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址和遺址
A. 盤龍城遺址和武漢城市有什麼關聯
盤龍城遺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葉店鄉楊家灣盤龍湖畔。城址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
盤龍城遺址為研究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對於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與性質、宮殿的形制及建築技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盤龍城遺址南臨府河,北靠盤龍湖畔,建於水濱的高丘上,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整個遺址的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址距今約3500多年,上限相當於二里頭文化晚期,下限相當於殷墟早期。
盤龍城遺址城內僅有宮殿,整座城坐落在遺址的東南部,平面近方形,城牆是夯築的,四面各有一個缺口,可能是城門。城牆分段版築,分主城牆和護城坡。
城牆南部和北部發現有壕溝遺跡。城內東北部發現大型宮殿建築夯土台基,西南部為一片窪地,未見遺跡。
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建築,在東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築基址分上下兩層,依南北中軸線築起3座坐北朝南、前後並列的大型建築,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兩座在同一中軸線上,保存有較完整的牆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的散水。
前面的一座宮殿是不分室的通體大廳堂,平面呈長方形,上面建有四間橫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間開一門,中間兩室又在北壁偏東處開一後門。室外沿排列43個大檐柱穴,每個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礎,穴外兩側有兩個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傾斜,上鋪碎陶片,作為散水。整個基址可復原為一座周圍有迴廊,中央為四室的高台寢殿建築。
後面一座位於前面建築之南約13米,平面長方形,基址四邊有前後左右對稱的大檐柱穴27個。是四周有迴廊、中間分為四室的寢殿,是重檐四阿頂式建築。
這座建築西側台基下有一排陶質水管道,宮殿中間未見隔牆,可復原為一座大空間的廳堂,與前面的宮殿基址形成前朝後寢的格局。
盤龍城遺址的城外有約100萬平方米的商代遺址。遺址的南面是居民點和手工業作坊,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制陶、冶煉遺址。
城外東西北三面均有商代中期的墓穴,分布在古城四周的李家咀、樓子灣、楊家灣、楊家咀、南城外、銅家咀等地。經過考古發掘,共發掘30多座,大致可分3類:
甲種墓,已發現4座,墓室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有棺、槨。槨板外壁雕刻精細的饕餮花紋,內側塗朱漆。槨外有殉人。墓底設「腰坑」,隨葬有成套的青銅禮器、玉器和陶器。這類墓主的身份應為顯貴階層。
乙種墓,已發現8座,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2米,寬1米左右,有棺、槨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隨葬品有青銅禮器和武器、工具、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見殉人。這類墓葬應屬下層貴族。
丙種墓,為平民墓,形制與乙種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積在1平方米左右。僅有單薄木棺,無腰坑,隨葬品以陶器為主。
墓葬中有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特別是出土的銅圓鼎、銅鎖、銅提梁鹵和玉戈等,都是我國極為罕見的珍品。
李家咀一帶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貴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槨,隨葬品有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還有3名隨葬的奴隸。墓中青銅器共63件,分為禮器、兵器和生產工具三大類。
其中一件青銅鼎,高達0.55米,僅次於鄭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鉞、斧、鏃等,有一件青銅大鉞其上雕飾龍紋,為軍事統帥所有。
墓葬的玉器中,還有一件長達0.94米的玉戈,是我國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另外,在楊家灣墓葬中的一尊青銅大圓鼎,高達0.85米,是已發現的我國商代前期最大的圓鼎。王家咀發現的高達1米的大陶缸,也是商代陶器之精品,顯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藝水準。
盤龍城遺址是武漢地區生產力和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的見證,城內外的遺跡遺物,明顯反映了奴隸社會的階級分野。
它對於推動整個華中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促進中原與南方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與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是後來武漢城市文明的源頭,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
盤龍城遺址出土的玉刀
B. 隋唐城遺址的大致位置和建築
隋唐洛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區及近郊,地跨洛河兩岸。南對伊闕,北依邙山,東逾瀍河,西臨澗水,洛水貫穿其間。據勘查,宮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隅地勢高亢處,宮城在皇城之北,宮城北面有曜儀城、圓璧城前後重疊,又有東。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東廂有東城,其北有含嘉倉城。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為里坊區。現存遺址東北至白馬寺鎮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鎮苗灣,西南至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面積約47平方公里。
隋唐洛陽城遺址是隋唐兩代的都城遺址,位於洛陽市區及近郊。隋唐洛陽城是宇文愷設計建造的,宇文愷將隋唐洛陽城的規劃設計完美的和洛陽的山川地貌結合在了一起,真正的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唐洛陽城一直沿用至北宋末年,歷時500多年。作為我國古代著名都城,隋唐洛陽城見證了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建制、城市布局、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寶貴資料,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甚至影響到東亞各國。
隋唐洛陽城是隋、唐兩代的東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以及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它主要由宮城、皇城、郭城、東城、含嘉倉城、上陽宮、西苑、離宮等8部分組成,佔地47平方公里。
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線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築,即:天闕(伊闕)、天街、天門(定鼎門)、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堂,南北縱貫隋唐洛陽城中,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線。
隋唐洛陽城的軸線建築,是世天人合一的隋唐洛陽城界歷史上最恢宏的建築群之一。自定鼎門至龍光門,南北長7公里,相繼建有十多座規模宏大的建築,即定鼎門、天津橋、天樞、端門、應天門、乾元門、乾元殿、明堂、天堂、貞觀殿、徽猷殿、玄武門、曜儀門、圓璧門和龍光門。據史料記載,其中僅明堂、天堂和天樞的高度就分別達到73.5米、120米和31米。由此可以想像隋唐洛陽城軸線建築是何等宏偉壯觀!
五代時梁、唐、晉也曾以此為都,但都城范圍遠比隋唐洛陽城小,主要是利用了隋唐洛陽城的宮城。
195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隋唐洛陽城進行勘查;1959年調查了宮城、皇城及周圍諸小城的平面布局,確定一些門址的位置,並發掘了皇城南牆的右掖門;1960~1965年繼續調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場的位置,同時發掘了宮城。1969年,河南省博物館與洛陽博物館聯合調查、鑽探和發掘了含嘉倉城;其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市博物館和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又多次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內進行發掘。1963年列為省級文保單位,1988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 特洛伊古城遺址和夏王朝都城遺址。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這個應該是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一個時代性,這兩個肯定是處於不同的時代,所以說生產力的水平也不一樣,從中都能夠看得出來,另外的話體現了不同的文化,這個也能從這兩處能看的出來,我覺得主要就是反映了文化上面的一個區別,畢竟都是來源於不同的文化。
D. 古代的城池遺址和一切古文物為何都在地下
所謂滄海桑田!有的古城池是因為外力作用,比如地震、水災、泥石流等,回把城池掩答埋了。後來人們又在原址上建立城池,就是所謂的城中城。也有的因為戰亂,百姓逃離,成為空城(不是殺光的,而是跑光的)。年久以後,城池破敗,自然就沒人了。還有的,因為氣候原因,比如乾旱,城市周邊失去了城市裡所需物資的供給,那麼就要遷走了。
那些窖藏的文物,是當時的大戶人家或者有權有勢的人,為了逃避戰亂,臨時埋藏的。但是也許因為喪命或者記不清藏寶的位置,漸漸湮滅在歷史的紅塵中。
當然,深埋地下的更多的是陪葬之物。
E. 隋唐洛陽城遺址的遺址保護
隋唐洛陽城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是當時世界范圍內不多見的大都市。更重要的是,隋唐洛陽城還是中國隋唐都城中保存比較完好的都城遺址。因此,在國家大遺址保護工程中,它被列為國家大遺址保護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作為隋唐洛陽城「一區一軸」項目標志性工程之一,天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將於牡丹文化節期間部分對外開放。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建立文物保護小組。1982年以後,洛陽市政府規定在保護區進行建設,要履行報批手續,並由文物部門進行鑽探和發掘,重點文物保護區一般不許進行基建。對發掘出土的重要遺跡,如石砌圓形建築基址、大型石柱礎等,修建了保護房或圍欄加以保護。1989年又重新明確保護范圍,並建立多處石質保護標志碑。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隋唐洛陽城遺址(SiteoftheSui-TangPeriodCapitalLuoyang)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F. 隋唐城遺址具體指什麼
隋唐洛陽城遺址,是中國隋唐兩代的東都城遺址。在河南省洛陽市區及近郊,南望龍門,北依邙山,東逾瀍水,西至澗河,洛水橫貫其間。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五代以及北宋的都城,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以及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它主要由宮城、皇城、郭城、東城、含嘉倉城、上陽宮、西苑、離宮等8部分組成,佔地47平方公里。
G. 求成都崇州的雙河古城遺址和紫竹古城遺址的詳細位置。謝謝。
雙河在現在的崇州上元鄉芒城村雙河場,紫竹古城遺址位於崇州市燎原鄉紫竹村
H. 盤龍城遺址和鄭州商城遺址哪個牛
我覺得龍盤城遺址更厲害一些,畢竟它的歷史年代更悠久。
I. 漢長安城遺址公園和大明宮遺址公園哪個更值得去
都值得去看看。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區西北約5公里處未央區漢城鄉。面積36平方公里。漢長安城是西漢時期的都城,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
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總面積75.02平方公里,其中漢長安城城址區面積54.81平方公里;建章宮遺址區面積9.38平方公里;禮制建築遺址區10.83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為漢長安城城址區36平方公里。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級」大遺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長安城內主要建築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明光宮、武庫等。城西牆外有建章宮,城南有禮制建築群。長樂宮位於城東南角,未央宮遺址現有多座夯土台基聳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桂宮位於未央宮的北邊靠近城的西牆,西城外的建章宮遺址保存下來的遺跡甚多,如北闕、鳳闕、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閣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見。