人」的憤慨和狂傲,使他比較容易接受當時廣大人民迫切要求變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諧劇」的風趣,酷愛野史奇聞的癖好,一旦和那種深沉的憤滿情緒結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繼承「志怪」傳統,諷刺社會黑暗的創作動機。他的《禹鼎志》就是寓有鑒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說。他的詩如《瑞龍歌》、《二郎搜山圖歌》等,也都表現了借神話傳說,寄託掃盪邪魔、安民保國的願望。所謂「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正是通過歌頌二郎神的搜山除妖來寄寓自己的理想的。它的浪漫主義風格,不僅可以和小說《西遊記》互相印證,而且也流露了他創作《西遊記》的旨趣。吳承恩雖處在前後七子「馳鶩天下」的時代,而他的詩文創作卻能獨出胸臆,不入藩籬。這種追求藝術獨創的精神,在小說《西遊記》中,則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⑧ 《西遊記》賞析評論

1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專贍部屬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
賞析:簡潔的幾句話,交代了傲來國,花果山,帶人進入這神奇的世界.
2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賞析:長短句結合,一路對偶下來,讓人嘆服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字里行間,現出一個美麗神奇、鍾靈毓秀的花果山來.

⑨ 點評《西遊記》

西遊開篇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選自第一回)

水簾洞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選自第一回)

花果山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通天河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靈派吞華岳,長流貫百川。
千層洶浪滾,萬迭峻波顛。
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章回目錄】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註:明朝版本沒有這一回,自《西遊記證道書》方有之,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改本回為附錄——江東逆客)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

⑩ 好萊塢故事模式的《西遊記》會被改編成什麼樣子

你有這個圖說明你知道以前美國拍過一部,而那一部真的是毀三觀。尤其是美國人的那種個人英雄主義以及到哪都得有愛情的橋段。讓人很難接受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